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_ 图形的位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1.4 图形的位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图形的位似教学目标:1、了解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了解位似与相似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
2、掌握位似图形的画法,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过程与方法:经历位似图形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以及动手动脑,手脑和谐一致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图形的位似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关知识链接:课前准备,奠定学习基础!1、相似多边形的定义2、相似比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讲授新课:(一)以各种图片欣赏导入新课,思考问题:这些图片有什么特征?思考:1、在幻灯机放映图片的过程中,这些图片有什么关系?2、幻灯机在哪儿呢?3、我们能给这种有特殊位置的相似图形一个名称吗?(二)观察与思考下列图形中,每个图中的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B′C′D′都是相似图形.分别观察这五个图,你发现每个图中的两个四边形各对应点的连线有什么特征?对应边有何位置关系?思考:(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合作完成)1、每个图中的两个四边形对应点的连线有什么特征?2、对应边有何位置关系?3、这个点叫什么?有几个?4、这两个相似图形的相似比又叫什么?明确: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教师总结:什么是位似图形呢?你能说出来吗?(三)议一议:观察上面五个图形回答问题?(1)在各图中,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与这两个图形有什么位置关系?(2)在各图中,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比与位似比有什么关系?(3)位似图形与相似图形有什么关系?(4)位似有什么作用呢?(5)你能总结出位似图形的性质吗?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四)例1:你能找出它们的位似中心吗?例2:如图,已知△ABC 和点O.以O 为位似中心,求作△ABC 的位似图形,并把△ABC 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两倍。
初中数学_1.4 图形的位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图形的位似教学设计一、图形的位似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4图形的位似”是青岛版九年级(上)第一章的内容,是相似形的延伸和深化。
位似图形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利用位似把图形放大或缩小;放电影时,胶片与屏幕的画面也是位似图形,中国的皮影戏等。
从教材编排的一些素材看,不仅丰富了教材的内容,加强了数学与自然、社会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同时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更突出地反映了数学的价值。
因此,本节教材对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
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1.4图形的位似,作为新增的内容,以其丰富的社会背景为素材展示给我们,使我们感受到数学创造的乐趣,但它对后续学习的知识联系不是很大,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应以教材的编排为准,概念、性质、应用等让学生容易接受就好,水到渠成,不必要拓展和深化,按教材编排,“1.4图形的位似”为1课时完成。
用“观察——验证——推理和交流”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精神和思维的条理性。
(二)教学目标1.理解图形的位似概念,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
2.会利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把一个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
3.经历位似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以及动手、动脑、手脑和谐一致的习惯。
4.利用图形的位似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
5.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充分了解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和性质,并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从学生的认知过程角度来看,概念学习是接受一个新事物的起始阶段,也是后期应用的基础阶段,特别是对于图形的概念学习,尤其要注重概念的生成过程和基本含义。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6.6《图形的位似》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6.6《图形的位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6.6《图形的位似》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介绍了图形的位似性质和判定方法。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位似概念,掌握位似性质,并能够运用位似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图形的相似性质和判定方法。
他们能够理解相似图形的定义,并能够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似。
然而,对于位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并通过适当的例子和练习题进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位似概念,掌握位似性质,并能够运用位似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位似概念,掌握位似性质。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位似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位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2.演示法: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位似图形的性质。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位似性质的理解。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位似图形的性质和例子。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位似图形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尺子、橡皮擦等工具,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的位似性质。
例如,展示两个相似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的位似关系。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位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位似图形》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位似图形》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3章《图形的位似》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相交线、平行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章主要让学生掌握位似的概念,学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位似图形。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变换,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知识,对相交线、平行线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位似的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理解和掌握位似的含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位似的概念,理解位似与相似的区别。
2.培养学生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位似图形。
3.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位似的概念。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位似图形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位似的概念,并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位似图形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黑板和粉笔。
3.准备练习题和拓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何画出一个图形的大致形状?”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板书,呈现位似的概念,解释位似与相似的区别。
同时,展示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位似图形,让学生初步理解位似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给定位似比的位似图形。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教材分析图形的位似教学反思三教学讲义ppt课件
2.任意画一个四边形ABCD,再 画一个四边形A’B’C’D’,使其与原图形 关于一点成位似图形,位似比为1:2。
性 发 挥
一、教材分析
设计原则:
二、目标分析
——以学生为主体
三、过程设计
——以活动为过程
——以多媒体为辅助工具
四、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二、目标分析 三、过程设计 四、教学反思
激发学信 息习兴趣 提供自主技学习环境
一、教材分析
二、目标分析
理解位似多边形的概念、性质;弄 清位似与相似的关系;利用位似知 识对图形进行放大与缩小。
三、过程设计
四五、、教教说学学反设明思计
让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归纳、理 解应用新知。
一、教材分析 二、目标分析 三、过程设计 四、教学反思
理解位似的概念、
性质;弄清位似与相
似的关系;利用位似
术 的 有 效 应 用
一、止血
成年人全身血容量约为4000~5000ml,如出 血达到800~1000ml,就有危险。
临床表现:头晕、眼花、面色苍白、出冷汗、 四肢发冷、呼吸急迫、口唇紫绀、心慌等、 严重者可进入休克状态。
(一)出血的种类
1、动脉出血:鲜红色,压力高呈喷泉状,随 心脏搏动向外射出,发生在近心端。
识 目标 方 意识。
知
法
情 感
与
度 态
设境激趣 概念剖析
小结提升 坐标小酌
性质探究 位似作图
P
在幻灯机放映 图片的过程中, 这些图片有什 么关系呢?
如果两个相似多边形每组对应顶点 的连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样的 两个多边形叫做位似图形,该点称为 位似中心。
位似多边形不一 定相似。( )
相似多边形一定 是位似多边形。 ()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6.6《图形的位似》说课稿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6.6《图形的位似》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位似》是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几何变换》的第6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图形的位似概念,理解位似与相似的区别,学会运用位似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位似变换,从而总结出位似的概念和性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相似图形的概念,对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位似变换作为一种新的图形变换,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来感受位似变换,理解位似与相似的区别,并能够运用位似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图形的位似概念,理解位似与相似的区别,学会运用位似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位似变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图形的位似概念,位似性质。
2.教学难点:位似与相似的区别,运用位似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黑板。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位似变换,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位似:让学生观察实例,分组讨论,发现位似的性质,总结出位似的概念。
3.讲解位似:教师讲解位似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位似与相似的区别。
4.运用位似:让学生运用位似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6.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位似概念: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不一定相同。
2.位似性质:a.对应边成比例b.对应角相等c.位似中心:位似变换的中心点3.位似与相似的区别:a.相似:形状相同,大小相同b.位似:形状相同,大小不一定相同4.运用位似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3《位似》教学设计(二)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3《位似》教学设计(二)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3《位似》是学生在学习了相似图形、相似比等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知识。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位似的定义、性质和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位似的含义,掌握位似的性质,并能够运用位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相似图形、相似比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本节课时,学生可能对位似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位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位似的定义,掌握位似的性质,能够运用位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位似的定义和性质。
2.难点:位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几何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几何思维能力。
3.问题解决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位似知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位似的定义、性质和实例等。
2.几何模型:准备一些几何模型,如正方形、矩形等,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3.实际问题: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如建筑设计、地图绘制等,用于引导学生运用位似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建筑设计、地图绘制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与位似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位似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
同时,配合几何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位似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通过操作几何模型,探索位似的性质。
青岛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4《图形的位似》说课稿
青岛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4《图形的位似》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位似》是青岛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相似和全等的基础上进行的,位似的引入是进一步拓宽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是学生空间观念由形象向抽象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图形的相似和全等,对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位似的概念和性质,他们还是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位似的定义,掌握位似的性质,能够判断两个图形是否位似。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位似的定义和性质。
2.教学难点:位似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以及如何判断两个图形是否位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位似的概念和性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位似现象,如放大或缩小的图片、模型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的位似。
2.新课引入:介绍位似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位似的性质。
3.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判断两个图形是否位似,巩固对位似概念的理解。
4.性质探究:引导学生猜想和验证位似的性质,如位似比、位似中心等。
5.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位似的性质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6.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位似的定义和性质。
7.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位似的核心内容。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6《图形的位似》说课稿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6《图形的位似》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位似》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4.6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相似性质和相似图形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位似的定义,掌握位似的性质,并能够运用位似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图形实例,引导学生探索位似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形的相似性质和相似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位似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具体的图形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位似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位似的定义,掌握位似的性质,能够运用位似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位似的定义,位似的性质。
2.教学难点:位似的概念的理解,位似的性质的应用。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形软件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相似图形,引导学生回顾相似图形的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位似:通过具体的图形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位似的性质,引导学生发现位似的定义和性质。
3.总结位似:引导学生总结位似的性质,让学生明确位似的概念。
4.运用位似: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位似的概念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6.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7.3位似位似图形说课稿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位似图形,如地图、照片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之间的联系。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形的相似之处,并提出问题:“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是如何相互转换的?”
3.位似图形的判定方法:结合具体例子,讲解如何利用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等方法判断两个图形是否位似。
4.位似图形的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位似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课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位似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3.引发思考: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位似图形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位似图形的定义:通过对比相似图形,引导学生掌握位似图形的概念,明确放大与缩小的关系。
2.位似图形的性质:通过实例演示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位似图形的性质,如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等。
1.学生对位似图形定义和性质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难以将位似图形的知识与问题情境有效结合。
3.部分学生可能对几何学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较低。
应对策略:
1.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关注学生对定义和性质的理解程度,及时进行针对性讲解。
2.设计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位似图形知识解决,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7.3《位似》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7.3《位似》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7.3节《位似》主要介绍了位似的性质和位似图形的画法。
位似是几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图形之间的相似关系,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必要基础。
本节内容通过对位似的探讨,让学生了解位似的定义、性质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相似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位似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位似图形的画法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位似的本质,并通过适量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位似的定义,掌握位似的性质。
2.学会位似图形的画法,提高空间想象力。
3.能运用位似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位似的定义和性质。
2.位似图形的画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位似的性质。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位似图形的画法。
3.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运用位似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位似图形的相关图片。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位似现象,如相似的建筑、生物体的结构等,引导学生关注位似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位似的定义,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位似的性质。
示例1:两圆的半径之比等于它们面积之比。
示例2:两矩形的边长之比等于它们面积之比。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动手画一些位似图形,体会位似图形的画法。
1.画出位似比为2:1的两个圆。
2.画出位似比为3:1的两个矩形。
4.巩固(10分钟)通过解答练习题,巩固位似的知识。
1.位似比为2:1的两个圆,半径之比为2:1,面积之比为4:1。
2.位似比为3:1的两个矩形,边长之比为3:1,面积之比为9:1。
5.拓展(10分钟)利用位似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建筑物的布局等。
4.8图形的位似(教案)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的表现让我感到惊喜。学生们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将位似图形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说明学生们已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是我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空间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位似变换,提高对图形形状和大小的感知能力,进一步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让学生掌握位似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学会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与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位似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位似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位似图形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位似图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7《图形的位似》说课稿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7《图形的位似》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位似》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7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向学生介绍图形的位似性质,位似图形的定义,以及位似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图形的相似性质,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相似性质,对相似图形有一定的理解。
但他们在位似变换的理解和应用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探讨,深化对位似变换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位似图形的定义,掌握位似变换的性质,能运用位似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探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位似图形的定义,位似变换的性质。
2.教学难点:位似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黑板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的位似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位似图形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理解位似变换的性质。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位似变换解决这些问题,深化他们对位似变换的理解。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5.总结提升:总结位似变换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位似变换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青岛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4《图形的位似》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4《图形的位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位似》是青岛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位似的定义,掌握位似的性质,并能运用位似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形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位似变换,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相似图形的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
但位似与相似有所不同,位似涉及到图形的大小变化,而相似只涉及形状的变化。
因此,学生在理解位似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位似的定义,掌握位似的性质。
2.能够识别和判断图形的位似变换。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能够运用位似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位似的定义和性质。
2.图形位似变换的识别和判断。
3.运用位似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位似的存在。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探索图形的位似变换。
3.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位似变换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位似的定义、性质和实例。
2.图形素材:用于展示和分析位似变换的图形。
3.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4.投影仪:用于展示PPT和图形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相似的树叶、相似的建筑等,引导学生感受位似的存在。
提问:这些图形为什么看起来那么相似?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位似的定义和性质。
解释位似是指图形在大小上的相似,但形状不变。
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发现位似变换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图形,进行位似变换。
要求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图形的变化,并判断是否符合位似的定义。
4.巩固(10分钟)呈现一组图形,要求学生判断哪些图形发生了位似变换。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6《图形的位似》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6《图形的位似》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位似》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6节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位似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位似的概念,掌握图形的位似性质,能够运用图形的位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相似,对相似图形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对如何运用相似图形和位似图形解决实际问题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已知的相似图形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图形的位似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图形的位似的概念,掌握图形的位似性质,能够运用图形的位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图形的位似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如何运用图形的位似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入图形的位似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图形的位似的概念和性质。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索图形的位似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图形的位似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实例和教学素材,制作PPT,准备黑板和粉笔。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笔记本和笔,提前复习相关的数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例引入图形的位似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两个图形在形状上相同,但大小不同,我们如何描述这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图形的位似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图形的位似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位似性质。
教材分析图形的位似教学反思三
思考:位似多边形具有哪些一般相 似多边形所不备的性质?
(一)观察猜想
①对应线段有可能平行,也可能共线。 ②两图形可能出现在位似中心的同侧或者异侧。 ③位似中心可能位于两个图形的内部,也
可能在两图形的公共顶点上,还可能在两 个图形的外部(先前的动画)。
想数学
(二)启发引导
以上猜想是否适合所有 的位似多边形?
位似多边形中,每组对应点到位似 中心的距离之比是否存在联系?
做数学
一、教材分析
(三)实践验证
二、目标分析
三、过程设计
四、教学反思
说数 学
①每组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 之比都等于相似比。
②两图形可位于位似中心的同侧 或异侧。
③位似中心可位于图形外或图形 内或图形的某条边上。
④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 本质区别: 位似多边形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相似多
S四边形ABCD:S四边形A’B’C’D’1:=16_____。
A
B
C
一、教材分析 二、目标分析 三、过程设计 四、教学反思
学科整合,能力提升
在一次成像实验中,已知所成像的大小是 原实物的一半,则像与实物的位置有几种情况? 分析不同位置的像之间的联系? 两种 关于位似中心成中心对称
同侧正立,异侧倒立
2.已知四边形ABCD四个顶点的坐标,你知道 怎样将此四边形缩小为原来的 1吗?
2
学以致用,个性发挥
1.一般的电影胶片上图片的规格
为 3.5cm 3.5cm ,而放映银幕的规格 为 2m 2m ,当放映机的光源距胶片 20cm 时,问屏幕应拉在离镜头多远
的地方,放映的图像刚好布满整个银 幕(保留一位小数)?
一、教材分析
二、目标分析
《图形的位似》教学反思
《图形的位似》教学反思《图形的位似》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图形的位似》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图形的位似》教学反思1初三数学《位似图形》这节课内容抽象而且学生以前没接触过,对学生来说接受起来难度很大,因此教学时我使用几何画板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首先课堂上通过大量丰富的图形,让学生认识了位似图形。
接着由学生自己操作,找两个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又比如讲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时,我事先准备好几个平面内的点,让学生动手连接成“鱼”的图案,通过图案的变化总结出位似图形的性质。
这样直观的演示学生容易接受,容易理解,效果不错。
在教学过程中,以下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1)在进行“位似图形性质”的提出与验证的中,问题设置得太浅则学生没有兴趣,太难又脱离学生实际,如何掌握这个尺度?(2)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应如何评价?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来得到新知识,但是对于传统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学生掌握得是否纯熟?我相信,这些问题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的不断深入,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整合,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体现了开放式的教育模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推动了数学课堂现代化的发展《图形的位似》教学反思2《图形的位似》这节课内容抽象而且学生以前没接触过,对学生来说接受起来难度很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由手影这种学生较熟悉的形式让学生感受这种位置关系,然后通过动手操作的形式进一步探究位似图形的相关性质。
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位似图形的特征,我在设计中特别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猜想、试验等方式获得感性认识,然后通过归纳总结上升到理性认识,将形象与抽象有机结合,形成对位似图形的认识。
探索知识是本节的`重点,设计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做、议、读、想、试等环节来完成,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放给学生,每一环节及时归纳总结,使学生学有所获,探索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图形的位似(二)教学目标:1、在直角坐标系中,感受以O为位似中心的多边形的坐标变化与相似比之间的关系.2、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位似图形及相关概念和性质。
3、经历探究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O为位似中心的多边形的坐标变化与相似比之间关系的过程,领会所学知识,归纳作图步骤,总结规律,并较熟练地进行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得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多边形坐标变化与其位似图形的关系,并能应用该结论将一个多边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通过位似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判断直角坐标系中两个多边形是否位似;比较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坐标与相似比,总结规律。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提问:1、什么是位似图形?2、如何判断两个图形是否位似?3、怎样求两个位似图形的相似比?(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上问题,在集体交流时,对于学生给出的正确答案给予肯定,不足之处给予纠正,补充。
)下面我们一起研究,当位似图形与直角坐标系碰面,将碰撞出怎样神奇的数学知识。
(从而引入新课)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求新知探究一:活动内容:课件展示:在直角坐标系中,△OAB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O(0,0),A(3,0),B(2,3).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将点O ,A ,B 的横、纵坐标都乘以2,得到三个点O ′,A ′,B ′,请你在坐标系中找到这三个点。
(2)以这三个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B 位似吗?为什么?(3)如果位似,指出位似中心和相似比。
(4)如果将点O ,A ,B 的横、纵坐标都乘以-2呢?1、学生根据提示,自己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O ′A ′B ′;2、先分组讨论,猜测结论并验证问题(2)(3)。
3、教师总结作图步骤及判断方法(课件展示)。
4、待课件展示后,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问题(4),并能仿照刚才的过程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
5、待学生完成问题(4)后,引导学生总结:将△OAB 的横、纵坐标分别乘2和-2,得到的两个不同的三角形都是△OAB 的位似图形,位似中心都是原点O ,相似比都是2,它们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第三环节:探究二活动内容:(1)在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O (0,0),A (5,0),B (5,3),C (2,4).将点O ,A ,B ,C 的横、纵坐标都乘21,得到四个点,以这四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与四边形OABC 位似吗?如果位似,指出位似中心和相似比.(2)通过前面的探究,你发现了什么?(在直角坐标系中,将一个多边形每个顶点的横、纵坐标都乘以同一个数k (k ≠0),所对应的图形与原图形位似,位似中心是坐标原点,它们的相似比为∣k ∣.)第四环节:例题2活动内容:课件展示:在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ABC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O (0,0),A (6,0),B (3,6),C (-3,3).已知四边形O ′A ′B ′C ′与四边形OABC 是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四边形,且相似比是3:2,请写出四边形O′A′B′C′各个顶点的坐标.与四边形OABC相比,四边形O′A′B′C′对应顶点的坐标发生了什么变化?1、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注意每个小组的交流情况。
2、选择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集体交流,利用课件同步展示。
第五环节:跟踪练习课本30页练习题1、2题第六环节: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第七环节:课堂检测【课堂检测】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B、相似图形不一定是位似图形C、位似图形可以是相似比不等于1的相似形D、位似图形中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必定相互平行2、位似图形上某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分别是10cm和5cm,则他们的位似比是___________.3、已知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B′C′D′是位似图形,且它们对应边的比为3∶4,则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B′C′D′的周长之比为_____;面积之比为_______.4、按如下方法将△ABC的三边缩小来原来的12:如图所示,任取一点O, 连AO, BO,CO,并取它们的中点D,E,F,得△DEF,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ABC与△DEF是位似图形;②△ABC与△DEF是相似图形;③△ABC与△DEF是周长的比为2:1;④△ABC与△DEF面积比为4:15、如图,已知O 是坐标原点,B ,C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31)(21)-,,,.(1)以O 点为位似中心在y 轴的左侧..将OBC △放大到两倍(即新图与原图的相似比为2),画出图形;(2)分别写出B ,C 两点的对应点B ',C '的坐标;(3)如果OBC △,BC 边上一点M 的坐标为()x y ,,写出M 的对应点M '的坐标.第八环节:课后作业:课本31页习题3、4、5题。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经过沉淀,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和经验。
他们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也喜欢动手探究。
本节课是第三章第九节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第二课时,在上一课时学习了位似图形及相关概念后,学生动手将一些简单图形进行了放大或缩小,会利用橡皮筋等方法做近似的放大图形,已获得一些相关的知识经验和体验,这些知识的储备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放大与缩小的实例,对本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
同时,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经验,以及归纳知识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主要探讨在直角坐标系中多边形与其位似图形之间的关系。
效果分析本节课由复习入手引出新课,不仅学习新的知识,同时,更进一步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整堂课,采取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猜想、质疑、验证、类比、动手作图等方式,教师适时引导、点拨,促使学习过程有效开展。
每一个环节都要注重学生动手操作,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知识的迁移,通过类比、逆向思维等方式得到结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小组合作意识和逆向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指导学生掌握在直角坐标系中,以O为位似中心的两个位似多边形的坐标和相似比之间的关系,直角坐标系中位似图形的画法,积累有关数学活动经验,并在此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形成有关技能,发展思维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对感官的刺激获取信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多媒体恰当的演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好奇心,激起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材分析基于学生已经学过相似、位似等有关知识,并能将某一简单图形按一定比例放大或缩小,本节课将多边形放到直角坐标系中,探讨通过直角坐标系,如何寻找它关于原点O的位似图形并确定相似比,如何将一个多边形放大或缩小。
同时,也要探讨在直角坐标系中,给出相似比,如何确定一个已知多边形关于原点O的位似图形。
通过具有挑战性的内容,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位似的相关概念,熟练掌握利用直角坐标系将一个图形按比例放大或缩小,进而能初步归纳出规律,形成有关技能,发展思维能力。
本节课将观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课堂检测】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B、相似图形不一定是位似图形C、位似图形可以是相似比不等于1的相似形D、位似图形中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必定相互平行2、位似图形上某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分别是10cm和5cm,则他们的位似比是___________.3、已知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B′C′D′是位似图形,且它们对应边的比为3∶4,则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B′C′D′的周长之比为_____;面积之比为_______.4、按如下方法将△ABC的三边缩小来原来的12:如图所示,任取一点O, 连AO, BO,CO,并取它们的中点D,E,F,得△DEF,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⑤△ABC与△DEF是位似图形;⑥ △ABC 与△DEF 是相似图形;⑦ △ABC 与△DEF 是周长的比为2:1;⑧ △ABC 与△DEF 面积比为4:15、如图,已知O 是坐标原点,B ,C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31)(21)-,,,.(1)以O 点为位似中心在y 轴的左侧..将OBC △放大到两倍(即新图与原图的相似比为2),画出图形;(2)分别写出B ,C 两点的对应点B ',C '的坐标;(3)如果OBC △,BC 边上一点M 的坐标为()x y ,,写出M 的对应点M '的坐标.课后反思本节课由复习入手引出新课,不仅学习新的知识,同时,更进一步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整堂课,采取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猜想、质疑、验证、类比、动手作图等方式,教师适时引导、点拨,促使学习过程有效开展。
每一个环节都要注重学生动手操作,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知识的迁移,通过类比、逆向思维等方式得到结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小组合作意识和逆向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指导学生掌握在直角坐标系中,以O 为位似中心的两个位似多边形的坐标和相似比之间的关系,直角坐标系中位似图形的画法,积累有关数学活动经验,并在此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形成有关技能,发展思维能力。
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运课标分析图形的位似是继学习了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和旋转之后,又一种图形的变换,但位似与上述四种变换不同,位似变换改变图形的位置和大小。
利用位似,可以将图形放大和缩小,形状保持不变。
位似图形的特点是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这是判断相似图形是否为位似图形的标志。
位似图形的概念应通过画图和观察来认识,通过实际操作,画出位似图形是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
画出一个图形的位似图形,有助于直观地理解什么是位似,感悟几何几何图形及坐标系图形顶点坐标的变化。
因此,关注位似画图的教学,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有着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