七年级生物同步练习之生物适应环境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2章第4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同步测试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2章第4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同步测试不同的动物遇到敌害时,均会采取不同的逃避方式,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一定的()A. 暂时性B. 绝对性C. 相对性D. 普遍性【答案】D【解析】环境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不同的动物遇到敌害时,均会采取不同的逃避方式,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D正确。
选择题人们常用生物学原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问题,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 仙人掌的叶变成针刺、茎是肥厚的肉质茎,充分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B. 某种激素分泌不足可得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注射生长激素进行治疗C. 银杏的果实因为其果皮是白色的,所以叫“白果”,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D. 某男同学患红绿色盲,可以推测他的父亲或母亲一定是红绿色盲【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仙人掌生活在干旱的沙漠,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储存水分,叶片退化成针状,茎变成肉质茎,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结果。
B、糖尿病患者是由于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因此要对患者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C、银杏是裸子植物,没有果实,因此我们看到的白色的是银杏的种子,而不是果实,故选项C错误。
D、红绿色盲症是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该男同学患有红绿色盲症,则该男生的致病基因是来自于母亲的,因此可以推断,他的母亲是是致病基因的携带着或者是患者。
故选项D错误。
大多数鱼类一次产卵量数万粒乃至数百万粒以上,但是鱼苗的死亡率很高,因此发育成鱼的数量很少,这些鱼的高产卵量的现象是()A. 适应的相对性B. 长期的遗传与变异的结果C. 一种适应性D. 受非生物因素制约的结果【答案】C【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动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也有许多适应性特征,例如:在一个繁殖季节里,大多数鱼类一次产卵量可达数万粒甚至数百万粒以上,由于鱼的卵是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所以成活率极低,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利于需要产下很多卵,来保证后代的成活,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C正确。
初一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即可能环境,也可以环境。
【答案】依赖;影响【解析】人类活动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通过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已引起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另一面,人类砍伐森林、耕地减少等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间接改变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也可使气候变暖.【考点】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下列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是:A.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B.鱼生活在水里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森林能净化空气【答案】D【解析】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所以说森林能够净化空气,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体现的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说明的是生物对环境的依赖,C体现的是生物对生物的影响,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3.鱼儿离不开水说明生物依赖环境。
()【答案】对【解析】生物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受环境的影响,生物同时影响环境,生物依赖环境。
【考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离不开环境,据此解答。
4.鱼必须生活在水里;大熊猫必须以竹子为食。
这些事实说明:()A.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B.生物的生活会对环境造成影响C.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是生物因素D.生物的生活离不开水和营养物质【答案】A【解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生物的生存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环境,也就是说,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超出了这个限度,生物就无法生存,如鱼必须生活在水里,大熊猫必须以竹子为食,鱼离开了水,大熊猫离开了竹子就无法生存,此事例说明生物的生存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离开了这个环境,生物就无法生存,选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解题需掌握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5.鲸是哺乳动物,但是它的体型却像鱼,四肢变为鳍状,这说明生物能环境;茂密的森林中,空气远比喧闹的城市清洁、新鲜、湿润,这说明生物的生活能环境。
初一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这都体现了()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一定环境C.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是大树的存在使环境温度降低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体现的也是生物带给环境得改变。
故选:A【考点】此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植被丰富的山坡不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说明A.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生物对刺激能作出反应D.生物能从外界获得物质和能量【答案】B【解析】生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植被丰富的山坡不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考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说明了()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环境改变生物D.环境制约生物【答案】A【解析】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又将新陈代谢的产物(氧、二氧化碳、水等)排放到环境中去,因此,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无机环境也有影响,例如,森林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是大树的存在使环境温度降低了,体现的是生物带给环境的改变,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4.下列实例中不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B.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C.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恶化D.企鹅胸部厚厚的脂肪层。
【答案】D【解析】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又将新陈代谢的产物(氧、二氧化碳、水等)排放到环境中去,因此,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无机环境也有影响.A.森林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进而影响降雨量;柳杉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从而净化空气;此项反映生物影响环境.B.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的通气和吸水能力,它以腐烂的植物和泥土为食,排出物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此项反映生物影响环境.C.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中溶解氧急剧减少,导致水质恶化;此项反映生物影响环境.D企鹅胸部厚厚的脂肪层,能够适应寒冷的环境,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考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5.具备下列哪一特征的植物不适宜生活在沙漠环境中()A.叶片薄而宽大B.具有发达的根系C.具有肥厚的肉质茎D.叶片退化成刺【答案】A【解析】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沙漠地区最大的特点就是缺水,叶片小,可以减少上面部分对水分的散失,从而适应干旱的环境,而如果叶片宽大就会造成水分大量散失,使得植物因缺水而死亡,故选A。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同步训练第2章 第1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知能演练提升一、能力提升1.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成语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东北某林区,山脚是落叶阔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
造成这种植被分布状况的主要环境因素是()A.阳光B.温度C.水D.土壤3.在水稻田中,影响水稻生活的生物因素有()①阳光②田鼠③稻螟④土壤⑤杂草⑥空气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④⑥D.④⑤⑥4.现存生物中,许多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是因为这些生物能()A.制约环境B.影响环境C.改变环境D.适应环境5.下列关于极地狐与大耳狐(见右上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极地狐与大耳狐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B.大耳狐耳朵较大,能及时散失体内大量的热量C.极地狐适应寒冷的生活环境,大耳狐适应炎热的生活环境D.极地狐耳朵短小,有利于防止热量过分散失6.管理不善的玉米地里杂草丛生,杂草的生长会影响玉米的产量,这主要是因为()A.杂草与玉米互利共生B.杂草寄生在玉米上影响玉米生长C.害虫影响玉米生长D.杂草和玉米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7.“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
”这句话直接说明了()A.非生物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人为因素对生物的影响8.下列不能体现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A.人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应B.竹节虫形似竹节C.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D.蜥蜴遇到敌害自动断尾9.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
他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便一起去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通过分析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A.高温、干燥B.阴暗、潮湿C.空气污浊D.阳光充足10.每当冬季来临时,蛇类、蜥蜴等动物要进行冬眠,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D.环境能适应生物★11.下列有关科学方法的运用,错误的是()A.了解初中生近视的原因——调查法B.探究蚯蚓对环境的影响——观察法C.探究光照对鼠妇的影响——实验法D.了解蚕生长发育的过程——观察法12.对分布在甲、乙、丙三地区的某种哺乳动物的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含答案)
1.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精练一、单选题1.骆驼刺、梭梭等沙漠植物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这说明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D.环境能制约生物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会制约生物的生存C.环境能影响生物D.生物会影响环境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豆苗和杂草相互争夺阳光、空气、水和养料等资源。
豆苗和杂草之间的关系是()A.寄生B.捕食C.互利合作D.竞争4.环境影响生物,下列反映水这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有重要影响的是()A.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B.春江水暖鸭先知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干旱使农作物减产5.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实例中属于保护色的是()A.枯叶蝶形似枯叶B.毒蛾体色鲜艳C.羚羊奔跑快速D.蚱蜢颜色翠绿6.生活在寒带的雷鸟,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体表的羽毛是白色的,一到夏天就换上棕褐色的羽毛,与夏季草原的斑较色彩相近,以上实例体现了()A.温度对生活分布的影响B.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生物对环境的影响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之间的什么样的关系?()A.捕食B.合作C.竞争D.寄生8.下列关于共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根瘤菌能与豆科植物形成共生关系B.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形成的C.共生的两种生物分开后,均能独立生活D.共生的两种生物相互依赖,彼此有利9.下列词语不能体现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人间四月,草长莺飞B.密树繁叶,遮天蔽日C.春天来了,一片绿色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10.在探究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和分布的影响时,某班生物小组的同学设计了许多组对照实验,下列对照实验中变量设计不正确的是()A.湿土和干土B.光照和阴暗C.温度和食物碎屑D.20°C和40°C11.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错误的做法是()A.用多只鼠妇做一次实验才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B.实验变量是光照C.实验中亮处和暗处的温度、湿度等条件要一致D.这是一个对照实验1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肥沃B.枯叶蝶的外形像一片枯叶C.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D.变色龙的体色能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13.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2.2.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同步课时作业—2021-2022学年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上册
2.2.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2021-2022学年生物苏科版七年级上册同步课时作业1.下面的生物与其栖息地不相符的是( )A.鲨鱼——淡水湖泊B.灰喜鹊——松林果园C.企鹅——南极冰原D.大熊猫——高山竹林2.雷鸟如果在一个干早迟迟没有降雪的冬季褪去它有横纹的灰褐色羽毛,这就会使它洁白无瑕的羽毛在环境中变得非常醒目,这说明( )A.适应的普遍性B.适应的相对性C.适应的绝对性D.适应的针对性3.北极熊的体色与白雪皑皑的环境相似,体现了(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改变生物4.不同的生物的适应能力不同。
下列哪组生物在地球上分布范围极为狭窄( )A.北极熊和家蝇B.大熊猫和家蝇C.蟑螂和麻雀D.袋鼠和大熊猫5.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有大片的戈壁滩,此处生活的蜥蜴体色大都是黄褐色,这体现了( )A.生物能够适应环境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C.环境能够改变生物D.环境能够适应生物6.甘草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它具有发达的根系,地表下水平生长的根状茎形成强大的根状茎网。
甘草叶片表皮的气孔均有较大的孔下室,造成较湿的小环境,减少叶片蒸腾水分。
这体现了(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7.沙蒿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能固沙这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生物对环境没有影响D.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8.下列是通过想象绘出的四个哺乳动物的体形图,各部分的比例是依据动物原型确定的。
你认为哪一动物最宜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 )A.AB.BC.CD.D9.骆驼吃饱喝足一次可以半个月不吃不喝,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骆驼的胃大,可以储存足够的食物和水分B.这是环境对骆驼改造的结果C.这是骆驼对环境的适应D.这种现象是一种特殊现象,与环境无关10.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地球土壤层的形成,为动植物在陆地上定居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这说明( )A.生物不能改变环境B.生物能改变环境C.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D.生物能改变环境,而环境不影响生物11.自然界中大部分绿色开花植物花的基部有不少蜜腺,能分泌一些带有芳香气味的物质吸引昆虫助其传粉,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以下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B.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变得疏松C.有的蝗虫在春季时体色为绿色,在冬季时体色为黄褐色D.莲藕的茎中空且发达,叶片上表皮的气孔数目多于下表皮12.下列是4位同学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简要概括,你赞成的是( )A. B.C. D.13.你见过如图中的这种螳螂吗?如果不仔细观察,你也许会认为那是一片干枯的树叶。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同步练习
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实例()A.银杏树在秋天落叶B.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C.草履虫能吞食有机质净化污水D.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2.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是()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B.鲫鱼体色与水的颜色保持一致C.生活在雪地的北极熊的毛为白色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3.森林中的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把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从而增加了空气湿度,这说明()A.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B.生物能影响环境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因素密不可分4.北极熊皮下厚厚的脂肪是与极地的哪种环境条件相适应的A.多水的环境B.低温的环境C.食物稀少的环境D.地面为冰雪覆盖的环境5.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酸性物质,对岩石有腐蚀风化的作用,这一事实说明()A.生物能够适应自己所生活的环境B.生物能够影响其生活环境C.生物依赖环境,又能影响环境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6.下列现象中,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A.北极熊白色的体毛B.鱼的体型为梭型C.牦牛的绒很保暖D.孔雀开屏7.“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8.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依赖环境D.生物改变环境9.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B.大树底下好乘凉C.候鸟的迁徙D.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10.生活在北极的狐跟生活在非洲沙漠的狐相比,耳朵要小得多,这是为了()A.听觉更灵敏B.迅速奔跑以找到食物C.适应北极寒冷环境D.不易被食狐动物发现11.下列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A.蛾类夜间活动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C.候鸟的迁徙D.山顶的旗形树12.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年秋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2.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1.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北极熊皮下厚厚的脂肪可以适应极地寒冷的环境B. “春来江水绿如蓝”,该诗句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 “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生物间最常见的捕食关系2. 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体现了水分对生物的影响B. 果蔬种植者经常采用塑料大棚,体现了阳光对生物的影响C. “生物防治”的方法防治农林害虫体现了生物间竞争关系D. 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状,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3. 当气温骤降时,有些同学因未及时添加衣物,得了感冒,但有些同学虽然也未添加衣物却并没有感冒。
对这两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前者说明生物影响环境,后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B. 前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后者说明生物影响环境C. 前者说明环境影响生物,后者说明生物适应环境D. 两种现象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4. 苏辙有“苦寒坏我千竿绿,好雨还催众笋长”的诗句。
下列选项中,与该诗句体现的生物与环境关系一致的是()A. 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B. 全球变暖致珊瑚虫死亡C. 蚜虫滋生造成小麦减产D. 野兔泛滥加速草场退化5. 霜降之后天气越来越冷,被霜打过的柿子味道更甜。
这体现了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 温度B. 阳光C. 水D. 土壤6. 惊蛰时节我国南方常出现春旱现象。
民间有“惊蛰雷鸣,成堆谷米”的农谚。
这说明此时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 阳光B. 水分C. 空气D. 温度7.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与此相似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A. 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B. 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C. 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D. 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8. 现将有两滴连通的草履虫培养液的载玻片安放在载物台上,在右边一滴边上放一粒食盐,如图,若在显微镜下观察两滴培养液连通处,可见草履虫()A. 向右移动B. 向左移动C. 无明显移动D. 没有特定的移动方向9. 药用植物肉苁蓉常生活在沙漠植物梭梭的根部,并从梭梭根中获得生长所需的有机物。
初一生物试题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练习题
初一生物试题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练习题初一生物试题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练习题初一生物试题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下图中的两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材料二:科学工作者发现,过去20年里,北极冰盖面积减少了40%,平均厚度从3米减至1.5米;2005年北极冰盖面积为530万平方千米,2007年9月为413万平方千米,创历史最低点。
这些都说明了一个现象:地球在变暖。
(1)图所示为北极狐。
其推测理由是(2)由两种狐的头部某些特征也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相适应。
(3)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请你预测北极狐的命运将会怎样?(4)为了不让地球继续变暖,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总结: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之昆虫繁殖日比幼虫的孵出通过不同途径。
如蛾、蝶类动物咬破卵壳而出;蚤有孵化刺,用刺在壳上切一缝;有的推掉卵壳上的卵盖而出卵。
幼虫孵化时能吞入空气,以便用力挣出卵壳;在孵出后到表皮硬化前,继续吞气,扩张自身。
表皮一旦硬化,便不能再长,只有通过一系列蜕皮,在蜕去旧皮,长出较大的新皮之际才能长大。
蜕皮时,体形可能骤变。
多数原始的无翅昆虫,如衣鱼,在长大为成虫的过程中身体结构几乎没有变化,称为无变态昆虫。
而蚱蜢(直翅目Orthoptera)、蝽(异翅目Heteroptera)和蚜虫(同翅目Homoptera),起初体形不变,直到最后才变成有翅的成虫,生殖器也发育成熟,称不完全变态。
高等的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属于全变态,幼虫完全不像成虫;幼虫经一系列蜕皮,变化较小,然后变蛹,再变为成虫。
幼虫的形状多种多样,可分为5型:(蛾、蝶类动物)、蛴螬型、衣鱼型、叩头虫幼虫型和蛆型。
蛹分为被蛹(附肢不同程度地紧贴在体上)、离蛹(附肢不紧贴在体上)和围蛹(本质上是离蛹,但被幼虫皮所形成的囊包围)。
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单元练习题(人教版)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双基训练:1.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A.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B.在炎热缺水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非常少C.在沙地上栽种植物,能够防风固沙D.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和白熊,毛是纯白色的2.地衣能在岩石表面生长,它们的生长又腐蚀了岩石。
这说明()。
A.生物体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B.生物与环境是相对独立的个体C.环境能影响生物体的生活D.生物体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又能影响环境能力拓展:(2)从表中记录的数据所反映出来的情况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如果想要探究校园草地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还应该做哪些工作?中考链接:1.(2006年威海市)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不必测量下列哪个环境的湿度()。
A.灌木丛B.草地C.水洼D.裸地2.(2006年济宁市)下列选项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红柳树根扎得很深B.大树底下好乘凉C.望断南飞雁D.秋风扫落叶3.(2005年山东省)俗语说“鱼儿离不开水”。
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赖环境4.(2005年宜昌市)在科学研究和社会调查中,常采用五点取样法,正确的五点取样法是()。
A B C D5.(2006年威海市)走在烟威高速公路,你会被路旁的万顷松涛所吸引,那主要是由黑松构成的沿海防护林。
黑松是一种耐旱、耐盐碱性良好的树种,被广泛用于沿海防护林的建设中。
它能够锁住流动的沙丘,改善生态环境。
除沿海防护林体系外,我市还有自然林体系、山丘水土保持林体系、经济林体系和风景林体系等。
目前,威海市已经建立起了覆盖全市的生态绿化体系。
全市绿化覆盖率达39.8%,人均占有绿地17平方米。
有高等植物1150种,占全省总数的70%。
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其中已知的鸟类就达到250种。
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2005年我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人居环境奖”,被誉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范例城市之一。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训练一、单选题1、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夏为灰色.下列现象中与此类似的是()A。
仙人掌的叶片退化成针形 B. 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肥沃C。
过度放牧使草原沙漠化D。
池水污染使鱼儿死亡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生物的生活存的是复杂多变的,只有适应得了环境,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才能继续。
【分析】:雷鸟根据周围的环境更改羽毛的颜色,能够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能更好地躲避敌害,是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仙人掌的叶片退化成针形能减少水分蒸发,是适应沙漠环境的表现.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肥沃为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牛羊过多会使草原退化,池水污染会使鱼儿死亡,这两项说明的是生物的生存依赖环境。
2、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
工业城市中深色的桦尺蠖较浅色多B。
青蛙有适应水陆两栖的呼吸系统C。
枯叶蝶的翅膀像枯萎的叶片D。
植树造林能美化环境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在自然界中,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只有适应得了复杂多变的世界,才能够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许多生物能够通过保护色和拟态适应环境。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在工业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桦尺蠖能通过改变自己的体色使之更接近环境的颜色,以此来躲避追捕。
青蛙是两栖动物,它生活在水里能够用皮肤获取水中的氧气,生活在陆地上时能通过肺部获得氧气,以此来适应水陆两栖的习性。
枯叶蝶的翅膀就像枯萎的叶子,这是它利用拟态来躲避天敌,是对环境的适应。
而植树造林能美化环境是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的表现.3、俗语说“鱼儿离不开水"。
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A。
生物依赖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C。
生物改变环境D。
生物适应环境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生物的生存需要依赖环境。
生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例如对鱼来说,它所在的这个池塘里面,水位的高低、水质的好坏、水温的高低、食物的多少等等,都会影响到它是生活。
2021年七上科学同步练习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单选题专训及答案
2021年七上科学同步练习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单选题专训及答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单选题专训1、(2020宁波.七上期中) 麻雀曾被认定为主要害鸟,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曾开展过大规模的“剿灭麻雀”运动,现在又发出了保护麻雀的呼声,对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 现在的麻雀被人们的“剿灭行动”吓怕了,变乖了,不啄食和糟蹋农作物B . 现在认识到麻雀只是在食物非常稀缺时或繁殖季节才危害农作物,平时也啄食害虫C . 现在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麻雀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D . 大量捕杀麻雀,破坏了食物网的稳定,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2、(2020宁波.七上期中) 不同的生物的适应能力不同。
下列哪组生物在地球上分布范围极为狭窄? ( )A . 北极熊和家蝇B . 大熊猫和家蝇C . 蟑螂和麻雀D . 袋鼠和大熊猫3、(2020宁波.七上期中) 分布在黑龙江流域的雷鸟冬天的羽毛是白色的,以逃避敌害,有一年,冬季天气温暖也没下雪,而雷鸟却所剩无几,与这有关的生物学现象为()①警戒色②拟态③保护色④适应⑤适应的相对性⑥竞争A . ①④B . ③⑥C . ③⑤D . ②③4、(2020余姚.七上期中) 分布在属龙江流域的雷鸟冬天换上以白色为主的羽毛,以避敌害。
有一年,冬季天气特别爱和,迟迟不下雪,结果雷鸟减少了许多,与这有关的生物学现象为()①警成色②拟态③保护色④适应⑤适应的相对性④竞争A . ①④B . ③C . ③⑤D . ②③5、(2020南浔.七上期中) 红叶石楠是一种常绿小乔木,因其新梢和嫩叶鲜红而得名,常作为行道树。
进入春季,道路两旁的红叶石楠长出红色的嫩叶,而到了夏天,这些红色的叶片变成了绿色。
同学们猜想可能跟夏天的温度高或光照强度大有关。
为了研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下列关于该实验方案的描述错误的是()B . 甲组的环境条件应该设置为阴暗、适宜温度C . 该实验方案无法研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D . 该实验方案可以研究“温度能否影响叶片变绿”6、(2020浙江.七上期中) 下列对不同动物的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鸭的之间有蹼适应水中生活B . 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生活C . 爬行动物的皮肤角质化D . 青蛙有肺适应水中生活7、(2020余姚.七上期中) 分布在黑龙江流域的雷鸟冬天换上以白色为主的羽毛,以逃避敌害。
初一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试题
初一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试题1.判断。
(1)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2)上皮组织仅在人体表面分布。
( )(3)植物成绿色是因为细胞内有叶绿体。
()(4)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的营养器官是:根,叶,种子。
()(5)生物只能适应环境,不能影响环境。
()(6)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
()【答案】(1)√(2)×(3)×(4)×(5)×(6)×【解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所以正确,(2)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主要分布在各器官的表面,如皮肤的上皮、小肠腺上皮、消化道壁的内表面等,所以错误,(3)植物的叶片呈绿色的原因就是叶绿体里含有叶绿素的缘故,所以错误,(4)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了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和无机盐,通过茎运到叶等其他部分,供其他部分利用,主要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里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一朵花开放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进而形成果实和种子,再用种子繁殖后代,因此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所以错误,(5)环境对生物有影响,如沙漠上植物稀少,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所以错误,(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以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的分化,上皮组织的分布,植物呈绿色的原因,植物的器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体的构成。
点评:此题是基础知识题,较易,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2.在自然界中,有一种拟态现象,如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种现象属于()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答案】C【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不容易被敌害发现,有利于防御敌害,保护自己,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2.2.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同步测试与解析
2019-2019学年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2.2.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在一个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瓶内,要使各种生物长时间存活,最重要的条件是提供()A. 太阳能B. 足够的食物C. 充足的氧气D. 水分2.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说明了()A. 生物影响环境B. 生物适应环境C. 环境改变生物D. 环境制约生物3.下列事例中与“大树底下好乘凉”表述相同生物学道理的是()A.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 蝗虫具有保护色C.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D.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4.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A. 生物影响环境B. 生物适应环境C. 生物改变环境D. 生物依赖环境5.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且全面的是()A. 生物能适应环境B. 生物分布受环境制约C. 生物对环境无影响D. 生物在适应环境及影响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影响生物6.地衣(真菌和藻类共生的一类特殊植物)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的作用,这一事实说明()A. 生物能够适应自己所生活的环境B. 生物能够影响其生活环境C. 生物不依赖环境,但能影响环境D.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7.生物体的结构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鱼体呈梭型,可以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B. 鸟类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生活C. 蝗虫有外骨骼,适于陆地干燥环境生活D. 蚯蚓的身体分节,适于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8.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能影响环境的现象是()A. 朵朵葵花向太阳B. 树林能保持水土C. 骆驼能生活在荒漠中D. 骆驼刺有伸长的根9.雷鸟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A. 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B. 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C.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D. 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些四季常青10.冬天雷鸟的体色是白色,而夏天它却呈褐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雷鸟具有保护色B. 雷鸟随意改变自己的体色C. 因为冬天较冷,夏天较热D. 夏天阳光较强烈11.有一种山羊,由于羊绒细长柔软,是纺织原料之一,因而,放羊的数量持续上升,但山羊不仅采食草、灌木和树叶,而且又连根一起刨食的习性.结果,随山羊数量的激增,草原和灌木林受到严重的破坏,甚至造成草原沙漠化现象.这个事例说明生物()A. 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B. 能够影响环境C. 不能适应环境D. 对环境的刺激做出了反应12.解决下列问题与生物学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 磁悬浮列车B. 环境污染C. 人口剧增D. 粮食短缺二、填空题13.地衣不是一种生物,而是________与________共同生活在一起形成的.14.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能从土壤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这说明生物能________ ,同时,蚯蚓的生命过程又使土壤空隙增多,土壤肥力提高,这说明生物能________ .15.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________ ,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16.鲸是哺乳动物,但是它的体型却像鱼,四肢变为鳍状,这说明生物能________环境;茂密的森林中,空气远比喧闹的城市清洁、新鲜、湿润,这说明生物的生活能________环境。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2.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测试题
2.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 “三北”防护林能防风固沙B. 骆驼刺根系发达C.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气候湿润多雨D. 蚯蚓能疏松土壤2.“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这句诗描述了生物与环境的某一关系,下列描述中,与此相似的是()A. 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毛B. 沙漠中植物能防风固沙C. 蚯蚓活动会使土壤疏松D. 稻田中杂草过多会影响水稻产量3.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下列主要反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A. 田鼠大量繁殖使农作物减产B. 大量捕捉青蛙使农作物减产C. 杂草丛生使农作物减产D. 旱灾使农作物大量减产4.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B. “春兰秋菊”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 “北雁南飞”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 “鹰击长空”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5.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例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 仙人掌叶特化为刺B. 骆驼刺有非常发达的根系C. 蚯蚓改良土壤D. 竹节虫与竹的枝叶相似6.植物叶片上的气孔多,有利于植物获取足够多的二氧化碳,如果其数量太多,也容易导致植物失去水分过多。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200多年前树叶上的气孔数量比现在多,现在树的幼叶气孔数量与200年前一样多,随着生长,会失去一部分气孔。
对此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 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 气孔减少可能与空气中CO2浓度升高有关C. 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 气孔减少是环境因素导致的,与基因无关7.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 有的树秋天落叶B. 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而变C. 大树底下好乘凉D.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8.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 蚯蚓疏松土壤B. 防护林可以防风固沙C. 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D.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9.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 蚯蚓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B. 干旱使植物萎蔫C. 蜥蜴遇到敌害自动断尾D. “雨露滋润禾苗壮”10.在裸岩、峭壁上常常生有地衣,它能分泌多种酸性物质,加速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同步练习之生物适应环境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 ( )
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2.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说明它( )
A.害羞
B.具有应激性
C.怕碰撞
D.在进行呼吸
3.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甜美了。
想一想,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土壤
B.空气
C.温度
D.阳光
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
C.环境影
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5.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
①草②煮熟的鱼③珊瑚④钟乳石⑤冬眠的蛇⑥恐龙化石⑦蘑菇⑧家鸽
A.①⑤⑦⑧
B.①③④⑧
C.②③④⑥
D.②⑤⑥⑦
6.下列不属于动物细胞的是()
A、肌肉细胞
B、番茄果肉细胞
C、血细胞
D、神经
细胞
7.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组织
B、器官
C、系统
D、细胞
8.观察前,操作显微镜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看着( )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D、镜座
总结:再有最好是规定有机环境不仅是包含生物而且也包括生物遗骸和来源于生物的有机物,而无机环境要限定于无机物及其实际状态。
人类的健康安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生物安全、与人类生存有关的环境生物安全。
小编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多练习哦!希望这篇七年级生物同步练习之生物适应环境能够帮助你巩固学过的相关知识。
初一生物消化和吸收同步练习
初一上册生物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