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结合试验步骤

合集下载

实验4 补体结合反应、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CH50法)

实验4 补体结合反应、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CH50法)
实验内容
补体结合反应:结果观察 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CH50法):每人操作
补体参与的反应
补体参与的反应
溶血反应 补体结合反应 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CH50法)
溶血反应
RBC
+
抗RBC抗体 (溶血素) 新鲜血清
溶血
补体结合试验
(complement fixation test,CFT)
1∶1 1∶2 1∶4 1∶8 1∶16 1∶32 1∶64 1∶128 1∶256 1∶512
pH7.4 巴比妥缓冲
液(ml)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血清最后稀释度 1∶2 1∶4 1∶8 1∶16 1∶32 1∶64 1∶128 1∶256 1∶512 1∶1024
CH50法原理
被检血清及各种试剂稀释法
管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pH7.4 巴比妥缓冲
液(ml)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病人血清(ml)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弃 0.2
血清稀释度
量的变化可为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与补体缺陷 病的诊断与预后提供依据。
实验报告要求
补体结合实验 原理、结果观察、结论
CH50法 原理、材料、方法、结果、讨论
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 (CH50法)
掌握50%补体溶血试验的原理、方 法、结果判定及临床意义。熟悉 血清补体含量的计算。
CH50法原理
绵羊红细胞与溶血素,在新鲜血清中补体的 作用下,绵羊红细胞可被溶解,产生溶血现 象。
溶血程度与血清中补体量相关,呈一弧形曲 线,但在50%溶血(CH50)附近时,溶血度 与补体量之间呈线性关系,故以50%溶血作 为终点观察指数最为敏感。

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及应用

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及应用

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及应用1. 原理介绍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检测血清或体液中的溶菌酶的活性。

其原理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和补体激活的过程。

在一个完整的补体结合试验中,通常需要包括三个基本步骤:补体激活、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补体结合。

1.1 补体激活补体是一组血浆蛋白,在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当体内存在抗原时,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这些免疫复合物可以激活补体系统。

补体分为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其中经典途径是由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的主要途径之一。

1.2 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是由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当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后,免疫复合物会引起补体激活。

1.3 补体结合补体结合是指补体成分与免疫复合物结合的过程。

当补体的C1q成分与免疫复合物结合后,C1q会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进而引发连续的级联反应,最终形成一个膜攻击复合物(MAC),导致细胞膜的破坏。

2. 应用领域补体结合试验在医学检验、疾病诊断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一些补体结合试验的应用领域:2.1 免疫疾病的诊断补体结合试验可用于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某些免疫缺陷病的诊断。

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的补体结合活性通常较低。

2.2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补体结合试验可用于检测某些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如流行性感冒、风疹、百日咳等。

在感染过程中,补体会参与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通过补体结合试验可以检测到相关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2.3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补体结合试验对某些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例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补体结合试验可以检测血清中的PSA水平。

2.4 药物敏感性的评估补体结合试验可以用于评估药物的敏感性。

例如,某些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可能与补体结合试验的结果相关,通过补体结合试验可以评估药物对免疫复合物的效应。

3. 结语补体结合试验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应用于医学检验、疾病诊断等多个领域。

补体结合试验步骤

补体结合试验步骤

补体结合试验步骤
补体结合试验常用于检测某种物质对于免疫反应的影响,通常用于检测抗原-抗体结合。

以下是补体结合试验的基本步骤:
1. 准备试剂:包括抗原、抗体、补体、底物等。

2. 样本处理:如果需要检测某种样本中的特定抗原,需要对样本进行处理,比如离心去除沉淀物。

3. 制备试管:将适量的待测物/正常对照物添加到试管中,通常每组设立多个试管重复实验。

4. 添加抗体:将待测物加入试管后,加入特异性抗体,使其与待测物发生特异性结合。

5. 添加补体:将适量的补体加入试管中,使其与待测物-抗体复合物发生结合反应。

6. 孵育反应:将试管置于恒温孵育条件下,使其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下进行反应。

7. 增加底物:在反应结束后,添加适量的底物。

补体结合活性较高的试管中,底物被完全反应,出现显色或荧光信号。

8. 结果分析:通过测量底物的信号强度,可以判断待测物与抗体及补体的结合活性。

需要注意的是,补体结合试验的步骤可能根据具体实验目的和样本类型有所调整和变化,上述步骤仅供参考。

实验中应遵循相关实验室操作规程,并注意操作安全。

实验十 补体结合反应

实验十  补体结合反应

实验十补体结合反应目的要求1.以鼻疽补体结合反应为例,了解补体结合反应术式的基本环节。

2.能独立运用本血清学反应的知识,作血清学检验。

操作步骤一、材料准备(一)溶血素从兽医生物药品厂购买,保存于冰箱中,有效期1年以上,1月之内效价变动不大,1月可以测一次效价。

(二)补体从兽医生物药品厂购买冻干补体,保存于冰箱,效价可半月测一次。

也可以采3~4只成年雄性豚鼠血,分离血清,混合,保存于冰箱或冷处,24小时内应用。

若检查材料多,需大量补体时,不从心脏采血,可由颈动脉放血于培养皿中,待血液凝固后移于冰箱次晨分离血清。

如当日采血可直接离心分离血清。

将混合的新鲜豚鼠血清,加入NaCl 达10%,置于冰箱或冷处,保存期可达数日或1周。

(三)绵羊颈静脉采血,盛于预先加玻珠的玻璃瓶中(或加有5%柠檬酸钠水溶液的玻瓶中),然后,将血分盛于离心管中,以每分钟1500~2000转离心10~15分钟,使红细胞下沉,吸弃上清液,加3~4倍生理盐水混合,再次离心,每分钟1500转15分钟。

这样经第三次洗涤后,吸弃上清,将下沉的红细胞配成2.5%红细胞悬浮液(或临用前配制)。

配制好的红细胞下沉液置5~10℃下保存,24小时内可应用。

若发现溶血时需重新配制。

(四)鼻疽抗原从兽医生物药品厂购买。

(五)标准血清鼻疽阴、阳性血清由兽医生物药品厂购买。

(六)被检血清采取被检动物血清。

分离血清后,用生理盐水稀释10倍,加热灭能,以破坏其中补体和其中可能含有的抗补体物质。

马血清加热至58~59℃,维持30分钟,骡驴血清加热至63~64℃,维持40分钟。

(七)生理盐水蒸馏水中加入0.85%化学纯氯化钠,经灭菌后使用。

二、预备试验(一)溶血素滴定将溶血素在水浴箱中加热至56℃、30分钟灭能。

用生理盐水配成1:100的基础稀释液(0.1ml溶血素加入生理盐水9.9ml),取10个试管,按表10-1作各种稀释度(1:1000~1:5000)。

然后另取13支试管,按表10-2加入各成分。

第四节 补体结合试验

第四节 补体结合试验

第十一章血清学试验第四节补体结合试验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是应用可溶性抗原,如蛋白质、多糖、类脂、病毒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其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以结合补体,但这一反应肉眼不能察觉,如再加入致敏红细胞(溶血系统或称指示系统),既可根据是否出现溶血反应,判定反应系统中是否存在相应的抗原和抗体。

参与补体结合反应的抗体称为补体结合抗体。

补体结合抗体主要为IgG和IgM,IgE和IgA 通常不能结合补体。

通常是利用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

一、基本原理本试验包括两个系统共五种成分:一为检测系统(溶菌系统),即已知的抗原(或抗体)、被检的抗体(或抗原)和补体;另一为指示系统(溶血系统),包括绵羊红细胞、溶血素和补体。

抗原与血清混合后,如果两者是对应的,则发生特异性结合,成为抗原-抗体复合物,这时如果加入补体,由于补体能与各种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但不能单独和抗原或抗体结合)而被固定,不再游离存在。

如果抗原-抗体不对应或没有抗体存在,则不能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加入补体后,补体不被固定,依然游离存在。

由于许多抗原是非细胞性的,而且抗原、抗体和补体都是用缓冲液稀释的比较透明的液体,补体是否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肉眼看不到,所以还要加入溶血系统。

如果不发生溶血现象,就说明补体不游离存在,表示溶菌系统中的抗原和抗体是对应的,它们所组成的复合物把补体结合了。

如果发生了溶血现象,则表明补体依然游离存在,也就表示溶菌系统中的抗原和抗体不相对应,或者两者缺一,不能结合补体(图11-7)。

二、补体结合试验的基本过程及应用试验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为反应系统作用阶段,由倍比稀释的待检血清加最适浓度的抗原和补体。

混合后37℃水浴作用30~90min或4℃冰箱过夜。

第二步是溶血系统作用阶段,在上述管中加入致敏红细胞,置37℃水浴作用30~60min,观察是否有溶血现象。

若最终表现是不溶血,说明待检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了,反应结果是阳性;若最终表现是溶血,则说明待检的抗体不存在或与抗原不相对应,反应结果是阴性。

补体结合实验报告

补体结合实验报告

补体结合实验报告引言补体是一组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质。

补体结合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体液中的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的能力。

本实验旨在通过补体结合实验研究抗原与抗体的相互作用及补体的参与,从而深入理解免疫学的基本原理。

实验方法1.原料准备:–受试血浆/血清样品–目标抗原–目标抗体–补体源(如兔子补体)–磷酸盐缓冲液(PBS)–96孔酶标板2.补体结合实验步骤:1.在96孔酶标板中,分别加入PBS、受试血浆/血清样品、目标抗原和目标抗体。

2.加入适量的补体源,使其与抗原和抗体发生反应。

3.孵育一定时间,使补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

4.加入适量的底物,孵育一定时间。

5.加入停止液终止反应,测定吸光度。

实验结果通过测定补体结合实验的吸光度,我们可以得到抗原与抗体结合的程度。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样品吸光度样品A 0.2样品B 0.4样品C 0.6样品D 0.8样品E 1.0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见,随着样品的增加,吸光度也相应增加,这说明抗原与抗体结合的程度越高,吸光度也越高。

在本实验中,样品E的吸光度最高,说明样品E 中的抗原与抗体结合最为紧密。

实验讨论在补体结合实验中,补体的参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补体能够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最终导致抗原被破坏。

因此,在补体结合实验中,补体的活性和浓度是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

另外,实验中的孵育时间、适量的底物添加以及反应终止液的选择等因素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实验结论通过补体结合实验,我们成功研究了抗原与抗体的结合程度,并且了解了补体的参与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样品E中的抗原与抗体结合程度最高。

补体结合实验为研究体液中的免疫反应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并有助于深入理解免疫学的基本原理。

参考文献1.Smith, R. L., Lasky, L. A., & Broze Jr, G. J. (1982). Kinetics of theinteraction of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s 1 and 2 with factor Xa. The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57(18), 2217-2221.2.Walport, M. J. (2001). Complement: first of two parts. New EnglandJournal of Medicine, 344(14), 1058-1066.3.Walport, M. J. (2001). Complement: second of two parts. New EnglandJournal of Medicine, 344(15), 1140-1144.。

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第二节补体结合试验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fixationtest,cft)是用免疫溶血机制做指示系统,来检测另一反应系统抗原或抗体的试验。

早在1906年wasermann就将其应用于梅毒的诊断,即著名的华氏反应。

这一传统的试验经不断改进,除了用于传染病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以外,在一些自身抗体、肿瘤相关以原以及hla的检测和分析中也有应用。

一、类型及原理该试验中有5种成分参与反应,分属于3个系统:①反应系统,即已知的抗原(或抗体)与待测的抗体(或抗原);②补体系统;③指示系统,即srbc与相应溶血素,试验时常将其预先结合在一起,形成致敏红细胞。

反应系统与指示系统争夺补体系统,先加入反应系统给其以优先结合补体的机会。

如果反应系统中存在待测的抗体(或抗原),则抗原抗体发生反应后可结合补体;再加入指示系统时,由于反应液中已没有游离的补体而不出现溶血,是为补体结合试验阳性。

如果反应系统中不存在的待检的抗体(或抗原),则在液体中仍有游离的补体存在,当加入指示系统时会出现溶血,是为补体结合试验阴性(图14-2)。

因此补体结合试验可用已知抗原来检测相应抗体,或用已知抗体来检测相应抗原。

图14-2补体结合试验示意图二、试验方法补体结合试验的改良方法较多,较常用的有全量法(3ml)、半量法(1.5ml)、小量法(0.6ml)和微量法(塑板法)等。

目前以后两种方法应用较为广泛,因为可以节省抗原,血清标本用量较少,特异性也较好。

以下叙述以小量法为例,即抗原、抗体、溶血素、羊红细胞各加0.1ml,补体加0.2ml,总量为0.6ml。

(一)试剂1.抗原试验中用于检测抗体的抗原应适当提纯,纯度愈高,特异性愈强。

如使用粗制抗原时,须经同样处理的正常组织作抗原对照,以识别待检血清中可能存在的、对正常组织成分的非特异性反应。

2.抗原和抗本的滴定补体结合试验中,抗原与抗体按一定比例结合,因而应通过试验选择适宜的浓度比例。

多采用方阵法进行滴定,选择抗原与抗体两者都呈强阳性反应(100%不溶血)的最高稀释度作为抗原和抗体的效价(单价)。

补体结合试验操作规程

补体结合试验操作规程

补体结合试验操作规程试剂:稀释液(0.85%生理盐水)、补体、溶血素、抗原(由生物制品厂或所提供)、阴阳性血清、2.5%绵羊红细胞悬液、受检血清。

(共七种)材料准备:1、稀释液(0.85%生理盐水)的配制:8.5g氯化钠加蒸馏水至1000ml。

2、绵羊红细胞悬液的配制:由健康成年公绵羊颈静脉采血,流入灭菌含玻璃珠的玻璃瓶内,混摇15—20分钟,脱除纤维,使其失去凝固性。

将脱纤血移入离心沉淀管中,加2-3倍量的生理盐水混匀,以每分2000转的速度离心沉淀10分钟,使红血球下沉,吸弃上清液,再加生理盐水用玻棒搅匀再离心沉淀,反复三次,直至上清液透明为止,最后吸弃上清液,所剩沉淀即为红细胞。

按每2.5毫升的沉淀红血球加入到97.5毫升生理盐水中的比例制备,便为2.5%绵羊红细胞悬液。

此液配制后在5—100C下,24小时内可应用。

若发现有溶血时,需重新配制。

经常做补体结合试验,就迫切需要能将红血球保存。

方法是:将无菌的脱纤维蛋白的绵羊血与无菌的等量的改良的阿尔塞维尔氏液混合于三角瓶中(用三角瓶有利于扩大血球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置冰箱中冷藏可保存达两个月。

需用时将血球离心洗涤后即可应用。

改良的阿尔塞维尔氏液配法:葡萄糖24.60克,氯化钠5.04克,柠檬酸钠(含2分子的结晶水)9.6克,蒸馏水1200毫升,10磅10-15分钟高压消毒后保存。

抗原、标准阳性血清、阴性血清、溶血素、补体、由制标单位提供,按说明书使用。

受检血清的收集和处理:以常规方法采血和分离血清,若发现血清混浊或有血细胞混在时,离心沉淀,每分1000转后将上清液分离出来,然后用稀释液将血清作1∶10稀释,按下表规定的水浴灭能。

操作方法:1.将1∶10稀释经灭能的受检血清加入2支三分管内,每管0.5ml。

2.其中一管加工作量抗原0.5ml,另一管加稀释液0.5ml。

3.上述2管均加工作量补体,每管0.5ml,震荡摇匀。

4.置37℃~38℃水浴20分钟,取出放于室温(22℃~25℃)。

补体结合实验报告

补体结合实验报告

补体结合实验报告补体结合实验报告引言:补体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系统组分,它在机体的免疫防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补体结合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检测补体与其他分子的结合情况。

本实验旨在探究补体结合的机制以及其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包括补体、抗原、抗体和底物等。

首先,将待测抗原溶液均匀涂布在玻片上,然后加入相应抗体溶液,使其与抗原结合。

接下来,加入补体溶液,使补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发生结合反应。

最后,加入底物溶液,观察是否发生颜色变化,并通过光谱仪测定吸光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在补体结合实验中,当抗原与抗体结合后,补体能够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从而发生颜色变化。

这一结果表明,补体在免疫反应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能够增强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稳定性,促进免疫反应的进行。

进一步分析发现,补体结合的机制主要包括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

经典途径是指补体通过与抗原-抗体复合物中的IgG或IgM结合,从而激活补体级联反应。

替代途径是指补体通过与抗原直接结合,不依赖抗体的参与,从而激活补体级联反应。

这两种途径共同作用,使补体能够有效地识别和清除病原体。

补体结合实验的应用广泛,不仅可以用于检测抗原-抗体反应的强度和稳定性,还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补体结合实验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体内是否存在异常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此外,补体结合实验还可以用于药物研发和毒性测试等领域。

然而,补体结合实验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实验条件的影响,如温度、pH值等。

其次,补体结合实验只能间接反映补体活性的变化,无法直接测定补体的浓度。

因此,在进行补体结合实验时,需要谨慎设计实验方案,并结合其他实验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结论:补体结合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补体的结合机制以及其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通过补体结合实验,我们可以评估抗原-抗体反应的强度和稳定性,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补体结合实验的原理和应用

补体结合实验的原理和应用

补体结合实验的原理和应用1. 原理介绍补体结合实验是一种用于研究补体系统功能的实验方法。

补体系统是一组血浆蛋白酶,它在机体的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补体系统能够通过一系列活性酶的激活和相互作用,最终导致细菌的破坏或产生炎症反应。

补体结合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补体结合能力来检测不同抗原或抗体的特异性反应。

在实验中,一个标记物(通常是荧光染料或放射性同位素)与待测物(常为抗原或抗体)结合,并在给定条件下与补体结合。

通过检测补体结合标记物的数量或强度,可以间接评估待测物与补体的相互作用。

2. 实验步骤补体结合实验的一般步骤如下:1.准备试样:待测物中的抗原或抗体需要纯化或稀释到一定浓度,以便进行后续实验。

同时,补体也需要准备好。

2.标记待测物:将待测物标记上荧光染料或放射性同位素,使其具有可检测性。

3.混合试样:将标记的待测物和补体一起加入到一个反应体系中,并进行充分混合。

4.适当条件下孵育:为了促使补体结合反应发生,通常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下对反应体系进行孵育。

5.分离未结合的标记物:通过离心、洗涤等方式,将未结合的标记物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

6.检测结合的标记物:将分离后的标记物进行检测,常用的方法包括光度计、荧光分析仪或放射计等。

7.数据分析:根据检测结果,评估待测物与补体的结合能力,并进行数据统计和解释。

3. 应用领域补体结合实验在免疫学和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3.1 免疫疾病的诊断补体结合实验可以用于检测免疫疾病的诊断,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等。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与补体结合的能力,可以评估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从而辅助医生进行病情判断和诊断。

3.2 药物研发补体结合实验可以用于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人员可以使用补体结合实验来研究新药物对特定疾病相关蛋白的结合能力,从而评估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潜在疗效。

此外,补体结合实验还可以用于评估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以及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情况。

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补体是一组正常血清蛋白成分,可被免疫复合物激活产生具有裂解细胞壁的因子。

如果该过程发生在红细胞表面上则导致红细胞裂解而出现溶血。

利用这种反应来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或(抗原),称作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CFT)。

CFT准确性高,容易判定,对抗原纯化要求不严格,因而普遍用于传染病的诊断。

该试验的不足之处是操作繁锁,尤其是对所用试剂的准备和量化要求较严。

(一) 原理CFT包括两个系统,第一为反应系统,又称溶菌系统,即已知抗原(或抗体),被检血清 (或抗原)和补体。

第二系统为指示系统(亦称溶血系统),即溶血素+绵羊红细胞,溶血素即抗绵羊红细胞抗体。

补体常用豚鼠血清,它对红细胞具有较强的裂解能力。

补体只能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并被激活产生溶血作用。

因此,如果试验系中的抗原和抗体是对应的,形成了免疫复合物,定量的补体就被结合,这时加入指示系统,由于缺乏游离补体,就不产生溶血,即为阳性反应。

反之试验系中缺乏抗原或特异性抗体,不能形成免疫复合物,补体就游离于反应液中,被指示系统,即溶血素+绵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激活,而发生溶血,即阴性反应。

为了测定阳性血清中抗体的效价,可将血清作系列稀释,其结果是由完全不溶血逐步达到完全溶血,发生50%溶血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为该血清的抗体效价。

在进行CFT主试验之前,抗原、补体、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必须经仔细测定。

所加补体的量必须准确,补体少导致不完全溶血,出现假阳性结果;反之,超量的补体不能被反应系统的免疫复合物完全结合从而出现假阴性结果。

超量的抗原影响补体的结合,抗原不足不能完全结合补体。

在CFT操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被检血清存在“抗补体作用”。

即被检血清在无抗原存在的情况下结合补体。

这有多种可能的原因,主要原因是血清取自感染动物,在血清中存在免疫复合物;或者血清被细菌污染,通过其它途径激活了补体。

(二) 分类补体结合试验分直接法、间接法和固相法。

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补体是一组正常血清蛋白成分,可被免疫复合物激活产生具有裂解细胞壁的因子。

如果该过程发生在红细胞表面上则导致红细胞裂解而出现溶血。

利用这种反应来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或(抗原),称作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CFT)。

CFT准确性高,容易判定,对抗原纯化要求不严格,因而普遍用于传染病的诊断。

该试验的不足之处是操作繁锁,尤其是对所用试剂的准备和量化要求较严。

(一) 原理CFT包括两个系统,第一为反应系统,又称溶菌系统,即已知抗原(或抗体),被检血清 (或抗原)和补体。

第二系统为指示系统(亦称溶血系统),即溶血素+绵羊红细胞,溶血素即抗绵羊红细胞抗体。

补体常用豚鼠血清,它对红细胞具有较强的裂解能力。

补体只能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并被激活产生溶血作用。

因此,如果试验系中的抗原和抗体是对应的,形成了免疫复合物,定量的补体就被结合,这时加入指示系统,由于缺乏游离补体,就不产生溶血,即为阳性反应。

反之试验系中缺乏抗原或特异性抗体,不能形成免疫复合物,补体就游离于反应液中,被指示系统,即溶血素+绵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激活,而发生溶血,即阴性反应。

为了测定阳性血清中抗体的效价,可将血清作系列稀释,其结果是由完全不溶血逐步达到完全溶血,发生50%溶血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为该血清的抗体效价。

在进行CFT主试验之前,抗原、补体、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必须经仔细测定。

所加补体的量必须准确,补体少导致不完全溶血,出现假阳性结果;反之,超量的补体不能被反应系统的免疫复合物完全结合从而出现假阴性结果。

超量的抗原影响补体的结合,抗原不足不能完全结合补体。

在CFT操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被检血清存在“抗补体作用”。

即被检血清在无抗原存在的情况下结合补体。

这有多种可能的原因,主要原因是血清取自感染动物,在血清中存在免疫复合物;或者血清被细菌污染,通过其它途径激活了补体。

(二) 分类补体结合试验分直接法、间接法和固相法。

补体实验报告.doc

补体实验报告.doc

补体实验报告.doc补体实验是一种检测补体系统功能的试验,本实验主要通过观察红细胞破坏率来确定补体系统功能的强弱。

本实验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制备红细胞悬液、制备补体、进行补体实验。

以下是具体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

一、实验步骤1. 制备红细胞悬液选用新鲜牛血约10ml,置于离心管中,离心2min后吸取上清液,加入生理盐水至10ml。

然后分别加入1ml 3%和3%的甲醛水溶液,轻轻混匀,4℃下保存过夜后,放置室温30min,过滤除膜杂质,于4℃下保存备用。

2. 制备补体将需要检测的血清裂解于37℃下,待其充分裂解后离心,得到上清液。

再将免疫球蛋白IgG免疫到5mg/ml,加入已离心的新鲜兔血清中,混合后再离心,得到抗毒血清,保存于-80℃下。

3. 进行补体实验(1)将红细胞悬液按比例加入预先制备好的生理盐水中,制备成1%悬液。

取1.0ml 1%红细胞悬液,加入平底试管中。

(2)将0.5ml的生理盐水和0.5ml的抗毒血清混合后加入红细胞悬液中,轻轻摇匀均匀。

将试管孵育于37℃恒温水浴(或水槽)中预热10min后,向其中滴加补体,并同时也向管中滴加相同比例的生理盐水,作对照组,然后孵育45min处理。

(3)观察各组现象。

合理的补体测试要求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对照测试。

由于在温度和时间的影响下,样品中的溶解效率不同,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测试时间。

二、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各组红细胞的溶解情况来判断补体系统功能的强弱。

实验结果如下:1. 原白细胞悬液组(对照组)在体外条件下,红细胞不会自行破裂。

因此,如果滴加生理盐水并进行孵育处理,红细胞不会产生溶解现象。

如图1所示。

2. 抗毒血清孵育组在添加抗毒血清并进行孵育处理后,凝集反应会发生,但红细胞未立即破裂。

如图2所示。

3. 补体孵育组当滴加补体试剂到加有抗毒血清的红细胞悬液中并进行孵育时,补体系统可激活红细胞组织损伤过程,引发红细胞破坏。

如图3所示,红细胞的膜被破坏,胞内溶液外溢,形成了一个白色的沉淀层。

补体结合试验实验结果分析

补体结合试验实验结果分析

补体结合试验实验结果分析补体结合试验是一项将蛋白质与特定细胞表面抗原结合起来的实验,它可以用来研究补体/受体复合物并了解他们在免疫学机制中的作用。

补体结合试验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容易地了解病毒和细菌的特征,特别是在疾病诊断方面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一系列赖氨酸核酸补体结合实验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分析进行详细介绍。

实验原理及过程:实验的主要原理是,当病毒和细菌以补体抗原的形式结合在一起,会引发免疫应答,从而引起对补体的反应。

补体结合试验的实验步骤包括:1.将赖氨酸核酸按照一定比例溶解于酸性溶液中。

2.然后将解决的RNA/DNA配制到细胞表面,并结合补体。

3.在细胞表面与补体反应后,检查细胞表面的反应特征,以确定细胞表面的反应情况。

4.最后用荧光共振能谱仪(FRET)将赖氨酸核酸与细胞表面的反应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在完成补体结合试验以及实验结果分析后,我们发现,RNA/DNA补体反应特征表明,RNA/DNA分子与补体结合之后可以很好地结合在细胞表面上,且赖氨酸核酸与细胞表面反应的强度随着补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在FRET实验中,我们发现,当补体浓度提高时,与细胞表面结合的赖氨酸核酸的数量也随之增加,表明补体的浓度和赖氨酸核酸与细胞表面的反应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这一实验结果证实了补体结合试验的可行性,表明它可以作为免疫补体/受体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综上所述,赖氨酸核酸补体结合实验是有效的,能够有效地研究补体/受体复合物的特征,为疾病诊断提供有用的信息。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深刻理解补体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究其在免疫学中的作用。

同时,也可以提供有关疾病诊断方面的重要信息,为进一步研究免疫学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

补体结合实验的实验报告

补体结合实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溶血素单位、补体单位、抗原单位的测定方法。

3. 掌握补体结合试验在检测抗原和抗体结合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 Fixation Test,CFT)是一种血清学试验,用于检测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

该试验基于抗原抗体反应与补体系统的相互作用。

当抗原和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时,补体被激活,导致溶血素指示系统的红细胞发生溶血反应。

若抗原和抗体不结合,补体不被激活,红细胞不发生溶血反应。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试剂:补体、溶血素、抗原、抗体、红细胞、生理盐水等。

2. 仪器:试管、试管架、移液器、离心机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试剂:按照说明书配制补体、溶血素、抗原、抗体等试剂。

2. 指示系统:将溶血素和红细胞混合,制成溶血素指示系统。

3. 实验组:将抗原、抗体和补体混合,制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4. 对照组:将抗原、抗体和补体混合,但不加入溶血素指示系统。

5. 混合: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溶液分别加入试管中,加入溶血素指示系统。

6. 离心:将试管置于离心机中,以适当速度离心。

7. 观察结果: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红细胞是否发生溶血反应。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组:若红细胞发生溶血反应,说明抗原和抗体结合,补体被激活。

反之,若红细胞未发生溶血反应,说明抗原和抗体未结合,补体未被激活。

2. 对照组:若红细胞发生溶血反应,说明补体被激活,可能由于其他原因导致。

若红细胞未发生溶血反应,说明补体未被激活。

3. 溶血素单位、补体单位、抗原单位的测定:通过实验结果,计算溶血素单位、补体单位、抗原单位的浓度。

六、实验讨论1. 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敏感、特异的血清学试验,可用于检测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结合。

2.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试剂的浓度和温度,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在实际应用中,补体结合试验可用于检测各种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补体结合试验原理

补体结合试验原理

补体结合试验原理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实验方法,用于检测补体系统的活性和功能。

补体系统是机体免疫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识别和清除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反应,并参与炎症过程。

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是利用补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的特性,通过观察补体活性的变化来评估抗原-抗体反应的强度和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

首先,补体结合试验需要准备好一定浓度的抗原和抗体。

抗原是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可以是病原微生物、细胞表面分子或其他生物大分子,而抗体则是机体对抗原产生的特异性免疫蛋白。

在实验中,将抗原与抗体混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其次,将补体加入到抗原-抗体复合物中,观察补体活性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补体能够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激活补体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病原微生物的溶解和清除。

因此,补体结合试验可以通过监测补体活性的变化来评估抗原-抗体反应的强度和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

补体结合试验的结果可以反映出免疫系统对特定抗原的应答情况。

如果补体活性显著增加,说明抗原-抗体反应强烈,免疫系统功能良好;反之,若补体活性减弱或消失,则可能表示免疫系统存在缺陷或异常。

因此,补体结合试验不仅可以用于诊断某些免疫系统疾病,还可以用于评估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和药物的免疫毒性。

总之,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学实验方法,通过观察补体活性的变化来评估抗原-抗体反应的强度和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

它在临床诊断、免疫学研究和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促进免疫学领域的发展和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和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2022第十一章 补体结合试验优秀ppt

2022第十一章 补体结合试验优秀ppt
严重肝病尤其是肝坏死,可判断肝受损程度。
C第F十T呈包一括章:S补试体曲验结系合线统试和验指关和示系系统;,故通常取反应曲线中间部位即50%溶 补体测定技术
血(CH50)为判定终点。 该方法要用新鲜RBC、溶血素、豚鼠血清、影响因素多。
制备无C4的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EAR4)
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的是补体的经典途径, C1~9任何一种成分缺陷都可使CH50降低,所以此 实验反映了总补体的活性。
原理及方法同前 临床意义: 正常参考值 男:0.86~2.52g/L;
女:0.86~2.06g/L 含量降低见于:反复感染、急性肾小球肾炎、 免疫复合物病、摸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二. C4活性测定
1.原理:
去C4血清(氨水处理的豚鼠血清)+致敏绵羊红细

红细胞不溶解+含有C4的待检血清
红细胞溶解
溶血程度与待检血清中C4活性
思考题 1.简述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 2.补体结合试验如何观察结果? 3.简述血清总补体溶血活性测定的原理。 4.为什么要以50%溶血作为判断终点。 5.简述血清总补体溶血活性测定的方法评 价及临床意义。 6. 简述C4活性测定的原理,及临床意 义。
制备无c4的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ear4将待检血清稀释一系列倍数加ear4孵育观察溶血程度方法同ch50测定第十一章补体结合试验和补体测定技术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杨晓斌补体结合的经典途径激活物
第十一章 补体结合试验和 补体测定技术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杨晓斌
第一节 补体结合试验CFT
一.原理 根据任何抗原抗体复合物可激活、固着 补体的特性,用一定量的补体和致敏红 细胞来检查抗原抗体间有无特异性结合 的一类试验 。
三. 方法评价 1.优点: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反应结果易 观察,不同物理性状的抗原均适用。不需特 殊设备,宜推广。 2. 缺点:操作复杂麻烦,补体易失活,待检 血清或抗原中可能有抗补体成分。 该实验优点多,缺点也突出。目前临床很少 用。

高美华医学免疫学-补体结合实验

高美华医学免疫学-补体结合实验
用肉眼计数小室的空斑数。 计算20μl脾细胞所形成的空斑数,设为X1。 则;250:300=计数小室空斑数:X1 再计算全脾细胞所形成的空斑数,设为X2。 则:20:6000=X1:X2 空斑形成率=全脾细胞所形成的空斑数/全脾的脾细胞数
X100%
4 1:600 │ 0.25 │ 0.15 │ 0.85 │ 0.25 │℃│全溶
5 1:800 │ 0.25 │ 0.15 │ 0.85 │ 0.25 │水│全溶
6 1:1000│ 0.25 │ 0.15 │ 0.85 │ 0.25 │浴│全溶
7 1:1200│ 0.25 │ 0.15 │ 0.85 │ 0.25 │30│全溶
注②:
指稀释好的每2单位溶血素与等量2%绵羊红细胞悬液 混合,置室温作用20~30分钟即可。
效价计算:从上表可以看出:0.06ml 1:60稀释的补体为1 个“恰定单位”,0.08ml为1个“实用单位”。补体结 合试验用2个“实用单位”,则0.16ml 1:60稀释补体相 当于2个“实用单位”。由于正式试验时所加入的补体 量为0.2ml, 因此需按下公式算出所用补体的稀释倍数。
2
0.02 0.28
0.1
置 0.2
37
3
0.03 0.27
0.1
℃ 0.2
4 0.04 0.26 0.1 水 0.2
5
0.05 0.25
0.1
浴 0.2
10
6
0.06 0.24
0.1
mi 0.2
n
7 0.08 0.22 0.1
0.2
放 不溶血
置 不溶血
37 ℃
不溶血
水 微溶血
浴 微溶血
30 min
2、取1列10支试管,从1~10编号,第1~9为测定管,第 10管为对照管。按表进行加样。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体结合试验步骤
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用于检测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

以下是一般的补体结合试验步骤:
1. 准备试剂:包括抗原、抗体、补体和缓冲液等。

2. 取一定量的待测样本,加入到含有缓冲液的试管中。

3. 加入适量的抗原或抗体,使其与待测样本中的抗原或抗体结合。

4. 加入适量的补体,启动补体反应。

5. 在适当的时间点(通常是30分钟到1小时),观察是否出现凝集或沉淀等反应。

6. 根据反应结果判断待测样本中是否存在特定的抗原或抗体。

需要注意的是,补体结合试验的具体步骤可能会因不同的试剂盒和实验目的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实验前,应仔细阅读试剂盒说明书并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