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课文分析指导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爱莲说》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爱莲说》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爱莲说》【我解读】莲花是一种形态美丽、品性高洁的花,深得人们喜爱。

在古人笔下,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品格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

总之一句话,对莲的喜爱,已成为我国人民的一种文化心态。

在诸多咏莲诗文中,宋代周敦颐所写的《爱莲说》堪为极品。

全文119字,托物言志,以莲喻人,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与厌恶。

细细品味,《爱莲说》结构严谨,语词凝练,音韵和谐,形象超凡,寓意深远,格调清丽,臻于炉火纯青之境,可谓文短旨深,形美志洁。

一、婀娜多姿的形象美莲——婀娜似仙子,清风送香远。

周敦颐为何独爱莲?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出了莲花虽身处污泥之中,但却纤尘不染,自然天真,不随世俗、洁身自爱的可贵精神;“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从茎干的角度写出了莲空管挺直、不牵扯攀附的高贵品质;“香远益清”,从香气角度写出了莲的高洁品质和美名远扬的特性;“亭亭净植”,从体态的角度写出了莲的高洁独立的品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从观赏者的角度写出了莲的自尊自爱和凛然不可侵犯的个性。

形由神生,神自形显,作者笔下的莲形神兼备,内外一体。

读者读完此文闭上眼,脑中就会出现一池荷花纤尘不染、亭亭玉立的画面,令人赞叹不已。

二、志高行廉的品格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作品所表现的主旨绝非虚无缥缈,而是以“象”为基础的。

“莲,花之君子者也”,而君子乃品德高尚、人格伟大之人也。

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言志,借花喻人,花美人更美。

据《宋史》记载,周敦颐在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时,为了一个“法不当死”的囚犯,曾与其有着“悍吏”之称的顶头上司王逵据理力争。

因王逵不听,周敦颐就准备弃官而去,并说:“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最终使王逵醒悟过来,从而避免了一桩冤案,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与公平。

黄庭坚曾云,周濂溪“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爱莲说》课文解析

《爱莲说》课文解析

《爱莲说》课文解析《爱莲说》是唐代文学家周敦颐的一篇散文。

他以荷花为主题,通过对荷花的赞美与思考,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索。

本文将对这篇课文进行解析,从内容、结构和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引言】在文中,作者以清晰的语言引入话题,快速点出了文章的主题——“荷塘月色真美”。

这一引言既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又能为后续内容做铺垫。

在引言中,作者运用了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使文笔更加生动。

【描写荷花】作者在文章的第一部分对荷花进行了精细描绘。

他以“荷”的形象为出发点,运用了大量生动的词语来描绘荷花的美丽。

他用“翰墨奇文”来形容荷叶的叶脉,用“花光如锦”来描绘荷花的花瓣。

这些描写使读者仿佛看到了眼前生动的画面,感受到了荷花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

【思考荷花】在第二部分,作者开始对荷花进行思考。

他提出了自己对荷花的见解,认为荷花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的花朵,更是一种崇高的品格。

他将荷花与“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相对应,认为荷花的操守与人的修养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者通过对荷花的赞美,间接地表达了对人类品格的期望。

【荷花的生命】在第三部分,作者着重探讨了荷花的生命。

他认为荷花的生命态度是积极向上的,虽然它根生泥中,但依然可以抬头高昂,傲立池面。

这种顽强的生命力给人以启示,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独立人格的追求。

【人与荷花】最后一部分,作者以人与荷花的关系为切入点,进一步强调了荷花对人类的影响和启示。

他认为,人应该效法荷花的品格,追求内心的纯净和崇高的道德情操。

同时,作者也提醒人们不能陷入功利之中,而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追求内在的修养与境界。

【结尾】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总结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他强调自己对文中所言的真实性和深刻性,以此来作为文章的落点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总结】通过对《爱莲说》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将荷花的美丽与人生的哲理相结合,展示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崇高情操。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详细分析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爱莲说》详细分析

爱莲说周敦颐文言词汇积累卡课文在线水陆草木之[结构助词,的]花,可爱者甚[副词,很]蕃[fān,多]。

【文章从泛论入手,用这一句统领全篇,引出下文人们】晋陶渊明独[副词,只]爱菊。

自李唐[唐代皇帝都姓李,故称唐朝为“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我]独爱莲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出淤[水中污泥]泥而[连词,表转折,却]不染[沾染,污染],濯[洗涤]清涟[微波]而不妖[妖治,艳丽],中通外直,不蔓[蔓延]不枝[生出枝节],香远益[更加]清[清香],亭亭[耸立的样子]净植[树立],可远观而[连词,表转折,却]不可亵[亲近而不庄重]玩焉[语气词,哪]。

予谓[认为]菊,花之[结构助词,的]隐逸者也[表肯定语气];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有道德的人]者[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人(事物)”]也。

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唉”]!菊之[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爱,陶后鲜[xiǎn很少]有闻;莲之爱,同[如同,像]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副词,应当]乎众矣[语气词,表肯定]。

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原文详解:爱莲说宋代: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文章从泛论入手,用这一句统领全篇,引出下面分说人们对各种花的喜爱。

】晋陶渊明独爱菊。

【这一句先举出菊花,从正面衬托下面要写的莲花;并举出陶渊明来衬托自己。

《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教案

《爱莲说》教案《爱莲说》教案内容汇编十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作者整理的《爱莲说》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爱莲说》教案篇1教学目标:1、积累掌握重点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大意。

2、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语言,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理解作品,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引导学生保持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教学重点:探究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托物言志的手法,衬托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看插图,谈感受(请同学们将书翻到插图第一页,这是什么?看到这幅图你有何感受?请同学来谈一谈。

那么宋代著名哲学家周敦颐看到了盛开的荷花又会有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敦颐赏荷有感而发写成的绝世佳作《爱莲说》。

)二、文学常识1、“说”如何理解?(划下注释一,齐读)2、作者简介(齐读)3、30秒识记常识。

三、诵读课文1、欣赏录音朗读。

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节奏、语速、语气。

2、跟读。

要求:读准字音,节奏准确。

3、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和感情。

4、齐读课文。

要求:有感情,注意朗读的语调语气。

四、疏通文意1、自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

2、不懂的词句可以作上记号,小组讨论交流。

3、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4、自主读译课文,巩固重点文言词。

5、齐读课文(要求:口读心译)五、研读探究1、文章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为什么爱莲呢? (用原文回答)2、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莲具有哪些品质特点值得作者喜爱?(自己思考写一写,然后小组讨论补充)3、由此看来,作者写莲,已经赋予了莲花人的品质,作者不仅仅是写莲,实质是写人,做人也应当做一个洁身自好,通达正直,高洁端庄的人啊!作者爱莲,写莲,不正是表达自己这种志向吗?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托物言志)4、请同学们带着赞美之情诵读这几句。

爱莲说优秀教案8篇

爱莲说优秀教案8篇

爱莲说优秀教案8篇教案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和撰写教案,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爱莲说优秀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爱莲说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见过莲花吗生:没有。

师:不要遗憾,此刻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齐来欣赏一组莲花图片:妙笔生花、一枝独秀、独擎烛照红装、世人皆睡我独醒、小荷才露尖尖角、梦、沉鱼落雁。

生:感觉怎样美极了。

师:综观历史,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述的对象。

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千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代薛涛――风前一叶压荷蕖。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

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

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

二、介绍作者和题目含义。

1、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此刻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

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2、题目含义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既能够说明,也能够议论,还能够用来记叙、抒情。

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意:学习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习五步阅读法大声朗读明确字音→仔细阅读理通文意→分析阅读体会形象→讲解阅读品味意境→背诵阅读加深理解1、听读课文录音,注意字音。

《爱莲说》原文及注解

《爱莲说》原文及注解

《爱莲说》宋·周敦颐一、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解词:1、书下注释:(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fán):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4)李唐,指唐朝。

(5)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

(9)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10)焉:助词。

(11)隐逸:指隐居的人。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

(13)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6)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7)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

宜,应当。

2、补充解词(1)晋陶渊明独爱菊只(2)自李唐来从(3)世人盛爱牡丹众、多(4)香远益清更加(5)陶后鲜有闻少(6)宜乎众矣多3、一词多义(1)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三、文学常识作者: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

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出处: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体裁:“说”。

四、课文翻译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说课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说课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说课教案(5篇)一、导入环节(2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莲花是友情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

殊不知,莲花还是高洁的象征呢,这唯恐得归功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吧,今日我们—起来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

(二)出示学习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表现手法,初步提高同学们观赏文学作品的力量。

③领悟主旨,提升同学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先学环节(15分钟)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依据自主学习的要求,开头自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带着导学目标,仔细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把握重点实词、虚词用法,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留意语速、语气、停顿、重读。

相关学问链接(1)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先生,谥(shì)号元公,北宋闻名哲学家,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

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以为百姓洗脱冤屈为己任,甚得百姓爱戴。

(2)“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谈论、抒情,但一般以谈论为主,说明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相当于现代的杂文。

(3)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作陪衬,这种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能突出主体,使之形象鲜亮,给人以深刻感受。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二)自学检测反应要求:独立完成自学检测,书写要仔细、标准,然后一对一用红笔批阅并纠错。

1、《爱莲说》的“说”是一种,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课文的,是时闻名的家。

2、熟读课文,给以下字注音。

蕃()濯()涟()亵()噫()鲜()3、解释划线的字词:1)得意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3)不蔓不枝()4)香远益清()5)亭亭净植()6)可远观而不行亵玩()7)花之隐逸者也()8)花之君子者也()9)陶后鲜有闻()10)宜乎众矣()4、初译课文,并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2020学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爱莲说》经典赏析

2020学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爱莲说》经典赏析
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连串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美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风范,作了有力的渲染。这几句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
【解析】
7.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濯,本义,洗。枝,名词作动词,旁生枝茎。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8.D.借物喻理就是通过对某一事情的描述、概述,归结出其中的特征或意义,用来解释某一客观存在的道理,本文属于托物言志,借爱莲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与节操。故选D。
文言文《爱莲说》
经典赏析
《爱莲说》是我国古代散文之精品。全文119字,结构严谨,笔意超越,言简意赅,情景交融,其采用“借影”笔法,以莲自喻,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容。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描写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首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
9.本题考查理解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结合内容可知,在“菊”和“莲”之间用分号,内容上突出“菊”和“莲”两种不同种类的花喜欢之人少的特点,存在并列关系;在“牡丹”后面用感叹号,作者发出感叹,表达作者对牡丹所代表的追求富贵的世俗气的厌恶。据此回答即可。

爱莲说赏析

爱莲说赏析

莲花,曾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淡泊名利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作者用自己与莲花相照应,鄙视了那些追奉名利的人。

周敦颐的《爱莲说》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开篇深沉大气,既点明了《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

这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

接下去周敦颐直接缩景,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歌颂莲之高洁做了铺垫。

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

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

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牡丹)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

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下句周敦颐就直接进入了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像倾诉心衷也,实让人叹为观止。

可说通篇读者都无一丝喘息之机。

语言超凡脱俗,而回味却是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

收篇,周敦颐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帖切,让人读来也别有一番滋味。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此平淡之句接上节“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可谓浑然一体,不着丝毫痕迹。

而更重要的是,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无一言直接指责。

(实用)《爱莲说》教案四篇

(实用)《爱莲说》教案四篇

《爱莲说》教案四篇《爱莲说》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蕃、鲜等词语的意思,理解疏通__的文义。

3、从文中体会品味出作者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

理解__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文中运用衬托手法的作用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1、积累词义,理解疏通文义。

2、体会品味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

理解__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品味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加练习巩固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__的朗读磁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

幻灯片出示莲花图,师配合图片解说,引导学生由图画说出与图相似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国宋代的哲学家周敦颐对莲也可谓是情有独钟,今天我就来学习他写的著名__《爱莲说》。

二、欣赏朗读。

激发朗读欲望,过度下一环节:同学们想不想也读的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让别人用欣赏的眼光看着你?文中这几个字词的读音,看你能否读准确。

三、预习检测。

练习朗读。

1、注意读准下列加点词的读音。

可爱者甚蕃不蔓不枝濯清涟而不妖亵玩淤泥隐逸陶后鲜有闻(指名稍差的同学读,订正读音。

)2 、提出朗读要求,练习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把字音读正确的基础上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感情充沛,语速适中,停顿得当。

3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读,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有待改进,读的是否正确,停顿是否合适。

读完后请同学点评发表自己的看法。

4 、齐读课文。

四、理解疏通文义。

1 、老师指导疏通文义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疏通__的文义。

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老师,问旁边的同学,再不能解决的留到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

?自学指导:结合课下注解,用译讲的方法自学,疏通文义。

译讲:①读出句子。

②讲重点词义。

③翻译句子。

(需要加、改、调、省。

)(具体讲解一下)3 、学生自学,老师巡回指导,帮助解疑答难。

4 、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强调__中的疑难点。

疑点:予:我。

爱莲说赏析

爱莲说赏析

《爱莲说》赏析祖铨一、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

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周敦颐是北宋理学濂洛学派创始人、二程(程颖、程颐)的老师。

他博学力行,品德高尚,为官清廉,不媚权贵,明断狱案,得到人民的赞赏。

北宋中叶,士大夫在封建统治者诱掖下,追求富贵利达,耽于享乐之风盛行。

作者目击时弊,慨然命笔,写成此篇借物咏志的小品,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其懿德高行与美学情趣,在当时具有现实意义,在今天也不失其思想价值。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

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

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

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

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他不是一个大文学家,甚至于他也不是个文学家,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名字主要是因为他是个思想家。

我们大家知道中国的思想史,如果从上游往下说,汉代是“经学”著称、魏晋是“玄学”、隋唐是“佛学”、宋代以后“宋明理学”,而“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就是周敦颐。

所以他主要是个思想家。

但是《爱莲说》使得周敦颐尽管不是个文学家,这一篇却成为一个经典的、不朽的作品。

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

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气。

《爱莲说》课文解读

《爱莲说》课文解读

《爱莲说》课文解读爱莲说,写了莲与人的关系,耐人寻味。

该文是唐代文学家杨万里的作品,通过描绘花草与人的关系,表达了深情厚意和生活态度。

本文将对《爱莲说》进行精细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义。

1. 文章概述《爱莲说》以莲花为主题,描述了莲花的生长特点、品质和与人的关系。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以及对平凡事物的独特感悟。

2. 莲花的美丽与品质莲花被作者形容为“无人窥见”的美,暗示了其高洁纯净的品质。

莲花在污浊的泥土中生长,但花瓣却保持着纯洁的色彩,象征着不受外界环境的污染和磨难,保持内心的坚持和真诚。

3. 莲花与人的关系作者通过描写莲花与人的亲近和接触,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莲花在水中生长,需要人们的照料和保护,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美丽和喜悦。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合作与互助。

4. 莲花的生命力与坚韧莲花在潮湿的环境中存活,生命力顽强。

作者通过揭示莲花的坚韧品质,表达了迎接挑战、逆境中求生的生活态度。

无论何时何地,莲花都能如常绽放,给人以鼓舞和启示。

5. 对生活的态度《爱莲说》引发人们对生活态度的思考。

作者不止赞美莲花的美丽,更关注其生存过程中的坚韧和努力。

这启示了人们要以莲花的态度对待生活,无论环境如何艰难,都坚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6. 共情与自省通过《爱莲说》,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共情之情和自省之意。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品质和生活态度的深入描写,引发人们对自身的思考。

或许我们也能从莲花身上找到与自己相通之处,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对待他人的态度。

结语《爱莲说》给人们带来了深思和共鸣。

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作者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平凡事物的独特感悟。

通过阅读并理解这一课文,我们可以更好地打开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思考自己的生活和对待他人的态度。

我们应该向莲花学习,保持自己的内心纯洁和自身的坚韧,相信这样的生活态度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力量和自信。

《爱莲说》说课稿(通用4篇)

《爱莲说》说课稿(通用4篇)

《爱莲说》说课稿(通用4篇)《爱莲说》篇1(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爱莲说》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对于九年级来说则更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目标: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3、教学重点: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4、教学难点: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学生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对八年级的文言文基础掌握得非常牢固,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习。

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

这部分同学往往自尊心较强,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因材施教。

对于双差生要根据他们的弱点,选准切入点很啊抓基础,确保他们合格毕业。

(三)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活动安排:搜集写作背景给予本课相关的链接。

2、教师课前活动安排:准备好幻灯片和上课所用媒体;教学资料。

资料如下:写作背景《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宋代哲学家。

《宋史》上说他“博学力行”,并引用宋代著名文学家、江西诗派首领黄庭坚的话,评价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廉于取名而锐于取志,薄于微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虽然他一生担任过州县地方官吏,但他平时更喜欢游览各处名胜,潜心研究学问,是一个事必躬亲、处事公正、颇受时人拥戴的学者。

他厌弃封建社会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以素净、淡泊为足,以“饱暖”、“康宁”为乐。

特别喜爱“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在江西南康郡为官期间,亲自率领部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池种莲,并独出心裁地把莲池叫做“爱莲池”。

每当夏日炎炎,他漫步池畔,倾心欣赏,全神思索。

课文《爱莲说》教案范文

课文《爱莲说》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课文《爱莲说》教案范文适用年级: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爱莲说》。

2.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3. 领会作者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表达自己高洁品质和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爱莲说》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重点词语和句式。

2. 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3.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断句。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图片,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2. 教案:提供详细的课堂教学步骤和内容。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和课文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析重点词语和句式。

4. 学生跟读课文,模仿语音语调。

5. 课堂练习:填写课文中的空缺部分。

第二课时:1. 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重点词语和句式。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生讨论: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教师示范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断句。

5. 学生分组朗读和背诵,互相监督和鼓励。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爱莲说》。

2. 完成课后练习: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课文《爱莲说》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考察学生对课文《爱莲说》的熟悉程度和掌握情况。

2. 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思考等,考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学生的综合表现,包括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考察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七、教学反思1. 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是否讲清楚了课文《爱莲说》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

《爱莲说》课文分析教案

《爱莲说》课文分析教案

本文主要围绕着《爱莲说》这一课文展开分析,通过对该课文进行教案的撰写,旨在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该课文内容,并从中汲取精华,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一、教学目标1.了解《爱莲说》的文化背景和作者背景。

2.了解《爱莲说》的整体结构和篇章特点。

3.领会《爱莲说》的主题思想及审美意义。

4.学会欣赏、分析、评价文学作品。

5.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1.重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2.重视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3.重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抓住该文中的审美主题。

2.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该文中的文化内涵。

3.如何让学生发扬批判性思维,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价。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幅莲花的画作或照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莲花的印象和感受,以烘托出教学主题——《爱莲说》。

2.文本解读教师先讲述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简介,简要介绍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品特点。

让学生朗读《爱莲说》,并进行短暂停顿。

接着,归纳《爱莲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重点分析“莲”在《爱莲说》中的象征意义。

同时,介绍《爱莲说》与古今“爱莲”主题的差异,并通过对白居易的诗句作对比,了解到《爱莲说》所体现的文学特点。

3.阅读体验在阅读体验环节,通过情感交流、文学直觉来帮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心理图景中想象莲花的美丽与优雅、生命力的强大等,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感受《爱莲说》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和感受莲花的魅力。

4.针对性讲解“吾爱孩童之纯,老翁之智,性别之异,山林之幽,风月之涤,而尤爱莲之清香。

” 这是《爱莲说》中的一句话,它体现了白居易对自己审美情趣的阐述,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讲解,更深入地了解白居易审美意识,尝试从他的审美特点中找到自己具有代表性的特色。

5.全文赏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全文赏析,在逐句解读的同时,思考篇章结构、寓意与情感的相关性。

可以适当加入学生的个人感悟和感受,让学生发表见解,增强学生对《爱莲说》的感性认识。

《爱莲说》教案策略分析与演示

《爱莲说》教案策略分析与演示

《爱莲说》教案策略分析与演示。

教案设计一、分析课文我们首先需要分析课文,以便在教学中准确地传达白居易的意图。

我们需要采取逐行分析的方式,并从语言、背景、情感和主题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针对语言方面,要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并理解诗句中的情感色彩及精妙之处;对于背景方面,要帮助学生了解唐代时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有助于学生对诗意深入理解;在情感方面,我们则需要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白居易对莲花的情感表达,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在主题方面,要让学生明白莲花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帮助他们理解诗人心中最真挚的感受。

二、确定教学目标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以便为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教学目标应重点突出如何引导学生欣赏莲花,理解唐诗;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学会自我表达和情感表达等。

三、教学策略1.声情并茂的解读法:让教师应该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向学生传达课文的含义,并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2.开放式教学:学生探究式地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讨论、问答、个人表述、群体合作、听写、巡视等方式参与学习。

3.情感对话教学:学生需要通过群体讨论、小组合作、个人表述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及态度,并在教师的帮助下互相分享和探讨。

四、教学过程我们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导入、教学、总结。

1.导入教师可以在教室内现场展示莲花,树立学生学习习惯,带领他们回忆之前泥沙俱下的学习历程;在课文上也可从现实生活中的美景、大自然中的奇景等方面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温馨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2.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前阅读完课文的情况,采用互动问答、展示辅助教学材料、做寓意引导、同桌互评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鉴赏、感知、情感表达等必要技能。

3.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想起一些问题和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集中表达并结合课文进行思考,同时加深对《爱莲说》的理解和舒适感。

五、评估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

例如,通过准确理解课文的解释词、理解课文的演说、讲述课文的背景消息、可以从课文中探索到的美好生活、明确文本主题的点评,以及检查掌握相关应用能力的以用工具和相关技巧结合工具实现产出等等。

课文《爱莲说》教案设计范文

课文《爱莲说》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爱莲说》。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懂得珍惜美好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爱莲说》。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运用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和体会。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爱莲说》的文本和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2)展示莲花图片,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学生自行查找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学习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教师举例分析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和修辞手法。

(2)学生跟随教师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体会。

(2)教师引导,总结课文中表达的美好品质和价值观。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爱莲说课文赏析与启发教学方案

爱莲说课文赏析与启发教学方案

爱莲说课文赏析与启发教学方案爱莲是一首经典的课文,通过对荷花的描绘,展现出自然界的美丽和宁静。

本文将对《爱莲说》这篇课文进行赏析,并提出相关的启发性教学方案。

一、课文赏析《爱莲说》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以写荷花为主题,通过对荷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美的赞美和人性的启示。

首先,课文以“古人今人”的回忆追溯方式引入,将读者的思绪带到古代和现代的荷花之中。

接着,作者以“荷叶龙锦”、“荷花生长在淤泥中”等生动的比喻手法,描绘了荷花的美丽和坚韧,营造出一幅精美的画面。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一只小蜂的描写,表达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最后,课文结尾处,作者以“疑似白露新霜”来形容荷花的洁白,在表达美的同时,也给人带来思考和启示。

二、启发教学方案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理解作者的意图以及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珍惜之情,以下是一个启发性教学方案:1. 课前准备: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段关于荷花的视频。

视频内容可以包括荷花的生长环境、荷花的变化过程、荷花与动物的互动等。

通过视觉的方式,引发学生对荷花的兴趣。

2. 导入课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一幅荷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荷花的特点和美丽之处。

随后,教师可以出示课文标题,并简单介绍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身份,为学生进入课文做好铺垫。

3. 阅读课文:教师可以分段导读课文,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朗读音频或自行阅读,理解每一段的意思。

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课文中所描绘的画面和情感。

4. 分析课文: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例如,引导学生找出比喻手法、修辞手法以及描述自然界和人性的词语等。

通过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感受。

5. 探讨主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课文所表达的主题和启示。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互动交流,拓展对自然界之美以及人性的思考。

6. 创作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例如让学生绘制一幅以荷花为主题的画作,或者写一篇关于自己对自然界之美的感悟和思考的作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课文分析指导
爱莲说课文分析指导
【课前寄语】
同学们大都喜欢花草,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历代文人墨客赞颂莲花的诗句很多。

如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尽了西湖六月莲花盛开之态,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而宋代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

他在南康做郡守时曾劈莲池。

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扑面。

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能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掌握相关文言实词的含义。

2.理清思路,学习托物言志和对比、衬托的写法。

3.理解作者莲花般的品质,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
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这里的莲以高尚纯洁的形象出现,表现出它特有的廉洁、清正,不与邪恶同流合污的品质。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1.作者与作品
周敦颐,宋代道州(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公(谥号,死后皇帝所给的称号)。

中国的思想史,如果从上游往下说,汉代以“经学”著称,魏晋是“玄学”,隋唐是“佛学”,宋代以后是“宋明理学”,而“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就是周敦颐。

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

《爱莲说》是一篇经典的、不朽的文学作品。

2.写作背景
《爱莲说》是周敦颐于1068年在南康做郡守时写的,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宽广,淡泊名利,平生酷爱莲花。

他在府治东侧开辟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全部种植荷花。

所以每当茶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为人所传诵。

3.题目解说
《爱莲说》就是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写作的主体,“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

通常借某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可以记叙事物(描写事物),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议论(可以抒情)、与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托物言志)。

4.字词积累
蕃(fān) 淤泥(ū ní) 濯清涟(zhuó qīnɡ lián)
妖(ā) 蔓(àn) 枝(zhī) 益(ì)
亭亭净植(tínɡ tínɡ ìnɡ zhí) 亵玩焉(xiè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