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维达《经济学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维达《经济学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导论
一、选择题
1>.经济学研究的是()。

A>.企业赚钱问题 B>.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C>.企业行为选择问题 D>.政府管制问题
【答案】B
【解析】关于经济学的定义有两点是共识的:一是研究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二是研究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2>.“为谁生产的问题”,符合下列哪一项?()
A>.微观经济学回答的问题 B>.宏观经济学回答的问题
C>.A、B都是 D>.A、B都不是
【答案】A
【解析】为谁生产的问题涉及到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属于微观经济学要回答的问题。

3>.下列事物中哪些不具备稀缺性?()
A>.空气 B>.矿泉水 C>.食物 D>.托福培训班
【答案】A
【解析】稀缺性是由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性导致的,空气不具有这两
种性质,因此不具备稀缺性。

4>.区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关键在于()。

A>.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经济现象
B>.微观经济学研究厂商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政府行为
C>.微观经济学研究产品市场,宏观经济学研究失业问题
D>.微观经济学研究范围狭小,宏观经济学研究涉猎广泛
【答案】A
【解析】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方法,研究经济个体(家庭和厂商)的经济行为,其核心理论是价格理论;而宏观经济学则采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总体经济活动,其核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5>.经济学家讨论“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这一问题属于()所要研究的问题。

A>.实证经济学 B>.规范经济学 C>.宏观经济学 D>.微观经济学
【答案】B
【解析】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提出某些标准并把这些标准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分析方法。

它回答“应该是什么”,或研究“应该如何解决经济问题”。

6>.研究一个国家总体经济运行的经济学被称为()。

A>.规范经济学 B>.实证经济学 C>.宏观经济学 D>.微观经济

【答案】C
【解析】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科。

宏观经济总量或称宏观经济变量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及其增长、总需求与总供给、价格总水平、就业与失业、利率水平和国际收支等。

所以,宏观经济学又称总体经济学或总量经济学。

7>.人们在资源有限而需求无限时必须()。

A>.使个人利益优于公共利益 B>.做出选择
C>.降低期望 D>.以国家利益为重
【答案】B
【解析】由于稀缺性的存在,人们就必须对现有的资源的使用取向做出选择,稀缺本身就隐含着选择。

8>.“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说法的经济学含义是()。

A>.任何事物都有机会成本 B>.人是自私的
C>.政府不总是补贴食品生产 D>.到餐馆就餐必须付费
【答案】A
【解析】如果选择的结果是生产某种有价值的商品,那么为了生产这些商品就必须放弃生产其他的商品。

换句话说,任何选择都是有代价的。

9>.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作()。

A>.经济物品 B>.资源的稀缺性
C>.机会成本 D>.人类欲望的无限性
【答案】B
【解析】资源的有限性和需要的无限性构成一对矛盾,它导致稀缺性。

10>.经济物品是指()。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答案】D
【解析】经济物品是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产品或服务,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其数量有限。

11>.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亚当·斯密 B>.保罗·萨缪尔森 C>.凯恩斯 D>.马歇尔
【答案】B
【解析】新古典综合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萨缪尔森、莫迪里安尼、托宾和索洛。

12>.一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线性以内的点所代表的产出组合表明()。

A>.无法实现的产出水平 B>.该国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被利用的资源减少 D>.该国生产处于最适度产出水平
【答案】B
【解析】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可投入品数量(土地、劳动和资本等)和技
术知识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社会所能得到的最大产量。

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表示资源配置未达到最优水平,产量没有达到最大水平。

二、判断题
1>.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稀缺性问题将最终消失。

()
【答案】×
【解析】人们的欲望是无限的、没有止境的。

相对于人们的欲望而言,满足这些欲望的资源始终是稀缺的。

2>.经济人假设意味着我们每一个人在任何场合下都是不择手段的。

()
【答案】×
【解析】经济人假设具有两个基本特征:①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②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有理性的。

行为人既然是理性的就会在规章制度内权衡成本,而不是不择手段。

3>.机会成本是资源被用于某种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效用最大的那一种用途所产生的效用。

()
【答案】√
【解析】机会成本,是指因选择而放弃的其他机会所产生的代价。

一项资源被用于一种产品生产时的机会成本,是指这一资源在其他用途上可以获得的最高价值。

4>.在中国转轨经济体制条件下,政府仍然会参与到经济决策过程中,但是随着转型过程的完成,政府进行经济决策的功能会自动消失。

()
【答案】×
【解析】转型完成后,经济运行仍然会产生市场失灵、公共物品等问题,政府经济决策的功能并未完全消失。

5>.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一切经济活动都是靠“看不见的手”调节的。

()
【答案】×
【解析】市场在某些方面与上述的完全竞争经济的最优状态是有偏离的,这就需要执行一定的微观经济政策来加以矫正,以克服“市场失灵”。

6>.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不包括总需求和总供给。

()
【答案】×
【解析】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科。

宏观经济总量或称宏观经济变量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及其增长、总需求与总供给、价格总水平、就业与失业、利率水平和国际收支等。

三、问答题
1>.如何理解资源稀缺性概念?
答:资源的有限性和需要的无限性构成一对矛盾,它导致稀缺性。

稀缺性是一个绝对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相对概念。

(1)稀缺性的绝对性是指在任何社会和时代,人们总是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多层次、多样性和无限的需要而言的,满足需要的资源是有限的。

就个人而言,也面临着稀缺性,比如,做企业缺资金、干事业总觉得时间不够等。

因此,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普遍现象,是客观的、绝对的。

(2)稀缺性的相对性是相对于人类的欲望而言的。

人们的欲望或需要是由
低级到高级、没有止境的。

人们首先满足基本需要之后,其他更高级、更新的欲望又会出现。

人们的欲望总是不断涌现、多种多样、不断变化、永无止境的。

因此,相对于人类的欲望而言,满足这些欲望的资源始终是稀缺的。

而且,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稀缺性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

即使同一国家或地区,稀缺性的表现形式也有差异。

2>.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的构成部分是什么?
答: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由微观与宏观两部分构成。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中的个体决策单位,如消费者、资源拥有者和企业的经济行为。

它的着眼点是“个体”的,而不是“总体”的。

因此,微观经济学也称为“个体经济学”或“个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科。

宏观经济总量或称宏观经济变量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及其增长、总需求与总供给、价格总水平、就业与失业、利率水平和国际收支等。

所以,宏观经济学又称总体经济学或总量经济学。

其核心是国民收入理论。

除此之外,宏观经济学还包括通货膨胀理论、失业理论、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3>.简述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答: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其理论基础、研究的角度和解决的问题等方面都有不同。

但是,它们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

两者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个量,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总量,由于总量是个量之和,整体是个体表现的综合,所以微观经济学被认为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来看,对单个经济单位的分析也可以推广到整个宏观经济。

另外,宏观经济学对总体经济活动的研究也会对经济个体的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配置如何达到最优,在研究中通常假定各类资源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宏观经济学则研究现有资源如何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研究时一般认为资源的最优配置已经实现。

可见,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对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角度和重点有所不同。

但是,二者又相互补充,只有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同时达到最佳状态,社会福利才会最大,对稀缺性问题解决得最好。

具体地说,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二者在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和分析方法都不同(表1-1)。

表1-1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
(3)宏观经济活动不能简单归结为微观经济活动之和。

虽然经济总量是无数经济个量相加的结果,但是总体经济活动的结论却不能通过将经济个体经济活动的结论简单相加而得到。

4>.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两种分析法的区别是什么?
答: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涉及价值判断。

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就是客观描述经济事件“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它要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具体来说,实证分析一般借助于一系列经验数据、假设条件、经济数量模型,分析其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涉及解释和预测。

它一般是就事论事,说明是什么和为什么,明确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它不涉及价值判断。

经济学中的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提出某些标准并把这些标准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分析方法。

它回答“应该是什么”,或研究“应该如何解决经济问题”。

它涉及价值判断,其分析结论往往无法通过经验事实来检验。

5>.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1)均衡分析法
经济学家使用均衡时内涵有所不同,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方法论意义上的均衡、理论意义上的均衡、规范意义上的均衡、局部均衡和总体均衡。

在经济学中,最常用的均衡分析是局部均衡分析和总体均衡分析两种。

局部均衡分析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的。

它考查经济系统的一个(或数个)消费者、一个(或数个)生产者、一个(或数个)企业或行业、一个(或数个)商品或要素市场的均衡状态;总体均衡分析又称一般均衡分析,它是由瓦尔拉斯提出的,是观察一个经济系统中所有的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一种分析方法。

瓦尔拉斯认为,各个市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某一市场的变动会影响到其他市场的变化,因此有必要进行总体均衡分析。

(2)边际分析方法
边际分析方法是指研究一种可变因素的数量变动会对其他可变因素的变动产生多大影响的方法。

边际概念和边际分析法构成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法
依据经济活动分析是否考虑时间因素,经济学又可以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的特征就是所有的变量都是同一时期的,即不考虑时间因素。

比较静态分析就是研究“曲线移动”的效应。

动态分析则引入时间因素,分析均衡达到和变动的过程。

它与比较静态分析的相似之处在于变量为不同时期的。

其差异在于:比较静态分析不考虑实现新均衡的途径、过程;而动态分析却要研究调整的过程。

(4)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法
实证分析就是客观描述经济事件“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它要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规范分析是从一定的价值判断出发,提出某些标准并把这些标准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分析方法。

它回答“应该是什么”,或研究“应该如何解决经济问题”。

6>.微观经济学的市场机制的内涵是什么?
答:市场机制的内涵:在价格机制下,自由交换使得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无论是在产品市场,还是在生产要素市场,单个消费者和单个厂商的经济活动都表现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各自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产品市场和每个生产要素市场,进而所有的市场,都实现了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

在这样的完全竞争的均衡状态中,每一种产品都以最低的成本被生产出来,每一种产品也都以最低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消费者获得最大的满足,厂商获得最大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根据各自对生产的贡献都得到了相应的报酬。

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微观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理论进一步证明,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所有单个市场同时均衡的状态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

这样,整个市场经济实现了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这就是微观经济学所要论证的核心思想。

7>.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答: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大体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当代经济学(或新古典综合)四个阶段。

(1)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活跃在17~18世纪。

大多数的经济学家认为,重商主义是最早出现的经济学。

但是,与现代经济学不同,重商主义的研究仅仅停留在流通领域,而且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重商主义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学说。

它以粗浅的现实主义总结了商业资本的实践经验。

(2)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开始于17世纪中叶,结束于19世纪70年代,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确立和发展而形成的经济理论。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古典经济学将研究对象从流通领域转到了生产领域。

古典经济学着重生产领域的研究,强调通过资本积累和劳动分工来创造更多的财富。

古典经济学还提出了自由放任的政策主张,强调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而这也正是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所在。

(3)新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的起点是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终点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

在这一段时期,西方经济学经历了一次以边际效用学派的兴起为代表的重大变动。

新古典经济理论使用新的边际分析工具,并且仍然以市场价格为中心进行分析,得出与古典经济学相同的结论,即价格机制可以自动对经济进行调节,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政府只需要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而不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

(4)现代主流经济学
现代主流经济学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时代,一直延续到现在。

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历史条件的变迁,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先后经历了三次比较重大的修改和补充。

①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第一次比较大的修改和补充涉及不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问题。

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和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于20世纪30年代几乎同时提出并论证了不完全竞争经济学或垄断竞争理论,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②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第二次比较大的修改和补充出现于1936年。

凯恩斯否定了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自由主义思想,建立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使经济理论进一步完善,因而称为“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理论为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③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第三次比较大的修改与补充开始于1939年,以希克斯出版的《价值与资本》一书为代表。

该书牵涉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价值论与一般均衡论。

其核心是序数效用论。

这实质上是微观经济学的补充和完善。

④在凯恩斯之后,以萨缪尔森为首的一些西方经济学者逐渐建立了新古典综合学派的理论体系,该学派把包括第一次和第三次修改和补充的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当作研究个量问题的微观经济学,把构成第二次修改与补充内容的凯恩斯主义理论称为考察总量问题的宏观经济学。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理论体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直居于统治地位,并且在西方经济学界享有威信。

这种状况大致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历史条件的变迁而有所改变。

西方国家先后出现了通货膨胀和失业并存的局面,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在治理滞胀方面显得无能为力,这使得凯恩斯经济理论逐渐失去
了往日绝对权威的地位。

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等众多经济学流派纷纷出现,对新古典综合派形成了强烈的冲击。

第2章供求理论及其弹性
一、单选题
1>.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

A>.需求曲线移动 B>.需求变动
C>.同一需求曲线上商品量的移动 D>.以上都对
【答案】C
【解析】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沿着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

2>.若市场成交数量增加而市场价格并无变化,则下列哪一条件是必要的?()
A>.供求曲线均为线性 B>.供求量等幅增加
C>.供求等幅增加 D>.上述条件都不必要
【答案】C
【解析】当供求同时等幅增加(或减少)时,均衡产量增加(或减少),均衡价格不变。

3>.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

A>.正 B>.负 C>.0 D>.1
【答案】B
【解析】假设两种商品是正常品,当价格下降时,两种商品的需求量同时增加,说明这两种商品是互补品。

互补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负。

4>.当价格高于市场均衡价格时,()。

A>.需求量大于供给量 B>.需求量小于供给量
C>.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 D>.以上都不是
【答案】B
【解析】价格大于市场均衡价格时,供给量增加,需求量较少,出现超额供给。

5>.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6美元下降到5美元,需求量从50增加到60,需求为()。

A>.缺乏弹性 B>.富有弹性
C>.单位弹性 D>.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导致()。

A>.需求量增加 B>.需求增加 C>.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B
【解析】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变动、相关商品价格变动、消费者偏好的变化和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的变动等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消费者收入增加,其需求相应增加。

7>.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会导致其替代商品的需求曲线()。

A>.向左方移动 B>.向右方移动 C>.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A
【解析】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对其替代商品而言,相关商品的价格降低,替代商品的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

8>.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会导致其互补品的需求曲线()。

A>.向左方移动 B>.向右方移动 C>.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A
【解析】一种商品的价格提高,对其互补商品而言,相关商品的价格上升,
互补商品的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

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商品的价格下降10%能够引起消费者在该商品上的总支出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是()。

A>.富有弹性的 B>.缺乏弹性的 C>.单元弹性的 D>.不能确定
【答案】D
【解析】根据总支出的变动率无法得到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因此无法确定价格弹性。

10>.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下列哪一个除外?()
A>.商品的可替代性 B>.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C>.消费者调节需求的时间 D>.产品的生产成本
【答案】D
【解析】产品的生产成本是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之一。

11>.如果两种商品a和b的交叉弹性是-3,则()。

A>.a和b是替代品 B>.a和b是正常商品
C>.a和b是劣质品 D>.a和b是互补品
【答案】D
【解析】互补品的交叉弹性为负。

12>.如果某种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在保持其余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商品价格的上升,将导致()。

A>.供给增加 B>.供给量增加 C>.供给减少 D>.供给量减少
【答案】B
【解析】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商品价格上升,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13>.需求量和价格之所以是反方向变化,是因为()。

A>.收入效应的作用 B>.替代效应的作用
C>.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同时发生作用 D>.以上均不正确
【答案】C
【解析】一种商品价格变动会对消费者产生两种影响:①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②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

因此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部分,两部分的共同作用决定了需求曲线倾斜的方向。

14>.如果商品的供给弹性为无穷大,那么在该产品的需求增加时()。

A>.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同时增加 B>.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同时减少
C>.均衡产量增加但价格不变 D>.均衡价格上升但产量不变
【答案】C
【解析】价格弹性无穷大表示其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水平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均衡产量增加,均衡价格不变。

15>.某商品的市场供给曲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其供给的价格弹性是()。

A>.无限弹性 B>.单位弹性 C>.富有弹性 D>.缺乏弹性
【答案】B
【解析】过原点的市场供给曲线上,供给量变动的幅度等于价格变动的幅度。

二、多选题
1>.以前,天主教徒在星期五不许吃肉,他们便吃鱼。

后来,教皇允许教徒们在星期五吃肉,则()。

A>.鱼价将上涨 B>.鱼的消费量将增加
C>.鱼的消费量将减少 D>.肉的价格将上涨
【答案】CD
【解析】鱼的需求减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鱼的消费量减少,价格下降;同理,肉的需求增加,价格上涨。

2>.已知一条线性需求线(图1),M点为AB线段的中点,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