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与游憩硕士学位学程专题演讲王小璘 教授朝阳科技大学 景观.
《景观生态学与生态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景观生态学与生态设计》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0cc7d71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be.png)
《景观生态学与生态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生态设计/ Eco- design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专业课/学位课适用专业:风景园林专业学时数:48 学时其中:实验/上机学时:16学分数:2.5 考核方式:大作业预修课程:景观植物学、景观建筑学、景观生态学、景观设计初步教学参考书:1.李景文主编森林生态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2.李博主编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孙儒泳等主编普通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徐化成主编景观生态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35.张宇星著城市生态空间理论---城市与城镇群空间发展规律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06.刘翠玲等编著室内绿化装饰技巧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7.戴志棠等编著室内观叶植物及装饰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9开课单位:艺术设计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教研室课程简介:本课程根据地理学上的景观与环境学中的生态,把地理学对地理现象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横向研究和生态学对生态系统机能相互作用的纵向研究集合为一体,以景观为对象,系统介绍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解析了景观生态学的构成要素、空间结构、功能、过程、形成因子以及各部分的相互关系,研究景观的动态变化及景观优化利用和保护的原理与途径,结合专业特色阐述景观生态学在景观规划、土地资源利用、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生态设计等方面的应用方法与技术。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面对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潮流与国际生态设计的学科前沿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景观设计过程中如何调整人类对资源的利用方式,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掌握景观生态学的相关概念、原理和基本理论,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与其在国土整治、资源开发、土地利用、自然保护、环境治理、区域规划、旅游开发尤其是景观的结构功能以及构成要素等在场所规划与设计、自然保护与开发以及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等方面的应用。
使可持续的设计从理论与设想到实施操作。
由台湾921地震谈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新思维_王小璘
![由台湾921地震谈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新思维_王小璘](https://img.taocdn.com/s3/m/8a1d0bdf26fff705cc170a48.png)
摘要:公园绿地兼具景观构成、环境保护和防灾避难三大功能,由古今中外的都市发展和造园史观之,其多偏重于前二者的建构。
台湾921地震不仅引起国际间的高度重视与关怀,亦唤起景观专业对公园绿地的重新定位,文章试由公园绿地发展的脉络和台湾921震灾的经验中,重新审视公园绿地在抗灾避难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而提出防灾公园和绿地重建规划设计所应思考的问题。
Abstract: A park and green land is compatible with three major functions such as landscape composi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disaster prevention.More emphasis is attached to the two formers from ancient and modern urban development and garden history. The 921Earthquake in Taiwan was not only caused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with a high degree of care butalso called for a re-positioning of park and green land by the landscape subject. Following thedevelopment of park and green land and the experience of 921 Earthquake in Taiwan, this papertried to examine the role of the park and green land i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put forward keypoints that should be concerned about in the re-building of park and green land.由台湾921地震谈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新思维The New Thinking o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of Park and Green Land Developed by the 9.21Earthquake in Taiwan王小璘 何友锋WANG Hsiao-Lin HE You-feng图01图01 9·21震后呈现的断层瀑布Fig.01 The cascade after the 9.21 Earthquake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530(2009)01-0085-05收稿日期:2008-06-23 修回日期:2008-07-15关键词:风景园林;公园绿地;规划设计;避灾绿地;921地震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arkand Green Land System; Plan and D esign;Disaster Prevention;The 9.21 Earthquake 1 公园绿地发展的历史思维诗经记载:“周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荛者往荐,雉兔者往荐”,帝王之囿,开放给庶民共同使用,乃世界造园史上最早出现的公园。
景观游憩学
![景观游憩学](https://img.taocdn.com/s3/m/d4c82925453610661ed9f4f3.png)
景观游憩学(introducting to park and outdoor receration)景观学:景观美学—园林美学/风景美学、景观生态学、景观游憩学、景观规划设计学、景观工程学……第一章景观游憩学在景观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基础理论:人文景观形成与发展的机理、格局、过程●应用理论:旅游与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社会生产实践:1)国家公园规划设计与管理2)旅游区规划设计3)城市公园规划设计4)公共休闲地规划设计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6)国民健康工程与国家战略●研究对象:广义---游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狭义---游憩与风景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揭示游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自然生态系统在游憩作用下发展演变的规律以及环境特征对游憩体验的影响机理。
●游憩---环境系统是人地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生态学中的一个分支----游憩生态学(RE)●研究方法:1)生态跟踪调查2)实验室与观测站,定点监测3)体验质量调查4)比较法5)统计分析法6)模型法●人类生活中的6个关键词:leisure:闲暇与休闲;recreation:游憩(chaercters);tourism:观光与旅游;spoet:运动与体育;play:游戏;work:工作;●相互关系是什么?主体、客体、载体、媒体●闲暇、休闲、游憩、旅游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isure ,recreation and tourism1)闲暇---时间的概念2)休闲---时间、状态、心态、动态、双重性,目的是快乐与自我表现、内在满足,社会与个人性;休闲是一种社会现象;3)游憩---re_creation,身心再生与社会效益,再构筑、再充电、再储蓄,具有某种特点的活动的总称,人类为了再生产闹动而进行休息、转换心情等活动。
Rationalized leisure的一种。
价值指向性与目的性明显;游憩是特定地域的行为与活动。
4)旅游---观光与综合概念(内涵丰富),性质经济化,目的性最强。
游憩机会谱在森林公园游憩中的应用与研究
![游憩机会谱在森林公园游憩中的应用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08d9313c5da50e2524d7fec.png)
批准 的森林 地域 - 。我 国的森林 公 园 主要依 据 资源 等 级 和设施水 平划 分为 : 国家森林 公 园、 省 级森 林公 园和 市、 县级森林公园三级 。森林公 园规 划和管理在 这种等
级评定方法下突 出表现 出以下两大问题 。 1 . 1 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冲突
制, 导致 了游憩 产 品同质化 , 难 以给游 客独 特 的游憩 体
第一 作者 简 介 : 王晖 ( 1 9 8 7 一 ) , 男, 硕士研究生, 研 究 方 向 为城 市规
划 与设 计 。E - ma i l : wh t c 0 1 @1 2 6 . c o m.
2 游 憩机会 谱概念 及发展 历程
2 . 1 游憩机会谱 概念
美 国于 2 O 世纪 6 O ~7 0年代提 出 了游憩 机会谱 理
( 0 9 6 S THG3 2 1 0 8 ) 。
在户外游憩管理领域 中 , 瓦格于 2 0世纪 6 O年代提 出游客需要不同的游憩设施 、 游 憩环境 以满足不 同的游 憩体验 , 即 游 憩 需 求 的 多 样 化[ s ] 。游 憩 机 会 谱 理 念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1 O 一2 3
论( R e c r e a t i o n Op p o r t u n i t y S p e c t r u m) , 它作 为促 进世 界
国家公 园进 步的重要科技方法之一』 , 结合 了游 憩环境 的 自然 、 社会和管理特征 , 并从影 响游憩者感受 的角度 , 根据不 同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和服务设施需求 , 把规 划 场地分 为若 干不 同区域 , 进 行不 同程度 的开 发 , 形成 了 多序列 的游憩机会【 。
8景观设计史
![8景观设计史](https://img.taocdn.com/s3/m/b4280607647d27284b7351d5.png)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景观设计史 开课系(部):艺术学院 专业: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32(理论:30 实践:2) 作业安排
1,每讲过后,课堂留有思考题目,课后对其完成10页汇报PPT及800 字报告。 2,完成16周,每周汇总PPT及报告,作为最后考试复习范围资料。 3,闭卷考试。
意大利造 园师迈柯 利阿诺为 查理八世 在宫殿边 修建的由 方格形花 坛组成的 花园。
文艺复兴初期园林
法国园林景观
弗朗索瓦一世统治时期法国步入文艺复兴盛期,建筑和园林艺术得到极大发展。意大利著名建筑师维 涅奥拉、罗索、普里马蒂乔、塞里奥等来到法国,对法国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文艺复兴盛期园林
阿奈庄园是1550年由留意归来的建筑师德劳姆为亨利二世建造的,是法国第一个将府邸与花园结为一体 的设计作品。
法国中世纪园林
法国园林景观
法国文艺复兴运动始于1494-95年查理八世的那波里远征。在这场战争中,法国虽然在军事上遭到惨 败,但在文化艺术方面却收获丰硕。查理八世从意大利带回了大量的文化战利品和二十二位意大利工 匠,包括造园师迈柯利阿诺。 在随后的十几年中,这些工匠在安布瓦兹、布卢瓦和盖甬等地建造了一些文艺复兴式样的园林。
பைடு நூலகம்
课程简介
第七章 人文主义与别墅的复兴——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景观(公元1400年—公元1640年) 第一节 人文解放——文艺复兴时期园林景观的发展初期 第二节 意大利台地园——文艺复兴盛期园林景观 第三节 巴洛克园林景观——文艺复兴园林景观末期 第八章 权利与荣誉——法国勒· 诺特式园林景观(公元1501年—公元1715年) 第一节 勒· 诺特式园林景观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伟大的法国古典主义造园艺术家——安德鲁· 勒· 诺特 第三节 勒· 诺特式园林的特点 第九章 从人工规则到自然风景的蜕变——英国园林景观(公元1485年—公元1871年) 第一节 善于模仿的英国规整式园林景观 第二节 理性、浪漫主义交织的英国自然风景园林 第十章 人民的公园——美国园林景观(公元1607年—公元1890年) 第一节 殖民地时期 第二节 城市公园时期 第三节 天然公园时期 ●第三部分 百花齐放的景观设计——现代景观设计艺术 第十一章 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公元1925年至今) 第一节 现代景观设计学产生的背景条件 第二节 现代景观设计学的特点 第三节 现代景观设计学发展的主要流派
结合雨水利用的景观设计
![结合雨水利用的景观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a08e1c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d9.png)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人类的生命活动和生产活动无时不需要水。
水同时也是这个世界风景中的一个要素,它是可以将生活变成风景的重要因素。
水通过其巨大的塑造力造就了地球上许多奇异的硬质的风景,通过其温和的水性特征形成了许多柔和的风景。
而在世界各国不同风格的园林景观中,水体更是其中不可替代的要素之一。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诸多问题又严重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淡水资源的短缺己成为人类特别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当今世界,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污染已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公园绿地中无论造景还是绿地的养护管理也同样面临着缺水的危机。
由于水资源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现实需要我们检讨传统的发展观,寻求新的发展模式。
1问题的提出传统的城市规划及景观设计习惯于将地面降雨尽快排入城市雨水管网和市郊江、河水体中位首要原则,贯彻的是“使雨水尽快远离城市”这一传统的防水思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人,市区原有的自然环境如森林、农田、牧场等被建筑物、构筑物及硬化地面取代,原有疏松透气的地表被混凝土、沥青、砖石等坚硬密实的不透水材料所取代。
在现代城市中,除了散布于市区的公园绿地及天然水体以外,整个市区几乎被一张不透水的大网所笼罩,它阻隔了雨水向市区下部土壤的渗透,严重影响了雨水资源的利用。
城市作为非农业人口高密度聚居的区域,它同时又是高强度的经济活动区域,这两方面都注定城市需要大量的淡水资源供应,水资源的压力时刻威胁着城市的发展。
2雨水利用的景观化2.1景观化文中所要阐述的“景观化”就是:结合景观设计元素把雨水资源在园林绿地中利用的各个环节展现在园林景观中;并在景观美学的指导下,依照景观设计的形式美法则,使其具有美的观赏性、参与性、教育性等,达到功能和景观美的统一。
2.2园林绿地雨水资源利用途径的景观化2.2.1雨水的渗透利用景观化(1)雨水通过绿地土壤进行渗透在传统的城市绿地设计中,绿地地表的形式大多依照造景的目的以及某些特定的功能要求来决定,而以雨水利用为目的的绿地则需要针对雨水渗透的特点来设计。
浅谈森林游憩
![浅谈森林游憩](https://img.taocdn.com/s3/m/ca63653f866fb84ae45c8d3a.png)
浅谈森林游憩作者:孙秀军来源:《农业与技术》2012年第04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快速扩张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使得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向往纯净的自然。
由于城市内部的森林景观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且城郊森林景观存在很多的人为痕迹等问题,因此改造城市周围的森林,发挥其改善人类聚居环境及提供人们野外游憩、娱乐等的社会功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关键词:森林;游憩;景观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人们的生活时间在不断地发生演变,这种演变主要体现在劳动时间即工作时间与闲暇时间的消长时间。
社会每前进一步,闲暇时间就延长一次[1]。
森林游憩即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日益加快的现代化进程应运而生的,并在人们渴求回归自然、追求健康体魄、重视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据《中国森林旅游学》(董志勇 2002),我国的森林旅游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尧舜禹时候。
古代的游憩大致上可分为三类:统治阶级驰骋射猎的野游,士人阶层游历山川、寄情山水的森林游憩和平民百姓参加佛寺道观等宗教活动的游憩活动。
近代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这110年间,由于国民经济没有多大的发展,使得人民群众没有能力参加旅游和森林游憩。
而现代森林游憩业的兴起和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其后的10年,我国森林游憩业的建设和理论研究都有了长足的进步[3] 。
从 1995年 5 月1日起,我国实行了每周工作 40h,即每天工作 8h,每周 2 天休息日制度。
同时,“十一”国庆节、春节形成的长假,我国现在已经形成了每年大量的法定假日,加上带薪休假,就意味着城市工作人口中每年有1/3 的时间处于假日状态就逐步形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4]此外,人们退休年龄也不断提前,这一系列政策增加了人们闲暇的时间,从而带动休闲经济的发展。
使得人们更愿意将多余的时间用于体育运动和休闲娱乐,消除压力和烦恼,达到情感交流,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山水城市不可停留在概念上要深入其内涵
![山水城市不可停留在概念上要深入其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c043193f0912a2161479292d.png)
中华建筑报/2010年/6月/5日/第006版前沿山水城市不可停留在概念上要深入其内涵吴宇江构筑中国山水城市的模型不要让高楼中的人,向外一望,只见一片灰黄,楼群也应参差有致,其中有楼上绿地园林,这样一个小区就可以是城市的一级组成,生活在小区,工作在小区,有学校,有商场,有饮食店,有娱乐场所,日常生活工作都可以步行来往,又有绿地园林可以休息,这是把古代帝王所享受的建筑和园林,让现代中国的居民百姓也享受到,是皇家园林的提高。
城市的规划设计者可以布置大片森林,让小区的居民可以去散步、游息。
如果每个居民平均有70多平方米的林地,那就可以与今天乌克兰的基铺、波兰的华沙、奥地利的维也纳、澳大利亚的堪培拉相比,称得上是森林城市了。
所以,山水城市的设想是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结合。
山水城市不该是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城市构筑的模型吗?钱学森先生设想的山水城市是把我国传统园林思想与整个城市结合起来,同整个城市的自然山水条件结合起来。
要让每个市民生活在园林之中,而不是要市民去找园林绿地,风景名胜。
建山水城市就要运用城市科学,建筑学,传统园林建造的理论和经验,运用高新技术(包括生物技术)以及群众的创造,所以建山水城市将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世纪性创造。
处理好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先生在畅谈山水城市与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时指出:“山水城市这一命题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好城市与自然的关系。
中国传统城市山水常作为构成城市的要素,因势利导,形成各种富有特色的城市构图。
如能将城市依山水而构图,把其连接的大城市化成为若干组团,形成保持有机尺度的山-水-城群体,则城市将重视山水景观的活力。
山水泛指自然环境,城市泛指人工环境。
山水城市是提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发展。
”著名古建文保专家郑孝燮先生在谈到山水城市的文化环境时指出:“山水城市首先在于把握中国特色这个灵魂,同时既需达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又要塑造完美的文化环境。
标志性旅游景观观赏性的眼动研究方案
![标志性旅游景观观赏性的眼动研究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541d0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93.png)
分析不同性别的被试对不同类型的景观图片在各评价要素上的差异性(方差分析)景观类型的主效应被试性别的主效应景观类型与性别的交互效应
形态美
知名度
景观奇特性
景观整体性
景观愉悦度
色彩美
把眼动实验得到的眼动指标作为新变量与被试对每张图片的主观评价得分相结合,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回归模型,从而构建基于眼动的评价过程模型。
研究方法:
眼动分析法:通过对眼动的研究可反映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故眼动研究被认为是视觉信息加工研究最为有效的手段,眼动追踪技术是指通过对人的瞳孔与视线轨迹的测量,获得注视时间和次数、注视的平均时长、眼跳时间和次数、眼跳距离、首视点注视时间,以及首次注视位置等数据,利用此类数据研究者可以把定性和定量方法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最终归纳总结出被试者在不同情况下的视觉反应规律。
定性描述法
物理元素知觉法
心理学方法
先对景观评价的关键因素进行分辨,再对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和定量化研究;
其基于主观判定,以刺激一反应理论为基础,通过概念化的理论与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对评价对象进行理论模型构建和心理统计分析。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专家学派
心里物理学派
认知学派
经验学派
以进化论思想为指导,把风景作为人的生存空间、认识空间来评价,强调风景空间对人的生存、进化及情感反应上的意义。
国内外研究综述
景观视觉质量评价及美学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其研究人员也多是来自于各个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分别将木学科的研究思想和方法,带入到景观质量评价领域来,国外景观质量评价方法主要有3大类。
,使用景观要素(线、形、色、质)、符号美学和形式美学原则来对景观质量进行描述、分析和评价;
此外,文章还总结了不同性别的被试观察图片时的眼动特征,以及不同性别的被试对于不同类型的城市标志性旅游景观的的喜好,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景观对其塑造目的地城市形象方面提出一些意见。
基于城市微更新的口袋公园景观设计
![基于城市微更新的口袋公园景观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ff3454a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8.png)
融入创新的内涵ꎬ 体现时代特色和需求ꎮ “ 微更新”
是一种有机化、 渐进式的整合更新过程ꎬ 通过整合社
区道路、 营造空间、 功能重构、 活化空间等手段以达
到显著效果ꎮ
城市微更新范围较小ꎬ 具有继承有机更新理论ꎬ
对城市衰败空间、 活 力 不 足 小 尺 度 空 间ꎬ 采 取 渐 进
景观轴线ꎮ 合理布局路网关系ꎬ 将所设计空间与其路
入交通动线秩序和人文景观ꎬ 结合空间隔离、 观赏、
网进行相互串联ꎮ 一级道路以彩色沥青铺装ꎬ 二级道
穿行对线路进行串联、 缝合ꎬ 道路两侧均可进入ꎬ 通
路采用透水砖铺设ꎬ 出入口设置方便居民ꎮ
过健身步道对景观区域进行贯通ꎬ 增加林下空间的便
3 2 2 特色植物设计
前期对场地调研ꎬ 主要乔木进行保留或移位ꎬ 采
用上层高大乔木和下层花灌木的造景模式ꎬ 选择适合
捷性与通过性ꎮ
3 3 2 特色植物景观设计
福源口袋公园内有桂花、 碧桃等原有植物ꎬ 按照
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木和花灌木ꎬ 合理布局以营
特色植物空间配置的原则ꎬ 通过增植樱花品种ꎬ 搭配
造错落有致的景观ꎮ 控制树木的高度和密度ꎬ 使阳光
忘或废弃的角落ꎬ 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城市空间资源ꎮ
零空间的特点ꎬ 因地制宜、 顺应自然ꎮ 根据地区的地
这些位置可能是城市更新的焦点区域ꎬ 口袋公园的建
理位置和地形特征ꎬ 选择合适的地点建设口袋公园ꎮ
设可以成为城市微更新的一部分ꎬ 带动周边环境的改
对于城市中的不同区域ꎬ 如市中心、 居民区、 商业区
善ꎮ 在口袋公园的设计中应融入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
或工业区ꎬ 考虑到当地社区居民的需求和人口密度ꎬ
风景游憩林林内景观的游客游憩偏好研究
![风景游憩林林内景观的游客游憩偏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698d65a767f5acfa1c7cda6.png)
表 1 被调查游客基本特征 类别
性 别 女 性
城 区
的重要组成部分【 卅 。 本 文选取 中国北 方的吉林龙湾群 国 家森林公园和 中国南方的福州 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 旺
季, 对森林 林 内景观的游客游憩偏好进行调查研究 , 为 景区建设提供指导 。 1 研 究地概 况 吉林 龙 湾群 国家 森林公 园位于吉林 省通 化市 , 森 林 面积 6 7 8 0 h m 2 ,森林 覆盖率高 达 9 8 %,年平 均气温 4 . 1 ℃, 夏季最高气温不 超过 3 0 c l C 。有着 数量众多 的火
本次调查 问卷设 置游 客基本 信息 、游览喜好等共 1 4题 , 项 目设 计参考 《 森林 游憩 》 ( 哈 默特 ・ 道 格拉 斯 ・
R・ 著) 、 《 风景名胜 区规 划原理 》 和《 国家公 园》 , 多数为
多选题 , 并在 游客填写 问卷 时进 行适 当交 流。2 0 1 4年 7 - 9 月 ,笔 者在吉林龙 湾群 国家森林 公 园和福 州 国家 森林 公园进行调查 问卷 ,发 出 4 5 8份 ,回收有效 问卷
基金项 目 : 国家公 益性行业科研 专项( 2 0 1 4 0 4 3 1 5 ) 和 国家公益性行业 科研 专项( 2 0 1 4 0 4 0 3 0 1 ) 资助
委 1 0 暮 r 口 f 方 游 喜 客
③
作者简 介 : 黄淑 萍( 1 9 9 0 一 ) . 女, 硕 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风景 园林学规
特征 Biblioteka 南方游客 , % 北方游客 , % 混合游客 , %
2 & 4 2 1 . 6
2 8 _ 4
2 2 3 . 8
园林风景中色彩的应用
![园林风景中色彩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898d88e2af90242a995e53f.png)
2019年第14期现代园艺在古代风水学中就记载有色彩学,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现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应用在各个领域。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怎样合理地运用色彩,怎样进行设计,怎样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怎样带给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色彩在其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色彩潜移默化地发挥着满足提高人们审美需求的作用,生活中到处充满着五彩斑斓的彩色,从园林美景到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鲜明特点。
色彩对人们的感官感受,有着康复、保健的作用。
色彩不仅有识别作用,还可以产生美感。
现如今,世界变化多端、日新月异,色彩的描述不仅是原色和混色,各种色彩和谐统一才设计的重点。
1色彩分类园林中蕴含很多色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色彩是必要元素,由于很多原因并对此进行太多研究,忽略了色彩元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作用,从色彩载体出发,研究分析色彩在风景园林中发挥作用,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其最大作用。
研究怎样合理搭配各种色彩元素,实现生态环境与色彩元素和谐统一发展。
风景园林设计中色彩的应用,不同于单一色彩构成,是各种色彩和谐统一,让园林呈现出色彩缤纷、姹紫嫣红的美景,带给观赏者美的视觉冲击,让人舒适愉悦。
通常来园林风景中色彩的应用王小莹(北京昌平区园林管理处,北京102200)摘要:色彩存在与人们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美学上来说,色彩能够带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
在园林风景中色彩的合理运用,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视觉美感。
在实际的园林风景设计中,色彩的合理搭配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内容,设计师根据色彩学基本原理与规范,合理地运用色彩,设计出有益于身心健康,舒适愉悦的园林美景,主要介绍了园林风景中色彩的应用。
关键词:风景园林;色彩;应用作者简介:王小莹(1973-),女,北京人,本科,研究方向:园林。
到水的价值。
例如,一些游泳池、人工湖、溪流和喷泉建在花园、城市社区中,这些区域景观有效结合了光的颜色、音乐的美感等,创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动态景观。
逢甲大学景观与游憩硕士学位学程
![逢甲大学景观与游憩硕士学位学程](https://img.taocdn.com/s3/m/f1c97d2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2e.png)
援
景觀美學
制度法規與評析
土地與環境專論、景觀行政與法 規、計畫法原理、景觀資源評估、
整
景觀模擬分析
合
高等統計分析、多變量分析、景觀與遊憩資源管理、景觀與遊憩議題
性
分析、全球化與區域發展、空間資訊系統專論、空間技術在景觀生態
課
應用的理論與實務
程
旅遊行為特論、旅遊行為分析、
遊憩與觀光行為研究
生態旅遊專論、旅遊與觀光消費
者專論、景觀與旅遊解說特論、
支
資源使用衝突管理
援
遊憩事業投資分析、休閒文化產
休閒遊憩
商業遊憩與產業發展
業專論、休閒產業經營管理、旅
遊社會學、遊憩經濟學、休閒社 會心理學、休閒社會學、遊憩計畫 理論
生態 城鄉
創新 城市
休憩 樂活
美感 旅遊
課程核心建構
知識經濟 研究能量 國際視野
永續環境 設計創意 自然保育
學術研究
景觀專業
核心 遊憩專業
實務操作
永續旅遊 人文素養 生活美學
專業強化 社區參與 領導智能
生態保育與永續發展
景觀與生態、生態工法特論、都 市生態與綠化特論、世界襲產與
景觀規劃
文化觀光、景觀與旅遊生態規劃
支
景觀風貌與社區營造
社區營造特論、都市景觀分析、 文化地景研究、歷史聚落保存、
沈阳福陵文化遗产景观区域层级与景观特征关联研究
![沈阳福陵文化遗产景观区域层级与景观特征关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10d8ea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5.png)
中图分类号 TU9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2024)04-0107-05 收稿日期 2023-07-24摘 要 从文化景观的视角,文化遗产景观是一个具有文化与自然双重属性的复杂系统。
复杂适应系统方法能够更有效地分析文化遗产景观内在结构层级关系,进而加强对文化遗产本体的认识与保护。
该文将复杂适应系统与景观特征评价两种方法结合,建构景观区域层级研究方法,进行福陵文化遗产景观区域的景观特征研究;从自相关、占据与连接等区域层级分析景观特征在不同层级中的关联性。
为福陵文化遗产景观区域的保护提供多维路径,探究文化遗产保护性发展的多元研究方法。
关键词 沈阳福陵 文化遗产 景观区域层级 景观特征 关联研究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landscape, cultural heritage landscape is a complex system with cultural and natural attributes. The method of complex adaptive system analysis can more effectively analyze the inner structure hierarchy relationship of cultural heritage landscape, and then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ote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ontology. In this paper, complex adaptive system and 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methods were combined to construct a landscape regional hierarchy research method. The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Fuling cultural heritage landscape area were studied. The correlation of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hierarchy was analyzed from the regional hierarchy of self-correlation, occupation and connection, so as to provide a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 for the protection of Fuling cultural heritage landscape area and to explore the multi-research method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heritage.Keywords Shenyang Fuling, Cultural heritage, Landscape regional hierarchy,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ion study沈阳福陵文化遗产景观区域层级与景观特征关联研究The Association Between Regional Hierarchy and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Fuling Cultural Heritage Landscape in Shenyang莫 娜 | Mo Na蒋明辉 | Jiang Minghui张伶伶 | Zhang Lingling围绕建筑或景观遗产本体进行的文化遗产研究,在有效地保护建筑文化遗产方面做出了贡献,但仍不能深入解决文化遗产区域的持续性保护问题。
风景园林规划专题会议综述
![风景园林规划专题会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ffe292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0.png)
风景园林规划专题会议综述
张同升
【期刊名称】《城市规划》
【年(卷),期】2011(035)011
【摘要】2011年9月22日上午,“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风景园林规划专题会议”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金陵会议中心302室如期举行.会议特邀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规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副院长王磐岩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和学会理事、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陈耀华教授作了名为“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动态”和“风景遗产资源的保护利用”的主题报告,并邀请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何旭、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研究中心廖远涛、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周有军、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程红宁、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于敬等5位学者作研究报告.
【总页数】3页(P62-64)
【作者】张同升
【作者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8
【相关文献】
1.身体美学视域中的休闲哲学研究r——第四届"中国休闲哲学论坛暨身体美学专题会议"综述 [J], 朱鹏杰
2.见微知著设计有道——城市设计专题会议综述 [J], 王引;袁方
3.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优化城市微气候综述 [J], 赵晓龙;李国杰;赵文茹
4.提升研究深度把握研究方法实现高质量成果表达——2017全国学前教育学术论坛暨教育研究方法与成果表达专题会议综述 [J], 康洁;熊志刚
5.风景园林规划中的格局-过程关系理论研究综述 [J], 康世磊; 岳邦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卓越计划的地方院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思路探索
![基于卓越计划的地方院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思路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3af1287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a.png)
基于卓越计划的地方院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思路探索偶春;姚侠妹;刘乐;姜双林【摘要】Based on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in practical teaching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ity in Fuyang Teachers College, the article constructs three levels of teaching system and diversified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in Basic practice,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practice, graduation comprehensive and innovation pract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ining outstand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landscape engineer, and puts forward some innovative ideas in practical teaching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ity in Fuyang Teachers College,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actice teaching mode of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ity of relevant colleges in the new situation.%在分析阜阳师范学院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培养地方院校卓越园林工程师专业人才”的角度,构建园林专业基础实践、专业综合实践、毕业综合与创新实践的三个层次教学体系与多元化实践教学方法,提出阜阳师范学院在园林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几点创新思路,为新形势下相关院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思路的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由台湾921地震谈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新思维
![由台湾921地震谈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新思维](https://img.taocdn.com/s3/m/6b52061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d1.png)
由台湾921地震谈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新思维
王小璘;何友锋
【期刊名称】《风景园林》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公园绿地兼具景观构成、环境保护和防灾避难三大功能,由古今中外的都市发展和造园史观之,其多偏重于前二者的建构.台湾921地震不仅引起国际间的高度重视与关怀,亦唤起景观专业对公园绿地的重新定位,文章试由公园绿地发展的脉络和台湾921震灾的经验中,重新审视公园绿地在抗灾避难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而提出防灾公园和绿地重建规划设计所应思考的问题.
【总页数】5页(P85-89)
【作者】王小璘;何友锋
【作者单位】台湾东海大学景观学系;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建筑暨都市设计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简谈节约型公园的规划设计——以东方绿地为例 [J], 刘虎翼;刘剑平
2.谈公园绿地扩建的规划设计 [J], 杨建宏
3.大型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与思考——以北京南海子公园(二期)规划设计为例 [J], 李战修;祁建勋;付超;
4.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以徐州市襄王路绿地为例 [J], 王荣;孙昌举
5.应进一步提高居住区公园绿地规划设计质量——兼述日本居住区基干公园规划设计概况 [J], 瞿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风景名胜区用地规划研究进展及启示
![风景名胜区用地规划研究进展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23c0b28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8.png)
风景名胜区用地规划研究进展及启示
王小璘;张祎
【期刊名称】《中国城市林业》
【年(卷),期】2014(12)3
【摘要】文章通过梳理风景名胜区用地近10年以来的研究进展,归纳其自然与社会功能价值、保护规划与评价等主要方向的动态,总结用地规划的内涵、方法、模式以及技术手段,以期为我国风景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总页数】4页(P37-40)
【作者】王小璘;张祎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上海20009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构建我国新的房地产开发用地规划管理体制--香港城市规划与发展控制体制对大陆地区的启示 [J], 张占录
2.西方城市用地规划对完善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启示 [J], 邓莉;母小曼
3.中国国家公园的边界、分区和土地利用管理——来自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启示 [J], 何思源;苏杨;闵庆文
4.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研究与启示 [J], 陈战是;王笑时;杨芊芊
5.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研究进展及展望 [J], 舒沐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森林游憩和景观
![森林游憩和景观](https://img.taocdn.com/s3/m/9d4e3af1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f.png)
森林游憩和景观
张学森
【期刊名称】《江苏林业科技》
【年(卷),期】1993(000)0S1
【摘要】森林游憩是整个旅游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建立了约1200多个森林公园和自然风景区,我国经林业部批准建立的森林公园就有251个。
随着森林旅游事业的兴起和发展,对森林旅游资源的分类,景观解析和评价,森林游憩的特性和内容,森林游憩利用和施业技术,及森林旅游和振兴林区经济等方面都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就上述问题,提出个人之见,以抛砖引玉。
【总页数】4页(P57-60)
【作者】张学森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县园林管理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
【相关文献】
1.城市森林游憩区质量管理研究——以南京紫金山森林游憩区为例 [J], 汤澍;周璐
2.森林游憩对环境与景观生态系统的影响 [J], 但新球;周光辉;蔡时钧
3.京津冀森林游憩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罗莹; 贾黎明; 姚娜
4.基于支付意愿的城市森林游憩价值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J], 郑冰思; 郑鹏镍
5.基于IPA法的森林游憩者行前期望与游憩体验满意度实证研究——以哈尔滨森林游憩市场为例 [J], 于洁;耿玉德;于庆霞;常华;夏凌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