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5-8章)【圣才出品】
第五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5.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1.伦理、道德的文化真义及其管理学诠释伦理与道德作为人类文明的基本因子,是指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在中西方文化传统中,伦理与道德是历时甚至共时地存在着的两个概念。
(1)西方文化的伦理与道德①概念。
伦理的最初意义指灵长类生物的持久居留地。
人既是群居的动物,又有个人自由意志。
如何协调群体性与自由意志之间的关系,使人的行为既合理而又可以预期,从而持久地居留,便产生了伦理。
伦理的原初形态或自然形态就是风俗习惯。
而道德是指在一定的风俗习惯下所形成的个人的品质气质。
②二者的关系。
用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话说,“德是一种伦理上的造诣”。
(2)中国文化的伦理与道德①概念。
“伦”是指人所处于其中的那个共同体,以及个人在这个共同体中的地位;伦理是指关于“伦”的理性和原理。
而道德就是“得道”。
②两者的关系伦理是人之所以为人,即单个的人成为一个具有共同体本质的人的理性与原理。
这些理性与原理,当走出思维与意识,而具有意志与行为的意义时,便是所谓的“道”。
“得道”,就是具有了“伦理上的造诣”,也就是有了“德”。
这样,伦理与道德相接相通。
(3)企业管理的伦理解释①伦理的真义是“本性上普遍的东西”,这种“本性上普遍的东西”被称为伦理性的实体即伦理性的共同体。
在社会体系中,家庭、民族、市民社会,是伦理实体的三大基本形态。
企业是市民社会中伦理实体的一种具体存在方式,它不仅是一个经济实体,而且首先并且更重要的是一个伦理实体。
②在企业管理中,伦理的要义就是个人作为“组织人”或作为企业的成员而行动。
伦理的真谛是个人的单一性与共同体的普遍性的统一,但它不是借助外在强制如法律规范的形式统一性,而是透过精神所达到的统一,因而精神是伦理的文化内核,即所谓“伦理精神”、“企业精神”、“企业伦理精神”。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六版、周三多)练习题及答案
管理学练习题及答案(周三多)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名词解释1、管理2、管理职能3、“科学管理”4、霍桑试验5、系统管理理论6、权变管理理论7、“管理科学”二、单项选择1、下列哪位管理学者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的主张( 1.A )A、赫伯特·A西蒙B、彼得·F·德鲁克C、弗雷德·E·费德勒D、弗里蒙特·E·卡斯特2、管理的核心是(2.C )A、处理组织内部资源的稀缺问题B、处理与组织外部的关系C、处理各种人际关系D、处理组织内部与组织外部的一致性关系3、管理具有与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相联系的一面,这里是指( 3.B )A、管理的自然属性B、管理的社会属性C、管理的科学性D、管理的艺术性4、管理者必须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管理活动相结合,这里强调的是( 4.B )A、管理的科学性B、管理的艺术性C、管理学的历史性D、管理学的实用性5、“X—Y”理论的代表人物是(5.A )A、麦格雷戈B、赫兹伯格C、梅奥D、马斯洛6、社会合作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6.C )A、法约尔B、西蒙C、巴纳德D、卢桑斯7、系统与权变理论把人看作是(7.D )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8、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8.B )A.巴纳德 B.西蒙 C.卡斯特 D.卢桑斯三、多项选择1、管理的二重性是指( 1.AB )A、管理的自然属性B、管理的社会属性C、管理的科学性D、管理的艺术性2、下列关于管理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有( 2.ACE )A、管理过程和管理职能是统一的B、管理过程和管理职能是分离的C、管理过程是动态中的管理D、管理过程中静态中的管理E、管理过程也是信息变换的过程3、管理学具有以下特征:( 3.ABCD )A、一般性B、综合性C、历史性D、实用性E、艺术性4、从科学的定义上讲,存在管理必须具备以下条件:(4.AE )A、必须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B、必须是具有盈利动机的集体活动C、必须是正式组织D、必须是非正式组织E、必须具有一致认可的、自觉的目标5、赫兹伯格理论中的“双因素”是指( 5.AB )A.保健 B.激励 C.X理论 D.Y理论6、以下哪些内容是法约尔提出的管理原则(6.ABD )A.统一指挥 B.统一领导C.职能管理 D.人员的团结7、“行为科学”的代表人物是( 7.BC )A.德鲁克 B.马斯洛 C.麦格雷戈 D.西蒙8、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8.AB )A.泰罗 B.法约尔 C.梅奥 D.李嘉图四、填空1、管理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管理的社会属性。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企业组织创新(圣才出品)
第二十一章企业组织创新1.请分析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
答: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1)知识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相对重要性大大提高资本市场的发展、融资手段的不断完善以及与此同时企业生产过程的渐趋复杂使得知识正逐渐取代资本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要素。
(2)生产者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重新结合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组织设计不能不考虑知识的这种特点以及由此决定的劳动者与其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重新结合的现象。
(3)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知识创新和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加速了知识的生成与发展进程,从而引导着企业组织的创新,影响着企业组织的结构化或再结构化。
2.请解释工业社会的企业制度的特征及其原因,以及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度的基本逻辑。
答:(1)工业社会的企业制度的特征①企业是通过规范作为类群的参与者在企业活动中权、利关系的制度来引导和整合这些成员的行为的:a.通过企业经营活动组织权力的分配,企业制度规范着参与者类群间的权力关系,从而影响着这些参与者在企业决策制定与执行中的行为表现;b.通过决定经营成果的分配,企业制度规范了参与者类群间的利益关系,从而影响着不同参与者在企业成果形成中的行为特点。
②不同参与者是通过提供企业经营所必须的某种要素来实现他们对企业的贡献的。
这些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决定了要素供应者在企业活动中的相对权利地位。
决定了企业活动中的权力与利益分配的格局,从而决定了企业制度结构的特点。
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既取决于要素本身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该种要素相对稀缺程度的影响。
稀缺资源从资本转向知识,将导致知识参与者在企业权利关系中地位的提高。
(2)工业社会的企业制度特征的原因在工业社会,相对于其他要素来说,资本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稀缺的。
工业生产过程主要是资本与劳动结合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资本的所有者通过提供一定数量的资本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集中一定的物质条件,雇用一定数量的劳动者加工和组合利用这些资源以形成一定产品。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1.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答:三个基本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这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所以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特征: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应当是有效的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4、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3. 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基本职能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每一项管理工作一般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又一轮新的管理循环;创新在这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4.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答: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管理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是为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更加和谐;5.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答:有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6.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目标;答: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 方法:归纳法、实验法、演绎法;第二章1.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内容,并思考对现代企业经营有何启示;比如,中国古代法制思想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现代企业做到这几点才能在企业中得人心,每个人都积极做好自己的工作,企业工作效率才会提高; “明法、一法”明法是法律公布于世;一法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请综合分析斯密与巴贝奇劳动分工的研究;答:斯密认为日用必需品供应情况的好坏,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这个国家的人民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技巧和判断力的高低;二是从事游泳劳动的人数和从事无用劳动人数的比例;巴贝奇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认为分工可以减少支付工资这一好处;3.科学管理理论为什么会在19世纪末的美国产生泰罗为什么要研究并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其理论的实质是什么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谈谈科学管理理论对目前我国企业管理的启发;答:因为当时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也逐步走向垄断的资本主义;单凭经验进行生产和管理已经不能适应这种剧烈争夺的局面了; 泰罗认为单凭经验进行管理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必须加以改变; 实质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内容:1.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4.理解法约尔经营和管理的概念及其管理原则;答:概念: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1.技术职能2.经营职能3.财务职能4.安全职能5.会计职能6.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命令5.统一领导6.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7.人员的报酬要公平8.集权9.等级链10.秩序11.平等12.人员保持稳定13.主动性14.集体精神;5.解释厄威克的管理理论综合概念图;答:厄威克认为管理过程是由计划、组织和控制三个主要职能构成的;他强调,科学调查和分析是指导一切管理职能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与主要职能能相适应的三项指导原则——预测、协调和指挥;他还归纳出了管理的间接目标:秩序、稳定、主动性和集体精神;6.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人际: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行为:1.需要层次理论2.双因素理论、Y理论理论;7.理解管理科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答:管理科学派:使用先进的数理方法及管理手段,使生产力得到最为合理的组织,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较少考虑人的行为因素; 决策理论学派:1.管理就是决策2.决策氛围程序性和非程序性决策;8.新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理解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原则的变革;答:知识和掌握知识的员工将比资本和土地等自然资源更为重要,知识将成为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本,人本思想将真正成为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变革:1.对等的知识联网2.集成的过程3.对话式的工作4.人类的时间与计时5.建立虚拟组织和动态团队;9.理解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答:一阶段: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经济责任制和利改税为主要内容;二阶段:以推行各种经营责任制,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主要内容;三阶段:以理顺产权关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第三章1.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管理者可从系统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答: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特征: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1.要铭记整个企业是是个整体,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2.研究动态原理,才能预见系统的发展趋势,掌握主动3.从开放性原理出发,努力从开放中扩大本系统从外部吸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4.能动地改变环境5.把许多普通的东西综合为新的构思、新的产品、创造出新的系统;2.如何理解责任原理责任原理的本质是什么管理者可从责任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答: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这些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相应责任; 一:挖掘人的潜能的最好办法是明确每个人的职责1.职责界限要清楚2.职责中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3.职责一定要落实到每个人;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1.权限2.利益3.能力这三个质检单关系应遵守等边三角形定理;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3.何谓“以人为主体的管理”又如何实现“以人为主体的管理”答: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思想; 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三: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使任性的到最完美的发展;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和特点;4.何谓效果、效率和效益人类一切活动为何要遵循效益原理答:效果:是指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由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效益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可从社会和经济这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5.管理有效性的实质是什么管理者如何追求自身工作的效益答:管理有效性的实质是:公正、客观;管理者在追求自身工作的效益时要做到:1: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表现的;2: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题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3:追求局部效益必须同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4: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5:建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第四章1.在管理道德方面,尊在哪些基本观点各种观点的要义和区别何在答:一、功利主义道德观,这种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二、权力至上道德观,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三、公平公正道德观,管理者不能因种族、性别、个性、个人爱好、国籍、户籍等因素对部分员工歧视,而那些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四、社会企业道德观,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五、推己及人道德观;2.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哪些特征答:1.不仅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且更把其视作组织的一项责任;2.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应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3.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善于处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善于处理管理者与一般员工及一般员工内部的关系4.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5.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6.具有自律的特征;7.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向导;3.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有哪些答:1.到的发展阶段2.个人特征3.组织结构4.组织文化5.问题强度4.管理者可以采取哪些办法来改善组织成员的道德行为答: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2.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3.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4.设定工作目标 5.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6.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7.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8.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5.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1.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2.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3.社区福利投资4.社会慈善事业5.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第五章1.管理的法律方法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有何特点和作用如何正确运用答:内容:不仅包括建立和健全各种法规,而且包括相应的司法工作和仲裁工作;实质:实现全体人民的意志,并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代表他们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实行强制性的、统一的管理;特点:严肃性、规范性、强制性;作用:1.保证必要的管理秩序2.调节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3.使管理活动纳入规范化;各种法规要综合运用、相互配合;2.管理的行政方法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有何特点和作用如何正确运用答:内容: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实质:通过行政组织中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理;特点:1.权威性 2.强制性 3.垂直性 4.具体性 5.无偿性作用:1;行政方法的运用有利于组织内部统一目标、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能够迅速有力地贯彻上级的方针和政策,对全局活动实行有效的控制;2.行政方法是实施其他各种管理方法的必要手段3.行政方法可以强化管理作用,便于发挥管理职能,使全局、各部门和各单位密切配合,前后衔接,并不断调整它们之间的进度和相互关系;运用:1.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行政方法的本质是服务 2.行政方法的管理效果为领导者水平所制约3.信息在运用行政方法过程中至关重要 4.行政方法的运用由于借助了职位的权利,因此,对行政下属来说有较强的约束力,较少遇到下属抵制,这种特点可能使得上级在使用行政方法时忽视下属的正确意见和合理要求,从而容易助长官僚主义作风,不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3.管理的经济方法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有何特点如何正确运用答:内容:是够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之间的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方法;实质:围绕着物质利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与劳动者个人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 特点:1.利益性2.关联性3.灵活性4.平等性运用:1.要注意将经济方法和教育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2.要注意经济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不断完善3.不要迷信重奖重罚的作用,防止以罚代管的倾向;4.管理的教育方法的内容和实质是什么如何正确运用答:内容:通过教育,不断提高人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专业水平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实质:教研室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从德、智、体诸方面施加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 运用:教育方法是管理最好的方法;1.专业式教育2.情景式教育3.启发式教育4.互动式教育;第六章1.什么是决策决策的原则和依据各是什么答: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原则:1.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1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2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制定所有可能的方案3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2.现实中上述这些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 依据:要求管理者在决策之前以及决策过程中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2.组织重大决策大多是追踪决策;何谓追踪决策与初始决策相比,其特点是什么管理正在进行追踪决策时要注意什么答:随着初始决策的实施,组织环境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所进行的决策就是追踪决策;特点是:非零起点决策;应该仔细研究好初始决策,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更改、发展; 3.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决策之间有何区别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之间有何区别答:战略决策是在组织中最重要,具有长期性和方向性; 战术决策属于战略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决策; 业务决策时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作出的决策,牵涉范围较窄; 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4.决策的理论有哪些答:一、古典决策理论二、行为决策理论三、回溯决策理论;5.决策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决策过程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答:一、诊断问题,识别机会二、识别目标三、拟定备选方案四、评估备选方案五、作出决定六、选择实施战略七、监督和评估影响:一、环境二、过去决策三、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四、伦理五、组织文化六、时间;6.何为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如何利用它来进行企业经营决策何谓政策指导矩阵它有何特点答:大部分企业都有两个以上的经营单位,每个经营单位都有相互区别的产品—市场片,企业应该为每个经营单位确定其活动方向; 1把企业分成不同的经营单位;2计算各个经营单位的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增长率;3根据其在企业中占有的资产的比例来衡量各个经营单位的相对规模;4绘制企业的经营单位组合图;5根据每个经营单位在图中的位置,确定应选择的活动方向; 从市场前景和相对竞争能力两个角度来分析企业各个经营单位的现状和特征,并把它们表示在矩阵上,据此指导企业活动方向的选择;可以更明确的分析出各个经营单位的优劣式,进行扬长补短,把各个经营单位的职能发挥到最佳;7.确定型决策方法、风险型决策方法和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各有哪些答:一1线性规划2量本利分析法二决策树法三1小中取大法2大中取大法3最小最大后悔值法;第七章1.简述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答:计划既是决策所确定的组织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的行动目标和方式在时间和空间的进一步展开,又是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活动的基础; 性质:1:计划工作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2: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基础3: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4: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2.理解计划的类型及其作用;类型:1从时间长短分类: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2:从职能空间分类:业务计划、财务计划、人事计划;3:根据涉及时间长短及其范围广狭的综合性程度分类:战略性计划、战术性计划;4:根据计划内容的明确性标准分类:具体性计划、指导性计划;5:根据程序化程度分类:程序性计划、非程序性计划;作用:1为组织成员指明方向,协调组织活动;2预测未来,减少变化的冲击;3减少重叠和浪费性的活动;4设计目标和标准,以利于控制;3.解释孔茨与韦里克的计划层次体系的基本内容;答:1.使命2.目标3.战略4.政策5.程序6.规则7.方案8.预算;4.计划编制包括哪几个阶段的工作答:一、确定目标二、认清现在三、研究过去四、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五、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六、制定主要计划七、制定派生计划八、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精研学习䋞提供资料>无偿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目录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4.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5.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综合案例阿里的蚂蚁金服第二篇决策第六章决策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6.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七章计划与计划工作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7.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八章计划的实施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8.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综合案例美的6年的转型第三篇组织第九章组织设计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9.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章人员配备10.1复习笔记10.2课后习题详解10.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一章组织力量的整合11.1复习笔记11.2课后习题详解1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二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12.1复习笔记12.2课后习题详解1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综合案例海尔的平台组织和小微创业第四篇领导第十三章领导与领导者13.1复习笔记13.2课后习题详解1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四章激励14.1复习笔记14.2课后习题详解14.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五章沟通15.1复习笔记15.2课后习题详解15.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综合案例华为的以奋斗者为本第五篇控制第十六章控制与控制过程16.1复习笔记16.2课后习题详解16.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七章控制方法17.1复习笔记17.2课后习题详解17.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综合案例京东——打造一流用户体验第六篇创新第十八章管理的创新职能18.1复习笔记18.2课后习题详解18.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九章企业技术创新19.1复习笔记19.2课后习题详解19.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章企业组织创新20.1复习笔记20.2课后习题详解20.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综合案例一从“小创新大节能”走出来的中圣集团综合案例二做“无锁而闭,无钥匙而开”——中国人自己门的康尼公司结束语展望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学21.1复习笔记21.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周三多(第四版)——复旦大学出版第一章:第一题答案:①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②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③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第二题答案: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调。
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①管理的载体是一个组织②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③在管理的资源配置中,人才是第一资源。
④管理的任务:在一般意义上讲,它是通过采取某些具体的手段和措施,设计、营造、维护一种环境,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使所有管理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中,做到协调而有序地进行活动。
第三题答案: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
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了新一轮的管理循环。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4.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5.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六章决策
第七章计划与计划工 作
第八章计划的实施
第十八章管理的创新 职能
第十九章企业技术创 新
第二十章企业组织创 新
综合案例一从“小创 新大节能”走出来的 中圣集团
综合案例二做 “无锁而闭,
无钥匙而 开”——中国 人自己门的康
尼公司
结束语展望互 联网时代的管 理学
第十八章管理的创新职能
18.1复习笔记 18.2课后习题详解 18.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用**读书睡前背背醒了背背真的很方便。
作为管理的本质内容,维持和创新的关系及其作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系统若不及时根据内外变化的要求 适时进行局部或全局的调整,则可能被变化的环境所淘汰,或为改变了的内部要素所不容。 (2)维持和创新的 关系从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历程来看,在单个阶段的组织形式中,企业为了在社会中生产和发展,需制定相应的 规章制度,管理者按照规章制度组织生产经营,此时管理更多地体现维持职能;随着社会环境和企业自身条件的 变化,原有的组织形式已不能保障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这种情形下管理者要对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等进 行相应的调整,此时管理体现的是创新职能。
目录分析
01
第一章管理 与管理学
02
第二章管理 思想的发展
03
第三章管理 的基本原理
04
第四章管理 道德与社会 责任
管理学原理课后题答案
管理学原理课后题答案1. 什么是管理学原理?管理学原理是指对管理活动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和理论概括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它是管理学的基础,也是管理实践的指导原则。
管理学原理包括许多方面,如组织、领导、决策、控制等,它们对于企业的管理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 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原理?学习管理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管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
通过学习管理学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和规范管理实践,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
3. 管理学原理对企业管理有何意义?管理学原理对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把握管理活动的规律和方法,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4. 如何运用管理学原理进行管理实践?运用管理学原理进行管理实践需要结合具体的管理实际,根据管理学原理的指导,灵活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技巧,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和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5. 管理学原理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案例有哪些?在管理实践中,可以通过运用管理学原理,解决组织结构不合理、领导方式不当、决策失误、控制不力等问题,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例如,通过优化组织结构,改进领导方式,科学决策,强化控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6. 如何提高管理学原理的运用能力?提高管理学原理的运用能力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
可以通过学习管理学理论知识,了解管理学原理的最新发展和应用案例,结合实际工作,不断总结和提高管理实践的能力和水平。
7. 管理学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存在哪些问题?管理学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术与业界的隔阂、管理学理论的碎片化等问题。
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结合,促进管理学原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8. 如何加强管理学原理的教育和培训?加强管理学原理的教育和培训需要多方合作,加强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管理学原理的教育和培训质量和水平。
可以开展管理学原理的专业课程、研讨会、案例分析等形式,提高管理学原理的教育和培训效果。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1
第十九章管理 的创新职能
2
第二十章企业 技术创新
3
第二十一章企 业组织创新
4 第六篇案例一
从“小创新大 节能”走出来 的中圣集团
5
第六篇案例二 做“无锁而闭,
无钥匙而开”
中国人自己门
的康尼公司
19.1复习笔记 19.2课后习题详解 19.3考研真题详解
20.1复习笔记 20.2课后习题详解 20.3考研真题详解
读书笔记
还不错,虽然枯燥些,但是没有找到周三多的原版书就只能看这个辅导教材了。
非常好,把笼统的概念总结归纳清楚,还有画的框架图,让知识一目了然。
在考研的前一天走马观花的看完了一遍,不知道明天结果如何,大不了二战,怕啥,先试试水,基本四门课 都是裸考[尴尬]。
周三多老师的这本教材不错,比较系统。
终于重读了这一本大巨头,感觉与三年前学的内容大不相同了。
精彩摘录
管理是指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和现代企业建立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要靠有效的管理。 管理的自然属性包括: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管理是生 产力。 概念技能是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 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 经济现象是基于具有利己主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利益正是以个人利益为基础的。 ①管理具有二重性。即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本原理主要包括下述主要观点:①职工是企业的主体;②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③使人性得到最完 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④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第一章:P35 概论1: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2: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3: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4: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5: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6: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方法。
第一题: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答案: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第二题: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答案: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调。
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管理的载体是一个组织2: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人3:在管理的资源配置中,人才是第一资源。
4:管理的任务:在一般意义上讲,它是通过采取某些具体的手段和措施,设计、营造、维护一种环境,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使所有管理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中,做到协调而有序地进行活动。
第三题: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这就是组织的职能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1-
《管理学——原理与法》(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为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11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活动应当是有效的(效率和效果)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部的、外部的)4、协调的手段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特征:1、管理的目的是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
2、管理的过程是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活动。
3、管理的对象是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
4、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2、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P12-15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1.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2.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3.指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4.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
5.创新: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关系: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了新一轮的管理循环。
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1、管理的四个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2、计划工作会直接影响组织的特点和结构;3、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计划的成败,一个适当、合理的组织是计划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4、领导必须适应组织和计划的要求,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5、控制则对计划、组织、领导全面检查,纠正和预防偏差,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组织设计【圣才出品】
第十章组织设计10.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组织设计概述1.问题的提出组织设计的实质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工。
设计合理的组织机构与结构,必须确定合理的管理幅度,为此首先要分析管理幅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1)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管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在管理劳动分工的基础上,设计出组织所需的管理职务和各个管理职务之间的关系。
组织结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随着组织活动内容的复杂和参与活动的人员数量的增加而不断提高的。
(2)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管理幅度是指任何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量,这种数量是有限的。
管理层次受到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的影响。
它与组织规模成正比,组织规模越大,包括的成员越多,则层次越多;在组织规模已定的条件下,它与管理幅度成反比:主管直接控制的下属越多,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减小,则管理层次增加。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反比关系决定了两种基本的管理组织结构形态。
①扁平结构形态它是指在组织规模已定的条件下,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
扁平结构的优点:a.由于层次少,信息的传递速度快,从而可以使高层尽快地发现信息所反映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b.由于信息传递经过的层次少,传递过程中失真的可能性较小;c.较大的管理幅度,使主管人员对下属不可能控制得过多过死,从而有利于下属主动性和首创精神的发挥。
扁平结构的局限性:a.主管不能对每位下属进行充分、有效的指导和监督;b.每个主管从较多的下属那儿取得信息,众多的信息量可能淹没了其中最重要、最有价值者,从而可能影响信息的及时利用。
②锥型结构形态它是指管理幅度较小,从而管理层次较多的高、尖、细的金字塔形态。
锥型结构的优点:较小的管理幅度可以使每位主管仔细地研究从每个下属那得到的有限信息,并对每个下属进行详尽的指导。
锥型结构的局限性:a.不仅影响了信息从基层传递到高层的速度,而且由于经过的层次太多,每次传递都被各层主管加进了许多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可能使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b.可能使各层主管感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相对渺小,从而影响积极性的发挥;c.往往容易使计划的控制工作更加复杂。
管理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1、管理是一个过程,就是一个组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2、管理需要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基本职能;3、所谓计划,就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4、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三大类;5、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都赫特伯特;西蒙提出,管理就是决策;6.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的中心是人;7、管理者要具备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职能三类技能;8、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9、控制的实质就是为了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10、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11、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12、管理的对象应当是组织中所有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第二章1、纵观管理思想发展的全部历史,大致可以分为早期的管理思想、古典的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思想四个阶段;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以及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构成了古典管理理论的框架;3、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即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4、一个员工在任何活动中只应接受一位上级的命令,这就是法约尔提出的统一指挥原则;5、正式组织以效率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感情为主要标准;6、决策理论认为,企业中决策可以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两类;第三章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为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2、管理和战略,战略告诉我们怎样“做正确的事”,管理在解决如何“正确地做事”;3、管理方法一般可分为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4、管理的经济方法的实质是围绕着物质利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的经济关系;5、建立健全各种法律法规,最根本的一点是要严明;第四章1、伦理的功利观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作出;2、合乎伦理的管理不仅是从组织自身角度看问题,更应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3、合乎伦理的管理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4、综合社会契约理化观主张把实证和规范两种方法并入商业伦理中;第五章1、根据赫伯特;西蒙的观点,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化原则,而不是最优化;2、战术决策旨在实现组织中各环节的高度协调各资源的合理使用;3、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看,可把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4、程序性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而非程序性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5、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6、按决策的性质分,有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7、盈亏平衡点分析是在把生产总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基础上,分析成本、产量利润三者关系的计量方法;8、不确定型决策无法预知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第七章1、管理层次受到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的影响;它与组织规模成正比,在组织规模已定的条件下,它与管理幅度成反比;2、矩阵组织是一种由纵横两套系统交叉形成的复合组织;纵向的是职能系统,横向是为完成某项专门任务如新产品开发而组成项目系统.3、权力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专长权、个人影响权与制度权或称法定权;4、人员配备的工作内容和程序包括确定人员需要量、人员选聘、人员组合、人员考评、人员培训;5、人员配备的原则是优化原则、激励原则、开发原则;6、管理人员的来源包括外部招聘和内部提拔;第八章1.领导的作用包括模范、激励、和沟通;2.领导班子的结构一般包括年龄、知识、能力、和性格;3.领导方式基本上有三种类型:专制、民主、放任;4.布莱克和莫顿在提出管理方格时列举了五种典的领导方式:为贫乏型管理、为俱乐部型管理、为任务式的管理、为团队型管理、为中间型管理;5.管理方格图中的纵轴表示领导者对人的关心程度,横轴表示领导者对生产的关心程度;6.通过精神或物质上的威胁来强迫服从的一种权力是奖励权;7.领导行为二元四分图的纵轴与横轴分别代表以人为重与以工作为重;第九章1.激励就是研究如何提高人的工作积极性;2.未得到满足需求是产生激励的起点,进而导致某种行为;3.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激励力=某一行动结果的效价X期望值;4.马斯洛将需要划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5.期望理论的基础是自我利益,它认为每一员工都在寻求获得最大的自我满足;6.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将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即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7.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后果的函数;8.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两大类:正强化、负强化;第十章1.按照组织结构,沟通可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平行沟通;2.按照是否进行反馈,沟通可以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3.沟通网络包括链式网络、变形链式网络、轮式网络、环式网络、全通道式网络、y式网络、倒y式网络七种网络结构形式;第十一章1.控制工作的要素包括控制标准、偏差信息、矫正措施;2.控制的过程都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的工作:确定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3.控制的最基本目的在于计划目标的实现;单项选择题第一章1、管理者是指CA.组织的高层领导B.组织中的中层领导C.从事管理活动的人D.组织的员工2、管理对象是指DA.组织中的人员B.组织中的财物C.组织的技术D.组织的人、财、物、信息、技术、时间等一切资源3、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订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D职能;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4、管理都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在扮演AA.人际角色B.信息角色C.决策角色5、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A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6、C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不重要;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7、在作出是否收购其他企业的决策时,管理者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分析拟购企业的目前状况及可能的发展余地等情况,这时管理人员需要的技能主要是CA.诊断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D.技术技能8、田力是某大型号企业集团的总裁助理,年富力强,在助理岗位上工作是十分出色;他最近被任命为集团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从而由一个参谋人员变成了独立部门的负责人;下面是田力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你认为这其中的B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A.向下属传达他对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C.召集各地分司经理讨论和协调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况D.召集公司有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开联谊会,鼓励他们克服困难9、关于管理的应用范围,人们的认识不同,你认为以下说法最好的是B;A.只适用于营利性工业企业B.普遍适用于各类组织C.只适用于非营利性组织D.只适用于营利性组织10、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D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11、企业管理者可以分为基层、中层、高层三种,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制定B.A.日常程序决策B.长远全局性决策C.局部程序性决策D.短期操作性决策12、管理的主体是CA.物资B.方法C.管理者D.被管理者13、企业要正常运转,必须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对各生产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使各要素间能够均衡配置,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这里的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就是管理的B职能;A.计划B.组织C.协调D.控制第二章1、“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AA.泰罗B.巴贝奇C.甘特D.福特2、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得出,人是BA.经纪人B.社会人C.理性人D.复杂人3、当代管理机构变革的一大趋势是BA.管理层次复杂化B.组织机构扁平化C.管理幅度日益减少D.锥型结构更受欢迎4、现在很多公司实行了弹性工作制,员工可以自行安排工作时间,甚至有的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可以利用公司提供的互联网等资源的家里办公;这样他们对工作和个人的家庭、社交生活也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当然也有一些人是必须每天支公司上班;你认为该公司的管理者所待有的对人的认识主要是倾向于哪一种种B理论理论理论 D.社会人第三章1、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是AA.集合性 B.层次性 C.相关性2、C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A.效益B.效果C.效率D.效用3、职责和权限、利益、能力之间的关系遵循等边三角形定理,B三角形的三个边,它们是相等的;4、“三个和尚没水喝”说明的是,人浮于事可能不如人少好办事;但是如果“三个和尚”都很负责,结果也许会造成水满为患;这两种不同的说法表明A;A.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需要考虑内外部环境各部分的整体效应B.即使管理无方,人多还是比人少好办事C.在不同的心态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群体合作结果D.纵使管理有方,也不一定是人多好办事5、下列关于法律方法,说法正确的是D;A.仲裁是一种司法活动,其判定可以强制执行B.法律方法只有积极作用,不存在消极影响C.就企业管理而言,只要掌握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法律就可以了D.法律具有严肃性6、行政方法的运用,一般是AA.自上而下B.自下而上C.横向结合D.纵横结合7、关于奖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奖金的名目应尽量多,以最大地提高职工积极性B.奖金的数额不宜过小,以提高奖励的效价C.奖金取得的条件不宜过严过宽,以保证必要的期望值D.奖金发放还要密切联系企业或部门的经济效益8、某化工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尽可能大的长期利润,下列B项可能削弱这一目标;A.资助教育事业B.对销售人员采用极具刺激性的激励政策,即大幅度提高销售人员的销售回扣提成比例,以便提高企业的销售量;C.调整组织结构,使之适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D.增加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9、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如果你理解管理理论,但不具备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你还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反过来说,如果你具备管理技巧和能力,但不掌握管理理论,那么充其量你只是一个技术员;这句话说明AA.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既掌握管理理论,又具备管理技巧与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B.是否掌握管理理论对管理者工作的有效性来说无足轻重C.如果理解管理理论,就能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D.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注重管理技术与管理工作的运用能力,而不必注意管理理论第四章1、下列关于伦理说法正确的是CA.合乎伦理的管理具有他律的特征B.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人,伦理判断和伦理行为可能更加一致C.合乎伦理的管理超越了法律的要求D.合乎伦理的管理仅仅把遵守伦理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2、市场经济中要担提倡“以义治商”和“以义取利”,这里的“义”指的是D.A.义气B.法律C.和气D.伦理道德3、以下行为中不属于企业伦理表现的是DA.治理污染B.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员工C.为顾客提供售后服务D.开发新产品4、大多数研究表明,企业的伦理经营和长期效益之间有AA.正相关B.负相关C.不相关第五章1、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的短期决策的是DA.投资方向的选择B.人力资源的开发C.组织规模的确定D.企业日常营销2、喜好风险的人往往会选取风险程度A,收益的行动方案;A.较高较高B.较高较低C.较低较低D.不确定3、在决策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DA.决策技术B.外部环境的影响C.信息的准确及时D.决策者4、战略决策主要的谋求AA.组织目标的实现B.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C.组织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目标三方面的动态均衡D.组织工作的正确指导5、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16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000元,每台售价12000元,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D台台台台6、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的主要区别在于CA.风险的大小B.可控程度C.能否确定客观概率D.环境的稳定性7、在不确定型决策中,采用A可保证决策者至少可获得某一项收益,不会有亏损;A.小中取大原则B.大中取大的原则C.等可能性原则D.赫威茨准则8、决策树的优点在于CA.直观简洁B.简化决策过程C.便于解决多阶段问题D.上述三方面均有9、主要根据决策人员的直觉、经验和判断能力来进行的决策是BA.确定型决策B.不确定型决策C.程序化决策D.非程序化决策第六章1、确定目标是A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A.计划B.人员配备C.领导D.控制2、计划工作的起点是AA.确定目标B.估量机会C.确定前提D.确定备选方案3、新产品的开发计划属于A计划;A.业务B.综合C.财务D.人事4、下列D项不发球目标管理的优点;A.有利于长期提高管理水平B.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责任心C.有利于长期目标的实现D.有利于暴露组织结构中的缺陷5、强调在制订计划时要留有余地,不能满打满算的计划工作原理是C.A.限定因素原理B.许诺原理C.灵活性原理D.改变航道原理6、行动计划一般由组织中的B制定;A.高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C.基层管理者D.作业人员7、计划制订中的滚动计划法是动态的和灵活的,它的主要特点是DA.按前期计划执行情况和内外环境变化,定期修订已有计划B.不断逐期向前推移,使短、中期考虑有机会结合C.按近细远粗的原则来制定,避免对不确定性远期的过早过死安排D.以上三方面都是8、作为未来行动的指南,A是计划工作的核心;A.预测B.决策C.判断D.信息第七章1、下列企业中最适合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的是CA.纺织厂B.医院C.电视剧制作中心D.学校2、一家产品单一的跨国公司在世界许多地区拥有客户和分支机构,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应考虑按C因素来划分部门;A.职能B.产品C.地区D.矩阵结构3、某企业的员工在工作中经常接到来自上边的两个有时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命令,以下D 说法指出了导致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A.该公司在组织设计上采取了职能结构B.该公司的组织动作中出现了越权指挥的问题C.该公司的组织层次设计过多D.该公司组织运作中有意或无意地违背了统一指挥的原则4、企业中管理干部的管理幅度是指管理者AA.直接管理的下属数量B.所管理的部门数量C.所管理的全部下属数量5、以下各种说法中,最能说明企业组织所采取的是越来越分权的做法的是B;A.更多的管理人员能对下属提出的建议行使否决权B.下属提出更多的建议,并有更大的比例被付诸实施C.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愿意提出更多、更重要的改进建议D.采取了更多的措施减轻高层主要领导的工作负担6、下列说法中,不是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缺陷的是AA.成员的工作位置不固定,容易产生临时观念B.各职能单位自成体系,往往不重视工作中的横向信息沟通C.组织弹性不足,对环境变化的反映比较迟钝D.不利于真培养综合型管理人才7、不论是在企业还是在政府机构,秘书一般都是帮助高层管理者进行工作的,他们在组织的职权行者等级链上的位置是很低的,但是人们常常感到秘书的权力很大;那么秘书拥有的权力是DA.合法权力B.个人影响权力C.强制权力D.没有任何权力,只是比一般人更有机会接近领导8、针对当前形形色色的管理现象,某公司的一位老处长深有感触地说:“有的人拥有磨盘大的权力拣不起一粒芝麻,而有的人仅有芝麻大的权力却能推动磨盘;”这句话反映的情况表明AA. 个人性权力所产生的影响力有时会大于职务性权力所产生的影响力B.个人性权力所产生影响力并不比职务性权力所产生的影响力小C.非正式组织越来越盛行,并且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D.这里所描述的只是一种偶然的管理现象,并不惧有任何实际意义9、某公司有员工64人,假设管理幅度为8人,该公司的管理人员应为B人,管理层次有层;4 3 4 310.下面四种情况中,最能体现集权的组织形式是A;A.公司总经理电话通知销售部经理:“把这批产品发到深圳可龙公司,我刚刚与他们联系好;”B.面对激烈的竞争巿场,总经理在高层管理会上讲到:“截至昨天为止,我全面审查了各部门上个月的工作情况,发现生产和销售都没能完成当月指标;而其他部门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在,我命令每个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各项指标开展工作;凡是上个月没完成目标的部门,礼拜五必须拿出整改方案;”C.总经理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人,员工很难看到他露出笑容;一旦出现差错,员工总受到严厉的批评;因此,员工都感觉公司的气氛非常紧张,有些员工甚至因此而退出了公司D.总经理每天在上班开始之前,都微笑地在公司大门迎接员工的到来;每逢员工过生日,他也总要亲自向工本人道一声:“生日快乐”第八章1.乡村俱乐部型的领导方式位于管理方格图的B格;A.9.1 D. 如果一个领导者决断力很强,并且信奉X理论 ,他很可能采取A的领导方式;A.专权型B.民主型C.放任型3、如果一个追随者的独立较强,工作水平高,那么采取A的领导方式是不适宜的;A.专权型B.民主型C.放任型第九章1、从期望理论中,我们得到的最重要启示是DA.目标效价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B.期望概率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C.存在着负效价,应引起领导都注意D.应把目标效价和期望概率进行优化组合2、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得出如下结论A;A.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其行为主要受主导需求的影响B.越是低层次的需求,其对于人们行为所能产生的影响也越大C.任何人都是具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求,而且各层次的需求强度相等D.层次越高的需要,其对于人们行为所能产生的影响也越大3、下列关于强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CA.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首先提出的B.所谓强化就是处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直至消失C.连续的、固定的正强化能够使每一次强化都起到较大的效果D.实施负强化,应以连续负强化为主4、高级工程师老王在一家研究所工作,该所拥有一流的研究设备,根据双因素理论,你认为最能对老王的工作起激励作用的是AA.调整设计工作流程,使老王可以完成完整的产品设计,而不是总重复做局部的设计B.调整工资水平和福利措施C.给老王配备性能更为先进的个人电脑D.以上各种措施都起不到激励的作用5、某企业规定,员工上班迟到一次,扣发当月的50%的奖金,自此规定出台之后,员工迟到现象基本消除,这种强化方式是B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忽视6、中国企业引入奖金的目的是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但目前许多企业的奖金已经成为工资的一部分,奖金变成了保键因素;这说明CA.双因素理论在中国不怎么适用B.保键和激励因素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C.防止激励因素向保键因素转化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D.将奖金设计为激励因素本身就是错误的第十章1、下列情况下,适合使用单向沟通的是CA.时间比较充裕,但问题比较棘手B.下属对解决方案的接受程度至关重要C.上级缺乏处理负反馈的能力,容易感情用事D.下发能对解决问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与建议2、下列关于非正式沟通的说法正确的是DA.非正式沟通传播的是小道消息,准确率较低B.非正式沟通经常将信息传递给本不需要它们的人C.非正式沟通信息交流速度较快D.非正式沟通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3、如果发现一个组织中小道消息很多,而正式渠道的消息很少,这是否意味着该组织BA.非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很通畅,动作良好B.正式沟通渠道中消息传递存在问题,需要调整C.其中有部分人特别喜欢在背后乱发议论,传递小道消息D.充分运用了非正式沟通渠道的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4、区分冲突是功能正常还是功能失调的指标是CA.群体的工作的态度B.群体的工作目标C.群体的工作绩效D.群体的工作能力第十一章1、控制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是CA.建立控制标准B.分析偏差原因C.明确问题性质D.采取纠正措施2、对于管理者而言,最理想的控制类型为BA.事后控制B.预先控制C.同期控制D.反馈控制3、控制的最基本目的在于CA.寻找错误B.衡量员工绩效C.确保计划的实现D.控制员工的行为4、正在生产线上监督工人操作机器的工长实施的是BA.预先控制B.同期控制C.事后控制D.前馈控制多选题第一章1、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ABEFA.计划B.组织C.指挥D.协调E.领导F.控制2、管理学研究和学习的方法有ABDA.试验法B.归纳法C.科学法D.演绎法3、下列角色中属于管理者的角色的是ABDA.人际角色B.信息角色C.指挥角色D.决策角色第二章1、新经济时代表现出ABCD的基本特征;A.信息化B.网络化C.知识化D.全球化E.科学化2、人群关系学派的主要观点是ABCA.企业的职工的社会人B.满足工作的社会欲望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C.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D.人的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E.企业应采用新型的管理方法。
周三多管理学(第七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答案版)
第一章:P26管理与管理学第一题: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答案: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第二题: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什么?答案: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管理的最基本的特征是:1.实现组织目标是评价管理成败的唯一标准2.特定的时空背景是管理的条件3.管理的核心是人的行动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第三题: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案: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了新一轮的管理循环。
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第四题: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
答案:管理的二重性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的内容:(1)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决定的;(2)管理也是社会劳动中的一项职能;(3)管理也是生产力。
管理的社会属性内容: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
第五题: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答案: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色。
管理者需要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企业技术创新(圣才出品)
第二十章企业技术创新1.何谓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与发明是何关系?答:(1)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技术创新是与生产制造有关的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生产过程的角度来分析技术创新,可将其分为要素创新、产品创新、要素组合方法创新等几个方面。
(2)技术创新经常被一些人与技术发明相混同。
实际上,创新的概念要远比发明宽泛:发明是一种创新,但创新决不仅仅是发明。
如果说发明可能是新知识、新理论创造基础上一种全新技术的出现的话,那么创新则既可能是这种全新技术的开发,也可能是原有技术的改善,甚至可能仅是几种未经改变的原有技术的一种简单的重新组合。
2.组织中可能存在哪些技术创新的源泉?答:组织中可能存在以下技术创新的源泉:(1)意外的成功或失败①意外的成功意外的成功通常能够为企业创新提供非常丰富的机会,这些机会的利用要求企业投入的代价以及承担的风险都相对较小。
②意外的失败不论企业在某产品或市场开发的设计、论证以及执行上是如何地精心和努力,最终仍然失败了,那么这种失败必然隐含了某种变化,实际上向企业预示了某种机会的存在。
(2)企业内外的不协调①宏观或行业经济景气状况与企业经营绩效的不协调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很好,对行业产品的需求逐渐上升,同行业中的其他经济单位也在不断成长,相反,本企业的销售额却不能向前,市场份额因此而不断萎缩。
分析问题之所在,便为技术的创新提供一种思路和机会。
②假设和实际的不协调任何企业都是根据一定的假设来计划和组织其活动的,假设如果不能被实际所证实,那么企业战略投资或日常经营就可能是朝着一个错误的方向努力。
及时发现假设与现实的不符,企业就可以及时地改变或调整努力的方向。
③对消费者价值观的判断与消费者的实际价值观不一致根据错误的假设组织生产,企业的产品始终不可能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相反,如果在整个行业的假设与实际不符时,企业较早地发现了这种不符,则可能给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大量的机会。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和方法问答题解析第一篇总论详细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简要介绍彼·德鲁克关于管理概念的观点;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①管理与所有权、地位或权利完全无关;②管理是专业性工作;③管理人员是一个专业的管理阶层;④管理的本质和基础是执行任务的责任;这一点淡化了管理的社会属性而片面强调了管理的自然属性;2.简要介绍西蒙关于管理概念的观点;①管理就是决策;②决策的过程分成四个阶段:调查阶段;制定方案;选择并执行方案;评价执行情况;3.简述系统论者关于管理概念的观点;管理就是根据一个系统所固有的客观规律,施加影响于这个系统,从而使这个系统呈现出一种新状态的过程;①任何社会组织都是若干单元或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②系统的发展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③管理职能就是根据系统的客观规律对系统施加影响;④管理的任务就是使系统呈现出新状态,以达到预定的目的;4.归纳法有何局限性a:一次典型调查只是近似于无穷大的总体中的一个样本,所以实证研究必须对足够多的对象进行研究才有价值;b:研究事物的状态不能人为地重复,管理状态也不能完全一样,所以研究的结论只是近似的;c:研究的结论不能用通过实验加以证明,只能用过去发生的事实来证明,但将来未必是过去的再现;5.运用归纳法进行管理问题的实证研究时,应注意哪几点a:弄清与研究事物相关的因素,并尽可能提出各种不相关因素b:选择好典型,并分成若干类,分类标志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c:调查对象应有足够数量d:调查提纲和问卷设计时应包括较多的信息数量,并作出简单明确的答案; e: 对调查资料分析整理时应采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 6.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①自古至今,人类一切社会活动,都具有三个基本特点:目的性,依存性和知识性;②这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问题;7.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组织预期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基本特征是a: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b: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c: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当中d:协调的中心是人e: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8.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①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是一切管理最基本职能;②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新的一轮管理循环;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创新在这个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位置,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9.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①管理具有自然属性,这种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它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②管理具有社会属性,它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从来就是为了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服务的;管理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10.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①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管理者分为三类十种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人、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者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②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1.泰罗所提出的科学管理制度有哪些内容a: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b: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c: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d: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e:使管理和劳动分离2.如何客观评价泰罗制a:它冲破了传统地落后地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是管理理论上的创新b:由于采用了科学地管理方法和科学地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地发展;c: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d:把工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使资本家最大限度压榨工人血汗的手段,对人的认识片面3.简述法约尔所提出的管理原则分工,权力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集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论点分为五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的论点:a: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b: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需要才出现5.简述Z理论的主要内容a:企业对职工的雇佣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b:上下结合制定决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c:实行个人责任制d:上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e: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f:长期评价和稳步提升6.试比较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X理论的主要观点:①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②对大多数人来说,仅用奖励的办法是不足以战胜其厌恶工作的倾向,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对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他们努力地去完成工作目标;③一般人胸无大志,通常满足于平平稳稳地完成工作,而不喜欢具有“压迫感”的创造性工作;Y理论的主要观点:人并不是懒惰的,他们对工作的喜欢和憎恶取决于这工作对他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在正常情况下人愿意承担责任,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制造性;对比X理论和Y理论,可以看出,它们的差别在于对于工人的需要看法不同,因此采用的管理方法也不相同;按X 理论来看淡工人的需要,进行管理就是采取严格的控制,强制方式;按Y 理论来看待个人的需要,管理者就是创造一个能多方面满足工人需要的环境,使人们的智慧,能力得以充分的发挥,以更好地实现组织和个人的目标;7.简述超Y理论的主要观点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有人希望有正规化的组织与规章条例来要求自己的工作,而不愿参与问题的决策,这种人欢迎以X 理论来指导工作,有的人则需要更多的自治责任和发挥个人创造性的机会,这种人则欢迎用Y理论来指导的管理工作;此外,工作的性质,员工的素质也影响到管理理论的选择;不同的情况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8.简述ERP思想的主要内容EPR 的核心思想: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b: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c:体现事先计划和事中控制的思想9.新经济时代,管理出现了哪些新的原则a:对等的知识联网b:集成的过程c:对话式工作d:人类的时间与计时e:建立虚拟企业与动态团队10.学习型组织有何标准①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②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③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⑤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11.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内容并思考对现代企业经营有何启示;比如,中国古代法制思想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可以概括为以下要点: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法治;12.请综合分析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斯密在分析“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时,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分工的益处主要是:①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②减少工作转换的时间损失;③使劳动简化,创新工具、设备巴贝奇赞同亚当斯密的观点,认为斯密忽略了分工可以减少支付工资这一好处;②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即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13.理解我国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①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②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③全面学习苏联的管理模式④探索中国现在管理模式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①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经济责任制和利改税②推行各种经营责任制,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为主要内容③以理顺产权关系,转化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新趋势①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②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③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④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化⑤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化14.新经济时代或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理解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原则的变革;新经济时代的特征: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全球化新经济时代使企业朝以下几个方面创新:管理思想的创新,管理原则的创新,经营目标创新,经营战略创新,生产系统创新15.解释厄威克的管理理论综合概念结构图;P62图,图中可以看出:①厄威克认为管理过程是由计划,组织和控制三个主要职能构成的②科学调查和分析是一切管理职能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与主要职能相适应的三项指导原则:预测,协调和指挥③厄威克还归纳出了管理的间接目标,即只需,稳定,主动性和集体精神; 16.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a: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b:满足工人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c: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d: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通过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找出不同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控制人的行为以达到预定目标;17.理解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管理科学学派的主要观点a:生产和经营各项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好坏作为评价标准b:使衡量的标准定量化,借助数学模型找出最优的实施方案c:依靠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d:特别强调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a:管理就是决策b: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1.简要分析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a:客观性,管理原理是对管理的实质和客观规律的表述,它与管理工作中所确定的原则有严格区别;b:概括性,管理原理是对包含了各种复杂因素和复杂关系的管理活动客观规律的描述,是总结大量管理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舍弃了各组织间的差别,经过高度综合和概括得出的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结论;c:稳定性,管理原理能够被人们正确认识和利用,从而知道管理实践活动取得成效d:系统性,管理的实质,就是在系统内部,以人为本,通过确定责任,达到一定效益2.简述研究管理原理有何意义a: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b: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c: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经和手段3.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原理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佳;实际上就是从整体着眼,部分着手,统筹考虑,各方协调,达到整体的最优化;当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4.系统原理有何要点a:整体性原理,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佳;实际上就是从整体着眼,部分着手,统筹考虑,各方协调,达到整体的最优化;当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b:动态性原理,系统作为一个运动着的有机体,其稳定状态是相对的,运动状态则是绝对的;c:开放性原理,明对外开放是系统的生命;在管理工作中,任何试图把本系统封闭起来与外界隔绝的做法,都只会导致失败d:环境适应性原理,环境可以施加作用于系统,系统也可以施加作用和影响环境;e:综合性原理,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包括,一方面是系统目标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另一方面是系统实施方案选择的多样性和综合性,还要由综合而创造5.什么是系统的综合性原理,有何含义综合性原理就是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包括,一方面是系统目标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另一方面是系统实施方案选择的多样性和综合性,还要由综合而创造,管理者既要学会把许多普遍的东西综合为新的构思,新的产品,创造新的系统,又要善于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最简单的单元去解决;6.人本管理有何主要观点a:职工是企业的主体b: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c: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d: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人7.简述实现有效管理有何途径,并比较其差别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实现有效管理两种不同的途经a:高度集权,从严治厂,依靠严格的管理使得企业目标统一,行动一致,从而实现高的工作效率;b:适度分权,民主治厂,依靠科学管理和职工参与使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联系在一起,使职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自觉努力的奋斗,从而实现高的工作效率;两种途经的根本不同之处:a:前者职工处于被动管理地位,职工是管理的客体b:后者职工处于主动参与管理地位,职工是管理的主体;当企业职工受到饥饿和失业威胁时,或受到政治与社会的压力时,前一种管理方法可能是有效的,而当职工经济上比较富裕,基本生活已得到保证,就业和流动比较容易,政治社会环境比较宽松时,后一种方法就必然更为合理有效; 8.分工明确,职责是否也会明确要注意哪几点一般来说分工明确,职责也会明确;但实际上两者对应关系并不这样简单;这是因为风一般只是对工作范围作了形式上的划分,至于工作的数量,质量,完成时间,效益等要求,分工本身还不能完全体现出来;所以必须在分工的基础上,通过适当方式对每个人的职责作出明确规定a:职责的界限要清楚b:职责中要包括横向联系的内容c:职责要落实到人9.列宁曾说:“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一定的人对所管的一定的工作完全负责;”怎样才能做到完全负责一定的人对工作是否能做到完全负责取决于三个因素a:权限:明确职责就要授予相应的权利;b:利益:任何的管理者在承担风险的同时都要自觉不自觉地对收益和风险进行权衡;c:能力:能力是完全负责的关键因素;职责和权限、利益、能力之间的关系遵守等边三角形, 职责、权限和利益是三角形的三个边,它们是相等的,能力是三角形的高,根据具体情况,它可以略小于职责;这样,就使得工作富有挑战性,从而促使管理者自觉的学习新知识,注意发挥智囊的作用,使用权限也会慎重些,获得利益时还会产生更大的动力,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但是能力也不可过小,以免形成“挑不起”职责的后果;10.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管理者可以从系统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是指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本质上,系统是“过程的复合体”;系统的特征: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要点中得到如下启示:a:整体性原理,当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b:动态性原理,研究系统的动态规律,可以使我们预见系统的发展趋势,树立超前观念,减少偏差,掌握主动,使系统向期望的目标顺利发展;c:开放性原理,明智的管理者都应当从开放性原理出发,充分估计外部与本系统的影响,努力扩大本系统从外界吸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d:环境适应性原理,既要有勇气看到能动地改变环境的可能,又要冷静地看到自己的局限,才能实事求是地做出科学的决策e:综合性原理,管理者既要学会把普通的东西综合为新的构思,新的产品,创造新的系统,又要善于把复杂的系统分解成最简单的单元去解决11.如何理解责任原理责任原理的本质是什么管理者可以从责任原理中的得到哪些启示管理是追求效率和效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挖掘人的潜能,就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这些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与此相应的责任;a:明确每个人的职责b: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要合理c: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12.何谓“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又如何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这是管理理论发展到20世纪末的主要特点包括下述主要观点a:职工是企业的主体b: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c: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d: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人13.何谓效果,效率,效益人类一切活动为何要遵循效益原理效益、效率、效果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效果: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效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效益: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管理,可从社会和经济两个不同角度去考察,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管理应讲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效益是管理的根本目的;管理就是对效益的不断追求;14.管理有效性的实质是什么管理者如何追求自身工作的效益效益是管理永恒的主题,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效益的追求是有规律可循的;a:在实际工作中,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通过经济效益而得到表现的;综合评价管理效益,必须首先从管理主体的劳动效益及所创造的价值来考虑;b:影响管理效益的因素很多,其中主题管理思想正确与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管理效益总是与管理主体的战略联系在一起;c:追求局部效益必须同追求全局效益协调一致;d:管理应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e:建立管理活动的效益观;15.与法律相比,伦理有哪些特征伦理与法律及效益的关系各是怎样伦理是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而法律是指一整套前后一致的,公开的,被广泛接受的,带有强制性的普遍规则,这些规则规定人们应该或不应该如何行动;伦理的特性a:非强制性,伦理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起作用,体现了自觉性和内在性b:非官方性,伦理是约定俗成的,不需要通过行政命令或法定程序来制定或修改;个人伦理评判也无须官方的批准c:普适性,除了少数不具备行为意识的人精神病者和婴幼儿所有人都受伦理的指导、调节和约束d:扬善性,伦理既指出什么是恶的,不应该的,也指出什么是善的,应该的;它不仅对不符合伦理的行为予以批评谴责,也对符合伦理的行为,尤其是高尚的行为予以褒奖鼓励;联系:伦理和法律在内容上相互渗透;伦理是不成文的法律,法律是最低程度的伦理;伦理往往是法律制定修改废止的依据;许多法律起初只是伦理规范,后来随着问题严重性和公众呼声的提高,升格为法律;在作用上相互补充;伦理可以引导人们遵守法律,而法律可以作为维护伦理的威慑力量;伦理可以防范尚未发生的违法行为,而法律可以用来制止已经发生的违法行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伦理和法律是调节规范非经济组织行为的两个必不可少的手段;伦理与效益的关系企业的伦理经营不仅使除所有者之外的利益相关者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者、竞争对手、社区和政府的利益得到不同程度的增进,而且使企业自身的效益得到提高;a:企业的伦理经营意味着企业注重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需付出一定的成本b:伦理与效益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实证研究的支持,大多数据研究表明,在企业伦理经营与长期效益之间有某种程度的正的相关关系;c:历史证明效益和伦理具有兼得的可能性d:效率有了道德基础,可以产生超常规效率第四章管理的基本方法1.什么是管理方法管理方法有何重要性管理方法是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工作方式;重要性:管理原理必须通过管理方法才能在管理实践中发挥作用,是管理原理的延伸、具体化、实际化;是管理原理指导管理活动的必要中介和桥梁;是实现管理目的的途径和手段,它的作用是一切管理理论,原理本身所无法代替的;2.什么是管理哲学它由几个方面构成是关于管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管理主客体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管理哲学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a:管理的辨证法; b:管理的认识论c:管哩文化d:管理的科学价值观3.如何正确运用奖金与罚款这两种经济手段。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7版)笔记和习题(领导与领导者)【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领导与领导者1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领导的性质和作用★★★★1.领导的含义领导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2.领导和管理的区别(1)本质上,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权力的基础上对下属下达命令的行为;而领导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人影响权和专长权以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之上。
(2)一个人可能是领导者但并不是管理者。
非正式组织中最具影响力的人就是典型的例子,组织没有赋予他们职位和权力,他们也没有义务去负责企业的计划和组织工作,但他们却能引导和激励、甚至命令自己的成员。
(3)一个人可能是个管理者,但并不是个领导者。
领导的本质就是被领导者的追随和服从,它不是由组织赋予的职位和权力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追随者的意愿,因此,有些握有职权的管理者可能没有部下的服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
3.领导的作用(1)指挥作用,引导不同的职工朝向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2)协调作用,协调不同的职工在各个方面所作的贡献。
(3)激励作用,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使他们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保持高昂的积极性。
考点二: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见表13-1)★★★表13-1 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考点三:领导方式及其理论★★★★★1.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见表13-2)表13-2 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2.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体理论美国学者坦南鲍姆和施米特认为,领导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从专权型到放任型,存在着多种过渡类型。
据此,他们提出了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体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和观点如图13-1所示。
图13-1 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体理论3.管理方格理论(1)理论概述管理方格理论是布莱克和穆顿提出的。
该理论可用一张方格图来表示,在这张图上,横轴表示领导者对生产的关心,纵轴表示领导者对人的关心。
每条轴划分为九小格,第一格表示关心程度最低,第九格表示关心程度最高,整个方格图共有81个方格,每一小方格代表一种领导方式,具体如图13-2所示。
管理学原理课后部分答案(熊勇清主编)
第一章简答题1.管理的二重性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有何启发?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兼具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为我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我们可以大胆地引进和吸收国外成熟的管理经验,以迅速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
管理的社会属性告诉我们,决不能全盘照搬国外做法,必须考虑我们自己的国情,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2.如何理解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是对事物进行观察后做出的判断,这种判断具有规范化和合理化的特点。
管理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它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管理实践的发展。
其次,管理学的许多内容可以提炼为科学知识体系。
管理的艺术性,在于科学所无法反映的管理内容和行为。
管理的艺术性首先表现为管理需要人的直觉,经验和洞察力的运用,需要创造力,不能机械照搬。
其次,管理过程中有些问题在客观上是难以精确并量化的。
完美的管理应当走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的道路。
3.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的职能?各职能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
其中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的依据;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是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计划及其目标得以实现的保障。
四项职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发挥作用,保证管理活动的效果和效率,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4.如何理解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在已知的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
这是因为管理活动本身受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且管理是与人发生关系,人们的需要、动机等心理因素又不一样。
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
它本身无法找出更有效的定量方法使管理更加精确化,只能凭借定性方法或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来研究管理方法、另一方面管理学在认识管理活动的内在规律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概念、原则、原理、方法和制度都是从管理实践经验中抽象概括和总结的,由于认识上的缺陷,不可能百分百的准确,也不可能运用精确地科学的方法加以验证;因此人们在应用它指导管理实践中还必须充分发挥个人的经验和技巧。
《周三多 管理学 原理与方法 第5版 笔记和课后习题 含考》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02
第一部分 开篇导读 [视频讲解]
第三部分 周三多《管
04 理学——原理与方 法》...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是我国 高校广泛采用的管理学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为了帮 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周三多主编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 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配套辅导资料:周三多《管理学—原 理与方法》(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视频讲解]本书是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教 材的配套电子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 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 精华。(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管理学相关资料对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的课 (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3)精选考研真题,巩固重难 点知识。为了强化读者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部分名校近年的管理学考研真题,这些高校均以该教材 作为考研参考书目。所选考研真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显当前热点,同时 精选了大量现实案例并进行了分析。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师生学习参考。
第六篇案例:英特尔 公司创新文化
第三部分 周三多《管理学—— 原理与方法》...
谢谢观看
第四章 管 理道德与社 会责任
06
第一篇案例: 三鹿奶粉事 第七章 计划与计划 工作
第八章 计划的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人类活动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P4-51:目的性:人类正是在为实现预期目的的活动中,在不断地劳动,思考,谋划,设计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逐步进化的。
2:依存性:人类的目的性来源于对外部环境和人类自身的相互依存关系。
3:知识性:人类能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记忆,积累,分析和推理,从而形成人类独有的知识体系。
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类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也回答了为什么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
二、何为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11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根据定义,有四层含义:1、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管理活动应当是有效的(效率和效果);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内部的、外部的);4、协调的手段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特征:1、管理的目的是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
2、管理的过程是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活动。
3、管理的对象是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
4、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三、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P12-15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1、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2、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3、指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4、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
5、创新: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关系:课本: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
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开始了新一轮的管理循环。
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课件:1、管理的四个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2、计划工作会直接影响组织的特点和结构;3、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计划的成败,一个适当、合理的组织是计划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4、领导必须适应组织和计划的要求,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5、控制则对计划、组织、领导全面检查,纠正和预防偏差,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6、管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因此管理的生命力在于通过管理职能的实践实现管理理论不断创新。
图:四、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P15-19管理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
(1)管理由人类活动的特点所产生,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职能。
(2)管理也是由社会分工所产生的,社会劳动过程的一种特殊职能。
(3)管理也是生产力。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不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是一种客观存在。
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性质。
(体现所有者意志)(上层建筑、社会文化)(1)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管理从来就是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服务的。
管理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2)当今社会,管理的社会属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发生了变化;(3)现实世界的经济发展变化,企业管理者、股东、工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五、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需要具备哪些技能?P21.24-25角色: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1)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
(2)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3)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管理者需要具备三种技能:(1)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技能。
(2)人际技能:成功的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往往把组织视作一个整体,并且了解组织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
六、分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
P30-32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与方法。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1)归纳法: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经验)进行观察,从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特点、典型关系、典型规律入手,研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别——一般)在管理学研究中,归纳法应用最广,但其局限性也十分明显。
运用归纳法时应注意的几点a:弄清与研究事物相关的因素,以及系统的干扰因素b:选择好典型c:按抽样检验原理,保证样本容量d:调查问卷时应包括较多的信息数量,并作出简单明确的答案。
(2)试验法。
(3)演绎法一般——个别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一、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要点的主要内容,并思考对现代企业经营有何启示。
比如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原则是什么?P39-47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包括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包括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概括为以下要点:(1)顺道:顺应宏观的治国理论和客观的经济规律。
(2)重人。
包括两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
(3)人和: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
(4)守信。
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5)利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求实。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
(7)对策。
运筹谋划,以智取胜。
两个要点1:预测2:运筹。
(8)节俭。
理财和治生都提倡开源节流,勤俭治国。
(9)法治。
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后逐渐演变成一套法治体系。
主张法规公之于众,违者以法纠正,实行“一法”、“明法”原则。
启示:二、请综合分析斯密与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P50-52亚当.斯密(英)------劳动价值论、劳动分工理论、经济人假设。
斯密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在分析增进“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时,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提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分工益处主要是:1.劳动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
2.劳动分工可以减少由于变换工作而损失的时间。
3.劳动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
查理.巴贝奇(英国)发展了亚当.斯密的观点,提出了关于生产组织机构和经济学方面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
巴贝奇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即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
巴贝奇赞同斯密关于劳动分工能提高劳动效率的观点,但认为斯密的劳动分工忽略了分工可以减少支付工资这一好处,可以按分工的复杂程度和劳动强度雇佣不同的工人,分别支付报酬。
他认为工人的收入主要包括a: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b:按照生产效率以及贡献所分得的利润。
C:为提高劳动效率而提出建议所应给予的奖励。
三、科学管理理论为什么会在19世纪末的美国产生?泰罗为什么要研究并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其理论的实质是什么?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谈谈科学管理理论对目前我国企业管理的启发。
P53-55产生原因:19世纪末期,由于生产技术日益复杂,生产规模和资本日益扩大,企业管理职能逐渐和职能资本分离,管理职能则委托各方面的管理人员所组成的管理机构承担,出现了专门的管理层。
管理工作也成了有专门人员研究的一门学问,“科学管理理论”由此产生了。
泰罗原因:他认为单凭经验管理是不科学的,必须加以改变。
实质:是在一切企业或机构中雇主和工人双方在思想上的一次完全的革命。
主要内容:管理制度:1:实行工作时间定额制。
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2: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4:实行作业标准化。
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5:使管理和劳动分离,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主要观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2: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
启发:四、理解法约尔关于经营和管理的概念及其管理原则P59-62。
经营管理:法约尔的“组织理论”的中心问题: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
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
包括技术职能、经营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原则:14条原则1:分工 2:权力与责任 3:纪律 4:统一命令 5:统一领导 6: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7:人员的报酬要公 8:集权 9:等级链 10:秩序 11:公平 12:人员保持稳定 13:主动性 14:集体精神五、理解厄威客的管理理论综合概念结构图。
P63六、人际(群)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67-76“行为科学”的早期理论——人群关系论(代表人:梅奥)霍桑试验人群关系学说主要内容:1: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2:满足工人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3: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 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影响:人群关系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学派的早期思想,它只强调要重视人的行为,而行为科学还要求进一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找出产生不同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控制人的行为以达到预定目标。
“行为科学”的主要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3)麦格雷戈的X、Y理论4)洛尔施和莫尔斯的超Y理论5)大内的Z理论七、理解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
P76、80管理科学学派的特点1:生产和经营各项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好坏作为评价标准,即要求最小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2:使衡量的标准定量化,借助数学模型找出最优的实施方案和描述事物的现状及发展规律,摒弃单凭经验和自觉确定经营目标与方针的做法3:依靠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4:强调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主导思想:使用先进的数理方法及管理手段,使生产力得到最合理的组织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较少考虑人的行为因素决策理论”学派是以统计学和行为科学作为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