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 (1)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空气占据空间吗 苏教版 (1)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教学课题: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
2.过程与方法:用对比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操作理解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准备:小组实验材料:橡皮泥、吸管、实验记录单演示实验材料:矿泉水瓶、小石子、透明玻璃杯、纸巾、玻璃水槽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故事引入。
1、同学们已经上了一节课了,可能现在也累了,那现在我们一起玩一个抢凳子的游戏放松一下,好不好?(通过游戏让学生懂得胜者占据了空间,把失败者挤出去了。
)2、同学们,你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现在老师要听一听这个故事,谁能为老师讲这段童话故事?谁能说说故事中聪明的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石子有一定的体积,扔下去的时候,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空间),所以水没位置了,就升上来了。
我们把物体占的位置或地方叫“空间”。
举例:粉笔占据粉笔盒的空间,同学们和桌椅占据了教室的空间二、内容研讨。
活动一:提出问题进行猜测刚才我们说出了这么多能够占据空间的物体,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像水、小石子等固体和液体都能占据空间。
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会占据空间吗?(学生大胆猜测)活动二:1.老师的桌上有半瓶水、两根吸管和一块橡皮泥,同学们不用石子,就用这些东西,能使水从吸管里流出来吗?你有什么方法吗?(出示小提示,否定倾斜杯子、压瓶子、用嘴吸等想法,强调利用空气把水挤出来。
)2.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该怎么做才能使瓶子里的水流出来?然后各小组代表发言,说出你们的方法,老师判断方法符合要求后先填写实验报告单,再开始实验,并强调在实验中注意安全。
(用橡皮泥封住瓶口,从一根吸管向里吹入空气,水从另一根吸管流出来等等。
苏教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1.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上1.1《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案料瓶口,用手握住塑料瓶的下半部,用力吹塑料瓶里的气球。
实验现象: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将气球吹得圆鼓鼓的。
实验结论:气球无法吹得很大,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4.实验总结二、被压缩的空气空气压缩实验实验材料:注射器、橡皮、一小块海绵(或泡沫)等。
实验步骤:(1)把注射器的活塞往后拉一段距离,记下活塞的位置。
将针筒口顶住橡皮。
(2)推动活塞,记下活塞的位置,松手,观察活塞有什么变化;然后用大一点的力推动活塞,再松手,观察活塞又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1)推动活塞时,活塞会向下移动。
注射器中的海绵(或泡沫)会被压扁一些,活塞会慢慢向上方移动(被空气顶回)。
(2)用大一点儿的力推动活塞,活塞会进一步向下移动,同时注射器中的海绵(或泡沫)会被压得更扁一些;松手后,活塞会迅速向上方移动。
实验分析:注射器中充满了空气当推动活时,由于注射器口被橡皮堵住”,空气无法逃出,因此空气被压缩了,体积变小,由于空气的压力。
注射器里的海绵(或泡沫)被压扁了一些。
当松手后,由于压缩空气有弹性,因此空气恢复了原来的体积,活塞也骤合作完成实验内容,观察实验现象。
准备实验草料并根据操作步骤合作完成实验内容,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瓶中吹气球的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这组活动意在让学生发现并解释“水漏不下去”“纸团不会湿”“气球吹不大”的现象,认识到空气也像粉笔、水那样占据一定的空间,由此验证自己的猜想。
通过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引导学生发现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小,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
再让学生。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1)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 (1)一. 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教材以学生生活中的实例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空气这一概念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是,对于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这一问题,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己去发现和总结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实验方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2.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让学生自己发现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3.总结: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并引导学生理解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并占据一定的空间。
4.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可以分为两部分:1.空气的存在和特点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占空间2.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保护地球、维持生命、其他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科学三年级上册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目标:1、认识到空气有体积,要占据一定空间。
2、会利用提供材料设计实验。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相互合作、分享交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认识到空气有体积,要占据一定空间。
2、会利用提供材料设计实验。
教学准备:水槽、水杯、吸管、粉笔、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一、指导学生认识“空间”“占据”1、出示一个空玻璃杯:这是一个玻璃杯——我们把里面的部分叫做空间。
(画图板书:空间)下面我们给杯子倒满水,现在,杯子的空间被水怎么样了?(换句话说,水占据了杯子的空间)画图板书:水占据空间2、出示一块橡皮:下面我把这块橡皮放到杯子里去,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猜测)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看。
(演示)水真的溢出来了,为什么水会溢出来呢?3、学生交流。
4、小结:也就是说,在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橡皮要占据空间,水就必须让出一部分空间。
(画图板书:橡皮赶走了水,占据空间)二、认识空气占据空间1、提出问题:下面我把水倒掉,把杯子擦干,把一团纸放在杯子里,竖直倒扣在水里,(演示:杯子停在水面上)纸团会不会湿?2、学生猜测。
3、谈话:想知道答案吗?那等会儿试一试。
注意:实验时,把杯子竖直放进水槽,再竖直拿上来,然后用抹布把杯子的内壁擦干。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5、谈话:你们的纸湿了吗?为什么?杯子明明完全浸没在水中了?(纸被什么保护着?杯子里除了纸,还有什么?)也就是说,杯子的空间被空气占据了,所以水进不去,纸就没有湿。
(画图板书:空气占据空间)揭示课题。
三、深入领会“占据”“空间”1、提出问题:现在空气占据着杯子的空间,那么,你有没有办法,不改变杯子倒扣的方式,让水进去,占据杯子的空间呢?想一想,然后试一试。
2、学生实验。
3、学生交流。
(把杯子倾斜,看到有气泡出来,并且水进去了)4、画图板书:水赶走了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
现在杯子的空间又被水占据了,你有没有办法让空气重新回到杯中,让它再次占据杯子的空间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看看桌上有哪些材料,你们能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吗?5、学生设计实验并动手操作。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课件,课件的基本模式有练习型、指导型、咨询型、模拟型、游戏型、问题求解型、发现学习型等。
写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课件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1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给每个小组准备: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泥。
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
一、空气占据空间1、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师操作演示,并引导学生思考: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升吗?2、出示材料,用这些材料能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来?(保证不倾斜瓶子)3、联想平时喝盒装饮料时,有什么经验?这些材料该如何使用?4、知道学生分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如果橡皮泥没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吗?是什么原因让水上升的?如果停止吹入空气,水还能上升吗?如果想让瓶中的水不断上升,你们的办法是什么?5、分组实验完成后,交流。
重点解释实验发生的现象。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1、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2、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考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第1课时说课稿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是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课主要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活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空气的存在及其特性。
教材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进而引出空气的质量、密度等概念。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他们对空气的特性和现象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活动来进一步感知和理解。
此外,学生们的思维方式还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现象来帮助他们建立科学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活动,了解空气的存在及其特性,知道空气也具有质量和体积。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活动,了解空气的存在及其特性。
2.难点:让学生理解空气也具有质量和体积,以及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以实验为主的教学方法,结合观察、讨论、思考等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实验现象和科学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魔术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空气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3.学习空气的质量: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量,理解质量的概念。
4.学习空气的密度: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密度,理解密度的概念。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空气的特性和现象。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空气占据空间吗苏教版(1)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体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2.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专题片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
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能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准备:透明塑料袋、透明饮料瓶、吸管、橡皮泥、玻璃杯1个、注射器、纸、水槽6个、水、毛巾、电脑、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1.谈话:听说咱班同学特别喜欢动画片,今天老师带来一段《乌鸦喝水》的故事,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吧!(播放:乌鸦喝水)2.提问:聪明的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把石子放进水里,水面上升,乌鸦就喝到水] 为什么放进石子水面就上升了?[石子重,把水挤到上面去了] 原来属于水的空间被谁占了?[被石子占了]3.小结:我们可以说:原来水占据着瓶子底部的空间,后来石子放进去占据了水的空间,水就会随着放入石子的不断增多,而不断增高,乌鸦就会喝到水。
(教师演示:将石子放入满杯水中,水溢出。
)那就说明了液体的水和固体的石子都能占据空间。
(板书:占据空间)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固体、液体都占据空间,由此就会想到另一种物质,那会是什么呢?(空气)那么,空气会不会占据空间呢?你们想知道吗?(完善课题,补充“空气——吗”)4.你们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让学生说一说,能或不能]这些都只是我们的猜想,但不一定是正确的。
要想得到准确的结论,我们必须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吧!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探究空气占据空间吗)1.分发实验器材1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下面请各小组打开材料袋1,(把这些材料按顺序摆好)看一看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些什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优秀9篇】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优秀9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1【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空气能占有空间这一科学观点。
2、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明空气的确占有空间;用对照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察看;在科学事实的基础长进行展望和解说,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记录。
3、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实验培育与别人合作的优异习惯,形成尊敬事实、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教课要点】让学生经过自己着手实验研究发现空气是占有空间的。
【教课难点】用实验方法证明空气的确占有空间,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长进行展望和解说。
【教课方法与手段】合作研究、实验法、用实验方法证明空气的确占有空间,空气占有空间的多少是能够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长进行展望和解说。
【教课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1 个玻璃瓶、1 个玻璃杯、2 个注射器、4 根吸管、纸巾2 张、1 块橡皮泥。
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
【教课过程】一、空气占有空间1. 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师操作演示,并指引学生思虑:瓶中的水为何会上涨呢?假如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涨吗?2. 出示资料,用这些资料可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涨并流出来?(保证不倾斜瓶子)3. 联想平常喝盒装饮料时,有什么经验?这些资料该怎样使用?4. 知道学生疏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察看并思虑: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假如橡皮泥没有完整塞住瓶口,水能上涨吗?是什么原由让水上涨的?假如停止吹入空气,水还可以上涨吗?假如想让瓶中的水不停上涨,你们的方法是什么?5. 分组实验达成后,沟通。
要点解说实验发生的现象。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1. 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展望: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润,为何?2. 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虑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备掉下来。
3. 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虑。
南京某学校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备课《1.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南京某学校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备课《1.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1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是南京某学校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学生对空气和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可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空气的存在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存在和特点。
2.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空气的存在和特点。
2.观察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球、水杯、吸管等。
2.教学课件:空气实验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空气的存在。
实验方法:将一个气球吹起来,然后用吸管将气球内的空气抽出,观察气球的变形。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呈现实验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和观察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实验方法:将一个水杯倒扣在桌子上,然后在杯子口处用气球密封,再用吸管向杯子内吹气,观察杯子的变形。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可以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句子或词语进行描述。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课《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课《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生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科学实验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但同时,他们对于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2.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特点。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吸管、玻璃杯等。
2.教学课件:生动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空气的存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实验操作:将一个气球吹满空气,然后用一根吸管插入气球中,吸走空气。
观察气球的变形。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课件内容:空气充满整个教室,空气可以被压缩,空气可以使物体浮起来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空气的存在和特点。
实验操作:用吸管将空气吸入一个玻璃杯中,然后用另一根吸管试图将空气从玻璃杯中抽出。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简单的题目和游戏,巩固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理解。
题目和游戏设计:判断空气是否存在,空气能否使物体浮起来等。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呼吸、气球、汽车胎等。
三年级上册苏教版(2017)科学 1-1 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案1
科学苏教版(2017)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1《空气占据空间吗》学习目标●知道空气像粉笔、水一样,占据一定的空间。
●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知道压缩空气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空气占据空间。
难点:1.理解无色、透明、无固定形状的空气占据空间;2.能操作实验,理解水无法进入瓶子、倒扣杯底纸不潮湿、气球吹不大都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
3.交流更多利用压缩空气来工作的事例。
【教学准备】课件、空纸箱子、透明玻璃杯、纸巾、装有水的水槽、橡皮泥、漏斗、矿泉水瓶、气球、注射器、橡皮、泡沫、抹布。
【教学过程】一、谈话设疑,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大箱子的“礼物”,(拿出空纸箱子)你能在不打开箱子的情况下猜一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吗?同学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判断?(1)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可以摇一摇,听听看里面大概什么;可以凑到箱子缝边上问一问气味,根据气味判断;根据重量判断……)(2)教师揭晓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打开箱子)里面是什么呢?真的什么都没有吗?哦,原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箱空气啊!(学生可能一开始下意识认为没有东西,教师追问后联系一年级学习过的《找空气》一课,想到里面还有空气)2.师小结: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它充斥着我们周围的空间。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这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
(板书“空气”)二、结合情境,认识空间过渡:同学们,在开始研究之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两副图片。
1.师:谁能回答上面的问题?(学生交流发言。
师相机板书“空间”)2.师小结:粉笔盒里装满了,盒子里没有放的位置了,杯子里装满了水,也没有再倒的位置了,我们把物体所占的位置叫做它占的空间。
那空气占据空间吗?(补充完整课题“空气占据空间吗”)三、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活动一:验证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过渡:你能回答课题中的这个问题吗?说出你的理由。
看样子同学们都有着自己的看法,下面我们就一起通过活动一来探究这个问题。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空气占据空间吗》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中的第一课。
学生在低年级已经了解空气的存在及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所以空气对学生来讲是一种非常熟悉的物质。
但学生对“空间”这个词很陌生,更缺乏理解。
本课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和“物体占据空间”的概念。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
从儿童概念发展的角度出发,选取了多个简单易行生动有趣的经典活动。
激发学生研究空气的兴趣,学习探究方法。
实验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感受到空气的真实存在并且占据着空间。
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等科学知识。
并了解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每一名儿童都对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但根据三年级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讲,一般在生活中会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更为留意,对于空气的性质等方面不会太过至于,更不会有意的去研究空气的物理性质,他们会因为空气看不见而忽视其占据空间的性质。
对于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知识点学生在理解上相对较难。
三、学习目标能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在玩儿注射器活动中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能够列举压缩空气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空气占据空间并可以被压缩。
难点:认识压缩空气有弹性。
五、教学准备:教师教材:教学课件、粉笔、粉笔盒、篮球学生分组材料:小口瓶、漏斗、橡皮泥、烧杯、水槽、玻璃杯、面巾纸、塑料瓶、气球、锥子、注射器、橡皮、水。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迁移导入1.创设情境1:(出示满盒的粉笔)讲桌上还有几根粉笔散落着,谁能帮老师把粉笔整理到盒子内?学生自由表达想法并亲自动手操作粉笔不能再放入盒内,你们能给这一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吗?学生自由回答师生小结:盒内的粉笔已经占据了粉笔盒的空间,所以不能再放入粉笔。
2.创设情境2(出示满杯水)还能往杯里倒水吗?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自由回答总结出水占据空间,进而因此本课研究的问题:那请同学们猜测空气会占据空间吗?【意图解析】学生每天都要往笔盒里放笔,所以从学生熟悉的经历体验入手,学生们去猜测还能往盒里放粉笔吗,还能往水杯里倒水吗,相对容易。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空气占据空间吗苏教版 (1)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
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内容中已经认识到空气在我们周围的存在,但对空气占据空间的事实缺乏认识,因此学习本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对空气形成科学的认识。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变化(被压缩和扩张)的。
2、过程与方法:用对比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
教学准备:小组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纸巾、玻璃水槽、、橡皮泥、注射器2个,矿泉水瓶(装水并带吸管)毛巾、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现在老师要听一听这个故事,谁能为老师讲这段童话故事?谁能说说故事中聪明的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石子有一定的体积,扔下去的时候,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空间),所以水就升上来了。
我们把物体占的位置或地方叫“空间”。
例如:书本占据了书包的空间,同学们和桌椅占据了教室的空间都是一样的原因。
二、内容研讨。
活动一:提出问题并猜测。
1、如果周围没有小石子,还有哪些物体也会占据空间使瓶子里的水上升呢?2、你们的想法很对,说出了这么多能够占据空间的物体,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像水、小石子等固体和液体都要占据空间。
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会占据空间吗?3、同学们大胆猜测。
活动二:1、老师的桌上有半瓶水、两根吸管和一块橡皮泥,老师不用石子,我能使水从吸管里流出来?你有方法吗?(否定倾斜杯子、压瓶子、用嘴吸等想法。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
(用橡皮泥封住瓶口,从一根吸管向里吹入空气,水从另一根吸管挤出来了)。
3、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呢?(空气和小石子的作用是一样的。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材内容主要由“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和“热空气和冷空气”三部分组成。
三者之间并非简单的块状结构,而是存在层层深入的递进关系。
从“空气会占据空间”到“空气有质量”再到“热空气和冷空气”,通过这些具体概念知识点的层层深入,使学生认识空气,了解空气,在最终完善《“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核心概念。
课中,因为空气是看不见,会流动的物质,因此教材设计了三个活动,借助水将不可视的空气“可视化”,让容易流动的空气存在于封闭在密闭的空间中,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空气,了解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特性,本设计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降低学习难度,从而使学生形成最基本的、正确的科学概念。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三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
通过一年级下科学三单元《空气》的学习,学生对空气的存在和物理性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由于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有了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能认识到空气的存在。
2.能够理解空气像水一样占据一定的空间。
3.通过实验操作明白空气可以被压缩,并且有弹性。
科学探究:1.能用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2.能用实验证明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3.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掌握对实验数据的记录方法。
科学态度:1.能认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猜想的正确性。
2.能认识到空气在人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对空气的利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到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知道保护空气,防止空气污染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方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和被压缩有弹性。
【教学难点】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1)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并通过实验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实验操作,又有观察思考,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究。
但是,他们对空气的概念还很模糊,不知道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2.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直观地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吹气球、吹纸片等,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引出本课的主题。
2.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讨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3.观察思考: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思考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4.交流分享:让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知道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6.拓展延伸:让学生举例说明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呼吸、气球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苏教版2022-2023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1节《空气占据空间吗》第1课时教案
预习要求
观察我们周围的空气,初步了解空气的特点。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旁注
一、故事导入新课
1.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几个小朋友在踢球,一不小心,球掉进了一个大树洞里,树洞很深,洞口又很小,球拿不出来了。(这时,将准备好的小球放进锥形瓶里)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帮他们吗?
2.学生汇报:用水
2.提问:为什么大个子的气球吹不大?
学生讨论、汇报。
3.小结:空气占据空间。
4.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能(1)空气占据空间。(2)空气可以流动,把瓶子里的空间让出来,气球就可以被吹大了)
四、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
1.师追问(过渡)为什么瓶子里的气球会有一点点变大呢?我们来做下一个实验。
8.师生小结:通过这个实验你知道了什么?(第一次把杯子往水中压时,纸团没有湿,是因为杯子里面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跑不出来,水就进不去,因此纸团不会湿。第二次把杯子压入水底后,将杯子慢慢倾斜,会看到从杯口冒出气泡,那是空气跑出来了,说明空气比水轻,杯子里空气占据的空间一让出来,水就进入杯子,纸团就变湿了。)
6.揭示课题:那空气会不会像水一样占据空间呢?
二、操作与探究
(一)烧杯底部的纸团会湿吗?
1.演示讲解实验过程, 提问:把小烧杯口向下竖直的扣到水里,并完全浸入水中,纸会不会湿?猜一猜并说出理由。
2.师:结果会是什么样的呢?你来试一试!学生活动
3.师:说一说,你的纸湿没湿?为什么?
生:纸没湿,因为空气有占据空间的性质,杯子里面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空气跑不出来,水就进不去,所以纸团不会湿。
(二)漏斗的秘密(空气占据空间的应用)
1.出示小视频(在老师小的时候,一些常用的调料,类似油呀,醋呀、酱油等等,都是散装的,当需要的时候,我们就自己带着空瓶子去商店里买,这个过程就是打油、打醋。在打油、打醋的过程中,有一个很神奇的现象,你能试着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吗?)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认识空气》的第1课时《空气占据空间吗》获奖说课稿
二、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的实验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能从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2.能从具体的现象中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能依据证据概括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
3.形成尊重客观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重点:认识空气可以占据空间的性质难点:通过观察不同的实验现象,得出空气占据空间。
三、实验器材1.教师材料:烧杯、漏斗、双孔橡胶塞、集气瓶、弯玻璃管、乳胶管、夹子、水槽、气球、红墨水适量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的科学教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课《空气占据空间吗》的第1课时。
下面我将围绕科学实验中学生的思维连贯性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空气》单元第1课中的探究活动,本活动是在学生认识空气和知道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识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可以占据空间,为后面“空气可以被压缩”“空气有质量吗”的学习奠定基础。
由于学生在低年级已经了解空气的存在及颜色、状态、气味特征,因此空气对学生来讲是一种非常熟悉的物质,本课带领学生认识空气不易察觉的性质——占据空间。
学生对“空间”这个词很陌生,更缺乏理解。
本课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和“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本课时在导入时,引导学生从粉笔和水占据空间的事实,猜想空气是否也占据空间。
为了验证此猜想,教材选取了三个简单易做的实验,让学生充分感知“水漏不下去”“纸团不会湿”“气球吹不大”的现象,认识空气也像固体、液体一样,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x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占据空间》说课稿2.学生分组材料:水槽、瓶盖上有小孔的无底塑料瓶、乒乓球、水、橡皮泥、气球、塑料瓶、打孔器四、教学过程(一)实物导入,引出问题1.出示装满粉笔的粉笔盒,出示装满水的杯子,问:还能往里面装粉笔和水吗?引导学生知道由于粉笔盒和杯子的空间被占据了,所以不能再放更多的粉笔和水。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空气占据空间吗苏教版 (1)
空气占据空间教材学情分析本课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核心知识是“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现象随处可见,成年人理解这一概念并不困难,但是,由于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小学生往往对空气的认识停留在找周围的空气的层次上。
在本节课所设计的科学游戏中,学生借助空气与其他物体的关系,动手实践,感知、了解空气与其他物体一样要占据空间,利用这个知识在游戏挑战中一步步完成任务,强化对此概念的理解,并且能活学活用,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了解在生产、生活中对该性质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1、在探究中,学会仔细观察与准确记录、预测与验证。
2、在游戏挑战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探究方法,并勇于尝试与改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无处不在的科学,科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
2、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乐于思考、勤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重点与难点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知道空气占据空间。
认识空气占据空间后,会通过运用该知识解释现象、完成游戏。
教学准备空纸盒、课件;分组:记录单、毛巾袋、瓶子、大烧杯,塑料小鱼,小烧杯、打气筒,有孔瓶盖、水枪、吸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情境引入,小鱼儿要将毛巾放入货柜中,却发现才放入12条,盒子的空间就已经被塞满了。
观察小鱼儿的包装袋,发现了什么?要在盒中放入更多的毛巾,可以怎么做呢?每组尝试改良一个包装袋。
你们找到办法了吗?说一说。
我们的办法能不能帮到小鱼儿呢,再来试试看。
二、总结新知联系生活1、看!你们的主意真不错,依然是放入12条毛巾后,货柜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看来大家都发现了是空气占据了货柜的空间。
2、这样的收纳方式也常常出现在我们家里,你留意过吗?(出示收纳袋)使用时需要什么工具呢?确定抽出来的是空气吗?老师有个办法让你眼见为实:在抽气筒上有两个小孔,老师在小孔上插上管子,另一头放入水中。
你们看到了什么?这泡泡是什么呢?收纳袋的部分空间被空气占据。
三、运用所学完成游戏1、小鱼儿忙得不亦乐乎,随即也有了新的苦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
《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空气占据空间》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1课。
本课按照由易到难的逻辑顺序,逐渐深入地安排了两大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认识空气可以占据空间。
通过纸巾会不会湿、漏斗里流不下去的水,气球为什么吹不大的三个实验,由简单到复杂,用实验反复证实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第二部分了解空气不仅仅可以占据空间,而且占据的空间还可以发生改变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从而知道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自身特点,方便人们的生活。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空气并不陌生,在生活中对空气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外部特征上,对于看不到的空气是否能占据空间,占据的空间是否会改变并没有思考。
通过做游戏、变魔术、反复实验等方法去研究空气,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有趣化,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
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符合现代STEM教育的科学观点。
但三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有限,从实验现象到总结实验结论、从操作简单的纸巾实验到操作复杂漏斗实验,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和挑战性的。
三、学习目标
●了解并能用实验证实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改变,压缩空气有弹性,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探究意识。
能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培养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感受压缩空气的用途,将知识与生活知识相联系,学以致用。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空气占据空间。
难点:能借助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一步阐明空气占据空间。
五、教学准备
椅子、气球、饮料瓶、透明塑料杯、纸巾、水槽、注射器、毛巾、水、“流不下去的水装置”(小口瓶、烧杯、漏斗、橡皮泥)。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景,理解什么是“空间”。
1.激趣: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抢椅子”的游戏。
2.出示抢椅子游戏规则。
3.分小组做“抢椅子”的游戏。
4.提问:你们小组谁获胜了?你的椅子位置被谁占据了?
5.明确什么是“空间”:我们把物体占得位置或地方叫“空间”。
6.提问揭题:人可以占据空间,那么我们周围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占据空间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空气占据空间吗?
【意图解析】研究空气占据空间吗?首先要明确空间这个概念。
三年级的学生对空间这个词不熟悉不了解。
创设趣味游戏来引导他们调动自身的体验,理解什么是空间。
从而明确,空间就是物体占得位置或地方。
由此,进一步思考空气也会占据空间吗?
(二)探究发现,讨论归纳
1. 魔术实验—:“纸的奇遇”
(1)师演示实验:把一团纸巾放在杯子的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在水中,请学生预测一下,纸巾会被水浸湿吗?为什么?
(2)学生预测。
(3)观察实验结果,产生疑问。
(4)进行第二次试验,前面步骤一致,这一次杯子完全浸入水中后倾斜,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这一次为什么纸湿了?
(5)学生讨论、汇报。
(6)小结:这种现象说明了空气可以占据空间。
【意图解析】空气无色透明,是无形的。
科学的观察,除了用我们的感觉器官,有时还可以借助仪器、实验等方法。
这也是教师在本课可以渗透给学生的观察方法——借助有形的、可见的物体进行实验的方法。
2.魔术实验二:“流不下去的水”——“漏斗”变“漏堵”
(1)提问:水会顺着这个漏斗漏下去吗?为什么?
(2)学生预测,说出理由。
(3)教师演示实验。
(4)学生解释水没有漏下去的原因。
(5)分组实验。
各别小组反思实验失败原因。
(6)小结:实验证明了空气可以占据空间。
【意图解析】借助第二个神奇的魔术实验,学生再次认识到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安排各小组进行分组实验,反思失败原因,恰恰可以反证空气占据空间。
3.魔术实验三:吹不大的气球。
(1)激趣:哪位同学能把这只漂亮的气球吹起来?
(2)学生到前面吹气球。
(3)提问:老师的这只气球很神奇,我把它塞进瓶里,气球套住瓶口,你就不能把它吹大了,你相信吗?
(4)学生再次吹气球。
(5)提问:为什么气球吹不大?老师的气球真的有什么神奇之处吗?
(6)学生解释:瓶中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7)追问:你能想一个办法,让瓶中的气球吹起来吗?
(8)学生列举方法,并实验。
(将瓶子扎一个孔等方法)
(9)小结:这样的实验也可以证明空气和水、石头等物体一样,可以占据空间。
【意图解析】第三个神奇的魔术实验,既帮助学生再次认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事实,也学习到了科学家得出的结论之所以得到人们的肯定,就是进行反复的多次实验,多种实验,避免了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存在的偶然性,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让学生动手将吹不起来的气球吹大,也是对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结论的运用。
学生在运用知识过程中逆向思维能力得以发展。
4.神奇的空气:空气占据的空间会变化。
(1)激趣:空气不仅仅能占据空间,而且它占据的空间还会变化呢?你们相信吗?
(2)实验验证:
PPT展示实验要求:①把注射器的活塞向后拉一段距离,记下活塞的位置,将针口顶住橡皮。
②推动活塞,记下活塞的位置,松手,观察活塞有什么变化,然后用大一点的力推动活塞,再松手观察活塞又有什么变化。
(3)小组讨论:空气占据的空间有变化吗?你还有什么发现?
(4)小结: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意图解析】通过“空气不仅仅能占据空间,而且它占据的空间还会变化呢?你们相信吗?”这样的激趣提问,自然引入关于“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这个问题的探究。
符合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
本实验中,借助注射器进行实验,巧妙地运用了注射器可以收集空气、可以推动、可以观察具体的空气体积变化、使用方法易掌握等特点,一举两得,既认识到空气可以被压缩,又发现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的特点。
(三)创造应用
1.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1)展示用途:同学们这节课发现了许多空气的奥秘。
空气真好玩!其实,空气不仅仅好玩,而且还可以把我们的发现应用在生活中,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呢!比如人们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应用在了这里。
出示PPT图片:充气床垫、气钉枪、足球。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是怎样利用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的吗?你还能说出一些生活中哪里也利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吗?
(3)学生列举。
(喷雾器、车轮胎、彩虹门等)
【意图解析】学习知识不是最终目的,应用学习的知识到生活中,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增添色彩,是本环节安排的目的。
七、板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
空气占据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