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合集下载

企业所得税会计科目

企业所得税会计科目

企业所得税会计科目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根据国家税法规定,按照一定的税率,对其所得利润进行征税的一种税种。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科目是企业会计制度中用于记录和核算企业所得税相关事项的科目。

下面将对企业所得税的会计科目进行详细介绍。

1. 应交企业所得税应交企业所得税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得利润需要缴纳的税款。

根据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和税法规定,企业需要根据其利润额计算应当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额,并在企业的会计记录中进行登记。

应交企业所得税的会计科目通常为“应交企业所得税”。

2. 暂记企业所得税费用暂记企业所得税费用是企业在会计期间内根据核算利润情况预计的企业所得税费用。

企业在每个会计期间结束时都需要估计当期的企业所得税费用,并在会计记录中暂时记入“暂记企业所得税费用”科目。

当实际确定的企业所得税金额与预计的金额不一致时,可以通过调整该科目来纠正。

3. 预交企业所得税预交企业所得税是企业在税务部门要求之前提前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款项。

为了避免企业遭受较高的滞纳金或罚款,企业可以选择在税务部门要求之前主动预缴企业所得税。

预交的企业所得税款项在企业的会计记录中记为“预交企业所得税”。

4. 递延企业所得税资产/负债递延企业所得税资产/负债是指企业根据税法规定,在计算净利润时对一些项目进行调整,以反映未来会产生的企业所得税效应。

递延企业所得税资产表示企业预计未来可用于抵扣纳税所得额的临时性减免、减税项,而递延企业所得税负债则表示企业预计未来可产生的应纳企业所得税的项目。

5. 其他与企业所得税相关的科目除了上述核心的企业所得税会计科目外,还有一些与企业所得税相关的科目需要在企业会计记录中进行核算。

例如,企业在计提企业所得税时需要考虑以前年度的未缴纳企业所得税的问题,可将该项记为“以前年度未缴企业所得税”,直至缴纳完毕。

此外,企业在对利润进行调整时,还需将所得税费用记入“利润调整-企业所得税”。

综上所述,企业所得税的会计科目包括应交企业所得税、暂记企业所得税费用、预交企业所得税、递延企业所得税资产/负债等。

所得税会计核算的程序

所得税会计核算的程序

所得税会计核算的程序所得税会计核算的程序一、概述所得税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利润所需要缴纳给国家的一种税收。

所得税会计核算是指企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对所得税进行核算和记录的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所得税会计核算的程序。

二、准备工作1. 确定适用的会计准则: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性质,确定适用的会计准则,如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等。

2. 确定所得税核算方法:根据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确定所得税核算方法,如暂时性差异法、永久性差异法等。

3. 设立所得税账户:在企业的总账系统中设立所得税应交账户和所得税费用账户。

三、期初处理1. 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根据适用的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核算方法,在资产负债表中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2. 计提当期所得税费用:根据企业当期利润和适用的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核算方法,计提当期所得税费用,并在损益表中列示。

四、暂时性差异处理1. 确认暂时性差异:根据适用的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核算方法,确认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存在的暂时性差异,如预付款项、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等。

2. 计算递延所得税:根据确认的暂时性差异和适用的所得税率,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

五、永久性差异处理1. 确认永久性差异:根据适用的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核算方法,确认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存在的永久性差异,如非税收收入、非税收支出等。

2. 调整当期所得税费用:根据确认的永久性差异和适用的所得税率,调整当期所得税费用,并在损益表中列示。

六、年末处理1. 归还或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适用的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核算方法,决定是否归还或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

2. 调整当期所得税费用:根据年度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对当期所得税费用进行调整,并在损益表中列示。

七、报告编制1. 编制所得税附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所得税附注,详细披露企业的所得税情况。

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有哪几种

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有哪几种

我国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有哪几种国企所得税是指国有企业和其他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要求缴纳的税款。

在会计核算中,企业所得税是一项重要的费用和负债,对企业财务状况和利润分配具有重要影响。

我国企业所得税的核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计提法计提法是企业所得税核算的一种常用方法。

根据计提法,企业需在每个会计期间内,按照税法规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根据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企业所得税,并将其计提为费用。

计提的所得税费用即为企业当期应交的所得税,反映了企业当前所得税的实际额度。

二、应纳税差额法应纳税差额法又称净利润差额法,是指先计算企业净利润,然后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再将净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额计提为费用。

这种方法强调利润与所得税之间的关系,保留了企业当期的净利润。

三、逐笔核算法逐笔核算法是一种详细全面的核算方法,它要求企业将各项经济业务逐笔进行核算,并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然后计提为费用。

这种方法对于企业来说,核算工作量较大,但核算结果更加准确。

四、年度汇总法年度汇总法是指企业每年结束后根据年度财务报表,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并将其计提为费用。

这种方法相对简便,适用于企业规模较小、业务较为简单的情况。

五、用表核算法用表核算法是在年度报表编制过程中,根据具体的会计政策和一般会计核算方法,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并将其计提为费用。

这种方法与年度汇总法相似,但更关注报表编制的规范性。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会计核算方法,但需遵循税法的规定和会计准则的要求。

企业所得税的正确核算对于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企业合法合规运营和税收管理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计提法、应纳税差额法、逐笔核算法、年度汇总法和用表核算法。

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并在会计核算中严格按照税法和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操作,确保所得税核算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所得税会计核算主要内容

所得税会计核算主要内容

所得税会计核算主要内容
所得税会计核算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根据税法规定,企业需要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

这包括确定企业的收入、费用、折旧、摊销等项目,以及适用的税率和所得税优惠政策。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是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基础。

2.临时差异和永久差异的确认:企业的会计利润和纳税所得额之间通常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可以分为临时差异和永久差异。

临时差异是指暂时性的差异,会在未来的会计期间内消除。

永久差异是指不会消除的差异。

企业需要根据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确认这些差异,以便正确计算所得税负债或所得税资产。

3.所得税负债或所得税资产的计提:根据确认的临时差异和永久差异,企业需要计提所得税负债或所得税资产。

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在未来要支付的所得税额,而所得税资产是指企业在未来可以抵减应纳税所得额的税收减免或税前亏损。

4.所得税开支的记录和披露:企业需要记录所得税开支,即在会计期间内实际支付的所得税金额。

此外,企业还需要在财务报表中披露所得税负债或所得税资产的信息,以及与所得税相关的重要税收政策和假设。

第十章 企业所得税的核算 《税务会计》PPT课件

第十章  企业所得税的核算  《税务会计》PPT课件

形成暂时性差异300万元。但是,如果该无形资产的确认不是在合并交易时产生,同时在确认时不影响损益、不影响
应纳税所得额,则不需确认300万元的暂时性差异。
• (2)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 (3)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 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例10—3】2011年9月10日,某公司自公开市场取得一项基金投资,支付价款1 000万元,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
算。2011年12月31日,该投资的市价为1 500万元。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该项金融资产在会计期末账面价值为1500
万元,但其计税基础等于取得时的成本1 000万元,产生了500万元的暂时性差异。
➢ 4.其他资产。
• (1)投资性房地产。
【例10—4】某公司2007年12月建成一套房屋,成本为6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20年,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
计净残值为零。2011年1月1日,公司将其对外出租,成为投资性房地产。该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该投资性房地产
进行后续计量。假定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该投资性房地产在2011年12月31日
0 0 25 0
➢ (1)2007年资产负债表日: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折旧=600 000-120 000=480 000(元)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法规定的折旧额=600 000-240 000=360 000(元)
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两者之间产生120 000元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为30 000元(12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00 000
2011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为550万元。其计税基础为480万元(750-750×20%-(750-

所得税会计核算的要点

所得税会计核算的要点

所得税会计核算的要点所得税是一种对企业或个人所得进行征收的税种,对于企业而言,正确、准确地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是保证财务报表准确反映税务义务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就所得税会计核算的要点进行讲解,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一、所得税会计核算的概述所得税会计核算是指企业根据税法规定和财务会计准则,在财务会计报表中核算所得税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达到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可比性和时效性,使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加准确和透明。

所得税的会计核算主要包括纳税总额的计算、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所得税负债的补充资料的披露等环节。

二、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主要要点1. 计算纳税总额纳税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依照法定税率和税法规定,按照税法确定对外经济业务所得应纳税的金额。

计算纳税总额时,需要根据企业的会计利润调整项目进行折算和重新计算,例如非税收入、非税支出、非税损益调整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补贴等因素。

2. 确认所得税负债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计算出的在当期应缴纳的所得税款额。

根据税法规定,所得税负债需要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

也就是说,当企业发生需缴纳所得税的经济事项时,才能确认所得税负债。

确认所得税负债的依据主要是企业的会计利润和税率,应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企业实际应缴纳的所得税款。

3. 披露所得税负债补充资料企业在财务会计报表中需要披露所得税负债补充资料,以提供更加详细的税务信息。

披露内容通常包括所得税负债的计算方法、计算基础、税率和税负的变动情况等。

通过充分披露所得税负债补充资料,可以增加财务报表的透明度,方便外部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税务状况。

4. 完善税务内部控制为保证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税务内部控制制度。

包括建立合理的记账凭证和账簿档案管理制度、规范纳税申报程序、定期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的自查和复核等。

通过加强税务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控制所得税会计核算中的风险,提高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

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

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所得税是指个人、家庭或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所得依法缴纳给国家的一种税金。

所得税的计算和核算是一个重要的财务管理工作,也是企事业单位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履行的一项法务义务。

本文将介绍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法,以及在会计实务中常见的问题和处理方式。

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纳税计入成本法纳税计入成本法是企业虽然依法应纳所得税,但在核算成本时将所得税计入产品成本,从而影响产品成本计算和核算。

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无法准确核算所得税的情况,特别是一些小型企业或个体工商户。

二、应税进项减征税法应税进项减征税法是指企业可以预先核减应税进项税额,再计算应纳所得税。

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存在大量应税进项的情况,合理计算应纳所得税,减轻企业税负。

三、利润总额法利润总额法是指按照企业的税前净利润总额计算所得税,然后在利润总额中扣除已缴的应交所得税,得出应纳所得税额。

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利润稳定、经营管理较规范的情况。

四、调整税前损益法调整税前损益法是指利用一系列的会计调整项目,将企业的税前损益调整为所得税损益。

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利润波动较大,具有较多非经常性项目的情况。

无论采取哪种会计核算方法,企业在进行所得税核算时都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准确计算所得额企业应准确计算所得额,即预算或核实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实际所得额。

计算所得额时,需考虑各种收入、费用、损失和减免等因素,并结合税法规定进行调整。

二、按规定计算应纳税额企业在计算应纳所得税时,应按照税法规定的税率和税法规定的优惠政策等进行计算。

同时,应及时了解相关税务政策的变动,确保所得税计算的准确性。

三、稽查纳税义务企业在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时应主动履行纳税义务,积极配合税务部门的稽查工作。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自身内部控制和管理,确保会计核算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在实际会计工作中,所得税的核算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下面将一一加以介绍:一、减免所得税政策的合规性问题企业在享受所得税减免政策时,需要对政策的适用条件和期限进行全面了解,并在核算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

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

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计算纳税金额并缴纳的税款。

企业所得税的核算方法主要包括计税收入的确定、税前扣除项目的确认、计税依据的确定以及税额的计算等。

一、计税收入的确定企业所得税的计税收入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应税所得额。

计税收入的确定主要依据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一般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的相关要求,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调整而得出。

计税收入的确定方法根据企业的性质和税法要求而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一般企业的计税收入一般企业的计税收入等于企业的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和费用,再加上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调整项目。

销售收入是指企业通过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货币和非货币的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转让非货币性资产等。

销售成本是指生产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所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生产成本和销售费用。

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调整项目主要包括非税收入、非税支出和特设备扣除等。

2.投资性房地产企业的计税收入投资性房地产企业的计税收入等于企业的出租收入减去租赁成本和费用,再加上应纳税所得额的纳税调整项目。

出租收入是指企业通过出租房地产所获取的收入,包括租金、转租金和税费等。

租赁成本是指租赁房地产所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房地产采购成本、房地产出租成本和房地产维修成本等。

3.资产重组和清算的计税收入资产重组和清算的计税收入主要是指企业在资产重组和清算过程中所产生的收入。

在资产重组中,计税收入主要是指企业卖出或者处置资产所取得的收益;在资产清算中,计税收入主要是指从资产清算中取得的收益。

二、税前扣除项目的确认1.成本费用的扣除企业在计算所得税的时候,可以扣除与取得其计税收入直接相关的成本和费用。

主要包括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究开发费用、财务费用和其他业务支出等。

2.投资收益的扣除企业对于投资其他企业所取得的股息收入和红利收入可以在计算所得税的时候予以扣除。

简述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

简述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

简述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所得税会计核算是企业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般程序如下:
1.确定税务制度:根据税务政策和法规,确定所得税计算的税制。

2.确认会计利润: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原则,确认企业的会计利润。

3.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包括减免、抵
扣等特定情况。

4.计提所得税费用:按照应纳税所得额和税率计算企业应缴纳的
所得税费用。

5.编制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按照税务部门要求的格式和内容,编
制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按时报送。

6.验收和缴纳税款:税务部门验收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后,企
业需按规定时间缴纳所得税款。

7.进行税务审计:税务部门可能对企业进行税务审计,审计结果
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所得税负担和税务合规性。

综上所述,所得税会计核算过程需充分遵循会计规范和税法规定,确保企业所得税符合各项法规要求,同时也可为企业节省税务成本和
提高税负有效性。

所得税的核算方法

所得税的核算方法

所得税的核算方法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包括应付税款法和产负债表债务法两种,而产负债表债务法又包括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所得税的核算方法吧。

一、应付税款法应付税款法,是指当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应纳税款数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的会计处理。

在应付税款法下,不必须要确认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导致的纳税,此当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按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应交所得税。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基于资产负债表中列出的资产、负债和税项的基础上分析税项差异,并依据相关差异确定影响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1. 账面价值指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后列于资产负债表中的金额。

账面价值分为资产账面价值和负债账面价值。

a.资产账面价值=资产账面原值-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减值准备一般来说,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将来计算会计利润时应扣除的金额,按会计规定在会计核算后的资产负债表左侧所列的金额。

b.负债账面价值=负债原始账面价值-从负债中扣除的金额它是依据会计规定核算后列在资产负债表右侧的金额。

2.计税基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涉及的计税基础分为资产计税基础和负债计税基础。

a.资产计税基础资产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就计缴企业所得税而言可从流入企业的任何所得利益中予以抵扣的金额,即将来不必须要缴税的资产价值。

资产计税基础=资产取得成本-依据税法规定上期税前扣除的金额=依据税法规定在将来使用或处置资产时作为成本费的税前分项金额b.负债计税基础负债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将来期间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时依据税法的规定可以扣除的金额。

公式为:负债计税基础=负债的账面价值-在将来期间可以税前扣除的负债金额=负债账面价值中不同意在将来期间税前扣除的金额。

企业会计所得税核算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企业会计所得税核算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企业会计所得税核算的基本流程和步骤会计所得税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到企业的税务筹划和税务风险管理。

正确的会计所得税核算可以确保企业合法合规地缴纳税款,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的税务负担。

下面将介绍企业会计所得税核算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第一步:确定会计所得税核算的时间范围会计所得税核算的时间范围通常是一个会计年度,即从每年的1月1日开始,到12月31日结束。

企业需要根据税法规定和财务管理的需要,确定会计所得税核算的具体时间范围。

第二步:收集会计信息企业需要收集并整理相关的会计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会计凭证、银行对账单等。

这些信息将用于计算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可抵扣税务优惠项目。

第三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实际应纳税的利润额。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方法根据企业所处的税务制度和税法规定而不同。

一般来说,企业需要根据税法规定的税前扣除项目和税前调整项目,对企业的利润额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扣除,得出应纳税所得额。

第四步:确定税率和计算纳税金额企业应根据所处的税务制度和税法规定,确定适用的税率。

不同的利润额适用不同的税率,因此企业需要根据税率表或者税法规定,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的纳税金额。

第五步:核对和申报纳税企业在计算出纳税金额之后,需要进行核对和申报纳税。

核对是指企业对所得税核算的结果进行检查和审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申报是指企业将核算结果填写在所得税申报表上,并提交给税务机关。

第六步:缴纳所得税款企业在申报纳税之后,需要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及时缴纳所得税款。

企业可以选择一次性缴纳全年的所得税款,也可以按月或者按季度缴纳。

第七步:会计处理会计处理是指企业在核算完所得税之后,需要将所得税费用计入财务报表。

企业需要根据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将所得税费用进行适当的会计处理,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所得税核算的基本流程和步骤包括确定核算时间范围、收集会计信息、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确定税率和计算纳税金额、核对和申报纳税、缴纳所得税款以及会计处理。

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

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

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是指企业按照国家税收法规要求,对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计算并确认应交纳的所得税的过程。

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目的是确定并正确计提企业应交纳的所得税,确保企业在依法纳税的基础上获得合理的纳税成本。

一、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1.实质性原则:所得税会计核算应当按照企业取得的利润、收入和费用的实质情况进行核算,不能仅从形式上进行核算。

2.权责发生制原则:所得税应当根据企业发生的权益变动和责任的发生而计算和确认,与收入和费用的实现时点无关。

3.稳定性原则:所得税会计核算应当采用稳定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以适应税收利益的变更。

4.谨慎性原则:所得税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对于不确定的事项应当采取谨慎评估的方法。

5.独立性原则:所得税会计核算应当独立于其他会计核算科目进行,确保会计信息的独立性和准确性。

二、所得税会计核算的步骤1.确定应税所得:首先根据国家税收法规和企业所在的税收优惠政策,确定企业的应税所得额。

2.计算应交所得税:根据确定的应税所得额和税率,计算企业应交纳的所得税额。

3.计提所得税:按照企业所得税核算周期,计提所得税费用,同时形成所得税费用准备。

4.所得税费用确认:确认所得税费用并计入损益表,反映企业当期所得税费用支出。

5.所得税缴纳:按照国家税收法规要求,及时缴纳企业应交纳的所得税。

6.会计报表披露:在企业财务报表中披露所得税费用的计算细节和相关的税收信息。

三、所得税会计核算的方法1.直接法:直接法是指按照完全利益法核算的方法,对企业在核算期间内实际发生的权益变动计算所得税。

利用直接法,可以准确反映企业所得税的发生和支出情况。

2.间接法:间接法是指按照企业的税前利润计算所得税,然后根据税率计算企业应交纳的所得税。

利用间接法,可以根据企业利润水平的变动,合理计算企业应交纳的所得税。

四、所得税会计核算的注意事项1.合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应根据国家税收法规和税收优惠政策,合理运用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并按规定核算和披露相关的税收信息。

会计实务: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

会计实务: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

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
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如下所示:
 对于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收益表递延法、收益表债务法等多种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应当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陛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较为完整地体现了资产负债观,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面贯彻了资产、负债的界定。

从资产负债表角度考虑,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企业在持续持有及最终处置某项资产的一定期间内,该项资产为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而其计税基础代表的是在这一期间内,就该项资产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的,表明该项资产于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低于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产生可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因素,减少未来期间以应交所得税的方式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反之,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两者之间
的差额会增加企业于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对企业形成经济利益流出的义务,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企业所得税的核算与申报

企业所得税的核算与申报

企业所得税的核算与申报企业所得税是国家对企业利润所征收的一种税收,核算与申报是企业在纳税期限内按照国家税务部门规定的程序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对企业所得税的核算与申报进行详细介绍。

一、企业所得税的核算企业所得税的核算是指企业按照财务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对利润额进行计算和确认的过程。

核算结果直接影响到企业所得税的纳税金额。

1. 利润计算基础企业所得税的核算以企业的税前利润为基础。

税前利润是指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实现的全部收入减去可以在税务上扣除的费用和成本后的剩余金额。

2. 报表填报企业需要根据税务部门的要求,填报企业所得税相关报表。

这些报表包括:企业所得税月度预缴纳税申报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等。

在填报报表时,需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填写、计算相关数据,并提交给税务部门。

3. 会计处理企业所得税的核算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会计处理。

例如,需要根据国家税收政策的规定,适当计提所得税负债,并在纳税期限到来时进行所得税应缴款的支付。

二、企业所得税的申报企业所得税的申报是指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向税务部门申报企业所得税纳税情况,并缴纳相应的税款。

1. 申报期限企业所得税的申报期限一般为每年的3月1日至6月30日。

企业需要在这个期限内将纳税申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提交给税务部门。

2. 电子申报现代化的电子申报系统使得企业所得税的申报变得更加便捷。

企业可以通过电子申报系统在线填写并提交纳税申报表,避免了繁琐的纸质申报流程。

3. 税款缴纳企业在申报税款时,需要按照申报表所示的金额进行缴纳。

通常,企业所得税可以分为月度预缴和年度汇算清缴两种形式。

月度预缴是企业按照税务部门要求,在每个纳税月度内缴纳的预缴税款;年度汇算清缴是企业在每个纳税年度结束后,根据实际利润情况进行的一次性纳税。

三、企业所得税申报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企业所得税的核算与申报时,企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1. 法律法规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税法法规进行核算与申报,遵守国家税收政策。

所得税核算方法

所得税核算方法

所得税核算方法所得税核算是指企业或个人按照国家税收法规和财务会计准则对应纳税期间内的所得额进行计算和核算的过程。

所得税是一种按照收入或利润额征收的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企业所得税核算的方法和步骤。

一、所得税税基的确定企业所得税税基是指企业在纳税期间内实际取得的收入减除法定和合理的成本、费用和损失后的净额。

税基的确定是所得税核算的第一步,关系到纳税义务的大小。

1.1 收入的确认企业所得税税基的第一步是确定纳税期间内的收入。

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等。

企业应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对收入进行准确计量和确认。

1.2 成本、费用和损失的核算确定收入后,企业需要核算纳税期间内的成本、费用和损失。

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损失包括营业外损失和所得税费用等。

企业应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对成本、费用和损失进行准确计量和核算。

1.3 收入减除成本、费用和损失后的净额在确认收入、核算成本、费用和损失后,企业需要计算出纳税期间内的所得额。

所得额是指纳税期间内收入减除成本、费用和损失后的净额。

企业应按照国家税收法规的规定,对所得额进行准确计算。

二、所得税税率的确定所得税税率是指企业按照一定比例对所得额征收的税率。

税率的确定是所得税核算的第二步,关系到纳税义务的金额。

2.1 企业所得税税率企业所得税税率根据企业的纳税身份和所得额的大小来确定。

在中国,一般纳税人的所得税税率为25%,小型微利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20%,高新技术企业和创业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15%。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所得税税率。

2.2 个人所得税税率个人所得税税率根据个人的纳税身份和所得额的大小来确定。

在中国,个人所得税税率分为7个档次,从3%到45%不等。

个人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所得税税率。

三、所得税的计算和申报所得税的计算和申报是所得税核算的最后一步,是企业或个人根据所得额和税率计算出应纳税款的过程。

解析会计所得税核算流程及要点

解析会计所得税核算流程及要点

解析会计所得税核算流程及要点会计所得税核算是企业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企业税务合规的关键内容。

正确的会计所得税核算流程和要点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准确性和税务合规性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会计所得税核算的流程、要点和相关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解析。

一、会计所得税核算流程会计所得税核算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确定会计所得税负债会计所得税负债是指企业根据税法规定计算出的未缴纳的所得税额。

在确定会计所得税负债时,首先需要计算当前会计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然后根据适用的税率计算出应纳税额,最后减去已缴纳的预缴所得税额,得出当前会计期间的会计所得税负债。

2. 计提所得税费用计提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所得税费用。

计提所得税费用的计算一般采用逆推法,即根据税法规定的税率和应纳税所得额逆推计算出所得税费用。

3. 处理所得税前期调整项目所得税前期调整项目是指企业在当前会计期间对以前会计期间的所得税负债或所得税费用进行调整的项目。

例如,对以前会计期间的所得税负债进行调减或调增,或者对以前会计期间的计提所得税费用进行调减或调增。

4. 处理所得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暂时性差异是指企业在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存在的暂时性差异。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应当对所得税暂时性差异进行处理,以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

5. 编制会计所得税报表企业在核算会计所得税时,需要编制相应的会计所得税报表。

会计所得税报表一般包括所得税负债表、所得税费用表和所得税调整表等。

这些报表是企业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税务部门审核企业纳税申报的重要依据。

二、会计所得税核算要点在进行会计所得税核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税法与会计准则的一致性会计所得税核算应当遵循税法和会计准则的规定。

税法是会计所得税核算的法律依据,而会计准则是会计所得税核算的技术规范。

企业在进行会计所得税核算时,应当确保税法与会计准则的一致性,以确保所得税核算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

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

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三项内容:计算应纳所得税、会计确认所得税负债和确认所得税资产。

其中,计算应纳所得税是确定企业应缴纳所得税的税额,会计确认所得税负债和确认所得税资产是将应缴纳的所得税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

首先,计算应纳所得税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核算方法和损益所得税方法。

核算方法是根据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税收优惠等信息,按照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计算。

损益所得税方法是根据企业利润总额计算应纳所得税的税额。

在这两种方法中,企业可以选择适用其中的一种进行计算。

其次,会计确认所得税负债的方法是根据应纳所得税的计算结果,将应缴纳的所得税减少到各个会计期间。

具体而言,根据应纳所得税的计算结果,将应纳所得税分摊到月度、季度或年度的各个会计期间。

在每个会计期间,企业需要确认应纳所得税,并在负债方面计算所得税负债。

最后,确认所得税资产的方法是将以前会计期间确认的所得税负债与当前会计期间应纳所得税的差额确认为所得税资产。

具体而言,企业根据应纳所得税的计算结果,在负债方面确认应纳所得税,然后将以前会计期间确认的所得税负债与当前会计期间应纳所得税的差额确认为所得税资产。

综上所述,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计算应纳所得税、会计确认所得税负债和确认所得税资产三个环节。

企业应根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选择适用核算方法和损益所得税方法进行计算,然后将应纳所得税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计算所得税负债并确认所得税资产。

这样,企业就能够准确、规范地核算企业所得税,并合理安排所得税的缴纳。

所得税会计核算的程序

所得税会计核算的程序

所得税会计核算的程序一、什么是所得税会计核算所得税会计核算是指企业按照所得税法规定的要求,对企业所得税的计税基础、计算方法以及税务申报等进行核算的过程。

它是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国家税务部门对企业所得税税务管理的要求,及时、准确地计算、申报和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所得税会计核算的程序1. 确定计税基础企业在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之前,首先要明确计税基础。

计税基础是指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即企业根据所得税法规定,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的应纳税的收入减去可扣除的费用、损失和税收优惠后的金额。

计税基础的确定需要依据所得税法规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收入的计算: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费用的扣除: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损失的处理:包括资产减值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等;•税收优惠的适用:包括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中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

2. 计算应纳税额计算应纳税额是根据企业确定的计税基础和所得税税率进行计算。

企业税率的确定需要依据国家有关税务部门的规定,根据企业所属行业、类型和规模等不同情况,确定适用的税率。

在计算应纳税额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不同所得项目的税率:不同所得项目的应纳税率不同,包括但不限于经营性所得、利息、股息、特许权使用费等;•阶梯税率的适用:有些国家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采用阶梯税率,例如前一部分利润按照较低税率计算,超过某一限额后按照较高税率计算;•特殊调整:有些国家允许企业在计算应纳税额时进行特殊的调整,例如对亏损的企业可以进行税前扣除。

3. 编制所得税财务报表在完成计算应纳税额之后,企业需要根据税务部门的要求,编制所得税财务报表。

所得税财务报表主要包括:•所得税费用表:用于记录计算所得税费用的过程,包括计税基础、税率和应纳税额等信息;•应纳税额调整表:用于记录应纳税额的调整情况,例如税前扣除、特殊调整等;•所得税净额调整表:用于记录应纳税额和已缴税额的差额;•所得税资产负债表披露:用于披露企业应纳税的资产负债情况。

企业所得税核算制度

企业所得税核算制度

企业所得税核算制度首先,税基确定是企业所得税核算制度的基础。

税基是指企业所得税的计税对象,即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税基的确定需要根据企业的会计核算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定和方法,将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和损益等进行合理的划分和核算,以确定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其次,税率确定是企业所得税核算制度的重要环节。

税率是指企业所得税的税收比例,也是税费计算的基础。

税率的确定需要根据国家的税法和税收政策,结合企业所在的行业和地区等因素,确定适用的税率。

然后,税费计算是企业所得税核算制度的核心内容。

税费计算是指根据税基和税率,按照相应的计算公式或方法,计算出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金额。

企业所得税通过税费计算可以分为应纳税额和实际缴纳税额两个概念。

应纳税额是根据税基和税率计算出来的税款数额,而实际缴纳税额是企业根据税法规定,根据其应纳税额进行申报和缴纳的税款数额。

纳税申报是企业所得税核算制度的一个环节,也是企业履行纳税义务的手段。

企业需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按期向税务部门申报其应纳税所得额和实际缴纳税款等信息。

纳税申报需要附带相应的申报表和财务报表等会计资料,以便税务部门核查和审核。

最后,税款缴纳是企业所得税核算制度的最后一步,也是企业向国家财政缴纳所得税的实际操作。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企业需要按照税务部门的要求,按期将应缴纳的所得税款缴纳到指定的银行账户上,并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和缴款凭证。

总之,企业所得税核算制度是一套完整的核算和纳税程序,通过税基确定、税率确定、税费计算、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等环节,实现对企业所得税的全面管理和控制。

这个制度的实施,能够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和有序,也能够加强企业的纳税纪律,促进企业的良性竞争和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A企业当期发生研究开发支出计 l 000万元,其中研究阶段支出200万元, 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为 200万元,符合资本化条件后发生的支出 为600万元。假定税法规定企业的研究开 发支出可按150%加计扣除。该企业开发形 成的无形资产在当期期末已达到预定用途。 要求:分析期末无形资产的暂时性差 异,并指出暂时性差异的性质。
第三节 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
核的方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 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 则规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 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确认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性差异,确 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 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 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 例如:某企业存货的账面余额为100万元, 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则存货的账 面价值为90万元;出售存货时,可以抵税 的金额为100万元,则存货的计税基础是 100万元。
• 如果资产的计税基础不等于资产的账面价值,就 会产生暂时性差异(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 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所以,以上案例中暂时性差异为10万元。
例如:企业于20×6年12月20日取得的 某项环保用固定资产,原价为300万元, 使用年限为l0年,会计上采用直线法计提 折旧,净残值为零。假定税法规定环保用 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的折旧可予 税前扣除,该企业在计税时采用双倍余额 递减法计列折旧,净残值为零。20×8年 12月31日,企业估计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 回金额为220万元。 要求:分析20×8年l2月31日该项资产 是否存在暂时性差异,并指出该暂时性差 异的性质。
暂时性差异分类
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影响的不同, 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表明该资产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 利益流入将高于按照税法规定允许扣除的金额,产生可增加 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因素,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表明该资产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 利益流入将低于按照税法规定允许扣除的金额,产生可抵减 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因素,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和 暂时性差异
• 资产的账面价值
• 资产的计税基础:指该项资产按照税法规定可以 税前扣除的金额。也就是说,按照税法规定,该 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 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 • 通常情况下,资产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 是相同的,后续计量因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 不同,可能造成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 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300- 300÷10×2)-220=240-220=20(万 元) •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220(万元) 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 • =300-(300×2/10)-(300- 300×2/10)×2/10=192(万元) 该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220万元与其计税基 础l92万元之间产生的差额28万元,意味着 企业将于未来期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 所得税,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1)20×6年10月20日: 账面价值=800万元,计税基础=800万元, 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2)20×6年l2月31日: 账面价值=880万元,计税基础=800万元 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88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800万元之间产生了 80万元的暂时性差异,该暂时性差异会增加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导致企 业应交所得税的增加,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讨论: 如果20×6年l2月31日,该项权益性投资 的市价为700万元,则此时的暂时性差异为多 少?属于何种性质的差异? 此时账面价值为700万元,而计税基础仍 为800万元,则暂时性差异为100万元,属于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2.固定资产 以各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确 认时入账价值基本上是被税法认可的,即 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一般等于计税基础。 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时, 会计上的基本计量模式是“成本-累计折 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与税收处 理的差异主要来自于折旧方法、折旧年限 的不同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
• 例如:A公司于20× 6年l2月20日自客户 收到一笔合同预付款,金额为1 000万元, 因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将其作为预收账 款核算。假定按照适用税法规定,该项款 项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交纳所得 税。 要求:分析20×6年12月31日该项负 债的暂时性差异,并指出暂时性差异的性 质。
• 账面价值=1000万元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1 000万元-未来期间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 扣的金额1 000万元=0(万元)。 • 该项负债的账面价值l 000万元与其计税基 础0之间产生的l 000万元暂时性差异,会 减少企业于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 企业未来期间以应交所得税的方式流出的 经济利益减少,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1.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 供出售金融资产) 账面价值:于某一会计期末的公允价值 计税基础:某一会计期末的计税基础为其取得成本
例:20×6年10月20日,A公司自公开市场取得一项权益 性投资,支付价款800万元,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 20×6年l2月31日,该项权益性投资的市价为880万元。
• 该项固定资产在20×6年12月31日的账面 价值=300-300÷10=270(万元) • 该项固定资产在20×6年12月31日的计税 基础=300-300÷20=285(万元) • 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270万元与其计税 基础285万元之间产生的差额15万元,因 其在未来期间会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和应交所得税,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分析:甲企业于20×6年1月1日取得的某项无形 资产,取得成本为600万元,企业根据各方面情 况判断,无法合理预计其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 益的期限,将其视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20×6年12月31日,对该项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 试表明未发生减值。 甲企业在计税时,对该项无形资产按照10年 的期间摊销,有关金额允许税前扣除。 要求:分析20×6年12月31日该项资产的暂 时性差异,并指出暂时性差异的性质。
• 账面价值=200万元 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期间按照税法 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200-200=0(万 元)。 • 该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200万元与其计税 基础零之间形成暂时性差异200万元,该 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时,会减少企 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2.预收账款 企业在收到客户预付的款项时,因不符合收 入确认条件,会计上将其确认为负债。税法中对 于收入的确认原则一般与会计规定相同,即会计 上未确认收入时,计税时一般亦不计入应纳税所 得额,该部分经济利益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予税 前扣除的金额为零,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 如果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收入确认条 件,但按照税法规定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 计算交纳所得税,则未来期间可全额税前扣除, 计税基础为账面价值减去在未来期间可全额税前 扣除的金额,即其计税基础为零。
• 3.无形资产 (1)初始计量 除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以外,以其他方 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初始确认时其入账价值与税 法规定的成本之间一般不存在差异。 • 对于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 则规定,有关研究开发支出区分为两个阶段,研 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 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以后发生的支出应当资本化 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 • 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可税前加计 扣除,即一般可按当期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 的l50%加计扣除。
• 账面价值=600(万元) • 计税基础=600-600÷10=540(万元) • 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600万元与其 计税基础540万元之间的差额60万元, 将计入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属于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负债的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
•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 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 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抵 扣的金额 对负债来说 1.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 差异; 2.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 差异。
• 思考:如果税法规定其支出无论是否实际发生均 不允许税前扣除,其计税基础又是多少?
• 例如:甲企业20×6年因销售产品承诺提 供3年的保修服务,在当年度利润表中确认 了200万元的销售费用,同时确认为预计 负债,当年度未发生任何保修支出。假定 按照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费 用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 要求:分析20×6年12月31日该项负 债的暂时性差异,并指出暂时性差异的性 质。
• 分析:A企业于20×5年年末以300万元购 入一项生产用固定资产,A企业在会计核算 时估计其使用寿命为l0年,按照适用税法 规定,其折旧年限为20年,假定会计与税 收均按直线法计列折旧,净残值为零。 20×6年该项固定资产按照12个月计提折 旧。 假定本例中固定资产未发生减值。 要求:分析20×6年12月31日该项资产 的暂时性差异,并指出暂时性差异的性质。
• 1.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 计负债。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 的规定,企业应将预计提供售后服务发生的支出 在销售当期确认为费用,同时确认预计负债。如 果税法规定,有关的支出应于实际发生时税前扣 除,由于该类事项产生的预计负债在期末的计税 基础为其账面价值与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 之间的差额,其计税基础为零。
• 应交所得税列示在资产负 债表中的流动负债中。
从按照税法规定的应交所得税出发,通 过对暂时性差异的调整,得到会计上应确 认的所得税费用。
应交所得税
暂时性差异
所得税费用
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
(1)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 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 值。 (2)按照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适 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 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3)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 确定产生的差异。进一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 递延所得税负债 (4)按照适用的税法规定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所 得额,确认当期应交所得税。 (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