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
对《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认识
对《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进行着改革和创新。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对《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了全新的修订,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本文将对这一新教材的认识进行探讨。
一、新教材更加注重综合性教育新教材不仅强调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它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将道德、法律、心理、社会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社会生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这种综合性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新教材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学新教材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学,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它鼓励学生通过调查、讨论、演讲等方式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种实践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新教材更加注重情感教育新教材更加注重情感教育,通过引导学生体验情感、表达情感、调控情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自我认知能力。
它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这种情感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调控能力,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新教材更加注重时代性教育新教材更加注重时代性教育,将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最新科技成果、文化发展动态等元素融入到教材中,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
这种时代性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修订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它注重综合性教育、实践性教学、情感教育以及时代性教育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新教材的实施也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素质和能力水平,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教材,发挥其最大的教育价值。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一、教材简介《道德与法治》是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的重要教材,该教材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课程标准,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感、法治观念和公民意识。
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介绍
新教材编写启动
• 2012年3月18日,受教育部委托,编写工作 正式启动。 • 自始至终由教育部相关部门直接领导。 • 中央领导直接关怀指导。 • 中央有关部委办及相关专家多次严格审查。 • 教育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心理学、 哲学等领域重要学者鼎力相助和支持。 • 学科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大力配合。
变化一 变化二
强调“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 明确 “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 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一些重要修改:
• 彰显生命教育主题(内容和条目,由过 去的一条增至三条)。 • 突出法治教育(课标内容点增加,进而 采取专册的安排)。 • 强化公民意识教育(透过法治教育、公 共生活、公共精神教育进行)。 • 加强媒体素养教育。
新课标解读 与 新教材介绍
提纲
一、课标修订与新教材编写启动
二、教材编写原则及总体设计
三、教材呈现方式及其意图
一、课标修订与新教材编写启动
2006年 • 思想品德 课标修订 组成立 2011年4月 • 课标修订 稿基本定 稿
2007年底 • 形成课标 初步修订 稿
2011年11月 • 新课标由国 务院批准正 式颁布
我
自己
国家和 社会
我
他人和 集体
世界
(三)教材框架
七年级上册
成长的节拍
友谊的天空
友谊与 成长同行 交友的智慧
师长情谊
生命的思考
中学时代
师生之间
探问生命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修订说明
(3)对课程内容中的具体条目进行修订,使其进一步 完善。修订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①修正具体行为动词,便于教师准确把握课程目标达成要求。。
如,“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改为“了解青春期心理卫生常 识”;“懂得自尊和自耻”改为“自尊、自爱”;“能够自觉维护集 体的荣誉和利益”改为“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社会生 活的发展变化”改为“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 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改为“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知道 不承担责任的后果”;等等。
(二)能力 ●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 ●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 ●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 ●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 应信息化社会。 ●学会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价值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观为 标准,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 ②矫正个别认识局限,使课程内容规定更加科学。
如“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改为“正确对待学习压力, 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理解情绪的多样性”改为“理解情 绪的多样性、复杂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 晰的自我整体形象”改为“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 观、完整的自我概念”;“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改为“知道法律是由 国家制定或认可”;“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改为“积极与同学、朋友 和成人交往”;“克服‘逆反’心理”改为“调适‘逆反’心理”;等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分目标,改变了过去四 字形式的表力”这一分目标,调整了具体内容的前后顺序, 以与“内容标准”相符合。具体还增加了对提高媒介素 养的要求,这与时俱进地体现了教育环境的新变化和新 要求。
2019人教版(7-9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介绍与课标解读(共133张)
表达; • 在相关链接、活动设计等栏目中采取多种形式
有机渗透。
(二)总体设计
• 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以青春生命 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以及 全球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以培养社 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 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方面的知识 领域,凝练三年六册教材各个单元的学习 主题,统筹安排各年级教育。
• 增加“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
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
6
正义感”。
• 增加“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维护社会公正”、
7
“参与公共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 意识”。
8
• 突出情感体验、道德实践在德育课程中的特殊价值。
• 关注学生成长。关注学生原有认知,以学生的 困惑和问题为中心,不断探索思考,有效激发 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更符合学生的认知 规律和品德形成规律,便教利学。
5.努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
• 九上年级设置专门一课。 •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融入在教材中,
以丰富和提升教材的思想性与人文性。 • 注意选择适切的、在现代生活中仍富有生命活
年生命成长之间、青少年自身的学习与生 活需要之间找到一种既科学又艺术的联结 与契合,让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之光照亮生 命、进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 有专题、有渗透,显隐结合、多维展开, 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2.努力体现课程的综合性质
3.力图实现课程功能
• 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专 设课程,它与日常德育以及学校党团少先 队组织教育成为并驾齐驱的三条德育工作 路径。
道德与法治的新课标解读
道德与法治的新课标解读一、课程性质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热爱生活、乐于探究、负责任的公民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1. 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强调体验性。
2. 明确课程性质,强化道德与法治教育。
3. 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其他课程的联系,以主题关系为线索,统筹设计教材结构。
4. 强化实践活动环节,通过案例讨论、辨析,提高学生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感悟真善美,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
5. 强调教材的可读性、可学性和可用性,通过典型案例和情境活动的设计,通过丰富的材料和案例的供给,通过必要的辨析学理提示,增强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6. 注重引导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注重当前和长远的教育目标之间的联系。
7. 按照内容标准中的话题要求,确定教材的主题、框题和节题。
8. 合理安排教材内容的容量和难度,体现一定的弹性,留有必要的空间,供各地选择使用,便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
三、课程设计思路1. 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统筹规划教材结构。
2. 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
3. 以相关学科知识为铺垫或背景,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4. 以学生能够接受和乐于参与的方式组织和呈现内容,增强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5. 既注重通过具体的情景进行教育,也注重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
6. 既注重运用图画、照片等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内容,也注重运用富有思辨性的讨论、辨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明理和践行。
7. 既注重运用典型的事例来引导学生感悟和反思生活,也注重运用归纳式和演绎式等逻辑推理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和分析问题。
8. 既注重运用历史的眼光引导学生审视现实问题,也注重运用发展的观点引导学生分析未来问题。
9. 既注重运用国家社会的视野引导学生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也注重运用公民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和教材整体介绍PPT
4.遵循育人规律
• 它指的是特定学习主体进行道德学习与法 治学习的规律。 • 包括:既要和其他学科一样遵循初中学生 身心发展的规律,又要遵循学生思想品德 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满足多样化 的需求
采用开放式 提问、开放 式讨论、开 放式留白
5.努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
• 九上年级设置专门一课。 •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融入在教材中,以丰富 和提升教材的思想性与人文性。 • 注意选择适切的、在现代生活中仍富有生命活力的材 料; • 多处行文使用思想深邃、语言凝练的古文句来表达; • 在相关链接、活动设计等栏目中采取多种形式有机渗 透。
新课标解读 与 新教材介绍
提纲
一、课标修订与新教材编写启动
二、教材编写原则及总体设计
三、教材呈现方式及其意图
一、课标修订与新教材编写启动
2006年 • 思想品德课 标修订组成 立
2011年4月
• 课标修订稿 基本定稿
2007年底 • 形成课标初 步修订稿
2011年11月 • 新课标由国 务院批准正 式颁布
• 新增“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 和能力 ”。 • 增加“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 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 正义感”。
一些重要修改:
• 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 这一内容要求 。 • 增加“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 达权、监督权”。 • 增加“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维护社会公 正”、“参与公共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教材编写原则及总体设计
(一)编写原则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 • 在国家意志、社会良序生活的需要与青少年生命 成长之间、青少年自身的学习与生活需要之间找 到一种既科学又艺术的联结与契合,让核心价值 观的思想之光照亮生命、进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 有专题、有渗透,显隐结合、多维展开,循环往 复、螺旋上升。
浅谈我对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认识
浅谈我对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认识在教育领域中,教材的更迭与改革始终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我国教材市场迎来了新的变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推出。
本文将就新教材的背景、基本概念、对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制意识的影响以及个人体会进行阐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是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论证,由我国教育部重新修订的教材。
它主要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意识培养,旨在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教材在内容上融入了更多新时代元素,增强了实践性和创新性,更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道德与法治》涵盖了法律、道德、公民素养等多方面的内容。
法律知识是教材的核心,包括了宪法、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道德观念则涉及基本伦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此外,新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帮助他们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教材对学生道德品质和法制意识的影响深远。
首先,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道德和法律,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其次,新教材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深入理解道德和法律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新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作为一名学生,我深感《道德与法治》对我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基本的法律知识,还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外实践活动,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道德与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锻炼了我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此外,学习《道德与法治》也让我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了我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4新版教材简介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4新版教材简介1. 简介《思想道德与法治》2024新版教材,是在深入研究和总结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与法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要求编写的一部重要教材。
本教材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与法律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法治保障。
2. 主要内容2.1 思想道德部分本部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的含义和内涵。
通过深入剖析这些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2 法治部分本部分系统介绍了我国的法治建设历程、法治理念、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知识。
同时,结合新时代特点,对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和途径进行了详细阐述。
通过学习本部分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法律素养,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人民权益的能力。
2.3 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本部分阐述了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密切关系,强调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而思想道德是法治的精神支柱。
只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才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3. 特点与创新3.1 贴近实际,与时俱进本教材紧密结合新时代背景,充分吸收国内外最新理论成果,关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3.2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教材在保证内容科学性的基础上,注重文字表达的通俗易懂,力求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方便学生理解和接受。
3.3 案例丰富,实用性强本教材选用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既有正面典型,也有反面教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联系实际,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思想道德与法治》2024新版教材的出版,对于新时代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核心素养解读及课程理解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核心素养解读及课程理解前言: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都是基于兴趣而深入学科,发展学科思维、培养意义感价值感。
获取知识不是第一要务,它是自然获得的。
那如何发展学科思维、培养意义感价值感?我们就要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建构大观念入手。
一、新课标核心素养解读课标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新课标对核心素养不仅从1-9年级进行了纵向的的生长性描述,同时还提出核心素养之横截面大观念(针对不同学段学生之已有认知),需要我们在不同学段具体教学中去建构、应用。
核心素养的纵向生长性怎么理解《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二、学科理解一、探究思路梳理:如何发展学科思维、培养意义感价值感?我们就要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建构大观念入手。
1、核心素养及大观念是如何被思考、创造出来的,核心素养及大观念的创造也就是伟大人物运思的过程。
(国家诞生、民主、法治发展)2、法治大观念的纵向发展,在初中教材四册书都有出现,核心素养的生长性。
3、法治观念的单元建构过程,在某个年级某个单元,结合学生已有认知、课堂讨论、临时性共识,进入新的认知循环。
二、学科本质提炼:《道德与法治》是彰显人自身价值,关乎人抉择,并体现人之为人高贵与尊严,精神的独立与自由的学科。
道统、政统:都是人类发展过程中遭遇到问题,基于怎样的人性假设,提出怎样的解决方案,方案又有何问题,并逐步改善与进化的过程。
道德、政治、宗教等方式的选择,都是向着人类最高的正义、善和幸福。
最后落到政治哲学、道德哲学的学习,学习本质。
三、课程处理方式:政治是显示人自身价值的学科,是在历史情境中的选择和创造。
语文大课程、历史课上探讨人性熠熠生辉人物的精神发展,我们在道德哲学方面,孔孟、阳明不断仁心外推、不断擦拭灰尘与层层超拔,体现出人之为人高贵与尊严,精神的独立与自由。
政治哲学家的抉择与创造--- 普遍性《政治哲学》中对霍布斯、洛克、卢梭的学习,深入理解领会伟大人物的运思过程。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全一册(统编版五四制2024)【新教材解读】义务教育教材内容解读课件
目录
第一部分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2024人教版)》变化依据 第二部分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2024人教版)》目录结构比对 第三部分 《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2024人教版)》整体重要变化 第四部分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2024人教版)》变化要点解读 第五部分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2024人教版)》各章节教学安排 第六部分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2024人教版)》教学方法
第三部分 整体重要变化
版本 课数 逻辑 板块
新版教材 11节
身心变化+自尊自信自强+道德教育+法律教育 显性栏目、新增栏目、隐形栏目
旧版教材 10节
身心变化+心理变化+集体生活+法治生活
导言
引言注重问题启发思考
3.板块调整:2)新增栏目
新增栏目:单元思考与行动贪:分为“情境思考”和“实践活动”两个部分,旨在促进学生对单元内容的深入思考和实际应用。
第三课围绕自尊展开 第四课围绕自信展开 第五课围绕自强展开 从“自尊”到“自信’再到“自强”,目的是塑造 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和抗压能力。
第二部分 目录结构比对
新教材第三单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六课到第八课为新增内容,由原本九年级上册第五课中的 “延续文化血脉”和“凝聚价值追求”系统整合文化相关内容,
第九课围绕法律为我们保驾护航展开 第十课围绕走进民法典展开 第十一课围绕远离违法犯罪展开 反映出违法犯罪的知识提前,目的是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增 强法治意识和观念,预防未成年犯罪的低龄化,增强学生法治 观念
第二部分 目录结构比对
第二部分 目录结构比对
第二部分 目录结构比对
第二部分 目录结构比对
“3·18”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 亲和力、针对性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青少年是最活跃的群体,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如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照本宣科、 应付差事,那“到课率”、“抬头率”势必大打折扣。很多学校在思政课上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 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等,取得了积极成效。”“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思政 课要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 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那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针对《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又该如何解读,下面就针对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材的编写原则、材的呈现方式以及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等内容,为大家整理出这篇《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与材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新课标的初衷新课程标准,把过去《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名称改为《思想品德》。
改变了过去由知识系统构建课程,采用了以学生生活内容构建课程。
提出适合新时期的德育理念,把学科课程改成综合课程。
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的第一个依据是:“初中学生由小到大的生活环境新课标的第二个依据是:“初中学生由近到远的生活关系”一、新课程标准的修订2.新课标的修订2006年国家对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工作,到2007年形成了初步的修订稿。
2011年新课标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颁布。
3.课标修订的原则1)深入美满的原则;(2)与时俱进的原则4.修订后课标的变化1)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推进由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的转变。
2)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加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3)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加强了法治教育和生命教育。
4)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强化公民意识教育。
5)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请求学生具有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本领。
6)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7)修订后课程标准,要求学会享有自己的公民权利和义务。
8)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强化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9)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对教学理论和方法的革新。
10)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双向互动共同成长。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原则2.努力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综合性的原则2、新课本的编写原则3.力图实现思想品德课程功能的原则4.遵循青少年研究和发展规律的原则5.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原则1.教材的总体设计2.课本的呈现方式3.教材的逻辑进路4.教材基本意图5.教材的总体框架三、教材总体设计.呈现方式及意图四、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课程标准既是指导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准则,同时也为我们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供了依据。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4新版教材简介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4新版教材简介思想道德与法治 2024新版教材简介简介《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本针对中学生的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
该教材是2024年的新版,经过了全面的修订和更新,更加贴合当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教材内容该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思想道德和法治方面的知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模块一:思想道德- 伦理道德:介绍伦理道德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 个人品德: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律、勤奋、诚实等个人品质,提升其道德修养。
- 社会公德:讲述社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建设和谐社会。
模块二:法治基础- 宪法和法律:介绍宪法和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使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和适用范围。
- 法治社会:讲解法治社会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 法律教育:引导学生研究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提高法律素养。
模块三:法律实践- 学生权益:介绍学生的权益和保护措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 领导干部法规:讲述领导干部在行使职权时应遵守的法律规定,培养学生对权力合法性的判断能力。
- 公民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
优势和特点本教材的修订有以下优势和特点:- 简明易懂:内容简洁明了,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易于理解和掌握。
- 实用性强: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实际生活和社会现象,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 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材附带多媒体资源和案例分析,提供多样化的研究途径和教学辅助。
结语《思想道德与法治》2024新版教材是一本全面、实用的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治意识。
通过研究该教材,学生能够提升自身素质,为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引言《道德与法治》是我国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新的课标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调整与改进。
本文旨在对《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进行解读,并结合七年级上册教案,总结出心得体会。
一、新课标解读1.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提高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2.教材设置:从基本道德伦理的认识、家庭与社会的关系、法律与法治、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培养;3.教学要求: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与实践活动的开展,注重以案例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4.知识结构:将道德伦理、社会与家庭关系、法律法规、人际关系等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七年级上册教案解读《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涵盖了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1. 第一单元:伦理道德该单元以伦理道德作为切入点,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通过探究生命和幸福的真正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
2. 第二单元:家庭与社会该单元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家庭观和社会观,强调家庭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使其认识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重视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3. 第三单元:法律与法治该单元以法律与法治作为核心内容,旨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4. 第四单元:人际关系该单元以人际关系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讨论人际关系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合作共进、处理人际冲突等,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教学心得体会通过对《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及七年级上册教案的解读,我深刻认识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和教学内容的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那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针对《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又该如何解读,下面就针对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新教材的编写原则、新教材的呈现方式以及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等内容,为大家整理出这篇《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新课程标准的修订
1.新课标的初衷
新课程标准,把过去《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名称改为《思想品德》。
改变了过去由知识系统构建课程,采用了以学生生活内容构建课程。
提出适合新时期的德育理念,把学科课程改成综合课程。
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的第一个依据是:“初中学生由小到大的生活环境
新课标的第二个依据是:“初中学生由近到远的生活关系”
2. 新课标的修订
2006年国家对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工作,到2007年形成了初步的修订稿。
2017年新课标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颁布。
3.课标修订的原则
(1)深入完善的原则;
(2)与时俱进的原则
4.修订后课标的变化
(1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推进由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的转变。
(2)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加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3)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加强了法治教育和生命教育。
(4)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强化公民意识教育。
(5)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6)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7)修订后课程标准,要求学会享有自己的公民权利和义务。
(8)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强化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9)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对教学理论和方法的革新。
(10)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双向互动共同成长。
二、新教材的编写原则
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原则
2. 努力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综合性的原则
3. 力图实现思想品德课程功能的原则
4. 遵循青少年学习和发展规律的原则
5. 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原则
三、教材总体设计.呈现方式及意图
1. 教材的总体设计
2. 教材的呈现方式
3. 教材的逻辑进路
4. 教材基本意图
5. 教材的总体框架
四、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课程标准既是指导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准则,同时也为我们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供了依据。
1. 根据课程标准,我们要充分落实课程的思想性。
2. 根据课程标准,我们要深入理解本课程的特殊性。
(1)目标的特殊性。
(2)方法的特殊性。
3.根据课程标准,应当明确本课程的四种基本的教学方式。
4.本学科的四种教学方法是:讨论法、体验法、讲解法和实践法。
(1)讨论法在课堂上的过程是:
首先,由教师提出学生生活中与教学相关的问题,或学生关注的话题;
然后,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再后,教师对于学生的看法和观点进行评价,说出自己评价的依据;
最后,教师对于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归纳,并强化主流的价值观点。
(2)体验法是在课堂上:
首先,由教师展示已经创设好的相关情境,这种情境多为用现代技术表现的现实事例;
然后,让学生通过视听经历和感受情境中的内容,从体验中再进行感悟和思考;
再后,让学生们在体验、感悟和思考基础上,发表自己的感言和认识;
最后,教师对于学生发表的内容进行归纳,再提升到理性的层次,从而得出思想和观
念性的认识。
5.关于本学科的备课过程
首先、认真研读本框题教材内容以确定此框题的教学要点。
教学要点是本节课要进行
的教学内容,不是其它学科所说的知识点。
要准确确定教学要点,你要研读教材,还要结
合学生实际,还要考虑到课堂教学的实施。
第二、构建课堂教学结构
要把一节课的内容要分成几个部分或板块,板块的划分多是依据本框的教学要点。
第三、确定各板块的教学方法和过程
根据每个板块的内容确定教学方法。
再根据前面讨论的教学方法,来确定教学过程。
第四、撰写教案确定课堂上的重要语言。
第五、制做课件和创设情境。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解读与新教材介绍,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如果您想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方法,请您关注学习方法网,我们会为您提供更全面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