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导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爱莲说》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爱莲说》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导学目标: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一、自学反馈(自主完成,同桌互查)1、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颐()蕃()淤泥()濯()不蔓不枝()亵玩()陶后鲜有闻()2记住重点词的意思蕃:多独:仅,只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指清水妖:美丽而不庄重亭亭:挺立的样子植:竖立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鲜:少宜:当然蔓:长枝蔓,指牵牵连连的枝:长枝丫,指枝枝节节的益:更加二、合作探讨(交流互动,问题质疑。

)1、本文主要写“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的高洁质朴,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

2、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谈谈你的认识。

象征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在当今社会,学习这一品质尤其重要。

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不同?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可以不同流合污,保持尚人格。

3、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追求高尚情操正直人格)5、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示例: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该具有洁身自好、不慕名利、庄重正直的高贵品质。

6、“独爱菊”、“独爱莲”两个“独”字有何意蕴?表现出周敦颐和陶渊明特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三、巩固检测(重点突破,当堂训练。

)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全文的中心句(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导的学案及答案

爱莲说导的学案及答案

《爱莲说》导教案二、熟读背诵,累积理解。

编写谢明贵1、读一读:朗读课文,掌握以下难读的字词。

【学习目标】 f ān y ū nízhuóqīnɡli án yāo màn zh īyì1、朗诵、背诵《爱莲说》,并掌握词、语句,疏导文意。

蕃淤泥濯清涟妖蔓枝益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烘托的手法。

t ínɡj ìnɡzhíxi è wán yān3、学习莲花高洁的质量,培育“出淤泥而不染”的优秀的道德质量。

亭净植亵玩焉【要点难点】要点:理解文章的要旨。

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烘托的写法。

2、译一译:圈点勾勒,试译短文。

【学习过程】三、合作研究,词句品析。

一、莲花赏识,沟通导入。

1、找出直接描绘莲花的句子。

谈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绘莲花的并给予了莲花哪些品1、图片展现:吟诵莲的诗句,充足感觉莲之风姿。

予偏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图片展:学生赏识无量碧的莲叶,别样红的莲花,并吟诵莲的诗句,充足感觉莲之风姿。

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例:《乐府》中的“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狼狈为奸唐诗中的“留得残荷听雨声” ;“接天莲叶无量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畅事理,行为方正沟通引读:风采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庄重,令人恭敬而同学们,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人描述过它,赞叹过它,并把它敢轻侮看作高洁脱俗品行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理想。

今日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2、你读了作者描绘莲花的这些句子以后,你感觉作者赞叹的不过是莲花吗篇交口称赞、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这里的莲以崇高贞洁的形象出现,表现出它独有的谈论明确:不是。

爱莲说导学案

爱莲说导学案

爱莲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诗译文 (2)四、中心思想 (2)五、读文感知 (3)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4)一、学习目标深入理解文章中对莲花高洁品质的赞美,体会作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并学习如何运用这种手法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掌握文中的生僻字词和句式结构,提升古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学习如何组织语言,使表达更加清晰、有条理。

二、预习检测1.《爱莲说》的作者是谁?他生活在哪个朝代?2.文章开头提及了哪两种花?作者对这两种花的态度是怎样的?3.文章中如何描述莲花的形象?这些描述体现了莲花哪些品质?4.作者通过描写莲花,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和态度?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是什么意思?它有何寓意?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7.文章中提到“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你了解陶渊明对菊花的情感吗?请简要说明。

8.你认为《爱莲说》这篇文章对你有哪些启示或影响?三、全诗译文《爱莲说》的译文如下: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四、中心思想《爱莲说》的中心思想是: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和品质,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爱莲说》导学案

《爱莲说》导学案

《爱莲说》导学案一、出示复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内容2、背诵并准确默写课文内容3、熟练掌握重点字词的解释和课文的翻译4、积累文言现象: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5、拓展训练二、了解作者及作品内容(一)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黄庭坚称其为“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

”(二)“说”是议论文的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本文主旨和写作手法1、托物言志本文通过对莲的描述和赞美,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和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的心意。

2、衬托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三、背诵默写(一)请注意1、下面这些字的读音和写法2、重点句子的理解可爱者甚蕃 (fán) 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不蔓(màn)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花之隐逸(yì)者也噫(yī) 陶后鲜(xiǎn)有闻(二)比一比:看谁写的快又准1、水陆草木之花,。

•2、予谓菊,;•3、菊之爱,。

莲之爱,?•4、文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5、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6、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四、掌握翻译注意:1、重点实词的解释• 2、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4、特殊句式• 5、虚词的用法:之而(一)翻译下面的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K12学习】《爱莲说》导学案(有答案)(3)

【K12学习】《爱莲说》导学案(有答案)(3)

《爱莲说》导学案(有答案)(3)《爱莲说》导学案文章来自:xx《爱莲说》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学习过程】一、莲花欣赏,交流导入。

1、图片展示:吟诵莲的诗句,充分感受莲之风韵。

2、作者简介:3、题解: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诵读课文,把握下列难读的字词。

蕃淤泥濯清涟妖蔓枝益亭亭净植亵玩焉2、译一译: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三、合作探究,文句品析。

1、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2、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3、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四、借花喻人,归纳主题。

1、借花喻人: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

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2、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3、归纳主题:4、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2、课外延伸:①背诵默写课文。

②仿写《爱莲说》以“爱___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点明所爱之物的所托之志。

文章来自:xx《爱莲说》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爱莲说》导学案3

《爱莲说》导学案3

《爱莲说》导学案执笔:赵军审核:八年级备课组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领会作者表达的高洁傲岸的情操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3了解并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过程:一、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读音。

蕃淤泥濯清涟亵玩鲜有闻二、加点词语解释1、可爱者甚蕃2、香远益清3、亭亭净植4、陶后鲜有闻5、濯清涟而不妖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7、宜乎众矣8、晋陶渊明独爱菊9、出淤泥而不染三、理解性默写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2、全文的中心句是:3、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5、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6、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四、重点语句翻译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6、莲,花之君子者也。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课文内容理解1、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2、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五、拓展提高。

1、托物言志是古代诗文常用的写作手法之一,试写出你所积累的诗词。

2、仿写句子。

蜡烛:站得不端正,必然泪多命短。

月亮:正因为有圆有缺,才使人不感到乏味。

镜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学案(含答案)

爱莲说学案(含答案)

《爱莲说》学案一、文学常识1、作家及作品常识梳理(1)关于作者:周敦颐(公元1017~1073),北宋哲学家。

字茂叔,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

历任地方官吏,曾任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通判(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等职。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书堂讲书。

因为书堂前有发源于莲花峰的小溪,于是他就用故乡营道濂溪给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

世称之为濂溪先生,卒谥元公。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

(2)相关知识:《爱莲说》是周敦颐于熙宁初年(公元1068年)擢为南康(现在江西省星子县)郡守时写下的。

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四十余丈长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

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摇曳,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

先生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后来,人们便把这莲池誉为“爱莲池”),至今,星子县还有它的遗址。

2、关于“说”“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但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这篇“说”,是宋朝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任职时写的。

《爱莲说》是一篇状物抒情、寓哲理于暗喻之中的名文。

作者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婉曲地批评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历久传诵不衰。

《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3、托物言志写法:托物言志,“托”,借、假托的意思,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即借物言志,借物抒怀。

4、衬托的写作手法:(1)什么是衬托手法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用甲事物(宾) 配衬乙事物(主) ,就是衬托。

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

《爱莲说》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爱莲说》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爱莲说》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爱莲说》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1《爱莲说》导学案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导言:《爱莲说》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田园诗。

这首诗以莲花为主题,通过对莲花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这篇文章将从三个方面切入,分别是课文分析、课文赏析和写作训练。

一、课文分析1. 课文基本信息《爱莲说》是诗句长达二百多字的一首田园诗,共二十句,每句五言。

诗人白居易融合了自己的感受和对自然景致的描写,表达了对莲花清雅高洁的赞赏。

2. 课文结构本诗由二十句组成。

整首诗用句子为主要结构,有连词和句首语词作衔接。

各句之间通过内容和文句衔接联系起来,情景描写生动自然,结构紧凑协调,层次分明,内容丰富,节奏优美。

3. 课文特点《爱莲说》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描写细腻:诗人对莲花形态、颜色、气味、触感等方方面面都进行了细致地描写,使人感受到莲花的清雅高洁。

(2) 运用修辞手法: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3) 寄托情感:诗人借助莲花的形象,抒发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慨和敬仰。

二、课文赏析1. 诗歌简介《爱莲说》是白居易创作于唐朝中期的一首田园诗,表达了诗人对莲花的喜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该诗被评为“豪放派”代表作品之一,曾被选为七年级文言文必修篇目。

2. 诗歌分析白居易通过对莲花的描写,抒发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诗人在描写莲花时,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香径流连返照斜,笑入菱花锦簇斜。

”中的“斜”字,既形容了阳光的倾斜,也暗示了莲花姿态的优雅。

此外,诗人在描写莲花时,往往通过强调莲花的清高雅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叶底穗因风摆动,险露华容豔且露。

”等句,表达了喜欢莲花的情感,也借此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3. 诗歌含义《爱莲说》一诗,虽然语言简练,但它真挚的情感,却令创作达到了本真,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美。

第17课 短文两篇 爱莲说(清水出芙蓉,拂面君子风)导学案 解析版

第17课 短文两篇 爱莲说(清水出芙蓉,拂面君子风)导学案 解析版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导学案学习目标1. 翻译并背诵《爱莲说》,掌握文言常用实词。

2. 了解并识记相关文学常识,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3. 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文义,了解主要内容,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难点: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

一、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夯实基础知识)任务一字词清单远香远.益清(动词,远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作状语,从远处)清濯清.涟而不妖(形容词,清澈)香远益清.(形容词,清芬)益香远益.清(副词,更加)自以为大有所益.(动词,有益处)之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任务二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世称濂溪先生。

他不慕钱财,淡泊名利,胸怀洒落,人品高尚。

他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创始人之一,对宋、明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背景链接周敦颐任南康军(治所在今江西庐山市,“军”是宋代行政区的名称)地方行政长官时,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又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爱莲说》。

文体知识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特点: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讲究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与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常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即我们常说的“托物寓意”。

任务三译文+批注在《辞源》当中,“陋室”,解释为“简陋的屋子”。

《汉语大词典》中“陋室”: 简陋狭小的屋子。

《论语•子罕》篇曰: “子欲居九夷。

或曰: ‘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此处“陋”是隐僻之义。

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

刘禹锡运用短短的八十一字,简单表明自己的志向及修德的方向。

16短文两篇《爱莲说》导学案导学案附答案

16短文两篇《爱莲说》导学案导学案附答案

16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

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品味文中优美深刻、脍炙人口的语言。

【学习重点】学习古代仁人志士高尚的品格和情操。

【学习难点】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品味文中优美深刻、脍炙人口的语言。

第一课时《爱莲说》【导学过程】一、导入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

蕃.(fán)淤.(yū)濯.(zhuó)亵.(xiè)鲜.(xiǎn)2.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1)一词多义鲜:①陶后鲜有闻(少,读xīǎn)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艳丽,读xīān)之:①水陆草木之花(的)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外:①中通外直(外面,外表)②遂与外人间隔(以外)出:①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从……出来)②不复出焉(出去)远:①香远益清(远播)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距离长)(2)词类活用①不蔓.不枝.(蔓、枝:名词活用为动词,长枝蔓,生枝杈)②香远.益清(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3.作者链接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4.文体链接“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一)疏通文意1.自由朗读课文.2.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圈画出来.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CC爱莲说导学案及答案知识讲解

CC爱莲说导学案及答案知识讲解

教(学)反思:课前练习1、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读音。

蕃淤泥濯清涟亵玩鲜有闻2、加点词语解释(1)可爱者甚蕃蕃:多。

(2)香远益清益:副词,更。

(3)亭亭净植植:树立。

(4)陶后鲜有闻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

妖:妖媚。

(6)宜乎众矣宜:应当(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却。

亵:亲近而不庄重。

(8)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只,仅(9)出淤泥而不染染;沾染(污秽)3、重点语句翻译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

(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三、合作探究,诗句品析。

1、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2、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不是。

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3、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是一个反问句。

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5、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6、谁爱菊花?为什么写他爱菊花?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周敦颐《爱莲说》课后练习题

周敦颐《爱莲说》课后练习题

《爱莲说》导学案答案1.《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两个陪衬、三种类型,你能说说你的理解吗?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2.读《爱莲说》,用文中的语句回答:(1)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

(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答案:主要象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

4.作者将菊花、牡丹、莲花一一拟人,表达什么思想?(1)婉转曲折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2)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表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5.根据课文,把莲、菊、牡丹三种花“品格”的高下排个序,并说明理由。

答案:“品格”的高下是:(1)莲,(2)菊,(3)牡丹。

牡丹虽艳丽,但象征荣华富贵,同于流俗,品格最下;菊花虽然清逸脱俗,但逃避现实,消极处世,不值得仿效;莲花的生活态度比菊花积极,它处于污浊环境,却洁身自好,保持高洁的操守,难能可贵。

6.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7.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言之成理即可。

爱莲说导学案带答案(最新整理)

爱莲说导学案带答案(最新整理)

《爱莲说》一. 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爱莲说》,掌握重点文言词汇含义,翻译课文。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理解作者的情感二.学习重点:目标1三.学习难点:目标2、3四.学习过程(一)预学1.字音字形周敦颐()甚蕃()yū ()泥濯()清涟()不蔓不枝()xiè()玩鲜有闻()噫()2.文体知识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又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题目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3.结合课下注释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翻译课文。

重点掌握“之”字的用法和含义。

(二)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并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莲花哪些品格?具体描写: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知识链接: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例子(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例子(2):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以年纪小衬托志向大。

)例子(3):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五单元 荷专题 爱莲说 导学案含答案

五单元 荷专题 爱莲说 导学案含答案

五单元荷专题爱莲说导学案(一课时)学校:天星二中姓名:范厚强年级:七编制:审核:【学习目标】1.理解文意。

2.朗读背诵课文。

【重、难点】1.理解文意。

2.背诵课文。

【知识链接】1 作者简介周敦颐,字茂叔,宋朝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哲学家。

“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

说,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2.背景介绍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

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来星子后,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

每当闲暇时,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

【自主学习】1.古今异义(1)亭亭净植古义:今义:种植(2)宜乎众矣古义:今义:合适,应当答案:(1)立(2)当然2.词类活用(1)不蔓不枝(蔓:名词用作动词,;枝:名词用作动词,)(2)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答案:(1)长枝蔓生枝杈(2)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3.文言句式(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判断句,以上三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濯清涟而不妖。

(省略句,谓语“濯”前面省略了主语“莲”)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2)(莲)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合作探究】走进文本(1)作者写莲的同时,为什么还写菊与牡丹?答案:这种写法叫正反衬托。

作者用菊花的傲然凌霜正面衬托莲的洁身自好,用牡丹的绚丽浓艳从反面来衬托莲的质朴、自然。

通过这不同角度的衬托,从而突出莲花的高洁,烘托了文章的主题。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案: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爱莲说导学案答案

爱莲说导学案答案

《爱莲说》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题解:《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一、学案引领,自主学习1、读课文,注意以下加点字读音。

蕃〔〕淤泥〔〕濯清涟〔〕亵玩〔〕鲜有闻〔〕2、加点词语解释〔1〕可爱者甚蕃蕃:〔2〕香远益清益:〔3〕亭亭净植植:〔4〕陶后鲜有闻鲜:〔5〕濯清涟而不妖濯:妖:〔6〕宜乎众矣宜:〔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亵:〔8〕晋陶渊明独爱菊独:〔9〕出淤泥而不染染;3、重点语句翻译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探究交流,展示合作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在全文中有何作用?是全文的总提,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牡丹之爱〞“莲之爱〞张本,是入题的打算。

2.“晋陶渊明独爱菊〞中“独〞字写出了什么?一个“独〞字写出了陶渊明绝不随波逐流,遗世独立的人生态度。

3.“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盛〞字写出了什么?强调喜欢牡丹的人数之多。

暗含趋炎附势之风之盛和作者对此的鄙视。

4. “予独爱莲〞中“独〞字写出了什么?写出了自己既不同于陶渊明也不同于世人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莲的,分别找出对应的句子,并说明其象征意义。

作者是从三个方面来描写莲的。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象征君子美名远扬,芳名远播气质风度:亭亭净植:象征君子清高的美好姿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令人敬重、不敢轻侮。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 爱莲说(导学案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 爱莲说(导学案及答案)

16、短文两篇——《爱莲说》【学习目标】1、掌握作者的相关情况。

2、诵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传统文化固有的审美取向,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的志趣。

4、背诵默写短文,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学习重点】1、掌握作者的相关情。

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2、反复诵读课文到背诵默写课文,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学习难点】理解传统文化固有的审美取向,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的志趣。

【学习过程】任务一:了解文体知识及其作者情况。

1、“说”,是古代一种()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颇为相似。

2、本文作者(),字茂叔,()哲学家,人称()先生。

他是中国()的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著作有《》、《》,代表作是《》答案:1、议论性感想杂文2、周敦颐北宋濂溪理学太极图说通书爱莲说任务二:检查预习,掌握字词。

自学检测二: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蕃.(.).淤.(.).濯.(.).涟()亵.(.).噫.()鲜.(.).不蔓.(.).2、划分课文的朗读节奏。

如何划分节奏?一、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世人/甚爱/牡丹”是主谓宾结构。

二、四字短句,一般按照两个字划分。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三、注意一些特殊词语,如出现“而、则”,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

如“濯清涟/而不妖,”四、根据语意划分,意思关系密切的词语划分在一块。

如“水陆草木之花”,“草木”和“花”的关系更密切,所以划分成“水陆/草木之花”。

“自李唐来”,“李唐”关系密切,所以划分成“自/李唐来”,不会读成“自李/唐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初中课内阅读】《爱莲说》导学案(有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爱莲说》导学案(有答案)

【初中课内阅读】《爱莲说》导学案(有答案)《爱莲说》导学案【学习目标】 1 、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 、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爱莲说》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学习过程】一、莲花欣赏,交流导入。

1、图片展示:吟诵莲的诗句,充分感受莲之风韵。

2、作者简介:3、题解: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诵读课文,把握下列难读的字词。

蕃淤泥濯清涟妖蔓枝益亭亭净植亵玩焉2、译一译: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三、合作探究,文句品析。

1、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2、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3、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四、借花喻人,归纳主题。

1、借花喻人: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

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2、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3、归纳主题:4、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2、课外延伸:①背诵默写课文。

②仿写《爱莲说》以“爱___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点明所爱之物的所托之志。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第17课《爱莲说》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爱莲说》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爱莲说》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评价任务目标1.了解作者周敦颐及“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2.理解文章中莲花的形象和象征意义,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

4.培养学生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莲花的形象和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托物言志和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内容一、了解作者和文体周敦颐是中国北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他被尊称为濂溪先生,其思想以儒家学说为基础,融合了道家和佛家的一些观点。

主要成就和贡献包括:哲学思想:提出诸多哲学观点,对后世哲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学成就:散文作品文笔优美,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教育贡献: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

周敦颐的代表作品有《爱莲说》,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表达了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

他的思想和作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即“托物寓意”。

二、写作背景《爱莲说》的写作背景与周敦颐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有关。

周敦颐为人正直,一生酷爱莲花。

他在担任南康郡守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辟一块池塘种莲。

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微风吹过,阵阵清香,他触景生情,从而写下了这篇传世名作。

当时的北宋,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更加迫切,对于人性、道德等问题的思考也更加深入。

《爱莲说》正是周敦颐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通过对莲花的个人特色赞美,表达了自己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对世俗的批判。

这篇文章既体现了周敦颐个人的思想和情感,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

它以其简洁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导学案
编写谢明贵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莲花欣赏,交流导入。

图片展示:吟诵莲的诗句,充分感受莲之风韵。

图片展:学生欣赏无穷碧的莲叶,别样红的莲花,并吟诵莲的诗句,充分感受莲之风韵。

例:《乐府》中的“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唐诗中的“留得残荷听雨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交流引读:
同学们,莲花又称荷花、芙蓉。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

这里的莲以高尚纯洁的形象出现,表现出它特有的廉洁、清正,不与邪恶同流合污的品质。

(板书课题及作者)
2、作者简介:
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3、题解: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

“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呢“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二、熟读背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诵读课文,把握下列难读的字词
f di yum zhu 6 q in cn ye man 蕃淤泥濯清涟妖蔓
t in g j in gzh 1 xi e w(ti y ai 亭 净植 亵玩焉
2、译一译: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三、合作探究,文句品析。

1、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 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 敢轻侮 2、你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讨论明确:不是。

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3、 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讨论明确:这是一个反问句。

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 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4、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讨论明确: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 烈讽刺
5、 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作者对这三种花 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讨论明确: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谁爱菊花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 同于世zh 1 y I 益
t ing
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谁爱牡丹世人。

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

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
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由此可以看出,写“’菊”’写“牡丹”’仍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旁衬,写“ 牡丹^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眨了时俗。

叹惋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

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

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

课文中的两个“’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已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四、借花喻人,归纳主题。

借花喻人: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

那么他把
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
明确借花喻人:
$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
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

$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

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作什么呢
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

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

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
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

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

莲是君子,高洁典雅。

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声远播的君子。

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
$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
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
出“惋惜”的情感对于牡丹,作者更多的是“鄙视”。

2、归纳主题:
明确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文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进步理想和美学情趣。

4、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可能这样说: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

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

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教师可以这样说:同学们,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2、课外延伸:
①背诵默写课文。

②仿写《爱莲说》以“爱_____ 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采用托物言志的
方法,点明所爱之物的所托之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