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所得税会计
所得税财务会计相关知识点
所得税财务会计相关知识点所得税是指个人或企业根据国家规定,按照一定的比例,将自己所得的收入交纳给政府的一种税费。
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了解所得税的财务会计相关知识点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合理规划财务,避免因税费问题出现的纠纷和损失。
本文将围绕所得税财务会计相关知识点展开讨论。
1.所得税的分类所得税根据纳税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两种。
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收入和财产从事各种活动取得的所得,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缴纳给政府的税费。
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根据自己的利润和财产从事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缴纳给政府的税费。
2.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是按照国家规定的税率表进行的。
税率表根据纳税人的收入水平进行划分,分为不同的档次。
纳税人根据自己的收入确定自己所在的档次,然后按照相应档次的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还需要考虑一些优惠政策和减免项目,例如子女教育费、住房贷款利息等。
3.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是根据企业的利润额和税率进行的。
利润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收入减去相应的成本、费用和税金后得到的剩余金额。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根据国家的规定进行调整,一般为一定比例。
不同的行业和企业规模可能享受到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
4.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个人和企业需要根据国家规定的时间进行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
个人所得税一般按照年度进行申报和缴纳,企业所得税一般按照季度进行申报和缴纳。
申报和缴纳所得税需要提交相应的申报表格和财务报表,准确记录和报告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情况。
申报和缴纳所得税的时间和程序可以根据国家的规定和税务部门的要求进行办理。
5.所得税与财务会计的关系所得税和财务会计密切相关,财务会计的主要任务就是记录和报告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其中包括所得税的计算和申报。
财务会计需要合理核算和报告企业的收入、成本和费用等相关金额,以便计算和申报所得税。
所得税的计算和申报需要依据财务会计的相关数据和报表进行。
所得税会计的知识点
所得税会计的知识点所得税会计是指对企业或个人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利润或收入进行识别、计量、确认和报告的一项会计工作。
所得税会计涉及多个知识点,包括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所得税会计处理原则、所得税会计准则等。
以下是所得税会计的主要知识点:1.所得税基本概念和法律依据:所得税是指个人或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净收入,根据各国的法律和规定,需要向政府缴纳一定比例的所得税。
不同国家的所得税法规有所不同,企业需要了解所在国家的所得税法规作为会计处理的依据。
2.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包括权责发生制和现金基础制。
权责发生制是指收入和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即确认,与货币支付时间无关。
现金基础制则是指只有在收到或支付现金时才能确认收入和费用。
企业需要根据所得税法规和会计准则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
3.所得税会计计算:所得税会计计算主要涉及计算所得税费用和所得税负债。
所得税费用是指在会计报表期间所应承担的所得税款项,通常是根据所得税税率乘以企业的应税所得额计算得出。
所得税负债则是指根据企业报表日期所应缴纳的所得税款项。
4.所得税会计披露:5.所得税减免和减税优惠: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所得税的减免和减税优惠政策。
企业需要了解国家和地区的所得税法规,正确应用减免和减税优惠政策,并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相关信息。
6.所得税会计准则:各国都有自己的所得税会计准则,例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GAAP)。
企业需要根据所在国家的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并在财务报表中按照会计准则要求进行披露。
7.所得税会计风险管理:8.国际税收筹划: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需要进行跨国税收筹划,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所得税风险,并提高企业的营利能力。
涉及到国际税收筹划,企业需要考虑税法、税收协议、转让定价等多个因素。
以上是所得税会计的主要知识点。
所得税会计对于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税务规划都具有重要意义,企业需要根据所在国家的法规和准则进行正确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并加强风险管理和合规性控制。
所得税会计
所得税会计一、所得税与所得税会计(一)所得税所得税是以企业依照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为计税依据而向国家缴纳的一种税。
企业所得税采纳比例税率,因此,阻碍所得税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经营成果的确定。
企业经营成果的大小取决于收入和费用两个因素。
由于会计规范和税法的目标不同,会计规范的目标是确保企业收入和费用能如实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形,而税法则强调财政收入的实现,因此,两者在收入和费用确认时采取了不同的会计原则。
会计确认收入和费用采纳的原则包括: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实质重于形式、慎重原则。
税法确认收入和费用采纳的原则包括: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形式重于实质、实现原则。
由于确认原则不同,必定导致按会计规范和税法运算出两种不同的经营成果,即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而所得税的确定又必须以税法规定为依据,对此,在运算应交所得税时,必须以利润总额为依据,对按会计法规和税法确定的收入和费用的差异进行纳税调整,两者的关系是: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计税差异(二)所得税会计所得税会计确实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规范运算的利润总额和按照税法运算的应税所得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二、计税差异及其类型(一)计税差异计税差异是指由于会计规范和税法确认收入和费用时采纳原则不同而产生的会计收入和费用与应税收入和费用之间的差异。
(二)计税差异的类型1、从利润表的角度划分(1)永久性差异。
在某一会计期间,由于会计规范与税法在收入与费用确认和计量的口径不同而产生的收入和费用上的差异。
该差异一旦发生,以后各期不能转回或排除,即该项差异不阻碍其他会计期间。
具体有以下四种类型:①会计确认收入,税法不确认②会计不确认收入,税法确认③会计确认费用,税法不确认④会计不确认费用,税法确认(2)时刻性差异。
由于会计规范与税法在收入与费用确认时刻不同而产生的收入和费用上的差异。
该差异一旦发生,即使不进行人为调整,也会随着时刻的推移而自动纠正。
具体有以下四种类型:①会计先确认收入,税法后确认②税法先确认收入,会计后确认③会计先确认费用,税法后确认④税法先确认费用,会计后确认2、从阻碍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程度不同划分(1)临时性差异。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在企业财务会计中,所得税是一项重要的成本,它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正确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可以确保企业报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本文将介绍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所得税的基本概念所得税是指企业在一定税务期限内,根据国家有关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并按规定比例缴纳的税金。
所得税分为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两类,本文主要讨论企业所得税。
二、所得税的会计核算1.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经营所得中按规定扣除费用和损失后,按照适用税率计算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应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结合企业自身的业务情况,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2. 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企业应根据税法规定,将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确定应纳税额。
同时,根据税法规定的以往损失、减免税额等因素,调整应纳税额。
根据税法规定将应纳税额与以前税期的实际缴纳税额进行比较,确认所得税负债或税收资产。
3. 所得税的计提与转出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和企业所得税率计提应纳税额,同时将所得税负债或税收资产科目进行相应调整。
当企业实际缴纳或转出所得税时,应及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三、所得税的会计报表披露企业应在财务报表中充分披露所得税的会计信息,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具体披露内容包括:1. 所得税费用的分类将所得税费用按照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结果进行分类,并注明适用的税率和税法的具体依据。
2. 所得税负债的信息披露披露所得税负债的起止期间、计提与转出的金额、以往税期不可抵扣亏损、可抵扣亏损和减免税额的变动情况等信息。
3. 所得税相关的注解在财务报表中,对所得税科目进行相关注解,解释相关的准则和计算依据,以及影响所得税费用的重大事项等。
四、所得税的特殊情况处理除了一般的会计处理方法外,所得税还存在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如企业重组、合并、分立等情况。
在这些情况下,企业需要根据税务规定和会计准则,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和报表披露。
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
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所得税是指个人或企业根据法律规定需要缴纳的税款。
对于企业来说,所得税是一项重要的财务支出,需要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进行处理和记录。
下面将介绍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
企业需要确定所得税的计提基础。
一般来说,所得税的计提基础是企业利润。
企业需要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出应纳税额,并将其计入财务报表中。
对于企业所得税计算的税率,一般是根据国家税法规定的税率表来确定的。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利润情况,按照适用的税率表计算出应纳税额。
企业需要将计提的所得税进行会计分录。
一般来说,所得税会计分录有两种情况:一是按照应交所得税的金额进行分录,二是按照实际缴纳的所得税金额进行分录。
如果按照应交所得税金额进行分录,会计分录应为“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
如果按照实际缴纳的所得税金额进行分录,会计分录应为“借:所得税费用,贷:银行存款”。
第三,企业需要做好所得税的准备工作。
在每年结束时,企业需要对所得税进行结算,计算出当年的应纳税额和实际缴纳的税款。
这需要企业对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以反映税法要求的计算结果。
企业还需要编制所得税年度报表,并将其纳入年度财务报告中。
企业需要按照税法规定的时间和方式向税务机关申报和缴纳所得税。
企业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税务机关提交所得税申报表和相关的财务报表。
同时,企业需要按照税法规定的缴款方式,将应纳税额缴纳给税务机关。
总结起来,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包括确定计提基础、进行会计分录、做好准备工作和按时申报缴纳税款等步骤。
企业需要根据税法的规定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合理处理所得税会计,确保所得税的正确计算和及时缴纳。
这样可以保证企业的财务报表真实可靠,也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所得税会计的要点和难点
所得税会计的要点和难点陈德荣(上海公正会计师事务所200050)一、制订《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目的根据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分离的特点,新准则规定了纳税影响会计法中资产负债表法为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
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老制度”)规定了以应付税款法为主,也可选用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利润表法,后者在实际工作中几乎没有被企业选用。
制定新准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加准确地计算净利润。
如,某地方银行的所得税税率为25%(以下举例税率相同),累计提取税前不可列支的呆账准备60亿元、假定贷款无法收回可以在税前列支全部损失。
对于先要缴纳的15亿元所得税,两种方法分别处理为:应付税款法作为所得税费用并减少净利润;而纳税影响会计法认为将来实际损失时可以扣除纳税所得额而少交税,因此不计入所得税费用而作为待摊所得税费用。
制定新准则的次要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计算资本公积。
如,某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本年末升值200万元、同时增加了资本公积,次年按照升值后金额出售。
应付税款法下,在本年末不予处理、增加资本公积200万元,次年出售时将资本公积200万元转入利润但要纳税50万元,两者合计减少净资产50万元。
纳税影响会计法下,在本年末不需要交税情况下预提了50万元所得税费用,当年只增加净资产150万元,次年出售转账不影响净资产的总数。
制定新准则的第三个目的,是为了更加准确地计算吸收合并时产生的商誉价值(参见下文第八段第3点)。
可以这样作一个对比:在收付实现制中,管理费用等于为管理而支付的货币资金;在权责发生制中,管理费用等于为管理而支付的货币资金减去可以待摊的费用加上应当预提的费用以及其他转账数。
而应付税款法的所得税费用等于税法规定的应交所得税;纳税影响会计法的所得税费用等于税法规定的应交所得税减去可以待摊的所得税费用加上应当预提的所得税费用(涉及到资本公积和商誉的事项除外)。
待摊所得税费用和预提所得税费用是俗称,它们的会计科目分别是“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两者合并简称“递延税款”。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法律和财务报告要求,在编制
财务报表时需要将所得税费用进行正确的会计处理。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与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有关,主要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
会计处理,以及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会计处理是指根据所得税法规定,在企业报表日对于税收方面的未实现损益进行会计处理,以及预计未来的
税收利益或负担进行会计处理。
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是指在编制期末财务报表时,将企业在所得税
计算过程中确定的当前所得税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表,并同时将递延所得税
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列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所得税费用一般按照所得
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税法、会计准则和公司内部
政策的差异,会有一些具体的计算和处理方法。
在会计处理方面,所得税费用通常是通过调整利润总额来计算的。
根
据税法和会计准则的规定,利润总额需要通过扣除税前费用和增减所得项
目等来计算。
所以所得税费用=税前利润×税率减税机关审计报告。
以上是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般概述,具体的处理方法还需要根据
税法、会计准则以及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企业在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
时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确保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和合规性,以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
会计课程-前期损益调整事项中所得税费用影响的分析及处理
②分红时注意:#4成本法转权益法Ⅱ1、编制追溯调整分录最难的应该说是累积影响数的计算了,也就是分录分配-未分配利润”的金额确定了。
妙法突破:①你必须清楚的知道“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对应的根是“投②第一种求累积影响数的方法:他的实质是什么必须清楚,他是成本法下投值与权益法下投资的账面价值之差。
(这里大家有没有想过?在前面我已经个妙法计算权益法下的账面价值的公式,而成本法下投资的账面价值很容易计影响数不就很容易求了吗!③第二种求累积影响数的方法:公式:累积影响数=确认的投资收益-本年权投资-成本法下投资方确认的投资收益(千万不要忘记减去成本法下投资资收益)④第三种求累积影响数的方法:通过分录倒挤(在具体作追溯调整分录时我这三种方法可以互相验证!2、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其实很简单,原则:就是第一次投资时形成的股的摊销和再次投资时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
分别写出分录一汇总就可以了。
键是:正确计算两个投资时点日被投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总额。
3、应该注意的问题:①必须明确指出两个投资点:第一次投资点——追加投资点②必须会求投资点被投资方的所有者权益(这里很容易出错,很关键)。
通题可以知道在做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例题:A公司99年4月1日对B公司投资,占B公司实际在外发行股数98年12月31日B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000万元,99年实现净利润99年5月2日A公司收到B公司在98年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20万元,99年4月1日的所有者权益总额是多少?解答:所有者权益总额=98年12月31日B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99年实现的净利润-B公司98年度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1000+200×3 20%=950(这道题就把求所有者权益总额时应该注意的情况全包括了)通过以上的分析,那么大家应该对成本法转权益法有了一个很好的理解了豁然开朗接下来我将给大家总结一下在做成本法该权益法的题目时应该具体遵循说应该有一个怎样形成一个清晰的思路,而做到万无一失!最后我将通过P41第三题的第四小题为例给大家讲解,这是一道非常典型非常好的成本法#6长期债权投资明白科目如何设置对知识点的掌握非常重要。
所得税会计知识点
所得税会计知识点在现代社会的经济运作中,所得税是各国政府主要的税收来源之一,它对于企业和个人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得税会计是指根据所得税法律规定,对企业或个人的所得进行核算、计提和申报的一项工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所得税会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所得税的计提所得税的计提是指在每个会计期间结束时,根据所得税法规定的税率和税法规定的扣除项目,将企业或个人当期的实际应纳所得税计算出来,并计入企业或个人的财务报表中。
计提所得税的目的是为了体现企业或个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
计提所得税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临时差异法,另一种是可实现差异法。
临时差异法是指根据企业或个人的财务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的差异,将应纳所得税与财务报表净利润之间的差异计入未来会计期间的所得税费用中。
可实现差异法是指根据企业或个人在资产负债表日时已实现或将来预期实现的差异,在当期计入所得税费用。
二、所得税的确认所得税的确认是指在每个会计期间结束时,根据企业或个人对所得税计提的金额,确认实际应纳所得税的数额,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
所得税的确认要考虑税法规定的税率、税基和计提的所得税费用。
在确认所得税时,企业或个人需要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所得税的金额,并根据税基确定企业或个人对所得税的实际缴纳金额。
同时,企业或个人还要披露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未实现所得税。
三、所得税的缴纳所得税的缴纳是指企业或个人根据所得税法规定的税率和税基,按照所得税利益相关方的权益要求,将应纳所得税的金额支付给税务机关。
所得税的缴纳是企业或个人履行法定义务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企业层面,所得税的缴纳是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环节。
为了避免缴纳过高的所得税,企业需要优化税务规划和营业成本的结构,合理安排资金和税收筹划。
同时,企业还需要在缴纳所得税时,按时足额缴纳,并填写相应的所得税申报表。
在个人层面,所得税的缴纳是个人的法定义务。
个人需要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税率和税基,计算自己的应纳所得税,按时足额缴纳,并填写个人所得税申报表。
所得税会计处理关键知识点总结
所得税会计处理关键知识点总结在企业的财务核算中,所得税会计处理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领域。
它不仅涉及到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准确反映,还与税收法规的遵循密切相关。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关键知识点。
一、所得税会计的基本概念所得税会计,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会计利润是根据会计准则,在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基础上计算得出的。
而应纳税所得额则是依据税法规定,对企业的收入和扣除项目进行调整后计算出来的。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目前,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主要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通过比较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会导致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增加,从而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则会导致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减少,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三、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例如,固定资产在初始计量时,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通常是一致的。
但在后续计量中,由于会计折旧方法和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可能不同,就会导致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产生差异。
再比如,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其账面价值为公允价值,而计税基础则是初始取得成本。
四、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一般来说,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负债的计税基础等于其账面价值。
但对于某些预计负债,如产品质量保证形成的预计负债,其计税基础为零。
五、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包括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如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例如,企业某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 100 万元,计税基础为 80 万元,这 20 万元的差异就是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所得税会计
案例启示:企业应遵循会计准则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案例二:某集团合并纳税案例
案例概述:某集团为适应业务发展需要,进行了多次并购重组,涉及 的所得税处理成为关键问题。
合并纳税的概念:合并纳税是指企业集团作为一个整体,汇总计算 其应纳税额,并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纳税申报。
YOUR LOGO
妙法突破会计难点 系列之所得税会计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时间:20XX-XX-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标题
所得税会 计概述
所得税会 计处理方 法
所得税会 计的特殊 问题
所得税会 计的实务 操作
所得税会 计的案例 分析
特点:本期所得 税费用与本期应 交所得税相等, 不会产生时间性 差异。
适用范围:适用 于税法与会计制 度在计算收益和 费用时,不存在 较大差异的情况。
计算公式:本期 所得税费用=本 期应交所得税= 本期税前利润× 适用税率。
纳税影响会计法
定义: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根据所 得税法的要求,将企业所得税作 为费用处理,当期所得税费用等 于当期应交所得税。
合并纳税的优点:避免重复纳税、降低企业税负、提高企业竞争力。
所得税会计的处理:在合并纳税过程中,需要准确计算各成员企业 的应纳税所得额,并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案例三:某公司关联方交易的所得税处理案例
案例概述:某公司与其关联方之间存在一笔交易,涉及所得税处理问 题 案例分析:关联方交易是否需要纳税调整,如何确定计税基础等
所得税会计的基本原理概述
所得税会计的基本原理概述所得税会计是指企业或个人按照税法规定,根据自身的经济业务活动,编制和报告所得税的会计原则和方法。
它是会计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企业的财务报表,税务筹划以及税务申报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所得税会计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会计核算原则、会计确认原则、会计计量原则、会计归属原则等。
1.会计核算原则:所得税会计核算原则是会计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主要包括真实性原则、期间性原则和货币计量原则。
真实性原则要求财务报表反映实际情况,真实可信;期间性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一定期间,通常为一年,对其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和报告;货币计量原则要求企业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计算和报告财务信息。
2.会计确认原则:所得税会计确认原则是指企业应当在经济事项发生时确认会计要素和计量。
根据该原则,企业应当在收入实现和费用发生时确认收入和费用,即发生会计要素时,应作为营业收入和营业费用进行确认。
3.会计计量原则:所得税会计计量原则是指企业在确认会计要素时,应当选择适当的计量方法,以反映其经济实质和财务状况。
常见的计量方法包括历史成本法、现值法和市场价格法等。
4.会计归属原则:所得税会计归属原则是指企业应当将会计要素归属到适当的会计期间,并进行期间核算,以便于财务报表的准确和可比性。
根据该原则,企业应当按照所得税法规定的会计期间,即一年,对所得税进行核算和归属。
除了以上基本原则外,所得税会计还涉及到一些特殊的会计处理方法,如抵扣、调整、确认外币和外币往来等。
抵扣是指企业在计算所得税时,可通过一定的法定抵扣项目降低应纳税所得额;调整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可对一些项目进行调整,以符合所得税法的要求;确认外币是指企业在与境外企业或个人进行交易时,应按照所得税法规定的汇率对外币进行折算和确认。
总之,所得税会计是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按照税法规定的原则和方法,对企业或个人的所得税进行核算和归属。
通过合理运用所得税会计的基本原理,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为企业的税务筹划和税务申报提供有力支持。
所得税会计的运用与发展问题
所得税会计的运用与发展问题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和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征收的一种税收,其征收对象包括工薪收入、个体工商户收入、企业利润等。
所得税会计是对所得税相关事项进行会计处理的一门专门的会计学科,其内容包括所得税的计提、预缴、结转和申报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得税会计在企业和个人纳税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同时也面临着一些运用与发展的问题。
所得税会计在企业纳税方面的运用问题。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和跨国经营的增多,企业所得税会计的核算范围和复杂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在进行所得税核算时存在操作复杂、难以准确把握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准则等问题。
一些企业对于所得税相关政策的变化和调整不够重视,导致企业在税负承担方面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企业在进行所得税会计运用时需要加强对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和了解,合理规划税务策略,提高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所得税会计在个人纳税方面的运用问题。
随着我国个人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所得税会计的工作量和难度也在逐渐增加。
个人所得税涉及到工薪收入、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等多个方面,需要对各项收入进行核算和申报。
目前很多个人在进行所得税会计时存在不了解相关政策、计算错误、漏报和误报等问题,导致个人纳税不规范,增加了税务风险。
个人在进行所得税会计时需要增强自身的纳税意识,妥善保留收入证明和相关票据,合理规划个人财务,准确核算和申报应交税款。
所得税会计在税务政策与制度方面的发展问题。
随着国家不断完善税收政策和制度,所得税会计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也在不断调整和更新。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税收政策和制度的频繁调整,会计人员对于最新政策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在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时存在误差和不确定性。
税务部门需要加强对所得税会计政策的宣传和解读,提供及时准确的政策指导,指导纳税人正确理解和遵循相关政策,减少因政策变动而产生的税务风险。
所得税会计在信息披露与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
注会《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所得税会计(5)
2、内部投资收益与⼦公司利润分配的抵消借: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收益 (⼦公司净利润*持股⽐例)年初未分配利润 (⼦公司利润分配表项⽬)贷:提取盈余公积 (⼦公司利润分配表项⽬)应付利润 (⼦公司利润分配表项⽬)未分配利润 (⼦公司利润分配表项⽬)3、盈余公积的恢复(注意:不是全部)借:期初未分配利润 (母公司占⼦公司权益的份额⽐例*⼦公司以前年度提取的盈余公积)贷:盈余公积借:提取盈余公积 (母公司占⼦公司权益的份额⽐例*⼦公司本期提取的盈余公积)贷:盈余公积4、内部债权债务项⽬的抵消借:应付账款(债务类)贷:应收账款(债权类)内部利息收⼊和利息费⽤项⽬的抵消借:投资收益(长期债券投资确认的投资收益)贷:财务费⽤(或在建⼯程)内部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抵消借:坏账准备贷:期初未分配利润(上期数)借:坏账准备贷:管理费⽤(本期数,也可以冲销,这个分录反过来就成了)5、内部销售业务的抵消注意存货与固定资产的抵消存货的抵消分录为:借:期初未分配利润(期初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主营业务收⼊(本期内部销售产⽣的收⼊)贷: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内部销售作为固定资产时:⼤家要注意固定资产使⽤的⼏种情形,对于正在使⽤中的固定资产抵销分录⼀点也不难,关键就是固资清理的情形,⼀种是提前报废清理,⼀种是期满清理,⼀种是超期使⽤。
另外,还要注意,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在卖⽅是做为商品买卖还是本⾝就为⾃⾝的固定资产再卖给另⼀⽅,因为这两种性质不同,所⼊科⽬不同,做为卖⽅的商品买卖的话,计⼊的是主营业务收⼊,⽽如果是卖⽅的固定资产再变卖给买⽅,这种情形是计⼊营业外⽀出的,跟个别报表会计处理的性质相同。
抵销分录为:借:期初未分配利润(期初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营业外收⼊(或主营业务收⼊)(本期购⼊的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贷:固定资产原价借:累计折旧(期初累计折旧多提折旧)贷:期初未分配利润借:累计折旧(本期多提折旧)贷:管理费⽤当提前清理时:实质上是把最后⼀笔分录的累计折旧⽤营业外收⼊取代即可)即:借:营业外收⼊(数额为本期应提的折旧)贷:管理费⽤当使⽤期满清理时:最后⼀期分录为:借:期初未分配利润贷:管理费⽤(最后⼀期折旧数额)当超期使⽤时:实质上是把上期的抵销分过⼊本期就可。
所得税会计介绍
PPT文档演模板
所得税会计介绍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一般情况下: •资产的计税基础为其取得成本
•长期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某一时点 的计税基础为取得成本扣除按照税法规定已提 取的折旧额或摊销额
PPT文档演模板
所得税会计介绍
15
负债的 计税基础
一项负债的计税基础是其帐面金额减 去该负债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抵扣的 金额。
•后续计量
会计:账面价值为扣除坏账准备后的金额
税收:计税基础为初始确认金额,坏账准备不允许
扣除
CA
TB
应收账款
1500
2000
暂时性差异=-500万元
PPT文档演模板
所得税会计介绍
22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三、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差异分析
•持有至到期投资
会计:按照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
税收:认可实际利率法,不存在差异
,对被投资单位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 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减值准备的提取
PPT文档演模板
所得税会计介绍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被投资单位各项资产、负 债中享有的份额
投资收益: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中归属于投资企业的 部分产生的收益
PPT文档演模板
所得税会计介绍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PPT文档演模板
所得税会计介绍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2.权责发生制原则
交易事项发生以后,与其相关因素均应计入 所属会计期间:
销售收入 - 销售成本 - 所得税
净损益
PPT文档演模板
所得税会计介绍
8
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
一、所得税核算的基本理念
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
《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所得税会计Ⅰ第一步:计算应交所得税本期应交所得税=税前会计利润+会计折旧或减值-税法差异折旧或减值(这样做可以不用费脑子考虑到底是+还是-)第二步:计算递延税款本期发生额(这一步是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关键,也是最难的地方,解决好了递延税款的问题,所得税会计就算会了大半了)非常好的公式:递延税款本期发生额=递延税款期末余额-递延税款期初余额问题在这里:递延税款期末余额和递延税款期初余额到底怎么求?(思考一下你的方法)妙法求解:递延税款期末余额=(期初时间性差异+/-本期会计时间性差异)*现行税率。
(一定是现行税率。
这里计算的关键之处在于+/-号的处理,大家只要记住一句话“会计折旧或减值大就在借方(+号),税法折旧或减值大就在贷方(-号)”)递延税款期初余额=期初时间性差异*前期税率(一定注意税率是前期税率)第三步:倒挤所得税费用根据分录确定如何倒挤借:所得税递延税款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现在我通过下面的一道例题来说明这一方法:1. 甲股份有限公司为境内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
20×0年度实现利润总额为5000万元;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20×0年以前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15%,20×0年起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
20×0甲公司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及转回等资料如下(单位:万元):项目年初余额本年增加数本年转回数年末余额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20 0 60 60长期投资减值准备1500 100 0 1600固定资产减值准备0 300 0 300无形资产减值准备0 150 0 150假定按税法规定,公司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均不得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甲公司除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作为时间性差异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假定甲公司在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转回时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
要求:(1)计算甲公司20×0年度发生的所得税费用。
(2)计算甲公司20×0年12月31日递延税款余额(注明借方或贷方)。
《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所得税会计的概念(2.20)
《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所得税会计的概念(2.20)2017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3月1日就要开始报名了,你还没开始备考吗?为了帮助大家更好掌握学习重点,中华会计网校整理了中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实务》第16章的知识点“所得税会计的概念”以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学习愉快!【知识点】所得税会计的概念(一)所得税会计的概念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
(二)纳税影响会计法该方法认为,当会计与税务产生收入、支出上的暂时性差异时,应当以会计口径的利润认定所得税费用,以税务口径的利润认定应交所得税,二者之差通过待摊、预提来调整,其中待摊费用使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预提费用使用“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
【备注】如果碰到“非暂时性差异”则只能按税务口径认定“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规律总结:(1)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会追加应税所得,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会冲减应税所得;(3)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匹配“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列入借方,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列入贷方;(4)“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本期发生额(登账额)=当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变动额×所得税率;(5)“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该时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6)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7)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会调减应税所得,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会追加应税所得;(8)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匹配“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列入贷方,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时列入借方;(9)“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本期发生额(登账额)=当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变动额×所得税率;(10)“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该时点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税率;(11)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2)根据规律可推导出如下规律: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说说所得税会计【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注意 1】在上述分录中,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额 的对应科目除“所得税费用”科目外,还可能涉及“商誉”、“资本公 积”两个科目;“应交税费—所得税”对应的科目一定是“所得税费 用”。另外,如果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还可能涉及到“以前年 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科目。
递延所得税资产对企业而言,相当于先垫支给税务局的款项;递延所 得税负债对企业而言,相当于企业得到税务局的一笔贷款。
递延所得税资产:好人终有好报,就怕你等不到那一天;递延所得税 负债: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
会计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投资者,无论你是 税务局还是银行,任何涉及到资金决策的部门都至少要懂得些会计知 识。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不仅仅是把会计当作“敲门砖”也就是说,不 仅仅是获得了资格或者能力就结束了,社会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具体到 我们的工作中也是会不断发展的,我们学到的东西不可能会一直有用, 对于已经舍弃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来替换它,这就是专业能力 的保持。因此,那些只把会计当门砖的人,到最后是很难在岗位上立足 的。话又说回来,会计实操经验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到的,坚持一天 学一点,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习惯 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最后希望同 学们都能够大量的储备知识和拥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注意 2】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产生时在借方,转回时在贷方;递延 所得税负债科目,产生时在贷方,转回时在借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步:计算应交所得税本期应交所得税=税前会计利润+会计折旧或减值-税法差异折旧或减值(这样做可以不用费脑子考虑到底是+还是-)第二步:计算递延税款本期发生额(这一步是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关键,也是最难的地方,解决好了递延税款的问题,所得税会计就算会了大半了)非常好的公式:递延税款本期发生额=递延税款期末余额-递延税款期初余额问题在这里:递延税款期末余额和递延税款期初余额到底怎么求?(思考一下你的方法)妙法求解:递延税款期末余额=(期初时间性差异+/-本期会计时间性差异)*现行税率。
(一定是现行税率。
这里计算的关键之处在于+/-号的处理,大家只要记住一句话“会计折旧或减值大就在借方(+号),税法折旧或减值大就在贷方(-号)”)递延税款期初余额=期初时间性差异*前期税率(一定注意税率是前期税率)第三步:倒挤所得税费用根据分录确定如何倒挤借:所得税递延税款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现在我通过下面的一道例题来说明这一方法:1. 甲股份有限公司为境内上市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
20×0年度实现利润总额为5000万元;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20×0年以前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15%,20×0年起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
20×0甲公司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及转回等资料如下(单位:万元):项目年初余额本年增加数本年转回数年末余额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20 0 60 60长期投资减值准备1500 100 0 1600固定资产减值准备0 300 0 300无形资产减值准备0 150 0 150假定按税法规定,公司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均不得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甲公司除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作为时间性差异外,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假定甲公司在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转回时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
要求:(1)计算甲公司20×0年度发生的所得税费用。
(2)计算甲公司20×0年12月31日递延税款余额(注明借方或贷方)。
(3)编制20×0年度所得税相关的会计分录(不要求写出明细科目)。
解答如下:(1)第一步:计算应交所得税应交所得税额=[5000+(100+300+150)-60]×33%=1811.7(万元)**注释:八项减值都是时间性差异,税法始终不认,计提的减值都在递延税款的借方,这是常识。
公式:本期应交所得税=税前会计利润5000+会计折旧或减值(100+300+150)-60-税法折旧或减值0=1811.7,注意这里的60实际上是会计减值的转回,而不是税法减值,因为税法减值是0第二步:计算递延税款本期发生额(这一步是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关键,也是最难的地方)递延税款期末余额=[(120+1500+100+300+150-60)-0]*现行税率33%=696.3。
这也就是递延税款的期末余额。
注意这里的60实际上是会计减值的转回,税法上根本不认减值,所以税法减值为0 递延税款期初余额=(120+1500)*前期税率15%=243递延税款本期发生额=递延税款期末余额-递延税款期初余额=696.6-243=453.3(借方,因为会计减值大)第三步:倒挤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1811.7-453.3=1358.4(2)计算甲公司20×0年12月31日递延税款借方或贷方余额递延税款年末余额=[(120+1500+100+300+150-60)-0]*现行税率33%=696.3(3)编制20×O年度所得税相关的会计分录>借:所得税1358.4递延税款453.3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1811.7《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作者:竹叶青侠成本法虽然不是投资的重点,但作为投资的一部分仍然比其他章节重要,他可以出客观题,在成本法转权益法中也会用到。
如果对成本法不理解就不能很好的学好权益法,也就不能学好投资。
大多数CPA考友都头疼的是教材上的两个公式,怎么看也不明白,其实这两个公式看不明白也没关系,根本不用去看。
当看完了以下的解题妙法或说解题技巧后,你也许会豁然开朗!准备好:教材第77页例题10、轻松过关一第30页中的三(三)的例题。
大家首先必须明确以下三个问题:(1)注意一个节点:前股权购买日(投资日)后冲减投资成本计入投资收益(2)明确两个概念:应收股利累计数和应收净利累计数(3)我国的分红是压年分的,就是今年分配的是以前年度的。
(4)成本法下,关于现金股利的处理只涉及三个科目:应收股利、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大家都知道投资时和分配投资前的股利时的分录,很简单,略。
成本法的难点就在于次年分配现金股利时如何处理,关键也就在这里。
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妙法!妙法做次年分配现金股利时的分录:三步走第一步:计算总分录里的“投资收益”(一定在贷方大家记住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句话:应收股利累计数和应收净利累计数二者孰低,那么总分录里的“投资收益”就是谁。
(这是问题的关键,也是本妙法的关键点,妙就妙在这里。
大家看出来没有?)由此就有了下面的两步走:第二步:确定总分录里的“应收股利”金额。
(一定在借方)妙法:应收股利=分配的现金股利(4.5)(一定等于)(以轻松过关一第30页中的三(三)的例题,它的(2)为例说明)借:应收股利 4.5贷:投资收益4.5第三步:倒挤“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
由于总的投资收益(4万)是应收股利累计数(1+4.5)和应收净利累计数(4)二者孰低。
所以大家应该看出来了吧,“应收股利”确定出来了(一定在借方),总分录里的“投资收益”确定出来了(一定在贷方),“长期股权投资”也就确定出来了(倒挤)。
总的分录也就很好写了:借:应收股利 4.5贷:投资收益4长期股权投资0.5大家看一下,是不是没用到教材里的公式,教材里的公式只会使我们更糊涂。
那么接下来大家做一下“教材第77页例题10、轻松过关一第30页中的三(三)的例题”体会一下,是不是很简单,根本不用费很大脑筋。
(未完待续)《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Ⅰ(注一:应该说权益法没难点,但为什么说权益法难呢?其实我个人认为,权益法难就难在内容繁杂。
但反过来又说了,不就4个明细科目嘛,有什么难的,比成本法不就多了一个嘛。
所以我认为突破权益法最关键的一点:思路清晰。
如何做到思路清晰呢?这就是妙中所在了!妙法:头脑中有条线。
“线”是什么?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妙法学权益法了。
)(注二:在学习权益法之前必须强调的是: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学习,至关重要。
这是基础的基础,是学习以后难点的基础。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以下这个链条的重要意义:(影响关系)★成本法、权益法的基础学习→成本法转权益法的学习→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更正的学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学习→合并会计报表的学习所得税会计(一只大老虎)※教材中“会计政策变更”的例题就是从“成本法转权益法”的例题转化而来。
※“所得税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了。
通过上面这条链条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白会计“难”,“难”在哪里。
■从上图可以看出,成本法、权益法的基础学习是基础中的基础,使整个会计教材的关键。
我们必须重视。
■必须明确的知道:如果我们一步做不好,那么就步步做不好)下面我们步入正题,“妙法学权益法”。
大家记住两条线:★投资成本—股权投资差额—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投资时—分红时—资本公积增减变动时—实现净损益时—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这两条线就是权益法的*精髓灵魂*所在!!!有这两条线延伸出权益法学习的两个角度:横向和纵向第一个角度—横向: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这四个科目各涉及哪些业务,或说在遇到某个业务时会用到哪个科目。
这是奠定纵向学习的基础。
1、投资成本:投资时、分红时、股权投资差额形成时或资本公积形成时①投资时: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投资成本)贷:银行存款②分红时:(注意:1、分的是投资前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的分配额。
2、一定要注意“投资时点”,一定要注意这个“点”,千万不要搞错)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投资成本)③股权投资差额形成时: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股权投资差额)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投资成本)④形成资本公积时: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投资成本)贷: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2、股权投资差额:形成时、摊销时①形成时: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股权投资差额)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投资成本)②摊销时:借:投资收益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股权投资差额)3、损益调整:分红时、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时、被投资单位亏损时①分红时:(注意是投资后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的分配额)借:应收股利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损益调整)②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时:借: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损益调整)贷:投资收益③被投资单位亏损时:(注意:在这里就出现问题了,“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应以投资账面价值减计至零为限”教材P81页。
那么必须首先计算出“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然后与“净亏损”孰低,关键就在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的求解,这里很容易出错,但是大家只要记住一句话就可以了:“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持股比例+股权投资差额借差余额”,这是最关键的,03年的考题如果这样做不容易出错,如果按照轻松过关上的答案很容易漏项!这里一定要仔细)借: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净亏损”孰低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损益调整)4、股权投资准备:净损益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的变动,主要是资本公积的增减变动。
如:接受捐赠,增资扩股,外币资本折算差额,专项拨款,关联交易差价。
重点是接受捐赠的处理。
借(贷):长期股权投资—x公司(股权投资准备)贷(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容易出错的地方:一、分红时注意:①投资这个时点②分清是投资前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的分配额还是投资后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的分配额。
二、投资时注意:必须会求被投资单位在投资这个时点上的“所有者权益总额”三、被投资单位亏损时注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净亏损”孰低四、计算期末“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时注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持股比例+股权投资差额借差余额一定要思路清晰。
第一个角度的学习是为第二个角度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接下来将要介绍的妙法学权益法中将会让我们更牢固的掌握权益法。
……(未完待续)《妙法突破会计难点系列》之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Ⅱ作者:竹叶青侠接“解题妙法系列之投资篇(二)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Ⅰ”从纵向的角度学习权益法。
第二个角度—纵向:就是按业务发生顺序具体运用以上从横向所学习的四个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