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有的人-长春版【小学学科网】
五年级数学课堂实录 五年级语文《有的人》课堂实录
《五年级数学课堂实录五年级语文《有的人》课堂实录》摘要:、老师配乐朗诵《有人》,老师补上(补写纪念鲁迅)既然是纪念鲁迅诗和鲁迅有关诗句,(生)师下面老师想和对、课前交流、相介绍师老师咱们子路学是学习学习完领导安排讲节课感谢咱们五二班学配合老师完成这项任首先做我介绍我姓雷雷锋雷谁能像老师这样介绍下己姓什么?生我姓张张挥张师张挥乃张氏始祖你下说到根上了生我姓李李白李师唐代诗人唐姓骄傲生我姓康康熙康师康熙可不姓康清朝皇帝都是爱新觉罗氏不也值得骄傲生我姓刘刘邦刘师又皇帝汉高祖汉武帝更是刘姓骄傲、礼尚往师我们国是礼仪邦咱们相认识了就要留纪念老师非常喜欢咱们子路学校化就给老师朗诵《子路谣》吧生先子路性质刚;孝父母敬师长;今子路学堂;淳师道谨序庠;师背诵得很听说学们还会唱?给老师们唱生(齐唱)师今子路学堂学们这里学习知识老师这里也学到不少知识而不往非礼也老师也给学们回敬首二、背诵导入揭示课题、老师配乐朗诵《有人》(老师朗诵完毕学生鼓掌)师谢谢鼓励喜欢这首诗吗?生喜欢师喜欢我们就学习它【师板课题(有人)介绍作者】臧克著名诗人被誉国当代诗魂99年0月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3周年纪念日诗人亲参加了纪念活动并瞻仰了鲁迅故居睹物思人感交集心充满了对鲁迅先生思念和崇敬挥笔写下了这首诗二、诵全诗整体感知师既然都喜欢我们就地请学们由地把这首诗两遍要准音通诗句还要出诗节奏开始吧(学生由朗)师老师看刚才得很投入谁展示下?生有人师得很流畅不老师纠正音呵这里和啊思样谁再?生有人师很不但诗句得流畅而且音得准确不老师觉着节与节停顿再足就更了我们下面男女生分节男生前两句女生两句男生有人女生有人师这次节停顿多了但是诗只得准确流畅还不行还要出诗味道这就要先理它三、精诗歌领会感情、轻声朗主感悟师请轻声地朗边边理结合单元对鲁迅了以及课外收集理和体会(学生由轻声诗体会)师看都体会完了接下我们起理下出示有人活着他已死了;有人死了他还活着师先看这节谁谈谈己体会生有人活着他对人民对社会已没有用了就像死了样生有人死了但他生前做对人民对社会有益事人们永远记着他他活人们心师说得多呀有人活着指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有人死了指是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了但他们思想、精神永驻人师观察下老师写课题和课上有什么不?眼睛亮学眼就能看出生老师少写了纪念鲁迅有感师你眼睛真亮老师补上(补写纪念鲁迅)既然是纪念鲁迅诗和鲁迅有关诗句生有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火烧有人他活着了多数人更地活师了这三句诗你脑海了会想起些什么?生了有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我想到了鲁迅先生救助车夫情景师他真会学习鲁迅先生半跪着身子车夫清洗伤口这就是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真实写照呀还有句诗也是这样写谁知道?生横冷对千夫指俯首甘孺子牛师对呀俯首甘孺子牛鲁迅先生是心甘情愿地给人民当牛马呀接着谈对其他诗句理生了有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火烧这句诗我想起了杜甫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师她也会学习会用学古诗理鲁迅先生曾写《野草题辞》也提到要做野草是呀即使是株野草不怕风雨狂不怕烈火烧;只要有息尚存我就会人类做贡献谁接着说?生了有人他活着了多数人更地活这句诗我想起了周烨评价伯父话确伯父就是这样人他己想得少别人想得多师是呀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人他己想得少别人想得多他谁想多?生车夫想得得多师对车夫想得得多不但他疗伤还助他让他里静养还谁想得多?生女佣阿三想得多师是呀女佣阿三想得多不让她干重活还谁想得多?生卖票青年想得多师还卖票青年想得多元钱给他两师学们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人他己想得少别人想得多让我们起这几句诗吧(生齐)师这首诗只是赞扬鲁迅吗?观察下老师写课题和课上还有什么不?生老师写课题还缺少有感两师老师把它补充完整(补写有感)什么叫有感?生有感就是有了感想师我们到这里也会产生感想想想我们生活我们记忆有哪些呢?生雷锋是和鲁迅先生样人师对雷锋出差千里事做了火车不是了多数人更地活吗?生周总理和鲁迅先生样人师对周总理国民鞠躬尽瘁死而已不是孺子牛吗?生焦裕禄、孔繁森是和鲁迅先生样人师焦裕禄、孔繁森情民所系,权民所用,利民所谋不是俯首甘孺子牛吗?所以我觉得这里有人不单指鲁迅不是有人而是有些人起屏幕出示有些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些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火烧有些人他活着了多数人更地活(生齐)师诗人赞扬鲁迅先生还批判了哪些人?出生有人骑人民头上呵我多伟有人把名刻入石头想不朽;有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师了这些人指是谁呢?生国民党反动派军阀师这些人指就是国民党反动派他们是骑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人;是早已臭名昭著又想流芳世人;是专门损人利己以牺牲他人换取己幸福人这都是反动统治者丑恶嘴脸他们人生观和鲁迅先生截然相反种给人民带灾难种给人民带幸福我们起痛斥这些人吧?(生齐)师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样对待人民态截然不两类人他们命运如何呢?请由五七节(学生由)师有这样两句诗老师想看看学们理得怎样给人民作牛马人民永远记住他人民怎么记住他?生到如今人民还讲他故事学习他师对诗人记住他了吗?生诗人写诗赞美他师逝世3年了诗人还写诗赞美他学们不止3年哪(出示幻灯片永恒鲁迅)70年啦人们年年这样怀念他他人们心就是永恒鲁迅起这节(生齐)师再看看这两句他活着了多数人更地活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群众是怎样抬举他呀?生毛主席评价鲁迅是伟学、思想和革命是国化革命主将师毛主席还这样评价鲁迅(幻灯片出示)谁?生鲁迅骨头是硬他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这是半殖民地人民可宝贵性格鲁迅是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正确、勇敢、坚强、忠实、热忱空前民族英雄鲁迅方向就是华民族新化方向毛泽东师毛主席连用了五赞美鲁迅说他是空前民族英雄我们起这三节(生)师下面老师想和对老师两种人对人民不做法学们人民对他们态以前老师想让学们给老师提儿建议建议老师该怎么?生老师有关鲁迅句子应该用怀念、崇敬语气;有关反动派句子用蔑视语气师相信学们已知道己该怎么了咱们开始吧师有人骑人民头上;呵我多伟!生骑人民头上人民把他摔垮师有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生给人民作牛马人民永远记住他师有人把名刻入石头想不朽;生把名刻入石头名比尸首烂得更早;师有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火烧生只要春风吹到地方到处是青春野草师有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生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人他下场可以看到;师有人他活着了多数人更地活生他活着了多数人更地活着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师学们得真接下左边三排和右边三排对左边学老师刚才容开始(学生对)四、对比朗加深理师到这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这首诗有特?生每节都是用对比手法师你眼睛真亮那么我们就用用这种方法(幻灯出示)看屏幕老师把每节两句隐了看看谁能连出(学生练习)师我组展示下二组吧(二组齐背诵)师你们真聪明老师提高难把前两句隐谁试试?生师背得声情并茂老师都要向你学习了再看屏幕只剩下题目了还敢吗?(有部分学举手)我们起会背声音儿不熟练跟着开始生师不知不觉把诗都背会了咱们子路学学真聪明得脑子也聪明五、课堂结师学们《有人》作我们这组课初识鲁迅结束语它深化了我们对鲁迅先生认识但它不是结束而是新开始让我们今学习继续走进鲁迅吧六、作业师学习了《有人》这首诗相信已对诗有人乃至有些人有了己认识了那么我们要做什么样人呢?课下用你手笔把己感受写写可以是段感言也可以是首诗不妨用《做人要做这样人》题。
小学语文长春版五年级上册《有的人》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长春版五年级上册《有的人》比赛获奖教案优质
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其丰富的思想
3、学习对比的写法,体会其中的妙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l朗读感受现代诗在语言及写法上的特点。
2、通过背诵等方式积累语言。
3、查找相关资料,帮助理解诗歌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诗歌中受到如何做人的启发。
2、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
2学情分析
这首诗含义深刻,关于人生观与世界观的思考,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比较深,所以教学时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如何做人。
3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从中受到如何做人的启发。
学习诗歌的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复习
了解臧克家、鲁迅生平简介
2【讲授】理解内容,学习表达方法
1、明确学习目标:(齐读一遍)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诗歌,你们能不能先谈谈你准备怎样学习这一课?
3、师:老师给一些学习建议。
学习方法:1、合作学习2、对比朗读。
《有的人》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6篇)
《有的人》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6篇)《有的人》课堂篇1《有的人》教学实录师:同学们,我们上课了。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句英文名言:“ to be or not is a question!”大家试着翻译成中文,看看是什么意思呢?(生兴趣浓厚地讨论)生⑴:老师这句话的意思是:是或者不是是一个问题!(众笑)师:(赞许)按大家学过的英语单词的字面意思来讲,的确是这么回事,不过它真正的含义是:“活着还是不活,这是问题。
”这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句独白。
言词虽短,却引发出世人深深的思索:“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什么样的生命才有意义?”今天,我们也来探讨一下这个关于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问题。
我们先来读读臧克家的诗作《有的人》。
(板书课题)师:这首诗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的,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我们在初一年级学习《一面》时已给大家作过详细介绍,还组织大家课外阅读鲁迅轶事,这里就不再多说。
请大家把这首诗自由朗诵一遍,看看哪些诗句清楚地体现出是对鲁迅先生的纪念。
(生朗读)找出来的同学谈谈你的答案和理由。
生⑵:诗中第二节中有一句是“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是从鲁迅先生的诗“俯首甘为孺子牛”变化而来的,作者这样写表明对鲁迅先生的纪念生⑶:还有第三节中的“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也是一处. 因为鲁迅先生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题辞中就提到“野草”和“地火”。
46师:你们是从哪里找到这些资料的?生⑶:课文下面的注解中就有嘛!师:你们读书、预习都仔细,也很讲究方法,如果能完整地阅读一下鲁迅先生的《自嘲》诗和散文诗集《野草》全文就更好了。
现在,我们暂且借助注解来理解这两句诗。
“给人民当牛马”倒是挺明白的,“野草”和“地火”究竟有什么样的含义呢?请大家仔细阅读注解中的引文,联系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环境,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阅读、讨论)生⑷:“地火”指的是当时一种被压制的力量,它能够摧毁一切,而且是“无可朽腐的”。
课文《有的人》教案
《有的人》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有的人》。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不同类型的人的描述和表达。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品质。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有的人》。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品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有的人》,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并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5. 写作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学生现场完成写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6. 课堂小结:(2)强调课文中的优秀品质和人生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有的人》。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学生写作练习的成果。
4.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人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有的人》___教学实录
《有的人》课堂实录茅坪小学许忠露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出示带有鲁迅画像的课题屏幕)同学们,你们了解鲁迅吗?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生:(请三名同学结合平时所学和所查资料表述自己对鲁迅的了解)师:我们还学过不少鲁迅的文章,看来,鲁迅,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鲁迅先生: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出示大屏幕)生:齐读:“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师: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世于上海,你知道他的临终遗言吗?生:不知道。
师:那你们想知道吗?生:想!师:“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
(同时出示大屏幕)生前想的是人民,死后想的仍然是人民,然而,人们真能忘记他吗?事别十三年,诗人臧克家依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请同学们认真地自由地朗读这首诗。
生:(同学们认真地自由地朗诵诗文)师:(巡视并适当地给予指导)师:请两个大组各选出一个同学代表本组进行朗读,然后另一组的同学们评价一下,每个人读得怎么样?生1:(认真朗读)生2:(评价)他朗读得比较流畅,但感情把握得不是很到位,那种感情没能够读出来。
师:是怎样一种感情呢?生2:应该是一种缅怀之情。
师:的确,应该怀有一种缅怀之情,因为它是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吗,那么,你把这种缅怀之情读出来让大家感受一下,好吗?生:(全体)好!生2:(充满感情地认真地朗读)师:读得好不好?生:好!(全体同学异口同声,并给予热烈地掌声)师:请另一组的同学给认真地评价一下,好吗?生3:读得真是不错,声音洪亮,感情充沛,但也还有不足之处,我觉得在语气和语速方面还应该加强,应该读出抑扬顿挫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1、有的人 ▏长春版 (5)
《有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诵诗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白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
“赶快收敛、埋掉。
忘记我。
管自己的生活。
”这是他最后的遗言。
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十三年后,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二、检测预习1、熟悉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省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等2、了解作者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山东省诸城人。
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
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以后又相继出版了《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春风集》,《欢呼集》及《臧克家诗选》等诗集。
3、了解写作背景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
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公开隆重地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对着这遗迹,想念鲁迅的一生,心里感慨很深,便于11月1日写就了此诗。
此诗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读者喜爱,广为流传。
4、出示学习目标三、诵读全诗学习朗读1.听朗读注意诗歌节奏和重音。
2.自读诗歌,读出节奏和重音,并读出感情。
听读诗歌,学习朗读技巧及情感。
四、分读诗歌整体感知男女生分别齐读诗歌,并自主解决下面问题:1、作者在诗中以鲜明的态度写出了哪两种人?2、诗歌歌颂鲁迅,为什么要写另外一种人?3、由此看出本文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4、齐读诗歌,找出诗歌每一小节的对比,并分析是从哪些方面展开对比的?这两种人的具体下场是什么样的?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并举手展示五、再读诗歌合作探究1、谈一谈你从这首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骑在人民头上的,终被人民打倒,甘愿为人民献出一切的人,则在人民心中永生。
2017-2018年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有的人》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有的人》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3.理解课文深意,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
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前准备生字新词卡片、视频、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四年多的小学生活,我们从书本上认识了许多人格上伟大的人。
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一个人吗?这些伟大的人都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
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
“赶快收敛,埋掉。
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
”这是他最后的遗言。
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二、新授课件出示鲁迅的图片。
使用“手机”拍照。
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介绍鲁迅先生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
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精神。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
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1.初读课文我很喜欢这首诗,让我们共同分享,教师范读。
2.再读课文(1)这首诗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了吗?初次见面,一定要真诚:读两遍。
《有的人》课堂实录
《有的人》课堂实录导读:本文《有的人》课堂实录,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有的人》课堂实录作者/ 祝贵耀一、导入揭题师: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学一首诗歌,题目很简单,三个字。
生齐答:有的人师:(教师板书:有的人)“人”字笔画虽然很少,但写得时候也要撇、捺有力、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听仔细,同学们的疑问或许也是你的疑问生:“有的人”指哪些人?师:(学生举着的手都放下了)就这么一个问题吗?全部哑了,哈!还有没有第二个问题?好,你说生:我的问题是它的题目为什么要取“有的人”?(声音较轻)师:再说一遍。
生:(响亮地重复一遍)我的问题是它的题目为什么要取“有的人”?生:我的问题是这些人要干什么?师:嗯。
生:有的人是干什么?师:嗯,四个同学说过了啊!生:这里所说的人跟我们一般的人有什么区别?(声音较轻,听不清楚)师:嗯!转过来再跟同学们说一遍!生:(响亮地重复一遍)这里所说的人跟我们一般的人有什么区别?师:嗯!五位同学说过了,你听出来了没有,五位同学说的其实是几个问题?一个,两个,猜动动脑子,梳理一下刚才同学提的是哪几个问题?谁能说?这位同学生:一共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有的人”是怎么样的,是干什么的?还有一个是为什么取“有的人”这个题目?师:你听得真仔细!能够把同学们的信息汇总过来,然后梳理出一点、两点,很能干。
(师看到一生想拍手)你想表扬她是吧!拍拍手,可以,表扬她!(生一起鼓掌)师:这是诗的正标题(投影出示),这首诗还有一个副标题——纪念鲁迅有感(投影出示),看了这个副标题以后你又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这个“有的人”和鲁迅有关。
师:是和鲁迅有关,一起读题。
生齐读: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师:(投影出示)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
生接读: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
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诗。
本文【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3-1有的人教学设计】所属专题栏目是【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本文【长春版五年级语文上册3-1有的人教学设计】所属专题栏目是【长春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朗读鲁迅先生的《自嘲》一诗,引人对鲁迅先生高尚人格和光辉精神的评价,带人新课时的学习。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
1.听朗读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的体裁是怎样的?
四、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学生齐读诗歌。
(1)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幺不同?
(2)如果将诗歌中涉及到的人直接点出,在表达效果上会有什幺变化?
2.引导学生细读诗歌,对诗歌当中其他语言运用精妙的地方加以品味。
五、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的具体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诗歌,要求能够读出各节的真实感情。
《有的人》教学实录
《有的人》教学实录引言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呈现出了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通过一次小学班级《有的人》教学实录,分析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同时探讨如何应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
实录内容小组活动本次教学实录由小组活动展开。
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三到四名学生组成。
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小组内的学习和讨论。
学生1:小明小明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学生,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
在小组活动中,他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在团队中担任组长的角色,能够很好地组织小组内的学习活动。
学生2:小红小红是一个思维敏捷的学生,她对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很强。
在小组活动中,她能够通过逻辑推理快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能够帮助其他组员理清思路。
学生3:小华小华是一个安静内向的学生,他在小组活动中表现较为被动。
他不太愿意与他人互动和交流,更喜欢独立完成任务。
在小组讨论中,他很少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需要老师的引导才能参与进来。
学生4:小强小强是一个外向活泼的学生,他在小组活动中总是充满激情。
他喜欢与他人交流和互动,在小组讨论中经常发表自己的观点。
然而,他发言的内容经常跑题,学习效果不佳。
解决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我采取了不同的教学策略。
对于小明这样的学生,我可以鼓励他继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并提供更多与他思维活跃和语言表达能力相关的任务。
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他的优势,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对于像小红这样思维敏捷的学生,我可以提供更复杂的问题和挑战,以提高她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可以让她在小组活动中担任一些领导角色,让她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对于像小华这样安静内向的学生,我尝试通过与他建立更好的师生关系,以增强他的学习信心。
同时,我也采用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让他有机会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和交流。
长春版语文五上《有的人》教案
20、有的人一、文学常识填空。
《有的人》是现代著名诗人为纪念逝世十三周年而作。
他的代表诗集有、等,本诗选自。
二、选择题。
1、选出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A.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B.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C.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D.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2、“把名字刻人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下面的四个成语中,有一个就是指这一种人,这个成语是()A.尸横遍野B.借尸还魂C.行尸走肉D.丧魂落魄3、“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一句中对“抬举”的含义和感情色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抬举”的含义是又抬又举,本诗中是褒义词,表现对鲁迅的推崇。
B.“抬举”的含义是看重并加以称赞,诗中是褒义词,表明对鲁迅的敬重。
C.“抬举”的含义是抬起来举过头顶,表示尊重,诗中是褒义词,表明看重。
D.“抬举”的含义是看重并加以称赞,诗中是中性词,表示称赞。
4、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有的人》是臧克家在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
B.“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用的是对比的修辞手法。
C.“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是从鲁迅的《自嘲》诗中化用而来。
D.诗歌也能讲道理,发表议论。
但诗中议论不是抽象的,而是带有形象的。
5、“情愿做野草, 等着地下的火烧”这句诗表明鲁迅先生的态度是()A. 对旧社会黑暗势力的反抗。
B. 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比愤恨。
C. 盼望旧社会彻底消亡。
D. 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人民大众的革命事业。
6、“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对这节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A. 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B. 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C. 概括了两种人生的不同价值。
有的人课堂实录
有的人课堂实录有的人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有的人指的是哪些人?这就需要教师好好准备教案给学生授课。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有的人课堂实录,一起来看看吧。
有的人课堂实录第一课时师:上课。
(师生问好)师:上课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小学的时候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刘胡兰》,相信大家还有些印象,如果你就是当时的刘胡兰,你如何选择呢,是叫一声“军大爷,饶了我吧,我说”(学生笑)还是大喊一声“不说就不说,怕死不是共产党员”呢?(有些学生急叫“当然不说”,也有反驳的“就凭你那样,会么?”但更多不再笑,而是不说话了。
)师:哈,看来是为难大家了,那我们就先来学习一篇文章,让它来告诉大家答案吧。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臧克家的《有的人》,请大家翻开书第9页。
师:大家先把诗歌认认真真地默读一篇,看一看,想一想,然后选择诗歌当中的一节来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众生思考,师巡视) 生1:老师,我来谈谈,第二节中说: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这一小节中写出了两种人:前半句写的就是欺压人民的人,后半句写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人。
而且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俯首甘为孺子牛,我觉得那句诗就是根据这个改写的。
师:嗯,很好,请坐。
刚才这位同学说课文的“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是根据鲁迅先生的“俯首甘为孺子牛”改写的,你们觉得呢,是不是?生2:老师我觉得不错,因为我们的课文副标题就叫《纪念鲁迅有感》,再说这样很容易让我们想到鲁迅先生以及他那种伟大的精神。
生3:我觉得也是,我们诗歌的第三节中“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也是根据了鲁迅先生的《野草·题辞》里的句子。
师:嗯,非常好,你们怎么都知道呀?(众生笑) 生(众):课后练习题中有!师:看来大家都阅读得很仔细。
那哪位同学能够把一小节读一下么? 生4: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骄横地)‘呵,我多伟大!’有的人,/(诚恳地)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学生鼓掌)。
语文公开课《有的人》课堂实录
语文公开课《有的人》课堂实录【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前准备】鲁迅的诗《自嘲》。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导入:人都有生死。
对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
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
在死的问题上,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哪个同学能举出这两方面的例子?学生举例,教师评析、小结。
2、根据本课内容,介绍鲁迅的《自嘲》和散文诗集《野草》。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3、听录音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自读诗歌。
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
(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第二、三、四节写了两种人对*的不同态度,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五、六、七节分别与上面三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结局。
)二、小组合作,阅读研讨1、找出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每节诗的后两行。
)2、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三、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感情。
指名朗读诗歌,读出各节的真情实感。
(对学生把握不准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或者变化语气、语调使学生真正把握住诗歌的内在感情。
)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
这首诗每一小节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细读诗歌,体会诗歌对比的写法。
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有的人》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第一课时
《有的人》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抒发的纪念鲁迅的感受,从中受到革命人生观教育。
2.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
二、过程与方法1.熟读全诗,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深刻内涵,体会这首诗所运用的对比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
教学方法讲授法、指导法、练习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这个单元我们一直跟随着课文的学习,认识并了解了我国的一位大文豪——鲁迅。
(出示鲁迅画像)。
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可是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了。
鲁迅走了,但是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很多,我们有怀念,更有那深深的思考。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有的人(板书)。
这首诗是著名诗人臧克家写的,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诗人亲自参加了他的纪念活动,看到了鲁迅先生的许多作品,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怀念和崇敬,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3.齐读课题2遍。
读了题目,你发现了什么?了解副标题。
(这首诗是纪念鲁迅的)补充说明课题内容。
过渡:“有的人”指的是哪些人?二、新课学习1.自由朗读,把句子读准确,思考:“有的人”指的是哪些人?2.交流:(1)(指名读,男女生读,注意:小节之间的停顿,句子的流畅度)(2)汇报:“有的人”指的是哪些人?归结为两类人:骑;俯。
过渡:对于这样的两类人,诗人作了自己的看法。
3.出示第一小节。
(1)自己读读,发现了什么?同样的两个死,两个活,意思一样吗?分别指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2)小结:有的人,肉体活着,但是生命毫无价值,就同死了一样;有的人,肉体虽然死了,但是他的思想,精神却永存。
《有的人》课堂实录资料
《有的人》课堂实录师:上课。
(师生问好)师:同学们,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你觉得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师:哈,看来是为难大家了,那我们就先来学习一篇文章,让它来告诉大家答案吧。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臧克家的《有的人》。
师:大家先把诗歌认认真真地齐读一遍。
注意副标题纪念鲁迅有感。
生读师:我们在读的过程中,情感不够。
课文副标题就叫《纪念鲁迅有感》,这样很容易让我们想到鲁迅先生以及他那种伟大的精神。
一起来回顾一下鲁迅。
生齐答,他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等。
师:我们要注意一下他的革命家这个身份。
我们学过《一面》,他是1936年10月19 日去世的。
十三年后依旧有大规模的纪念活动,这是怎么回事?生: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
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公开隆重地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对着这遗迹,想念鲁迅的一生,心里感慨很深,便于11月1日写就了此诗。
师:臧克家正是在这次纪念活动之后有所感悟写下有的人,鲁迅先生这样的人,我们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情去纪念他?生:敬佩、尊敬我们来听一下录音,看看别人是怎样读的。
师板书“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师:录音和我们读的很不一样吧?生:带着情感,更加充沛。
师:我们接下来看一下第一节,品一下情感。
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有什么含义呢?生:身躯、灵魂等师:大家将这四个字圈起来,将其涵义标注在自己的书上。
这两种人已该读出怎样的情感呢?(生在做笔记的同时思考)师:那么对于身躯活着灵魂死了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去读?生:憎恨、鄙夷、鄙视、厌恶师:对于身躯死了灵魂活着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去读?生:崇敬、赞美、怀念我们了解了情感来跟着录音重新读一下吧。
那现在我们自己来读一下好不好,希望比刚才读的好。
师:我们通过几次读以后肯定发现了很多的东西,就我们之前自学指导中所说诗歌学习的几个方面就其中之一在小组中讨论一下吧。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1、有的人 ▏长春版
教学目标1.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这首诗。
2. 理解文中提到的两类人,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3. 深刻理解诗歌语句,并尝试写作。
教学重难点理解文中提到的两类人,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深刻理解诗歌语句,并尝试写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名言欣赏:我好像是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和血……同学们知道这句名言是谁说?(鲁迅)关于鲁迅你知道多少?说一说:师:1936年10月22日,鲁迅先生病逝于上海,数万人自发去悼念他,并尊其为“民族魂”。
他生前“为人民奋斗牺牲而不想到个人”,他死后多年,人民依然“热烈纪念他”,著名诗人臧克家有感于此,在鲁迅逝世十三周年之际,写下了《有的人》—诗,抒发了自己纪念鲁迅的感受。
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的大诗人之一。
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
他曾以不可遏制的激情,投身于抗日战争,他的作品像火焰一样点燃了人们的爱国热情;解放战争时期,他创作了大量政治讽刺诗,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有的人》是他这类诗中的代表作。
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
二、初读诗歌,品讲诗句1、这首诗的小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请大家快速默读全诗,看一看诗中哪些句子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联系鲁迅的创作说明根据。
①“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 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②“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
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
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1、有的人 ▏长春版
《有的人》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学生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3、学习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合作学习。
学习重难点:理解两种人的含义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点燃激情】1、揭题1949年10月,在北京一座普通的民居里,一位质朴的诗人写下了这样一首朴素的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位诗人就是?这首诗就是?(出示:《有的人》)一起读。
2、课前同学们收集了一些鲁迅的资料,做成了演示文稿和电子报,每个小组都做得不错,老师放到了班级网站上,请同学们浏览一下,看完后请同学们说说:你对鲁迅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学生边演示边回答。
(教师机调为监控转播)【阅读质疑自主探究】1、引入初读师: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远去了,臧克家用短短的一句话两个词,死了??活着,来评价鲁迅。
2、为什么说鲁迅先生死了他还活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带着这个问题读全诗,从诗中找答案。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1、明确学习目标:(齐读一遍)2、师:今天我们利用电脑进行诗歌的学习,你们能不能先谈谈你准备怎样学习这一课?生答:3、师:老师给一些学习建议学习方法:1、合作学习; 2、对比朗读。
学习建议:第一步:组长和组员讨论决定选感兴趣的一、二节学习。
第二步:组员们分头独自学习,学习时请参考网页上的“课文学习”和“学习资源”重点学习:(1)理解诗中含义深刻的字词。
(2)发挥想象:诗中写了两类人,你可以说说你在朗读诗句时由此的联想:我由此想到了什么人?(3)谈谈你的感受或启示。
第三步:组员们合作讨论感兴趣的话题,准备汇报。
建议汇报时多用这样的句式:我们组学习的是诗歌的第小节我觉得……我发现……我是这样理解的……读这句诗,我想到了……【迁移应用拓展思维】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司马迁告诉我们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前交流师: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些词语,请大家读一读,看看能发现什么?出示:富有——贫穷聪明——愚笨健全——残疾大方——吝啬美丽——丑陋年轻——衰老师:谁来读一读?(一生站起来响亮地读出来。
)师:同学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发现什么了?生:这些词语每一组前后两个词都是反义词。
师:还发现了什么?生:每一组词语中,前面的词语都是褒义的,后面的词语都是贬义的。
师:不看屏幕,我随意说出其中一个词,你们回答出它的反义词。
(师生对接。
)教学过程一师:同学们,在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个文学家,他写出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这个文学家就是——生(齐):鲁迅。
师:对于鲁迅,你都了解什么呢?生:我知道他写了很多诗歌和小说。
师:对!最著名的小说就是《狂人日记》和《呐喊》。
生:我知道他的原名叫周树人。
他在一生中用了很多笔名,鲁迅就是其中一个。
师:是的,鲁迅先生一生共有一百多个笔名。
生:我知道鲁迅深受大家的爱戴,从他的侄女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知道,在鲁迅先生去世的时候,很多人都来追悼他,为他送行。
师: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72年了,72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
鲁迅先生身上有什么独特的魅力让他得到了这么多人这么持久的爱戴呢?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一面》这两篇文章中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
(板书)二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谁能把这首诗读一读?(没人举手。
)师:是不是想自己先读一遍呢? (生,点头)好的,自己读读吧!(朗朗的书声响起来,生读得很投入。
)师:在这首诗中只有一个字容易读错,就在这一句中——出示: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师:猜一猜,我说的容易读错的字是哪一个?(生大多说“呵”,有的把字音说成是he,有的说成是a)师:(板书“呵”)这个字到底读什么呢?(生犹豫)师:这个字平时读“he”,比如——生(齐):笑呵呵。
师:对!还有“呵斥”。
师:他还有其他的读音,比如——生(齐):a。
师:什么时候应该读“a”呢?(生不语)同学们,“呵”和“啊”这两个字有的时候读音和意思是完全一样的。
所以,它一样可以读一声、二声、三声、四声,但刚才很多同学都把它读成了第四声,这是为什么呢?(生不语)读一读,体会体会,读第四声的时候表示什么样的感情?(生练习)生:表示赞叹。
生:表示赞美。
生:表示自豪。
师: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呢?生:这些骑在别人头上的人,对自己的做法很骄傲。
生:这些人感到自己很了不起,所以才说“呵,我多伟大!”师:所以,在这里应该读第四声。
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生齐读)这个句子读正确了,其他的一定都能读正确。
同学们知道吗?在过去,诗歌是可以配上曲子唱出来的。
所以,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乐一样。
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了,我相信,运用你们以往的朗读经验一定能把这首诗的节奏读准确。
可以吗?生(齐):可以。
(但回答的有点犹豫。
)师:不敢肯定是吗?没关系,我交给同学们一个方法,相信你们用这种方法一定能读好。
在读的时候,你要仔细体会体会,在每一句诗中,你想把哪个词读得突出一点,就在这个词语的下面加上小圆点,这个点在朗读中叫“重音符号”。
(板书)一句诗中你认为在哪个词语后面该停顿,就在这个词语后画一条斜线“/”,这条线叫“间隔线”。
比如:第一段,我体会着应该这样读。
(师范读),出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下面自己体会着读一读这首诗,把你的体会用这两个符号标出来。
(生自由练习,师作简单指导。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片刻,有一男生举手。
)(生读,读得很有节奏,把握得也很好。
学生自发的给予掌声。
)师:读得多好啊!哪位同学再来读?(举手的人一下子多起来。
一女生读,节奏把握得更好。
掌声。
)师:我相信同学们都能有节奏地读好这首诗。
(生齐读。
)师:同学们,把握好了诗的节奏,是不是这首诗就读好了呢?生:不是,还要读得有感情。
师:是的,诗歌中都寄托着一定的感情,比如这首诗,作者写了两类人,一类是——生:一类是活着但已经死了的人;一类是——死了却还活着的人。
师:用两个词来形容就是“虽生犹死”和“虽死犹生”。
对这两类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生:不一样。
对虽生犹死的人,作者的态度是厌恶。
生:痛恨。
生:批评。
师:不是批评,是批判。
生:对虽死犹生的人却是——赞扬,歌颂。
师:对待不同的人,势必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语气。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让我从你们的表情上看看谁的心与作者的心是相通的。
(生自由读,很多学生的表情随着诗句的变化有细微的调整,一女生读得绘声绘色。
指名让她朗读,感情很充沛,很有感染力。
)三师:读得真好!我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可是你们知道吗?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节奏,语言简练,能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这一方面,还表现在他的特点上,请同学们再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体会)生:我发现每一小节中,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的意思是相反的。
师:能不能举一个例子?生:比如第二小节:前两句写的是“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后两句写的是“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这两种人的做法完全不一样。
师:像这样把不同的人的不同做法放到一起去比较的写作方法,叫对比。
还有哪几个小节也是把不同的人的做法进行了对比呢?生:3、4小节也是。
(生读)师:还有对比的段落吗?生:第5小节也是对比,是把不同的人最后的下场做了对比。
师:用“下场”不合适,因为这个词通常是贬义的。
换一个词。
生:结果。
(板书)师:把结果进行对比的也不仅仅是这一个小节。
生:6、7小节也是。
(生读)师:好,我们一起对比着把这首诗读一读,同学们读每一小节的前两句,我读后两句。
体会体会对比的好处。
(师生对比读,读得很投入。
最后一句,师在读的时候情绪带动起了同学们,师生一起读。
)师:对比的好处就是让好人在大家的心中更好,让坏人……生:在大家的心中更坏。
(众笑)师:在这首诗中,你还发现了其他特点吗?(生翻阅,思考,一生举手。
)生:我发现这首诗前面写了一种什么人,后面就写出他得到的结果。
比如:前面说“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后面第5小节就写“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师:是吗?这可是个独特的发现。
看看,作者写的几类人,是不是做法和结果一一对应着?(生讨论,交流,得出的结果是一一对应。
)师:像这样的写法是对比的一种形式,我们也可以说是“对照”。
(板书)我们再对照着读一读。
女生读做法,男生读结果。
另外,请男女生各推荐一名很有想法、擅长发言的同学。
(生推荐)你们两个不用读,在他们读的时候思考,“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男女生对照着读这首诗)师:请两位同学发表自己的想法。
生:我愿意做为人民服务的人,因为这样的人人们敬仰他,即使死了,还有很多人怀念着他。
生:我也愿意做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是高尚的,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人民的爱戴。
而且,你为别人做了好事,别人在你需要的时候也会帮助你。
这样的人会有很多朋友。
师:是的。
别人就是你的一面镜子,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
同学们,我相信,他们说的不仅仅是他们两个人的想法,也一定是——生:我们大家的想法。
师:同时,还是每一个读到这首诗、读懂这首诗的人共同的想法。
还发现了其他的特点吗?(生寻找,师等待。
)我有一个小小的提醒:看看第一段和后面几段是什么关系?生:总分。
生:第一段总的说了两类人,后面每一段都写了这两类人。
师:读一读第一小节,有什么疑问吗?生:活着就是活着,死了就是死了,怎么还会“活着却死了,死了却活着”的人呢?(几个学生举手,要求发言。
)生:有的人活着是身体活着,但是,他们不做好事,欺压人民,所以,人民巴不得他们马上死了,或者说他们在人民心中已经死了。
生:有的人虽然已经死了,但是,人民永远纪念他,这样的人,死了却好像活着。
比如雷锋,虽然已经死了几十年了,但是他助人为乐的精神却没有死。
师:对,说起雷锋,就想起助人为乐。
雷锋精神是世世代代都应该学习的精神。
好了,同学们,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些独特的地方,我们以后自己再慢慢体会。
四师:同学们请看,这首诗的题目是:有的人。
在题目下面还有一个副标题,一起念出来。
生(齐):纪念鲁迅有感。
师:这首诗是纪念鲁迅的,但是却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发现了吗?生:在这首诗中没有一个地方有鲁迅的名字。
师:对呀!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会儿再探讨。
但是我们相信,臧克家先生肯定不是忘记了。
我相信,诗中虽然没有鲁迅的名字,但是一定有鲁迅的影子。
看看,你从哪句诗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想到了他的哪件事呢?生:我从“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
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个冬天的夜晚,鲁迅先生看到一个黄包车夫脚被玻璃扎破了,鲁迅先生就亲自为他包扎。
师:还记得是怎样包扎的吗?生:鲁迅先生一条腿跪在地上,慢慢的,小心地清洗着伤口,仔细地包扎。
师:是的,只有把生活在最底层劳动人民看做人的时候,才能够这样做。
生:我从“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一句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
《一面》中青年工人没有钱买自己很喜欢的书,鲁迅先生就用最低的价钱卖给了他,还把自己一本送给了这个青年。
师:是的,他希望这个青年从书中汲取力量,拼得一个好的生活。
生:我从“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的人,群众把它抬举得很高很高”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一开头就写很多人来追悼他,大大小小的花圈不计其数,看出来人们对鲁迅非常爱戴。
(播放照片)师:是的,同学们,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在他去世的时候,数以万计的人来追悼他,为他送行。
人们把他的灵柩扛在肩头,把他的照片举过头顶,沉痛地哀悼这位伟人,这个不屈的战士!很多人写文章来追悼他,著名女作家萧红写文章纪念他,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这样说——生(齐读):他的精神是超乎慈祥的。
他伟大,他坚强!师:人民文学家老舍先生说——生(齐读):他有颗纯洁的心,能接近青年。
师:《亚洲周刊》评选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鲁迅先生的《呐喊》位居第一名。
这就是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就是鲁迅,关心着青年人的成长和穷苦人的生活。
这就是鲁迅,用一杆笔与当时黑暗的社会坚持不懈地斗争。
也正是因为这些,所以,许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深深的爱戴。
依然回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纪念鲁迅的文章却不写鲁迅的名字?再读一读诗的副标题。
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词,能够解答这个问题。
生:“有感”,这首诗不是写的鲁迅一个人,而是写的像鲁迅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