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1

合集下载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和目标1.1课程背景:设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理解和应用心理学原理来改进和优化设计的学科。

它涉及到人类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研究,以及如何将这些理论和知识应用于产品、界面和服务设计等领域。

设计心理学对于产品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师和其他与设计相关的专业人士具有重要意义。

1.2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设计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用户需求和行为,掌握用户研究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设计的效果和用户体验。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2.1课程内容:2.1.1设计心理学概述-理解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设计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1.2用户认知和需求分析-了解用户认知过程和决策行为-掌握需求分析的方法和技巧2.1.3用户研究和用户体验评估-学习用户研究的设计和实施方法-了解用户体验评估的方法和指标2.1.4设计与用户情感-探讨设计对用户情感和情绪的影响-研究如何设计引起积极情感的产品和界面2.1.5设计伦理和社会责任-引导学生思考设计伦理和社会责任的问题-探讨如何在设计中考虑用户的隐私和安全等问题2.2教学方法:2.2.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设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2.2.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设计心理学的方法和原理。

2.2.3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用户研究和用户体验评估的实践操作,加深对设计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2.4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设计心理学相关的问题。

三、课程评估和考核3.1课堂表现: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敬业精神等因素。

3.2作业:布置设计心理学相关的作业,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3.3项目:要求学生进行设计项目并应用设计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优化。

3.4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完整版)心理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心理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心理学教学大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是关于心理学的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心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深入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和研究心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分支。

2. 掌握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理论流派。

3. 熟悉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

4. 培养学生的心理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和应用领域2. 行为主义心理学- 定义和基本原理- 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作用- 强化和惩罚的原理3. 认知心理学- 定义和基本原理- 认知发展和思维过程- 研究和记忆的认知过程4. 发展心理学- 定义和研究方法- 婴儿、儿童和青少年发展- 成年人发展和衰老5. 人格心理学- 定义和主要理论- 个体差异和人格特质- 人格心理学的应用6. 社会心理学- 定义和研究方法- 社会认知和人际关系- 社会行为和群体心理7. 心理评估- 评估方法和工具- 个体和群体心理评估- 应用和限制8. 心理治疗- 主要治疗方法和理论- 心理治疗的应用范围- 心理治疗的效果评估四、教学方法1. 授课:通过系统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框架。

2. 讨论:安排案例分析和主题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3. 实践:开展实验、观察和调研,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小组项目:分组完成心理学课题研究或实践项目,体验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

五、课程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的表现。

2. 作业和报告:根据课程要求完成课后作业和实践报告。

3. 期中考试: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期末论文:根据学生选择的课题撰写一篇心理学研究报告。

《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4)

《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4)

《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1 课程介绍和目标设定
1.2 设计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领域
1.3 设计心理学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
二、认知心理学基础
2.1 认知心理学概述
2.2 认知心理学与设计的关系
2.3 认知心理学在用户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三、感知心理学基础
3.1 感知心理学概述
3.2 感知心理学与设计的关系
3.3 感知心理学在用户体验设计中的应用
四、情绪心理学基础
4.1 情绪心理学概述
4.2 情绪心理学与设计的关系
4.3 情绪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
五、人机交互心理学基础
5.1 人机交互心理学概述
5.2 人机交互心理学与设计的关系
5.3 人机交互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
六、人因工程学基础
6.1 人因工程学概述
6.2 人因工程学与设计的关系
6.3 人因工程学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
七、用户研究方法
7.1 用户研究的概念和目的
7.2 用户研究的基本方法
7.3 用户研究在设计中的应用
八、用户体验设计原则
8.1 用户体验设计的概念和目标8.2 用户体验设计原则的介绍
8.3 用户体验设计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九、设计评估方法
9.1 设计评估的概念和目的
9.2 设计评估方法的介绍
9.3 设计评估在设计过程中的应用
十、创新设计与融入心理学
10.1 创新设计的概念和目标
10.2 创新设计与心理学的关系
10.3 创新设计中心理学的应用案例
十一、课程总结和评价
11.1 课程回顾
11.2 学生作品展示和评价11.3 课程反思和改进建议。

《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介绍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探讨人类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对设计的影响,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设计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来创造更好的设计。

二、教学目标1.了解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掌握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了解人类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对设计的影响;4.能够应用设计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来创造更好的设计。

三、教学内容1.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设计心理学的发展历程;(2)设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3)设计心理学的理论框架。

2.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研究方法;(2)问卷调查法;(3)观察法;(4)案例研究法。

3.人类认知对设计的影响(1)知觉和注意力;(2)记忆和学习;(3)思维和判断;(4)语言和沟通。

4.人类情感对设计的影响(1)情感的类型和特征;(2)情感的表达和识别;(3)情感对设计的影响。

5.人类行为对设计的影响(1)行为的类型和特征;(2)行为的规律和模式;(3)行为对设计的影响。

6.应用设计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1)设计心理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2)设计心理学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3)设计心理学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作业研究。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等,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设计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After the courses, students will have the following capabilities:
(1) Use psychology method to carry out design investigation.
(2) Build user model.
(3) Good communication ability.
(2) Know what is psychology; brief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applied range of psychology;
(3) Understand what is design psychology; the meaning and function of design psychology
(7)学生设计调查及用户模型分析作业报告
2、实践环节(4学时)
(1)学生设计调查及用户模型分析作业报告(四组各1学时);将班上的同学分成
四组,每一组就一个产品做设计调查并做用户模型分析;然后,每一组给予1
学时来做调查分析报告,全班讨论,老师作总结。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行动组织,意志,用户出错类型和原因,设计引出用户出错,用户模型,设计调查
维方式;
(6)含义与理解;了解符号学,符号的种类,含义的理解与表达
(7)词语和图标设计及常见的问题
(8)规则行为与知识行为
2、实践环节(2学时)
(1)学生学习报告(二组各二十分钟);将班上的一半的学生再分成两组,每组都
课前都扎实学习第(7)节并备课,课上两组各派一名代表来讲解这一节,然
后老师评价总结;
2.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1)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1)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1)设计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Design设计研究可能涉及其他领域,但属于心理学范畴则永远不会更改。

绪论一、日用品中的设计问题可视性、美观性二、三个茶壶的启示在你的房间里,每一样东西你觉得都太有用了,每一样东西,你相信都是美丽的。

——William Morris,“The Beauty of Life”,1880年三个水平层次的设计:本能水平的设计----外形、材质、手感、重量即刻的情感效果行为水平的设计----效用(乐趣与效率)满足功能需要反思水平的设计----自我形象、个人满意、记忆物品的意义三、技术与设计日常生活的错误观念3G手机时代四、秩序感我先是在动物和儿童身上,后来又在成人身上观察到一种对规律性的强烈需求——这种需求促使他们去探寻各种各样的规律。

———.波普尔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秩序感。

1、自然图案仙女环蘑菇正是混乱与秩序之间的对照唤醒了我们的知觉。

动物形成伪装图案动物形成醒目图案2、人造的秩序“几何成分在自然界中是很少的,确实少得没有机会以人类的脑子里留下其印象”。

3、组合几何海胆审美的快感来自于对某种介于乏味和杂乱之间的图案的观赏。

勒·柯布西耶作品4、秩序与动作设计实际是一个交流过程,设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其交流对象。

优秀的设计师以挖掘被设计对象的思想和感情来取得成功。

优秀的设计是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的交流,只是这种交流要靠产品来体现。

培养学生的原则是要使他们具有完整的认识生活、认识统一的宇宙整体的正常能力。

格罗佩斯第一章解构设计心理学一、什么是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手段去研究决定设计结果的“人” 的因素,从而引导设计成为科学化、有效化的新兴设计理论学科。

二、设计心理学的内容1、消费者心理学消费者:指任何接受或可能接受产品或服务的人消费者心理学:主要研究购买和使用商品过程中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可以由设计来调整的因素;*消费者类型A、潜在消费者(Potential Customer)具有的买点与企业的现实卖点完全对位或部分对位,但尚未购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B、准消费者(Subcustomer)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已产生了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并形成局部购买欲,但未产生购买行动的过客C、显在消费者(Customer)直接消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D、惠顾消费者(Patron)常客E、种子消费者(Seed Customer)由常客进化而来,除自己反复消费外,还为企业带来新消费者的特殊消费者特征:忠诚性排它性重复性传播性*消费者行为模式LG巧克力手机策略案例:麦氏速溶咖啡捕鼠装置消费者心理学研究新取向:1、大众市场不复存在,使得个人化营销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概念。

设计心理学 教学大纲

设计心理学 教学大纲

设计心理学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90305X10课程名称:设计心理学/Design Psychology课程类别:学科教育课程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艺术概论,设计概论,产品形态设计适用专业:产品设计教材、教学参考书:1、《设计心理学》,柳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2、《设计心理学》(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美]唐纳德·A·诺曼,中信出版社,20103、《情感化设计》,[美]唐纳德·A·诺曼,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4、《设计心理学2:如何管理复杂》,[美]唐纳德·A·诺曼,中信出版社,2011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设计心理学》是是构成工业设计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本专业的学生在设计实践中正确运用设计心理学知识处理好设计方法技巧与市场消费心理目标实现的相互关系,准确地实现项目的定位和设计。

是设计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

主要目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要把“以机器为本”的设计观念转变为“以人为本”,了解与设计有关的心理学思维方式和实验方法;第二、解决可用性问题,必须使用各种心理学方法,对用户需求进行调查和实验,获取用户信息;第三、建立用户模型。

把调查实验获取的用户的社会、生活、心理特性综合在一起,成为关于用户的系统知识,这种知识叫用户模型,它是设计人机关系所依赖的基础,也是评价人机系统的主要标准之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系统地学习从设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解使用动机、知觉、注意、用户模型等重要术语和概念。

使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设计中的问题,为设计的提高提供相应的帮助。

通过课程学习,帮组学生在掌握基本心理学原理的基础上,以心理学的视角、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分析和对待物品和环境,切实使设计心理学成为一种理解设计、辅助设计的强大工具和手段。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注:实践包括实验、上机等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该课程总课时为32,期间安排3个课内实践环节,共16个课时。

设计心理学大纲

设计心理学大纲

《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学分 32学时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设计的心理学基本理论能够总体把握并在设计专业学习中正确使用。

二、适用专业艺术设计。

三、先修课程中外美术史、艺术设计史(1)、(2)。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理解设计中的心理学特征,发现艺术设计的心理学运用,并掌握一定的规律。

五、课程的讲授内容1.设计心理学概述设计心理学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研究目标与意义2.设计的心理学基础3.设计艺术的心理学方法心理学研究方法概述;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4.知觉与艺术人体的视觉系统、空间知觉和颜色知觉在设计中的使用。

5.设计艺术中的心理研究消费行为研究;广告心理研究;室内设计心理6.差异心理与设计个体的心理发展;个体的动机;个体的情绪;性别与心理;社会群体与设计7.社会文化心理与设计文化与设计心理;社会心理现象与设计;态度及其改变8.设计艺术中的心理行为分析六、建议学时分配表七、参考书目1.赵江洪编著. 设计心理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版.2.李彬彬编著. 设计心理学.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3.唐纳德.A.诺曼著. 梅琼译. 中信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八、评价方式以课程论文评定成绩。

九、说明1.教学中坚持“整体理解,全面把握”的原则,特别是注重心理学基础理论与设计艺术的有机结合。

2.倡导学生积极思考,自觉运用心理学方法看待设计中的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设计心理学课程编号:13312215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学时:36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设计心理学》是“产品设计与消费者心理”的简称,该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理论课程。

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消费者的行为规律,使设计的产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动机,符合消费者的生理,心理特征,达到人,产品,环境三者的协调,符合商品市场的经济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设计心理学适用层次、专业: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
学时:32 学分: 3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 设计构成
一、课程的教程目标与任务
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工业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

本课程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研究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产品需求的心理,及其通过意识如何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

通过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可有效探索沟通生产者、设计师与消费者关系的方法,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研究消费者的行为规律。

以实现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的目的。

二、课程讲授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设计心理学概述(4学时)
1.具体内容:设计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发展历史等。

2.基本要求:
了解并掌握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分类初步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领域,并在设计中广泛拓展思路,提高设计的创新能力。

3.重点:
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分类初步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领域。

4.说明:提高设计心理学的思维拓展和创新能力。

(二)设计中的感觉和直觉(6学时)
1.具体内容:
(1)围绕“视觉生产的设计”剖析用户的感觉和知觉。

2.基本要求:
对用户的感觉和直觉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应用于产品设计实践。

3.重点难点:
重点:感觉
难点:知觉和知觉模式
4.说明:
通过图片测试知觉,通过测试让学生熟悉知觉模式。

(三)认知与学习(4学时)
1.具体内容:
人的认知理论以及人的记忆相关概念。

2.基本要求:
掌握设计中的识别理论、记忆的三级模式、以及人的学习策略,可用性设计。

3.重点难点:
识别理论、记忆的三级模式、以及人的学习策略。

4.说明:
设计心理与需求心理的内在交互思维模式及思维判断,最终使工业产品设计具有
可用性。

(四)设计情感(6学时)
1.具体内容:
情绪与情感的界定,情绪的表达以及情感的特殊性和层次性。

2.基本要求:
掌握情绪有哪些作用,理解设计情感的特殊性,结合设计实践,明了情绪体验在设计中的作用。

3.重点难点:
重点:情绪与情感的定义。

难点:情绪产生依托情感表达。

4.说明:情绪与情感的心理交互间接或直接影响到产品设计,最终影响到消费者。

(五)情感设计(8学时)
1.具体内容:
情感肌肤、情感的设计策略以及设计情感的表达。

2.基本要求:
掌握通过设计使人们产生快感和恐惧感的几种方式,并能够运用典型设计作品加以说明,理解产品的“使用”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3.重点难点:
重点:情感肌肤。

难点:理解产品的“使用”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4.说明:包装设计心里的测试,结合消费心理来理解设计情感的表达。

(六)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4学时)
1.具体内容:
设计思维的分类、设计师个体的心理以及设计师面临的压力。

2.基本要求:
掌握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别与联系,懂得如何提高创造力并可以应对职业压力。

3.重点难点: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相互作用。

4.说明:通过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进行理解产品设计,熟悉思维模式。

三、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一)理论方面:
掌握设计心理学的相关概念以及用户的相关心理过程,重点掌握情感设计与可用性设计。

(二)实践方面:
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并掌握新的设计思考的角度和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并且运用设计心理学相关知识在设计中广泛扩展思路,帮助学生提高设计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安排及方式
五、考核方法:闭卷考试
1、考核要求:
按各章知识点要求,突出重点,兼顾其他知识点内容。

2、成绩评定:
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组合的考核方法。

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

六、课程教材与主要参考资料
1、教材
《设计心理学》柳沙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2、参考资料:
《设计心理学》赵江洪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年第一版
课程简介
设计是一种思维﹑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共同加工的一种思维模式,本课程立足设计师设计心理与消费者需求心理的产品设计来传递设计情感,情感肌肤﹑情感语言及设计师的情感策略等内容。

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工业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

本课程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研究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产品需求的心理,及其通过意识如何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

通过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可有效探索沟通生产者、设计师与消费者关系的方法,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研究消费者的行为规律。

以实现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的目的。

《设计心理学》共有六章,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梳理了设计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着重介绍近年来设计-理最活跃的几个领域——可用性工程设计、情感设计和感性工学等。

第二章“设计中的感觉与知觉”将重点落干与视觉艺术息息相关的“感知觉”现象上,通过大量案例,深入浅出地破解设计中的感觉(特别是视觉)与知觉。

第三章“认知与学习”基于“信息加工理论”,将原型、特征、图式、表象、记忆等重要原理与设计实践相结合。

第四章和第五章聚焦于设计中的情感,一方面对情绪和情感这一复杂心理现象进行科学解读,另一方面着眼于设计现象,总结出设计中常用的情感激发方式和表现形式。

第六章“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重点对此展开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