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复习导学案
爱莲说 导学案.doc
爱莲说一、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4、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二、重难点:1、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2、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复习过程:第一部分:预习导学:【资料链接】(一)文学常识⑴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朝哲学家、理学家。
谥号“元公”,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
《爱莲说》是他托物言志的一篇名文。
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⑵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
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⑶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
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句。
(4)《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骈散相间(5)《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⑹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思想感情。
(二)写作背景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
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
《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巩,历来为人所传诵。
第二部分:自主学习一、导入新课北宋中叶,士大夫在封建统治者的诱掖下,追求富贵利达,耽于享乐之风盛行。
作者目击时弊,慨然命笔,写成此篇托物言志的名篇。
爱莲说导学案1
《爱莲说》活动单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疏通文意;2、感悟莲花的美好形象,学习作者高尚的君子之德;3、了解“说”的文体,掌握“托物言志”和衬托写作手法,。
【知识链接】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理学的创始人。
二十岁时,舅父向皇帝保奏,为他谋到了一个监主薄的职位。
他在职期间尽心竭力,清廉勤勉,深得民心。
周敦颐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曾于知南康军时,在府署东侧挖池种莲,名为“爱莲池”,池宽十余丈,中间有一石台,台上有六角亭,两侧有“之”字桥。
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赏着缕缕清香、随风飘逸的莲花,口诵《爱莲说》。
自此莲池名震遐迩。
【课前预习】1、给下面的字注音。
甚蕃.()淤.泥()濯.清涟.()()不蔓.不枝()亵.玩()隐逸.()噫.()鲜.有闻()2、解释下列加点词。
可爱者甚蕃.()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3、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不蔓.不枝.(2)香远.益清.4、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文:(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5、写出咏莲的古诗句。
,【课堂学习】一、复习导入:由“莲”的话题谈开去。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前面学过的描写荷花的名句……的确,荷花是无数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也是宋代大哲学家周敦颐的最爱,他为此写下了千古名篇《爱莲说》。
夏天正是赏荷的最佳时节,今天我们一同走进《爱莲说》,去领略周敦颐笔下荷花的魅力。
(板书课题:爱莲说)二、组织活动:活动一:释题,了解“说”的文体;“说”是一种文学体裁,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爱莲说”的意思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爱莲说》是通过咏物来说明道理的。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歌咏,说明爱莲的道理,借以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活动二:读莲,理解文章大意;1、课内分组比赛朗读,激发朗读兴趣。
导学案《爱莲说》
《爱莲说》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准确记忆并理解《爱莲说》中的重点词句,疏通文意。
o学生能掌握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并能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o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o引导学生理解并认同文章中表达的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o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理解文章中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o掌握并理解文章中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及其所赋予的品格。
2.教学难点:o理解作者爱莲花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o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通过赞美莲花表明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约5分钟)o通过提问或展示荷花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或想象荷花的美丽形象,激发学习兴趣。
o简要介绍作者周敦颐及其创作背景,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约10分钟)o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断句和节奏。
o教师指导朗读,纠正发音和语调。
o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大意。
3.精读课文,深入理解(约20分钟)o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课文,解释重点词句的含义。
o分析文章中写牡丹、菊花的作用,以及它们与莲花的关系。
o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分析莲花的生长环境、形态特点和品格。
o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赞美莲花表明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
4.合作探究,深化理解(约15分钟)o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文章中“陶渊明独爱菊”与“予独爱莲”有何异同?▪你认为在作者心目中,“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文章中“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o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o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
5.拓展延伸,提升能力(约10分钟)o引导学生思考:在今天的社会中,你认为哪些人或事物可以被称为“莲花”或“君子”?为什么?o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爱莲说》复习学案
《爱莲说》复习案一、文学常识:1、解题:这就是一篇借花喻人得小品文,作者借写“莲”出淤泥而不染得品格,表达她不慕名利、洁身自好得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不同凡俗得生活态度得赞赏,并以此文表达她对追逐名利,趋炎附势得恶浊世风得鄙弃。
2、周敦颐:宋代哲学家,字茂叔,道州人,世称“濂溪先生”,她就是宋代理学得创始人,对宋明得哲学思想有很大得影响,著有《周元公集》。
3、“说”:古代一种文体,它既可以记述事物,又可以用于阐述作者对问题得见解,很有文采,其特点与现代杂文相似。
4、写作特点。
①托物言志:以“莲”自说,托物言志,状物抒情,寓哲理于暗喻之中。
②巧用衬托比喻。
三次用菊与牡丹衬托莲:衬托:第一次:表达作者独爱莲。
第二次:写出莲得品格高出百花。
第三次:写世人没有别人像自己这样钟情于莲。
比喻:分别将菊、牡丹与莲喻为隐士、富贵者与君子。
借此再次表明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与高尚品德得生活态度。
③正面与反面相结合得写法:正面:写菊;反面:写牡丹。
5、与《陋室铭》比较。
①主题:相同点:两文都表现了不与肮脏得社会同流合污;不同得就是:《陋室铭》还表现了安贫乐道得思想。
②写法:相同点:两文都采用了托物言志得写法;不同:《爱莲说》就是对比。
(强调不同点);《陋室铭》就是类比。
(强调相同点)二、字词句积累1、瞧拼音写汉字或瞧汉字写拼音甚蕃.( ) 濯.( )清lián( )而不妖不蔓.不枝( ) 亭亭jìng植( )亵..玩( ) 陶后鲜.有闻( )2、词语解释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予独.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3、一词多义远: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贤臣,远小人鲜: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益: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至于斟酌损益之: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何陋之有久之,目似瞑菊之爱吾欲之南海闻之可:可爱者甚蕃可远观谓:余谓菊何以谓之文也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不复出焉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且焉置土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又何戚焉清: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直:中通外直岂直五百里哉4、词类活用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5、反义词蕃鲜6、同义词亵妖7、古今异义亭亭净植.古义: 今义:种植陶后鲜.有闻古义: 今义:新鲜宜乎众矣古义:今义:合适,应当8、重点句子翻译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爱莲说》导学案
《爱莲说》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情感目标: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以及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容利的思想品质。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学习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莲花又称荷花、芙蓉,曾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有的文章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荷花简介:又名藕花,芙蕖、芙蓉,菡萏,净友,芰荷,水芸,水旦,水芒,水华,玉环,泽芒,通称莲,荷。
原产印度,为多年生水生草本。
夏季开花,白色或粉红色,单瓣或重瓣。
多在上午八时开放。
民俗以阴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的生日。
】二、自主学习,了解作者和文体1、《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2、“说”是古代一种的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3、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周敦颐()甚蕃()淤泥()濯()清涟()不蔓不枝()亵玩()鲜有闻()噫()4、作家简介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
世称“濂溪先生”。
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对宋、明两朝的哲学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谥号“元公”,故又称周元公,主要著作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5、关于“说”是一种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情感。
写法十分灵活,可以用于阐述作者对问题的见解,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与现代杂文和杂感类似。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请你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朗读课文,读懂文意。
注意圈点勾画,有困难的地方做标记,以便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2、听老师范读后正音。
要求:听准字音;基本了解故事大意。
3、学生举手朗读。
4、集体朗读。
《爱莲说》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爱莲说》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爱莲说》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1《爱莲说》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导言:《爱莲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田园诗。
这首诗以莲花为主题,通过对莲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这篇文章将从三个方面切入,分别是课文分析、课文赏析和写作训练。
一、课文分析1. 课文基本信息《爱莲说》是诗句长达二百多字的一首田园诗,共二十句,每句五言。
诗人白居易融合了自己的感受和对自然景致的描写,表达了对莲花清雅高洁的赞赏。
2. 课文结构本诗由二十句组成。
整首诗用句子为主要结构,有连词和句首语词作衔接。
各句之间通过内容和文句衔接联系起来,情景描写生动自然,结构紧凑协调,层次分明,内容丰富,节奏优美。
3. 课文特点《爱莲说》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描写细腻:诗人对莲花形态、颜色、气味、触感等方方面面都进行了细致地描写,使人感受到莲花的清雅高洁。
(2) 运用修辞手法: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3) 寄托情感:诗人借助莲花的形象,抒发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慨和敬仰。
二、课文赏析1. 诗歌简介《爱莲说》是白居易创作于唐朝中期的一首田园诗,表达了诗人对莲花的喜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该诗被评为“豪放派”代表作品之一,曾被选为七年级文言文必修篇目。
2. 诗歌分析白居易通过对莲花的描写,抒发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诗人在描写莲花时,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香径流连返照斜,笑入菱花锦簇斜。
”中的“斜”字,既形容了阳光的倾斜,也暗示了莲花姿态的优雅。
此外,诗人在描写莲花时,往往通过强调莲花的清高雅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叶底穗因风摆动,险露华容豔且露。
”等句,表达了喜欢莲花的情感,也借此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3. 诗歌含义《爱莲说》一诗,虽然语言简练,但它真挚的情感,却令创作达到了本真,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美。
《爱莲说》复习导学案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高洁
濯清涟而不妖———————————质朴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
香远益清—————————————芳香
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
(五).牢记几个注释:②③④⑦⑧⑨⑩⑾⒁⒄⒅⒆鲜
(六).本文题为“爱莲”,为何还要写“菊”、“牡丹”?
磁村中学导学案
内容设计区
导学设计
错题更正区
学科
语文
课题
《爱莲说》
主备人
邱玉凤
主备日期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七).理解“噫”这个感叹词的深层含义
(八).“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为何放在文末?
三.训练题组:
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依照知识提纲复习,强化记忆
教师点拨
学后总结
审阅签字:
上课时间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四.情境创设
王教授快要退休了,但依然两袖清风。他的学生前去探望他,经过长时间的促膝谈心,临走时学生决定用“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愿和对老师崇高品质的赞美。一个学生在书写时把“出”误写成了“入”了,结果成了“入淤泥而不染”。王教授看后,翘起大拇指赞叹。亲爱的同学们,试想一下:王教授为什么会翘起大拇指赞叹?请简要分析。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导学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教师寄语]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爱莲说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及作者简介。
2.背诵并默写课文。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格。
[学习重点]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学习莲花高洁的品格。
【导学流程】一、自主探究(一)助学资讯1.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
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阿,时人赞为“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他的诗文多抒怀。
2.背景介绍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
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
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
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
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3.文体知识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
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风的散文。
(二)字词积累1.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甚fán( ) yū()泥 xiè( )玩 xiǎn ( )有闻濯.( )清涟.( )噫.( )不蔓.( )不枝2.重点词语解释。
蕃: 濯: 鲜: 亵玩:蔓: 妖: 植: 宜:3.重点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深入学习1.作者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赋予莲花哪些品格?3.作者是对莲花进行歌颂的,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和牡丹?4.作者借莲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三、迁移运用写出两句你曾经学过的咏莲佳句。
四、目标检测1.《爱莲说》的作者是,是时期著名哲学家。
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6短文两篇《爱莲说》导学案导学案附答案
16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
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品味文中优美深刻、脍炙人口的语言。
【学习重点】学习古代仁人志士高尚的品格和情操。
【学习难点】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品味文中优美深刻、脍炙人口的语言。
第一课时《爱莲说》【导学过程】一、导入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
蕃.(fán)淤.(yū)濯.(zhuó)亵.(xiè)鲜.(xiǎn)2.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鲜:①陶后鲜有闻(少,读xīǎn)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艳丽,读xīān)之:①水陆草木之花(的)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外:①中通外直(外面,外表)②遂与外人间隔(以外)出:①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从……出来)②不复出焉(出去)远:①香远益清(远播)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距离长)(2)词类活用①不蔓.不枝.(蔓、枝:名词活用为动词,长枝蔓,生枝杈)②香远.益清(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3.作者链接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4.文体链接“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一)疏通文意1.自由朗读课文.2.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爱莲说》导学案
《爱莲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2、理解作者通过描绘莲花形象来表达的情感和志趣。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志趣。
2、难点理解文中莲花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的高洁品格。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 年 6 月 1 日—1073 年 7 月 14 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
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
2、文体知识“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
四、预习导学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蕃()淤泥()濯()清涟()蔓()亵玩()噫()鲜有闻()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蕃:_____(2)出淤泥而不染染:_____(3)濯清涟而不妖濯:_____ 妖:_____(4)不蔓不枝蔓:_____ 枝:_____(5)香远益清益:_____(6)亭亭净植亭亭:_____ 植:_____(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玩:_____(8)予谓菊谓:_____(9)花之隐逸者也隐逸:_____(10)陶后鲜有闻鲜:_____(11)同予者何人予:_____(12)宜乎众矣宜:_____3、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_____(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_____五、课堂探究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
《爱莲说》导学案
《爱莲说》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能记住词句,疏通文意。
o了解“说”的特点。
2.技能目标o能运用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o能够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义以及用法。
3.情感目标o引导学生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
o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o反复诵读,背诵课文,初步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2.教学难点o理解作者爱莲花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o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欣赏课本中的莲花插图,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
二、题解与作者介绍•简介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写作背景介绍:《爱莲说》是周敦颐在公元1068年担任南康郡守时写下的。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三、感知课文1.听录音朗读,注意听准字音,把握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
2.学生齐读课文,然后自由阅读课文,参照注释,疏通文意并翻译课文。
四、探究课文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o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o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o作者对莲花的描写中赋予了莲哪些品质?2.理解使用“菊”和“牡丹”来映衬的作用o文章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o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为什么还写了菊花和牡丹?起什么作用?3.把握主旨o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五、课堂检测1.分小组比赛背诵课文。
2.填充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六、小结与作业1.小结: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2.作业:加强背诵,认真默写;完成《爱莲说》练习册。
五、板书设计•爱莲说o周敦颐o菊:君子(正衬)o莲:高洁、质朴、正直、芳香、清高(托物言志)o牡丹:反衬六、教学反思•反思教学过程,关注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爱莲说复习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爱莲说》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的音、形、义2、翻译句子3、理解文章的主题,托物言志的写法,及莲的高贵品质。
一、基础知识1、本文作者是(),()朝代的()家。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可爱者甚藩.濯.清涟.陶后鲜.有闻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花之隐逸.者淤.泥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陶后鲜有闻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香远益清,亭亭静植濯清涟而不妖4、翻译下列句子予谓菊隐逸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阅读《爱莲说》,回答文后几道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蕃②陶后鲜有闻鲜③亭亭净植植④濯清涟而不妖濯2、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4、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5、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6、人们爱荷,因为它有很多价值……在观赏价值、精神价值、实用价值中你更看中它的哪一价值?谈谈你的看法。
7、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
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
①最喜爱的花是:。
②喜爱的原因是:二、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空:1、作者在第一段中从()()()等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的品质。
2、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一句形成照应。
“众“和()相照应。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和()。
4、指出句式特点:(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作者爱莲,不仅是倾心于它的()更主要的是看到了它的()。
6、衬托分()和()两种。
初中七年级语文《爱莲说》导学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爱莲说》导教案一:教课目的:1、熟读课文并掌握词、语句,疏导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烘托的手法。
3、认识古代仁人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洁身自爱的生活态度。
资料袋 :1、认识“说”这类文体“说”就是古代—种以谈论为主的文体,既能够说明谈论,也可用来抒发感情。
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
2、认识作者和写作背景周敦颐,宋朝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字茂叔。
“元公”是他死后的谥号。
周敦颐特别博学,并且人品很高,胸襟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敬爱。
《爱莲说》是他在公元 1068 年担当南康郡按时写下的。
他曾率领下属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代称为”爱莲池”。
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绽放,披霞含露,亭亭玉立。
细风吹过时,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迎面。
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政界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的《爱莲说》。
二、学习过程:( 一)、读准字音。
周敦颐()可爱者甚蕃( )出淤( )泥而不染濯( ) 清涟 ( ) 而不妖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行亵 ( ) 玩焉花之隐逸 () 者也噫() 陶后鲜() 有闻(二)讲堂研究1、累积要点词语,疏导文意蕃:独:染:濯:益:植:亵: 鲜: 宜:2、要点句子翻译:予偏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三)合作研究:(一)1、作者把莲花比作-------------2、文章从生长(),体态(),气质()三方面写莲的。
3、---------------(句),赞叹了莲--------------------.合作研究:(二)1、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和()花,分别比作()()。
2、文章运用了()写法,抒发了作者()感情。
三、思想拓展:联系莲花,,说说君子形象对我们今日如何做人,完美自我品德涵养的启迪。
四、当堂检测:1、《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的家.2、《爱莲说》的构造,我们能够归纳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衬托,即以为莲的总衬托,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3、《爱莲说》顶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狼狈为奸,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4、比喻君子通畅事理,行为方正,美誉远扬的句子是: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隆重而又令人敬重的句子是: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7、文中最能归纳莲的尊贵质量的一句话是:8、作者描绘莲花,为何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9、本文赞誉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肮脏世风狼狈为奸,但其实不高慢自许。
《爱莲说》导学案
《爱莲说》导学案爱莲说导学案【导语】《爱莲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莲花为主题,通过对莲花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本篇导学案将带你一起了解《爱莲说》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特点。
【导学目标】1. 了解《爱莲说》的作者、背景及创作背景。
2. 掌握《爱莲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3. 分析《爱莲说》描绘莲花的手法与意境。
4. 感悟《爱莲说》中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人生哲理。
【导学内容】一、作者简介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号钓矶山人,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作多以近景写实为主,表现了他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二、诗歌背景《爱莲说》是白居易在父亲逝世后两年创作的。
白居易在长安时曾种莲,但莲花一直不开,直到他父亲去世后,莲花终于开放了。
于是,他结合自然景物,抒发了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三、诗歌内容爱莲说:庭前闲赏莲花时,花开不败是何因。
白居易在诗中通过对莲花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四、艺术特点1. 通过写实手法描绘莲花的外貌和生长环境,细致入微。
2. 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莲花的高洁和残败之情。
3. 借莲花来寄托对已故父亲的思念之情。
五、描绘莲花的手法与意境1. 描写莲花的颜色、形态和香气,营造出清雅的氛围。
2. 描写莲花水润如玉,寓意高洁与纯净。
3. 描写莲花的残败之境,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苦短。
【导学点拨】1. 本篇诗歌以莲花为主题,通过对莲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 诗歌中的描写手法细致入微,通过对莲花的形态、颜色、气味等方面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唯美的意境。
3. 诗歌以莲花高洁不染、残败而美为主题,寓意了生活的苦短和生命的无常。
4. 《爱莲说》是一首感情真挚、意境优美的诗歌,是白居易现实主义创作的典范之作。
【拓展延伸】1. 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
请描述一件平凡的事情,其中蕴含的感悟和情感。
爱莲说导学案
《爱莲说》导学案设计一、课前预习任务1.解题,说说从题目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我得到的信息有:2.划分节奏,读出作首蕴含的喜爱之情。
3.释义(1)结合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重点字词。
(2)翻译全文二、师生合作读完《爱莲说》,老师被周敦颐的深情感动,很据文章内容写了一首三行小诗。
但是这首诗表达的内容并不完整,接下来通过文章的分析,我们一起把这首诗的内容补充完整。
爱莲我爱莲、便是爱莲的所有。
我爱莲,只对莲情有独钟。
我爱莲,却是最孤独的时刻。
三、赏莲花之德1.赏莲花之德——我爱莲,便是爱莲的所有。
如果你是周收颐,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爱莲的所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以“我爱莲,便是爱它的,这体现了它的品格”的句式回等。
(提示:“所有”包括莲花的外形和内在分析)明确:①我爱莲,使是爱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生长环境;这体现了它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
②我爱莲,便是爱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体态;这体现了它正直通达、不攀附权贵的品格。
③我爱莲,便是爱它香远益清的气味;这体现了它美名远扬的品格。
①我爱莲,便是爱它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风度气质;这体现了它志洁行廉、仪态端庄的品格。
2、我爱莲,爱的不仅是它的外长,更爱的是它的品行。
(从文中选一个词语填入)明确:君子,作者是如何评价莲的呢?明确:“莲,花之子者也”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句。
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
3.总结我爱莲,爱的不仅是它的外表,更爱的是它的品行,(从文中选一个词语填入)明确:君子四、品文字之美2.作者对莲花的情有独钟,文中三次写菊花和牡丹,采用了什么于法?生:衬托。
怎么衬托的?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秋季独吐幽芳,品质是高洁坚贞,不畏严寒,菊代表不慕名利、超凡脱俗的避世者。
牡丹绚丽浓艳、国色天香,是雍容华贵的象征。
牡丹代表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俗人。
3.总结我爱莲,原用对比衬托的方法表达爱,具体表现在用菊花的超凡脱俗正衬莲的洁身自好,用牡丹的雍容华贵反衬莲的高洁质朴。
爱莲说.复习导学案
爱莲说复习导学案复习目标1、背诵默写课文2、简介作者及作品3、解释本课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翻译重点句子。
4、说出章主题思想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复习重点:解释本课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翻译重点句子。
复习难点:说出章主题思想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目标:简介作者,背诵课文,识记课下注释的词语和句子解释。
内容:课文和课下注释。
方法:1、自由诵读识记。
2、先同桌检查对译,然后老师抽查。
时间:15分钟提问展示方式:学生主动站起回答或教师指名提问。
检测题一1、《爱莲说》选自,作者,代家,字。
他的故乡原有濂溪,故后人称之为“”。
2《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二解释划线词语1、可爱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3、出淤泥而不染4、香远益清5、不蔓不枝6、亭亭净植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予谓菊9、陶后鲜有闻 10、宜乎众矣三翻译句子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6.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理解性默写: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2.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3.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4.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7.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8总括莲的品格的句子是:9.比喻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是:10.象征君子美好的姿质的句子是:合作探究目标:说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内容:以下三个问题。
方法:1、先独立完成。
第17课《爱莲说》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爱莲说》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评价任务目标1.了解作者周敦颐及“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2.理解文章中莲花的形象和象征意义,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
4.培养学生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莲花的形象和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托物言志和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内容一、了解作者和文体周敦颐是中国北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他被尊称为濂溪先生,其思想以儒家学说为基础,融合了道家和佛家的一些观点。
主要成就和贡献包括:哲学思想:提出诸多哲学观点,对后世哲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学成就:散文作品文笔优美,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教育贡献: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
周敦颐的代表作品有《爱莲说》,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
他的思想和作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即“托物寓意”。
二、写作背景《爱莲说》的写作背景与周敦颐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有关。
周敦颐为人正直,一生酷爱莲花。
他在担任南康郡守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辟一块池塘种莲。
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微风吹过,阵阵清香,他触景生情,从而写下了这篇传世名作。
当时的北宋,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更加迫切,对于人性、道德等问题的思考也更加深入。
《爱莲说》正是周敦颐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通过对莲花的个人特色赞美,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对世俗的批判。
这篇文章既体现了周敦颐个人的思想和情感,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
它以其简洁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2、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和特点。
3、积累一些文言词汇[学习重、难点、 1、理解作者爱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2、写牡丹、菊花对表
达中心的作用。
[学习方法] 讨论、交流式[学习过程] 1、走近作者周敦颐,字,著名哲学家。
著有《》 2、字词积累番()淤()濯()亵()噫()颐()逸()鲜()释义:独:予:染:益:宜:众: 3、整体感知:(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为什么作者独介绍莲花呢?
(2)作者对莲花是赞美?是为了什么?作者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表明自己的生活态度的?(3)“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那么本文的“说”又台何理解呢?
(4)本文写莲,却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头其用意是什么?
4、探究(1)写莲之前,先写菊,再写牡丹,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分析这些语句的比喻意义
5、作者极力赞美莲之后,将菊、牡丹、莲拟人,分别说它们是隐逸者,富贵者,君子的化身,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言志,那么作者言的什么志?
作业,1、《爱莲说》一文托物言志,赞美莲的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2、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又点明了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比喻君子在污浊环境中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在优越的环境中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从体态、香气上突出了莲正直、芳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君子美名远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写莲清高、比喻君子态度严肃不可轻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文章中的哪一句?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7、作者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有哪些美好品质
8、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而写句话和牡丹的作用是什么?
9、作者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而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10.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以()也可()。
我们学的爱莲说就属于这类文体。
11.出淤泥而不染象征()
12.作者写莲,为何从“水陆草木之花”写起?
13.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从中可以看出两人处事有何不同?
14.分析“‘菊之爱”有那两层含义?
15.归纳本文主旨:
16.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的高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早《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用(),()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诗中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个献身精神。
最佳答案推荐答案
1.洁身自好
2.莲,花之君子者也
3.(1)出淤泥而不染(2)濯清涟而不妖
4.(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2)香远益清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7.不受世俗污染,不予世俗同流合污,正直,态度严肃而不可轻侮。
8.用牡丹来做为反衬,衬托莲的美好品格。
9.前者是不予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态度。
后者则是被“淤泥”所染,盲目跟从的形象
1.说明记述发表议论【偏重于议论】
2.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
3.作者从泛论入手,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也为下文做铺垫,更突出莲值得喜爱。
4.陶渊明具有隐逸的生活态度,周敦颐既不愿隐逸,也不愿贪图富贵,志在坚贞不渝地保持君子的操守。
5.叹爱菊的人少有;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
6.本文借赞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者的批判,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7.不慕名利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陋室铭》推荐答案
1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惟吾德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以“仙”“龙”暗喻品德高尚的人;又是事物的类比,表明“陋室”也具有“名”和“灵”的性质。
2这样引述巧妙地照应了开头“唯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
3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
4陋室铭,之所以作者称之为陋室,是因为在客观上讲,确实不像那些达官贵族的家那样气派华丽。
但是由于其中一系列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表明了他的主题意味:“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时作者就举了相同的例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实际上就是说,自己和他们一样,虽然客观条件不好,但是在精神上能得到放松清新愉快,这就算不上简陋了!
5有这种想法,但避世并不代表消极,只是政治上的抱负没有实现,很郁闷罢了。
从最后“何陋之有”可以看出,点睛之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