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1.沁园春·雪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沁园春 雪》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沁园春 雪》

作者简介
毛泽东:
字润之,笔名子任。我国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政 治家。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 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 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 (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抗战胜利后公开发表。1945年8月重庆谈判期间,爱 国民主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即赠此词。柳读 后,评价道:“展读之余,以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 虽苏、辛未能抗,况余子乎?”公开发表后,在中国革命 何去何从的紧要关头,给人民以鼓舞。
学习目标: 1.能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词的意境,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 2.学习能明白本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 手法及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难点)
—— 毛泽东
毛 泽 东 亲 笔 手 书 的 《 沁 园 春 雪》
●词又叫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原来可以合 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乐谱失传后,只剩下词 牌,词牌就是词的调子,每个词牌规定了这首词 的字数、句数、平仄声调和韵脚。所以把写词叫 做“填词”词牌名与词牌没有必然的联系。
● 《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 阕,上阕13句,下阕12句,句号处必须压韵。 “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 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
• 1、赏析上阕:请同学们用这样的赏析一词或一句: 我最喜欢“ ”一词/句,因为它 例:我最喜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因为它用 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化静为动的手法,表现一种奋发的 态势和竞争的活力,有着大气磅礴的气势和灵动的活力。

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案

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案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说课稿《沁园春雪》是1999年10月我校组织市级公开教学周活动期间我上的一堂课。

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沁园春雪》编排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是教读课文,居单元之首。

这个单元还有以送别为题材的古代歌行体抒情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当代诗歌《恩总理,你在哪里》和《青纱账--甘蔗林》,还有充满革命激情的外国散文诗《海燕》。

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根据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①引导学生欣赏词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②引导学生品味词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③引导学生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前两点侧重能力目标,后一点侧重德育目标。

这是符合美闺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关于教学目标分类六级认知理论的。

词的下阙第三层是全词点睛之笔,表现全词主旨,因而定为教学重点;词上阕写景是下阙评古颂今的基础,起铺垫作用,下阕评古是为了颂今--这是作者立意之所在,对初中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定为教学难点二、说教法本课主要使用诵读法,提问法和练习法。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全词--听读全词--导读全词,最后分组诵读;从方式上看,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听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九级上册第一单元诗歌单元的第一课,是毛泽东1936年2月在陕西清涧指挥红军渡河东征时写的一首咏雪抒怀之作。

全词以写景、议论、抒情为一体,意境壮美,气势恢宏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风格。

教学本文,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发挥想象,细致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切体会诗人的胸怀、气质和思想感情。

在熟读中,悉心揣摩词作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其中的意蕴和情味。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感知词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词的主旨。

3.揣摩景物描写的艺术特色,理解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法、讨论法与多媒体课件展示法有机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教学重点:吟诵、品味诗歌,感悟、体察词作的意蕴和情境。

教学难点: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

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进课文:同学们好!在这节课的开始,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多媒体播放大雪纷飞的北国风光视频)冰清玉洁、晶莹剔透的雪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钟情的对象。

然而不同时代、不同经历、不同胸襟的人,面对漫天飞雪,会有迥然不同的个性情怀。

边塞诗人岑参,坚韧写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欣喜;遭贬诗人柳宗元,郁闷流露“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无奈。

一代伟人毛泽东也一生爱雪,那么在他的笔下与胸中又有一幅怎样的雪景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领略!二、认识作者:说到毛泽东,中国人都不该陌生,“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幻灯展示毛泽东图象与简介)提到毛泽东,大家通常会说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人。

其实,他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和书法家。

他的诗词大气磅礴,他的书法苍劲有力《沁园春雪》就是他诗词的一个代表作。

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课件):第1课 《沁园·雪》

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课件):第1课 《沁园·雪》

1 沁园春·雪

1. 学习目标
2. 作者简介
3. 背景透视 4. 文体知识
5. 相关资料
6. 检查预习
7. 听读课文
8. 整体感知
9. 句段品析 10. 疑难探究 11. 板书设计 12. 本课主旨
13.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
14. 拓展延伸 15. 教材习题讲解
16. 课后作业布置
1. 感知词中形象,理清作者思路,品析词的 精妙语言。(重点)
部分来自《点拨》
成吉思hán ( 汗)
部分来自《点拨》
魔法记忆:记少余多法,义为少数民族首领时, 读hán,如可汗、大汗,除此之外读hàn。
三 记一记词义
部分来自《点拨》
1.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词中是 无边无际的意思。例句:2015年的第一场雪,让大 家略到了惟余莽莽的壮丽景象。
【答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作用:承上启下。
部分来自《典中点》
3. 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答案】“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 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 主旨。
品析上片诗词
部分来自《点拨》
1.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哪几句是总写?哪几句是分写?描 写了怎样的北国风光? 【答案】“北国风光——万里雪飘”是总写, “望长城内外——分外妖娆”是分写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注意“封”和“飘”; 互文) 首句创造了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境界,写 法上动静结合。
6.文采:本指辞藻。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
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文采、文才辨析:二者都有才能、才华的意思。
“文采”范围比“文才”广,既指文艺方面的

九年级上语文古诗12首原文

九年级上语文古诗12首原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古诗12首以下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的古诗12首:1、《沁园春·雪》现代·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6、《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7、《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8《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 沁园春·雪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 沁园春·雪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1沁园春·雪01 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把相应的词语填写在括号内。

(1)望长城内外,惟余mǎng mǎng(莽莽);大河上下,顿失tāo tāo(滔滔)。

(2)须晴日,看红装素guǒ(裹),fèn(分)外妖ráo(娆)。

(3)唐宗宋祖,稍xùn(逊)风sāo(骚)。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须.晴日(等到)(鞠躬,倾倒)(2)引无数英雄竞折腰..(3)俱.往矣(都)3.下面文段中第①④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2016年12月28日,承德冰雪欢乐季启动,由此开始了户外体育运动休闲游的序幕。

②入冬以来,承德以冰雪运动为主的户外体育运动休闲游开展得如火如荼。

③其中,“承德冰雪大峡谷”和“唐家湾天门山冰雪乐园”两个项目最受欢迎。

④承德冰雪大峡谷中不仅有冰洞、冰长城、冰瀑、冰屋等景观,还建有溜雪圈、雪橇车、雪地漂移车、攀爬冰山等。

(1)第①句修改意见:将“开始”改为“拉开”。

(2)第④句修改意见:在句末加上“娱乐项目”。

4.将下列句子排列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B)①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②他们决不粘连。

③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④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

⑤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

A.③①⑤②④B.③②①⑤④C.①③②⑤④D.②①③⑤④5.文学常识填空。

(1)《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字润之,这是一首词(体裁),其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2)“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6.中华大地,英才辈出。

为了弘扬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班级举行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班会。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2017年1月15日晚的“2016体坛风云人物年度评选”颁奖典礼上,中国女排囊括最佳教练、最佳女运动员、最佳团队和评委会大奖四个奖项;16日晚的“2016微博之夜”颁奖典礼上,女排当选微博年度突破体育团队。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课件
语文课件
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此三句的意境。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 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 云海茫茫,雪山巍巍,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 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语文课件
上 阕:
重在写景,对景色的描写主要采用了概括写、具 体写、想象写的方法。
词的开首总写北方的雪景。作者极目远眺,只见 祖国千万里的河山坚冰封锁着大地,雪花漫天飞舞。 这是何等壮丽的景色!次写长城南北一大片国土大雪 纷飞,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奔腾咆哮的黄河一下子 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语文课件
第二层具体写雪景。在作者的眼里,即使是 在冰天雪地的寒境中也到处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和 奋发向上的活力。你看,那披雪的群山,如同无 数条银蛇在舞动;冰封的秦晋高原上绵延起伏的 丘陵,好像一只只蜡象在奔跑。它们似乎想要跟 老天一比高低。这是多么神奇的景象啊!
语文课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阕的第三层是想象写。诗人发挥了丰富的 想象力,形象而准确地展现了雪后天晴的景象: 那万道红光普照着白皑皑的雪地,红日与白雪交 相辉映,显得格外壮丽。
“惜” 第一,惜中含褒; 第二,委婉批评; 第三,时代、阶级局限; 第四,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语文课件
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成吉思汗的评价有区别吗?
有区别,“稍逊”“略输” 二词表现作者对秦皇汉武和唐宗 宋祖在文治方面的不足只是略有 批评,而“只识”一词则表现出 对成吉思汗的一种近乎嘲讽了。
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 有机的整体。
语文课件
艺术特色: 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动静相衬,虚实相生; 用词准确、精练,形象鲜明; 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

2017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导学案(含答案)

2017秋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导学案(含答案)

参考答案预习案1、là fân jiāosāo hán shǔ2、剩下等到纷纷欠缺算得上都3、提示:“沁园春”是词牌,规定了词的形式,“雪”是题目,是词中描写的内容,相当于一般文章的题目。

4、提示:上片写景,下片议论抒情。

5、望:望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

惜:惜秦皇汉武……只识弯弓射大雕。

6、提示:上片写景,抒发了毛主席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下片借评论历史人物议论抒情,抒发了诗人的伟大抱负。

合作探究案(一)学习上阙2、上阕写景共分三层。

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3、讨论:(1)“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

由下而上,一静一动。

(2)统领下文(一直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3)从修辞上看,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手法,化静为动,把静静的山脉和高大的高原比喻成飞舞的银蛇和奔驰的白象,具有活泼奔放的气势,表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4)“须”是等到的意思。

这里是在写想象中的雪景,表现了诗人对革命光荣前途的预见,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乐观主义精神。

(5)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

(二)学习下阙2、分三层。

一层承上启下,二层评价历史人物,三层歌颂英雄人物。

3、讨论:(1)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描绘雪景过渡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英雄人物的歌颂。

(2)惜(可惜、惋惜)。

(3)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4)不一样。

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

“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5)对比、衬托后面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人民大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主题、背景、全文翻译1500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主题、背景、全文翻译1500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主题、背景、全文翻译1500字《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诗,也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的课文。

该课文的主题是描写雪景,通过对雪景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该课文主要以描写沁园春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为背景,通过描绘雪景的美丽和神秘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全文翻译如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背景:《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创作的一首诗。

此时,抗日战争已经爆发,中国正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而这首诗的背景,正是在这个动荡的时期。

这时的沁园春已经成为毛泽东的隐居之所,他以此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全文翻译:北国的景色如画卷一般展开,冰封着千里的大地,雪花飘扬在万里的天空。

望着长城的内外,只见一片苍茫;大河的上下,滔滔水流消失不见。

山峦犹如跳动的银蛇,原野上的骏马奔驰,宛如在与上天的神力竞争。

只需有晴朗的阳光,看那鲜艳的衣装以及洁白的覆盖,显得格外妖娆。

江山如此美丽妩媚,吸引着无数英雄竞相臣服。

虽然秦皇汉武等历史名望,在文采方面稍逊一筹;唐宗宋祖等历史人物,在风采和才华上有些逊色。

成吉思汗这位前任天骄,只懂得拉弓射大雕这等功夫。

这些伟人功绩已随风而去,而如今则是新一代的风流人物,他们引领潮流,打造时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第1 课《 沁园春·雪》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 第1 课《 沁园春·雪》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初步学习《沁园春·雪》,领略了北国 之雪的风姿。同时,也体会到作者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文本,一起来欣赏词作的语言魅力和艺 术特色。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检查复习 开课时,师生一起背诵这首词。 (二)语言品析 请同学们细心揣摩品味下列语句,理解词句的深长意味。
3.这首词是怎样将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交流点拨】这首词是一首雄壮的抒情之作。它的抒情是与写景、 议论有机结合、浑然一体的。上阕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 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须晴日,看红装素 裹,分外妖娆”三句,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下阕议论,即上阕之 景而生情,由祖国河山的壮丽,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 英雄加以评说,寓情于议,蕴含作者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 的情怀。“俱往矣”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风流人物,使全词 的思想境界达到高峰,点明主题,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全词熔 写景、议论与抒情为一炉,水乳交融,使主题非常突出,从而收到 强烈而感人的艺术效果。
(三)检查背诵 背诵、默写全词。(以四人为一个小组,互相抽 1.词的下阕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了对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对这种评价你是 怎样理解和认识的?
【交流】生甲:我觉得“惜”字饱含作者的惋惜之情,作者 虽然对上述历史人物长于武功而给予肯定,但他们“略输文采 ”“稍逊风骚”,说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文才不足, 而“只识”二字则更含嘲讽之意,表现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 文治。这说明作者对五位英雄人物的评价还是略有区别的。
三、板书设计
四、拓展延伸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诗:千山 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请同学们 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 【交流】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他的政治思 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 是那个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 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 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作者所处的 时代、境遇,特别是胸怀的阔狭造成的。

部编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目录.doc

部编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目录.doc

2018年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目录第一单元1、沁园春·雪2、我爱这土地3、乡愁(余光中)4、你是爱的四月天5、我看(穆旦)第二单元6、敬业与乐业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8、论创造性思维9、精神的三间小屋第三单元10、岳阳楼记11、醉翁亭记12、湖心亭看雪13、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第四单元14、故乡15、我的叔叔于勒16、孤独之旅第五单元1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8、怀疑与学问19、论教养20、创造宣言第六单元21、智取生辰纲22、范进中举23、三顾茅庐24、刘姥姥进大观园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长沙过贾谊宅左迁蓝关示侄孙湘商山早行咸阳城东楼无题(李商隐)行香子(绕树村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资料赠送以下资料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全汇总,考试就能派上用场!很多同学总是特别头疼数学成绩,要知道数学题只要掌握了方法,就能够迅速提升。

距离高考还有99天,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了一份高中数学老师都推荐的数学解题方法,这里面的21种方法涵盖了高中数学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大综合,各位同学一定要记得收藏哦!解决绝对值问题主要包括化简、求值、方程、不等式、函数等题,基本思路是:把含绝对值的问题转化为不含绝对值的问题。

具体转化方法有:①分类讨论法:根据绝对值符号中的数或式子的正、零、负分情况去掉绝对值。

②零点分段讨论法:适用于含一个字母的多个绝对值的情况。

③两边平方法:适用于两边非负的方程或不等式。

④几何意义法:适用于有明显几何意义的情况。

因式分解根据项数选择方法和按照一般步骤是顺利进行因式分解的重要技巧。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是:提取公因式选择用公式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拆项添项法配方法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把一个式子或部分化为完全平方式就是配方法,它是数学中的重要方法和技巧。

配方法的主要根据有:换元法解某些复杂的特型方程要用到“换元法”。

2018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字词及背诵

2018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字词及背诵

2018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字词及背诵第一单元1 沁园春·雪/毛泽东滔滔妖娆折腰风骚天骄风流2 我爱这土地/艾青嘶哑汹涌黎明腐烂3 乡愁/余光中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林徽因轻灵娉婷鲜妍冠冕呢喃5 我看/穆旦丰润沉醉忧戚勃发飘逸漫游流盼摇曳第二单元6 敬业与乐业/梁启超蛀赦禅师精微旁骛秘诀羡慕亵渎浪荡妄想杜绝调和断章取义不二法门言不及义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赞誉恍若绸缎琉璃惊骇瞥见剪影劫掠赃物制裁荡然无存富丽堂皇丰功伟绩8 论教养/利哈乔夫贸然涵养恪守自持汲取遵循箴言彬彬有礼大发雷霆随心所欲一意孤行自吹自擂矫揉造作附庸风雅扭捏作态随机应变9 精神的三间小屋/毕淑敏广袤积攒宽宥游弋困厄儒养麾下嘟囔灰烬自惭形秽间不容发金戈铁马形销骨立抽丝剥茧鸠占鹊巢李代桃僵相得益彰可望而不可即第三单元10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人教版】2017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文注音及解释(5)

【人教版】2017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文注音及解释(5)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文注音及解释【九年级上册】第一课《沁园春·雪》滔滔tāo tāo:1.形容大水滚滚:白浪~,无边无际。

2.形容连续不断(多指话多)。

惟余莽莽wéi yúmǎng mǎng:只剩下白茫茫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红装素裹hóng zhuāng sùguǒ:指衣着淡雅的妇女。

本文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相映衬的壮丽景色。

妖娆yāo ráo:娇艳美好。

折腰zhé yāo:1.弯腰行礼。

2.爱慕;倾倒。

风骚fēng sāo: 1.《诗经》和《楚辞》的合称。

2.才华;文采。

3.指妇女举止轻佻,不检点:卖弄~。

天骄tiān jiāo:天骄是汉代的北方人对君主的一种敬畏的称呼。

风流fēng liú:1.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数~人物,还看今朝。

2.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才子。

~倜傥。

3.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案件。

4.轻浮放荡:~女人。

第二课《我爱这土地》嘶哑sīyǎ:声音沙哑。

汹涌xiōng yǒng:(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澎湃。

波涛~。

黎明lí míng: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腐烂fǔlàn:1.烂掉,朽坏。

2.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第三课《乡愁》第四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轻灵qīng líng:武术术语,指动作轻巧灵活。

引申为一种轻松、飘逸的心境。

娉婷pīng tíng:形容女子的姿态美:体态~。

举止~。

鲜妍xiān yán:鲜艳。

冠冕guān miǎn:这里指王冠。

1.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

冕,礼帽。

2.比喻受人拥戴或出人头地。

呢喃ní nán:1.拟声词。

燕子的叫声。

2.形容小声说话:细语~。

第五课《我看》丰润fēng rùn:(肌肤等)丰满滋润:两颊~。

沉醉chén zuì:1.大醉。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诗文(全)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古诗文(全)

1、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红装一作:银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菲菲,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3、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 雪》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 雪》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36年2月2.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学习目标:1.品味词中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重点)2.理解词的大气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难点)3.感受词人的豪迈与大气,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示标:由回顾写雪的诗句导入。

(由回顾旧日积累导入到对新诗文的阅读,便于开启学生的形象思维)本环节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可适时补充。

二、课文探究:(一)一读课文,感受气势1.指名朗读,请学生听准每个字音。

(将需要着重指出的字写到黑板上)2.强调以下字音沁qìn数风流人物shǔ折腰zhé思汗hán今朝zhāo3.注意节奏和重音以前三句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师生共议停顿和重音,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4.集体朗读全词。

(二)二读课文,理解词意1、赏析上阕: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来进行:⑴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讨论并归纳: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

⑵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讨论并归纳:“望”字。

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

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⑶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讨论并归纳: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

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⑷诗人采用了哪些修辞和写作手法把他所要描绘的雪景形象地呈现出来?(先小组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