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案例分析
《自然之道》教学案例
《自然之道》教学案例教学案例:《自然之道》一、教案概述教材:《自然之道》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自然之道》,使学生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关爱大自然;3.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以一个小视频为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中美丽的景色和动物,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向学生讲解大自然的基础知识,如自然界的规律、物种多样性、生物链等,并通过图示和实例进行解释。
3.实践探究(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自然界的规律和美丽。
例如,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观察昆虫的行为等。
4.团队合作(20分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开展自然环境保护研究。
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对自然环境保护的看法和经验,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5.思辨讨论(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思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气候变化、生物灭绝等,激发学生对自然界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6.知识总结(10分钟)让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归纳自然界的规律和重要概念,并进行小结。
7.拓展思考(10分钟)布置拓展作业,鼓励学生通过书籍、互联网等资源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自然界问题,并进行发言或展示。
三、教学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在实践探究环节的表现,包括实验结果记录、观察报告等。
2.进行小组讨论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3.思辨讨论中的提问和回答的质量。
4.知识总结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拓展思考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展示效果。
四、教学反思通过教学案例《自然之道》,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基本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多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和思辨讨论,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优秀9篇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优秀9篇自然之道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自然之道》是人教版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依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群旅游者出于同情心,从食肉鸟口中救下一只幼龟,却使龟巢里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倾巢而出,导致成百上千的幼龟受到伤害。
揭示了“自然之道不可违”的自然规律。
【学情分析】同学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究大自然的奥妙,对自然现象有着关注的热情。
所以对于这篇课文,同学是有学习欲望的。
但是,同学的关注可能仅仅停留在外表。
学习本课,除了引导同学热爱大自然,更重要的是启发同学学会理性地考虑,进而引导同学维护大自然,探究自然的规律,并学会善于从自然之中获得有益的启迪,有效利用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因此,要引导同学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感悟,在进行语言训练和语文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与科学学科的联系,注重学科整合,搜集有关资料进行交流,引导同学到大自然中寻找、发现、培养同学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设计理念】以疑促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让同学在自主学习中与文中进行心灵对话,领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协助同学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忆上节课内容,用“先……再……然后……”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大家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对自身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多读几遍,不懂的问题,请在书上做好记号。
2、指名分节朗读,注意正音。
重点朗读难读的句子。
三、演中促读,演中理解1、小组合作学习1~4自然段。
⑴ 读明白了什么请说说?⑴ 提出不明白的问题讨论交流。
⑴ 当那只出来侦察的幼龟即将被嘲鸫啄食时,对此“俺们”与向导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找出文中有关词句,完成下表。
(见大屏幕)神态语言俺们向导2、向导和“俺们”为什么有完全不同的态度呢?3、最终向导在什么情况下救那只幼龟?4、扮演读3、4自然段,着重全体向导看似冷淡的外表下所隐藏的对“自然之道”的真知灼见。
自然之道案例分析
自然之道案例分析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自然之道》案例分析《自然之道》是新课标四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叙述了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
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后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教学反思:每次总是在完成教学过程后,才发现自身的不足。
比如:教学目标的制定的合理与否,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环节的突破,是否采用了具体、有效的方法、策略等等。
现将执教这一课后的不足之处总结一下:一、质疑激趣。
在自然之道这节课上,也设计一个质疑的环节,也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不懂的地方。
但是,我在课堂上并没有做出适时、恰当的指导,而是按照自己的预设教案继续进行,使这个环节失去了它的意义。
我认为主要是因为自己对教材理解的不够深入,做不到收放自如,所以不敢放手给学生,也就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得学习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和经验。
二、以演促读在教自然之道这课时,采取了以演促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走进角色。
抓住“欲言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抓住“突然”“啄”“拉”来评议嘲鸫的表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后我想:把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故事情节还原成鲜活的生活画面,学生兴高彩烈的表演,如情入境的感悟。
这样,走进学生视野的就不是一个孤立静止的语言符号,而是一组组鲜活的可视可感的画面。
当这些活动的画面在学生脑海中跳跃时,学生对词语的意思,对文章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但是,课后一位老师提出了这个环节是否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作用,仔细一想确实如此,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小学语文《自然之道》语文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板书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自然之道》语文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板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理解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2.2学会通过课文描绘,发挥想象,感受自然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3.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尊重自然规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的生字词。
1.2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自然规律。
2.2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实际情景的描述。
三、教学过程1.1利用图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自然。
1.2提问:你们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规律吗?2.课文朗读2.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理解课文大意。
3.生字词学习3.1学生自主查阅生字词,理解字词意思。
3.2教师通过实例讲解生字词的用法。
4.课文理解与分析4.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5.情境体验5.1学生模拟课文中的自然现象,如潮汐、月相等。
5.2学生通过表演,感受自然规律的魅力。
6.作业布置6.1学生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
6.2学生写一篇关于大自然规律的感悟文章。
四、板书设计《自然之道》生字词:1.潮汐2.月相4.地震自然规律:1.潮汐:月亮和太阳的引力作用2.月相:月亮围绕地球运行3.日食:月亮遮挡太阳4.地震:地壳运动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提高了学生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发现和探究。
3.课文中的生字词较多,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进行辅导。
4.课后作业布置合理,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案例:悟“自然之道”,学阅读之法(李艳君)
悟“自然之道”,学阅读之法案例背景《自然之道》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我”和几个旅伴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上,想实地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开巢穴进入大海的。
出于好心帮助了一只幼龟,结果却给成千上万只幼龟带来了灾难,使不少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物。
这件事告诉我们:爱护动物就要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只有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办好。
在本课的教学中,力求体现抓住重点、辐射全文的教学理念,最大限度地把教学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引领学生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
课堂再现(片段一)研读“自然之道”,学习语言感悟之法。
师: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感受其中的自然之道。
课文中有个地方直接点到了“自然之道”,请把这句话画上横线。
生:默读画句子。
师:谁来把自己画的句子读一读。
生: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师: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
(没人举手)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生:平淡地读这句话。
师:评一评他读得怎样?生:他读得很流利,但没有把向导的语气读出来。
句中有一个词语——若无其事,从这个词语可以看出,向导非常冷淡,根本不把这件事放在心里。
师:你来读读看。
生:冷淡地读。
师:再指名读。
师:向导所说的“自然之道”是怎样的?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生:向导对这件事漠不关心,习以为常。
师: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话要问向导的吗?生:向导,你怎么能这样冷淡呢?向导,你怎么这么不关心小动物呢?向导,你怎么这么没爱心呢?……师:我们看看,这位向导是不是真的没有爱心呢?请大家默读课文4—8自然段,把写向导的句子画上——,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生:默读课文,写批注。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感受同大家分享?生1:我从“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自然之道》教案【精选4篇】
《自然之道》教案【精选4篇】《自然之道》教学设计篇一一、说教材《自然之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学家向导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
正当他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
他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丰富学生的见识,使学生认识到要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
但要注意这是一项长期训练的内容,不能要求过高,不能急于求成;在进行精读课文时,要让学生交流的自己的阅读感受,从中受到启示: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不然好事变成了坏事。
根据四年级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和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启示。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的重点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难点是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本篇课文讲的是关于自然界的规律,内容相对抽象,与学生的生活、知识水平有较大的差距,我准备采用视频课件和谈话法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学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怎样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突出重点,精读研讨,落实词句段训练,指导有感情朗读;最后,总结升华,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明确做事要遵循“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文本赏析(通用16篇)
《自然之道》文本赏析(通用16篇)《自然之道》文本赏析篇1人是自然之子,可是人类常常把自己当成了是自然的主宰者,悲天悯人地俯看着自然界的芸芸生灵。
我们沉溺在“人为万物之灵长”的美好感觉中已经太久太久了。
《自然之道》这篇文章却让我们发现从这种幻觉中醒来是如此的痛苦。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在南太平洋一个海岛旅游时,看到一只正离开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龟被一只食肉鸟叼啄时,出于好心,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赶走食肉鸟,把幼龟抱向大海。
正当我们为自己保护小动物的善举而沾沾自喜时,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原来这只幼龟是侦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龟得到了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美餐。
我们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
当人类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我们的心意,却未能达到目的,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讽刺。
在自然的规律面前,我们这些浅薄无知而又骄傲自大的“文明人”除了谦卑和愧疚之外,又能说些什么呢?“我”和七个同伴及生物学家向导,此行目本身带有科考意义,就是“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所以当我们看到“从龟巢到大海需要经过一段不短的沙滩,稍不留心就会成为食肉鸟的美食”。
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的“探”字,“欲出又止”,“踌躇不前”,这些文字流淌着小幼龟是多么谨慎、多么弱小,多么无助啊,我们那颗善良的心肯定为这可爱又可怜的生灵深深同情,所以当我们看到沙滩上那令人紧张的一幕,“一只嘲鸫突然飞来,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时”,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袖手旁观的。
可是面对这样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的焦急、紧张、难过、不平、气愤和生物学向导的反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也许是见惯了太多的弱肉强食,物竞天择,向导的冷淡,向导的漠然和若无其事,招来了同伴的一片埋怨、责怪。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自然之道教案设计实例
【前言】自然之道教育理念源于道家文化,倡导与自然和谐共处,尊重自然规律,以自然为师,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成长、感悟。
自然之道教育教案的设计需要结合自然特点,注重实践,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本文将以一节初中物理课的自然之道教案设计为例,探究如何将自然之道教育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
【一、理论基础】1.1 自然之道教育理念“自然之道,故曰‘道’。
吾是以观天地之行而赞美者也。
”这是《道德经》中的一句话。
自然之道教育理念正源于这种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
自然之道教育理念中,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主张回归自然,让学生在自然中学习生活,感受生命的美丽,了解自然规律,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提高人的素质。
1.2 “实践第一”的教育原则“实践第一”是一种教育方式,强调把实践运动放在第一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探索,从中领悟知识和规律,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案设计中注重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二、课程设计】2.1 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反射、折射现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本次课程,让学生了解光的本质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2.2.1 反射现象2.2.2 折射现象2.2.3 光的本质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3 教学过程2.3.1 导入在教学过程前,可以播放小视频,让学生感受光的奇妙。
通过感受,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小组讨论,引出反射和折射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反射和折射的基本原理。
并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探究反射和折射的现象。
2.3.2 提高让学生对光的本质有所了解,特别是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折射现象,通过实验现场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讲解光的本质和反射、折射现象时,还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和场景,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生活经验来理解与认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2.3.3 实践让学生在现场进行实际应用,例如,解决利用光源观察不易观察到物体的问题和使用反光板解决交通安全问题。
自然之道修改稿分析
向导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 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 好飞走了。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 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 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第18页/共43页
根据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 语:如“焦急”、“冷淡”、“极不情愿” 、“若无其事”、“颓丧”,自由读该段, 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读,然后上台表 演。初步理解向导所说的“叼就叼去吧,自 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会给自然带来灾难。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以自己的 意愿为主。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不要好心办坏事。
第41页/共43页
3、参考答案 (1)“极不情愿”一词写出了向导明知救助幼龟会
带来不好的后果,但是迫于“我们”一片“不能见死 不救”的呼喊,只得这么做的无可奈何的心情。 “颓丧”是拟人写法,写出了嘲鸫没有叼到幼龟败兴 飞走的样子,形象生动。
侦 zhēn 侦查 愚 yú 愚弄 彻 chè 彻底
xū 气喘吁吁 啄 zhuó啄木鸟 返 fǎn 返还 鸥 ōu 海鸥
第4页/共43页
字词学习
左右结构
幼、滩、侦、嘲、啄、拦、 鸥、帽、吁、彻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企、愚、蠢 返
第5页/共43页
嘲鸫 旅游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第22页/共43页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 的蠢事。
第23页/共43页
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 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 的蠢事。
想想幼龟鱼贯而出的场面是什么样的?读读下 文,幼龟为何会鱼贯而出?
第24页/共43页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3.9自然之道》优秀教学案例
3.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同时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发音和书写。
2.对课文进行逐段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学会概括文章大意。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自然之道》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如“循”、“序”、“和谐”等,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学会通过阅读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现象,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大意。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提高语文素养。
4.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讨论,达成共识。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然之道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2.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3.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思考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如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写一篇关于自然之道的作文;或者设计一份环保宣传海报,倡导身边的人保护环境。
2.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的自然科普书籍,拓展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
3.教师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不断提高。
五、案例亮点
1.以学生为本,注重个体差异
(二)问题导向
自然之道教学案例
《自然之道》教学案例案例背景: 常规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课《自然之道》,这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作者和同伴为实地观察幼龟怎样离巢进入大海跟随向导来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旅游。
当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巢的幼龟即将被嘲鸫叼啄时,不顾向导的劝阻,坚决要求向导将幼龟抱向大海。
可,意想不到的是,成群的幼龟因此得到错误的信息,从巢穴里鱼贯而出,因此许多幼龟成了嘲鸫的口中食。
我们的“善举”看似拯救了一只小幼龟,却使更多的幼龟遭到伤害,为此,我们懊恼不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沉重的道理:自然之道是不能违背的,如果不遵循自然的规律,导致的后果可能非常严重。
为了能够教好这一课,不仅丰富学生的见识,更让他们明白按自然规律办事的重要性,我着实花费不少功夫。
案例实录:师:教学3、4自然段,品味我们的着急和向导的若无其事。
指名读“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体会情况的紧急。
从文中的语句你体会到什么?生:“突然,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却欲出又止。
”从这句话,我体会到幼龟的小心谨慎。
师:是的,在这一句中有个字用得好,你知道是哪一个吗?生:“探”字用得好,它把小乌龟小心翼翼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你真棒,说得好。
那么,从这段话中,你还体会到什么?生:“正当幼龟踌躇不前时,一只嘲鸫突然飞来,它用尖嘴啄幼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
”哦体会到嘲鸫真凶狠,竟然啄食可怜的小乌龟。
师:是啊,所以当我们看到这样的情景时,反应是什么?读读第四自然段,看1看我们和向导的表现,并思考原因。
生默默读文。
师:小幼龟即将被可恶的嘲鸫吃掉,我们的心情如何?生:紧张、焦急,因为情况太危急了,我们担心小幼龟会受到伤害。
师:于是我们?生:督促向导想想办法就小幼龟。
师:对于我们的请求,向导立刻同意了吗?生:没有,他很若无其事地回答“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师:哇,眼看可怜的小幼龟就要被吃掉了,向导却如此冷漠,如果是你, 你会怎么想?生:向导真是铁石心肠。
自然之道案例分析
《自然之道》引导学生学会理性地思量,进而引导学生受到保护大自然,敬畏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规律,探索自然规律的教育。
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而《自然之道》是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
课文讲述了作者一行人到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让其把幼龟抱向大海。
后来,成群的幼龟得到外面安全的错误信息鱼贯而出,结果成为了食肉鸟的美餐,令作者非常懊悔。
文章通过以上事例告诉我们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知道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反而容易干坏事。
也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感受自然的奇妙,与自然和谐相处。
学习本课,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读中感悟,在探索、体验中受到启迪。
二、设计理念本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启示”。
学习本课,除了引导学生学会理性地思量,进而引导学生受到保护大自然,敬畏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规律,探索自然规律的教育。
在进行语言训练和语文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与科学学科的联系,注重学科整合,搜集有关资料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寻觅、发现,培养学生了解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教学时以“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为经线,先后联系;以“我”和同伴以及向导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纬线,横向贯通。
课堂中引导学生以读促思,采用换位思量、抓重点词语、联系对照等方法,重点体味“我和同伴”的行为和“向导”的语言,揣摩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同时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情境,感同身受领悟文章内涵,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
三、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共42人,大部份学生属于农村孩子,基础不够好、课外知识匮乏。
学生在课堂中也不够活跃,不善于思量。
四、案例描述一、听写导入,温故知新。
1、师:同学们,听老师的提示我们来默写几个词语,请两个同学上黑板默写。
(1)争着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
(争先恐后)(2)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
(鱼贯而出)(3)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
《自然之道》教案及教学反思
《自然之道》教案及教学反思《自然之道》教案及教学反思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板书课题)预习探究合作交流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雨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争先恐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品读体验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
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
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
表演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的'表演,范写“啄”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之道案例分析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自然之道》案例分析
《自然之道》是新课标四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叙述了作者和同伴及一个生物家向导,结队来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旅游,观察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他们看到一只探头出穴的幼龟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要向导把幼龟抱向大海,接着,成群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就从巢中鱼贯而出,结果许多幼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
虽然“我们”拯救了一些幼龟,但仍然感到十分震惊和后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教学反思:每次总是在完成教学过程后,才发现自身的不足。
比如:教学目标的制定的合理与否,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环节的突破,是否采用了具体、有效的方法、策略等等。
现将执教这一课后的不足之处总结一下:
一、质疑激趣。
在自然之道这节课上,也设计一个质疑的环节,也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不懂的地方。
但是,我在课堂上并没有做出适时、恰当的指导,而是按照自己的预设教案继续进行,使这个环节失去了它的意义。
我认为主要是因为自己对教材理解的不够深入,做不到收放自如,所以不敢放手给学生,也就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得学习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和经验。
二、以演促读
在教自然之道这课时,采取了以演促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走进角色。
抓住“欲言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抓住“突然”“啄”“拉”来评议嘲鸫的表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后我想:把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故事情节还原成鲜活的生活画面,学生兴高彩烈的表演,如情入境的感悟。
这样,走进学生视野的就不是一个孤立静止的语言符号,而是一组组鲜活的可视可感的画面。
当这些活动的画面在学生脑海中跳跃时,学生对词语的意思,对文章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但是,课后一位老师提出了这个环节是否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作用,仔细一想确实如此,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而这部分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抓住描写小海龟动作的重点词语来理解,体会作者在写作上的特点。
但是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没有太大的关系,还耽误了一些时间。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适的的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才能取得你想要的教学效果。
因此以后每上一节课前,我都要努力做到心中首先明了这堂课要让学生学会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每一个教学目标都制定清楚,在自己心理形成一定的框架,上课的时候就能围绕自己的教学目标,有重点有难点的进行教学,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有的放矢地上课。
三、评价鼓励
评价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催生剂。
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无疑会唤起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求知欲。
但是在课堂上我的评价语言相当困乏,激励不起学生的兴趣。
这也是这节课学生主动参与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总之,在本文的,我力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的指导,并抓住几个主要问题,适时,适度地巧问妙点,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进行较好的语言和思维的训练。
美中不足,就是教师引导的还是过多,学生自主质疑探究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对于这片篇幅较长的课文来讲,如何把握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深度与朗读训练到位的统一问题,还需要自己在日常教学中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像这样的缺点还有很多。
仔细反思一下,不难发现,这些都是平时明白的道理,但往往是明于心而未能成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