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儿园小班教案《谁躲起来了》含反思.doc
绘本《谁藏起来了》教案及反思3篇
谁藏起来了目标:1、观察、记忆动物的位置和神情,发现画面中的不同之处,并清楚地表达。
2、体验和同伴一起阅读、游戏的乐趣。
准备:绘本PPT、人手一套动物操作图片、空底板过程:一、动物的家(明确房间号码的含义,找到一一对应的动物)导语:这是一本书,认识吗?来了几个动物朋友?提问:他们是谁?住在哪个房间?重点: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帮助幼儿找到每个动物的家,如:小狗住在哪个房间?303是谁?难点:如房间302中“3”代表什么?“2”代表什么?小结:9个动物都是好朋友,他们住在同一幢房子里,都有自己的房间号码。
二、动物玩捉迷藏(仔细记忆和发现动物的变化)导语:今天动物们玩起了捉迷藏。
你们玩过捉迷藏吗?是怎么玩的?(调动幼儿以往的生活经验)提问:动物们躲起来了,你们能找到他们吗?1、动物藏起来了——T:谁藏起来了?(根据底板颜色和动物身体的颜色来判断)2、动物转身——T:哪个朋友不一样了?怎么不一样了?(根据动物的外形特征判断)3、动物不见了——引导幼儿来提出问题“哪个动物不见了”4、关灯了——通过动物的眼睛来回忆动物的位置。
游戏:开火车小结:动物们藏得再好,也逃不过我们雪亮的眼睛。
因为我们看得仔细、记得牢、才能说得清楚。
三、动物找家(无任何提示记忆和摆放所有动物的位置)1、教师提供三层楼的空的底板,幼儿帮助9个动物找到正确的家。
2、互相检验。
(自检、他检)3、看动物表情变化活动目标:1.在找动物的过程中,初步让幼儿通过事物的局部特征来判断整体,初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教师教具:1.《捉迷藏》大游戏图一张2.小猫和小狗的大卡片20张3.照相机4.手的道具5.小猫和小狗的房子幼儿材料:1.小猫和小狗卡片10张2.《谁藏起来了》游戏图1张活动重难点:通过事物特征判断整体。
活动流程:一.游戏引出兴趣——》二.出示动物卡片,引导观察其特征——》三.出示挂图捉迷藏——》四.找朋友——》五.结束活动过程:一.游戏引出兴趣师:问答歌:小朋友,告诉我!小猫小猫怎么叫?(小狗小狗怎么叫?)幼:王老师,告诉你!小猫小猫喵喵喵。
小班语言教案:谁躲起来了
小班语言教案:谁躲起来了教案名称:谁躲起来了适用对象:小班幼儿教学目标:1. 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3. 帮助幼儿学会使用简单的描述词汇。
教学准备:1. 图片或绘本《谁躲起来了》。
2. 一块较大的布。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与幼儿们一起坐在一起,向他们介绍今天的活动将会是一个有趣的寻找游戏。
2. 展示图片或绘本《谁躲起来了》,简单介绍故事梗概,并提出问题:“谁躲起来了?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吧!”活动一:谁躲起来了?1. 将一块较大的布铺在地上,邀请一个幼儿做游戏的开头。
2. 将一个小玩具或图片藏在布下面,告诉幼儿们有一个东西躲在布下面了,他们要用眼睛观察和记住。
3. 让所有幼儿合掌眼睛,数到三后,揭开布让他们看到躲起来的东西。
4. 将布放回原位后,让幼儿开眼找回躲起来的东西。
当他们找到时,表扬他们的观察力。
活动二:描述躲藏的物品1. 选出两个或更多的幼儿,让他们轮流躲藏物品。
其他幼儿则负责寻找。
2. 当一个幼儿躲藏好后,其他幼儿合掌眼睛并数数,然后开始寻找。
3. 当幼儿们找到躲藏的物品时,回到集合地点,描述藏物的位置和特征,并说出“我找到了!”4. 鼓励幼儿使用简单的描述词汇,如“在椅子下面”、“在桌子旁边”等。
活动三:变换位置1. 将活动升级,让躲藏的幼儿在其他幼儿眼前找一个位置藏起来。
2. 让其他幼儿转身或合掌眼睛,数数后,躲藏幼儿改变位置并尽量融入环境中。
3. 其他幼儿回过头来后,开始寻找躲藏的幼儿。
4. 当寻找者找到了躲藏的幼儿后,轮换躲藏的角色。
结束活动:1. 与幼儿回到集合区域,问他们喜欢今天的游戏吗?为什么?2. 向幼儿展示绘本《谁躲起来了》,鼓励他们将游戏中描述躲藏位置的经验和词汇运用到故事中。
3. 提醒幼儿们,平时也可以玩这样的寻找游戏,增加观察和记忆的机会。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幼儿对活动的参与度和兴趣。
2.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是否能够积极观察和记忆。
幼儿园小班教案《谁躲起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谁躲起来了》含反思教学目标:1.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认知能力2.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3.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学内容:本节课将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利用互动的方式增强幼儿们对语言、音乐和身体协调等方面的认知,提升幼儿们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游戏名称:《谁躲起来了》1.游戏介绍:一群小朋友在玩捉迷藏,他们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躲起来,其中一个小朋友是“躲起来了”,其他的小朋友要一起找到他,并且一起躲在相同的位置。
2.游戏规则:•抽签决定谁是“躲起来了”。
•“躲起来了”的小朋友到隐蔽的角落躲起来,不可以被其他小朋友看到。
•其他小朋友开始找“躲起来了”的小朋友,当找到时,一同到他所在的地方躲起来。
•一旦有两个或以上人找到“躲起来了”的小朋友,其他的小朋友就可以寻找下一个“躲起来了”的小朋友。
•这个过程中,小朋友能够自由自在地运动,增强身体协调能力。
•当所有小朋友都找到“躲起来了”的小朋友,课程结束。
3.教学重点:•了解游戏的规则,与小伙伴合作一起寻找“躲起来了”的小朋友。
•通过游戏锻炼身体协调能力和认知能力。
•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4.教学方法:•游戏为主,互动为辅。
在游戏进行过程中,老师进行引导和提问,激发幼儿的思考和表达。
•以幼儿的身心特点为基础,采用互动、参与和游戏式的教学方式,吸引幼儿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反思:在实际教学中,本节课游戏设计受到了广大幼师的好评和支持,不过还是存在一些可以完善改进的地方:1.游戏难度控制的问题:在游戏刚开始时,如果抽到的第一个小朋友躲得太难,就会导致游戏进行得比较缓慢,甚至卡住整个教学进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控制好游戏的难度。
2.游戏引导问题:有的小朋友在游戏中可能会感到迷茫,或是暂时找不到小伙伴,这就需要老师适时地进行引导,提供一些可行的思路和指导,让他们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向。
3.游戏氛围控制问题:教师需要营造积极、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调整整个游戏过程,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冲突和不愉快的情绪。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谁躲起来啦》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谁躲起来啦》教学目标•听、说、读、写普通话音节“躲、啦”;•了解游戏规则,积极参与游戏;•通过游戏体验,感知自己的参与价值和感受他人的乐趣。
教学内容学习新词汇•躲:duǒ•啦:la学习新句型•谁躲起来了?•我躲起来了。
•跑啊,跑啊,谁会是下一个?游戏规则•指定一位同学为“躲藏者”,让其藏身于教室内某处且不发出声音;•其他学生找到“躲藏者”后,一起大喊“找到你啦!”或“xxx(“躲藏者”名称)你出来了!”;•“躲藏者”被找到后,轮流由他/她来做下一轮的“躲藏者”。
教学过程导入•师生热身,跟着音乐做动作,活跃课堂氛围。
学习新词汇和新句型•教师以卡片形式呈现“躲”字和“啦”字,教授学生读音及意义;•教师模仿口型,读出新句型“谁躲起来了?”并询问学生是否明白句型含义;•应用新词汇和新句型进行连读,让学生模仿跟读并反复练习。
游戏环节•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教师指定一名同学为“躲藏者”;•同学们开始寻找“躲藏者”,并大喊“找到你啦!”;•“躲藏者”被找到后,轮流由他/她来做下一轮的“躲藏者”。
总结•教师与学生一同回顾游戏过程,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教师提问“你们喜欢这个游戏吗?”“找到‘躲藏者’的时候,你们有什么感受?”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巩固练习•学生关注老师口型,跟读老师读过的新句型;•学生按照游戏规则进行多轮游戏练习,加深对句型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选择对学生的游戏表现给予评价,表扬学生积极参与和表现出色的同学。
课后作业•结合本节课学习,带家长练习本课会话。
•在课堂回忆本节课游戏过程中的快乐时刻,并记录他们的感想。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以一款经典的盲人“躲避球”游戏为原型,对幼儿园小班的语言能力进行衔接性拓展。
在游戏环节中,学生们积极投入到游戏中,并通过寻找“躲藏者”、大喊“找到你啦!”的游戏方式,达到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加强认知力和想象力的效果。
学生在游戏体验中也增强了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感受了别人参与的价值。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谁躲起来了》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谁躲起来了》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躲藏”的含义,并能够正确运用该词汇。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3.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谁躲起来了》是一本适合小班学生阅读的绘本。
通过阅读与分析故事情节,学生能够了解躲藏的游戏规则和基本的社交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看谁能够回答出“躲藏”的含义。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故事《谁躲起来了》。
2. 故事阅读(15分钟)老师向学生展示绘本,逐页阅读故事。
在阅读过程中,老师可以加入一些互动的问题,如“你知道故事中的小动物们都躲在哪里吗?”等等。
同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故事的情节和人物角色。
3. 讨论与交流(15分钟)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次讨论,询问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提问的问题包括“你觉得故事中的小动物们喜欢躲在哪些地方?”、“你有没有跟朋友一起玩过躲藏游戏?”等等。
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角色扮演(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位组员扮演故事中的小动物,其他组员则扮演寻找躲藏者的朋友。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5. 反思与总结(10分钟)课程结束后,老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反思与总结。
可以提问学生“你觉得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个角色?”等等。
同时,也可以给予学生一些鼓励和肯定。
四、教学反思学生在本节课中参与度较高,通过阅读绘本、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有所提高。
同时,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然而,在角色扮演环节,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害羞或紧张而表现不积极。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引导学生放松心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同时,教师应提前准备好教学材料和提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扮演角色。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谁躲起来了》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谁躲起来了》一、教案设计1. 教学内容《谁躲起来了》是小班社会教材中的一篇故事,主要内容是讲述小动物们在玩捉迷藏的游戏时,追找到藏在面包箱里的小老鼠,却发现它们的食物不见了,于是打开箱子查看,结果发现食物都被小老鼠藏在了箱子里。
通过这个故事的讲解,让小班幼儿了解到捉迷藏游戏的规则,并培养孩子们勇于认识自己的错误的品德。
2. 教学目标1.让小班幼儿了解捉迷藏游戏的规则;2.建立幼儿独立思考、自主行动的能力;3.学会在游戏过程中尊重他人、团队合作的精神。
3. 教学方法1.观赏故事画,了解故事情节;2.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并讨论;3.玩捉迷藏游戏,让幼儿互相寻找;4.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谁躲起来了”的故事结尾,并对游戏和故事进行总结。
4. 教学内容与方法具体安排第一步:故事观看教师播放故事画,并陪伴幼儿观看。
第二步:故事回忆教师让幼儿回忆故事中出现的动物,以及它们在游戏中躲起来的地方。
第三步:游戏体验教师组织小班幼儿进行捉迷藏游戏,在游戏规则的基础上,加入故事中的内容,让幼儿体验游戏和故事情节的联系。
第四步:反思总结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和故事的总结,梳理故事情节和游戏规则,引导幼儿反思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二、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将故事与游戏相结合,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故事情节中的内容和精神,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本次教学活动着重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思考、自主行动、团队合作和互相尊重的品质,帮助幼儿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注意到一些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得不够积极主动,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对于这些幼儿,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加以抚慰安慰,并在游戏结束后进行了积极的评价和表扬,以增强其自信心和参与意愿。
另外,教师还注意到幼儿们在游戏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如互相碰撞、说话声音过大等,教师及时对其进行引导、提醒,让幼儿意识到错误行为的影响,从而提高团队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幼儿园小班教案《谁躲起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谁躲起来了》含反思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幼儿园小班,教学内容为《谁躲起来了》。
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游戏方式学习发现环境中的事物。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3.通过游戏促进幼儿与他人的互动和沟通。
4.了解背后的道理,“有始有终,各得其所”。
教学准备1.《谁躲起来了》相关道具。
2.幼儿音乐器材。
教学过程步骤一:游戏介绍介绍游戏规则:老师藏起物品,让幼儿找出其中的物品,并辨认是谁藏起来的。
步骤二:幼儿分组老师根据人数将幼儿分组,每组5-6人,并按顺序进行玩游戏。
步骤三:开场教育讲解游戏中,要注意的问题:找到物品的同时最好顺便把藏物人员也找出来。
步骤四:开始游戏老师藏起物品并指定幼儿进行寻找。
步骤五:游戏结束找到物品的孩子需要指出物品藏于何处,称赞其鼓励之后,以同样的方式让新的孩子开始游戏,一直轮流找物品。
步骤六:关于游戏体验的反思在游戏结束以后,老师需要与孩子们交流,并讨论以下问题:1.在游戏中找到物品的孩子一般都会先高兴地尽快拿出物品,再来寻找藏物人员,这是有什么原因的?2.在幼儿中,一般有哪些人藏东西被找到后会更容易和大家交流?3.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从什么方面来判断物品藏起来的地方?步骤七: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孩子们的经验以及表现行为,解答和引导孩子们找到问题答案。
教学反思引入:教学是否似乎有些平淡?是否有必要考虑引入一些元素以使教学更生动有趣?概述:这堂课的成果是非常好的。
孩子们带着好奇心和热情完成了游戏。
这种深思熟虑的游戏需要孩子们有好的耐心和仔细观察的能力,这对日后他们的正常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游戏,幼儿们不仅可以学习到大量的知识,还能加强他们的情商。
优点:1.让孩子们知道如何发现隐藏在周围的东西。
2.通过游戏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学习到实际的生活经验。
3.游戏过程中需要学生与伙伴合作,增强了互动和沟通的能力。
4.游戏体验中,孩子们可以自我激励,使其兴奋,增强了他们的兴趣。
5.发挥了孩子们寻找的能力,锻炼他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谁躲起来了》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谁躲起来了》《谁躲起来了》是一本充满想象力和趣味性的儿童绘本,适合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阅读。
通过本书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引发他们对隐藏和寻找的思考。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游戏和参与感,增强学生对隐藏和寻找的兴趣。
3.激发学生对绘本故事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二、教学准备:1.绘本《谁躲起来了》。
2.小学生常见的应急桌椅或布。
3.小黑板和粉笔。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绘本《谁躲起来了》,让学生猜猜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猜测。
2.阅读故事(10分钟)教师朗读绘本故事《谁躲起来了》,适当引导学生观察绘本插图,了解故事情节。
3.操作游戏(15分钟)教师将课堂前后的桌椅或布分成散列状,每个区域对应绘本中一个角色。
教师模仿绘本中的押韵,例如:“小白,小白,请出来”,学生听到自己分组的名字后,需立即离座到对应区域。
借助这个有趣的操作游戏,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寻找和隐藏。
4.分组讨论(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绘本中的角色,讨论该角色为什么躲起来了。
需要学生提供相关的绘本插图作为佐证,并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他们的理由。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
5.日常生活化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隐藏和寻找的情况?请举例并分享。
6.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在积极参与和操作的过程中,培养了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他们通过讨论和分享,不仅加深了对隐藏和寻找的理解,还能扩展思维,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然而,这节课中仍有待改进之处。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更多的操作游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参与。
另外,在分组讨论环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扩展思考,引导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来探究隐藏和寻找的本质。
总的来说,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小班语言教案《谁躲起来啦》含反思
小班语言教案《谁躲起来啦》含反思教学目标:1. 培育同学的听力和口语本领;2. 让同学了解和把握描述“躲藏游戏”场景的基本词汇;3. 培育同学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同学能够听懂并理解躲藏游戏场景的基本词汇2. 同学能够运用所学词汇描述躲藏游戏场景教学难点:1. 同学在听懂并理解所学词汇的基础上,把握描述场景的本领;2. 同学能够以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
教学准备:课件、游戏道具(比如障碍物)。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老师跟同学们介绍今日要学的新词汇——“躲藏游戏”。
给同学呈现几张图片,告知他们躲藏游戏的规定和玩法。
二、讲解新词汇(10分钟)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关于躲藏游戏方面的词汇,如“躲藏”“找寻者”“隐匿者”等。
老师让同学们先跟着老师说,然后激励同学们本身说。
三、听力训练(15分钟)老师播放一段描述躲藏游戏场景的录音,然后让同学们试着回答老师的问题,检验同学的听力理解本领。
四、游戏环节之角色调配(5分钟)老师选择几个同学作为找寻者,其它同学做隐匿者。
讲解好规定和玩法后,开始游戏。
五、游戏环节之实战把握(30分钟)老师放开手让同学们自由进行躲藏游戏,并在游戏中引导同学们积极发言,相互协作。
在游戏的过程中,老师扮演巡逻员的角色,查看全部的隐匿者是否到位,或者通过语言导引隐匿者们重新找寻到他们的藏身之处。
由此来激励孩子们理解信息的表述和处理,以及通过坐标语言交流信息。
六、反思(5分钟)通过同学们的表现和游戏过程,引导同学回顾今日的学习内容,并帮忙他们总结本身的收获和问题,真正把今日的学问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扩展:假好像学们已经比较谙习和了解了躲藏游戏的规定和技巧,那么可以扩展出更多多而杂和多样化的障碍物。
这样可以在游戏过程中加添更多的挑战性,让同学们在玩中更好地体验到语言的实际运用价值。
教学反思:作为一次成功的班级语言教学,我们首先要夸奖孩子们呈现的美丽表现。
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把握了描述场景的本领,并磨练了合作意识和协作本领。
小班语言教案《谁躲起来了》
小班语言教案《谁躲起来了》教案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小班幼儿,旨在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谁躲起来了”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学习掌握简单的问句和答句;2.培养幼儿观察力和判断力;3.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教具:一个小玩具(可以是玩偶、熊猫等)和一条盖子;2.座位:教室内自由座位;3.时间:约20分钟。
教学过程步骤一:出示小玩具老师可以在教室里选择一个地方藏起来小玩具,并向幼儿们展示一个玩具的图案以及玩具的名字,让幼儿们观察、熟悉玩具。
步骤二:游戏开始老师拿出盖子,将其放在桌上,用一句话引导幼儿们:“小熊熊躲起来了,我们来找他”。
然后,老师在教室里寻找小熊熊,当找到玩具时,老师会喊出“宝宝,你躲起来哪里了呢?”并将盖子放在玩具身上,遮住小熊熊的位置。
接着,老师向幼儿们提问:“小熊熊躲在哪里了?”。
此时,幼儿们需要借助观察力和判断力来猜测小熊熊的位置,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步骤三:回归教室当所有幼儿找到玩具并回答问题后,老师可以把小熊熊展示给幼儿,让他们重新看一遍小熊熊,并让他们描述小熊熊的样子,以及小熊熊躲在哪里。
步骤四:拓展老师可以加强游戏的难度,增加一些其他玩具来混淆幼儿,让他们更加认真地观察、判断和学习。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幼儿的表现和理解:1.观察幼儿对玩具的反应及回答问题的情况;2.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3.定期与幼儿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状况。
教学反思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评估了解幼儿的表现和反应,总结出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提升的地方。
同时也要注意调整活动的难度,使幼儿学习情况更加稳定和顺利。
结束语通过本次游戏活动,幼儿们不仅学习了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而且加强了观察力和判断力,同时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了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谁躲起来啦》 (2)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谁躲起来啦》教学目标:1. 能听懂、理解和模仿故事中的简单语句。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谁躲起来啦》的绘本、幼儿园教室或操场。
教学步骤:1. 介绍故事(5分钟)引导幼儿观察绘本封面,问:“大家知道这是一本什么书吗?谁能猜猜?”引导幼儿猜测后,告诉他们这是一本关于躲猫猫的故事。
然后简单介绍故事情节:“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动物们都约好了一起玩躲猫猫。
他们躲得好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 读故事(10分钟)老师用流畅的语速读故事,同时边读边指着绘本中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读完后,可以简单复述故事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
3. 讨论故事(10分钟)老师问幼儿:“故事中有哪些动物参加了这次躲猫猫的游戏?他们躲得好吗?谁躲得最好?”引导幼儿回忆故事情节,并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观点。
4. 角色扮演(15分钟)将幼儿分为几组,每组分配一个角色:猫、兔子、小鸭、小狗等。
幼儿们按照故事情节,在教室或操场上进行躲猫猫的游戏。
可以让幼儿轮流当猫、兔子和其他角色,增加互动和参与的机会。
5. 制作躲猫猫画册(10分钟)给每个幼儿一张空白纸和颜色铅笔,让他们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躲猫猫场景,并在画的下方写上简单的文字描述。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由发挥。
6. 播放相关视频(5分钟)为了加深幼儿对躲猫猫游戏的理解和记忆,可以播放一段相关的短视频,让幼儿观看并参与其中。
7. 故事综合活动(10分钟)引导幼儿回顾整个故事,从故事中学习到了什么?例如,团队合作、勇敢面对挑战、善于发现等。
可以让每个幼儿依次说出自己的心得,并互相鼓励。
8. 结束语(5分钟)总结教学内容,表扬幼儿的积极参与和表现。
鼓励幼儿将所学的内容分享给家人,继续练习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延伸:1. 继续让幼儿参与躲猫猫游戏,培养团队合作和动手能力。
2. 组织幼儿创作自己的躲猫猫故事,可以是绘本、故事卡片等形式。
小班语言教案活动设计《谁躲起来了》
小班语言教案活动设计《谁躲起来了》第一章:活动背景与目标1.1 活动背景《谁躲起来了》是一本适合小班幼儿阅读的绘本,通过简单的画面和重复的语言,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动物的特征。
本活动旨在通过绘本阅读,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1.2 活动目标(2)帮助幼儿观察和描述动物的特征,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幼儿对动物的探究欲望。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物质准备(1)绘本《谁躲起来了》若干册,分别用于集体阅读和小组阅读。
(2)动物卡片若干,用于游戏环节。
(3)白板或大纸一张,用于记录幼儿的观察结果。
2.2 环境准备(1)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确保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
(2)室内光线充足,便于幼儿观察绘本和动物卡片。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环节(1)教师向幼儿介绍绘本《谁躲起来了》,引导幼儿观察封面上隐藏的动物,激发幼儿的兴趣。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认识的动物,为后续活动做好铺垫。
3.2 集体阅读环节(1)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阅读绘本,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2)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重复绘本中的句子,帮助幼儿记忆和理解。
3.3 小组阅读环节(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一本绘本,让幼儿在小组内自由阅读和讨论。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动物特征。
3.4 游戏环节(1)教师出示动物卡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的特征。
(2)邀请幼儿上台,用手指指出卡片中的动物,并重复绘本中的句子。
(3)将卡片放在白板或大纸上,让幼儿尝试画出自己认识的动物。
第四章:活动总结与反思4.1 活动总结教师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引导幼儿总结动物的特征和观察方法。
4.2 教师反思教师回顾活动过程,思考活动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幼儿观察和表达。
第五章:活动延伸5.1 家庭延伸教师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阅读活动,共同观察和描述动物特征,培养幼儿在家庭中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谁躲起来啦》3篇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谁躲起来啦》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谁躲起来啦》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谁躲起来啦》教学目标:1. 学习并认识动作词和形容词;2.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听力能力;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具准备:1. 《谁躲起来啦》游戏道具(可自行设计,如面具、毛绒玩具等);2. 彩色图片或卡片(包含动作动词和形容词,如跑、躲、高兴);3. 实物或图片展示故事中的场景(如果园、花坛、树林等);4. 彩虹笔或彩纸等可用于绘制游戏地图。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与幼儿们一起回顾几个常用的动作词,如走、跑、跳等,鼓励幼儿们进行模仿;2. 展示几个形容词的图片或卡片,如高兴、困惑、紧张等,让幼儿们猜测词语的意思。
故事教学:1. 给幼儿们讲述《谁躲起来啦》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们来描绘故事中的果园、花坛、树林等场景;2.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展示的形容词图片或卡片,选择对应的场景进行贴在教学板上,扩展幼儿对形容词词义的理解。
角色扮演:1. 将几个幼儿选作故事中的角色,给他们戴上面具(或让他们握着动物玩具),让其他幼儿们猜测他们是谁;2. 幼儿们可以编排一些动作来展示自己扮演的角色,如跳跃、伸展等;通过观察幼儿的动作,其他幼儿们猜测他们是谁。
游戏活动:1. 利用教学板上的场景图片或卡片,教师与幼儿合作创造一幅游戏地图;2. 幼儿们轮流扮演“躲”者和“寻找”者,进行一轮轮的躲猫猫游戏;3. 每个幼儿在轮到自己扮演“躲”者时,可以选择一个地方躲藏,其他幼儿则负责寻找;4. 游戏结束后,教师鼓励幼儿们分享自己在游戏中使用的动作词和形容词。
总结反思:1. 教师与幼儿们一起总结动作词和形容词,复习故事中的场景与角色;2. 幼儿们展示自己使用动作词和形容词的句子,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简单评估;3. 鼓励幼儿们对今天的课程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自己的感受和建议。
拓展活动:1. 制作手偶或面具,幼儿们自行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编排小剧场;2. 制作卡片或绘制画册,幼儿们在图画中用形容词描述自己喜欢的场景。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谁躲起来啦》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谁躲起来啦》【教案名称】谁躲起来啦【教学对象】幼儿园小班【教学目标】1.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询问“谁躲起来啦?”2.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时间】30分钟【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张大型的布,用来掩盖道具。
2. 教师准备好教具:齐全的人偶玩具及其他可爱的玩具,如球、小绳、拼图玩具等。
3. 教师需要准备好工具:小话筒或标志牌等。
4. 尽量选择安静的空间。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游戏教师先让孩子们围成小圆圈,用大布覆盖所准备的物品,让孩子们猜猜是什么。
教师可适当提示。
示范:老师:大家看看这里盖着的是什么?(将手指向布下)孩子:什么?老师:是不是有东西藏着呢?(教师轻轻拍打布)孩子:有!老师:那么,现在我们是不是要揭开这个大布来看看里面是什么呢?(引导孩子在场地中兜圈圈,再回到原来的位置)一,二,三,揭开!第二步:游戏过程老师说:“请大家看一下,这些可爱的小玩具都在哪里呀?它们好像都不见了?想必是来玩游戏的,它们躲到哪个地方去了呢?”然后,老师通过小话筒或标志牌等工具,向孩子们询问:“谁躲起来啦?”示范:老师拿起小话筒说:“小朋友,谁在里面藏着玩具啊?”孩子们则轮流回答。
然后,老师在孩子们的帮助下找到了躲起来的小玩具,并拿出来让孩子们玩耍。
第三步:结语当所有小玩具被找到后,老师再次与孩子们同声说一遍:“谁躲起来啦?”孩子们也配合的说:“是我们,可以找到吗?”最后,老师和孩子们共同把小玩具安排好,以结束这个有趣的游戏。
【教学扩展】学生可以尝试在游戏中发现和识别不同的颜色和形状的物品,以培养孩子的色彩和形状认知能力,同时让孩子们感受到游戏的乐趣。
【教学总结】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不仅可以掌握简单的语言,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让他们不知不觉地在玩乐中学习,学中玩,收获了快乐以及更多的知识。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谁躲起来了》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谁躲起来了》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陶冶学生的情感和品德情操;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她们的生活经验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课文阅读:《谁躲起来了》2.生词教学:雾、凉亭、遮住、扶梯3.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描述画面、表达思想感情、观察力训练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的意思和基本语言表达方式;2.理解小故事中蕴含的情感,引导学生心灵的成长。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情感;2.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意义上的思考。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与学生打招呼,让学生明白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什么,并对于本课的主题给出提示。
- “我们今天要一起讲一个小故事《谁躲起来了》,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小女孩和爷爷在公园散步时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给你们一个提示,本课的主题是:关于认识世界。
”第二步:课文阅读(20分钟)老师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 “现在请大家听我读一遍课文,大家跟我一起读,注意语音语调,你们可以学着模仿我。
”第三步:课文理解(10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听到的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利用学生自身的经验和感受帮助学生在情感上进行体验,引导她们学会感受故事中的情感,吸收故事中的思想成分。
- “小女孩看见了什么?她本来在爷爷身旁,为什么会彷徨呢?她最后是怎么发现爷爷的?” - “大家有没有过在公园玩的经历,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吗?”第四步:情感体验(15分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体验、经历及所理解的情感来进行自由表达。
可以依照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引导: 1. 观察画面: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观察故事所描述的情景、景色等。
2. 体验感情:请大家表达自己对故事中的情感体验和理解。
3. 分享经历:请大家分别分享一下自己在公园、在外面玩耍时的经历和感受。
4. 思想意义: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个故事想表达什么意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谁躲起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谁躲起来了》含反思教案标题:谁躲起来了教学目标:1. 能够听懂、理解并遵从老师的指令和规定。
2. 感知并发觉身边人和事,加强察看和发觉本领。
3. 表达出本身的想法和看法,加强语言表达和沟通本领。
4. 培育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本领。
教学重点:1. 加强察看和发觉本领。
2. 培育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本领。
3. 加强语言表达和沟通本领。
教学难点:1. 同学的沟通和表达的本领。
2. 同学的认知和思维本领。
教学准备:1. 玩具。
2. 白板笔、擦子。
3. 盲人板。
4. 外套、毛巾、枕头。
5. 各类小东西。
教学过程:1. 老师先和小伙伴们一起聊聊躲猫猫的游戏,问问小伙伴们玩过没,喜不喜爱,规定是什么。
2. 让同学先选择出一个人来,让这个人去蒙上本身的眼睛,然后其他孩子们躲藏起来,让盲人板上面的手摸一下找到一位小伙伴,问问是谁?让小伙伴们相互介绍,加添一下同学之间的谙习程度。
3. 带领小伙伴们一起做一些眼部保健操,放松眼球。
4. 让三个小伙伴呈现本身喜爱的一样与大家共享,加添一下语言表达和沟通的机会。
5. 老师为同学编排一个游戏活动:摆放多个玩具,在老师指令下让同学们躲好,然后老师提出问题,比如找到某一个颜色或形状的玩具在哪里,同学们一个一个回答。
6. 让同学自由活动,同学可以找树、地上、桌底下等地方躲起来,老师在找寻的时候可以提示其余同学关注他。
找到后并不是惩罚而是关注。
7. 老师指定一个小伙伴躲起来,其他小伙伴们通过提问,发觉这个小伙伴躲在哪里。
8. 让小伙伴们拿出本身喜爱的一本书,一起看故事。
教学反思:1. 老师编排的游戏活动要有肯定的难度,这可以让同学更好的发觉和解决问题。
2. 教学中要多注意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可以让同学之间更加和谐,削减冲突。
3. 教学中要照料到每一个同学,让每一个同学都有参加感。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谁躲起来了》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谁躲起来了》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3.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事物变化的过程。
2.培养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参与、积极互动。
三、教学难点1.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能够自主创新游戏情节。
2.培养幼儿在游戏中遵守规则,尊重他人。
四、教学准备1.教具:小动物玩偶、布袋、小箱子等。
2.环境布置: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游戏场地。
五、教学过程1.游戏导入教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名字叫《谁躲起来了》。
你们知道躲起来的意思吗?(幼儿回答)对,就是藏起来不让别人看到。
那你们猜猜看,今天我们要找谁躲起来了呢?2.游戏过程(1)教师将小动物玩偶放入布袋,让幼儿猜测布袋里是谁。
教师:现在,我要把一个神秘的小动物放到布袋里,你们猜猜看是谁呢?(幼儿猜测)好,我们现在来验证一下,看看你们猜得对不对。
(2)教师逐个展示小动物,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小动物的特点。
教师:这个是谁啊?(幼儿回答)对,是小兔子。
那你们知道小兔子有什么特点吗?(幼儿回答)很好,小兔子有长长的耳朵,短短的尾巴,还会跳来跳去。
(3)教师将小动物玩偶放入小箱子,让幼儿猜猜看谁躲起来了。
教师:现在,我把小动物们放到这个小箱子里,你们猜猜看,谁躲在里面了呢?(幼儿猜测)(4)教师逐个展示小动物,引导幼儿发现小动物们躲起来的过程。
教师:好,我们现在来揭开谜底。
谁躲在这里了呢?(幼儿回答)对,是小老鼠。
那你们知道小老鼠是怎么躲起来的吗?(幼儿回答)很好,小老鼠是偷偷地躲进箱子里的。
3.游戏互动(1)教师邀请幼儿参与游戏,让幼儿尝试躲起来。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玩躲起来的游戏吧!你们可以躲到小箱子、小床下或者窗帘后面,也可以请好朋友帮忙一起躲起来。
(2)教师引导幼儿互相寻找躲起来的朋友,并分享躲起来的乐趣。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谁躲起来了》
小班语言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谁躲起来了》一、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和乐趣;2.理解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3.发散思维,学会通过对图画的观察来提问,发问。
二、教学准备1.PPT课件;2.《谁躲起来了》绘本;3.游戏道具(黄色卡片、红色圈圈);4.小礼物。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和学生打招呼,介绍故事《谁躲起来了》,准备开始游戏。
•教师鼓励学生发问:“你们知道我们要玩什么游戏吗?”“有哪些事物适合躲起来呢?”“我们怎么把他们找出来呢?”创造性思考,学会向老师提问。
•向学生介绍游戏用具,黄色卡片代表躲藏的事物,红色圈圈代表找寻的地方。
将黄色卡片随机放置在教室,将红色圈圈派糖果作为诱饵,配上友好的笑容感染学生的热情。
2.游戏体验(15分钟)•将学生分组,每组一名代表,一名学生拿着红色圈圈,另一位学生拿着黄色卡片。
代表通过闻声辨位,找寻并轻声问道:“谁躲起来了?”持有卡片的学生自由选择一个事物,协助代表找到正确位置后,可以获得小礼物。
•学生尽情享受游戏带来的感受,经过几轮学生们逐渐适应游戏规则,越来越快感受到游戏的乐趣。
同时,老师鼓励学生互相合作探究,发掘藏匿之处的独特视角。
3.讲故事(10分钟)•观看开头的图和读故事名字,引领学生思考“故事是讲什么的?一起猜!”•接下来,老师朗读故事《谁躲起来了》,带着不同的语音和表情,让学生感受到故事情节并听懂每一个词。
4.问答环节(10分钟)•以图画形式呈现,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根据躲藏的人物形象和藏匿之处,观察照片,用句子回答问题:“在哪里藏着动物?”“动物是哪种?”,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图画提高思考、提高合作交流的技能。
5.教学反思(5分钟)•通过提问,让学生总结本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没有人甚至提出了自己游戏时的一些想法,如何在其中设定游戏难度等。
•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自己反思本次课堂中存在的不足,如何改进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去探索。
小班语言教案:谁躲起来了
小班语言教案:谁躲起来了
教学目标
•能够听懂并运用目标语言“谁躲起来了?”
•能够基本理解和学会使用指示代词“这儿”、“那儿”、“哪儿”、“你”
•能够学会如何寻找物品并提高观察力
教学重点
•学生运用目标语言进行简单问答对话
•学生能够理解指示代词并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一个小盆
•三个小球
教学过程
Step1:引入新词汇
引导学生观察小班的环境,老师用一只球做出“丢失的”动作(比如假如“打飞机”出了窗户)并开始问:“谁躲起来了?” 引导学生听后回答
Step2:学习指示代词
•老师指着这个位置的班级门:“这儿是门。
”
•老师指着班级墙角:“那儿角落有一个饮水机。
”
•老师问:“哪儿有一个小盆?” 学生可以回答“盆子在桌上。
”
•老师指着学生:“你!” 然后请求学生指出一个物体。
Step3:寻找丢失的物品
•老师叫一个学生来到教室外,将三个小球中的一个藏在教室内,取回他,并要求学生找到丢失的球,考虑使用仅学习过的语言和指示代词
•学生可以安排找球的人,并在寻找时使用的指示代词
Step4:结束课堂
在课堂结束时,鼓励学生用目标语言和指示代词交流,例如将课堂物品归为“这儿”和“那儿”(门,墙,地板,桌子等)。
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理解并熟练掌握谁躲起来了、指示代词的使用方法和寻找物品等能力。
通过运用目标语言进行问答和指向物品以及调动情感的方法,使得本次课程内容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教案《谁躲起来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快速清楚、正确地说出同伴的姓名,巩固对同伴的认识;
2.学说短句:躲起来了!
3.乐意参加游戏活动。
4.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5.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认识同伴,知道他们的姓名。
2.漂亮的动物图案小贴花若干。
活动过程:
老师导语,引起幼儿的兴趣,请幼儿说一说班上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为什么和他是好朋友,鼓励幼儿说的越多越好。
如:我和妞妞是好朋友,因为妞妞她能吃饭好,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我要向她学习吃饭好等等。
一、点名游戏,巩固认识同伴姓名
1.教师点名,被点到名的幼儿迅速起立答到!,其他幼儿要求注意听和看。
2.出示漂亮的动物图案小贴花给幼儿欣赏,告诉他们能在游戏中说出别的小朋友的姓名就可以得到贴花,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请幼儿在我们班制作的互动式墙饰我和我的好朋友中,让幼儿分组进行找朋友的活动。
4、鼓励在活动中找对朋友的
幼儿,鼓励胆小的幼儿勇于尝试。
二、新授游戏:谁躲起来了
1.教师讲解游戏的名称、玩法和游戏的规则。
⑴游戏的名称叫谁躲起来了?
⑵游戏玩法:请两位幼儿上前,各自作自我介绍,我叫,讲完后请全体幼儿闭上眼睛,请其中一位幼儿藏进来,接着叫大家睁开眼睛。
老师问:是谁躲起来了?然后再请躲起来的幼儿出来给大家看,猜对后,全体幼儿再说一遍:是躲起来了。
2. 幼儿游戏,先请2名幼儿上前,玩2-3遍后,请3名幼儿上前,l 第二个游戏是,猜一猜哪只小猫不见了,是小朋友闭上眼睛来找藏起来的小猫。
因为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玩的话,难度太小了,小朋友现在都已经知道哪个小朋友坐在哪里,自己旁边的小朋友不见了一看就知道是谁,所以我请所有的小朋友都坐在了中间,打乱了她们的次序,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她们会偷偷的看,小朋友起来的时候也会碰到其她的小朋友,所以我决定让小朋友都站在自己吃饭的桌子前面,然后趴在桌子上不许偷看,当听到小铃声音时就抬起头来看看、猜猜谁不见了。
第三个游戏是小猫藏在披风里,让其她小朋友来猜,可是我们没有披风,所以我用棉袄来代替。
同样小朋友会偷看,我就让小朋友趴在椅子上,我拍到头的小朋友轻轻的走过来用棉袄遮住,然后请小朋友来猜猜看,谁藏在里面。
小百科:躲是故意离开或隐蔽起来,使人看不见,近来他总是躲避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