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文化层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制度文化层名词解释

制度文化层名词解释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1.文化:“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在此基础上,“文”又有若干层引申义。

其一,为包括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其二,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实”对称。

其三,在前两层意义之上,要导出美、善、德行之义。

“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

并由此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简言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2.广义文化: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作“大文化”。

3.狭义文化: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

4.文化的四层结构:(一)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

(二)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层。

(三)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

(四)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絪蕴化育出来的价值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

5.宗法制:所谓宗法,即宗族之法,是以家族为中心,根据血缘远近,明确亲疏、尊卑的一种等级制度。

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6.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

广义的“长子”是指排行最长的子女,换言之长女也可能包括在内,狭义的则只包括儿子,女儿的继承顺序较儿子后,甚至没有继承权。

一些母系社会中则是由长女拥有优先继承权。

7.封邦建国制:简称封建,即今人所说的分封制。

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definition of culture

definition of culture


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 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 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 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是人们的 高级精神生活。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自己,是人精 神得以承托的框架。 她包含了一定的思想和理论,是人们对伦理、道德和 秩序的认定与遵循,是人们生活生存的方式方法与准 则。思想和理论是文化的核心、灵魂,没有思想和理 论的文化是不存在的。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有一种思 想和理论,生存的方式和方法。
文化的定义
名词解释


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 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 在阶级社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一定 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 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 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 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 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一不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 动力。


9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 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 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 “小文化”。 10、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 化》一书中提出了狭义文化的早期经典界说, 即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 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 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

文化是人的人格及其生态的状况反映。广义的 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 总和。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由包括自然科学和 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 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 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 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管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管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一、名词解释。

管理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可以调用的资源通常包括原材料、人员、资金、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等。

有两类信息不值得管理者去获得1:信息的收益较高,而其获得成本也更高 2 :信息的获取成本较低,但其收益更低。

信息评估的关键:在于信息的收益和获取成本进行预先估计,即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及调整过程。

量本利分析法也叫保本分析或盈亏平衡分析法,是通过考察产量、成本和利润的关系以及盈亏变化的规律来为决策提供依据的方法。

社会责任---如果一个企业不仅承担了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还承担了“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我们就说该企业是有社会责任的。

管理幅度也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

组织层级---由于组织任务存在递减性,从最高层的直接主管到最低的基层具体工作人员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层次,这种层次便成为组织层级。

组织变革就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及其关系进行调整,以适应组织未来发展的要求。

所谓权变的组织设计是指以系统动态的观点来思考和设计组织,它要求把组织看成一个与外部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开放式组织系统。

分权是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

目标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决策确定的目标,从上至下,再从下至上,上下结合反复协商,确定一定时期各个部门或组织成员的分目标,并为各分目标的实施而进行的组织管理和控制的一种计划制定与实施方法。

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管理,也是一种授权管理从组织范围角度出发,把人的需要具体化为员工切实关心的问题——双因素理论需要层次理论---从社会文化的系统出发,对人的需要进行分类,通过提供一种为满足的需要的框架,寻求管理对象的激励效率,称之为需要层次理论。

授权就是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力,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权利或职权授予下级。

企业制度文化名词解释

企业制度文化名词解释

企业制度文化名词解释
1.企业制度:是指企业为规范企业内部管理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
管理制度,通常包括公司章程、内部管理制度、职业道德规范等。

2.企业文化:是包括价值观、行为规范、工作氛围、沟通方式、企业
形象等多方面内容的概念。

企业文化反映了企业的精神风貌和品牌形象,
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

3.名词解释:是指对某个概念、术语或名词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人们
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概念。

4.规章制度:是指企业制定的具有强制性和指导性的各种规则和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基础。

5.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制定的与管理活动相关的制度和规定,主要包
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6.公司章程:是指企业的组织章程和管理条例,是企业法定的组织形
式和管理框架,一般包括公司名称、组织形式、资本构成、经营范围等内容。

7.职业道德规范:是指企业的职业道德准则和规则,主要涉及员工的
职业道德、职业行为和职业形象等方面的要求和规定。

00387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第九章第二节知识点+课后习题(题目版)

00387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第九章第二节知识点+课后习题(题目版)

第九章幼儿园组织文化建设第二节幼儿园组织文化的结构【提示】标红处为易考点,常考点,高频考点。

1【单选】幼儿园组织文化的结构对组织文化进行由浅入深的结构剖析,将其分为四个层次:物质文化层(表层)→行为文化层(浅层)→制度文化层(中层)→精神文化层(深层)。

2【单选】制度文化层,是体现组织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员工行为准则的综合。

3【单选】行为文化层是组织文化在组织成员的行为中的显现,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包括组织的生产行为、分配行为、交换行为和消费行为等,也包括企业形象、企业风尚和企业礼仪等行为文化因素。

4【单选】精神文化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主题,是广大员工共同具有的潜在意识,包括管理哲学、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等。

5【论述】试述幼儿园组织文化的结构。

(1)物质文化幼儿园物质文化,是通过由教职工、幼儿和家长创造的、体现幼儿园特色的物质群和器物文化,包括幼儿园标识和幼儿园物质环境。

(2)行为文化幼儿园行为文化,是组织活动和组织成员行为规范的体现,是幼儿园园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放映,是以动态的形式存在的组织文化。

(3)制度文化幼儿园制度文化,制度或规范对于组织内的人或事进行管理的有效方式,它能使每个环节相互配合,使整个组织形成有序、和谐的运作状态,提高组织效率(4)精神文化幼儿园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幼儿园文化的内核,它是幼儿园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组织意识和文化观念,它是幼儿园发展的推动力,它激励幼儿园全体成员为实现幼儿园的发展目标而努力,从而形成凝聚力,促使全体师生同心协力,团结合作。

6【名词解释】幼儿园行为文化主要是组织活动和组织成员行为规范的体现,是幼儿园园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放映,是以动态的形式存在的组织文化。

7【简答】幼儿园行为文化建设过程的注意事项(1)以人为本,相互尊重;(2)形成爱岗敬业的行为规范;(3)兼顾组织与个体发展的协调统一;(4)幼儿园的各种仪式也是行为文化的载体。

企业文化的构成和功能

企业文化的构成和功能

制度文化层的作用
1、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企业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并对企业精神
文化起反作用 3、企业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得以贯
彻的保证 4、企业制度文化是实现价值观的需要 5、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是有效管理的依据
【补充】大型企业集团如何开展制度文化 建设?
【案例】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 1809年,洪保德(1767-1835年,德国语言学家、教育改革家、 曾任普鲁士教育大臣)提出一套崭新的理念,创立了柏林大学。 一直到希特勒掌权之前100多年来,供保德的理念明确界定了德 国大学的地位,以及它的学术方向与科学研究的范畴。
研究与教学相统一 训练独立思考的理智和道德的自由 卓越的汇集 教与学的自由
• 确实是这样,松下公司为了使企业理念深入到每个 员工的潜意识里,曾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全 日本每个分公司、办事处和工厂都要举办早会就是这 些活动中一项有名的活动。在早会上20万员工都要高 声朗诵松下董事长颁布的“松下公司要遵守的七大精 神”
【案例】著名企业的行为文化
• 麦当劳公司之所以赢得世界良好的评价,就是因他们在 全世界所有的连锁店中都做到了企业理念与行为一致。
企业精神的例子
杭州万向: “想主人事,干主人活,尽主人责,享主人乐” 百事可乐:“胜利是最重要。” 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普及的服务”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好产品,好主意” 日产公司:“品不良在于心不正” 本田科研:“用眼、用心去创造” 日本松下电气公司:“工业报国,光明正大,团结一致,奋
企业文化的功能
• 3、凝聚功能 • 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当一种价值观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后,它就会成为
一种黏合力,从各个方面把其成员聚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 力。企业中的人际关系受到多方面的调控,其中既有强制性的“硬调控”,如制度、 命令等;也有说服教育式的“软调控”,如舆论、道德等。企业文化属于软调控, 它能使全体员工在企业的使命、战略目标、战略举措、运营流程、合作沟通等基 本方面达成共识,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企业人际关系的和谐性、稳定性和健康性, 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正是由于有着坚定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使得日本大 财团三井公司在经历二十多年的分崩离析后又重新聚合在了一起。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1.广义的文化:(1)指的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的并赖以生存的物质和精神存在的总和。

(2)分为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的三个方面。

2.狭义的文化:(1)又称人文文化。

(2)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即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3)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

3.文化产品:(1)有广狭二义之分。

(2)广义的文化产品指的是人类创造的一切提出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3)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

(4)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4.文化内涵:(1)指的是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

(2)平时所说的筷子文化,扇子文化等等是针对所指称事物的文化内涵现时言的。

5.文化现象:(1)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2)其特点有个别、具体、可直接观察和经验性等。

6.文化事象:(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2)它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性概括的认识产物。

如行业禁忌、建安风骨、原始巫术等。

(3)它具有类型性和文化变异性的特点,文化事象的功能具有时代性。

7.文化思潮:(1)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2)梁启超认为,汉代的经学、隋唐的佛学、宋明的理学清代的考据学等,都可以看做是时代思潮。

8.文化政策:(1)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2)针对少数民族发展的民族政策、文艺政策、宗教政策、语言文字政策等等,均属于此。

(3)正确的文化政策能促进和推动其发展,反之,错误的文化政策能阻碍和破坏其发展。

9.上层文化:(1)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中国文化通论

中国文化通论

中国文化通论一.名词解释:1.什么是文化?2.六书具体是指哪六书?【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明确指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为“六书”,是造字之本】3.什么是甲骨文?4.什么是丝绸之路?二.简单题:1.中国的姓、氏产生于何时,区别是什么?【姓、氏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相互区域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

“氏”的产生比“姓”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缘的氏族子孙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前往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一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称为“氏”。

一个氏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

因此可以说,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

氏区别子孙,这就是姓与氏在最初阶段的根本区别。

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的功能除了保留那些原有的区别以外,还带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得来的。

大约在秦汉时代,姓与氏混合为一。

】2.举例说明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了解和研究文化,其实主要观察和研究人的创造思维、行为、手段极其最后的成果。

文化分为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指人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称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

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挂念、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化艺术作品,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文化的精华部分。

】3.简述孔子、孟子的思想核心4.举例说明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体现的文化特征三.论述题:结合实例,论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四.选择题:1.文化有四个层次,不属于物质文化层的是?2.易经:“物相杂,故曰文”中文的意思:3.从地域角度,今天河北省属于哪个文化区?4.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的风俗习惯属于哪个文化层?【行为文化层】5.中国古代绘画中在哪一个时代,诗歌、绘画、书法完美结合?6.从秦汉到隋朝的政治体系是?【郡县制】7.中国历史传说中,观察天象、地理、八卦的人物是哪一位?8.属于长江古文化的是?9.中国古代韩熙载夜宴图是【顾闳中】10.中国古代以画墨梅出名的是?五.填空题:1.刻在金属器皿上的文字是【】2.在商朝服饰分成上下两部分,上身称为衣,下身称为【裳】3.中国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政治结构被称为【】4.墨家学说的主要思想是【】5.孟子的思想核心是良知和【】6.造字法的描述“画成其物,....。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

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

它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属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科举制: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

分制科和常科租庸调制:唐前期赋役制度的田租、力庸和户调的简称。

政府将无主荒地按规定分配给成年男女;受田农民按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租税及乡土所产的绢、帛,并无偿地为政府服役若干时日,不服役则折交相当的绢布(庸),这就叫秘庸调制。

方志时期:明清两代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气候做了更详细的记录,对认识各种异常气候很有帮助。

所以,竺可帧把从公元1400到1900年的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称为“方志时期”。

方志时期又称为寒冷时期。

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完备。

宗法制在春秋时期瓦解之后,其影响长期存留在中国传统社会之中。

血亲五服制:血亲五服制是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五服以内是近亲,五服以外是同宗。

察举制:察举就是选举,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官员人才的制度。

它有许多科目,其中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三科最显著。

孝廉重德行,茂才重才能,贤良方正则重学问。

像汉代的晁错、董仲舒、公孙弘等都出于此。

其他科目科学家有明经、明法、尤异、治剧等。

玄学:玄学是魏晋时期用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的一种新的哲学思潮。

清谈:魏晋玄学之风的重要现象,清谈是士流交际中的风雅。

清谈时谈士手持廛尾,一主一客,主者称述自己的意见为“通”,客方起而论难为“难”。

《四时纂要》:唐末或五代初期韩鄂撰。

逐月列举应做农事及其具体措施,近于农家历的性质。

《四时纂要》是唐代一个重要的农业文献,它对农业的岁时变化、占验国运人事的观念做了总结。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1.广义的文化:(1)指的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的并赖以生存的物质和精神存在的总和。

(2)分为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的三个方面。

2.狭义的文化:(1)又称人文文化。

(2)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即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3)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

3.文化产品:(1)有广狭二义之分。

(2)广义的文化产品指的是人类创造的一切提出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3)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

(4)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4.文化内涵:(1)指的是一些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

(2)平时所说的筷子文化,扇子文化等等是针对所指称事物的文化内涵现时言的。

5.文化现象:(1)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2)其特点有个别、具体、可直接观察和经验性等。

6.文化事象:(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2)它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性概括的认识产物。

如行业禁忌、建安风骨、原始巫术等。

(3)它具有类型性和文化变异性的特点,文化事象的功能具有时代性。

7.文化思潮:(1)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2)梁启超认为,汉代的经学、隋唐的佛学、宋明的理学清代的考据学等,都可以看做是时代思潮。

8.文化政策:(1)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2)针对少数民族发展的民族政策、文艺政策、宗教政策、语言文字政策等等,均属于此。

(3)正确的文化政策能促进和推动其发展,反之,错误的文化政策能阻碍和破坏其发展。

9.上层文化:(1)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汇总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汇总

1.(02.10)广义文化——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2.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3.文化产品——分为广义和狭义。

广义是指人类创造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

狭义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4.文化思潮——指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生产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而形成的一种潮流。

5.(01.10) 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6.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它的传播一般是以文字典籍为媒体的。

7.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8.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9.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10.文化内涵——指不属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

(筷子文化、扇子文化)11.(04.10) 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经验性、个别的、具体的)12.文化事象——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具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性和标志作用的事情。

(理性、概括的、抽象的)13.方志时期——竺可桢在研究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时,把中国气候的总体变化分为四大时期,其中第三个时期称为“方志时期”。

因为明清两代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地域性的气候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特别是对认识各种异常气候所引起的灾害很有帮助。

第四章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

第四章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

第四章中国传统的制度文化一、名词解释1.制度文化: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2.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完备.宗法制在春秋时期瓦解之后,其影响长期存留在中国传统社会之中。

3.君主专制制度:是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君主专制脱胎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制。

4.三公九卿:秦朗统一之后,建立起来的中央官吏系统.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之下有九卿(太常,朗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分理中央事务。

5.三省六部制:隋唐以后,以三省六部制的分权形式解决集权体制内的权力分配问题.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为国家最高政务机构,分别负责决策,审议,执行等政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为行政事务的职能管理机构,六部隶属于尚书部.三省六部制的确立,表明了传统社会中央集权管理体制的成熟。

6.郡县制: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政治经济的系列变动,土地兼并战争到处发生.在大国吞并小国之后,征服者大都将小国变成县郡,以隶属于自己的行政系统之下.这种郡县制在战国时代,已成为各国国内一般行政区划.秦汉时期以郡县制全面取代分封制,建立起天下一统的王权体制,君主集权达到空前的高度。

7.科举: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

8.察举制:汉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都可以向皇帝举荐贤士.这种由地主官僚察访人才,向朝廷举荐的方式,称为"察举".汉代察举制度是中国科举制度的雏形,它为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的出现作了重要的铺垫。

9.九品中正制:是曹魏时期建立的一套较察举制度严格的选官制度.中央在各州郡设"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地人士,按其才德声望评定九个等级,然后根据士人的品级;向吏部举荐.九品中正制从其本质上看,同样维护的是土族的利益。

10.明经科:在于察举通晓儒家经典的人才,东汉开始设置.隋唐以后,汉代察举考试中强调的儒家经学仍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11.诗赋取士:唐代科举考试中最重视的进士科,进士试主要是诗文,是一种文学考试,因此唐代崇尚文学成为一代风气.在诗赋取士的利益驱动下,唐人创作热情高涨,唐诗时代的形成与科举制度有相当的关系。

中国文化名词解释

中国文化名词解释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文帝时3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130篇,即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史记不仅是我国古代纪传体书的开创者和典范,同时也是一部伟大的传纪文学巨著。

书中成功刻画了许多历史人物形象,语言丰富而生动,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2.行业组织:又称行会,史手工业者的自发组织。

行业的职能是互助共济,保护行业利益。

管理方式主要有祖师崇拜,师徒传承和行业禁忌。

3.道教:是秦汉以后出现的,是将古代的鬼神崇拜,秦汉时期的神仙信仰,黄老道术以及经学,墨学的某些观点融合以后完成的。

道教的信仰特征是由信仰“道”演化为尊奉“三清尊神”。

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正一经》和《天平洞极经》为主要经典。

4.避忌: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指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不能用汉字直接写出其形,不能在口中宜呼其音。

避讳之风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直到民国以前才被废除,前后长达两千年5.勤农观:指确立以农为本的原则和制定一套劝勉农事的治国方略等。

6.春秋决狱:所谓春秋决狱,即以《春秋》的精神与事例附会法律,从而通过引经断狱,引经注律等方式使儒家经典法典化。

它体现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一大文化特色。

7.因材施教:就是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符合实际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教育者能够各尽其才。

作为中国教育思想的精华之一,因材施教的最早实践者为孔子。

8.语系:是有共同来源的诸语言的总称。

语系之下依据语言的亲疏程度再细分为语族,语群,语支,方言,土语等不同层次。

9.中体西用论: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

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本,吸收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为用,从而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10.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和精神存在的总和。

什么是企业组织文化的里层(制度层)?

什么是企业组织文化的里层(制度层)?

什么是企业组织文化的里层(制度层)?
这是组织文化中间层次,又称组织文化的里层,主要是指对组织员工和组织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集中体现了组织文化的物质层及精神层对员工和组织行为的要求。

制度层主要是规定了组织成员在共同的工作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行动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工作制度。

这是指组织中领导工作制度、技术工作及技术管理制度、方案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物资供应管理制度、产品销售管理制度、经济核算及财务管理制度、生活福利工作管理制度、劳资人事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这些成文的制度与某些不成文的厂规厂法,对组织员工思想和行为起着约束作用。

②责任制度。

这是指组织内各级组织、各类人员工作的权力及责任制度,其目的是使每个员工、每个部门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使整个组织能够分工协作,井然有序地、高效率地工作。

主要包括领导干部责任制、各职能机构及职能人员责任制,以及员工岗位责任制等。

③特别制度。

这主要是指组织的非程序化制度,如员工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如有的企业实行干部“五必访”制度(员工生日、结婚、死亡、生病、退休时,干部要访问员工家庭)、员工与干部对话制度、庆功会制度等。

④特别风俗。

组织特有的典礼、仪式、特色活动,如生日晚会、
周末午餐会、厂庆活动、内部节日等。

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文化结构的四层次包括哪些内容
文化的结构:
关于文化的结构,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分说;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说;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四层次说;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合、风俗习惯六大子系统说;等等。

我们在这里以四层次说展开论述。

(一)、物态文化层:是由人类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

它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

物态文化以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为目标,直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人类对自然界认识、把握、利用、改造的深入程度,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二)、制度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

(三)、行为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

它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规范。

(四)、心态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絪蕴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

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心态文化又可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

制度文化层名词解释

制度文化层名词解释

制度文化层名词解释在组织与管理理论中,制度文化层是指公司内部的组织文化和制度规范,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度文化层既包括明确的规章制度,也包括隐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

它不仅影响着组织运行方式和员工表现,同时也决定了组织成功的程度。

下面将对制度文化层中的几个重要名词做出解释。

制度规范制度规范是指组织为了规范员工行为而设立的一系列规定、规则、程序等,它是制度文化的基础。

制度规范分为内部制度和行业规范,内部制度即是公司自己制定的规范,如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等,行业规范则是某个行业制定的规范,如环保、安全等方面。

制度规范通过标准、规范,规定了公司内部职责、权利、义务等方面,保证了组织的正常运行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

行为规范行为规范即是组织为了规范员工在工作中的行为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行为规范反映了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标准,是全员考虑的。

行为规范包括工作用语、行为礼仪、穿着要求、代表公司形象等。

这些规范是组织成员发挥个人价值、推动组织发展的基础。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内部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传统风俗等共同的思想、价值和信仰体系。

它是一种有形和无形的力量,有助于塑造员工的思维和行为,保持组织内部的稳定和凝聚力。

组织文化也是公司全文化中最基础的层面。

策略目标策略目标指制定了可实现目标的计划,是公司长期发展中的方向和目标。

策略目标要与公司的愿景、使命相配合,是组织在长期发展战略中的基础和支撑。

策略目标投射出的运营方针和行为准则是公司文化最高层面的代表。

战略计划战略计划是策略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资源分配、决策标准、执行方式等。

战略计划一方面突出了“长远性”,另一方面让全体成员了解组织的未来规划,提高了成员凝聚力。

战略计划围绕着策略目标,制定了事业单位的发展路径、成长模式和相应的制度规范。

总的来说,制度文化层是组织内部程序和行为规范的集合,是组织发展所必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制度规范和强有力的文化氛围,才能保障企业长期和稳健的发展。

制度文化层名词解释

制度文化层名词解释

制度文化层名词解释制度文化是一个组织内部最基本的制约行为,只有合理的制度文化,才能够更好地保障组织的管理,并形成稳定的行为规范。

制度文化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管理概念,还可以理解为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制度文化又分为多个层次,本文将对制度文化的各个层次进行详细的解释。

基础层基础层是制度文化的最基本、最底层的层次。

它主要包含着一些基本的规范、制度,如公司章程、职工手册等文件。

这些规范和制度通常是以文字形式存在的,它们通过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下来,以便于全体员工深入了解和遵守。

在基础层制度文化中,公司章程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它以文字的方式明确了组织的目标和任务,以及组织的架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公司章程在组织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保障组织的稳定和发展。

中间层中间层是制度文化的第二层,它包含了一些更为详细,更具体的制度,如各种部门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等。

这一层次相对于基础层次来说更为复杂,需要依靠组织内部的协调和配合才能贯彻执行。

中间层次制度文化通常需要通过培训、辅导等方式来实施,以使员工真正理解和遵守这些制度。

中间层次的制度文化在组织中起到了重要的规范作用。

它可以保证各个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顺畅沟通和协作,进而提高组织的运转效率。

同时,它也能够使员工在工作中遵守相关的规范制度,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顶层顶层是制度文化的最高级别,主要包括组织中的文化价值观,如“以客户为中心”、“勇于创新”的价值观念等。

顶层级别的制度文化不仅仅是一些规范和制度的集合,更是组织文化的核心,是一种深深地植根于员工内心的认知和信仰。

顶层级别的制度文化在组织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它可以引导员工正确看待组织、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它也能够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创新进取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劲头和创新能力。

总结制度文化是组织管理的基石,一个合理的制度文化能够提高效率、规范行为、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企业文化制度层

企业文化制度层

企业文化制度层中国传统组织文化模式中国古代传统组织文化大体可分为三种模式:唐模式、宋模式和明模式。

中国古代传统组织文化大体可分为三种模式:唐模式、宋模式和明模式。

在唐模式中,管理程序一般分为提出问题、管理程序一般分为提出问题、贤人拟定计划、贤人拟定计划、交送主管核定和交付执行机关执行四个环节。

这四个环节分别是:由主管者的认识,关执行四个环节。

这四个环节分别是:由主管者的认识,或来自下层的建议,或由于专家的或来自下层的建议,或由于专家的分析,无论何种情况,都要通过主管的认定;问题提出后,主管请内行人、专家代为拟定对策;专家拟定计划后,由主管核定;最后交付有关部门执行。

而宋模式中,管理程序分为六个环节,即问题的构成、专家请示原则、主管说明构想、专家根据构想拟定计划、呈请主管核定、交付有关部门执行。

在明代模式中简化为三个环节,即问题构成、主管拟定计划、交付有关部门执行,它们都是一定时代组织文化的反映。

付有关部门执行,它们都是一定时代组织文化的反映。

按照中国传统的组织文化,组织模式一般为树状模式。

决策层和管理层有如树的根部,必须非常稳固,必须非常稳固,才能支撑整个组织系统。

才能支撑整个组织系统。

才能支撑整个组织系统。

树冠部分是执行层,树冠部分是执行层,树冠部分是执行层,它以参差茂密的枝叶做触角迎它以参差茂密的枝叶做触角迎接各种事务。

接各种事务。

企业文化制度层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又叫企业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企业领导体制的产生、发展、变化,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进步的产物。

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文化的载体。

是企业文化的载体。

包括正式组织结构和非正式组织。

包括正式组织结构和非正式组织。

包括正式组织结构和非正式组织。

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时所制定的、在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时所制定的、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项规定或条例。

公司管理学

公司管理学

公司管理学名词解释管理: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通过组织中各级管理者有效地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职能,优化各种资源配置,整合组织力量,实现组织特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学: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内在规律性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提升.计划(狭义):即制定计划,根据内外部条件,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管理幅度:即管理宽度,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并有效管理下级人员的数量。

管理层次:指组织中从最高层管理者到基层操作者经过的环节数目。

公司制企业:依法设立、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通常指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由众多的人经营某项共同的事业所组成的一个集合体。

资合公司:在经营活动中,以资本的结合作为公司的信用基础的公司。

公司法:经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以公司法命名的单行经济法规。

产权:财产权的简称,是法定主体对财产所拥有的各项权能的总和。

产权制度:指一定的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相结合而形成的,并且能够对产权关系实行有效保护、调节和组合的制度安排。

公司治理(狭义):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

股东:向公司投资从而持有公司股份,按所持股份行驶权力、承担义务和享受法定经济利益的自然人或法人。

有限责任公司:由五十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发起设立: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的全部股份而设立公司的方式.国有独资公司:国家单独出资、由国务院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授权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由2个以上200个以下的发起人发起,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普通股:股东拥有的权利与义务相等、无差别待遇的股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1.文化:“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在此基础上,“文”又有若干层引申义。

其一,为包括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其二,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实”对称。

其三,在前两层意义之上,要导出美、善、德行之义。

“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

并由此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简言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2.广义文化: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作“大文化”。

3.狭义文化: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

4.文化的四层结构:(一)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

(二)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社会组织构成的制度文化层。

(三)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行为文化层。

(四)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絪蕴化育出来的价值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

5.宗法制:所谓宗法,即宗族之法,是以家族为中心,根据血缘远近,明确亲疏、尊卑的一种等级制度。

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6.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

广义的“长子”是指排行最长的子女,换言之长女也可能包括在内,狭义的则只包括儿子,女儿的继承顺序较儿子后,甚至没有继承权。

一些母系社会中则是由长女拥有优先继承权。

7.封邦建国制:简称封建,即今人所说的分封制。

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是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是为分封制。

8.宗庙祭祀制度:宗庙是帝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祭祀祖宗的处所。

宗庙祭祀制度是为达到维护宗族团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手段。

统治阶级利用宗法制度,通过祭祖,把宗族心理升华为阶级意识,从而有效地巩固和强化了现实的统治秩序。

9.家天下:由夏朝的禹首创,在禹之前都是实行禅让制。

而在禹之后,禹将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于是便有了家天下的说法,是世袭制的开始。

“家天下”就是采取“世袭制”的社会制度,具体就是父传嫡长子。

10.家国同构: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

家国同构”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

11.儒法合流:儒家法律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流思想,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倍受专制统治者的青睐。

然而,在先秦时期儒家法律思想倍受冷落而法家思想大行其道,直到秦二世而亡,警醒统治者,重新起用儒术。

经过这一历史周折,统治者认清了儒学优势与弊端,同时取法家所长补儒家所短,儒法结合,最终形成封建正统法律思想。

12.内圣外王:内圣外王是儒家思想观点。

最早出现自道家典籍《庄子·天下第三十三》,后被儒家所继承,其含义指的是个人修养与政治主张。

“内圣”,即将道藏于内心自然无为;“外王”,即将道显示于外,推行王道。

“内圣外王”,意谓内有圣人之德,外施王者之政,即人格理想以及政治理想两者的结合。

其中,“内圣”是体,外王则是用。

13.图腾:图腾是美洲印第安人奥基华斯部落的语言。

由于在原始思维中,类比和联想是主要方法,原始人一般都相信自己的氏族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亲密联系,并以之作为氏族崇拜的对象,这就是“图腾”。

14.神本文化:商民脱离原始社会不久,在以神秘性和龙通行为特征的原始思维的支配下,尊神重巫,体现出了强烈的神本文化特色。

15.今文经:所谓“今文经”即朝廷为了便于经学流播,下令收集流散民间、口头流传的儒家著作,写定文本,作为传述的依据。

由于这些经书系用当时流行的文字记录整理,遂有“今文经”之称。

16.古文经:所谓“古文经”即鲁共王刘余、北平侯张苍、河间献王刘德等人通过种种途径所发现的儒家经书,这些经书系用古籀文写成,故称“古文经”。

17.玄学:玄学又称新道家,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

产生于魏晋。

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在魏晋南北朝时发展出来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

玄学是由老庄哲学发展而来,其宗旨是“贵无”,其最高主题是对个体人生意义价值的思考。

18.唐型文化:所谓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的文化类型。

李白的诗、张旭的狂草、吴道子的画,无不喷涌奔腾着昂扬的生命活力。

19.宋型文化:宋型文化则是一种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

20.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或称道学)是我们前述儒道释三大资源与传统在宋元明时期的新的综合。

它以儒学为主干,融摄佛道的智慧,建立了以理气论、心性论为中心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

21.重政轻技:重政轻技即重行政轻技术,在国家全部事物中,政治体制的建立、健全和巩固,始终是最重要的事情。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中,推崇政治,鄙薄技艺,成为整个国家的时尚。

很多重要的科学著作往往无人问津,以至绝版。

22.重道轻器: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又有重道轻器的传统。

就整个理论学术而言,重视人文科学轻视自然科学;就自然科学而言,重视宏观规律的探求,重视事物总体特质、事物与环境关系的探求,而轻视一事一物具体形质的研究,轻视社会生产领域具体器物、具体技能的研究。

23.散点透视:画家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凡各个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

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

这种透视方法,叫做“散点透视”,也叫“移动视点”。

24.遗貌取神:绘画艺术中有“遗貌取神”的技法,一般是指描绘客体物象时,遗取形貌而取其神韵。

25.气韵生动:“气韵生动”是指绘画的内在神气和韵味,达到一种鲜活的生命之洋溢的状态,以生动的“气韵”来表现人物内在的生命和精神,表现物态的内涵和神韵。

26.诚信知报:“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

“信”与“诚”是相通的品德。

“信”之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信”可以训练人诚实的品质,也是取得他人信任的前提。

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国人公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的美德。

“报”即知恩思报。

汇报既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也是道德生活的重要原理和机制。

26.修己慎独:中国古代形成向内探求的主体性道德精神,集中体现为以律己修身为特征的道德修养学说。

这种修养学说强调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维护人伦关系和整体秩序,建立道德自我,其基本精神是“求诸己”。

儒家把修己、养身看做是立身处世、实现人的价值的根本。

慎独就是修养方法中的一种,慎独就是在自我独处时要严于律己、戒慎恐惧。

修己慎独的修养传统培养了中华民族践履道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7.见利思义:见利思义是中国传统道德处理群己关系的一条基本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美德。

义和利问题,讲的是道德原则和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

义,一般地是指合乎正义和公益的或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

利,就是指物质利益。

见利思义,不是一般地反对“利”,而是指见到利益,应首先想一想符不符合道义,该取的可以取,不该取的不应据为己有,即义然后利,亦即孔子说的“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28.心斋:庄子的主张之一,“心斋”即保持心境的虚静纯一,以便直接与道契合。

29.坐忘:“坐忘”即心灵空寂到极点。

忘却了自然、社会,甚至忘却了自己的肉身和智慧,物我两忘,浑然冥同大化之境。

30.智性文化:正西方文化通常被称作智性文化,它是以知识为根本,以理性为工具,以个人为本位,以追求自我,超越非我、实现超我为宗旨,从和谐中追求不和谐.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特性的竞进型文化。

31.德性文化:中国文化通常被称作德性文化,它是以道德为根本,以中庸之道为精义,以社会整体为本位,以能文能武、亦诗亦画、多才多艺为能事,从不和谐中追求和谐,以调适自然,顺应大道为根本物性的调适型文化。

32.中国文化的同化力:所谓同化力,是指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大都逐步中国化,融入中国文化而成为其一部分。

33.中国文化的融合力:所谓融合力,是指中国文化并未单纯的汉民族文化或黄河流域的文化,而是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善于有机地吸收中国境内各民族及不同地域的文化,如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华文化。

34.民本主义:中国自先秦即已产生的“民本主义”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含义和民族文化内容的概念。

民本主义植根于尚农、重农的社会心理的深层结构之中,它是与重农主义相为表里的。

35.天人合一: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把天和人割裂、对立起来,而主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

从哲学思维的角度考察,用现代语言来表述,就是天人协调的意思,即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又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主客体之间、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

36.贵和尚中:贵和谐,尚中道,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也在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和去同的思想,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容纳不同的意见,以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贵和”思想,往往是和“尙中”之义联系在一起的。

儒家认为,要实现“和”的理想,根本的途径,在与保持“中”道。

“中”,指事物的“度”,即不偏不倚,既不过度,也不要不及。

“中”也指对待事物的态度,既不“狂”,也不“狷”。

“和”包含着“中”,“持中”就能“和”。

37.刚健有为:刚健有为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之一,是人们处理天人关系和各种人际关系的总原则,是中国人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

孔子已经提出刚健有为的思想。

刚健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孔子认为,有志有德之人,既要刚毅,又要有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篇二: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

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

它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属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