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知识培训

合集下载

输血相关知识培训

输血相关知识培训
和技能水平。
06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与伦理 规范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
01
血液管理法律
规定血液采集、加工、储存、 运输和使用的相关法律责任和
义务。
02
献血法
规范献血行为,保障献血者和 受血者的健康权益。
03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规范血液制品的研发、生产和 销售,确保血液制品的安全性
和有效性。
输血伦理规范
03
无偿献血
血液库存管理
血液库存的监控
为了确保临床用血的及时性和安全性,需要对血液库存进行实时监控,根据库 存情况及时进行血液的补充和调配。
冷链管理
血液的保存和运输需要严格的冷链管理,以确保血液的质量和活性。从采血、 储存、运输到临床使用,都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防止血液变质和细菌污染。
03
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输血前,应了解患儿的病情和输血 史,并进行全面的实验室检查,以确 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性。
对于新生儿和儿童,应选择适当的血 液成分和输血方式,如采用成分输血 、缓慢输注等措施,以减少不良反应 的发生。
05
输血后的护理与观察
输血后的护理
保持输血通道通畅
确保输血管道无扭曲、压迫,避免血液 回流,保持输血通道通畅。
处理。
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是保 证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医护人 员应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04
特殊情况下的输血
紧急输血
紧急输血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 了挽救患者的生命而进行的输血

紧急输血时,应遵循“先救命, 后治病”的原则,优先输注红细 胞和凝血因子,以快速补充血液
容量和止血。
在紧急输血时,应尽可能缩短采 血和输血的时间,可以通过快速 配血、使用血浆和血小板等措施

输血培训总结范文

输血培训总结范文

一、培训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输血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对输血工作的认识和操作技能,保障医疗安全,我院于2023年6月13日在学术报告厅组织开展了手术输血管理与输血不良反应相关知识培训。

本次培训旨在通过分享交流,提高全院医生在手术输血管理和输血不良反应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二、培训内容1. 医务科科长李玉明对手术输血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详细介绍了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血液管理策略,以及血液制品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2)输血适应证:分析了各类疾病患者的输血适应证,以及如何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输血方式。

(3)输血过程管理:讲解了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血液采集、保存、输注等环节的规范操作。

(4)输血后不良反应上报的注意事项:强调了输血后不良反应的监测、上报和处理流程。

(5)临床用血技术规范:介绍了临床用血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2. 针对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李玉明科长详细讲解了以下内容:(1)溶血性发热反应:阐述了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分类、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

(2)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分析了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成因、临床表现和处理措施。

(3)过敏反应:介绍了过敏反应的分类、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

(4)代谢性紊乱:讲解了代谢性紊乱的成因、临床表现和处理措施。

三、培训效果1. 提高了全院医生对手术输血管理和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增强了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

2. 培训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使医生们掌握了输血相关知识和技能,为临床输血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3. 通过培训,加强了医务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提高我院输血工作水平奠定了基础。

四、下一步工作1. 持续开展输血知识培训,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输血技能。

2. 加强临床用血管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3. 完善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和上报机制,提高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能力。

输血知识培训课件

输血知识培训课件
监测输血效果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评估输血效果,如贫血改善情况、出血倾向缓解等,为调 整输血方案提供依据。
输血过程中的护理与记录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在采血、输血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 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记录输血过程
详细记录输血时间、种类、数量、输 注速度、患者反应等信息,确保可追 溯性,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记录管理
对每次输血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输血时间、种类、数量、输血前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以便于日后查阅和总结。
Part
05
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
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和表现
早期输血不良反应
多发生在输血开始后15分 钟至2小时内,主要表现为 过敏反应、溶血反应、循 环超负荷等。
延迟输血不良反应
血液的酸碱平衡
血液通过调节酸碱平衡来 维持内环境稳定。
输血的概念和目的
01
02
03
输血的概念
输血是指将健康人的血液 或血液制品输给患者,以 补充失去的血液或特定成 分。
输血的目的
输血的主要目的是补充失 去的血液、纠正贫血、提 高血容量、提供特定血液 成分以及治疗某些疾病。
输血的原则
在输血过程中,应遵循安 全、及时、合理和科学的 原则,确保患者的生命安 全和治疗效果。
输血过程中的安全与防护
预防输血反应
为预防输血反应,应确保血液制品质量合格,避免使用过期或不合格的血液制品 。
防止血液传播疾病
加强血液检测,确保血液安全,避免因输血而导致的血液传播疾病。
Part
04
输血后的管理
输血后的观察与评估
观察输血后的反应
输血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发热 、过敏、溶血等不良反应,以及是否 有呼吸困难、心悸等严重症状。

《输血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输血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设备和物品准备
说明输血所需的设备、储存条 件和质控要求,以确保输血的 质量和安全。
4. 输血过程注意事项
1
注意事项
2
强调输血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如输血速
度、观察不良反应等。
3
输血前的准备
讲解输血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包括核 对患者身份、血制品信息和输血过程的 风险提示。
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
介绍可能出现的输血过程中的问题和突 发情况,并提供相应的处理方法。
《输血安全知识培训》 PPT课件
为了提高医疗工作者的输血安全意识,本课程旨在介绍基本的输血知识和安 全措施,确保安全输血的实施。
1. 课程介绍
课程目的
强调输血过程中的风险,培 养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 作技能。
课程内容
介绍输血的定义、种类、前 准备、注意事项、后护理和 安全保障等方面。
课程时长
预计课程时长为1小时,包含 讲座和互动环节。
2 答疑
回答学员提出的问题,并解决课程中产生的疑惑。
3 参考资料
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和进一步学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指导护士进行输血后的护理, 包括监测观察、疼痛管理和 饮食等方面。
监测输血效果和不良反 应
讲解如何评估输血效果和观 察不良反应,以及及时采取 的应急措施。
不良反应的处理与应对
介绍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及 其处理方法,并强调应急预 案的重要性。
6. 输血安全保障
输血安全的保障措施
2. 输血定义与种类
1 输血定义
描述输血行为及其目的,以及输血患者的适 应症和禁忌症。
2 不同种类的输血
介绍全血、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不同种 类的输血及其临床应用。
3. 输血前准备

输血知识培训内容

输血知识培训内容

输血知识培训内容
1. 嘿,大家知道吗,输血可不是简单地把血输进去就行啦!比如说,就像给汽车加油,你得加对型号呀!要是血型不对,那可不得了!所以一定要清楚自己和别人的血型哦。

2. 你们晓得不,输血也得看时机呢!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呀,好比做菜放盐,放早放晚味道都不一样呢!该输血的时候就得果断输,不该输的时候可别乱来哟。

3. 呀,很多人以为输血随便输都可以,错啦错啦!这就好比穿鞋子,得合脚才行呀!合适的血液输给合适的人,才能起到好效果呀,是不是很神奇?
4. 喂喂喂,可别小看输血前的检查呀!这就跟出门前要检查东西带没带齐一样重要呢!漏了一项都可能出问题哦,可别不当回事呀!
5. 哎呀呀,输血后的护理也很关键呢!就像跑完步要休息调整一样,输完血也得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呀,这样才能确保安全呀。

6. 大家想想看,输血要是出问题那得多吓人呀!好比船在海上没了方向,危险得很呐!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输血知识的培训呀,这可关系到生命安全呢!
结论:输血知识真的超级重要呀,大家一定要认真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保障输血的安全和有效呀!。

2024年全新输血知识培训ppt课件

2024年全新输血知识培训ppt课件

3
注意事项
加强稀有血型患者管理,建立紧急用血机制,提 高医务人员对稀有血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024/2/28
26
新生儿和儿童输血特点
2024/2/28
新生儿和儿童输血适应症
严重贫血、急性失血、先天性疾病等。
新生儿和儿童输血特点
血容量小、输血反应敏感、易发生过敏反应等。
注意事项
严格控制输血指征,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和剂量,加强输血前检查 和核对工作,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并及时处理。
监管与处罚措施
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管力度,对违反法律法 规和伦理道德要求的行为进行处罚和纠正。
32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024/2/28
33

11
输血前检查与告知
检查血液制品质量
核对血液制品的标签、外观、有 效期等,确保血液制品的质量安
全。
2024/2/28
检查输血设备
检查输血器、针头、管路等输血设 备是否完好、清洁,确保输血过程 的顺利进行。
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输血过程中的 注意事项,如保持静卧、避免剧烈 运动等,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舒 适。
2024全新输血知识培 训ppt课件
2024/2/28
1
目录
• 输血基本概念与原理 • 输血前准备与评估 • 输血操作规范与技巧 • 输血后观察与处理 • 特殊类型输血知识要点 • 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要求
2024/2/28
2
CHAPTER 01
输血基本概念与原理
2024/2/28
3
输血定义及作用
输血记录单填写
病例讨论与总结

输血知识培训

输血知识培训

输血知识培训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输血已经成为了一项常见的医疗措施。

然而,由于输血涉及到人体健康和生命,因此对于输血知识的掌握和培训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输血的定义、适应症、血液类型匹配、输血的过程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输血知识。

一、输血的定义输血是指将捐赠者的血液或血液制品经过特定处理后输送到受血者体内的医疗过程。

输血可以补充受血者体内的血液成分,从而改善其健康状况。

二、输血的适应症输血适用于以下几种病情:1. 大出血或失血性休克:包括严重创伤、手术后出血、产后出血等。

2. 贫血: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 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友病、DIC等。

4. 免疫功能障碍:如严重感染、免疫缺陷等。

5. 重症患者:如重症感染、器官移植等。

三、血液类型匹配在进行输血前,需要进行血液类型的匹配,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人类血液可分为A、B、AB、O四个血型,同时还有Rh血型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

血型之间的配对关系如下:1. A型血可以输给A型和AB型的受血者;2. B型血可以输给B型和AB型的受血者;3. AB型血可以输给AB型的受血者,但只能接收AB型的血液;4. O型血是全血型的供体,可以输给所有血型的受血者;5. Rh阴性血型可以输给Rh阳性和Rh阴性的受血者,但Rh阳性血型只能接收Rh阳性的血液。

四、输血的过程输血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捐血者筛查:捐血者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包括血型、传染病筛查等,以确保捐赠的血液安全。

2. 血液采集:捐血者采集血液,并进行初步的处理,如分离红细胞、血浆等。

3. 血液储存:采集的血液经过特定处理后,储存在血库中,等待使用。

4. 输血准备:根据受血者的需求,选择适当的血液成分,并进行血液配对。

5. 输血过程:将适当的血液成分通过输血管插入受血者的血管中,逐渐输入受血者体内。

6. 监测与观察:在输血过程中,需要对受血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如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注意观察输血反应。

临床输血知识培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临床输血知识培训考试试卷及答案

临床输血知识培训考试试卷及答案临床输血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医疗服务,为了确保医务人员的临
床输血能力,医疗机构通常会组织临床输血知识培训考试。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份临床输血知识培训考试试卷及答案,供大家学习
参考。

试卷
一、临床输血的目的是什么?
二、下列哪些情况是输血的适应症?
A. 低血红蛋白症
B. 血容量不足
C. 凝血因子缺乏
D. 严重休克
E. 大出血
三、下列哪些情况是输血的禁忌症?
A. 无明显临床症状的轻度贫血患者
B. 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
C.
具有传染性病原体感染的患者 D. 有高热、寒战症状的患者
四、临床输血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临床输血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六、如何预防输血并发症?
答案
一、临床输血的目的是补充患者身体内失去的血、纠正血细胞减少、改善组织的营养供应。

二、A、B、C、E。

三、A、B、C、D。

四、①核实血液录入信息;②核对患者姓名、病历号、血型、血袋号等;③执行三盒法(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④多次检查输血过程中的各个环节;⑤密切观察患者输血反应情况。

五、输血反应、输血感染等。

六、①深入了解患者病史、抵抗力和输血指征;②核对血袋信息,预防输血不当;③掌握多种输血技术和方法,预防输血并发症;④密切监测患者输血反应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输血知识培训

输血知识培训

输血知识培训输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疗技术,它可以挽救患者生命,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医护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输血知识。

本文将从输血前的准备工作、输血的过程、输血后的监测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输血前的准备工作1.患者血型与配型:在进行输血前,需要对患者的血型进行检测,以确定需要输注的血液类型。

同时,还需要进行配型,确保输血的血液与患者自身的血液兼容。

如果不兼容,可能会引起输血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2.检查患者过敏史:在进行输血前,需要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以及对哪些物质过敏。

如果患者有过敏史,需要特别注意选择适当的血液制品。

3.检查患者病史:在进行输血前,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特别是与血液疾病相关的病史,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4.检查患者体征:在进行输血前,需要检查患者的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以确保患者身体状况稳定,能够承受输血过程。

5.确定输血适应症:在进行输血前,需要确定输血的适应症,例如严重贫血、失血性休克等,以确保输血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二、输血的过程1.选择适当的输血器材:在进行输血时,需要选择适当的输血器材,包括输血袋、输血管、针头等。

同时,需要保证输血器材的消毒和无菌。

2.选择适当的输血速度:在进行输血时,需要选择适当的输血速度,通常以开始输血时较慢,逐渐加快至恰当速度,输完后再逐渐减慢输血速度,以避免输血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3.输血时的监测:在进行输血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征和输血进程,以及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例如过敏反应、输血反应等。

4.输血结束后的处理:在输血结束后,需要妥善处理输血器材,包括清洗、消毒和丢弃等。

三、输血后的监测1.观察患者体征:在输血后,需要观察患者的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例如发热、皮疹、呼吸困难等。

2.检查患者血液:在输血后,需要检查患者的血液情况,包括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比容等指标,以及可能出现的输血相关的实验室异常指标。

科室人员输血知识培训记录和考核成绩记录。

科室人员输血知识培训记录和考核成绩记录。

科室人员输血知识培训记录和考核成绩记录。

一、引言为了提高我院科室人员对输血知识的掌握程度,确保输血安全,降低输血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输血操作规范性,我院对相关科室人员进行了输血知识培训和考核。

本文将对此次培训与考核情况进行概述,以期为今后我院输血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科室人员输血知识培训内容概述1.输血基本知识培训中对输血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详细讲解,包括输血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

通过讲解,使学员对输血的基本概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2.输血操作规范培训重点介绍了我国输血操作规范,包括术前准备工作、无菌操作原则、血液制品的领取、输血过程中的监护等方面的内容。

学员通过认真学习,掌握了输血操作的要领。

3.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培训中讲解了我国关于输血的法律法规,包括《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

学员了解到了在输血过程中应遵循的法律法规,提高了法律意识。

4.输血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培训详细介绍了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发热、过敏、溶血等,并讲解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学员可通过这些知识,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并发症。

5.血液制品的种类和使用培训中对血液制品的种类、用途和使用方法进行了讲解,使学员了解各类血液制品的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了依据。

三、科室人员输血知识培训记录1.培训时间:本次培训分为两个阶段,共计16学时。

2.培训方式: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

3.培训师资力量:邀请了我国知名输血专家、临床医生和护士长进行授课。

4.培训参与人员名单:共有20名医护人员参加此次培训。

四、科室人员输血知识考核成绩记录1.考核时间:培训结束后,进行了现场考核。

2.考核方式:采用闭卷笔试和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3.考核内容及难度:考核内容包括培训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难度适中。

4.考核成绩统计与分析:经过统计分析,学员的平均成绩为90分,及格率为100%。

成绩表明,此次培训效果显著。

2024版《输血知识培训》PPT课件

2024版《输血知识培训》PPT课件
禁忌症
严重心功能不全、急性肺水肿、血型不 合引起的溶血反应等。
输血反应类型及预防措施
发热反应
预防措施包括严格无 菌操作、使用一次性 输血器等。
过敏反应
预防措施包括询问过 敏史、使用抗过敏药 物等。
溶血反应
预防措施包括认真核 对血型、避免输入异 型血等。
细菌污染反应
预防措施包括严格血 液保存条件、使用一 次性采血器具等。
04
加强与输血科、检验科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确保输血工作的顺 利进行。
04
输血后观察与记录要求
定期对患者进行回访,了解恢复情况
01
02
03
回访时间
输血后24小时内进行首次 回访,之后根据患者情况 定期回访,直至患者完全 恢复。
回访内容
了解患者输血后的病情变 化、恢复情况、有无输血 反应等,并做好记录。
肿瘤患者输血
肿瘤患者在输血时应考虑肿瘤对血液 系统的影响和输血可能带来的并发症 风险,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和剂量, 并加强监测和护理。
06
提高输血安全性的措施与 建议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操作技能水平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输血知识培训, 包括输血操作、输血反应处理等方面。
开展模拟演练和实操训练,提高医护 人员的操作技能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回访方式
可采用电话、微信、短信 等方式进行回访,确保及 时、有效地与患者沟通。
详细记录输血过程、反应及处理措施
输血过程记录
包括输血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输血量、输血速度等,确保输血
过程可追溯。
输血反应记录
详细记录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的 任何不良反应,如发热、寒战、过 敏反应等,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和 效果。

科室人员输血知识培训记录和考核成绩记录。

科室人员输血知识培训记录和考核成绩记录。

科室人员输血知识培训记录和考核成绩记录。

摘要:
一、培训背景与目的
二、培训内容与过程
三、考核成绩记录与分析
四、培训成果与展望
正文:
一、培训背景与目的
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背景下,输血治疗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科室人员的输血知识水平,规范输血操作流程,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我们组织了一次针对科室人员的输血知识培训。

二、培训内容与过程
本次培训涵盖了输血的基本知识、输血的适应症与禁忌症、输血操作流程、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等内容。

通过邀请专业讲师进行授课,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让科室人员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输血知识。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互动式教学,鼓励科室人员积极提问、发表观点,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此外,我们还安排了实践操作环节,让科室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输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考核成绩记录与分析
培训结束后,我们组织了一次全体科室人员的输血知识考核。

考核成绩记录显示,参加培训的科室人员成绩普遍较高,其中优秀率为85%,良好率为
10%,及格率为5%。

从成绩分析来看,科室人员对输血知识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培训成果与展望
本次输血知识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科室人员的输血知识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输血知识的复训和考核,确保他们能够持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

输血相关知识培训

输血相关知识培训

输血的方式和类型
输血的方式
输血可以通过静脉输注或动脉输注两种方式进行,其中静脉输注是最常用的方式 。
输血的类型
根据血液成分的不同,输血可以分为全血输注和成分输血。全血输注是指将一个 人的全部血液或部分血液输给另一个人;成分输血是指将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如红 细胞、血小板、血浆等进行分离、纯化或加工后,再用于治疗不同疾病。
大量输血时,应注意补充血小板、凝 血因子等血液成分,以维持患者的凝 血功能。
大量输血时应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 避免不必要的大量输全血。
自体输血
01
02
03
04
自体输血是指采集患者自身的 血液,在需要时进行回输。
自体输血可有效减少异体输血 量,降低输血相关并发症的风
险。
自体输血适用于手术中出血量 较大的患者,如心血管、产科
核对血液信息
医护人员应核对所输血液的成分、数 量、有效期等信息,确保所输血液安 全有效。同时,应检查血液外观,如 颜色、是否有凝块等,以确保血液质 量。
03
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输血速度的控制
输血速度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年龄进行调整,通常开始时速度较慢,然后逐渐增加 。
对于老年、儿童、心功能不全或贫血严重的患者,应适当减慢输血速度,避免引起 心肺功能不全。
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
一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 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根据不良反应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过
敏、抗感染、抗休克等。
对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和分析,总 结经验教训,提高输血安全性和
治疗效果。
04Biblioteka 特殊情况下的输血紧急输血01
紧急输血是指在紧急情 况下,为挽救患者生命 而进行的快速输血。

《输血知识培训》ppt课件

《输血知识培训》ppt课件
节、免疫防御等作用。
输血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包括大量失血、贫血、凝血功能障碍、 重症感染等多种情况。
禁忌症
对输血成分过敏、心功能不全、肺水肿、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患者应慎重或避免 输血。
输血反应类型及处理
发热反应
常见症状为发热、寒战 等,应停止输血并对症
处理。
过敏反应
可出现皮肤瘙痒、荨麻 疹等,应立即停止输血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输血流程,提高输血安全性和效率。
新型血液替代品的研发
研发更安全、更有效的血液替代品,解决血源紧张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03
02
血液成分及其功能
全血、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血 液成分的作用及适应症。
输血操作流程
从申请、核对、取血到输血等整个 流程的规范操作。
04
新型输血技术介绍
自体输血技术
包括术前自体储血、术中血液回收和术后引 流血液回输等技术。
成分输血技术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输注特定的血液成 分,提高治疗效果。
换血治疗
对于严重溶血病患者,需进行换 血治疗,以清除体内抗体和胆红 素。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预防和 处理并发症。
其他特殊情况处理建议
稀有血型患者输血 建立稀有血型库,提前备血,确保患 者用血需求。
输血反应处理
对于输血反应患者,立即停止输血, 给予相应治疗和处理。
输血传播疾病预防
严格筛选献血者,进行血液检测,确 保血液安全。
原因并采取措施。
持续改进计划制定
问题分析
针对输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 出根本原因。
制定改进措施
根据问题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如优 化输血流程、加强输血前评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输血知识培训主讲人检验科一、血型的概念:血型是是人体各种血液成分遗传多态性标记,实质上就是各种血液成分的抗原物质,这种抗原与遗传密切相关而不是通常所说的外来异物抗原.RBC有24个血型系统,其中以ABORH-.现也亦提到输血必血型系统抗原性最强,临床输血时必须慎上加慎;RH血型仅有3-4%查血型,因为RH-受血者接受RH+血,当再次受血时,极有溶血反应可能.同时,对于孕妇RH-受血者,更不能接受RH+血,RBC系统除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外还有MN、P等24个血型系统,只是这些血型物质抗原性较弱,输血反应不大,临床输血不做太多考虑,对于广义血型概念来说,血型除了RBC系统外,还有WBC和T.C血型系统.RBC系统血型鉴定:正定:用标准单克隆Ab查RBC抗原.反定:用标准A、B、O红细胞查血清中Ab.RH血型测定:RBC膜上“D”,在RH血型抗原中抗原物质,抗原性最强的成分是大“D”抗原.二、成分血概念及优缺点:是将全血中的各个成分经过分离,浓缩等将其分开,所得到的各个部分,依病情需要,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缺啥补啥.目前,我国血站能提供血液成分的制品:1滤白RBC2RHB阴性滤白RBC3浓缩WBC4浓缩TC5新鲜冰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6冷沉淀成分血的优点:一血多用,节约用血,制品浓度高,疗效好,最大限度降低输血的不良反应及疾病传播.输入含白细胞成分制品的危害:1、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2、引起肺微血管栓塞.3、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4、引起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5、引起输血相关性免疫抑制6、传播病毒,如巨细胞ViresCMV,人类免疫缺陷ViresHIV,人类嗜T细胞ViresHTLV等.三、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意义:滤白RBC应用临床意义1、预防非溶血的性发热反应输血中或输血后2小时内体温升高1度以上,一般都发球含wbc原因---受血者血浆内含白细胞抗体,其主要热原物质是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WBC释放的因子之一,其发生率初次输血0.5%,多次输血高达60%.临床表现:寒战、发热、恶心、呕吐.治疗:对症治疗.预防:去除血液中的WBC残留WBC小于51082、阻止或延缓HLA同种免疫.HLA的同种免疫发生率为40%,HLA同种免疫是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去除WBC可显着降低HLA同种免疫发生率.目前滤白输血已成为减少同种免疫和预防T.C输注无效的标准输血方法.3、预防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率不高0.01—0.1%=1/3—1/4.但死亡率很高80%--90%以上其病因是供者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引起的.4、预防亲WBC的病毒传播.CMV巨细胞病毒、EBV、HIV、HTLV人类嗜T细胞病毒等主要在受感染者WBC内,滤白输血又有效降低或预防病毒传播.CMV是最常见的机会感染性病毒,对免疫功能不全者可导致严重后果,EBV属疱疹科病毒,是人类一种特异性嗜淋巴细胞性疱疹病毒,人类嗜T细胞病毒其I型和II型,分别是引起T细胞白血病和毛细胞白血病慢淋的病原体.HIV是破坏T淋巴细胞,更严格说杀伤CD4淋巴细胞,直接破坏、杀伤C免疫功能,HIV感染的病人,CD4+下降,导致CD4+与CD8+比值下降,可以判断其C免疫功能丧失的程度.5、预防输血相关性免疫抑制:白细胞中单核细胞产生的前列腺素E2就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免疫抑制导致肿瘤复发率和手术后感染率增高,去除WBC可降低肿瘤发生率和手术后感染率.6、预防输血相关性肺微血管栓塞.血库库存血中的WBC碎片,血小板碎片,变性蛋白,纤维蛋白共同形成微聚物微栓,微栓可阻塞肺毛细血管导致肺功能不全综合征.滤白能避免微栓形成.7、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WBC释放的氧自由基是体外循环手术和器官移植手术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滤白.8、成分血的保存受影响WBC释放的C因子会缩短RBC寿命,WBC还能降低浓缩血小板中的PH,增加糖的消耗,影响TC的寿命与功能.四、各种成分血适应症及优缺点:1、滤白RBC适应症:1各种血容量正常的贫血病人,几乎所有的慢性病贫血,也就是说有输血指征者,都应输注滤白的RBC.2急性出血或手术失血低于1500ml者,应在应用晶体液,胶体液补足的基础上输注浓缩RBC,失血量超过1500ml者需要与其它血液制品配合使用.3心、肾、肝功能不全者.4小儿和老人需要输血者.5妊娠后期伴有贫血需要输血者.6CO中毒者.迅速携氧.滤白RBC优缺点:优点:a、该制品具有与全血同样的携氧能力.但容量几乎是全血一半,使得循环超负荷危险少.b、抗凝剂、乳酸、钾氨等比僵少,使之用于心、肾、肝功能不全者及老年病人更为安全.c、RBC浓度高,疗效快而好.d、滤白去掉HLA抗原意在避免多次输血产生HLA抗体而发生输血反应.缺点:a、比全血粘,输注时流速较慢可加生理盐水b、加盐水后需尽快输注,不能保存.2、Rh阴性滤白RBC:专给Rh阴性的受血者.3、浓缩白细胞适应症:适应症从严掌握,一般认为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且充分权衡利弊后才考虑输注.1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正常5.0109/L左右.2有明显的细菌感染.3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48小时无效.每次输注剂量要大于1万109,而且每天输注连续4—5天,直到体温下降证明无效为止.4、浓缩血小板的适应症:1由疾病、化疗或放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或衰竭病人,凡血小板数低于20109/L,等于2万/mm3,伴有自发性出血者应输血小板;血小板数低于50109/L,某些病人亦可发生小量出血,一般止血措施无效也可输注血小板.2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尿毒症,严重肝病,某些药物等引起的血小板功能异常伴有出血者.3大量输血所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数低于50109/L者.4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本病有自限性.最长3—4周痊愈,如有皮肤粘膜出血者可输血小板.5、新鲜冰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是抗凝全血于6—8h之内,在4℃条件下,离心将血浆分出,并迅速在--30℃以下冰冻成块,即为新鲜冰冻血浆,冰冻状态一直持续到使用之前,有效期为一年,制品内含有全部凝血因子,主要用于各种凝血因子缺乏病人的补充治疗.普通冰冻血浆是全血在保存期以内或过期5天以内,以自然沉淀或离心后分离出的血浆,冰冻状态一直持续到使用之前,有效期为5年,该制品内含有全部稳定的凝血因子,但缺乏不稳定的凝血因子Ⅷ和Ⅴ,主要用于凝血因子Ⅷ和Ⅴ以外的因子缺乏病病人的治疗,新鲜冰冻血保存期满1年可改为普通冰冻血浆.需要说明的是血浆只做凝血因子缺乏病人的治疗,因其不能灭活病毒,而能传播肝炎和艾滋病,轻意用血浆来补充容量和营养,有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加之现在已有同样安全有效的晶体液,胶体液和白蛋白,用于补充血容量和抗休克,还有更为科学的肠胃外营养疗法,所以,目前不主张将血浆用于补充血容量和营养.如果用于凝血因子缺乏,输注血浆,一般不要求ABO血型同型输注,输注前也不必做交叉配血试验没有抗原的成分,但要求与受血者ABO相容,相容关系为AB型血浆为万能给浆者,O型为万能受浆者.主张输注同型血浆. 6、冷沉淀:是将新鲜冰冻血浆置于4℃条件下,融化,待其融化到沿剩少量冰渣时取出,重离心,移出上层血浆,剩下不易溶解的白色沉淀物即冷沉淀.冷沉淀与最后剩下的少许血浆即放置-30℃冰冻,效期从采血之日起为1年.冷沉淀含有5种主要成分:丰富的因子Ⅷ、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维结合蛋白以及因子Ⅻ.冷沉淀适应症:冷沉淀适用于儿童或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及因子Ⅻ缺乏症病人.冷沉淀也可用于手术后出血,严重外伤及DIC等病人的替代治疗.人类输血仅有300多年的历史,其中盲目输血持续200多年,真正发现血型才仅仅100年,这100年来输血医学迈出长足步伐,由盲目输血进入输注全血,而很快进入成分输血阶段.经历了对血液飞跃性的认识,人类不但掌握了输血的适应症、禁忌症,还明确了人的血液对人类本身的利、害关系,使得临床用血日趋合理化、完善化.肝脏化学1、肝脏能合成的蛋白—r球蛋白以外的所有血浆蛋白,尤其是A、a1、a2等球蛋白,所以测定血浆蛋白可以评估肝脏功能.2、肝脏通过鸟AA循环,合成尿素,正是处理血氨的过程,测血氨能推断肝脏功能状况在急性肝坏死病人,血、尿中尿素都会很低,而血氨会增高3、肝脏分泌胆汁酸,是肝脏生理胆固醇的重要途径,肝脏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测定胆汁酸能反映肝脏功能.4、肝脏处理体内铁卟啉化合物所产生的胆色素,主要是胆红不,我们可以通过测定D—BIL,T—BIL来反映肝脏功能.5、肝脏酶学,ALT、AST、ALP、CHE、ADA腺苷脱氨酶、ALT在肝C内含量最多,当肝脏有炎症时,ALT入血使血ALT升高,ALT是反映肝脏功能变化的金指标.ALP:C浆内ALP1和线粒体ALP2,能查到线粒体,ALP升高,将能肯定重度肝炎.一、HAV:RNA病毒,能引起急性甲型肝炎,测定HAV-Ag需肝活检,HAV主要在肝C内复制,血液中滴度很低,只能通过PCR扩增,HAV-Ab有IgA、IgM、IgG、抗HAV-IgM常早于ALT升高之前,消失很快,所以,抗-HAV-IgM测定常作为HA早期诊断的指标,抗HAV-IgG常出现于ALT升高之后,属于保护性抗体,无助临床诊断.综上所述,由于HAV的抗体出现的早晚常与ALT不同步,临床上常常可以看到ALT升高等肝功能改变,而病原学上即甲、乙、丙、丁都阴性的结果模式,不除外有甲肝的可能.二、HCV:为单股正链RNA-virus.HCV在受到感染的血液中,含量极少,肝C为其复制的场所,体外C培养尚为成功,主要是经血液和体液传播,由于HCV-Ag测定需要肝活检.HCV-RNA血中浓度,通过PCR扩增是诊断丙肝的金指标我们条件是做不到的.而HCV-Ab可以看作诊断丙肝的血清学标志物,但要结合症状综合分析.HCV-Ab分IgM、IgG型.IgM常出现急性期,IgG常出现慢性或恢复期.我们做的丙肝抗体是丙肝的IgG型,所以单纯HCVAb阳性,不能肯定为丙肝,也许为既往感染的恢复期,只有HCV-RNA阳性,是诊断乙肝金指标.HDV:是一种缺陷Virus.表面被HBV包膜包裹,即以HBsAg作为核衣壳,HDV不能单独感染人体,须与HBV同时感染或继发于HBV感染后发生重叠感染,HDV存在于HBsAg携带者的肝C核内,致病性较强,具有直接的细胞致病作用,丁肝病毒HDV的感染往往导致较重的肝损伤.且与重症肝炎有关,还可使急性肝炎慢性化.HDV特异性实验室诊断方法及特点:1、HD-Ag-HDV抗原需肝活检.2、HDV-Ab包括IgM和IgG型.HD-AbIgM持续阳性可作为进行性肝损伤的标志.如同时出现高滴度HD-AbIgG可确诊为慢性HDV感染.目前研究发现:HBV和HDV同时感染时,HD-AbIgM呈一过性阳性,临床多为自限性;HBsAg携带者重叠感染HDV时,HD-AbIgM持续升高,症状加重,且预后不良.3、HBV感染的检查:HDV感染均建立在HBV感染的基础上,因此多数急性,慢性HDV感染者可检出HBsAg,但也阴性者,此时应借助HBV感染的其它血清学指标以助诊断,目前常用的标志是抗HBeIgM和HBV-DNA,所以,并不一定HBsAg阳性,才诊断HDV感染,但一定能检出HBV感染的血清学指标,否则化验结果是不成立的.三、HEV:HEV是戊肝的病原体,属RNA病毒,经粪-口途径传播,排毒高峰先于ALT升高,感染HEV 后,抗原血症存在时间较短,且抗原性较弱,HE发病1个月内血清又可以出现抗HEV-IgA抗体,在体内持续时间约5个月,血清中抗HEV-IgG阳性转时间几乎和IgM同时间,且持续时间长.抗HEV-IgM测定用于HEV感染的早期.抗HEV-IgG+、IgM-可认为既往感染.四、乙肝两对半:HBsAg:于63年在澳大利亚土着人血中发现,称为澳大利亚抗原即澳抗,后又称为肝炎相关性抗原HHA,1974年正式定名为乙肝表面抗原即HBsAg,HBV的外壳部分.HBsAg:血清中检出HBsAg是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出现于患者转氨酶ALT升高前2-8周,至恢复期HBsAg滴度逐渐降低乃至消失.抗HBs出现,但有部分患者HBsAg在血清中可持续存在,原因可能是编码HBsAg的HBV的S区段和肝细胞DNA整合,在这种情况下,即使HBV已从人体内消除,肝C仍能不断地复制HBsAg.HBsAgHBV感染后,大部分人没有临床表现,但在血中可以检出HBsAg,这类人通常称为HBsAg 携带者,在我国这类人超过1亿,其中大部分人将持续携带HBsAg数年,数十年乃至终身而无临床症状,小部分人在平衡被打打破后,可发展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甚至肝硬化,肝癌. HBsAg:在HBV的自然感染或HBsAg疫苗可引起抗HBS应答,如S基因145密码变异使得其原来的甘AA被精AA替代时,可致a决定簇的抗原发生改变,使机体产生的讥体对变异株无作用,且可引起HBV感染患者血清中同时出现HBsAg和抗HBs,同时,乙肝疫苗接种也不能有效预防此类变异病毒的感染.HBsAg:乙肝病毒S基因的变异有自然变异和逃避免疫变异.变异可发生在多个部位,而且突变可以同时存在.这些变异有助于病毒携带状态的持续存在.HBsAg不仅存在于血液中,而且还存在许多体液和分泌物中.如唾液、尿液、乳汁,精液等.HBsAg:HBsAg在乙肝患者血循环中以三种形式存在,即圆形颗粒、管形颗粒和Dane颗粒,其中只有Dane颗粒中存在乙肝病毒,但其仅占所有HBsAg0.2%,其它绝大部分为空的圆形及管形颗粒,所以HBsAg和乙肝病毒之间自然缺乏正相关.抗HBS:急性乙型肝炎病人处于恢复期后,随着HBsAg逐步消失,血清中出现抗HBS,抗HBS是一种中和抗体,其能在体内存在相当长时间,以HBsAg作为疫苗免疫机体所产生的抗HBS,对HBV感染具有保护免疫作用.乙肝疫苗接种者,体内血循环中除了抗HBs外,不应有其它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如抗HBe、抗HBc等,一旦出现除抗HBs以外的标志物,则应视为既往HBV感染.抗HBs:一般情况下,血清中抗HBs和HBsAg不同时存在,若同时检出可能为:1、抗HBs产生的早期;2、属于不同亚型的HBV感染;3、由HBV的S基因变异所致. HBeAg:HBeAg为HBcAg的可溶性成分,两者约有75%共同的氨基酸序列,但结构不同,各有特异的抗原决定簇,因而在细胞水平其体液免疫应答是不同的,其在血清中的出现时间稍后于HBsAg,一般血清中HBeAg阳性,HBsAg亦阳性,有研究表明,当乙肝病毒前核心区发生点突变时,可使得HBeAg无法表达,表现为血清中HBeAg或抗HBe测定持续为阴性,但血清HBsAg和HBV-DNA可表现为阳性.HBeAg:HBeAg与病毒Dane颗粒,HBV-DNA具有伴随关系,是HBV复制活跃的血清学指标,血清中HBeAg阳性说明传染性强,急性乙肝病人血清HBeAg持续3个月以上,则有疾病慢性化倾向.有时检验科可见到HBsAg-,抗HBs+,HBeAg+的模式,则很有可能在病毒编码HBsAg的基因区发生了突变.抗HBe:当血清中HBeAg转阴后,可出现抗HBe,两者同进阳性较少见,抗HBe阳性,说明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弱,但并非没有传染性,抗HBe不是保护性抗体.总抗HBc和抗HBcIgM:从机体对HBV抗原的免疫应答来看,最早出现的是对HBcAg的细胞免疫应答HBcAg的免疫原性最强,随后才发生对HBcAg体液免疫应答产生抗HBc.总抗HBc包括抗HBcIgM、IgA、IgG和IgE等,抗HBcIgM可以说是机体感染HBV后在血液中最早出现的特异性抗体在乙型肝炎的急性期呈高滴度,是判断乙型肝炎的重要指标.总抗HBc和抗HBcIgM:随着急性乙肝的恢复,抗HBcIgM滴度降低乃至消失,如持续高滴度,则常表明病人乙肝有慢性化倾向,研究表明,在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血循环中抗HBcIgM检出率及滴度越高,说明HBV在体内复制活跃,是传染性强的指标之一,抗HBc不是保护性抗体,抗HBs在血中呈低滴度,且与抗HBs 时存在,是既往感染的标志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