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件:《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课件(完整版)
![《拿来主义》课件(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67f695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1.png)
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提出了“拿来 主义”的口号,呼吁国人要勇于吸收 外来文化的精华,同时也要批判地继 承本国文化的优秀传统。
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导致东 北三省沦陷,而国内则政治腐败、经 济凋敝、文化落后。
2024/1/24
5
文章主题思想
《拿来主义》是一篇具有强烈现 实意义的杂文,其主题思想是倡 导“拿来主义”,即主张积极吸
拿来主义鼓励吸收外来文化的优 秀成果,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从
而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拿来主义,中国可以更加自 信地展示自身文化的独特魅力和 价值,同时积极借鉴其他文化的 优点,丰富和发展自身文化内涵
。
推动社会进步
拿来主义不仅限于文化领域,还 可应用于经济、科技、教育等各 个领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
2024/1/24
13
跨文化交流中拿来主义应用
尊重文化差异
在跨文化交流中,拿来主义强调 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和多样性, 以平等、开放的态度进行对话和
交流。
2024/1/24
促进文化融合
通过拿来主义,不同文化之间可以 实现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形成新 的文化成果和共识。
推动国际合作
拿来主义有助于增进不同国家之间 的了解和信任,促进国际间的合作 和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拿来主义的历史渊源
拿来主义起源于近代中国,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为寻求民族自强 和文化振兴而产生的一种文化思潮。
拿来主义的核心理念
拿来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即在学习借鉴外来 文化时,要有所选择、有所扬弃,保留对自身有益的部分。
2024/1/24
12
拿来主义在当代中国现实意义
《拿来主义》PPT课件
![《拿来主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ba45d2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6.png)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了“拿来 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包括民族文化遗 产)的正确态度。
1、“拿来”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来的,是从哪一段开始 阐述的? 2、什么是“拿来主义”?在哪一段阐述的?
3、在提出“拿来主义”前,先提到了哪些主义? “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4、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 主义”和“送去主义”? “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 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送去主 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 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 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 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
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拿来”的目的是为了
?
(限填两字)
创新
(1)揣摩“使用”“存放”“毁灭”与上文的对应关系?
使用 { 鱼翅 存放 { 鸦片
喻文化精华 喻益害并存
烟枪烟灯 毁灭{
姨太太
喻文化糟粕 喻封建文化
本文的论证艺术 1.比喻论证(8、9段)
——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2.类比论证(第3段)
“拿来主义”的观点是?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有思考 --有鉴别 --有选择
小结 由“所以”我们知道,文章前半部分采用的是因果论证法,从 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的角度进行论证,先破后立(先否 定了“送去主义”,然后提出“拿来主义”)。
研习后面一部分 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论证“拿来主义”的,运用了什 么说理方法?
第一部分(第1—2段) 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 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 第二部分(第3—5段) 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 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ppt课件
![《拿来主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d3317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f.png)
作品有: 小说集《呐喊》(1923 年),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 《孔乙己》《药》《故乡》等 14 篇作品;小说集《彷徨》 (1926 年),包括《伤逝》《祝福》等 11 篇作品;小说集《故 事新编》(1936年),包括《补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 品。
散文集《朝花夕拾》(1928 年),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等 10篇作品。 散文诗集《野草》(1927 年),包括《秋夜》《过客》等23 篇散文诗。
课题解读 题目“拿来主义”是本文的论题。作
者主张对待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应“运 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这一题目启发读者思考:什么是“拿来 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怎 样实行“拿来主义”。
思考1按照议论文的结构“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找找文章的论点是什么,是文中的 哪一句?
思路结构
实例:三个
闭关主义(排外) 实质:崇洋媚外
拿 来 主
破
危害:经济衰败,主权丧失 送去主义(媚外)
孱头 破 昏蛋
废物
消极逃避 完全否定 全盘接受
错反 误对 态三 度种
义 立 拿来主义
占有
立:新人
挑选
使用(鱼翅吃掉)
正提 存放(鸦片送药房)确 出
方三 毁灭(姨太太走散 式 种
,烟枪烟灯送、毁掉)
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 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提(2):说说“抛来”、“抛
给”、“送来”“拿来”各指 什么意思。
抛来:提是问随:意说说的“,抛把来无”、用“的抛东给”西、送“送人,是中性词。 抛给:来是”恶“意拿来的”给各指予什,么意意味思着。 轻蔑,侮辱。 送来:是特意的,是“抛给’的冠冕的说法,即侵 略者按其心意送来,怀有不良动机。 拿来:是主动获取。“拿来”的是经过挑选的有 用的东西。
《拿来主义》ppt课件36张
![《拿来主义》ppt课件36张](https://img.taocdn.com/s3/m/d897cf65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a.png)
学习任务二: 分析破立结合,梳理论证思路
《拿来主义》中,鲁迅先生在批驳当时国内各种错误态度之 后,提出“拿来主义”,在行文过程中也相应运用了“破立结合” 的论说结构,结合文章内容梳理全文的论证结构并画出思维导图。
清政府
破 国民党政府
帝国主义
立
鲁迅
破 错误做法
立 正确做法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拿来主义 拒绝继承 盲目排斥 全盘接受 文化中的精华 文化中无价值的旧形式 文化中的糟粕
丧权辱国 亡国灭种 文化侵略
继承发扬
孱头
混蛋
废物
鱼翅、鸦片 使用存放
烟灯烟枪 毁灭存放
姨太太
毁灭
为什么要实行 “拿来主义”
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送去主义:送古董、送画、送活人 送来主义: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
“拿来主义”
层 层 递 进
是什么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不敢进门 逃避害怕
的部分
(使用)
烟灯烟枪 只留一点送博物馆
文化遗产中毫无价值的旧形 历史反面教材
式
(毁灭与存放)
姨太太各自走散Fra bibliotek文化遗产中的纯粹糟粕
坚决摒弃 (毁灭)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喻体
旧 宅 子
鱼翅
(精华部分)
烟枪、烟灯
(无益的旧形式)
精取 华其
鸦片
(利弊互见部分)
姨太太
(腐朽没落的东西)
糟去 粕其
新
吃掉,不宴大宾
抛给指有目的 的、带恶意的 输出。
闭关主义
特点 自己不去(不送 ),别人也不许 来(不拿)。
送去主义
先送——还有— —还要送(只送 不拿)。
鲁迅杂文《拿来主义》课件PPT(35页)
![鲁迅杂文《拿来主义》课件PPT(35页)](https://img.taocdn.com/s3/m/cd623433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f9.png)
“徘徊不敢走进门”,这是
“孱头” 不敢接触的逃避主义态度。
“大吸剩下的鸦片”,这是
“昏蛋” 全盘接受的投降主义态度。
“放一把烧光”,这是全盘
“废物” 否定的虚无主义态度。 “拿来主义者” 占有、挑选。
“大宅子”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对其应有的态度是 “吃掉”,即接受、 使用。
“抛给”:
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即帝国主义的经济和文化侵略。
NALAIZHUYI
送去 主义
来源: 闭关主义
表现
送古董 送古画和新画 送“梅兰芳”
实质: 媚外卖国
危害
经济衰败 主权丧失
-《拿来主义》
阅读文章,思考问题
-《拿来主义》
1.第6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如何第7段中的“运用脑髓、 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含义?
阅读文章,思考问题
-《拿来主义》
“鱼翅”“鸦片”“烟枪和烟 灯”“姨太太”分别比喻什么? 应怎样区别对待它们?
“鱼翅”: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对其应有的 态度是“吃掉”,即接受、使用。
“鸦片”:
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它也有某些益处。 对其应有的态度是:“送一点到药房去,以 供治病之用”,即利用它的有益之处。
Q.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意义?
需要哪些条件?
-《拿来主义》
实行拿来主义的意义:“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 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拿来主义是 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实行拿来主义的条件:“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 有辨别,不自私”。
拿来 主义
原则: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态度
阅读文章,思考问题
-《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优秀PPT课件
![《拿来主义》--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c4318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82.png)
指哪类人?
盲目排斥的虚 无主义者
7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第三种错误态度
欣欣然蹩进卧室 大吸鸦片
废物
指哪类人?
崇洋媚外全盘西 化的投降主义者
-
8
思考? “大宅子”实指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章
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大宅子
文化遗产
逃避害怕 全盘否定
接受一切
全盘肯定
形象的比喻论证:继承“大- 宅子”即继承“文化9遗
来”? (5).“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创新
-
11
闭关主义 (排外)
有 破
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 立
送去主义 (媚外)
,
破
立
拿来主义
结
先破后立
合
-
12
拿来主义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孱头 (消极逃避)
昏蛋 (完全否定) 废物 (全盘接受)
反对三种态度
(破)
新人 (占有 挑选 创新) 使用 (鱼翅)
存放 (鸦片)
篇杂文,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
的原理和方法,旗帜鲜明地提倡“拿来主义”,反对
“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主张从文化遗产中吸
取精华、剔除糟粕。这与毛泽东同志后来提倡的“古
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
3
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
guān miǎn
冠冕堂皇
sè xuán
吝啬 玄虚
bié
• 诙谐中见讥
• “能够只是送去,也不算坏 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 见得大度。”
讽,憎恶溢 于言表
讽刺:
• 几位“大师”,“捧着几张
《拿来主义》优秀PPT课件
![《拿来主义》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79b0d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3.png)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掌握下列词语:
变 故:
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ຫໍສະໝຸດ 施舍。意外发生的情况、灾难。
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办?
自 诩: 4、大中取小,小中见大。
鱼
翅
自己夸耀。诩,夸耀。
孱 头: 懦弱无能的人。 (要正视历史逻辑)
”作者认为,文化遗产可分为三种:有益无害(即“鱼翅”)的要“拿来”,而且“使用”;
主要作品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 《且介亭杂文》 、《南腔北 调集》、《坟》、《热风》等十五部
本文写于1934年。“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 石反动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从政治、 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卖国投降路线,主张 “全盘西化”,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 危机。
其创作方面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议论文的“破”与“立”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送来的实质 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 “抛来”是随意的,把无用的东西送人,或无代价的送人或施舍,是中性词,一般不怀有不良动机。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文中是怎样说理的?
一“捧”一“挂”,既写出了他们的媚外求荣的丑态,
又写出了他们的寒伧。
3、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讽刺了某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可笑的自诩。
4、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与送去主义类比,进行揶揄与嘲讽
再见!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建设民族新文化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5).“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拿来主义》ppt课件
![《拿来主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fdb711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d9.png)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总之,我们要拿来。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 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语句背后深层含义剖析
“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
鲁迅并非真的主张吝啬,而是 强调在对待文化遗产和外来文 化时,要有选择的拿取,不能 一味送出,也不能全盘接受, 而是要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批判 性吸收。
注重创新与发展
鲁迅强调,在全面吸收的基础上,必须注重创新与发展。只有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保持文化的活力和竞争力,推动 文化的不断进步。
提倡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鲁迅提倡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认为只有具备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拿来主义的 思想精髓。他鼓励人们要勇于挑战权威和传统观念,不断探索和发现新的真理和价值。
04
创新思维及个性化表达培养
独立思考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拘泥于传统观念和固定模式。
跨界融合
尝试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跨界融合,产生新的灵感和思考。
勇于尝试
鼓励大胆尝试新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展现个性化风采。
反思总结
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不断优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
中西文化对比下拿来主义思考
03
文化适应与融合
在跨文化交流中,应努力适应不同文 化的环境和习惯,促进文化的相互理 解和融合。同时,要注重本土文化的 保护和传承,避免文化同质化。
未来文化发展趋势预测
文化多元化与包容 性
文化科技融合创新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 多元化和包容性将成为未来文 化发展的重要趋势。不同文化 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将更 加频繁和深入。
语句启示和反思
“拿来主义”的启示
《拿来主义》ppt课件29张
![《拿来主义》ppt课件29张](https://img.taocdn.com/s3/m/325bd50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3.png)
讽刺了某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可笑的自诩。 4、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与送去主义类比,进行揶揄与嘲讽
送来主义
表现 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 美国电影,日本小东西
实质 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 资进行文化经济侵略的政策 (毒害、侵略)
后果 大受其害,对外国文化一概排斥
意 义
对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我们该采用什 么样的态度?。
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可谓丰富多彩,思
拿 来
想导向也是五花八门,面对外界的诱惑, 我们该如何选择呢?拿来主义是否已给 了我们一些启发?
主 义
在交朋友的过程中,对于朋友提出的建 议我们是否也应该实行拿来主义,择其
的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现 还有对网络、小说、游戏等等,也都可 实 以实行拿来主义,批判地吸收。
新主人,新宅子 新人,新文艺
最后一句的“新人”、“新文艺”指什么?
新人指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新文化指无产阶级文艺。
本段总结了全文,指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 当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创造民族 文化的重要意义。
闭关主义——排外
为什么 送去主义——媚外
因果论证
破
送来主义——被侵略
是什么 拿来主义——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拿来主义》
鲁迅
(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 豫才,鲁迅是笔名。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1909年 回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拿来主义》ppt课件
![《拿来主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5b04f4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ac.png)
•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 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 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 “进步”用反语,揭露了这种行为表面是 一种进步,实则是学术的退步和文化的堕 落。“算得”“显出一点”这些词语,则 更加表现了作者对这种行为的不屑与不齿。
描绘形象、运用反语、闲笔提及
送去主义——崇洋媚外,毫无自信
• 仔细体会第2段中的“说道:拿来!”这句 话的语气以及感叹号的作用。
• “说道:拿来!”两个词单独成句,铿锵 有力,正义凛然。
• 感叹号饱含了作者对一系列“送去主义” 行径的厌恶,对西方列强的文化侵略的憎 恨,对实行拿来主义的强烈愿望。
• 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 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 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 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 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 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 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 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 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 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 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 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赏析: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 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明确:意即“送去主义”的结果是使国人佳节大 典之际磕头讨喜,只能靠施舍以维持生计。
用“残美冷炙”比喻送去后资源枯竭财富全无剩 下无用东西,整句用“大典之时再无东西可贺”来 比喻一味“送去”的后果。
比喻论证
• ④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 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 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 “送去主义”的危害:国弱民贫,贻害子 孙
(2024年)《拿来主义》ppt课件
![(2024年)《拿来主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5d1a6c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9.png)
2024/3/26
1
2024/3/26
•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拓展:鲁迅其他相关作品介绍 •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文化交流与借鉴 • 思考讨论与课堂互动 •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2
01
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
2024/3/26
3
时代背景及文学流派
时代背景
27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6
28
2024/3/26
内容概述
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 ”的形象以及“狂人”的 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 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文学价值
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 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 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 深刻的忏悔意识。
13
《阿Q正传》:国民性批判经典之作
创作背景
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创作于1921年 底,最初分章发表于《晨报副刊》。
01
02
03
04
保持开放心态
积极接触和了解外来文化,尊 重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批判性借鉴
在吸收外来文化时,要保持独 立思考和批判性眼光,避免盲
目跟风和失去自我。
注重本土文化传承
在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 重视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维护文化多样性。
推动文化交流互鉴
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 话,促进文化互鉴和共同发展
阅读材料
推荐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相关著作,如《且介亭杂文》等,以加深对拿来主义思 想的理解。
练习题
布置与拿来主义相关的思考题和讨论题,如“如何正确看待外来文化对本民族文 化的影响”、“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践行拿来主义精神”等。
2024/3/26
《拿来主义》ppt课件
![《拿来主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50705c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1.png)
怎样才能“拿来”?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两个字概括)
创新!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
( 1--7 )
揭露批判“送去主义”,为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
第二部分 阐明“拿来主义” 的具体内容。
( 8--9 )
第三部分 总结全文,并提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 ( 10 ) 条件,以及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本解析 五、文章中说侵略者按其心意给我国送来了什么?
英国的鸦片 德国的废枪炮 美国的电影 日本的小东西
送来的实质: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
文本解析 六、“送来”和“拿来”有什么不同?
“送来”不等于“拿来”
送来
“送来”是被动接受, 是帝国主义剩余的东西。
拿来
“拿来”是主动获取, 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大家都明确 了对待文化的正确态度,那就是运用拿来主 义。季羡林告诉我们:没有文化交流,人类 社会就无法进步。顾城告诉我们:黑夜给了 我黑色的眼睛,而我要用它寻找光明。希望 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都能灵活运用 拿来主义!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有思考、有鉴别、有选择
第一部分小结
闭 关 主 义 盲目排外,抱残守缺 送 去 主 义 投降卖国,媚外求宠 送 来 主 义 嗟来之食,强加侵略 拿 来 主 义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文本解析 一、“大宅子”比喻什么?
文化遗产
二、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
孱头、昏蛋、废物
文本解析
孱头
第一种错误态度 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
逃避害怕
指哪类人? 懦弱无能,害怕继承,
《拿来主义》ppt课件
![《拿来主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44e9b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6a.png)
议论文的逻辑思路:
为什么 是什么 怎么样
(为什么要拿来) (什么是拿来主义) (怎么拿来)
拿
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可谓丰富多彩,思想导向也 是五花八门,面对外界的诱惑,我们该如何选择
来
呢?拿来主义是否已给了我们一些启发。
主
义 的
在交朋友的过程中,对于朋友提出的建议我们是 否也应该实行拿来主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现
善者而改之。
实
意
义
还有对网络、小说、游戏等等,也都可以实行拿 来主义,批判地吸收。
破
主义
送去主义 送古董、送古画、送活人
媚外
子孙讨一点残 羹冷炙
送来主义
鸦片、废枪炮······
倾销
清醒的青年恐 惧
立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
1.第8段“大宅子”比喻什么? 文化遗产、外来文化 2.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比喻论证
喻体
态度
本质
破
孱头
怕污染、徘徊不敢 走进门
害怕逃避
昏蛋
鲁迅名言
倘是狮子,自夸怎样肥大是不 妨事的,但如果是一口猪或一 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
杂文集:《华盖集》、《坟》、《南腔北调集》 《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
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 散 文 集:《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 散 文 诗 集:《野草》
正字音
自诩( xǔ )
“抛给”:指有目的、带恶意地输出,犹如“嗟来之食”。 “送来”: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行经济和文化
侵略。
研读课文
一、为什么“拿来”?
作者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提到了几个“主义”?它们的表现、实质和危害是什么?Biblioteka 主义表现实质
《拿来主义》ppt课件
![《拿来主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b8b42c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f.png)
送去主义
表现:只是送出去 结果:亡国灭种,祸延子孙。
古 梅古画 兰董和 芳新
画
作者是怎样否定“送去主义”的?
尼采
中国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
自诩是太阳
自诩地大物博
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
光热无穷
物资丰富
者见得大度。
反语、讽刺,“丰富”和“大度”
只是给予 不想取得
只送去,不拿来
都是媚外求荣的借口,是自欺欺人的疯
拿 来 主 义:
运用脑髓 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
独立思考有主见 要看得清有辨别力 主动选择自己拿
中心论点
第8段中“大宅子”比喻什么?
得了一所 大宅子!
中外文化遗产
文中提到对待“大宅子”有几种典型态度?分别
是什么?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孱头 徘徊不敢走进门
不敢接触 不敢择取
逃主义
破
昏蛋
一把火烧光
盲目排外 全盘否定
发疯而死
亡国灭种
话,突出了当局的自高自大。“丰富” 类比论证:讽刺和批判送去主义的
其实是贫乏,“大度”其实是背叛出卖。
愚蠢可笑。
送来主义
表现: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美国电影,日本的各种小东西 结果:深受其害,引起中国青年对外国文化的一概排斥。
美国电影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吸食鸦片日本的宣传 画
错误态度
不敢进门 放火烧光 接受一切
逃避害怕 全盘否定 全盘肯定
正确态度 (占有、挑选)
鱼翅 鸦片 烟枪烟灯 姨太太
精华
吃掉
精华+糟粕 送药房
旧形式旧制度 展览,毁掉
糟粕
走散
后立
破立 结合
阅读第十段,思考以下问题:
《拿来主义》ppt课件36张
![《拿来主义》ppt课件36张](https://img.taocdn.com/s3/m/ae815965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1.png)
我们吃东西,吃就吃,若是左思右想,
吃牛肉怕不消化,喝茶时又要怀疑,那
就不行了---老年不人敢才进如此门。的有力量, 有于自知信识力阶的级人》是) 不孱至于头此的”(《关
面对各类文化缺少自信、 逃避害怕者。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 《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 《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16部)
《且介亭杂文》缘起
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 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 之称。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 半,成“且介”,以表愤懑。“且介亭”暗示 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 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 现实。
中国民族歌曲中的“洋为 中用”
辽宁歌剧院大型歌剧《沧 海》,成功地用西洋的音 乐技法演绎了康熙皇帝收 复台湾这一民族题材的故 事。新颖的中西合璧式表 演既让中国观众感受到了 西洋歌剧的魅力,更让观 众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精 神洗礼。
在有所鉴别地吸 收外来文化的同 时,也需进行文 化输出。
美籍华人建筑师贝律铭,
拿来主义
——鲁迅
教学目标
1.了解杂文的特点,体会鲁迅杂文犀利、辛辣、 幽默的语言特点。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把抽象深奥的道理讲得 深入浅出的方法,体会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对表 现思想内容的好处。 3.学习本文,树立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并 能运用正确的观点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关于杂文
杂文诞生 于“五四”, 是一种带有浓 郁的文艺色彩 的议论文章。
《拿来主义》ppt课件32张
![《拿来主义》ppt课件32张](https://img.taocdn.com/s3/m/e0691a72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00.png)
段落研读——8-9段
六、课文8、9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8段
第9段
批判对待外国文化的错误 态度。
阐明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 态度和方法。
段落研读——第10段
10
思考:
第
① 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
段
② 拿来之后我们具体应当怎样区别对待呢?
③ 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
④ 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壹
拿来主义。
贰
对待外国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的 错误态度。
叁
先破后立。
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7段)批判“送去主义”,树立自己的 观点。
(1—2段)揭露“送去主义”媚外求宠,自欺欺人的可耻行径,提 出“拿来”的主张。 (3—5段)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进一步提出“拿来主义”的主 张。 (6—7段)指出“送去主义”产生的另一危害,明确提出本文论点。
目 录
知
段
人 论
壹
落 研
叁
世
整
读
论
体 感
贰
证 探
肆
知
究
第一章
知人论世
鲁迅
鲁迅
鲁迅
作品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6月4日,主要是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 的。这一时期,在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上,社会上存在一些错误认识。一方面,有人 采取全盘否定、一概排斥的态度,并急于盲目输出本国的传统文化,以彰显信心,掀 起一股文化复古主义的逆流;另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长期的军事侵略、经济侵侵略和 文化侵略,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对外来的东西产生了恐惧,甚至有一种盲目排外的情 绪。
论证探究
2.举例论证:
《拿来主义》ppt课件
![《拿来主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c29c4c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14.png)
写作背景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 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鲁迅感到,由 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针 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论“旧形式的采用”》,阐 明正确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态度;一篇是《拿来主义》,着重阐明了如
2.阅读课文1—6段思考:作者在论述“拿来主义”之前,还论述了什么问 题?这几种主张有什么表现?实质是什么呢?有什么危害?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送来主义
表现
实质
危害
任务一:理清行文思路,分析论证逻辑
分析“闭关主义” 的实质、做法和后果
• 实质——明清以来奉行的闭关自守的政策 • 做法——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 后果——大门被枪炮打破(鸦片战争) • 作者的态度 :否定了闭关主义。
通过与尼采的类比,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当佳 作节者大采典用之什么际论”,证我方法们论的证子“孙送“去拿不出东尼西采来,只好磕头中贺国喜,
主讨义一”点的残危害羹?冷炙做奖赏”,也就是必沦为乞丐。
自诩是太阳
自诩地大物博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
光热无穷
煤矿丰富
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 得大度。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 “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 动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 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还用腐 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使清醒 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产生“盲目排外思想”。
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题旨)
学习 目标
1、了解作者与创作背景;熟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观点、思路和结 构,明确“拿来主义”的含意。 2、掌握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及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常见的论证方法。 3、揣摩文中的重点词句,领会当中的讽刺意味,感受本文犀利、 幽默的语言风格。 4、思考“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正确、客观地看待传统文化和外 来文化。
《拿来主义》ppt课件
![《拿来主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45662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a.png)
课堂小结:
《拿来主义》是一篇不朽之作,鲁迅写这篇文章的时间虽已过 半个多世纪,但读来仍感亲切。显然,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整个过 程中,需要人们去重视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毫无疑问,读 者们需要“拿来主义”。对于广大青年来说,正是在学科学长知识 的时期,更需放开眼界,博采众长,尽量丰富自己,这就要“拿来 主义”。读者应记住鲁迅在结束本文时的话:“没有拿来的,人不 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对待文化遗产的?
鱼翅 吃掉 精华部分
鸦片
烟枪和烟灯 展览或毁灭
姨太太
送药房 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各自走散
精华糟粕 无实用价值而有历史
价值的部分
糟粕部分
比喻论证 对文化遗 产应当持 有的态度。
应批判地继 承和吸收, 吸其精华, 弃其糟粕。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对待文化遗产的?
拿来 主义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 族新文化的方向。”
杂文
● 内涵: 杂文是文艺理论家刘勰首次提出的文艺性的论文,指诗、赋、赞、颂、箴 zhēn、诔lěi诸体以外的其他文体。 我们现在所说的杂文,主要是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作品为代表的那种精 辟犀利、带有浓厚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 ●特点: 杂文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但以议论为主。又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抽象 地说理,而是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剖析,以比喻、征引、联想、引申、夹叙夹 议等手法来阐发深刻的道理。 ● 内容: 杂文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篇幅短小,形式灵活。杂感、随笔、短评、札 记、书信、日记、编后、序跋bá、演讲等,都可以成为好的杂文。
细读第8段,找出文中对待文化遗产三种态度。
喻体
态度
本质
孱càn头 我怕我躲我逃避 拒绝借鉴、逃避主义
《拿来主义》ppt课件完美版
![《拿来主义》ppt课件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757eaf79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3.png)
《拿来主义》ppt课件完美版目录CONTENCT •引言•拿来主义概念及背景•拿来主义在文化艺术领域应用•拿来主义在科技领域应用•拿来主义在企业管理领域应用•拿来主义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总结与展望01引言背景与目的应对文化冲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拿来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于理解和应对不同文化的冲击具有重要意义。
提倡创新与借鉴拿来主义鼓励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同时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元素,以丰富本土文化。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通过拿来主义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01 02 03 04 05拿来主义的定义与内涵阐述拿来主义的含义、起源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拿来主义与文化交流分析拿来主义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包括文化借鉴、文化融合等方面。
拿来主义与创新发展探讨拿来主义如何促进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运用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讨论拿来主义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包括在全球化、教育改革等领域的应用。
案例分析与实践通过具体案例,展示拿来主义在不同领域的成功应用,并提供实践建议。
课件内容概述02拿来主义概念及背景拿来主义定义拿来主义是指借鉴、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以丰富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思想和实践。
拿来主义是一种开放的文化态度,主张在文化交流中保持平等、尊重和包容,反对文化封闭和文化霸权。
拿来主义历史背景01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严峻挑战,拿来主义成为应对挑战的一种策略。
02在新文化运动中,拿来主义被提倡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思想,旨在推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拿来主义现实意义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拿来主义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和合作。
拿来主义对于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具有重要意义。
拿来主义有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
03拿来主义在文化艺术领域应用80%80%100%在文学创作中,拿来主义鼓励作家借鉴前人作品,同时注重创新,形成独特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课件:《拿来主义》篇一一、教学目标:1、领会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3、学习形象化说理的方法二、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课文1——7段。
一、激趣导入: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
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
是的。
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犹如一江春水,势不可挡。
于是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如何对待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便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就曾专门著文,对此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这就是他的杂文——《拿来主义》。
二、合作、探究排除法解题思路:或A或B或C或D非A非B非C所以D如果一个题有若干个选项,而要证明其中某项正确,那么只要找出依据,否定其它所有的选项就行了——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排除法。
从论证手法的角度看,属于因果论证。
《拿来主义》这篇文章就反复使用了这种论证思路和论证手法。
1.我们先看课文的1——7段。
作者在几段里面提到了中外文化交流上的几种做法。
快速阅读,把作者提到的几种做法一一找出来。
明确:A、闭关主义B、送去主义C、听凭送来D、“送去”之外,还得“拿来”。
2:那么,作者选择的是哪一种做法呢?明确:作者认为正确的做法是:“送去”之外,还得“拿来”。
3:那么作者是如何排除(否定)其它做法的呢?(1)“闭关主义”是怎么做的?(2)“闭关主义”是否行得通呢?为什么?明确:(1)闭关主义的做法是:“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也就是彼此不交流。
(2)闭关主义”行不通。
因为“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也就是用武力逼迫,“又碰了一串钉子”。
于是排除(否定)了“闭关主义”的做法。
4:“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作者这样说有依据吗?其论证方法是什么?明确:有依据。
“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其论证方法是例证法(举例论证)。
5:、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否定“送去主义”的呢?明确:通过与尼采的类比,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也就是必沦为乞丐。
6:理解下面这几个句子。
(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加点的词语有什么特点?明确:准确、生动和奚落。
(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活人”指的是谁?是不是一种进步?为什么?因此,加点的文字带着什么意味?明确:“活人”指的是梅兰芳博士;不是一种进步,因为本质上还是“送去主义”;因此加点的文字是反语。
(3)“当然,能够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究竟是不是见得丰富和大度?为什么?因此“丰富”和“大度”两个词带有什么意味?明确:不是。
因为作者在举例的时候——句子(1)语带奚落,而且“送去主义”会使我们的子孙沦为乞丐。
因此,“丰富”和“大度”这两个词带有讽刺意味。
(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些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摩登”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么说?明确:“摩登”的意思是“现代的”“时髦的”。
作者“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些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是因为“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作者这么说显得语言幽默。
7:“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作者用一个成语来给这些东西定位,是哪个成语?明确:送来的“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作者用“残羹冷炙”这一成语给这些东西做了定位,正因为如此,“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慌”。
于是对文化交流上的“送来”主义给予了否定(排除)。
8:模仿排除法,请大家归纳1——7段的论证思路。
明确:或闭关主义,或单纯送去,或听凭送来,或送去之外,还得拿来闭关主义,实行不通单纯送去,沦为乞丐听凭送来,大受其害所以,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拿来主义)9:1——7段论证的是什么问题?整体上使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明确:1——7段论证的是:为什么“送去之外,还得拿来”,即为什么要“拿来”。
整体上使用的是因果论证法。
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学习课文8——10段。
二、合作、探究1:课文1——7段论述的是为什么要“拿来”。
8——9段论证怎样“拿来”。
文中的“大宅子”比喻什么?明确:“大宅子”比喻外国文化遗产。
2:对待“大宅子”的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明确: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孱头徘徊不敢走进门昏蛋放一把火烧光废物欣欣然接受一切拿来主义者“占有,挑选”3:说说前三种方法的含义是什么?明确:前三种方法的意思分别是: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
4:拿来主义究竟又是如何“占有,挑选”的呢?第9段借助一系列生动贴切的比喻,做了形象的阐述。
如果用平实的语言,可以怎么表述?明确:有益的(即“鱼翅”),要“拿来”,而且“使用”;既有危害又有用处的(即“鸦片”),要吸取、使用它有用处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烟灯”“烟枪”和“姨太太”),原则上加以“毁灭”(只留少许送博物馆)。
5:根据上面的分析,用精练的语言,归纳拿来主义者“占有,挑选”的态度和方法。
明确: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即批判地接受。
这种态度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外国文化,也适用于外国政治、经济、技术和军事等领域;同样适用于对本国文化遗产的继承,以及对他人经验的借鉴等等各个方面。
6:模仿1——7段对论证思路的归纳方法,归纳8——9段的论证思路。
明确:或逃避主义,或虚无主义,或投降主义,或批判继承逃避主义是孱头虚无主义是昏蛋投降主义更是废物所以,对文化遗产要批判地接受7:以小见大,运用比喻,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来阐明抽象、深刻的道理,是8——9段一个突出的特点。
完成下面的课堂练习——运用人们熟悉的比喻,阐明下面的道理。
坚持对外开放,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但同时,我们又要加强法制建设,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防止腐朽落后的东西乘虚而入,对我们造成危害。
参考答案:好比一间屋子,把窗子关起来,甚至完全堵上,彻底封死,自然可以防止苍蝇、蚊子等有害之物的侵入,但同时也挡住了灿烂的阳光、新鲜的空气,还有悦耳的鸟语和沁人心脾的花香。
那么怎么办呢?无视危害的存在,大开窗子自然是不行的。
我们的意见是,安装一层过滤的纱窗,把有益于身心的健康东西放进来,同时又挡住了威胁我们的一切有害之物。
8:最后一段是结论。
齐读第10段,回答下面的问题:“拿来主义”者首先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明确:“首先要这人沉着,勇敢,有辨别,不自私”。
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作用和意义?明确:从正面说:“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会成为新宅子。
”从反面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简单点说,“拿来”的作用和意义,在于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和创造新的文化篇二教学目标:1、以《拿来主义》为例,感受鲁迅先生杂文的特点。
2、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树立起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应有的理性态度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1、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2、理解比喻论证、先破后立的论证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为主,朗读品味为辅。
教学过程:一、导入鲁迅知道多少?你对学过的鲁迅先生的课文印象比较深刻都是哪些课文?我们每学一篇鲁迅的文章,总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论是散文还是小说,不论是《故乡》还是《孔乙己》不论是《祝福》还是《纪念刘和珍君》,都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是鲁迅先生还有一类文章也写得非常好,那就是杂文。
对于杂文写作,鲁迅怀着一种目的明确的自觉意识,其中蕴含着他的严肃、崇高而执著的思想追求和精神追求。
他说过,“我早就很希望中国的青年站出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都毫无忌惮地加以批评。
”(《华盖集•题记》)这种批评,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杂文有着“时代的眉目”(《且介亭杂文•序言》)是“匕首和投枪”(《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
我们常常以“针砭时弊”四字来概括鲁迅杂文的特点。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拿来主义》,看看什么是“拿来主义”,同时感受一下鲁迅先生杂文的特点。
二、感受课文“针砭时弊”的特点提问:根据课文内容,你能否找出当时哪些非常具体的事件触发了鲁迅先生写作这篇文章的?明确:1、当时中国政府在巴黎举办中国古典艺术展,2、徐悲鸿、刘海粟在西欧举办中国绘画展或个人美术作品展,3、新闻报道俄国拟邀梅兰芳前往奏艺。
提问:这三件事情应该不是什么坏事吧,但是鲁迅先生对这三件事情似乎有这自己的态度,你能从他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吗?请大家朗读课文第一段,感受作者对这三件事情的批判。
提问:这些事件可以明确地说不是“时弊”,这三件事情都是中国与外国进行文化交流上做的事情,但是透过这三件事件,鲁迅先生明显的感受到了国人当时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有着怎样的倾向?明确:国人对待与外国的交流问题上明显存在着“送去主义”的倾向。
提问:鲁迅先生认为一味地践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请用你自己的语言一句话概括。
明确:(当佳节大典之际……)丧权辱国,仰人鼻息。
提问:当时国人在对待与外国的交流问题上还存在着哪些错误做法?明确:闭关主义,送来主义。
提问:鲁迅先生认为践行“闭关主义”会有什么后果?明确:(给枪炮打开大门,碰了一串钉子)落后,挨打。
提问:“送来主义”的实质是什么?明确:遭受侵略。
小结:鲁迅先生根据当时社会几件事件看透了国人面对与外国交流问题上存在着的三种错误做法,并对他们展开批判,这三种做法很有代表性,用鲁迅先生自己的话来说:“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
(《伪自由书•前记》)这正是他开创了杂文典型化的特点。
三、理解什么是拿来主义提问:在批判了社会上面对与外国交流问题上三种错误做法之后,鲁迅先生提倡了“拿来主义”,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明确: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占有,挑选。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筛选信息需要找准关键词语“所以”“总之”。
提问:为了把这个主张讲得更加通俗易懂,鲁迅先生运用了什么论述方法?明确:举例论证,穷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