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教育领域中重要的两个学科,它们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有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将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

一、教育学的重点知识1. 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以及培养人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它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规范性的特点,旨在培养和发展人的能力、品质和智慧。

2. 教育目标与任务教育目标是对学生个体和社会的期望,包括知识、能力、品德、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教育任务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3. 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内容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的各种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

教育方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授、实践、讨论等多种形式。

4. 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获得成果和发展情况的评估,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考试制度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手段,旨在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

5. 教育管理与领导教育管理是组织、协调和监督教育活动的过程,包括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

教育领导是指在教育机构中具有指导、激励和推动作用的人员。

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学科。

它涉及学习、记忆、思维、情绪、动机等方面的内容。

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等。

这些理论解释了学习的过程和机制,指导着教学实践。

3.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生命周期内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等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4. 教育心理评价与测量教育心理评价与测量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评估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业水平。

它包括智力测量、兴趣爱好测试、性格评估等各种评估工具和方法。

5. 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是一种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和支持的专业服务。

它通过个体或集体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一、教育学及其发展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2.教育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的发展3.教育学发展中的教育专著:(1)中国先秦时的《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2)教育学史上,一般认为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撰写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专著;(3)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看,通常以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赫尔巴特本人被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4) 杜威也被视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二、教育及其发展1.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2.教育的发展经历的阶段: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教育、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近代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等几个阶段三、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1.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指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2.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1. 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2。

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3。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桥梁四、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1.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素质来提高劳动生产力(三)教育与科技文化1.教育与科技的关系(1)科技对教育的影响:1)科技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技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技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2)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够完成科技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可以推进科学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技研究的功能(3)信息技术与教育: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2.教育与文化的关系(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1)文化本身具有教育力量;2)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2)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五、教育与个体发展(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1.个体身心发展的涵义: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生命开始至结束的全部过程中,身心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2.个体身心发展的理论: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发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二)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1。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1.引言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及其相关心理现象的学科,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必备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2.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1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和有意识地引导,促使个体在思想、知识、品德、技能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

2.2教育目标的分类教育目标可分为个体发展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

个体发展目标是指通过教育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社会效益目标是指通过教育促进社会的稳定、进步和繁荣。

2.3教育内容的分类教育内容可分为学科知识、技能和德育三个层面。

学科知识是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教育使学生掌握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技能是指实际操作中所需的技能和技巧;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4教育方法的分类教育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

不同的教育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育目标。

3.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3.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心理活动的科学,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3.2学习的心理过程学习是指个体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获取、加工、组织、运用信息,形成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和创新等环节。

3.3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在教育心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理论对教育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如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情感教育理论等。

这些理论帮助教育工作者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从而制定更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

4.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4.1教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教育学为教师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如启发式教学法、问题解决法、合作学习法等。

教师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知识一、教育学常考知识1. 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理论是教育学科的基础,是教育实践的指导思想。

教育学理论主要包括教育思想史、教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教育方法、教育原则、教育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在备考教育学时,需对以下教育学理论有一定的了解:•自然主义教育学派(洛克、卢梭)•实用主义教育学派(杜威)•心理主义教育学派(赫尔巴特)•社会主义教育学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人本主义教育学派(马斯洛、罗杰斯)•综合主义教育学派(吴敬琏)2.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教育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

教育心理学主要包括学习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策略与调整、教育咨询等方面的内容。

备考教育学时,需要对以下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有所了解:•学习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瑞士心理学家比亚格斯认知心理学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知科学理论、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琼斯学习风格理论。

•教育评价:定量研究、质性研究、实验设计和量化研究方法、教育评价的实施和策略等。

•学生的心理问题:注意力缺陷症(ADHD)、自闭症、分裂人格症、情绪障碍、人格障碍等。

3.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教学科学的核心内容,研究教学的基本理论、方法、规律等。

教学理论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师行为、知识传授、学习者的参与和合作等方面的内容。

备考教育学时,需了解以下教学理论:•教学设计:课程目标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學方法選擇、教学材料的准备等。

•教学评价:测试与评估、学习评估、教学评估、咨询与反馈等。

•教育技术: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虚拟教学实验室等。

二、心理学常考知识1. 心理学基本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以及与行为间关系的学科。

备考心理学时,需要具备以下心理学基本概念:•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一种特殊的细胞,主要负责信息的传递。

•线性心理学:又称行为主义心理学,主要是通过观察环境刺激对人体产生的反应行为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

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来说,掌握一些关键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教育心理学中必背的重要知识点。

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强调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的。

经典的条件反射实验,如巴甫洛夫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以及操作性条件反射,如斯金纳箱中的白鼠通过按压杠杆获得食物,都揭示了行为是如何通过强化和惩罚来塑造的。

在教育中,及时的反馈和奖励可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如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的意义。

学习者不是简单地接受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对信息进行加工和解释。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关注学习者的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

罗杰斯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自由的,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的类型内部动机是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如对知识的好奇心、兴趣等。

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如奖励、表扬等。

在教育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同时合理利用外部动机来促进学习。

2、学习动机的激发设置合理的目标,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及时反馈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开展竞赛和合作学习,增强学习的动力。

三、知识的学习1、知识的类型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如事实、概念、原理等。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中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个要素。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 /反思三个过程。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的一般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具体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 为实际教学提供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心理发展:是指从个体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的四个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心灵断乳期:在初中阶段一一少年期(11、12 岁到14、15 岁)青年期(14、15 岁至17、18 岁)个体身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学习准备有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

认知发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 岁);前运算阶段(2 岁) ; 具2 7体运算阶段(7 岁);形式运算阶段(11 岁)。

1 5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关于最近发展区: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

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二者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就是儿童自身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与成人帮助所能到达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人格(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O人格的发展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0-1. 5 岁)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 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 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 岁)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育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圉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 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梳理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学科,它以研究教育的目标、原则、方法和手段为主要内容。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原理的学科,它以研究学习、发展、教育问题和心理测量为主要内容。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紧密相关的学科,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和互补性。

在本文中,将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说明。

一、教育学的重点梳理1. 教育学的起源和发展:教育学源于古代哲学家和教育家的思考和实践,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教育学的起源和发展对于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至关重要。

2.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有许多重要的概念,如教育、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

这些概念对于理解教育学的核心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 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理论。

基本理论包括教育学的哲学基础、心理基础和社会基础;专门理论包括教育学的学科理论和教育实践理论。

理论体系对于指导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4.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和教育实践研究方法。

这些方法对于开展科学的教育研究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5. 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问题: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问题对于制定教育政策和进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教育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教育公平等问题是当前教育学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梳理1.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原理的学科,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家和教育家对人的认知和学习的思考。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对于理解学习、教育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学习与记忆:学习是教育的核心过程,学习与记忆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心理活动。

理解学习和记忆的机制和规律,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在教育领域,教育学心理学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它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以下是一些教育学心理学中必背的知识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学生的认知发展(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婴儿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逐渐形成客体永久性的概念。

2、前运算阶段(2-7 岁):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语言来表征事物,但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

3、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思维,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4、形式运算阶段(11 岁及以上):青少年能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和假设演绎推理。

(二)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儿童通过与更有能力的他人互动来学习和发展。

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时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二、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发展(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1、婴儿期(0-15 岁):信任对不信任。

2、儿童早期(15-3 岁):自主对羞怯与怀疑。

3、学前期(3-6、7 岁):主动对内疚。

4、学龄期(6、7-12 岁):勤奋对自卑。

5、青春期(12-18 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二)气质类型包括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有助于教师采用更适合的教育方式。

三、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桑代克的试误说:认为学习是通过尝试错误而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2、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强调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的结合导致条件反射的形成。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通过强化和惩罚来塑造行为。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2、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领域中,有许多关键的知识点是学习者必须牢记的。

这些知识点不仅对于教育工作者至关重要,对于家长和关心孩子成长的人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经典的条件反射实验,如巴甫洛夫的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揭示了通过建立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系,可以形成新的行为反应。

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则强调了强化在行为塑造中的作用。

正强化,如给予奖励,能增加某种行为出现的频率;负强化,如消除不愉快的刺激,也能起到相同的效果。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关注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

例如,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强调学生应主动地探索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则指出,新知识只有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才能够被有效地理解和吸收。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来构建对世界的认识。

二、发展阶段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儿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世界;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自我中心和不可逆性等特点;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进行具体的逻辑思维;形式运算阶段的青少年则具备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经历了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和危机。

例如,在幼儿期,主要的危机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在青春期,面临的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三、学习动机(一)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由个体内在的需要所引起的,如对知识的兴趣、对自我提升的渴望。

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的奖励或惩罚所驱动,如考试成绩、老师的表扬。

(二)动机的激发和维持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设置合理的目标,让学生感到既有挑战性又能够实现;提供及时的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1. 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如教育制度、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

教育问题:教育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如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改革等。

教育规律: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中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2. 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学生心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各种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意志等。

教育心理规律: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所遵循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3. 教育目的与功能教育目的:教育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如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教育功能:教育对社会、个人、家庭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如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个人素质等。

4. 教育制度与政策教育制度:国家或地区对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和规范。

教育政策:国家或地区为发展教育事业而制定的指导性原则和具体措施。

5. 教育内容与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活动中传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

教育方法:教育活动中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如讲授、讨论、实践等。

6. 学生心理发展认知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和认知结构的形成。

情感发展:学生情感体验的丰富和情感调节能力的提高。

意志发展:学生意志力的增强和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7. 教师心理与职业发展教师心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心理现象,如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情感等。

职业发展: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如职前培训、职后培训、专业发展等。

8. 教育评价与改革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和方法。

教育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而进行的教育制度、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变革。

教育学心理学必背知识点9. 教育公平与差异教育公平:指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教育差异: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不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差异。

10. 教育环境与资源教育环境: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问题的学科。

了解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对于理解教育和教育心理现象以及提高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整理。

一、教育学的重点知识1. 教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过程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包括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以及教师和学生等各方面。

2. 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活动,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使学生在认知、情感、道德和行为等方面不断发展和成长。

3. 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4.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技巧,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教学手段是教师用来实施教学方法的具体工具和材料,如教科书、多媒体教具等。

5. 教育评价和教育质量评估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估和判断的过程,教育质量评估是对教育的总体质量进行评价和监测,以保证教育的有效性和提高教育的质量。

6. 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改革是指对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教育内容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教育发展是指教育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变化和发展。

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问题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包括学生的学习、记忆、思维、情感、动机等心理过程。

2. 学习和记忆学习是指通过教育活动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记忆是指对所学知识和经验的保存和再现。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习和记忆的过程和规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记忆效果。

3. 思维和创造力思维是人类在认识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创造力是指个体在生成新思想和新创意时的心理能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重点归纳总结一、教育学1. 教育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学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意义、教育学的分类以及现代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等。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和当代教育思想等。

3. 教育学理论体系掌握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等。

4. 教学设计熟悉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基本流程,在实践中能够运用构思教学设计。

5. 教育法律法规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行政规章等,熟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学生人格,保障教育教学的合法权益。

二、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学科性质、关系及其特点。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研究理论、认知发展研究理论、社会研究理论、情感研究理论等内容。

3.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包括儿童的生理发展、智力发展、性格发展和社会关系发展等内容。

4. 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教育应用方法,包括因材施教、激励教育、群体教育、教育评价等。

5. 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了解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包括儿童认知、德育和情感教育、教育行为问题等内容。

这些是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科目的重点内容,在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需要重点掌握,提升自己的考试水平。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以及教育过程与教育效果的学科,而教育心理学则是研究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发展以及与教育相关的心理现象的学科。

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在理论与实践上密切相连,对于了解教育和提高教育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整理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关键概念和理论,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两门学科。

一、教育学重点整理1. 教育目标与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同时,教育也承载着社会价值观的传递和塑造,不同社会对教育目标和价值观的理解也存在差异。

2.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在教育实践中,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而教学策略则侧重于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3. 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教育评价涉及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估,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议题。

考试制度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如何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能力,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二、教育心理学重点整理1. 学习与记忆学习是个体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记忆则是学习的基础。

教育心理学研究了学习和记忆的机制以及如何提高学习和记忆效果的方法。

2.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从出生到成年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研究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和社会经验等。

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有助于制定适宜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政策。

3.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包括社会认知、群体行为、人际关系等。

在教育中,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理解学生与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影响。

结语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相辅相成的学科,通过对教育现象以及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能够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促进教育的有效实施和教育效果的提升。

本文重点整理了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关键概念和理论,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对这两门学科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通过深入学习和应用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教育者和学习者的需求,创造积极的教育环境,促进每个个体的全面发展。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中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个要素。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三个过程。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的一般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具体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心理发展:是指从个体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的四个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心灵断乳期:在初中阶段——少年期(11、12岁到14、15岁)青年期(14、15岁至17、18岁)个体身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学习准备有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

认知发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 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1/ 24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关于最近发展区: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

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二者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就是儿童自身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与成人帮助所能到达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人格(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人格的发展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育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教师招聘中,教育学和心理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规律和方法,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主体,必须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下面分别介绍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教育学知识点:1.教育的定义和本质: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影响和引导人的发展过程,旨在培养人的能力和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教育的基本原理:包括差异性原则、个别性原则、师生互动原则、积极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

3.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4.教育的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方法、问题导向教学方法、协作学习方法等,以及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价方法。

5.教育学理论:包括行为主义教育学、认知心理学、社会构建主义教育学等理论。

教师应了解不同的教育学理论,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

6.教育法律法规:包括中小学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

教师应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心理学知识点:1.心理发展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

教师应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教育。

2.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教师应了解不同的学习理论,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个体差异和诊断评估:包括智力、性格、情商等个体差异的诊断评估方法。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法。

4.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包括情绪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健康问题,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5.教育心理学:包括认知发展心理学、动机与情绪心理学、教育评估心理学等。

教师应了解相关理论和方法,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

6.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包括心理疾病、行为问题、学习障碍等。

教师应了解常见的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提供相应的教育和支持。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高频考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高频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2、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它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

3、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4、条件反射的第一信号系统:(巴甫洛夫)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望梅生津”条件反射的第二信号系统:(巴甫洛夫)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谈虎色变”5、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神经细胞的活动状态。

抑制:神经细胞处于暂时性的减弱或停止的状态。

6、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及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代表人物是冯特和铁钦纳。

研究方法是实验内省法。

(德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把意识看成一种持续不断的、川流不息的过程,提出“意识流”的概念。

创始人是詹姆士,代表人物有杜威和安吉尔。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的方法进行客观的研究。

代表人物是华生。

(美国)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

创始人为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

(德国)精神分析心理学:(西方心理学的第二势力)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弗洛伊德(奥地利)人本主义心理学:(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罗杰斯(美)现代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奈塞尔、皮亚杰(瑞士)第二章认知过程1、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教育领域中的两门重要学科,它们研究的对象都是教育过程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

本文将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概述。

一、教育学的重点知识点1. 教育定义:教育是指社会和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向个体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促使其全面发展的过程。

2. 教育目标: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健全人格、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和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3. 教育过程:教育过程包括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三个方面。

其中,教育内容包括智育、德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教育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育组织形式包括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

4.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效果进行量化和分析的过程,主要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确定。

5. 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是对教育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的过程,分为学校管理和教育行政管理两个层面。

二、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1. 学习的心理过程:学习是指个体通过经历和环境刺激的作用,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注意、感知、记忆、思维和联想等。

2.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研究学习的规律和原理的学科,包括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和社会学习理论等多个学派。

3.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学习目标,制定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的过程。

4. 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学习者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包括智力水平、性格特点和动机等。

5. 教育心理测量:教育心理测量是指通过观察、问卷和测试等手段,对学习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科学、客观的测量和评价。

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密切相关,两者相互依存。

教育学基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指导和改进教育实践;而教育心理学通过对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研究,为教育学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才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和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中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个要素。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三个过程.教育心理学对教育的一般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具体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心理发展:是指从个体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的四个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心灵断乳期:在初中阶段——少年期(11、12岁到14、15岁)青年期(14、15岁至17、18岁)个体身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学习准备有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

认知发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关于最近发展区: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

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二者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就是儿童自身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与成人帮助所能到达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人格(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人格的发展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育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为什么说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的特殊的形式?因为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学习的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的健康心理培养。

学习的一般分类: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3、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的规范的学习联结学习理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在试误学习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

刺激泛化与分化(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种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成的认知结构。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1、学习是主动形成的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意义学习的实质:奥苏泊尔(提出“先行组织者")认为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中已有的适合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接受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学习动机及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学习动机的种类:1、高尚的学习动机与低级的学习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马斯洛需要层次:低——高: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机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

成败归因论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如何培养学习动机: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学习动机: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迁移的种类:1、正迁移与负迁移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同化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迁移的作用:1、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以及有关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教学要怎样促进迁移学习: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知识的类型:1、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知识的学习类型:1、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概念学习(实质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命题学习(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2、上位学习(总括学习,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连接的过程) 并列结合学习(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的获得、知识的保持、知识的提取知识学习的作用: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知识的直观类型:实物直观(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模象直观(通过对实物的模象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语言直观(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如何提高知识直观效果?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瞬时记忆(0。

25—2秒)、短时记忆(5秒到2分钟)、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或终身)遗忘的理论解释:1、痕迹衰退说;2、干扰说;3、同化说;4、动机说如何运用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1、程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技能的种类:1、操作技能2、心智技能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特点:动作品质;动作结构;动作控制;动作效能)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的示范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曲线的主要特点: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技能随练习量的增加而提高的一般趋势;总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加里培林心智形成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二是物质与物质化阶段,三是出声的外部语言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语言动作阶段,五是内部语言动作阶段。

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形成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分三个阶段: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是什么,怎么培养?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导措施,以求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复述策略认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计划策略元认知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学习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问题的解决特征: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如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数量与质量;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发散型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中主要特征有三个: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影响创造性的因素:环境、智力、个性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底;高创造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如何培养创造性?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回答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具体创造性的榜样)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头脑风暴训练)头脑风暴四条基本原则:一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提出的方案暂不作评价或判断;二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三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即多鼓励想法,多多益善;四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态度的实质: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感情成分、行为成分品德的实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态度与品德的关系?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阶段论方法是:两难故事法(三水平六个阶段)中学生道德水平发展的基本特征:理论道德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品德发展有动荡向成熟过度。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依从、认同、内化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学校教育)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此外,个体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培养良好的态度品德,怎样有效说服?1、有效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三阶段七过程)5、给予恰当的惩罚心理健康的六个标准:对现实的有效知觉;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自我调控能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生活热情与工作效率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强迫观念、强迫行为)、恐惧症、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性偏差、进食障碍、睡眠障碍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对学校日常教育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