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新课程的认识
教师演讲稿《走进新课程》
教师演讲稿《走进新课程》尊敬的各位领导、教师同仁、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我是XXX学校的XXX,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演讲稿,题目是《走进新课程》。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新课程是顺应时代发展,满足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需要,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注重学科内涵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融合,赋予学生更多的主体性、能动性。
一、新课程的背景和意义新课程的提出是顺应时代需要的产物,在全球化背景下,各行各业都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传统教育模式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新课程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新课程的实施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中,学生将更多地参与实践和探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新课程注重学科与生活的融合,通过真实的情境和活动,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学科的魅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最后,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多元评价和能力培养,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批判思维、合作精神等综合素养。
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多年的试点工作,如今已经逐步向全面推广迈进。
我校作为试点学校之一,自从新课程改革启动以来,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培训,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打破学科界限,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使学生能够在多个领域进行学习和实践,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教师的转变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我们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解放出来,充分理解新课程的精神和要求,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其次,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需要提高。
由于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模式,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需要我们引导他们发掘自己的潜力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简述新课程理念
简述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
如何实施,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适当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让我们感受到数学教学改革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着。
新教材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操作平台;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
新课程的概念:
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二、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
三、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
四、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五、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六、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
七、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
八、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走进新课程演讲稿
走进新课程演讲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对新课程的见解。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课程的推出标志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
新课程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注重将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首先,新课程让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过去,教育往往只注重教会学生各种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
而新课程则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开展项目式学习和体验式教学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新课程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过去的教育往往是教师主导的,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积累。
而新课程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学会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培养解决问题和合作的能力。
最后,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在当前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创新和创业已经成为了成功的关键。
新课程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通过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和引导学生进行创业体验,新课程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和创业的能力,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新课程的引入标志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我相信,新课程将会为我们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谢谢大家!。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新课程理念是指根据时代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发展的一种教育教学理念。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也必须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理念和方法。
本文将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不再是简单地注重学生的记忆和传授知识,而是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批判能力等,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不仅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还需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只有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语文教学不能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语文学习过程。
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愉悦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也需要更加注重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能,语文教学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
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不再一刀切,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的发展目标。
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也需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去解决实际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通过实际的活动和实践性的任务,去应用和提升语文知识和能力。
浅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浅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的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它要求我们不断拋弃过时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以创新的思维,科学的方法去驾驭课堂,掌握学生。
下面我就谈谈对新课程改革认识。
一、转变教学理念,把握课改目标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的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结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际,我们应建立这样一种理念:注重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个性需要;培养科学素养,体现与人文的结合;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学习方式;注意学科渗透,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构建多元评价,激励学生走向成功。
新课程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
特别是“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角度,对于弥补现行教学中“重知识内容和结论,轻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重认知教学轻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培养”等倾向有很强的针对性。
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生的“缄默知识”的培养,要求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在反思中重构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
二、互动环境,实现协作学习新课程下的教学特点可以概括为“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
最根本的核心问题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教学设计时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课堂教学的互动学习。
教学方式:应由以讲为主转向合作探究为主。
要创设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学”。
倡导学生多说、多问、多讨论、多交流经验、多合作、多参与;倡导教师多引导、多组织、多鼓励、多“无为”、多反思、多研究。
教学内容:应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经验,应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加工和组合,创造一个动态开放、内容丰富、有利于学生探究的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新课程教学体会
小学新课程教学体会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对新课程教学体会良多。
首先,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以往的教学中,重点更多地放在学科知识的传授上,而新课程则更加注重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通过大量课堂活动和实践任务,学生可以自
主探究,培养解决问题和合作的能力。
其次,新课程重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的教学往往会
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高。
而新课程则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多样的教学
资源和多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他们的学习
兴趣和学习动力。
再次,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更多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新课程则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提升他们的分析、推理和创造能力。
通过开展各种情
境化教学、问题导向教学和探究性学习,学生能够有机会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总的来说,新课程教学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和合作能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更好地
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作为教师,我将继续努力探索和实践新课程教学,以提供更
好的教育服务。
谈对课程的认识
让学校教育走进新时代——浅谈对新课程的认识有幸能参加第十一期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的学习,在于主任和王老师的精心设计和安排下,倾听了多位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在近半年的学习和交流中,我们每一位学员都感觉收获很多,感悟很多,提高很多。
今天,作为第三学习小组的成员,现将我们小组自学交流的心得体会向大家作以汇报。
我们选择的题目是:谈对课程的认识。
什么是课程?课程就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既包括学校所教各门学科,也包括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
我国的传统的学校教育一直是学科课程的一统天下,只承认学科课的课程,近年来,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正在逐渐打破单一的学科课程模式,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广大教育工作者正在以"学校教育不单纯是使学生学到知识,而是尽可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思想为指导进行教育改革。
如今,我国的许多学者也都持有类似的看法。
例如,有的学者认为,"课程,意味着学生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之下的整个生活活动的总体计划"。
由此看来,课程包括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在教师指导下的各式各样的学习活动,既包括学科课上的学习活动,也包括活动课上的学习活动,甚至还包括那些以学校制度、人际关系、校风、物质环境等为媒体所引发的,以价值、态度、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暗默学习,人们称之为潜在课程。
当今学校存在着三种课程形态,即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
这三类课程各自都有独特的教育功能,是不能彼此替代的;也都有各自的缺陷,是可以相互弥补的。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围绕着特定的教育目标,将它们合理地组织起来,构建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以促进学生的整体性发展。
其实,这就是指导我们课程改革的"大课程思想"的基本观点。
近年来,我们二十七中学在刘喜彦校长提出的“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石”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学校在课程改革上也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比如,采用百家讲坛式教学的历史课程,开展盆栽实践活动的生物课程,为拓展学生艺术体育兴趣爱好所开设的陶艺、剪纸、舞蹈、服装设计等15门艺体选修课程,以及每学期带领学生走向全省各爱国教育实践基地的“优秀学生励志行”活动等等,学校真正用行动诠释了新课程的理念。
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
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
我进入新课程读书心得中感受到了许多新的思想和观点。
首先,新课程提倡的学生主体性让我意识到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角,积极参与和主导自己的学习过程。
在以往的教育中,老师往往是教学的主导者,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对象。
但是,新课程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让我认识到教育应该是一种引导和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其次,新课程强调的跨学科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传统的教育往往将知识划分为不同的学科,学生需要按部就班地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
然而,新课程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融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来学习。
这使得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最后,新课程还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价值观培养。
传统的教育往往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和特点,过分强调标准化的成绩评价和竞争。
而新课程强调每个学生的发展是独特的,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新课程还倡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他们健康、独立和负责任的思维方式。
总的来说,走进新课程读书心得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
我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传递知识。
通过新课程的实践,我相信我们能够推动教育的改革,培养更多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未来人才。
教师演讲稿-《走进新课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教师演讲稿-《走进新课程》尊敬的领导、教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学校的一名教师,今天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交流一下新课程对教师和学生的意义和影响。
众所周知,新课程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高质量教育发展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传统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迫在眉睫。
新课程的实施正是为了满足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首先,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教学理念和方式。
我们不能再一味地以教师为中心,而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需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还需要改变课堂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不能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而应该关注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新课程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我们要将道德教育、文化教育、艺术教育等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美和善的力量。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最后,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们不能再依赖繁重的知识传授,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同时,新课程还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我们要在课堂中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机遇。
2023年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
2023年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1通过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再一次深刻的认识到语文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实质意义。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支配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怎样才能创设轻松愉快、合作探究、和谐好学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
现浅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改变观念,树立全新人才培养观。
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新精神是新课标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激活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德性,并用自己的航标之灯,去照亮学生的希望之路。
从客体走向主体,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二、创设情境,轻松学习。
《新课标》更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强化语言实践便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其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堂成功的课,就是能够和谐地把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既能让学生充分阅读,又能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阅读的作用。
我认为,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于如何拓展、创新语文学习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描述的生动情景,轻松愉快的学习,水到渠成的获取知识。
三、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
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
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
这样,才能激起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
浅谈对新课程的认识与理解
浅谈对新课程的认识与理解课程改革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认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知识的权威”。
但随着人文思想的日益渗透,传统的教育方式面临严峻的挑战。
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意味着什么?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意味着什么?对此作为教师不得不面对学生进行反思,重新给自己定位。
下面谈谈通过学习与实践对新课程的认识与理解。
一、重新认识传统的教学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具体表现为: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
教学关系则是我讲你听,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先教再学,教了再学,教多学多,不教不学;怎么教就怎么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
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反面,最终遏制了学的力量。
二、透视新课程的教学观1、新课程的教学观是:课程是民主的、开放的、科学的,课程不仅是预设的,而且是生成的;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教材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开发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课程有机的组成部分。
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沟通、互相交流、互相理解、互相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观念、情感、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三、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新课程的宗旨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更多地关注人的作用。
1、在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输出型教学方式,以探讨式、启发式为主,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总结,找出规律,得出结论,最后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要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使每个学习项目、每一堂课都各具特色,不能千篇一律。
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意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不仅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而且要致力培养学生长期的学习兴趣;既要注意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更要注意一定的挑战性,拓宽学生的视野。
新课程听课和评课读后感
新课程听课和评课读后感听课体会:新课程的引入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在听完新课程的课程介绍之后,我对新课程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并对其中的一些理念和改变感到非常震撼和激动。
首先,新课程明确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在过去的教育体系中,教育的目的往往只是单纯的传递知识,而新课程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学会学习、合作与交流、创新思维等方面。
这样的目标对于当今社会的需求非常符合,培养了这样的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听了这些介绍,我对新课程所倡导的核心素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次,新课程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的源泉和学生的灌输者的角色,而新课程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来主动地获取和应用知识。
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我对这样的教学模式非常赞同,并且希望能够在自己的教学中加以应用。
评课读后感:通过听课我对新课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其中的一些理念和改变感到非常赞同。
新课程的引入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在我看来,新课程不仅仅是一种课程的改革,更是一种教育的改革,它正在引领着教育的发展方向。
首先,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这一点对于一个好的教育体系来说至关重要。
传统的教育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有机会更全面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样的教育模式需要学校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听完课程介绍后,我意识到在我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传统模式,需要加以改进和调整,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发展自己。
其次,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这种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通过探究和实践来获得知识。
浅谈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浅谈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在这次全员培训中,我对小学数学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让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
传统的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制约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新课改更加注重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培养能力。
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我认真比较了新课程标准和以前教学大纲,发现了新课标对以前课程标准的修改,新的课程标准更适合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
浅谈一下我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一、基本理念: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是一种文化。
3、数学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5、评价的目的—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改进教师的教学;目标多元,方法多样;重过程,轻结果;关注情感态度。
6、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二、课标解读,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
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
三、新课标更健全了新的评价机制。
把过程纳入评价的视野:过程评价和结果相结合、认知评价和情感态度评价相结合、注意评价内容的综合性、注意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注意评价对象的差异性、注意评价结果的激励性。
浅谈对新课程的认识与理解
浅谈对新课程的认识与理解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新的课程层出不穷,如何认识和理解这些课程,为学生发挥巨大的作用,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
新的课程也许有一些新的重点和突出特点,它不仅能让学生在自身的能力和技能上有较大的提高,还能让老师熟练地使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掌握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技术,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
首先,新的课程非常重要,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身特点来挑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话题,最重要的是开发自己的专业技能。
一旦选择一个新课程,学生就必须努力学习,吸收新的知识,并把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有必要充分理解特殊的课程。
其次,新的课程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字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视野,建立他们自身独有的观点,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上知识。
此外,新的课程也有可能与当前的实际需要有关,学生应将课程学习与实际需要相结合,学习课程中不同方面和技术,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最后,新课程也可以教会学生严谨的思考方法、必要的细节技能,培养他们的持久耐力和斗争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认识,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课程内容,建立新的学习理论和观念,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
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认识和理解新课程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h们更好地理解新知识,并使其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努力学习,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新课程的作用,使自己在学习和实践中发挥最大的价值,从而取得更好的发展。
浅谈学习新课程的几点体会
浅谈学习新课程的几点体会自从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有幸使用新教材执教,对于我这个工作没几年的生物学教师来说,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许多迷茫、困惑,同时也有一些认识和体会。
下面我着重谈谈自己对新教材、新课程使用的几点认识和体会:一、新课程给教学理念带来了新的挑战。
新课程的模式,提倡"情感引动、问题驱动、师生互动、小组共动、全面带动。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先从转变方法入手,不仅自己动起来,更要让学生动起来,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按照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讨论、理解、推理、想象,这样出来的结果才会更透彻、记忆更深刻。
正如专家所言,学生从同学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师、教科书上学到的多。
教师只要加以引导、梳理就可以了。
这些方法说小了,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说大了,是使学生形成了一种学习的需要和意识。
使学生学业的完成伴随着情感的成熟,从而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比如,在每堂课前,我将会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展示在上一节生物课上的全部学习成果,或者讲一个生物小故事,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表现自己,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进来,意在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并希望他们能通过这样的机会获取更多的生物科学知识。
在给予评价时,我尽量用鼓励性的话语,以及同学们的掌声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鞭策。
对于刚接触生物学的学生来说,课前一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物小故事,既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为整堂课作了一个很好的引入。
何乐而不为呢?二、新课程给教学方法带来了新的活力。
新课程淡化了知识的概念,而更注重的是科学素质的培养。
科学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在生物学课堂中的学习方式也应该体现自然科学的这一特点。
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与科学家的工作非常相似,学生为了学习知识也必须读书,必须与同学交流、不断地提出问题,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要做实验、解决困惑,与同学进行讨论,学生还必须使用测量设备,这样可以使实验的结果更加准确。
浅谈高中新课程实践的感悟与认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新 课 程 视 窗
浅谈高中 新课程实 践的 感悟与 认识
■ 李 书伟
2 0 0 8 年秋季河南开始进入新课程阶段 ,在新课 程推进过程 中, 没有专家 , 只有同伴。对新课程我 的 感情 是复杂的。一方面 , 我是在学 习新课程 、 研 究新 课程 、 实践新课程 中进 步成长起来 的 ; 另一方 面 , 和 所有老师一样 , 我也是在惶恐 中进入新课程 的。 新课 程意味着我得改 造 自己, 重新建构 自己 、 充实 自己。 回顾三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 感悟颇多 , 今 天我 就把 三年来的点滴认识 与感悟 与大家分享 。
一
史” , 即“ 能提供 我们 已经或能够 找到 的保存 过去实 况的知识 ” 的“ 纪念物 、 文 献和象征 ” —— “ 史料” ; 第 三种是“ 作 为思想的历史” , 即 当代人对过去的认识 , 只有这种历史 才是通常所说 的“ 历 史” 一 词的 “ 真正
含义” —— “ 史学” 。在 教 材 处 理 、 材料 运用 和 问 题 仓 0 设等方面要重视史学基本规范。
下: 自己教 过学生思考没有? 自己教过学生读 书没 有? 我 最 近 一 直 在 思 考 两个 问题 : 怎 么 知 道 学生 没有 思考?又怎么知道学生正在思考 ?我 们提 出一个 问 题, 学生回答了 , 但仅是知识的再 现 、 回顾 , 能说 学生 思考 了吗 ? 不能。 如果 引导学生 为 自己的 回答找到合 理 的解释 , 那 学生 就正 在思考 了。我们常说的 比较 、 联想、 归类 , 是 思考的类型或者 思维的类型 , 它 与思 考的属性 是有 区别 的。 课堂提问要多提开放性 问题 , 少 提 封 闭性 问题 。 第 三 ,必 须遵 循 基 本 的史 学 规 范 。我 们 学 习 的 “ 历史 ” 以三种形态存在 。 第一种是“ 作 为过去实况的 历史” , 即 自人 类存在 以来 “ 所做过 、 说过 、 感觉 过和 想过 的一 切” ——“ 史实” ; 第 二种是 “ 作为记 录 的历
浅谈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
浅谈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邓纯彬用“课程标准”替代“教学大纲”部分教师对此认识不足,尤其,对“课程标准”及其特点理解、把握的还不够准确。
那么应该从哪几方面来认识、把握“课程标准”?1、素质教育理念贯穿在“新课程标准”始终。
2、突破以学科为中心,实施知识整合的人本教育策略。
3、改革学习方法,发展学生思维。
4、实施多元评价策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5、为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提供创新空间。
1、素质教育理念贯穿在新课程标准始终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的课程功效,并将其体现在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方面,从而促进教育教学重心的转移,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使素质教育理念体现在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生活过程中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中。
例如:1)通过统计家庭每天都丢弃垃圾袋的数量,学生经过数据收集、处理、呈现的过程,体会塑料垃圾对人类生活可能产生的危害。
选自《数学课程标准》2、突破以学科为中心,实施知识整合的人本教育策略(1)新课程标准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努力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注重学生的兴趣与经验、知识与生活的沟通、联系。
密切课本与学生实际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打破传统教学单纯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逻辑性、独立性的局限,在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应相互融合、贯通,实施知识整合的人本教育策略,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服务。
例如:(1)增加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图形与空间、统计与概率等现实问题的探究,降低对运算、证明技巧的训练。
选自《数学课程标准》3、改革学习方法、发展学生思维新课程标准在它的表述中曾多次强调,各学科课程标准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注重体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倡导学习方法的变革,发展学生思维,改变单一模仿的被动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新课程的认识
从新课程实施以来已有一年了,仔细阅读新课程,它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如何以“学生”为本,我个人认为,就是如何解放他们的眼,让他会看;如何解放他们的脑,让他会思考;如何解放他们的手,让他会做;如何解放他们的口,让他会说。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发展的主要渠道,任何一种教育改革最主要的还是课堂教学的改革。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感到我自己的教学活动在不断地变化。
首先,活动中关注他们的生成,及时调整预设内容。
对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进而采取积极的行动。
我改变了过去只会预设、只会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教学进度备课、上课的习惯,学会了放眼关注孩子的“寻常时刻”、关注发展的“机会之窗”,及时地将生成活动引入课程。
其次,关注学生一日活动中的寻常时刻。
新课程理念已经将学生的一日活动全部纳入到课程的范畴中,那么生成活动从何而来呢?我们知道在他们的一日活动中,时时刻刻都会有生成活动的出现和形成,如:在自由活动中学生们会自然地对某个小朋友带来的玩具发生兴趣,围在一起反复地看着、玩着、讨论着与这个玩具所相关的话题;带孩子散步时偶尔飘过一片树叶,飞过一架飞机都会成为孩子关注的热点,孩子们会在运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新生事物的本质产生探究的欲望和激情,一个个为什么?哪里去了的问题串联、积累、转化成了他们的自发生成的活动。
新课程开展以来,使我发现我们的孩子交往的能力更强了,与人交流的语言也更美了。
但是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了。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信地想、大胆地说,赋予他们思想的空间、感情的自由、创造的灵感。
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活”起来。
这样就能让他们其实也包括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与教的快乐。
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信息。
教师必须要和学生一起真正投入到每个活动中去,和学生们一起共同成长。
要善于倾听孩子、懂得包容孩子、学会支持孩子。
当孩子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时,他们会用不同的方式、通过不同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特别是年龄小的幼儿,当他们不能自如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时,我们教师更应细微观察,及时察觉,分析孩子行为产生的背景和真实意图。
对个别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我们采用了个案追踪、现场纪录等形式,尽可能全面客观地解析孩子,捕捉到来自孩子的信息。
我们教师只有真正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才能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困难,才能解读他们的一言一行,才能及时、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引领我们的孩子去探索周围美好的生活。
这是我自新课程开展以来,对教学活动的简单认识,我也会在以后的道路上继续努力,使自己更了解他们、更接近高中学生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