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及其会计核算
项目五企业所得税会计任务3
(三)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 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 期间应税金额影响的不同,分为应纳税暂时性 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某些不符合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未作为财 务会计报告中资产、负债列示的项目,如果按 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该计税基础 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
收的差异主要产生于对无形资产是否需 要摊销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累计摊销-无形 资产减值准备
但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账 面价值=实际成本-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收累计摊销
例题:大海公司当期发生研发支出计500万
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100万元,开发阶段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 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 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1.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2.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可以理解为现在多交了税,将来需要少交税
【例题11】甲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l2月购入一 台设备,原价为3010万元,预计净残值为10万 元,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为5年,按直线法计 提折旧,公司按照3年计提折旧,折旧方法与 税法相一致。该公司2019年末该设备产生的可 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余额为( )万元。
如果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 但按税法规定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有关 预收账款的计税基础为0。
【例题6】大海公司2019年12月31日收到客户预付的款项 100万元
分析:
(1)若预收时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2019年12月31日预收账款的账面价值=100(万元)。 2019年12月31日预收账款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100-可从未来经 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0 =100(万元)
利息收入、利息支出会计核算与企业所得税处理
利息收入、利息支出会计核算与企业所得税处理利息收入: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五)项所称利息收入,是指企业将资金提供他人使用但不构成权益性投资,或者因他人占用本企业资金取得的收入,包括存款利息、贷款利息、债券利息、欠款利息等收入。
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债权性投资取得回报为利息收入,按照规定应当缴纳企业所得税。
对债权性投资取得回报为利息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利息收入,应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注意税法上确认收入的时间。
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
会计准则按权责发生制和公允价值确认收入,确认收的时间为资产负债表日,下面以债券为利说明。
一、债券可以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收入的会计确认与税法利息收入计算规定不同。
1.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通过“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核算。
本科目可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进行明细核算。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主要账务处理:(1)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该投资的面值,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成本),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利息调整)。
(2)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应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利息调整)。
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应计利息),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利息调整)。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三、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
(1)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确定资产负债 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 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
(4)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利 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应交所得税和 递延所得税两个组成本法。
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 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
应付职工薪酬
12 34
预收账款 其他负债
二、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差异。因资产、负债 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了在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的期间内,应纳税所 得额增加或减少并导致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增加或减少的情况,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 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影响的不同,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税务会计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一 计税基础 二 暂时性差异 三 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 四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 2—
一、计税基础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
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 法规定可以从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 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 金额。
(1)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由该交易 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也应计入所有者权 益,对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不产生影响;
(2)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与之相关的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影响 合并中产生的商誉或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也不影响所得税费用。
税务会计
(一)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 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 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有哪几种
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有哪几种国企所得税是指国有企业和其他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要求缴纳的税款。
在会计核算中,企业所得税是一项重要的费用和负债,对企业财务状况和利润分配具有重要影响。
我国企业所得税的核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计提法计提法是企业所得税核算的一种常用方法。
根据计提法,企业需在每个会计期间内,按照税法规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根据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企业所得税,并将其计提为费用。
计提的所得税费用即为企业当期应交的所得税,反映了企业当前所得税的实际额度。
二、应纳税差额法应纳税差额法又称净利润差额法,是指先计算企业净利润,然后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再将净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额计提为费用。
这种方法强调利润与所得税之间的关系,保留了企业当期的净利润。
三、逐笔核算法逐笔核算法是一种详细全面的核算方法,它要求企业将各项经济业务逐笔进行核算,并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然后计提为费用。
这种方法对于企业来说,核算工作量较大,但核算结果更加准确。
四、年度汇总法年度汇总法是指企业每年结束后根据年度财务报表,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并将其计提为费用。
这种方法相对简便,适用于企业规模较小、业务较为简单的情况。
五、用表核算法用表核算法是在年度报表编制过程中,根据具体的会计政策和一般会计核算方法,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并将其计提为费用。
这种方法与年度汇总法相似,但更关注报表编制的规范性。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会计核算方法,但需遵循税法的规定和会计准则的要求。
企业所得税的正确核算对于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企业合法合规运营和税收管理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计提法、应纳税差额法、逐笔核算法、年度汇总法和用表核算法。
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并在会计核算中严格按照税法和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操作,确保所得税核算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2
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2) 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即所有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内资企业或其他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六类企业:(1)国有企业;(2)集体企业;(3)私营企业;(4)联营企业;(5)股份制企业;(6)有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组织。
2.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所得。
包括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接受捐赠所得和其他所得。
二、关于企业所得税核算的一些观点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确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中的所得税费用。
而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又包括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部分。
按照现行有关规定,采用“所得税费用”科目,核算所得税。
但是问题也就在这里,明明企业所得税是一种重要税种,为什么要按照所得税费用这一科目名称来核算呢?而且还又细分为按“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进行明细核算呢?笔者认为,所得税的核算毕竟不能等同于自然科学,和卫星上天不可同日而语,说白了,就是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按时足额缴纳税款!没有必要这么复杂、精细。
这纯系在搞繁琐哲学,有故弄玄虚之感。
应该取消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径直采用应付税款法为好。
1.采用应付税款法简单易行。
在该方法下,只要把企业当期会计利润加减本会计年度或财政年度纳税调整额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再乘以税率,即可得出应纳所得税额。
而纳税调整工作在实际中,是五个月的调整时间,绰绰有余,决定两个中国、两种前途与命运的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南北三大会战不也就打了四个月多一点的时间?而且纳税调整表设计得比较规范,方方面面的调整因素几乎都考虑到了,几无疏漏之处,再加上广大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的鼎力合作,辅之于现代化的征管手段、发达的信息网络系统,纳税调整工作自会进行的比较顺利,相应的汇算清缴工作则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这也为多年来征管实践所证实。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是用于规范企业会计报告中所得税的核算和披露的准则。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准则,下面将为您提供一份1000字以上的应用指南。
一、准则的基本原则1.企业应按照准则规定的核算方法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和所得税负债,并按照税法规定计提和支付所得税。
2.企业应按照准则规定的披露要求在财务报告中披露所得税情况,以便用户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的税务状况。
二、所得税的核算1.应纳税所得额的确认企业应根据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根据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应纳税额。
2.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企业应根据准则规定的方法计算所得税负债。
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应支付的所得税金额。
3.所得税负债的计提和支付企业应根据准则规定的方法计提和支付所得税。
计提所得税时,应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和适用的税率计算所得税负债。
三、所得税的披露1.所得税负债的披露企业应在财务报告中披露所得税负债的计提和支付情况,包括税前利润、税前利润调整、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负债的变动情况等。
2.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披露企业应在财务报告中披露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金额、起源和变动情况,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应纳税基础、可抵扣亏损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等。
3.税务争议的披露企业应在财务报告中披露与所得税有关的税务争议情况,包括税务部门对企业所得税核算和纳税申报的审查结果、处罚决定和税务行政诉讼情况等。
四、其他事项1.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所得税的核算和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企业应根据准则规定的要求编制所得税的会计记录和报表,并进行审计。
总结: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应用指南主要包括所得税的核算和披露。
在核算方面,企业应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所得税负债,并按照准则规定的方法计提和支付所得税。
在披露方面,企业应在财务报告中披露所得税负债的计提和支付情况,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金额、起源和变动情况,以及与所得税相关的税务争议情况。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会计核算探索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会计核算探索摘要:近几年,我国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市场经济建设也越来越完善。
这就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要缴纳企业所得税,这直接关系着企业和国家的双重利益,所以必须要对这个问题起到足够的重视,要进行科学的筹划。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会计核算一、纳税筹划的含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就要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具体指的就是企业可以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事先合理的安排和筹划各种经济活动,从而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的税款,增加企业现金的流动性。
二、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具体方案1.在纳税筹划时依据不同的销售收入的确认时间进行纳税人为了使自己的资金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通常都采取降低本期所得税的方式,而推迟纳税所得的实现就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
企业主要是依靠销售商品来获得收入的,所以税收筹划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尽可能的推迟销售商品收入的实现时间。
一般来说企业会采取代销、现销和预收货款三种销售方式。
不同的方式确认收入的条件都是不同的,所以企业必须对这些条件进行合理的控制,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控制收入的确认时间,从而进行科学的税收筹划。
另外,在进行所得税筹划时要对年终发生的业务尤为重视,这段时间的业务很容易根据收入的确认时间来开展筹划工作。
2.在纳税筹划时依据坏账准备的提取进行(1)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存在差异根据现在实行的会计制度,计提的坏账准备不仅包括应收账款,还应该包括其他应收款项。
此外,企业的预付款项在以下情况下也要转入其他应收款,并且计提坏账准备,即有确凿的证据表明预付款不符合相应的性质,或者是供货单位出现破产、撤销等状况造成的货物无法收回。
如果企业能够证明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无法收回或者收回的可能性低,也要将其转入应收账款,并且计提坏账准备。
(2)在纳税筹划过程中利用计提坏账准备方法和比例之间的差异计提坏账准备依据企业会计制度,企业可以自行制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和方法,但是一旦确定就不能够任意改变。
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
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计算纳税金额并缴纳的税款。
企业所得税的核算方法主要包括计税收入的确定、税前扣除项目的确认、计税依据的确定以及税额的计算等。
一、计税收入的确定企业所得税的计税收入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应税所得额。
计税收入的确定主要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一般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的相关要求,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调整而得出。
计税收入的确定方法根据企业的性质和税法要求而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一般企业的计税收入一般企业的计税收入等于企业的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和费用,再加上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调整项目。
销售收入是指企业通过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货币和非货币的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转让非货币性资产等。
销售成本是指生产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所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生产成本和销售费用。
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调整项目主要包括非税收入、非税支出和特设备扣除等。
2.投资性房地产企业的计税收入投资性房地产企业的计税收入等于企业的出租收入减去租赁成本和费用,再加上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调整项目。
出租收入是指企业通过出租房地产所获取的收入,包括租金、转租金和税费等。
租赁成本是指租赁房地产所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房地产采购成本、房地产出租成本和房地产维修成本等。
3.资产重组和清算的计税收入资产重组和清算的计税收入主要是指企业在资产重组和清算过程中所产生的收入。
在资产重组中,计税收入主要是指企业卖出或者处置资产所取得的收益;在资产清算中,计税收入主要是指从资产清算中取得的收益。
二、税前扣除项目的确认1.成本费用的扣除企业在计算所得税的时候,可以扣除与取得其计税收入直接相关的成本和费用。
主要包括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究开发费用、财务费用和其他业务支出等。
2.投资收益的扣除企业对于投资其他企业所取得的股息收入和红利收入可以在计算所得税的时候予以扣除。
浅谈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注意事项
浅谈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注意事项企业所得税会计是企业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多、范围广、工作层次相对复杂。
鉴于新的税法、新的商业模式和税务专业人士得到的收入之间仍然存在许多差异。
基于新税制背景下更完善更成功的商业模式,要严格遵守税法规定和企业会计准则,开展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业务。
一、所得税会计制度国内发展历程随着我国不断地发展,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建立企业所得税制度。
1958年实行营业税制改革时,所得税与营业税分开,定名为工商所得税。
企业税是分别进行了综合统一的,内外企业税法并存。
改革开放后,我国国家所得税制度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总的来说,它主要经历了四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2年企业所得税制度,主要由中国投资者的收入以及外国合资企业和外国公司的增加。
第二阶段:1983年至1990年的企业所得税制度,主要对国有企业、集团和私营企业征收所得税。
第三阶段:1991年至2007年企业所得税制度,主要是对境内外企业所得税进行整合统一,内外企业所得税两法并存。
第四阶段:2007年至今,企业税制与内外企业所得税法合并实施。
二、新准则下企业所得税会计(一)新准则下企业所得税的相关规定1.企业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公司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包括当期税金和收入所得。
当前税收必须等于当前收入和适用的税率,递延所得税等于负债本期增加(-减少)的递延所得税-税率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增加(+减少)的比率收入。
2.企业所得税计算新标准新的企业所得税制度来自需要在资产负债表上清偿债务的公司。
在资产负债表日,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标准之间的差异在每个项目中进行确认,并对此类差额的后续税务影响进行分类可以扣除的税收税或临时差异。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预计根据税法的规定,预计将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
如果适用税率发生变化,则重新计算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然而,由直接计入所有者自有资金的交易或事件产生的递延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除外;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所得税负债进行重估,其影响是当期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会计13
四、负债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的比较 (一)预计负债 1、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0 例:甲企业20×6年因销售产品承诺提供3年的保修服务,在 当年度利润表中确认了500万元的销售费用,同时确认为预计 负债,当年度未发生任何保修支出。按照税法规定,与产品 售后服务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 2、其他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0
一、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 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 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企业所得税法关于资产税务处理的一般规定
1、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其计税价格一般为取得成本,即企业 为取得某项资产支付的成本在未来期间准予税前扣除。
期末已达到预定用途(尚未开始摊销)。
后续计量:计税基础≠账面价值 会计与税收的差异主要产生于对无形资产是否需要摊销及无形 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 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收累计摊销
所得税会计核算
1、所得税会计核算 2、所得税应纳税额的会计核算
第一节
原准则
企业所得税会计概述
债务法(利润表债务法)
应付税款法 纳税影响会计法
递延法
新准则——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 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 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 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 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 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18号所得税
完整版pt
7
举例
例如,一项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200万元,计 税基础如果为150万元,两者之间的差额会造 成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所得税的增加。 在其产生当期,在符合确认条件的情况下,应 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完整版pt
8
(二)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一项负债的账面价值为企业预计在未来期间清偿该
例如: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计税基础为260 万元,则企业在未来期间就该项资产可以在其自身取得经 济利益的基础上多扣除60万元。从整体上来看,未来期间 应纳税所得额会减少,应缴所得税也会减少,形成可抵扣 暂时性差异,符合确认条件时,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 资产。
完整版pt
11
(二)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一、所得税会计的概述 (一)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体现资产负债表观。
完整版pt
3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本质出发, 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表 的影响。
其特点是:当税率变动或税基变动时,必须按预期 税率对“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账户余额进行调整。也就是说,首先确定资产负债 表上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然后,倒挤出 利润表项目当期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表示如下: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 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 -(期末递延所得 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负债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负债的账面价值> 计税基础
完整版pt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资产
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
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三项内容:计算应纳所得税、会计确认所得税负债和确认所得税资产。
其中,计算应纳所得税是确定企业应缴纳所得税的税额,会计确认所得税负债和确认所得税资产是将应缴纳的所得税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
首先,计算应纳所得税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核算方法和损益所得税方法。
核算方法是根据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税收优惠等信息,按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计算。
损益所得税方法是根据企业利润总额计算应纳所得税的税额。
在这两种方法中,企业可以选择适用其中的一种进行计算。
其次,会计确认所得税负债的方法是根据应纳所得税的计算结果,将应缴纳的所得税减少到各个会计期间。
具体而言,根据应纳所得税的计算结果,将应纳所得税分摊到月度、季度或年度的各个会计期间。
在每个会计期间,企业需要确认应纳所得税,并在负债方面计算所得税负债。
最后,确认所得税资产的方法是将以前会计期间确认的所得税负债与当前会计期间应纳所得税的差额确认为所得税资产。
具体而言,企业根据应纳所得税的计算结果,在负债方面确认应纳所得税,然后将以前会计期间确认的所得税负债与当前会计期间应纳所得税的差额确认为所得税资产。
综上所述,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计算应纳所得税、会计确认所得税负债和确认所得税资产三个环节。
企业应根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选择适用核算方法和损益所得税方法进行计算,然后将应纳所得税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计算所得税负债并确认所得税资产。
这样,企业就能够准确、规范地核算企业所得税,并合理安排所得税的缴纳。
第五章-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PPT课件
例题分析
❖ 假定甲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2010年 利润总额为750万元。该企业当年会计与税收之 间差异包括以下事项:
❖ (1)国债利息收入50万元 ❖ (2)税款滞纳金60万元 ❖ (3)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增加60万元 ❖ (4)提取存货跌价准备200万元 ❖ (5)因售后服务预计费用100万元 ❖ 要求(1):计算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及应交所
负债
将来流出的 将来不能 未来抵扣金 可抵扣暂时性
金额
抵税的金 额
差异(递延所
额
得税资产)
应纳税暂时性 差异(递延所 得税负债)
30
❖ 特殊项目: ❖ 1、结转以后扣除的广告费 ❖ 2、可抵扣的亏损 ❖ 提示:不是所有的暂时性差异都是由资产、负债
的帐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造成的
31
5.3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 暂时性差异=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资产或负债 的计税基础
28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 债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 差异,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 债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的暂时性差 异,按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 2009年起新增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中,应缴纳增值税 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国家税务局管理;应缴纳 营业税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地方税务局管理。
❖ 同时,2009年起下列新增企业的所得税征管范围实 行以下规定:
❖ (一)企业所得税全额为中央收入的企业和在国家 税务局缴纳营业税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国家税 务局管理。
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有哪几种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采用得税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 应付税款法 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均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 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时,需要设置两个科目:“所得税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从本期损益中扣除的所 得税费用;“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核算企业应交的所得税。 二、纳税影响会计法 纳税影响会计法是指企业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应交的所得税和时间性 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金额的合计,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 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时,除了需要设置“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外, 还需要设置“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用于核算企业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 响所得税的金额和以后各期转回的金额,以及采用债务法时,反映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调整的递延税 款金额。 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 表的影响。 四、正确选择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 (一)小企业可选择“应付税款法” 在《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小企业因业务简单,核算成本较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不高,允 许采用“应付税款法”。 (二)大中型企业应选择“纳税影响会计法”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必须使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具体属于“利润表债务法”。 (三)我国上市公司只能选择“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企业(目前主要是上市公司和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必须使用“资产负 债表债务法”,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及会计分录
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及会计分录企业所得税应如何计算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式,分为两种,一是查账征收,另一是核定征收;1、查账征收的:(1)应交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计算缴纳(20%或25%)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成本-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税金+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纳税调整额(2)按月(季)预缴时:应交企业所得税=利润总额*适用税率2、核定征收的:核定征收,分为核定应税所得率与应税所得额两种。
以下情况核对应税所得率:(1)能正确核算(查实)收入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查实)成本费用总额的;(2)能正确核算(查实)成本费用总额,但不能正确核算(查实)收入总额的;(3)通过合理方法,能计算和推定纳税人收入总额或成本费用总额的。
纳税人不属于以上3种情况,则采用应税所得额计税。
采用应税所得率计税的计税公式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额×应税所得率或: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各行业核定征收应税税率区间:企业所得税的分录计提企业所得税时: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预缴所得税时: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
汇算清缴补税时: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缴纳税款时: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银行存款。
调整未分配利润: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汇算清缴多缴税款时,可以选择退税或者抵缴下一年税款。
退税时: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调整未分配利润: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企业所得税相关常见实操处理01/汇算清缴期限企业缴纳所得税如何预缴纳税人应当在月份或者季度终了后十五日内,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会计报表、预缴所得税申报表和纳税人发生的应由税务机关审批或备案的有关税务事项.年度终了后四十五日内,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会计决算报表和所得税申报表,在年度终了后五个月内结清应补缴的税款.预缴税款超过应缴税款的,主管税务机关予以及时办理退税,或者抵缴下一年度应缴纳的税款.1、实行按月或按季预缴所得税的纳税人,其纳税年度最后一个预缴期的税款应于年度终了后15日内申报和预缴,不得推延至汇算清缴时一并缴纳.2、若纳税人已按规定预缴税款,因特殊原因不能在规定期限办理年度企业所得税申报的,则应在申报期限内提出书面延期申请,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后,在核准的期限内办理.3、若纳税人因不可抗力而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的,可以延期办理;但是,应当在不可抗力情形消除后立即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主管税务机关经查明事实后,予以核准.4、纳税人在纳税年度中间破产或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自停止生产经营活动之日起3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企业所得税申报,60日内办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并依法计算清算期间的企业所得税,结清应缴税款.5、纳税人在纳税年度中间发生合并、分立的,依据税收法规的规定合并、分立后其纳税人地位发生变化的,应在办理变更税务登记之前办理企业所得税申报,及时进行汇算清缴,并结清税款;其纳税人的地位不变的,纳税年度可以连续计算.02/不得税前扣除的支出《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1)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2)企业所得税税款;(3)税收滞纳金;(4)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5)本法第九条规定以外的捐赠支出;(6)赞助支出;(7)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8)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03/企业所得税申报材料纳税人办理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时,应当如实填报下列材料:1、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2、企业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报表;3、申报事项的有关情况;4、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所得税费的核算
所得税费的核算企业所得税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除外)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企业所得税是从企业所实现的利润中交纳的,以应纳税额为计税依据,按年计征,按月或按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应纳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如下:应纳所得税一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其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同国家有关税收规定有抵触的,应按照国家有关税收规定计算纳税。
所以,企业计缴所得税时,要以税前会计利润为基础,按税法规定调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所得税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是指事业单位每一纳税年度中的收入总额减去按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成本、费用、税金以及损失后的余额。
所得税实行按年计算、分月份或季度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的征收方法。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两个部分组成: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
即: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廷所得税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不包括企业合并和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所得税影响。
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者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应当计人所有者权益。
一、当期所得税费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绐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应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计算确定。
企业在确定当期所得税时,对于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不同的,应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适用税收法规的要求进行调整,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照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
一般情况下,应纳税所得额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考虑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差异,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确定:二、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是指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综合结果。
“企业所得税计算表”在所得税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企业所得税计算表”在所得税会计核算中的应用企业所得税计算表是企业在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时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准确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纳的所得税。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所得税计算表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企业合理避税,降低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收入部分:包括企业的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等,这是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
二、费用部分:包括企业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这些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三、税前利润:通过收入部分减去费用部分,可以得到企业的税前利润。
四、税收优惠:根据我国的税收政策,企业可以享受各种税收优惠,如减免税、税率优惠等,这些优惠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五、应纳税所得额:通过税前利润减去税收优惠,可以得到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六、所得税:根据我国的所得税税率表,可以计算出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填写企业所得税计算表,并按照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和所得税进行纳税申报。
同时,企业还需要妥善保管企业所得税计算表和相关凭证,以备税务机关进行核查。
企业所得税计算表在所得税会计核算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企业准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缴纳的所得税,从而合理避税,降低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收入部分的确认和计量:在企业所得税计算表中,收入部分的确认和计量是关键的一步。
企业需要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的时间点和金额。
具体来说,企业应当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者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活动中,实现收入的时间点,通常是商品交付、劳务完成或者资产使用权让渡时。
企业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收入的金额,包括销售价格、折扣、退货等因素的影响。
准确确认和计量收入,有助于确保企业所得税计算的准确性。
2. 费用部分的确认和计量:与收入部分类似,费用部分的确认和计量也是企业所得税计算表中的重要环节。
企业需要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费用的发生时间和金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税义务人与征税对象结合:
纳税人
判定标准
纳税人范围
征税对象
(1)依照中国法律、 包括:国有、集体、私营、联营、 来源于中
居 法规在中国境内成立的 股份制等各类企业;外商投资企 国境内、
民 企业
业和外国企业;有生产经营所得 境外的所
企 业
(2)依照外国(地区) 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组织; 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 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
业 2007年3月17日至2007年12月31日成立 优惠仅仅能享受3月17到12月31日这几个月的时间。从
2008年1月1日起不享受过渡政策。 2008年1月1日以后成立:按新法规定
企业所得税及其会计核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三)税率过渡优惠政策
具体规定: 自2008年1月1日起,原享受低税率优惠政策的企业,
企业所得税及其会计核算
举例: 某企业2007年3月15日在厦门经济特区成立,是生产性
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10年,2007年即开始获利,请问 如何纳税?该企业如果2008年度开始获利呢?如果2009 年开始获利呢? 成立时间在2007年3月16日前,所以 2007年,适用15%,并且符合一免 2008年,适用18%,并且符合二免 2009年,适用20%,符合一减半,最后10% 2010年,适用22%,符合二减半,最后11% 2011年,适用24%,符合三减半,最后12% 2012年,适用25%,过度期结束
立机构、场所,但有来 3.提供劳务的场所
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 4.从事建筑、安装、装配、修理、
业
勘探等工程作业的场所
5.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机构、
企业场所得所税及其会计核算
(三)所得内容及来源确定
所得内容
确定原则
1、销售货物所得 交易活动发生地
2、提供劳务所得 劳务发生地
3、转让财产所得 4、股息、红利
在新税法施行后5年内逐步过渡到法定税率。其中:享 受企业所得税15%税率的企业,2008年按18%税率执行, 2009年按20%税率执行,2010年按22%税率执行,2011 年按24%税率执行,2012年按25%税率执行; 原执行24%税率的企业,2008年起按25%税率执行。 自2008年1月1日起,原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 “五免五减半”等定期减免税优惠的企业,新税法施行 后继续按原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及相关文件规定的优 惠办法及年限享受至期满为止,但因未获利而尚未享 受税收优惠的,其优惠期限从2008年度起计算。
种类
基本 税率
两档 优惠 税率
四、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税率
适用范围
25% 减按20%
(1)居民企业 (2)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且 所得与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应纳税所得额≤30万元; 从业人数≤100/80人;资产总额≤3000/1000万元)
减按15% 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
➢ 征税以量能负担为原则 ➢ 实行按年计征、分期预缴的办法
企业所得税及其会计核算
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企业: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提示】个人独资企业和 合伙企业缴纳个人所得税,不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
区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一)居民企业: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
得
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业(适用个人所得税)。
(1)依照外国(地区) 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来源于中
非 法律、法规成立且实际 机构、场所,包括:
国境内的
居 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1.管理机构、营业机构、办事机 所得
民 企 业
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构
场所的企业
2.工厂、农场、开采自然资源的
(2)在中国境内未设 场所
低税 率
10%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有机构、场所的,或者 虽设有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 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
企业所得税及其会计核算
(三)税率过渡优惠政策
共有几种过渡情况 2007年3月16日前(含3月16日)成立-可享受过渡优惠
政策 享受低税率优惠的 享受定期减免税优惠的 因未获利而尚未享受优惠的 具备上述资格的企业必须是特定地区、特殊类型的企
第六章 企业所得税及其核算
企业所得税基础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企业所得税的账务处理 企业所得税征收缴纳管理
企业所得税及其会计核算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基础
一、企业所得税的概念与特点 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 三、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四、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五、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
企业所得税及其会计核算
不动产:不动产所在地 动产:转让企业或者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 权益性投资资产转让:被投资企业所在地
分配所得的企业所在地
5、利息、租金、特 负担、支付所得的企业或者机构、场所所在地
许权使用费
确定,或者按照负担、支付所得的个人的住所
地确定
6、其他所得
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
7、清算所得
——
企业所得税及其会计核算
(一)居民企业 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 (二)非居民企业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
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 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 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 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 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 企业所得税。
一、企业所得税的概念与特点
(一)概念及理解
➢ 对在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经 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的和种税收。
(二)特点 ➢ 将企业划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
居民企业:中国境内外的所得。 非居民企业:仅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 征税对象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
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二)非居民企业:是指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
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 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非营利组织从事营利性活动取得的收入等。
企业所得税及其会计核算
三、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