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爱莲说》导学案
《短文两篇》导思议展评检练衡水模式导学案
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课题:短文两篇设计人:
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练】(8分钟)
请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段250字左右的文字,抒发自己心中的某种情怀
【议】(7分钟)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参考译文: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4.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倒装句: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即“有何陋”)
被动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被污染)
【展】(7分钟)
理解文意,说说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本文通过描述“陋室”内外的情景,充分证明了“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如何理解本文的主旨?
本文通过对莲可贵品格的赞美,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而是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2.巧用衬托手法。
本文先后用菊花、牡丹衬托莲: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喜爱的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了莲的品格高于百花;第三次衬托,以牡丹反衬,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
【检】(8分钟)
判断句:
《爱莲说》《陋室铭》复习教案
《爱莲说》《陋室铭》复习教案雷斌复习目标:1、背诵默写课文2、掌握作者及作品3、掌握本课重点文言实词、虚词,重点句子的翻译。
4、把握文章主题思想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复习提纲一、背诵并默写课文二、文学常识1、《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2、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道州(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宋代著名的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等。
世称“濂溪先生”。
“说”在这里表示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许多动植物会给我们带来启迪。
笔直向上的白杨树让我们想起如何做人,辛勤劳作的小蜜蜂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人。
如果你要借助某件事物来抒发感情,可以用到“托物言志”这种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两篇短文《陋室铭》。
《爱莲说》就是托物言志的名文。
“铭”和“说”,都是古代的文体。
铭,用于述功纪行或警诫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脚,读来铿锵有力。
说,这种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表达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
教学方式多媒体二、整体感知《爱莲说》(大家齐读课文)(大屏幕出示一幅与课文描绘一致的照片)1、重点字词解释①可爱者甚蕃(多)②出淤泥而不染(沾染)③、濯清涟而不妖(洗涤)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玩弄)⑥陶后鲜有闻(少)⑦宜乎众矣(当然)2、重点句子翻译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④莲,花之君子者也。
⑤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一词多义①远:香远益清(远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在远处)亲贤臣,远小人(疏远)②鲜:陶后鲜有闻(少)芳草鲜美(鲜艳)③益:香远益清(更加)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至于斟酌损益(增加)④之: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4、词类活用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译为:生枝蔓;长枝节5、文言句式判断句式:莲,花之君子者也。
陋室铭与爱莲说复习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陋室铭》复习题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1)有仙则名名:(2)斯是陋室斯:(3)惟吾德馨馨:(4)何陋之有何:(5)谈笑有鸿儒鸿:儒:。
(6)往来无白丁白丁:(7)可以调素琴调:(8)无案牍之劳形劳:形:2、解释下列各句中相同的字。
(1)①无丝竹之乱耳之:②何陋之有之:。
③辍耕之垄上之:④操蛇之神闻之之:。
(2)①无丝竹之乱耳乱: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乱:。
3、身居陋室,却不感到简陋,你对此有何看法?4、(1)本文选自《》,作者是代的家、家(填人名),他的字是。
文题中的“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的文字。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用原文回答:①本文的主旨句是:,。
②本文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③表现纵情畅怀、谈笑风生情状的句子是。
(3)指出“龙”、“仙”比喻什么?。
(4)《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_生活情趣。
5、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6、从全文内容看,作者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7、本文题为《陋室铭》,而作者却没有直接去写陋室,为什么?既然是陋室,作者就应该倾其笔写尽其陋,然而作者又没有去写其陋,相反却极写其不陋,这又是为什么?8、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9、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10、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是陋还是不陋?11、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12、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13、文中谈到“诸葛庐”“子云亭”其目的是什么?14、请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
《陋室铭》《爱莲说》讲学稿(含答案) (1)
22.短文两篇导学案课题:《陋室铭》备课时间:3.27 授课时间:主备人:李明李莉审核人:李秀荣名人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教学目标】1、了解“铭”这种古代文体及特点。
2、掌握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4、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精神【教学重点】:掌握文言词汇,朗读背诵全文,体会本文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第一课时一、预习,读课文,掌握字词解释,作者作品,翻译二、合作交流,解决疑难三、问题前置躬身自修1、解题并了解作者①本文作者()(772-842)字梦得,()代著名诗人。
人们非常熟悉的诗句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本文选自《》。
②陋室即简陋的房子,是作者被贬和州时住的房子。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或()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是()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铭()德馨()鸿儒()案牍()苔痕()3、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①有仙则名()②有龙则灵()③惟吾德馨。
()④谈笑有鸿儒()⑤往来无白丁()⑥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之劳形()⑧何陋之有()四、小组内互相提问翻译和课文背诵。
第二课时一、走进文本,课文分析,重点探究1、这陋室在作者眼中到底陋不陋?文中那句能表明。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来论述陋室不陋的?3、作者写“陋室”,为什么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4、本文结尾引用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有何作用?5、文章仅仅只是写陋室吗?你认为刘禹锡是个怎样的人?(中心)二、合作解疑:存在问题的地方合作解决三,概括提升1,室中环境():。
陋室不陋2、(博学儒雅):。
3、室中生活():。
中心: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突出,表达了作者的节操和的情趣。
四,写法归纳1、(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或说明道理)2、反向立意(写陋室不提陋)五、拓展延伸,能力提升请同学们为自己写一则座右铭:六、达标测试1.铭,是指(),后来成为(),它的特点是()。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22 短文两篇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3、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德育目标1、学习《陋室铭》,感受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教学难点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
2、《爱莲说》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
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陋室铭一、导入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
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
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
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
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
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
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篇被气出来的铭文。
二、及文体介绍1、刘禹锡,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2、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在这里是一种文体,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三、齐读课文,划分朗读节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 爱莲说 学案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巩固检测】一、默写1、斯是陋室,。
2、,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
4、,无案牍之劳形。
5、山不在高,。
水不在深,。
二、词语解释1、孔子云:“何陋之有?”2、谈笑有鸿儒3、往来无白丁4、何陋之有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6、无案牍之劳形7、无丝竹之乱耳何陋之有三、解释句子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四、内容理解1、文中用比喻句赞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点明陋室不陋原因的句子是2、文中用的多是四字句和五字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其中意思相对的句子如:(1)(2)3、从全文内容看,不涉及作者生活情趣的语句是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作者在文末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用意是A、暗示他和诸葛亮、扬雄一样有名。
B、以此自比,表达他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志向。
C、通过比较,表明他的陋室和诸葛庐和子云亭一样简陋。
D、抒发他对诸葛庐、扬子云等古代先贤的怀念之情。
5、本文从、、方面对陋室进行了描写,突出了陋室的特征。
6、《陋室铭》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并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五、常识填空1、《陋室铭》的作者是朝的。
“铭”是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如本文的“”、“”、“”等字就属同韵。
2、文中的“白丁”本指“平民”,在文言文中,经常被用来代指平民的还有“”如(人名)所著的《陈涉世家》中“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句中的“”就是泛指官府之外地平民。
【实战演练】1、本文作者是,在教材中我们还学过文中“诸葛”的文章《》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线字的含义和用法。
《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公开课教案及说课稿
《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公开课教案及说课稿【教学目标】1、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及其寓意。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导读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第一课时《陋室铭》。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生问好;2、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二、学习课文1、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⑴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
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⑵学生借助课文注释试读课文,标注不能理解的字、词、句等。
⑶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⑷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2、精读课文,品析语句。
⑴“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⑵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
(幽)⑶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明确:鸿儒,无白丁。
(雅)⑷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明确: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安)⑸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⑹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
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⑺“鸿儒”可否换成“群儒”?明确:不能。
“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3、再读课文,领悟内涵。
(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⑴“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明确: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
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陋室铭》教学设计范文3篇合集
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陋室铭》教学设计范文3篇品德高尚的人总能赢得别人的崇敬,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陋室铭》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陋室铭》教学设计范文一教材分析两篇短文是古今传颂的名篇,内容都具有典型意义,所反映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陋室铭>轻松活泼,清新别致,表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
<爱莲说>描绘莲花形神兼备,作者借莲花自况,表现了高洁的节操。
教学设想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的状况和作者的思想倾向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于认识今天的社会,陶冶自己的情操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最好通过比较阅读,找出两篇短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从而突出特点,加深印象。
3、感悟、理解和积累语言。
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表情达意的,而语言又是思维的外壳,因此指导学生感悟、理解和积累语言,是学文言文的重中之重。
4、进一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掌握学习规律。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和同学们切磋探究,质疑解惑,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目的1、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陋室铭>教学设计一、导入课文出示挂图,提问:这是什么花?大家喜欢不喜欢这种花?为什么?(根据回答情况适当引导。
)莲花是一种姿态优美品性高洁的花,因此深得人们喜爱。
它很早就出现在我国文人的笔下。
在他们的作品中,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品格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
可以这样说,对莲的喜爱,已成为我国人民的一种文化心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朝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看他是怎样赞美莲花并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的。
第17课《陋室铭》《爱莲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7课《陋室铭》《爱莲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陋室铭》《爱莲说》整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两种文体,积累文言词句。
(重点)2. 学习一种写法,理解作者志趣。
(重点)3. 背诵两篇短文,学习古人情操。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所谓“文以载道"“言为心声”,也就是说,不论写文章,还是说话,都是为了表达思想的。
我们要了解古人,当然是无法亲耳聆听到他们心声的,但可以读他们留下来的文章,去走近他们。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陋室铭》《爱莲说》,去认识两位古人——唐朝刘禹锡和宋朝周敦颐。
二、认识文体(1)同学们自由地读两篇课文,读准字音。
(2)同学谈读后的感受。
预设:这两篇文章都读起来上口,好读好记。
两篇文章句式都是骈散结合。
《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刘,四字句,五字句,六子句相对,也有散句交错运用。
音韵和谐,通篇压韵。
文章篇幅短小,全篇只有81字。
《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错落有致,杂有句式相同的句子。
文章中有叙述、描写和议论,陈述句中杂有感叹句和疑问句。
(3)铭和说从两文语言风格来看,这两篇言文章应属于不同文体,从题目中找出标明文体的词。
铭、说说到“铭",我们知道有座右铭、墓志铭,铭是古代一种文体,用于述功纪行或警诫劝勉。
这种文体言辞精炼,压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力度,篇幅较短,最短的不过10字,《陋室铭》81字,还算铭文中的长篇。
《陋室铭》中的陋室,是作者刘禹锡被贬为和州刺史时,住的一间简陋的房子,刘禹锡写下这篇文章,表明自己的志向。
“说”,古代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比如《爱莲说》,描写莲花的特点,抒发作者对莲花的喜爱,表现作者高洁的品质。
将来还会学到《捕蛇者说》《师说》《黄生借书说》等。
“说"这种文体,在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活泼自由,篇幅也不太长。
再次齐读,感受这两种文体的特点。
三1.疏通文意《陋室铭》(1).请以小组为单位,由组员依次选出两个你们认为最重要的字或词,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重要词语的理解。
陋室铭、爱莲说教案-江苏省句容市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爱莲说》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主题探讨;
3.对比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4.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比喻等;
5.结合实际生活,学会运用文章中的优美词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陋室铭》和《爱莲说》这两篇文章的魅力。通过与学生一起探讨和学习,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首先,学生在理解文章主题思想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尽管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但部分学生仍然难以体会到作者的高洁品质和崇高情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章内涵,帮助他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态度。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课堂实践中,部分学生表现得较为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增强自信心。同时,我还将尝试创设更多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
在本次教学中,我努力尝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一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坚持这一方向,让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情感。
2.教学难点
(1)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尤其是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难点解析:学生需要从字面意义深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理解他们如何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品质和情怀。教师可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对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应用,尤其是如何将这些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难点解析:学生需要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学会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教师可通过举例、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2《短文两篇》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2. 短文两篇一、预习案1、预习目标(1)积累与本课相关的语言与文言知识。
(2)背诵《陋室铭》与《爱莲说》。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陋室铭》与《爱莲说》寄寓的思想情感。
2、预习要点(1)积累与本课相关的语言与文言知识。
(2)背诵《陋室铭》与《爱莲说》。
3、达标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惟吾德馨.()鸿儒()调()素琴案牍()濯()亵()鲜()(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不可亵玩..焉()陶..()濯.清涟而不妖后鲜.有闻()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答: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答: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答: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答:二、探究案1、要点回顾(1)《爱莲说》第一段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三个方面对莲花进行了描写。
文中将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使莲具有的意义。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
(2)①《陋室铭》的作者是,字,是朝人。
②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的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这种文体有的特点.2、问题展示(1)划分《陋室铭》的段落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层(从开头至)。
第二层(至)描写居室环境与日常生活。
第三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概括《陋室铭》这篇课文的中心答:(3)划分《爱莲说》的段落层次,概括大意: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4)概括《爱莲说》中心答:3、方法总结小组间讨论预习的收获,选一名同学课上做总结汇报。
4、拓展交流映衬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另一个突出物点。
在课文中,作者先用众多可爱的花作一般的映衬,再以菊和牡丹作重点映衬。
菊,从正面映衬;牡丹,从反面映衬。
人教小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整体规划
人教八年级上册第22课《短文两篇》整体规划一、教材分析《短文两篇》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此课包括《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章。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以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久为传诵。
文章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文章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给人多方面的审美享受。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文学家周敦颐的名篇,全文精炼短小,却底蕴悠长,意味深远。
文章作者借写莲表达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两篇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的奇葩。
人教版语文从这一册开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本单元选有五篇文言文,除《陋室铭》和《爱莲说》外,这个单元的课文还有借虚构的故事表现作者的理想社会的《桃花源记》,表现古人高超技艺的《核舟记》,有描述理想社会、引人深思的《大道之行也》,以及杜甫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望岳》、《春望》、《石壕吏》。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将近二十篇文言文,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形成一定的文言文学习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懂课文。
八年级学生,十三四岁,一方面,他们还保留着少年儿童的天真烂漫,对于美好的事物他们有浓厚的兴趣,对于琅琅上口的文章仍保持着强烈的热爱,对于朗读不乏兴趣。
另一方面,他们的的心理发展趋于成熟,在形象思维丰富的同时,抽象思维有了较深层次的发展。
对于文学的欣赏不仅仅停留于感性体验而且具有了理性的分析与较高层次的审美。
三、教学设想1、“文”“言”并重,注重挖掘文章的文意之美。
文言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部重头戏。
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我认为要充分重视,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文学欣赏的角度看,入选初中课本的文言文,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粹。
《陋室铭》教案3篇
《陋室铭》教案3篇《陋室铭》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铭”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__内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法、批注法、“知人论文”探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重点:朗读并分析__的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__的主旨。
二、教学过程:(一)课前交谈话题:来到嘉兴,就不能不说南湖,谁给我介绍一下南湖?(红船,南湖菱)南湖还有一种特产,就是“南湖菱”。
谁来介绍一下?其他地方的菱都有角,故称“菱角”,南湖菱与其他地方的菱角不一样,是无角菱。
据说其他地方的菱角秧苗放到南湖,也会变成无角菱,南湖真是太神奇了。
“菱”与“灵”相通,据说,吃了南湖菱会让人有灵气,南湖菱养育了充满灵气的嘉兴人。
我看不假,在座的同学眼睛都水灵灵的,个个都充满了灵气啊。
远在唐朝的时候,嘉兴就孕育了一个充满灵气的青年才俊。
他就是刘禹锡。
他出生在嘉兴,吃了不少南湖菱,很有灵气。
他在老师的指引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满腹经纶。
19岁时游学当时的京城长安。
22岁就进士及第,后来年纪轻轻就成了朝廷里的重要官员,深得朝廷重用。
另外,他写的诗与白居易齐名,他写的文与柳宗元齐名。
我们小学里就学过他的一首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月色。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__——《陋室铭》。
(二)初读课文,感受音乐美1、检查预习情况:注音、句读2、请同学读没有句读的课文,指出“德馨、案牍”的读音。
(三)走进陋室,再读课文,把握主旨1——“高洁”1、题目是《陋室铭》,了解铭文特点。
2、师:陋室铭,陋室铭,刘禹锡想要借这陋室,让自己铭记什么呢?让我能走进陋室,去看个究竟。
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
在《陋室铭》81字的片言中,刘禹锡的百意是什么?下面请自读课文4—7句,根据注释翻译,在翻译的基础上为这几句话做批注。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解读
刘禹锡的心灵世界探幽——《陋室铭》、《爱莲说》整合教学实录片断(经过钻研教材,我发现《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章的精神血脉息息相通。
于是,我对这两篇文章进行了整合教学。
两课时连堂进行。
以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为教学核心目标。
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指导朗读,质疑字词,尝试背诵。
第二课时则结合学生疑问引导他们紧扣关键字词感受人物心灵律动,探寻古代一类知识分子人格追求。
实录的是第二课时)第一部分:蓄势:走进周敦颐的精神世界师:第一节课,陈禹杭就《爱莲说》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就是关于最后几个句子的顺序安排。
同学们的争论很热烈。
王悦同学的发言更是引发了大家的不同意见。
这节课,我们就以这个问题为切入点开始讨论。
王悦认为菊和牡丹对莲都是反衬,有些同学不同意。
看来,周敦颐对陶渊明的态度如何这个问题分歧还很大,现在请大家在字里行间去寻找证明自己观点的证据。
生:我认为周敦颐很欣赏陶渊明。
我从这句可以看出来,“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字挺有力量的,我读出了一种欣赏。
生:我也是,后文中周敦颐说自己爱莲也用的是“独”,看来这“独”有与众不同之意,含有褒义的。
师:“独”是独特,独到,“独”是特立——生:独行。
师:我想到毛主席有一首著名的词第一句就是“独立寒秋”,好一个“独”!生:周敦颐称菊花为“隐逸者”,就是隐居避世之人,不含贬义。
师:隐逸者?注意,为何不说是“花之隐者”呢?生:“逸”有一种飘逸安逸的感觉,周敦颐称其为“隐逸者”,看来对其生活状态是欣赏的。
生:周敦颐只在最后一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用“矣”字加重情感,表达出深深的惋惜之情,而对“菊花”的表达比较庄重,只是说“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作者对陶渊明绝无贬义。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读书非常仔细。
看来,作者写陶渊明,绝非反衬,而是正衬。
写陶渊明只是铺垫,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
在周敦颐眼里,陶渊明是美的,但周敦颐认为谁更美?生:他自己更美(众笑)师:那好,如果你自己就是周敦颐,请你结合文中的关键句来夸夸自己,请用第一人称。
《爱莲说》优秀教研导学案
《爱莲说》导学案 (第一课时)班级____ 姓名___ ____ 小组_ __ 评价____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知识目标: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以及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容利的思想品质。
学习难点课件、课文诵读 预习提示 (早读30分钟)1. 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
2. 掌握生字读音,读准节奏、语调,准确翻译课文。
3.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预习检测1、《爱莲说》选自《 》,作者 ,是 时著名的 家.2、“说”是古代一种 的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3、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周敦颐( ) 甚蕃( ) 淤泥( ) 濯( ) 清涟( )不蔓不枝( ) 亵玩( ) 鲜有闻( ) 噫( )知识链接1、作家简介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
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
世称“濂溪先生”。
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对宋、明两朝的哲学思想有很大的影响。
谥号“元公”,故又称周元公,主要著作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2、关于“说”是一种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情感。
写法十分灵活,可以用于阐述作者对问题的见解,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与现代杂文和杂感类似。
3、相关背景本文是周敦颐于熙宁初年(1068年)擢升为南康太守时写下的。
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四十余丈长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
春夏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
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
先生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4、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第17课《陋室铭》《爱莲说》整合教案
4.设计更多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陋室铭》和《爱莲说》这两篇文章的理解程度有所不同。有的同学能迅速抓住文章的主题,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但也有一些同学在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方面遇到了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文言文中的难点,希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教学方法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同学在课堂上仍然显得比较拘谨,不敢大胆提问和发表自己的看法。针对这一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陋室铭》和《爱莲说》的基本概念。《陋室铭》是刘禹锡借陋室抒发高洁情操的作品,《爱莲说》则是周敦颐以莲喻人,赞美君子品质的文章。这两篇文章都是文言文的经典之作,它们体现了古人对君子品质的追求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两个具体的案例。分析《陋室铭》中如何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展现作者的高洁情操,《爱莲说》中如何通过对莲花的描写表现君子的品质。
第17课《陋室铭》《爱莲说》整合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7课《陋室铭》《爱莲说》整合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陋室铭》文本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句式,分析作者刘禹锡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所表达的高洁情操和不屈精神。
2.《爱莲说》文本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句式,探讨作者周敦颐以莲喻人,赞美君子品质的写作手法。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对文言文词汇、句式和托物言志手法进行了重点讲解。从学生的练习和讨论成果来看,他们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所提高。但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部分同学在运用托物言志手法时仍显得有些吃力。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观察和思考,导致写作时难以找到合适的素材。因此,我计划在课后多布置一些观察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导学案
语文
学习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
3、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4、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学习重点
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学习难点
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理解类比手法的作用。
2、《爱莲说》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
解映衬手法的作用。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
他和柳宗元辅佐王叔文执政,采取一些改革措施,受到达官权贵的排挤打击,最终招致失败,但始终不屈。
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
据说是刘禹锡被贬安徽时修建的。
有一正房,两厢房,正房中有石碑一面,上刻篆书“陋室铭”三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
他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屈,他酷爱莲花,亲自率领属下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并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作《爱莲说》。
2、文体简介
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警戒之意。
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
本文就是一篇咏志讽世的散文。
3、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
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
例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例子(1):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以年纪小衬托器量大。
)
例子(2):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
自主学习
《陋室铭》
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陋室铭()德馨()鸿儒()案牍()苔痕()西蜀()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①有仙则名②有龙则灵
③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④谈笑有鸿儒
⑤往来无白丁
⑥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之劳形
⑧何陋之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6、学生自主阅读后,结合工具书,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翻译全文。
7.学生根据朗读指导自由放声朗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特色,力求读出韵味。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小组交流讨论,研读赏析
1、这陋室在作者眼中到底陋不陋?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看法的语句。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来论述陋室不陋的?
3、本文写自己的“陋室”,为什么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
4、本文结尾引用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有何作用?
5、文章仅仅只是写陋室吗?你认为刘禹锡是个怎样的人?
三、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请同学们为自己写一则座右铭,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追求。
《爱莲说》
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蕃()淤泥()濯()清涟()蔓()亵玩()噫()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②陶后鲜有闻③濯清涟而不妖。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⑤花之隐逸者也⑥宜乎众矣
3、文章中哪一个词,明确表达了对莲的态度?
4、画出文中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倾情朗读,想象莲花美好的形象。
二、再读课文,小组交流,研读赏析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2、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还有什么?
3、本文的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菊之爱”和“牡丹之爱”又有什么内涵?
三、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个句子。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她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仿句:
小写作:请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花草树木或其他物件。
反馈测试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
斯是陋室()鸿儒()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亭亭净植()亵玩()三、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8分)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
人。
2、《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
是。
3.《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
是;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4.《爱莲说》选自《》,作者,是时著名的家,家。
5.《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
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
4、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
五、中考链接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
[乙]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鸿儒:②不堪: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3、[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
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
4.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