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娄三、娄四、蘧公孙的人物形象介绍
儒林外史人物分析(全面)
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
元末诗人王冕的形象来“敷陈大义”,“隐括全文”,并作为自 己理想的楷模和臧否人物的标准。王冕出身田家,天文地理经史上 的大学问无不精通;而又安于贫贱,以卖画为生,不与权贵相与, 作者通过他的嘴,抨击了科举制度。
杜少卿(1)淡薄功名,傲视权贵;(2)轻视礼教,对妇女尊重,反对 歧视和摧残;(3)讲求传统的美德:讲求孝道,乐于助人,仗义疏财、 扶危济困,尚义任侠(4)敢于向封建权威和封建礼俗挑战(5)尊重个 性,反对名教而回归自然,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是作者心 目中的理想人物。
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文木山房 诗说》,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创作背景 吴敬梓的个人经历,令他对考八股、开科举 等利弊感受尤深。而在时代背景上,康熙、雍正、 乾隆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 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大兴文字狱,以考 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等方法统治思想,牢笼 士人。
武官萧云仙汤镇台
萧云仙戍边卫城,作为堪比张骞、班超,他在青枫边城 这一番文治武功却得了个“任意浮开”的罪名,还说应请核减 银七千五百二十五两有零,在于该员名下着追。最终把父亲 的产业归公。
汤镇台彻底平息了镇远县的苗人叛乱,反被诬陷“率意轻 进,靡费钱粮”,“好事贪功”被降三级调用。
儒林外史中描写的这两个武官,都打了胜仗,萧云仙还造 福一方,却是得个降职或解甲归田的结局。思考:作者为什 么这样安排?
鲁编修:鲁编修说过:“八股文章若做的好,随你做甚么东西,要诗就诗,
要赋就赋,都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 么来,都是野狐禅,邪魔外道。”鲁编修一大俗物,只重八股功名,把女儿也 教成了一俗物。
《儒林外史》中的“名士”
《儒林外史》中的“名⼠”儒林外史》中的 “名⼠”《儒林外史》中的所谓名⼠其实是⼀帮科举制度的派⽣物,他们或者科场败北,或者因为种种原因⽆法登⼊仕途,于是就效法古⼈,结诗社、写⽃⽅、附庸风雅,充当名⼠。
表⾯上风流不羁,实际上却是借此邀声盗名,“曲线”获取功名富贵。
这些⼈物主要有三组,围绕三次诗酒“盛会”展开描绘:湖州莺脰湖⾼⼠集会、杭州西湖⽃⽅诗会、南京莫愁湖“定梨园榜”。
⽂⼈雅集,觥筹交错,诗酒流连,本是极风雅之事,历史上的兰亭集会、醉翁亭集会等著名盛会,都成为千古传颂的⽂坛佳话。
但是,《儒林外史》中的三次聚会,却是如此滑稽可笑。
富家⼦弟娄三娄四公⼦,“因科名蹭蹬,不得早年中⿍甲,⼊翰林,激成了⼀肚⼦牢骚不平”,在京师呆得⽆聊,返回故⾥,⽆意中碰到与⾃⼰见解相同的读书君⼦,于是引以为知⾳,起了“求贤访道”的雅兴,于是⼀伙“名⼠”(杨执中、权勿⽤、⽜布⾐、陈和甫、张铁臂、蘧公孙等⼈)聚集在他们周围,凑成了⼀个莺脰湖⾼⼠集会。
⼆娄的⼼地倒也纯良,也颇有些真名⼠的习⽓和风度,待⼈诚朴、谦虚恭谨,对待杨执中、权勿⽤,也是真⼼礼遇,不求酬报,可谓“翩翩浊世之贤公⼦”,然⽽,“轻信⽽滥交,并不夷考其⼈⽣平之贤否,猝尔闻名,遂与定交”,所以⼤都所交⾮⼈。
杨执中的⼉⼦偷了权勿⽤的钱,两⼈因此⽽发⽣龃龉,“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的⾼⼠理论都抛诸脑后了。
后来,当权勿⽤被⼈告发,“⼀条链⼦索去了”,张铁臂⽤“猪头”骗取了五百两银⼦,远⾛⾼飞之后,两位公⼦只能“半世豪举,落得⼀场扫兴”,“闭门整理家务”。
如果说战国时期信陵君、平原君诸⼈为政治考虑,养⼠纳贤,当时的⼠⼈尚有独⽴⼈格精神,渴望建功⽴业,那么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独⽴⼈格早已经在⼋股科举的贯索下消失殆尽,他们⼀意慕求的不过是攀龙附凤、功名富贵罢了。
因此,他们的名⼠姿态,不过是为了邀声盗名、待价⽽沽。
作品通过聚会前后的介绍,揭⽰了所谓“名⼠们”的滑稽丑态。
儒林外史第9回人物形象及事件
儒林外史第9回人物形象及事件
《儒林外史》第九回主要讲述了娄家两位公子——娄三公子和娄四公子的人物形象和事件。
以下是具体的分析:
一、人物形象
1.娄三公子和娄四公子:他们是娄氏家族的成员,性格豁达,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反抗精神。
他们对科举制度的腐败和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同时,他们也是一对热心肠、喜欢打抱不平的好兄弟,对于社会上的不公和恶行,总是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反抗。
二、事件
1.拯救杨执中:第九回中,娄家两位公子偶遇了被官府关押的读书人杨执中。
在得知杨执
中因亏空案被囚禁后,他们决定出手相救。
他们利用自己的财力和人脉,最终成功地将杨执中从牢狱中赎出,并让他恢复了自由。
2.结交杨执中:在救出杨执中后,娄家两位公子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与他进行了深入的
交谈。
在交谈中,他们发现杨执中虽然身陷囹圄,但是依然保持着高尚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
这让娄家两位公子对杨执中产生了敬佩之情,并决定与他结为朋友。
3.反思科举制度:在与杨执中的交谈中,娄家两位公子对科举制度的腐败和官场黑暗有了
更深刻的认识。
他们开始反思自己曾经对科举制度的盲目崇拜和追求,意识到这种制度已经沦为了权贵们谋取私利的工具。
这种反思和觉醒,让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反抗世俗、追求真理的决心。
综上所述,《儒林外史》第九回通过娄家两位公子的形象塑造和事件描述,展现了作者吴敬梓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和对人性良善的赞美。
同时,也通过娄家两位公子的行为举止和语言表达,传递出了一种积极向上、勇于反抗的精神力量。
娄氏兄弟人物形象分析及情节
前言:兄弟同根,有花却是独自开。
遗传与家境一致,阅历和教育不同,使得同出一门的兄弟在性情上有同有异,有时互为影子,形影相随,举止似如出一辙;有时则互为镜子,相互鉴照,习性有天渊之别。
在《儒林外史》中就有诸多的兄弟,如严氏兄弟、娄氏兄弟、陆氏兄弟、佘氏兄弟等十余对,他们或出入同行,或分居异爨。
儒林是短篇相缀连,人物交更替,作者只截取了人物生活的断层,着力刻画的是他们最鲜明的特性,但是仍能将兄弟间的同与异于显著与微妙中表现得入情入理,真切生动。
下面笔者颇离就和你聊一聊,这《儒林外史》中如手如足,如影如镜的兄弟们。
娄氏兄弟娄三、娄四读《儒林外史》,一提到娄三、娄四,读者都喜欢将他哥俩并提,这种并提不是相提并论,而是干脆将两个名字不自觉地合成了同一个符号。
两兄弟于小说第八回中登场,在他们相继活跃的那么四、五回中都是形影不离,一唱一和的,也难怪读者把他们合二为一,当一个人来看。
但这种并提只是读者的简化,却不是作者的取巧。
笔者认为,比之严氏兄弟,吴敬梓先生对娄氏兄弟关系构建与性格的刻画更为微妙,更值得我们细读慢品。
娄氏兄弟家世显赫,其父盘踞内阁二十余年,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其长兄为通政使,堂堂正三品的朝廷要员。
可轮到娄三和娄四却分外不济,这对难兄难弟科名失势,娄三只是个举人,娄四还只是个监生。
父兄的荣光并没有成为两人平步青云之阶梯,反而成为横亘在他们命途中的两座大山。
衣食虽无忧,仕途亦无望,两人只得另辟蹊径,想在儒林之中博一个名士风流。
只是他们自身就名不副实,更无识珠慧眼,所交往抬举之辈,如杨执中、权勿用、张铁臂等皆是欺世盗名的肖小。
继而“人头会”变“猪头会”,侠士成了骗子,名士成奸拐犯,随着闹剧终了,兄弟俩一腔礼贤好士的热血、一场名士魁首的美梦也就此沉寂。
以上种种际遇,皆是两人共商共谋,共同经历,所以从情节上考量,将两人合二为一,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作者确实不是依靠情节来雕琢这两个形象,而是靠语言。
所谓言为心声,虽然小说中在描写二人语言时,多有“二位娄公子道”“两公子道”这样同问同答的情况,但还是以交错问答为主。
儒林外史15个人物介绍
儒林外史15个人物介绍1、范进南海人,进士,官至山东学道。
范进时年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不堪,他腊月还穿着单衣,冻得他直打哆嗦,广东虽然气候温暖,但腊月时节温度也不高。
周进见到他,便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惨状,在惺惺相惜之下,将他录取为秀才,后来又将他录取为举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2、匡超人匡超人,原名匡迥,号超人,温州府乐清县人。
小说在匡超人的行为描写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表现质朴孝顺的匡超人,二是表现泯灭人性的匡超人。
他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动、小说最初对匡超人的行为描写是表现他纯朴孝顺的一面。
3、蘧公孙本名蘧来旬,字駪夫,浙江嘉兴人。
因为祖父蘧祐做过南昌知府,所以被称为“蘧公孙”。
小说中,他首次出场是在第八回《王观察穷途逢世好娄公子故里遇贫交》。
蘧公孙的人物原型是吴敬梓的好友李本宣。
4、杨执中杨允,字执中。
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从第九回在二娄公子和邹吉甫的谈话中被提起,一直到第十三回退场,在近五回的篇幅中都有杨执中的出现。
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来看,身为名士的杨执中是书中性格鲜明的一个人物,并在全书中担当了某些“极重要的讽刺主题”。
5、王冕王冕,浙江诸暨县、乡村。
王冕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小说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6、鲍文卿南京水西门,做过安庆崔按察的门人,家中几代戏行。
后来自己成立了戏班子,经常在杜家兄弟家活动。
7、陈四老爷陈木南,太平府人。
住在南京,寓在东水关董家河房。
和表弟徐九公子借银子去结交妓女,后欠了债务还不了就跑到福建去找表弟。
8、周进从这周进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毒害之深。
它深深的腐蚀着文士的心灵,使一些文人因迷恋举业而完全被动地失去了自我。
儒林外史20个人物介绍
儒林外史20个人物介绍
王冕,浙江诸暨县、乡村。
梅玖,山东兖州府汶上县薛家集,秀才。
周进,山东兖州府汶上县,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
王惠,山东兖州府汶上县,举人,官至南昌府知府,后降了宁王。
荀玫,山东兖州府汶上县薛家集人,进士,官至工部主事。
范进,南海人,进士,官至山东学道。
张乡绅,南海人,举人,做过一任知县,别号静斋。
严大位,字致中,高要县人,贡生,无恶不作。
严大育,字致和,高要县人,监生。
胆小、怕事,有钱的守财奴。
王德,高要县人,府学廪膳生员,坐馆教学。
王仁,高要县人,县学廪膳生员,坐馆教学。
陈礼,字和甫,江西南昌县人,善扶乩,行走在高级官吏家中。
娄三公子,娄奉,字玉亭,湖州人,孝廉。
喜结交名士。
组织鶯腹会。
娄四公子,娄瓒,字瑟亭,湖州人,在监读书。
杨执中,湖州新市镇东四里的人,廪生俟贡,喜读书。
做了娄府宾客。
鲁编修,湖州人,在京城翰林院供职,后告假还乡。
蘧冼夫,蘧公孙,嘉兴人。
秀才,后入赘鲁编修家女婿。
鲁小姐,湖州人,蘧公孙的妻子,从小喜欢读八股文,脑子里记得三千篇文章。
权勿用,字潜斋,浙江萧山县人,老童生。
做了娄府一段时间宾客。
马静,马纯上,人称马二先生,浙江处州人。
秀才,老廪生,选家。
洪憨仙,台州人,炼丹,在杭州伍相国庙住着以炼丹术骗人。
九年级语文下册《儒林外史》六类典型人物
九年级语文下册《儒林外史》六类典型人物腐儒的典型范进【相关情节】▼五十多岁仅是个童生,直到五十四岁才中秀才;要去应乡试,却被胡屠户奚落,但他宁可让家人挨饿也要再去应考;及至中举,他竟然欢喜得发了疯。
▼胡屠户在范进中秀才前,盛气凌人地辱骂他,而他只是唯唯诺诺,他向胡屠户借盘缠,胡屠户用不堪入耳的说话骂他,甚至骂他母亲是老不死的老娘,他也毫不生气。
▼范进中举后,与张乡绅称兄道弟。
【性格特点】1、热衷功名,迂腐无能;2、逆来顺受,怯懦麻木;3、虚伪奸诈,世故圆滑。
周进【相关情节】▼周进六十多岁还是个童生,依靠在村子私塾里教书糊口。
▼学生顾小舍人都进学成了秀才,他再无资格继续教下去,沦落到薛家集观音庵私塾中来坐馆糊口,饱受秀才梅玖和举人王进的嘲弄和冷遇。
▼参观贡院时,大半生追求功名富贵却求之不得的辛酸悲苦,以及所忍受的侮辱欺凌一下子倾泻出来,让他悲伤得要寻死。
▼几个商人帮助周进捐了个监生。
不久,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竟考中了举人。
▼过了几年,他又中了进士,升为御史,被指派为广东学道。
在广州,周进发现了范进。
为了照顾这个五十四岁的老童生,他把范进的卷子反复看了三遍,终于发现那是天地间最好的文章,于是将范进取为秀才。
【性格特点】周进前半生生活在社会底层,地位卑下,事事仰人鼻息,形成逆来顺受的性格。
暮年飞黄腾达后,同情、提携同样出身下层和同样屡试不第的范进,表明周进秉性忠厚,迂而不恶。
在这个醉心于科举,而心术并未大坏的读书人身上,我们更可见出科举制对士子灵魂的侵蚀之深。
王玉辉【相关情节】▼六十多岁时一身潦倒穷困,还为了纂写三部宣扬程朱理学的书而没有工夫做馆教书,使家庭生活的拮据状况雪上加霜,可见八股举业和封建礼教给他造成了物质困顿。
▼当他的三女儿要为亡夫“殉节”时,他不但丝毫不加劝阻,而且大加鼓励;当三女儿因八日不食而去世的消息传来时,他竟然仰天大笑道:“死得好!”还劝慰自己的妻子不须悲伤,说女儿是得了一个“好题目”而死。
儒林外史分析20个主要人物的形象
儒林外史分析20个主要人物的形象1、王冕,历史上真实存的,作者对人物进行了改编。
他具有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质。
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2、周进,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至痴狂,可惜人到花甲却连个秀才都没中。
后几个商人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
周进欣喜不已,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
3、范进,时年五十余岁,穷困不堪,腊月还穿单衣,冻得直哆嗦,周进因他想起自己当年的惨状,便将他录取为秀才,后又录为举人,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4、严致和即严监生,严监生就是书没读过太多,他这个监生也是花钱捐来的监生。
极为节俭,死前仍念叨着灯中的两茎灯草,严监生怕费油以致到死都难以合眼,直到赵氏挑去一根,他咽下最后一口气。
5、严致中,是一个贡生,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瞧不起自己的胞弟严监生,他是一个十足的衣冠禽兽。
编造了一段与汤知县相遇的故事,还夸赞汤知县的为人,只是为了显现对汤知县的了解。
6、匡超人,他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
在流落他乡时,他受社会影响逐步发生了变化。
后一步步走向堕落。
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变成一个衣冠禽兽。
7、沈琼枝,沈琼枝是教书先生沈大年的女儿,遵父命嫁给盐商宋为富为妻。
但到了盐商宋为富府上之后,才知道是一场骗局,盐商宋为富原来是娶沈琼枝为妾。
琼枝父状告宋为富,宋重金贿赂知县,把沈大年押回常州。
沈琼枝带着金银细软独自去往南京,开始了她新的独立生活.8、汤奉,凭借科举得意,升官发财,作威作福;而贪狠、蛮横则成了他们的共同特征。
这就进一步暴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整个封建官吏政治的腐败不堪。
9、王惠,南昌太守王惠,也是一个贪官的典型。
他念念不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通例,他一到任,衙门里就满是“戥子声,算盘声,银子声,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合城的人,无一个不知道太守的厉害,睡梦里也是怕的。
总结璩公孙、马二先生的人物形象,一个人物写不少于300字的介绍
总结璩公孙、马二先生的人物形象,一个人物写不少于300字的介绍蘧公孙《儒林外史》蘧公孙人物形象分析:蘧公孙有一些喜剧性,但决非滑稽;有一些幽默的调侃,但更多的是善意的写实。
蘧公子景玉是有名的贤公子,书中着墨不多,然而“翩然俊雅,举动不群”,“谈言微中,名士风流”,丰姿雅韵,跃然纸上。
《儒林外史》中,“蘧公孙”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他本名蘧来旬,字駪夫,浙江嘉兴人,因为祖父蘧祐做过南昌知府,所以被称为“蘧公孙”。
小说中,他首次出场是在第八回《王观察穷途逢世好娄公子故里遇贫交》。
相对马二先生正直和古道热肠,蘧公孙就显得虚伪和自私,马二先生为了掐灭因王惠给蘧公孙的箱子而将要带来的灾祸,把自己选书得来的九十多两白银全部给到刑吏,为蘧公孙免除了一场灭顶之灾,自己却落得空空如也,而蘧公孙本是家室殷富之人,在这种在是在非面前,除了口头上感恩,连这个选书钱也不没有还给马二先生,致使马二在杭州看着猪蹄只能流口水。
在这一点上,蘧公孙似乎突然变了一个人,以前的豪爽和大方全然不见踪影。
吴老先生这样写,想必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把蘧公孙那点自私的性格特点写得淋漓尽致。
让不懂的读者还在心生遗憾。
当然,这件事也反应出鲁小姐的儒雅其实也有装作的成分,这个暂且不谈。
马二先生马二先生是八股制度的虔诚信徒,也真把儒家思想,包括立身做人的一些积极因素,溶入血液,所以宅心仁厚。
马二的举业宣传渗透着封建的说教,讲的尽是“中了举人、进士,即刻就荣宗耀祖”,“显亲扬名才是大孝”之类的腐臭道理。
他的大脑塞满了圣贤的语录,再也没有给自己留下思考的空隙。
他既不认识别人,也不认识自己,不合环境而心不在焉,我行我素,颜预自守,表现出机械而僵硬的喜剧特征。
马二先生的自我抑制,不仅因为在精神上有无形的拘钳,而且因为在物质上也有实际的困窘。
他食欲好,食量大,但久困场屋,羞涩的钱囊无法满足胃袋的庞大需求.他的基本特征就是被封建教条毒害而迁腐僵化。
马二先生这一个人物形象有着极其深刻的时代意义。
儒林外史蘧公孙人物解析
儒林外史蘧公孙人物解析蘧公孙是《儒林外史》中的人物。
《儒林外史》以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为背景,通过对众多儒林人士的塑造和刻画,成功地展示了晚明时期的政治风貌和社会风情,从而构成了一幅较为完整的社会历史图卷。
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中,有两个最令人关注:一个是清高自负的王冕,另一个则是精明圆滑的蘧公孙。
其中,人们又特别喜欢把蘧公孙与王冕做比较,比较之下,二者可谓冰炭不同炉,难以融合。
作为一个市井小人,精明灵巧的公孙大人凭借什么来博取读书人的敬重?而这种敬重能持续多久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蘧公孙一出场就是一个衣冠楚楚的富家子弟,而且一上场就不幸地被编进了科举考试的名单,由此而开始了他的人生悲剧。
“蘧公孙”三字并非真实姓名,而是他为自己起的雅号。
他生得细腰长腿,“面如傅粉,唇若涂朱”,丰神俊朗,但又刻薄尖酸,爱占便宜,不知天高地厚。
当然,他也算不上一个奸猾之徒。
从公孙这个雅号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性格特点。
“蘧”这个字与“赢”相近,但“赢”却不是聪明的意思。
说明这个人愚昧至极,是不懂得人情世故的那一类人。
正是由于这种心态,才使得他一上场就遇到了难堪的事情。
考官发现“王冕”的名字没有写在榜上,认为他名落孙山是冤枉的,决定严查。
这时蘧公孙却出了一个鬼主意,提出要和考官一同验证,并以私交求得包老爷、马二先生、杨执中等人的保证,结果只有马二先生帮忙。
眼见风头不对,蘧公孙悄悄溜走了。
“后来蘧公孙的两位朋友与他分手了,他也将要变卖田产去赶考了。
临行前的酒席上,蘧公孙谈起此次考试中了解元是必然的,但状元未必中。
胡屠户想撺掇他在场的二位朋友立即替他放盘,结果白费口舌。
由此可见,蘧公孙是靠投机取巧的小聪明而在官场上飞黄腾达的。
”这段话可以说是十分精辟地揭示了蘧公孙的为人。
“张、王、杨三公子就看准了他那点鬼精灵,巴结他,奉承他。
”正所谓同道相妒。
蘧公孙一生纵情声色,贪杯好赌,是典型的玩主儿,根本无意于做官。
像马二先生、杨执中等人,因不满包龙图和王、杨的横行霸道,都想离开他们。
儒林外史二娄公子和蘧公孙的性格
儒林外史二娄公子和蘧公孙的性格
二娄公子是山东留守儿童,外貌英俊有才气,他独具慧眼,善于发掘机遇,能够运用智慧灵活处理奇遇,无论是此消彼长,小聪明,还是把握关键的实战能力,均显示出无与伦比的才华,他善良心灵,胸怀大志,本着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进步,将梦想变成现实。
蘧公孙是一位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少年,他有着勇敢、忍让、执拗的特质,更富有革新精神,在专业知识学习上也有很高的造诣,是当时有名的学霸。
同时,他非常感知和感恩社会,总能灵活运用自身的本事,快速掌握外界的知识和能力,在学业、生活和事业领域用实力说话,他的表现受到众人的赞许和尊重。
总之,二娄公子和蘧公孙是《儒林外史》中充满智慧和传奇的年轻人物,他们不仅有共同的智慧,更有着各自不同的造诣和性格,无论是思想上的洞察力、还是社会上的发掘能力,都是后来的学子在追求精神文明的同时能够效仿的榜样。
儒林外史蘧公孙人物解析
儒林外史蘧公孙人物解析蘧公孙是《儒林外史》中的人物,作者用“英爽豪迈,胸襟磊落,然颇有痴处,且多是非,得罪不少”(第一回)。
“生平酷好听书”、“善论性道”(第三回),“交游广,出入贵要者极众,但他常存心正直,从不苟取人财”(第六回),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征和处世态度。
蘧公孙是小说中的一个奇人,此人形象的塑造着墨不多,而仅仅通过几件事情就可看出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着高尚情操的人。
首先说他的家世:大约在万历年间吧,因为不曾记得是哪一年的事了,我们只能用最近的一个大概时间去推断:那时候当朝宰相张居正已死,他的儿子张懋修也不在京城了。
后来听说张懋修回到京里来,蘧公孙即想去拜见,结果被人告诉,说张懋修已死,现在回来的是他的父亲。
这下子蘧公孙感到很为难,为什么呢?他生平酷好听书,在当时还没有录音机,更不用说今天的电脑、手机了。
于是他找了一个僻静之地,躲起来偷偷地听。
一天、两天、三天……过了十几天,终于听完了一本书,回去把书写了出来,整理成《耳谈》一书。
第二说他的名字——“蘧”字很有意思。
蘧,古文一字,我们认为它是指“神仙”,因为它与“瓠瓜”同意。
又引申为指“幼稚”。
这样解释似乎是把《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中的“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且往观乎,复关”的“蘧”字给解释通了。
不过这个“蘧”字也并非只指他姓“蘧”,另一个“蘧”字是读xiu。
《说文解字》解释“蘧”字:“蘧,私心也。
从口册声。
”《诗经·周南·卷耳》篇中有“采卷耳,其菜实左右,则为之厉(迅速)。
有娀氏之民,有卷耳之德”的记载。
所以,“蘧”字引申为私心的意思。
至于为什么取“蘧”字呢?有人说,大概是当时的读书人都喜欢在姓名上附会几句经书典故。
再来看他做过的事情:因为蘧公孙有才学,又喜欢与当时的知识分子交游,每日必至学宫听讲,由此和另一位学者王冕(音die,大概出生于1507年左右)成为知己。
两人同年同月同日生,相距十五里,便每日相互往来,共同切磋学问。
儒林外史二娄公子和蘧公孙的相同点
儒林外史二娄公子和蘧公孙的相同点
孔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而《儒林外史》中的二娄公子和蘧公子就是最好的典范。
《儒林外史》记录了中国古代史实,讲述了二位德高望重的贤人:二娄公子和蘧公孙。
他们互相帮助,扶持对方,成为历史上最佳榜样。
二娄公子,滁州(今安徽省蚌埠市)人,曾任过蘧府之官。
他为人谦虚、温和,性情
温文尔雅,缜密精辟,很宽容。
他以实际行动赢得他政治上的成功,他的办事模式,以诚
恳和智慧受到百姓的喜爱,成为一代模范。
蘧公孙,安徽岳西(今安庆)人。
他年轻时就性格温良恭谨、友善善良。
在朝廷的政
策推行中,他采取了宽大宽厚的政策,把百姓的目的摆在前面,秉持服务百姓的理念,做
出了很多功绩。
二娄公子和蘧公孙有着相同的品格和道德修养,即以诚恳、慷慨解困、担当担纲,坚
持原则不鞭策他人,以礼仪赞赏他人、安宁生活,淡泊名利,且以宽厚待人、贤明管理政事,处世不暴躁,穷极静待。
他们淡泊名利,穷极静待,由衷帮助无助,满腔热情投入社
会服务,化人心为自己护航,真诚合乎《论语》中“礼乐和平”的理念,在两宋时期留下
了深远而美好的名片。
二娄公子和蘧公孙,都是孔子“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缩影,他们擅长谦虚谨慎,不贪
求浮华、受到贵贱名利的压力,重情以待,博爱无私,是中国传统礼仪的一大瑰宝,他们
彰显出和谐,仁爱与宽容的伟大精神。
儒林外史9到12回娄家公子主要事迹
儒林外史9到12回娄家公子主要事迹
《儒林外史》的第九回和第十回主要描述了娄家两位公子的事迹。
在第九回中,娄家的三公子玉亭和四公子瑟亭因为不满盐店管家杨先生因亏空七百两银子而被东家告到德清县,并被收监一年多。
他们认为杨先生是一个读书人,不应该被守财奴如此凌虐,因此决定营救他。
他们用七百五十两银子让晋爵去为杨先生还债,但是晋爵只带二十两送与书办,释放了杨先生。
杨先生只听说是晋爵保了他,而没有意识到是娄家公子的帮助。
在第十回中,娄家的两位公子在船上与告假归府的鲁编修相遇,他们五人(包括蘧公孙、绍兴牛布衣)一起樽酒论文。
鲁编修把女儿许予公孙入赘。
这回描述了一批所谓的“名士”的形象,他们是一帮科举制度的派生物,科场失败或无法登入仕途,于是效法古人,结诗社、写斗方、附庸风雅,充当名士。
娄家两位公子就是这样的名士,他们表面风流不羁,实际上却是借此邀声盗名,“曲线”获取功名富贵。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阅读原著以了解更多关于娄家公子的事迹。
《儒林外史》人物简介与介绍
起来。又一个客人道:“论这事,只该怪我们金老客。周 相公既是斯文人,为甚么带他出来做这样的事?”金有余 道:“也只为赤贫之士,又无馆做,没奈何上了这一条 路。”又一个客人道:“看令舅这个光景,毕竟胸中才学 是好的;因没有人识得他,所以受屈到此田地。”金有余 道:“他才学是有的,怎奈时运不济!”那客人道:“监 生也可以进场。周相公既有才学,何不捐他一个监进场? 中了,也不枉了今日这一番心事。”金有余道:“我也是 这般想,只是那里有一注银子?”此时周进哭的住了。那 客人道:“这也不难。现放着我这几个弟兄在此,每人拿 出几十两银子借与周相公纳监进场,若中了做官,那在我
要寻死。
制对士子灵魂的侵蚀之深。
(4)几个商人帮助周进捐了个监生。不
久,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竟考中了举人。
(5)过了几年,他又中了进士,升为御
史,被指派为广东学道。在广州,周进
发现了范进。为了照顾这个五十四岁的
老童生,他把范进的卷子反复看了三遍,
终于发现那是天地间最好的文章,于是
将范进取为秀才。
主要人物
马纯上
马二先生是一个出入考场二十四载,马二先生是八股科举考试的虔诚信 依然以“生员”终身的白丁,但他仍 徒。 执着地做举业的热衷鼓吹者。
当他看到差人拿着写有蘧公孙叛逆 马二先生有着一副菩萨心肠,乐善
罪的呈子脸色大变,不惜倾尽所有,好施。可见马纯上是一个深受八股
替朋友消灾;他热心资助匡超人回 毒害的读书人,却也闪耀着人性的
创作
诗文集《文木山房集》十二卷
解释《诗经》的著作《诗说》 七卷
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初以抄本 流传,现存最早的刻本是嘉 庆八年(1803)刊行的卧 闲草堂本,共56回,第56 回作者问题有争议,现在通 行本为55回。
娄氏公子的人物形象和具体事件
娄氏公子的人物形象和具体事件
娄氏公子的人物形象和具体事件如下:
1、怀才不遇,爱抱怨,爱发牢骚。
娄氏兄弟因科名未能如愿,于是激起了满腹牢骚,即便呆在京师,他们也忍不住每常作些“自从永乐篡位之后,明朝就不成个天下”之类的议论。
2、自视才高,却又自认时运不济。
娄三、娄四公子对成祖和宁王的议论表现出娄公子胸襟狭隘,以运气论人,成祖运气好他们攻诘,宁王运气不好他们不平。
3、娄公子喜欢和有文化的人在一起,认为自己是一个伯乐。
在娄氏兄弟身上,因科名蹭蹬而表现出的特征是:他们有极强的知音难觅之感,以至于妄认“同道”。
像娄氏兄弟那样对成祖和宁王所发的骇俗之言,自然很少有人敢公开地表示赞同,这是可能触忤朝廷的议论,可不是小事情。
4、娄公子人物形象是嫉恶如仇、重情重义。
娄家两公子在回省城的路上,看到了为其家庭看坟的仆人邹吉甫的儿子邹三,自言在附近住。
娄氏公子于是去家探看。
席中得知杨执中被下了监狱,娄氏公子决定救人。
5、不务正业,纨绔子弟。
娄公子用遍访名士、结交名士这种方式来树立自己的“光辉形象”。
要是结交到真的名士如王冕等人也就罢了,但偏偏结交的是假诗人蘧公孙、老阿呆杨执中、老色鬼权勿用、吹破天张铁臂,再加上跑江湖陈和甫、拍马屁邹吉甫等一帮人的吹捧帮闲,两公子傻傻的由着性子胡花乱用,成为了俗称的“败家子”。
蘧公孙的人物形象及主要事件
蘧公孙的人物形象及主要事件
蘧公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他的形象和主要事件在不同的历史文献和传记中有不同的记载和描述。
以下是蘧公孙的形象和主要事件的一些概述:
人物形象:
蘧公孙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是一位博学多才、聪明睿智的人物。
据传,他精通《周易》,擅长诗词、音乐和舞蹈,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战略家。
主要事件:
1. 反对桓公专权:蘧公孙是齐桓公的卿士,他曾多次反对桓公专权,建议桓公尊重群臣、减轻赋税、加强国防等,但桓公并不采纳。
2. 倡导“中庸之道”:蘧公孙主张实行中庸之道,即遵循适度、平衡的原则,不走极端,不偏不倚地行事。
他认为,中庸之道是治国安邦的最佳策略。
3. 策划攻打鲁国:蘧公孙与齐桓公的其他卿士一起策划攻打鲁国,但最终未能成功。
4. 反对齐桓公征伐晋、燕:蘧公孙曾多次反对齐桓公征伐晋、燕等国家,认为这些国家并非对齐桓公构成直接威胁,没有必要进行征伐。
蘧公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思想和行为对中国古代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中庸之道”思想至今仍被广泛传承和应用。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汇总
一、《儒林外史》中的女性形象《儒林外史》是一部把男性士子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的伟大作品,真实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现实。
同时,这也是一部极写女性的伟大作品。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属品,没有独立地位。
尤其是在封建末世的清朝,即使是具有话语权的男性十子,在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下,其心灵早已极度扭曲,而在封建礼教压制下的广大女性的处境就更为复杂了。
对《儒林外史》中女性形象的研究都具备文化与历史审视的深刻意义。
(1)独立自强的新女性——沈琼枝沈琼枝是和鲁小姐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女性,她敢作敢为、能文能武。
作者刻划这一形象,旨在批判“男尊女卑”的封建士大夫观念,表现其“男女平等”的进步民主思想。
在作者的笔下,妇女也有独立的人格,和男人一样有争取美好生活的权利,那么让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刻画沈琼枝这一形象的。
沈先生领着女儿琼枝,来到扬州,住在大丰旗下店里。
那里颗计接着,通报了宋盐商,宋盐商打发家人来吩咐道:“老爷叫把新娘就抬到府上去,沈老爷留在下店里住着,叫帐房置酒款待。
沈先生听了这话,向女儿琼枝道:“我们只说到了这里,权且住下,等他择吉过门,怎么这等大模大样?看来这等光景竟不是把你当作正室了。
”(四十回)这一段交待了事情的起因,接着便集中笔墨写沈琼枝的言行,表现其性格特征。
沈琼枝接过父亲的话说:“爹爹,你请放心,我家又不曾写立文书,得他身价,为甚么肯去伏低做小!他既如此排场,爹爹若和他吵闹起来,倒反被人议论。
我而今一乘轿子,抬到他家去,看他怎模样对待我。
”沈琼枝一开口,就可看出她对宋盐商这样显耀人物毫无畏惧,做到有理有节,不失分寸,而且大胆、泼辣、果断、沉着、毫无扭怩作态的性格几笔就活脱脱地展示出来。
其独立自主、不容欺凌的勃勃英气已见端倪。
沈琼枝在宋盐商家住了几天,不见有消息,想道:“彼人(指宋盐商)一定是安排了我父亲,再来和我歪缠,不如走离了他家,再作道理。
”于是将所有动用的金银器皿,珍珠首饰,打了一个包袱,穿了七条裙子,扮做小老妈的模样,买通了那放丫环,五更时分,清晨便出了钞关门上船,因“恐故乡人家耻笑。
《儒林外史》情节概括
《儒林外史》情节概括第一回:王冕家境贫寒,善画荷花。
京官危素想见他,因不愿结交官绅,又恐受害,遂远走山东。
后山东洪灾,于是回乡。
奉养母亲送了终,正值元末明军起义,朱元璋取了天下,为避免入仕,归隐会稽山。
【人物形象】王冕:天资聪明且勤奋好学的典范,并且不慕名利,孝顺母亲。
塑造这样的形象,作者对阐述自己的观念树立标杆。
第二回:薛家集上的乡绅商讨春节期间举办龙灯会的事情,期间提到要给孩子们请一个教书先生,夏总甲推荐60余岁的周进。
宴请周进时请梅玖作陪,只是中了秀才的梅玖席间编宝塔诗作弄周进(编宝塔诗讽刺周进不是秀才,并貌似恭维实则挖苦预言周进今秋就会进学),并说梦见好兆头才中的秀才。
王举人/王惠避雨路过村塾,同样轻视周进,也讲了梦见与周进的学生荀玫共同中了举人,故弄玄虚,周进很受刺激。
村人因此嘲笑称呼荀玫为“荀进士”,有人谗言这是周进所为,薛家集辞退了周进。
后周进随姐夫去省城做生意,路过贡院,受刺激过度,头撞号板(等同的是“范进中举”,对热衷功名者的讽刺)。
第三回:周进的姐夫等人可怜周进,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得以直接考举人,考中,后来又考中进士,任广东学道。
遇范进考秀才,因可怜他而录取。
范进后又考中举人。
张乡绅/张静斋来结交,赠于他银子及房子。
【人物形象】范进:热衷功名、怯懦麻木、迂腐无能、虚伪奸诈,但也有知书达理的一面。
胡屠户:庸俗势力、凶暴粗鄙、尖酸刻薄、趋炎附势。
众邻居:麻木冷漠、趋炎附势。
张乡绅:虚伪、势力、奸猾,而且还横行霸道。
第四回:范进的母亲因忽然得到阔绰的房子及家饰,兴奋过度而亡。
范进想要隐瞒实情,未果。
范进服丧三年后,张静斋与他一起去拜访高要县汤知县/汤奉。
因朝廷下令禁止屠宰耕牛,不得食用牛肉。
恰逢回民来送牛肉,希望知县不要严格执行禁食牛肉的规定。
张静斋教汤知县/汤奉把这看做“严格执法,以求升迁”的机会,使得知县枷死了送牛肉的人,引来了回民的围攻。
这些官吏凭借科举得意,升官发财,作威作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林外史》中娄三、娄四、蘧公孙的人物形象介绍
(学习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
《儒林外史》中娄三、娄四、蘧公孙的人物形象介绍
名著阅读:《儒林外史》中娄三、娄四、蘧公孙的人物形象介绍《儒林外史》中娄三娄四是怎样的人?
第八回王观察穷途逢世好娄公子故里遇贫交
第九回娄公子捐金赎朋友刘守备冒姓打船家
一日,门上人进来禀道:“娄府两位少老爷到了。
”蘧太守叫公孙:“你娄家表叔到了,快去迎请进来!”公孙领命慌出去迎。
这二位乃是娄中堂的公子。
中堂在朝二十余年,薨逝之后,赐了祭葬,谥为文恪,乃是湖州人氏。
长子现任通政司大堂。
这位三公子,讳瓒,字玉亭,是个孝廉;四公子讳瓒,字瑟亭,在监读书,是太守的亲内侄。
公孙随着两位进来。
太守欢喜,亲自接出厅外檐下。
两人进来,请姑丈转上,拜了下去。
太守亲手扶起,叫公孙过来,拜见了表叔,请坐奉茶。
二位娄公子道:“自拜别姑丈大人,屈指已十二载。
小侄们在京,闻知姑丈挂冠归里,无人不拜服高见。
今日得拜姑丈,早已须鬓皓然,可见有司官是劳苦的。
”
蘧太守道:“我本无宦情。
南昌待罪数年,也不曾做得一些事业。
虚糜朝廷爵禄,不如退休了好。
不想到家一载,小儿亡化了,越觉得胸怀冰冷。
细想来,只怕还是做官的报应。
”娄三公子道:“表兄天才磊落英多,谁想享年不永。
幸得表侄已长成人,侍奉姑丈膝下,还可惜此自宽。
”娄四公子道:“便是小侄们,闻了表兄讣音,思量总角交好,不想中路分离,临终也不能一别,同三兄悲痛过深,几乎发了狂疾。
大家兄念着,也终日流涕不止。
”蘧太守道:“令兄宦况也
还觉得高兴么?”二位道:“通政司是个清淡衙门,家兄在那里浮沉着,绝不曾有甚么建白,却是事也不多。
所以小侄们在京师,转觉无聊,商议不如返舍为是。
”
图片
顺着故事的发展,范进竟然到周进家乡山东任职,遇见戏谑周进的梅玖斗胆谎称自己是周进的学生,厚颜无耻的他文章越写越丑,竟到了挨板子的程度。
为了报答周进的再造之恩,范进非找到他曾经的学生荀玫不可,期待能给予优待,素不知人家少年才华横溢,不用照顾已经得了一等。
期间还因为蘧景华的一句笑话,暴露了范进竟然不认识苏轼,我的天,这是多“有才”。
可惜荀玫长大后跟王举人一起在京东混日子,面对老母去世,为了仕途也萌生欺瞒之意。
这些儒生我们暂且不表。
话说范进门下的蘧景华,是湖南蘧太守的儿子,蘧太守辞官回乡,他两个侄子娄三公子和娄四公子粉墨登场。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第八至十三回里塑了娄三、娄四公子的形象。
娄三公子名琫,是个孝廉;娄四公子名瓒,在国子监读书。
他们的父亲是太保、大学士,位居三公,官正一品,在朝二十余年,死后赐葬赐谥,极享尊荣。
长兄在京师为官,时任通政司大堂,官属正三品,这个职位掌管内外章奏,诸如四方陈情建言、申诉讼告等事。
娄氏兄弟称得上是出身高官显宦之家。
只是他们未得早年中鼎甲,入翰林,觉科名无望遂放弃了举业,却又因科名蹭蹬激成了一肚子的牢骚不平。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里塑造的娄氏兄弟形象应该如何理解?
或者说,吴敬梓为什么要在《儒林外史》里塑造这样的人物形象?不难发现,娄氏兄弟是吴敬梓为烛照科举考试制度下,读书人的精神与心态而塑造的形象。
一、怀“才”不遇话牢骚
娄氏兄弟因科名未能如愿,于是激起了满腹牢骚,即便呆在京师,他们也忍不住每常作些“自从永乐篡位之后,明朝就不成个天下”之类的议论,弄得兄长也听不过,怕惹出事,劝他们回了湖州老家。
在姑丈蘧太守家烹茗清谈,说起宁王反叛之事,娄四公子又起了兴致:“据小侄看来,宁王此番举动,也与成祖差不多。
只是成祖运气好,到而今称圣称神,宁王运气低,就落得个为贼为虏,也要算一件不平的事。
”
娄氏兄弟的牢骚偏激本缘于自视才高,却又自认时运不济。
比较一下娄三、娄四公子对成祖和宁王的议论,便会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地方:如果以看成祖的眼光,他们应该说宁王也是图谋篡位;如果以看宁王的眼光,他们应该称颂成祖英明。
可是这兄弟二人不是如此,他们攻诘成祖,却为宁王鸣不平。
这固然表现出不以成败论人的识见,不过也不能因此而高估了娄三、娄四公子的胸襟。
他们实际上是在以运气论人,成祖运气好他们攻诘,宁王运气不好他们不平,这并不比以成败论人高明到哪里去。
所以,他们把一切归结为“运气欠佳”,更有一种吃不到说葡萄酸的“阿Q精神”不断自圆其说。
看二娄后面的议论,更可以证明这种推测是合乎他们的心思的。
蘧太守又对娄氏兄弟说起他的孙子:“自
你表兄去后,我心里更加怜惜他,已替他捐了监生,举业也不曾十分讲究。
近来我在林下,倒常教他做几首诗,吟咏性情,要他知道乐天知命的道理。
”娄氏兄弟赞赏其高见,结果生出来的还是不无激愤之言:“俗语说得好:'与其出一个斫削元气的进士,不如出一个培养阴骘的通儒。
”二娄提起这样一句俗语,实则含有这样的意思在里面,即:我们与其做一个斫削元气的进士,不如做一个有阴骘的通儒。
再进一步讲,就是说:我们兄弟不是没有中进士的才,连做通儒的才都有,只怪我们运气不好。
这样的话,要是在高翰林、施御史那里,肯定是不通的,所谓有操守的到底要从科甲出身。
不过,存异求同的话,二娄实际上和他们也有一点是完全相通的。
即都很看重科甲,不然,娄氏兄弟也不会对自己不能中进士、入翰林的事,一直耿耿于怀。
像娄氏兄弟这样自感不遇于时而偏激怨恚的,在科举时代不乏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