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语言
用模因论看网络语言
用模因论看网络语言【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的魅力越来越大,层出不穷的网络语言让人目不暇接,一些搞笑幽默,朗朗上口的词语句子在青少年中迅速传开。
从语用学的角度,我们不难看出,正是模因论的功效造就了这些流行的网络语言。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模因论对一系列网络流行语的形式的分析,说明模因论的重要性。
【关键词】模因论;网络语言;模因论的重要性0 引言1)模因论模因论(memetics)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探讨模因的概念和传播,并且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
模因是指一系列的文化理念,符号或实践,通过文字,语音,手势,仪式或其他可模仿的现象从一个人的思想传播到另一个人。
模因用了与基因相近的发音,表示“出自相同基因而导致相似”的意思。
我们将meme译成“模因”,是有意让人们联想它是一些模仿现象,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
基因是通过遗传而繁衍的,但模因却通过模仿而传播,是文化的基本单位。
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Tarde Gabriel 在其书The Laws of Imitation(《模仿的法则》1890年)中提出:社会交际起源的所有相似物都是各种模仿形式直接或间接的结果,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模仿的历史,模仿是社会发展和存在的基本原则,是社会进步的根源。
而英国著名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 在1976年出版的The Selfish Gene(《自私的基因》)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文化进化的单位meme。
之后英国著名学者Susan Blackmore 也在著作The Meme Machine中提到说把模因看作是和基因等价的复制因子,模因之间相互竞争着,自私地、不顾一切地要进入到另一个人的大脑、另一本书、另一个对象之中,这最终决定了我们的文化以及心理结构。
20世纪末逐步形成了用模因解释文化进化的新领域。
2)网络语言语言的本质是帮助人们更好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彼此的需求与愿望,语言的发展也是根据人们需求的发展与转变日趋形成的。
以模因论视角浅析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变异
以模因论视角浅析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变异-汉语言文学以模因论视角浅析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变异摘要:网络流行语是随着网络的兴起和普及而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
它的广泛使用与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强势语言模因推动的结果。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强势模因,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得到复制,并且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模因语言变异一、模因与模因论简述模因论(memetics)是在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基础上对文化进化规律进行阐释的一种新理论。
它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传承性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进行诠释。
“模因”(meme)是模因论中的一个核心术语,它是由牛津大学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中首次提出的(何自然,2009)。
众所周知,基因是生物学中的概念,是遗传的物质基础,它能够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
而模因正是基于“基因”一词仿造而来。
模因被认为是一个复制品,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那些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语言、文化习俗、社会观念或人类行为都属于模因。
我们也许无法明确指出模因到底是什么,但当模因现象产生时,我们能明确地知道是模因作用所导致的。
(何自然,2005)二、网络流行语是一种强势模因网络流行语兴起时间并不长,但却具有波及范围广,流传时间长,影响力大等特点。
从模因论视角对其进行分析,是因为它本身是一种强势模因。
并不是所有的模因都能成功传播。
一些模因首先引起注意,然后如实准确地被记忆并从一个人的大脑中传播到另一个人的大脑中,而这种传播行为在后来又不断地出现,原来的模因就会传播到更多人的头脑中,我们称这种模因为强势模因。
而有些模因仅仅只被复制过几次就消失了,这种模因则是弱势模因。
成功的模因都是强势模因,它们具有“长寿性、多产性、复制的忠实性”三大特征。
网络作为现今最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在模因的传播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为模因的大量复制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
从模因论视角下看网络流行语“真香”
从模因论视角下看网络流行语“真香”网络流行语“真香”是近几年在中国网络空间中兴起的一种表达方式,它的出现和广泛流行可以从模因论的角度进行解读。
模因论是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在文化传播中能够复制并进化的信息单位。
在网络中,这些信息单位就是我们所说的“模因”。
网络流行语“真香”满足了模因论中模因的特点,即复制和进化。
模因的复制是指模因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并得到复制的过程。
在网络中,用户通过转发、评论、点赞等方式把自己认为有趣或者有趣的内容传播给其他人,而“真香”作为其中的一种表达方式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被复制。
模因的进化是指模因在传播过程中能够变异产生新的形态,借此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时代。
网络流行语“真香”通过在不同的主题和场景中使用和演变,也体现了模因的进化特点。
它不断衍生出各种变体,比如“假香”、“醉了”等。
网络流行语“真香”还符合模因的传播规律。
根据模因论,模因的传播受到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即适应度和可变性。
适应度是指模因在传播过程中对宿主的影响程度,而可变性则是指模因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网络流行语“真香”之所以能够在网络中广泛传播,一方面是因为它能够轻松地表达人们对一件事情的喜爱或赞同,满足了用户的需要;它的可变性也使得人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境进行调整和变化,增加了它的适应度。
网络流行语“真香”从模因论的视角下,符合模因的复制和进化特点,遵循模因的传播规律,同时体现了模因的应用多样性。
它的兴起和广泛流行不仅是网络文化发展的产物,更反映了人们对于一种简洁、有趣且能够快速表达情感的表达方式的需求。
这种流行语的出现和流行,给人们的社交媒体生活带来了娱乐和趣味,同时也推动了网络文化的发展和演变。
模因论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的研究
语言LANGUAGE网络流行语,又称网络热词,是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网民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一种语言形式,生动形象、有趣,往往围绕着一些社会热点,越来越风靡,受到网友的追捧。
语言学家桂诗春教授曾说:在生活中通过模仿而传递的文化因素比比皆是,从“文革”的红卫兵运动到如今的媒体炒作都是其体现。
随着汉语的影响力扩大,有些中国的网络流行语还被创造了英语形式,进入了英语词典,如“给力”(gelivable)、“土豪”(Tuhao)等。
以往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多从社会语言学、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从模因论的角度阐释也是近些年来的探究热点。
1 模因论1.1 何为模因Memes一词是在1976年由英国动物学家理查·道金斯(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创造的。
在Blackmore的著作《谜米机器》(The Meme Machine)中指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能够通过模仿而被复制,就可以被称为meme。
我国学者何自然和何雪林于2003年将memes翻译为“模因”。
模因(meme)与基因(gene)的发音相似,表示“基因相同而导致相似”的意思,故指文化基因。
模因论 (memetics)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
它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并一代一代地传递下来。
这一研究成果可谓是生物学与语言学的“跨界”。
自从这一理论引入我国以来,就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
1.2 模因的复制和传播D a w k i n s认为模因库中的模因作为复制因子(replicators),从一个宿主的大脑传到另一个宿主的大脑,语言、书本和网络也是传播的媒介。
当然,这种“复制”不都是完全“克隆”,而是形式和内容相似,不乏交际人的创造和改良,因此模因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规律影响,还会有宿主意图和语境两个方面的影响。
人脑中的信息只有在被“触发”,即复制、加工和传播之后才算是模因,在这一过程之前只能算是具有模因潜势的元表征信息。
《2024年模因论视阈下“梗”的生成与传播研究》范文
《模因论视阈下“梗”的生成与传播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中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现象——“梗”。
这些“梗”不仅是网络交流的独特语言,也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符号。
本文将从模因论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梗”的生成机制、传播途径以及其在网络文化中的影响。
二、模因论概述模因论是一种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它将文化的基本单位视为模因。
模因的概念类似于基因,是文化传播的基本单位。
模因通过模仿、传播等方式,不断在人类文化中流传。
三、“梗”的生成1. 生成背景:“梗”的产生与互联网的发展密切相关,主要源于网络社区、社交媒体等平台。
它们以独特的形式、幽默的内容吸引着广大网民。
2. 生成机制:“梗”的生成往往源于社会热点、流行文化、网络用语等,通过网友的创意加工、模仿、再创作等方式,形成新的“梗”。
这些“梗”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易于传播和接受。
3. 类型分析:根据内容和形式,“梗”可分为文字类、图像类、音频类、视频类等。
其中,文字类“梗”是最常见的一种,如网络流行语、表情包等。
四、“梗”的传播1. 传播途径:“梗”主要通过社交媒体、网络社区、短视频平台等途径进行传播。
这些平台为“梗”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形式。
2. 传播特点:模因论认为,模因的传播需要具备易复制性、易传播性等特点。
“梗”的传播同样具备这些特点,它们易于复制、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3. 影响因素:影响“梗”传播的因素包括时效性、创新性、共鸣性等。
一个成功的“梗”往往能引发广大网民的共鸣,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创新性。
五、“梗”在网络文化中的影响1. 文化意义:“梗”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文化特色和网民的心理需求。
它们以独特的形式、幽默的内容丰富了网络文化的内涵。
2. 社会影响:“梗”的流行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不仅推动了网络语言的发展,还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同时,“梗”的传播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从模因论视角下看网络流行语“真香”
从模因论视角下看网络流行语“真香”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社交媒体、聊天软件还是网络直播平台,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网络流行语。
最近备受热议的网络流行语之一便是“真香”。
这个词汇源自于游戏领域,一时间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真香”热潮。
那么,从模因论的视角来看,究竟是什么让这个词汇在网络上如此流行呢?模因论认为,模因是可以在人类之间传播、演化和改变的文化单位。
网络流行语也是一种模因,其具有传播迅速、影响深远的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从模因论的角度来探讨网络流行语“真香”的流行原因。
网络流行语“真香”最早起源于游戏领域,特指游戏中的某些特殊情境或某一类型的游戏。
后来,这个词汇被逐渐引入到了社交媒体和聊天软件中,成为了广泛使用的网络流行语。
从模因论的视角来看,“真香”之所以能够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主要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并且具有一定的社会符号意义。
网络流行语“真香”具有一定的社会符号意义。
模因论认为,模因的传播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支持和认可。
在当下社会中,“真香”这个词汇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与当代年轻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是一致的。
当代年轻人喜欢通过网络流行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而“真香”恰好符合了他们对于美好事物的理解和赞美。
这个词汇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开来,并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和支持。
网络流行语“真香”的传播还离不开互联网的特性。
互联网的高度互联性和可传播性为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互联网上,用户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快速传播和分享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而网络流行语正是适应了这种互联网传播的特性,得以在短时间内传播开来。
从模因论视角下看网络流行语“真香”
从模因论视角下看网络流行语“真香”
网络流行语“真香”是近年来在中国网络社交媒体上流行的热词之一,它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从模因论的视角来看,“真香”也是一种成功的模因,它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同时也符合网络传播的特点。
尽管“真香”这个词的含义并不复杂,但它却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人们的情感态度。
在网络社交媒体上,人们常常需要通过文字或表情来传达自己的情感,而“真香”这个词能够简洁地表达出某事物给人带来的满足感和喜悦,给人一种直观的感受。
这种简洁有效的表达方式符合了人们追求即时满足感的心理需求,使得它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的首选。
网络流行语“真香”还通过与其他元素的结合扩大了它的影响力。
模因的传播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字词,它还会融合其他元素,如图片、视频等,进一步放大了它的影响力。
“真香”这个词经常会与表情包、搞笑图片等搭配使用,让人们在看到这些相关的内容时更容易与“真香”这个词产生关联,并且更容易记忆和传播。
这种与其他元素的结合不仅丰富了模因的形式,也增加了它的吸引力和娱乐性,进一步推动了“真香”这个词的传播。
网络流行语“真香”从模因论的视角来看,是一种成功的模因。
它简洁准确地表达了人们的情感态度,满足了人们追求即时满足感的需求;它在网络传播中的迅速传播速度和与其他元素的结合进一步扩大了它的影响力。
由于模因的传播特性和社交媒体的快速传播渠道,网络流行语“真香”能够快速地在网络上流行开来,并且持续产生影响力。
模因论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研究
模因论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研究模因论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研究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而网络流行语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扮演着社交媒体平台的代名词。
传统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往往无法完全适应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因此本文以模因论为基础,探讨了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研究。
一、模因论的概述模因论由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于1976年提出,他将模因定义为“在文化传递中能够自传播、繁衍,并具有导致真正的文化演化的性质的信息单位”。
模因可以是口头语、行为习惯、艺术作品等。
在互联网时代,模因的传播速度加快,并且经常以呈现出网络流行语的形式。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点1. 短小精悍:网络流行语往往由极简的表达方式构成,能够通过简短的文字或表情符号表达丰富的情感、态度或观点。
2. 搞笑幽默:网络流行语通常包含幽默元素,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笑声,并且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3. 融入口语:网络流行语融入了口语的特点,以简洁、直接和生动的表达方式吸引人们的注意。
4. 表达社会情绪:热门的网络流行语往往与某一社会事件或主题相关,通过幽默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态度和情绪。
三、网络流行语的英译方法1. 直译:直译是最常见和直接的翻译方法,它试图保持网络流行语的原汁原味。
虽然直译可能会导致语感不当或欠缺幽默感,但它对于保持流行语的独特性很重要。
2. 意译:意译是一种更灵活的翻译方法,它试图在保留网络流行语原意的同时,使译文更加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和幽默感。
3. 文化转换:针对部分网络流行语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可能产生歧义的情况,可以通过适当地调整词语和表达方式来消除歧义。
四、案例分析1. 爱情充电中……(爱情电量百分比)直译:Love charging... (Love power percentage)意译:Love battery at 100%...2. 非常抱歉,我也是醉了(表达无语、无奈)直译:I'm so sorry, I'm also drunk.意译:I'm so sorry, I'm at a loss for words.3. 社会人士(指上班族)直译:Social persons (referring to office workers) 意译:White-collar warriors (referring to office workers)五、结论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英译研究,通过模因的本质和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翻译这些具有文化和社交背景的语言现象。
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词语“中国好xx”分析
模因论视角下的网络词语“中国好xx”分析王伟丽【摘要】Memetics is the important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words.“China Good XX”has become the Internet's popular language in recent years, which is used to praise or comment on certain social phenomena or events. Using language Memetics and combining with more than 70 items of"China Good XX"Words to be collected to analyze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replic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the Network word China Good XX as well as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of becoming a contagious language meme. So as a new re⁃search perspective on the replic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network words.%模因论是影响网络词语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几年“中国好xx”曾成为网络年度流行语,被用来称赞、评述某类社会现象或事件。
结合收集到的70多条“中国好xx”类词语进行归纳总结,运用语言模因论分析这一语言模因的结构特点、复制传播以及成为强势模因的内在动力,从而为我们研究网络词语的复制和传播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期刊名称】《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28)002【总页数】3页(P29-31)【关键词】模因论;中国好xx;结构分析;复制传播;内在动力【作者】王伟丽【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36.4互联网门槛的降低和网络的普及应用,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表达自我见解和看法,从而催生了大量的网络新词,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词汇体系。
从模因论的视角解释网络语言-精选文档
从模因论的视角解释网络语言[文献标识码]A: The mem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languages. It is transmitted by imitating language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memetic phenomena in network languages, the author tries to illustrate the reasons that the meme of network languages are successfully transmitted from the three perspectives.1. 引言1.1 模因论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
它试图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具有传承性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进行诠释。
模因论中最核心的术语是模因(meme)。
(何自然,2005)模因(meme)这一概念源于社会生物学,最早见于新达尔文主义倡导者、英国著名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于1976年出版的The Selfish Gene(《自私的基因》)。
在这本畅销书中,Dawkins在该书的最后一章引入了与基因相对应的模因概念,用以说明文化的传播,把它定义为:文化传递的单位(Dawkins, 1976: 192)。
“meme”一词源自希腊词“mimeme”,意指被模仿的东西,就是说模因概念的核心是模仿,模因库中的模因,其繁衍的方式是经由广义上的模仿过程而发生的,它将自己从一个头脑传到另一个头脑里(Dawkins, 1989: 192);从广义上说,模仿是模因复制的方式(Dawkins, 1989: 194)。
模因是通过模仿而被传递的,就是说如果模仿行为发生了,那么,就必然有某样东西得到了传递,而这东西正是我们所说的模因。
模因视角下网络语言词汇特点论文
模因视角下的网络语言词汇特点摘要:模因论(memetics)是从崭新的角度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
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是模因(meme),它的名字仿照基因而得,是指文化基因,亦即人类的思想观念通过文化基因的复制得以传播和继承。
模因通过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同时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近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导致网络社会和网络文化的形成,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网络来交流,形成了独特的网络语言。
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借用成功模因的三个标准和四个生命周期等理论来分析网络语言词汇的特点;从强势模因及模因的四个生命周期来解释网络作为强势模因的优势,并总结了网络语言模因的两种表达形式。
关键词:模因;模因论;基因型;表现型;模因与网络语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孕育了一门新的语言变体,我们称之为网络语言。
语言是一切文明和传播的基础,一切传播媒体都是语言载体,载体的变化往往会引起语言风格和语体的变化(何自然,2005)。
模因论(memetics)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为解释网络语言的模仿、复制、传播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尝试从模因论的角度来分析网络语言词汇特点,解释网络语言作为强势模因、成功模因的可能性、合理性和优势。
一、模因与网络语言的定义模因论是随着文化进化论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模因定义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前期模因被看作是文化遗传单位或者模仿单位,模因的类型在生活中有曲调旋律,想法思潮,时髦用语,时尚服饰,搭屋建房,器具制造等模式(dawkins,1976:206)。
”一座教堂的建筑,仪式,规则,音乐,艺术,书写方式都是相互协作传播的模因集合。
”(ibid:212)至于后期,模因作为大脑里的信息、单位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复制因子,而在现实世界里,模因的表现型是词语、音乐、图像、服饰格调,甚至手势或脸部表情。
(dawkins, 1982:109)从广义上讲,网络语言是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计算机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硬件、软件、病毒、宽带、局域网、防火墙、浏览器”等,这是网络语言的最基本成分;二是与网络文化现象有关的特别用语,如”黑客、第四媒体、网吧、网恋、网民、电子商务、虚拟空间”等;三是指网民们在网络社区(如:网上聊天室、网络游戏、bbs、oicq、msn等)中进行交际时使用的别具风格的语言和符号,如”美眉、大虾、斑竹、恐龙、菜鸟、东东、酱紫、瘟都死”等。
简述语言模因与网络语言论文
简述语言模因与网络语言论文•相关推荐简述语言模因与网络语言论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简述语言模因与网络语言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简述语言模因与网络语言论文篇1论文关键词:模因复制网络语言论文摘要:模因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他们的复制、传播为丰富网络语言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
因此可以模因论为基础,对网络语言进行新的探析。
1、引言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规律的新理论。
他借用生物进化模式探讨模因的复制、传播和进化,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中出现的诸多一脉相承的相似现象进行诠释。
随着模因理论的发展,他冲破了文化领域,走进了语言学家的视野。
在我国,何自然教授的《模因论与社会语用》一文的出现,[1]引起国内不少专家、学者的关注,并从不同角度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模因论为语言演变引入了信息复制的观点。
在模因作用下,新词语得到复制,创造新词语的创意也同样得到复制。
因此,模因论对研究网络交际时代的言语行为特征提供了新的思路。
2、模因论模因是一种信息单位,他靠复制、传播而得以生存。
模因这个术语由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RichardDawkins在他的著作《自私的基因》中首次使用。
[2]他指通过人类文化一代一代相传下来的思想。
RichardDawkins为他取了一个同基因(Gene)相似的名字。
他认为这个新的复制基因的名字要能表达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单位或模仿单位的概念。
“Mimeme”这个词缩短为Meme。
何自然教授考察了meme的理论成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该术语与“基因”的关系及其近似的发音,最后决定译为“模因”。
判断“模因”的基本依据是“模仿”,任何一个信息,只要他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就可以称为模因。
[3]因此,那些不断得到复制、模仿和传播的语言、文化习俗、观念或社会行为等都可成为模因。
网络语言传播——从模因论角度
摘要互联网和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不但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也必然导致语言在网络这一领域中产生新的变化,网络语言应运而生。
网络语言根植于传统语言,但又个性鲜明、独俱特色,因而在网上得到广泛使用和传播。
诸如“灌水”、“斑竹”、“MM”这样的常见表达已逐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语言当中。
鉴于此,作者试图从模因论的角度探讨网络语言的传播机制。
本研究认为网络语言的传播不仅依赖自身的优势条件,它也模因主体人为控制作用的结果。
为此,作者从词汇、句法、话语三个层面上收集语料。
本文涉及到的语料有两个来源:网上收集的语料主要来自BBS,聊天室,MUD (多用户网络游戏),即时通讯(如QQ, MSN),网络文学,及公共网站论坛;网下收集的语料主要来自有关网络语言的专著和字典。
考虑到中国网民中年龄不到三十岁的年轻网民占大多数,本研究将研究对象确定为中国年轻网民所使用的汉语网络语言。
本研究对所收集到的语料进行定性分析。
就理论基础而言,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为研究网络语言的模仿、复制,以及研究网民主体意识对网络语言传播的控制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此外,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将语言变异视作构建身份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解释网民们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能动性、创造性、主导性和意识性。
模因论由英国科学家理查德 • 道金斯在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一书提出,是研究模因复制、传播和进化的新理论。
模因是文化传递单位,或者是文化复制因子,它的核心是模仿。
模因的进化受模因宿主有意识的行为的影响。
模因论出现后,被广泛引入到哲学、心理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
然而,模因论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值得开发的地方还很多。
本文就模因论对网络语言传播机制的解释力进行探索性研究。
本文由七个部分组成。
第一章是对研究选题和意义的简单介绍。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 作者分别对网络语言和模因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回顾。
从模因论视角下看网络流行语“真香”
从模因论视角下看网络流行语“真香”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不仅影响着人们的交流习惯和生活方式,更是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在这些网络流行语中,“真香”可以说是最近几年最受欢迎的一个词汇之一。
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看,“真香”这个网络流行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互联网语言的变迁,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网络红利的传播和影响力。
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模因”是什么概念。
模因一词源自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的著作《自私的基因》,被定义为一种文化传播单元,它和基因在生物世界中的作用类似。
模因可以理解为一种可以在人类之间传播的信息或说法,它不断地被重复、变异和传播,最终影响了整个文化。
网络流行语可以被看作是模因的一种形式,它具有传播迅速、时效性强、传播范围广泛等特点,因此成为了互联网时代最为活跃的模因之一。
在互联网时代,“真香”可以说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网络流行语之一。
它最初来源于玩家间的交流,用来表示某个事物或行为非常令人满意和有趣,有时甚至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后来,这个词迅速在互联网上流行开来,成为了一种用来表达好感和满意的修辞手法。
无论是在游戏玩家之间,还是在社交媒体上,都可以看到“真香”这个词的身影。
它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不仅限于游戏领域,还延伸到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中的一部分。
那么,“真香”这个词为何可以在互联网上迅速走红呢?它具有一定的幽默感。
在使用“真香”这个词时,人们通常会以一种夸张或者轻松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满意和赞赏之情。
这种幽默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使得这个词迅速在网络上扩散开来。
“真香”这个词简洁明了,容易记忆。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人们对于信息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也更加迅速,因此一些简洁明了、易记易懂的词汇更容易在网络上获得认可和传播。
“真香”这个词涵盖了广泛的情感需求。
无论是对于游戏、美食、生活用品还是其他方面的满意和赞赏,都可以用“真香”来表达。
从模因视角探究网络新兴语的流行与传播
从模因视角探究网络新兴语的流行与传播【摘要】:本文从模因视角探究网络新兴语的流行与传播,首先介绍了模因理论的基本概念,然后定义了网络新兴语及其形成和流行机制。
接着分析了模因视角下网络新兴语的传播特点和在社交媒体中的作用。
研究表明,模因视角为解析网络新兴语流行及传播提供了新视角,可以更好地理解网络语言现象。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网络新兴语在不同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传播规律和影响力,以及如何应用模因理论来引导和分析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
通过深入研究网络新兴语的传播规律和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网络文化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为网络语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模因视角、网络新兴语、流行、传播、社交媒体、模因理论、形成机制、传播特点、作用、解析、新视角、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新兴语的出现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
网络新兴语是指在网络空间中迅速流行起来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它往往具有独特的用词、句式和特定的含义,能够成为网民沟通交流的媒介。
网络新兴语的产生和传播机制以及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目前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和解析。
1.2 研究意义网络新兴语是当今社会中非常流行的语言现象,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迅速传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沟通方式。
对于研究网络新兴语的流行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网络新兴语的形成和流行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网络社会的文化特征和变迁。
通过研究网络新兴语的传播特点,可以揭示人们在社交媒体中的交流方式和偏好,为促进信息传播和沟通提供参考。
深入探究网络新兴语在社交媒体中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这一语言现象,拓展社交媒体的应用领域,推动网络文化的发展。
研究网络新兴语的流行与传播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和把握信息时代的语言变迁和发展趋势。
2. 正文2.1 模因理论概述模因理论是由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中首次提出的。
【推荐下载】探究模因在网络语言中的语用效应
[键入文字]
探究模因在网络语言中的语用效应
模因在网络语言中的语用效应,本文将从模因入手解读网络语言变异现象。
一、引言
语言模因,尤其是网络语言模因的变异传播具有积极的语用效应。
近年来,随着语用学成为语言学的热点,语言模因,尤其是网络语言的模因变异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例如:曹进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网络语言词汇的特点;张云辉用模因理论解读网络文化中的图片模因和恶搞模因;王蓓以网络新词为语料探讨网络词语模因得以复制、传播的认知过程;吴燕琼从语音,词汇,词义的角度进行解读网络语言变异的模因.而本文将从模因入手解读网络语言变异现象,以期为网络语言的研究提供新视角。
二、模因和模因论
模因(meme)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牛津大学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在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提出来的。
他认为,复制基因推动着生物进化的进程。
而在文化进化中,也产生了一种类似于基因在生物进化中所起的作用的复制因子,这就是模因。
Dawkins后来认为在大脑、书本、计算机等媒介中相互传播的信息都是模因。
(Dawkins,1982)。
现今,模因一词已经得到广泛的传播,已经被收录
1。
从模因论视角下看网络流行语“真香”
从模因论视角下看网络流行语“真香”
“真香”是近年来在网络上流行开来的一个词语,常常被用来表示对一种事物或情境
的满足感和喜爱度。
这个词语源于一位名叫“唐老师”的网友在直播时因为食物吃上了瘾,便“真香”的一声发出来了。
后来,“真香”的表达感受逐渐被网民们所接受,逐渐成为
网络流行语之一。
从模因论的视角来看,“真香”显然是一个模因的存在。
模因论认为,模因是一种信
息单位,它能够自我复制、传播以及影响人类行为和思维方式。
而“真香”这个词语就是
一种模因的存在,它具有一些模因的特征,例如:
1. 自我复制。
在网络上,“真香”这个词语被大量使用且广泛传播,一旦某个人学
会了它,就可以将其传达给其他人。
这种自我复制的能力使得“真香”这个词语的使用逐
渐扩散并成为网络流行语。
2. 影响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真香”这个词语在表达感受上具有类似于惊喜、惊叹、沉醉等情绪色彩,使用它的人多数情况下都表达出了对某个事物或情境的较高评价。
这样一来,“真香”便具有了影响人思维和情感的能力,它成为了一种影响人们看待和评
价事物的标准或范式。
3. 长期存在。
随着“真香”的使用频率和范围逐渐扩大,它的存在也在不断地延长
和巩固。
许多人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都会使用“真香”这个词语,这使得它在网络上得以
长期存在并延续。
综合来看,“真香”这个词语虽然是一种模因,但它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社会影响的
能力。
了解和掌握这种模因的特点和影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网络传播中的现象。
从模因视角探究网络新兴语的流行与传播
从模因视角探究网络新兴语的流行与传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新兴语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些语言形式在网络世界中广泛传播,成为了人们之间沟通、表达的一种常用手段。
本文将从模因视角来探讨网络新兴语的流行与传播。
模因理论是英国科学家理查德•道金斯提出的一个理论,它认为思想、观念、文化等信息的传播与生命世界一样,也遵循着生物学上的进化规律。
在人类社会中,模因通过口口相传、书写等方式得以传播,在互联网时代,模因在网络上的传播速度和范围更加宽广。
网络新兴语就是一种模因,它同样需要在网络上得到传播和认可,才能最终成为一个流行的语言形式。
网络新兴语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网民之间的转发。
在网络世界中,内容的传播主要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实现。
当一个人创造出一种新的网络新兴语并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如果被其他用户所感兴趣,就会被转发。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新兴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其次是网络社区内部的接纳和推广。
在一些特定的网络社区中,会有一些独特的新兴语体系。
这些新兴语体系往往是在特定环境中,由一小部分用户逐渐形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用户会不断地采纳和发展这些新词汇和口头表达方式,最终形成一种社区特有的语言形式。
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特定领域、行业和地区。
第三是网络热门事件的催生。
在网络上,热门事件的出现常常会激发网民的创造力。
在一个异常、新奇的事件中,诸如网友们会结合事件制作出各种表情包、歌曲、迷因等,从而形成一种新兴语言。
这种方式意义特殊,它不是网络社区独有的内容,而是通过热门事件刺激网友创作,形成的流行语。
以上三种方式,是目前网络新兴语流行的主要手段。
这些新兴语言在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可以说是“有机”的,就像生物界中的物种一样。
有些新兴语被网民们接纳和传播,可以在网络世界中长久存活;而有些新兴语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亡,没有得到网络社区的认可和传播。
总体来说,网络新兴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变化,它们更加符合网络社会多元化、裂变化、短暂化的特点。
从模因论视角下看网络流行语“真香”
从模因论视角下看网络流行语“真香”网络流行语“真香”是近年来在中国互联网上迅速流行起来的一句口头禅。
在听到或看到好吃、好看、好玩等事物时,人们常常用“真香”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满意和赞叹之情。
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语“真香”是一种模因,它通过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和演变而赢得了人们的共鸣和认同。
网络流行语“真香”具有模因的传播性。
模因是自我复制的信息单位,具备传播的能力。
网络流行语“真香”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平台、聊天软件等渠道迅速传播开来。
人们在使用这个词语时,往往会使用带有“真香”的图片、GIF或视频,通过多媒体形式将这个流行语传播出去,进而影响更多的人。
在微博、朋友圈或抖音上,可以常常看到人们转发、评论或制作“真香”相关的内容,从而使这个网络流行语在短时间内扩散开来。
网络流行语“真香”具有模因的可复制性。
模因可以通过复制和演变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境。
网络流行语“真香”起初是用来形容人们对美食的喜爱和赞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将它运用到其他领域。
看到一件外套很好看时可以说“真香”,吃到一种新口味的零食时可以说“真香”,甚至用来调侃某些无厘头的事情时也可以说“真香”。
这种模因的可复制性使得“真香”这个网络流行语在不同场景中都能够广泛使用,使得它的影响力更加强大。
网络流行语“真香”具有模因的适应性。
模因在传播和演变的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情境适应变化。
网络流行语“真香”在不同的互联网环境中逐渐适应并变异。
在某些互联网社区中,人们可能将“真香”改为“真棒”、“真好”等用语,但其本质意思依然保持不变。
这种模因的适应能力使得“真香”这个网络流行语能够在不同的网络群体中流行起来,并且不断地得到延续和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 因论视 角下的 网络语言
…
5 1
【 要】 摘 当今社会科 学技术飞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也由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脑和网络的出现和普及就可以证明 这一点。如今 电脑和网络已经成为 了人们社会 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 了一些改变,也带 来 了一 种新 的语 言 形式 :网络语 言 。本 文将从 模 因论 的 角度 来解 析这 一语 言 现 象 。 旨在 为在 网络 时代 研 究人 们 交际 言
分类和特点进行的 ,对它 的形成和传播却缺乏研究 。本文将 从模 因论的角度解析 网络语言 的形成 和传播 。从 而为网络时 ‘ 代的交际言语 行为提供 一个新 的研究视 角。
‘ 因作为文化基 因, 模 靠复制 、传播而 生存 , 语言是 它的 载体之一 。模 因有利 于语言的发展, 而模 因本身则靠语 言得 以复制和传播, 可见模 因与语言有着极其密切 的关系 。 何 自 ”( 然 ,20)人类 的语 言之所 能够流传到今 天是模 因作用 的结 05 果 。因为人类语 言也 是通过不断地模仿 ,复制得 以传播 和流 传 的。如果语言不再被模 仿和复制 ,那么它就可能消亡 。我 们可 以说 “ 语言 本身就是 一种模 因 ,模因也寓 于语言 当中” ( 自然 ,20 )根据模因论 ,语言模 因可 以分为两类 。一种 何 07
让人有所联想 ) 、同构异义横 向嫁接 ( 例如 《 大话西游 》就有 彩票 版等 ) 。
பைடு நூலகம்网络语 言 中的模 因
网络语 言作为一种 语言变体 ,在其形成和传播 的过程 中 也是离不 开模 因的。下面我们就从语言模 因的基 因型和表现 型分别来解析一下 网络语言 。
1 基 因型模 因 . 网络语言 中有很多是基 因型的。网民们对待 同一事物或 现象有着多种称 呼。我们在 前面已经提过。我们仔细观察就 会发现在 网络语言 中的相同信息异型传递通 常是使用得谐 音。
是模 因的基 因型 ,一种是模 因的表现型 。 ( )模因的基因型 1
网络语 言
网络语言可以分成广义的和狭义 的。广义 的网络语 言包 括三类 : 第一类是 和网络有关 的专业用语 , 例如 内存 , 硬盘 。 第二类是与网络有关的特殊用语 ,例如 电脑黑客 。第 三类 就 是网络中人们用来 交流的语言 。这第三类也是狭义 的网络语
样 的。例如 :恐龙和霉女都是指的丑女。 发现网络语言可 以分为 以下几个类型 。 ( )模因的表现型 2 1 .数字型 在我国较早研究语言模 因的何 自然教授将语 言模 因的表 数字 型的网络语 言是人 们在网络聊天 中利用数字来代替 文字进行 交流。这样既简便 ,又时髦。可 以适应现代快节奏 现型分为以下几种: 同音 异义横 向嫁接 ( 十全十 美在饭店的广告中改为 ‘ ’ 的社 会生活 ,满 足现代人 追求时髦 的心理 。【34 一生一 1 1:( 全 “ 食”美 ) 、同形联想嫁 接 ( 做女人挺好” 是丰胸 广告 , “ 世 ) 2 2 :( ;0 8 5 你爱 不爱 我 ) 】 2 .汉语谐音型
语行 为提 供 一个新 的视 角 ,为新 时代 语 言规 划做 出新 的探 索。 [ 关键词】 因 模 因论 网络语 言 传 播 模
引 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 的发展 ,电脑 和网络成 为了我们生 活学习 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来越多 的人 开始 利用网络进行交
流 。随之就 出现 了一种新 的语言形式 :网络语 言。通 过对期 刊 网的检索 ,我们发现大多数关于 网络语 言的研 究是从它的
汉语谐音 型是人们 在网络中使用 同音的字来代替原有词 语 中的字 以表达相 同的内容 和网友们 进行交流。这已经被 网 民们接受并广泛地使用 , 并且 已经变成了固定的表达。[ : 稀饭
( 喜欢 ) ;竹叶 :( 主页 ) 】 3 .改造型 改造型的词语是指给现在 已经存在的词语赋予新的含 义。 [ :( 菜 水平低 ,没有能力 ) 牛 :( ;水 发帖子很多的人 ) 】 4 缩 略型 . 网络交流 中人们为 了快捷 ,很多词语都被缩 略了。这些 缩略型 的词语 中,有英文缩 略形式 ,也有 中文词语 的缩略。
一
书中指出一种事 物在没有得到复制和传播之前是不能成 为 模因的。由此 可见模 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复制和传播 。 2 .语言模因
一
明 白。并且在 网络 中,模 因不光促使 了一 些新 词的创造 ,还 让很 多人 仿制这样 的新 词或段 落 , 加以改造再进 行传播。 将其 ( )同构异义传播 1 ① 白骨精 : 意 : 西游记 》中的妖精 。 原 《 网络 :把 白领 ,骨干 ,加精 英类的人称为 白骨精。 ②T MD:原意 :美 国的弹道 导弹防御 系统
有很多是原来存在的词语 ,但是 它的含义也发 生了变化 。[ 白 骨精 :( 白领 ,骨干 ,精英 ) 。
例如 :酱紫是 的原始信 息是 这样 子。美眉的意思是美女 。它 是来源于 台湾 的方言 :妹妹 。以上这些词 语虽然形式都发生 了变化 ,但它所表达的原始 内容是没有改变 的。 2 表现型模 因 . 网络语言 中有很多词语如果你按 照原 意去理解的话就不
言。本文关注的也是狭义的网络语言 。通过仔细得观察我们
表达 同一信 息的模因在复 制和传播过程 中,它们 的表现 形式或许 是一样 的,或许也是 不一样,但其 内容却总是 相 同 的。同一信息可 以在不 同的语境 中以不 同的形式 传递 。网络 语言中有很多词语是改变 了形式 , 但所传递 的语 言信息是一
模 因论
1 .模因
达尔文进化论 是有关人类进化 的规律 。模 因论是基 于此 演化来 的描述人类 文化进化规律 的。模 因最早是 由哈佛大学 的 Rc ad a is i r D wkn 在他 的 《 h 自私的基因》( h S ls G n ) T e ef h e e i 书中提到的 。Me me一词是来源 于希腊语 ,它的意思是复 制和传播 。B ak r lcmoe在 《 谜米机器 》( eMe c ie h T meMah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