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昆虫的生物学

合集下载

第三章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第三章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第三章昆虫的生物学特性一、选择题1. 雌雄异体,必须经过两性交配,卵必须经过受精作用,才能发育成新的后代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生殖。

A. 有性;B. 无性;C. 胎生;D. 孤雌2. 卵胎生的营养来源与卵生相同,只是其生殖方式属于幼生,如双翅目的科和寄蝇科的一些种类。

A. 家蝇;B. 丽蝇;C. 麻蝇;D. 头蝇3.昆虫通常在进行1次或多次孤雌生殖后,再进行1次有性生殖的现象,称为周期性孤雌生殖,多属于这种生殖方式。

A. 叶甲;B. 白蚁;C. 蜜蜂;D. 蚜虫4. 完全变态不同于不完全变态的最主要特征是具有一个期。

A. 卵;B. 幼虫;C. 蛹;D. 成虫5. 卵是昆虫个体发育的第一个虫态,由和卵内营养物质组成。

A. 卵壳;B. 卵巢;C. 输卵管;D. 产卵管6.口器、触角、足及翅不紧紧贴附在蛹体上、可活动的蛹称为,如蜂类的蛹。

A. 活蛹;B. 被蛹;C. 围蛹;D. 裸蛹7.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蜕皮而出的过程称为。

A. 孵化;B. 蜕皮;C. 羽化;D. 化蛹8. 粪食性、腐食性、尸食性等昆虫能清除环境中的有机废弃物,故有昆虫之称。

A. 环保;B. 植保;C. 肉食;D. 植食9.一种动物“模拟”其它生物的姿态得以保护自己的现象,称为。

A. 警戒色;B. 拟态;C. 保护色;D. 伪装10.流线型体型是水生昆虫适应环境的结果,可以减少游泳阻力,如、牙甲等。

A. 叶甲;B. 天牛;C. 金龟子;D. 龙虱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主要差别。

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因此完全变态发育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区别是后者没有蛹这一时期.2.举例说明昆虫的三种栖息习性。

昆虫生态学 第三章 昆虫种群生态学

昆虫生态学  第三章  昆虫种群生态学
若物种个体间呈现相互吸引,为聚集分布( aggregated distribution);
若个体间相互独立,则为随机分布(random distribution);
若个体间相互排斥,则为均匀分布(uniform distribution)。
(二) 分类类型
根据种群内个体的聚集程度和方式不同,可把昆虫种群
NP3=(K+3-1)/3P/QNP2=(K+2)/3P/QNP2
NP4=(K+4-1)/4P/QNP3=(K+3)/4P/QNP3
NP5=(K+5-1)/5P/QNP4=(K+4)/5P/QNP4
②、 核心分布(contagious distribution)或奈
曼分布(Neyman distribution) 该分布的特点是:
迁移,其迁移率可视为零。
综上所述,昆虫种群的数量变动的基本模式可以概
括为:
Nn
N0[(e •
f m
f
) • (1 d) • (1
M )]n
或 Nn=N0〔R×(1-d)×(1-M)〕n
第二节 昆虫种群的分布型
一、 种群分布型的概念 二、种群分布型的类型 三、种群空间分布型的测定方法
一、种群分布型的概念
频次分布测定的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调查对象。 2、选好调查标准地。根据害虫发生的情况和危害程度,选 择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地。
正二项分布(binomial distribution)又叫二项分布、均匀分布或一 致格局。所谓正二项分布就是指数为正的二项式展开后所得到的 各项分布。 正二项分布的特点是:1、种群内的个体在空间的散布是均匀的; 2、种群内的个体在空间的分布比较稀疏,不聚集;3、个体间相 互独立,无影响; 4、 当调查单位内实查的数值比较大时(即密 度大时)可成一个对称的或近似对称的次数分布曲线。

昆虫记第3章内容概括

昆虫记第3章内容概括

昆虫记第3章内容概括摘要:1.昆虫记第3 章的主要内容2.昆虫记的作者及作品背景3.第3 章的主要昆虫:蜜蜂和蜘蛛4.第3 章中的科学知识和哲学思考正文:《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Jean-Henri Fabre)的一部代表作。

作为一部知识性、文学性和哲学性相结合的昆虫生物学著作,它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在本书的第3 章中,作者详细描绘了两种昆虫——蜜蜂和蜘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首先,作者介绍了蜜蜂。

蜜蜂是一种社会性昆虫,它们群居生活,分工明确。

蜜蜂在采集花粉和传播花粉的过程中,为植物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法布尔的笔下,蜜蜂成为了勤劳、智慧的象征。

通过对蜜蜂的描写,作者向读者传达了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观念。

接下来,作者又描绘了蜘蛛的生活。

蜘蛛虽然不是昆虫,但它们同样具有引人入胜的生活习性。

在本章中,作者主要讲述了蜘蛛的捕食技巧和繁殖方式。

蜘蛛能够根据猎物的大小和种类,编织出适合的捕网。

这种高度的适应性让人感叹自然界的神奇。

此外,蜘蛛的繁殖方式也很特别,雄蛛会在交配后即刻死去,这种为了繁衍后代而牺牲自己的行为,体现了生命的伟大。

在第3 章中,法布尔不仅展示了昆虫的世界,还融入了许多科学知识和哲学思考。

例如,他通过描述蜜蜂的觅食过程,向读者传授了生物学中的“条件反射”原理。

同时,作者通过对昆虫的观察,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这也是达尔文进化论的重要内容。

总之,《昆虫记》第3 章通过对蜜蜂和蜘蛛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界中昆虫的丰富多彩。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不仅传递了科学知识,还让读者体会到了生命的伟大和尊重自然的重要性。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汇报人:
202X-01-05
目录
• 昆虫的形态学特性 •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 昆虫的分类学特性 •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 昆虫的保护与利用
01
昆虫的形态学特性
昆虫的外部结构
昆虫体躯
昆虫体躯通常分为头、胸、腹三个部 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结
构。
触角
触角是昆虫的主要感觉器官,用于感 知气味、温度、湿度等环境信息。
昆虫的生长发育
变态发育
昆虫的生长发育通常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 个阶段,其中幼虫与成虫形态差异较大,如蝴蝶 、蜻蜓等。
不完全变态发育
部分昆虫的幼虫与成虫形态相似,仅在体积和器 官发育程度上有所差异,如蝗虫、蝉等。
昆虫的食性
01 植食性
多数昆虫以植物组织为食,如叶蝉、蚜虫等,对 农作物和森林造成危害。
昆虫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 源,维持生态系统的食物 链和生物多样性。
05
昆虫的保护与利用
昆虫的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
为昆虫提供原始的生态环 境,保护其栖息地,避免 人为破坏。
法律法规保护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禁止 非法捕捉、猎杀、买卖和 饲养昆虫,对违法行为进 行严厉打击。
生态修复
对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进 行修复,恢复昆虫的生存 环境。
养物质。
呼吸系统
昆虫的呼吸系统由气 孔和气管组成,用于 呼吸和交换气体。
生殖系统
昆虫的生殖系统包括 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 官,用于繁殖后代。
昆虫的感知器官
01 触角
触角上布满了感觉器官,可以感知气味、温度、 湿度等环境信息。
02 复眼
昆虫的复眼由多个小眼组成,可以感知光线的强 弱、物体的形状和颜色等信息。

《植物保护学通论》第三章

《植物保护学通论》第三章

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全部由卵供给,不需 母体提供营养,整个胚胎发育在母体内完 成,卵就在母体内孵化,孵化不久后幼体 便离开母体。从营养源来看,与卵生相同, 故名卵胎生。
1.4.2 腺养胎生
胚胎发育的营养也是由卵供给,但幼虫从
卵中孵化出来后并不马上离开母体,而是
暂时寄居在母体阴道膨大而成的“子宫”
内,从母体子宫分泌物中继续获得营养,
食,不活动,但其体内进行着复杂的生理和生化反应。

在生活习性方面,如食性方面差异很大。如鳞翅目昆虫幼虫的口器 是咀嚼式的,多数种类为植食性的,取食植物的叶片等。成虫是虹 吸式口器,取食花蜜等液体食物。幼虫与成虫的生活环境也可能不 同。

鳞翅目、鞘翅目、脉翅目、双翅目、膜翅目

复变态:在全变态昆虫中,有些种类 各龄幼虫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差异较 大,比一般完全变态昆虫的变态要复 杂,这种变态称为复变态。

幼虫水生,幼虫与成体在体形、 呼吸器官、取食器官、行动器 官等方面均有较明显的差异。 这种变态称为半变态。半变态 的幼虫称为稚虫。稚虫水生生 活的一些结构到成虫期消失。 如蜻蜓目昆虫。

卵 稚虫 成虫 生活环境不同
3.1.2.4.3 过渐变态

在缨翅目、同翅目粉虱科、雄性介壳虫的幼虫在变为成虫 前有一个不食不动的类似蛹的虫态,比一般渐变态类显得
直到幼体接近老熟才离开母体。
1.4.3 伪胎盘胎生
这类生殖方式昆虫的卵无卵黄或卵黄甚少,
亦无卵壳,主要靠一种称为伪胎盘的构造
从母体吸取营养。最常见的是蚜虫.
1.4.4 血腔胎生
捻翅目及进行幼体生殖的一些种类昆虫所具有。当卵
发育成熟后,卵巢破裂,将卵释放到母体血腔中,
卵通过包在卵外的营养膜从血腔中吸取营养,所以

第三章 昆虫生物学

第三章 昆虫生物学
四、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 五、昆虫的行为和习性
一、昆虫的繁殖方式

1.两性生殖



两性生殖是昆虫繁殖后代 最普遍的方式。绝大多数昆 虫为雌雄异体,两性生殖需 要经过雌雄交配,雄性个体 产生的精子与雌性个体产生 的卵结合后,由雌虫将受精 卵产出体外。
豆娘交配
2.孤雌生殖


雌虫未经与雄虫交配,产出未受
五、昆虫的习性与行为
昆虫在生命活动中,对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能 主动调节和适应,产生相应的行为。它是昆虫 神经系统接受外界某些刺激信息后发生的一系 列反射活动。 1.周期性节律活动 2.假死性 3.趋性 4.群集性
1.周期性节律活动
昆虫对昼夜和季节的变化常表现出各种周期性的节律 活动,如昼夜活动规律和季节活动规律。蟑螂和蚊子 在白天和夜间大部分时间处于休息静蛰状态,但在黄 昏时则表现出高度活性;蝴蝶总是白天活动,而蛾类 总是夜间活动,有日出性和夜出性之分。昆虫在1年 中什么时候越冬,什么时候苏醒,也表现出规律性的 节律。人们常将这类节律活动现象喻为“生物钟”或 “昆虫钟”。
4.2 性成熟
性成熟是指成虫体内的性细胞发育成熟并已具备生殖能力。 有些昆虫羽化后生殖腺已发育成熟,不久就交配产卵,这类 昆虫寿命较短,产卵后不久就死亡。如茶尺蠖。有些昆虫在 羽化为成虫时,性还未成熟,需要继续取食1个时期才能进 行生殖,这种对性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称为补充营养。需 要补充营养的植食性昆虫,成虫寿命较长,往往也是为害虫 态。如蝗虫、天牛.昆虫性成熟后即能交配。其交配次数因 种类而异,有的一生只交配1次,有的交配多次 。一般雄 虫交配次数比雌虫多。
昆虫的生长和蜕皮总是交替进行的。幼虫每蜕 1次皮,增加1龄。每两次蜕皮之间的时间叫龄 期,每两次蜕皮之间的虫态叫龄虫,如2龄期, 2龄虫。蜕皮次数因种类不同而异。蝶蛾幼虫 一般为4~5次,金龟子幼虫为2次。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成虫

全 天牛
金龟子



视频:变态发育
你知道昆虫的发育方式(变态发育)有几种类型吗? 课本分别以哪种昆虫为代表加以介绍?
完全变态

态 发
发育经过卵 幼虫 蛹 成虫四个时期

不完全变态
发育经过卵 若虫 成虫三个时期
P11:列表比较家蚕与蝗虫的生殖 和发育的异同点。
比较 家蚕
相同点
不同点
蝗虫
1.成虫的羽化:成虫从它
的前一虫态蜕皮而出的过程,
称为羽化。初羽化的成虫色
浅而柔软,待翅和附肢伸展,
体壁硬化后,便开始活动。
蝉羽化
2.性成熟与补充营养:有些昆虫在羽化后,性器官已 经成熟,不需取食即可交尾、产卵。这类成虫口器 一般都退化,寿命很短。大多数昆虫羽化为成虫时, 性器官还末完全成熟,需要继续取食,才能达到性 成熟,如金龟子和不完全变态类等昆虫,这种对性 细胞发育不可缺少的成虫期营养,称为“补充营
越冬结束为止的发育过程,称为年生活史。 昆虫年生活史包括昆虫的越夏、越冬虫态、 世代数、生活习性和栖息场所。
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由于成虫发生期长和产卵期先 后不一,同一时期内,在一个地区可同时出现同一 种昆虫的不同虫态,造成上下世代间重叠的现象, 称为世代重叠。
对一年发生二代和多代的昆虫,划分世代顺序均以 卵期开始,依先后出现的次序称第一代、第二代……, 但应注意跨年虫态的世代顺序,习惯上是凡以卵越 冬的,越冬卵就是次年的第一代卵。如梧桐木虱, 1990年秋末产卵越冬,卵至次年4,5月孵化,这越 冬卵就是1991年的第一代卵。以其他虫态越冬的都 不是次年的第一代而是前一年的最后一代,叫做越 冬代。如马尾松毛虫1990年11月中旬以4龄幼虫越冬, 这越冬幼虫称为1990年的越冬代幼虫。

昆虫的生物学特征

昆虫的生物学特征

昆虫的生物学特征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动物类群之一,其生物学特征独特而引人注目。

本文将通过对昆虫的外部特征、内部结构、生殖方式和适应环境能力等方面的描述,来探索昆虫的生物学特征。

1. 外部特征昆虫的外部特征包括头部、胸部和腹部等部分。

头部通常具有一对复眼和一对触角,复眼可以通过蜂突视觉器官感知周围环境,而触角则用于感知食物和周围的物体。

昆虫的胸部有三个节,分别为头胸部、中胸部和后胸部,每个节上都有一对足用于行走和抓握物体。

腹部用于消化和呼吸,同时也是昆虫的生殖器官所在。

2. 内部结构昆虫的内部结构复杂而精巧。

它们的呼吸系统由气管组成,气管通过体壁上的气孔与外界相连,这种呼吸方式称为气孔呼吸。

昆虫的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通过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循环,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身体各个部位。

昆虫的消化系统由口器、食管、胃和肠等器官组成,用于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

此外,昆虫还具有复杂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生殖器官。

3. 生殖方式昆虫的繁殖方式多样,主要分为两类:直接发育和间接发育。

直接发育是指昆虫从卵发育到成虫的过程中没有经历完全变态的阶段,如蚂蚁和蜜蜂等社会性昆虫。

间接发育是指昆虫从卵孵化后经历若干个幼虫期,每个幼虫期都伴随着蜕皮,最终发育成为成虫,如蝴蝶和甲虫等。

4. 适应环境能力昆虫在适应各种环境方面表现出了惊人的能力。

它们可以生活在陆地、淡水和海洋等各种生境中,从极寒的北极地区到炎热的沙漠地带都有昆虫的存在。

昆虫还能够适应不同的食物来源,有的以植物为食,有的以动物为食,甚至有的以尸体为食。

此外,昆虫通常具有较强的繁殖力和快速适应性,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环境的变化。

综上所述,昆虫的生物学特征体现在其外部特征、内部结构、生殖方式和适应环境能力等方面。

了解昆虫的生物学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这个重要的生物类群。

昆虫的生物学(上)

昆虫的生物学(上)

昆虫的生物学昆虫的生物学是研究昆虫的生活史、习性、行为以及繁殖和适应等方面的学科。

通过研究昆虫生物学,可以进一步了解昆虫共同的活动规律,对害虫的防治和益虫的利用都有重要意义。

一、昆虫的生殖方式大多数昆虫为雌雄异体,进行两性生殖,也有若干种特殊的生殖方式。

(一)两性生殖(卵生)⏹昆虫中最常见的一种生殖方式。

经过雌雄交配后,产下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又称卵生。

⏹如蝗虫、天牛、螳螂、蛾、蝶等昆虫。

(二)孤雌生殖(单性生殖):雌虫所产生的卵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称孤雌生殖,又称单性生殖。

孤雌生殖为三种类型:⏹1.偶发性的孤雌生殖在正常情况下行两性生殖,偶尔出现未经受精的卵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如家蚕。

⏹2.经常性的孤雌生殖正常情况下行孤雌生殖,偶尔发生两性生殖。

在膜翅目蜜蜂、蚂蚁等昆虫中,受精卵发育成雌虫,未受精卵发育成雄虫。

⏹3.周期性的孤雌生殖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变迁而交替进行,这种现象称世代交替。

蚜虫是最常见的例子,蚜虫从春季到秋季连续若干代都以孤雌生殖繁殖后代,只在冬季将来临时才产生雄蚜,进行两性生殖,雌雄交配产卵越冬。

(三)幼体生殖⏹少数昆虫在母体未达到成虫阶段,还处于幼虫期时就进行生殖。

如一些瘿蚊、摇蚊。

不需跟雄虫交配,也是孤雌生殖。

(四)多胚生殖(增胚生殖)⏹一个成熟的卵可以发育成2个或2个以上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又称增胚生殖。

常见于膜翅目的小蜂科、姬蜂科、小茧蜂科等寄生性昆虫。

二、昆虫的个体发育和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可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

⏹胚胎发育指从卵受精开始到幼虫破开卵壳孵化为止,胚胎发育是在卵内进行的,又称卵内发育;⏹胚后发育指从幼虫到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期。

(一)昆虫的变态及类型1.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四个虫态,如甲虫、蛾、蝶、蜂、蚁、蝇等。

⏹完全变态类的幼虫不仅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与成虫很不相同,生活习性也完全不同。

⏹从幼虫到成虫的转变必须经过一个将幼虫构造改变为成虫构造的虫期,即蛹期。

昆虫的生物学特征

昆虫的生物学特征

昆虫的生物学特征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为庞大、种类最为丰富的生物群体之一。

它们在地球上广泛分布,占据着各个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位置。

本文将详细介绍昆虫的生物学特征,包括昆虫的结构特点、功能特征以及生命周期等。

结构特点昆虫的身体一般由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部分组成。

头部上通常有一对复眼和一对触角,复眼可感知光线和运动,触角则用于感知环境和寻找食物。

胸部上有三对关节的足,用于行走、抓握和运动。

腹部则是消化、呼吸和繁殖器官的所在之处。

功能特征昆虫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特征,使它们在自然界中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

首先是昆虫的食性多样性,它们既有草食性的,如蚂蚱和蝗虫,也有肉食性的,如蚊子和苍蝇。

其次,昆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可以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生存繁衍。

此外,昆虫还具有较高的繁殖力和适应力,以及灵敏的嗅觉和听觉,使其能够迅速捕食、躲避天敌。

生命周期昆虫的生命周期一般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卵是昆虫的孵化状态,通常被母虫产于适宜的环境中。

幼虫阶段是昆虫生长的主要阶段,幼虫通过不断蜕皮和发育,逐渐增大体型。

而蛹则是昆虫转变成成虫的过渡阶段,此时昆虫的外形会发生明显的改变。

最后,成虫是昆虫的终极状态,它们拥有完整的生殖系统和成熟的翅膀,可以进行繁殖和飞行。

昆虫的生物学特征使其成为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在传播花粉、分解有机物质、控制害虫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

此外,昆虫还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有助于理解生物多样性、进化和生态学等方面的问题。

总结通过对昆虫的生物学特征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昆虫作为一类特殊的生物群体,在结构特点、功能特征以及生命周期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征。

昆虫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们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昆虫保护,并加强对昆虫生物学的研究,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昆虫记每章内容(一)

昆虫记每章内容(一)

昆虫记每章内容(一)
昆虫记每章内容
第一章:昆虫的生态环境
•景观特征
•温度和湿度要求
•饲料来源
•环境适应能力
第二章:昆虫的生命阶段
•卵的形态和发育
•幼虫的生长和蜕皮
•蛹的转变和进化
•成虫的特征和繁殖
第三章:昆虫的物种多样性
•昆虫分类学
•昆虫的命名规则
•常见昆虫类别解析
•昆虫的大众意义和保护
第四章:昆虫的行为和繁殖习性
•寻找食物和栖息地
•群居行为和社会结构
•警戒和逃避机制
•繁殖与进化的关系
第五章:人类与昆虫的关系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昆虫的经济价值和利用
•昆虫对人类的影响
•昆虫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第六章:昆虫的演化和生物学特征
•昆虫的起源和进化历程
•昆虫的身体结构和功能
•昆虫的运动和感知能力
•昆虫的代谢和生理特征
以上是《昆虫记》每章的主要内容点,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了解昆虫的生态环境、生命周期、物种多样性、行为习性、与人类的关
系以及演化特征等方面知识。

一本关于昆虫的全面且深入的科普读物,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个丰富多样的小生物世界。

第三章 昆虫种群生态学

第三章 昆虫种群生态学
种群基数=(捕回成虫总量/捕回标记成虫量)*释放标记成虫量。
(2) 繁殖速率(R)
繁殖速率:是指一种昆虫种群在单位时源自内增长的 个体数量的最高理论倍数。它反映了种群个体数量 增加的能力。 繁殖率的大小取决于种群的生殖力,性比和一 年发生代数。可以用下式表示:
R=(e*f/(m+f))N
其中:e为单雌平均生殖力(产卵量),m为雄虫数, f为雌虫数,N为一年发生代数。
综上所述,昆虫种群的数量变动的基本模式可以概 括为: f
Nn N 0 [(e m f ) (1 d ) (1 M )]n
或 Nn=N0〔R×(1-d)×(1-M)〕n
第二节 昆虫种群的分布型
一、 种群分布型的概念 二、种群分布型的类型 三、种群空间分布型的测定方法
一、种群分布型的概念
概率通式
理论通式:NPr=N(e-mmr/r!) 式中:r为各抽样单位内昆虫数(一般从0,1,2,3, x);m为 总体平均值,一般用样本平均值 来表示;N为样点总数(样本数),
所有频次的和;e为自然对数之底(2.718).
根据:NPr/NP(r-1)=Ne-m×(mr/r!)/Ne-m×[m(r-1)/(r-1)!]=m/r 移项得:NPr=NP(r-1)×m/r 计算时往往用简化的递推公式各项展开依次为: NP0=Ne-m NP1=m/1NP0 NP2=m/2NP1
概率通式
NPr
Ne
m1 (1em2 ) m2
r 0
m1m2e
/r

i 0
r 1
i m2 / i!NP( r i1)
r 0
式中:m1= X 2/(S2-M), 相当于嵌纹分布的K值; m2=(S2- X)/ X 相当于嵌纹分布的P值。 令:A=m1*m2*e-m2 各项展开计算公式: NP0=Ne-m1(1-em2) NP1=A/1NP0 NP2=A/2[NP1+m2NP0] NP3=A/3[NP2+ m2NP1+ m22/2!NP0] NP4=A/4[NP3+ m2 NP2+ m22/2! NP1+ m23/3!NP0] NP5=A/5[NP4+ m2 NP3+ m22/2! NP2+ m23/3! NP1+ m24/4!NP0]

园艺昆虫学第3章

园艺昆虫学第3章

4、无足型(豆象幼虫)
4
5
6
(三)蛹期
蛹期是幼虫变为成虫的“过渡时期”。
化蛹:末龄幼虫脱去皮变为蛹的过程,称为“化蛹”。
蛹期:从化蛹到变为成虫所经的时期为蛹期。 蛹期的特点: 外观静止,体内进行着剧烈的组织解离与组织发生的生 理活动。
蛹的类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离蛹、被蛹、围蛹
1、离蛹(鞘翅目) 触角、翅、足等不紧贴 蛹体,腹节也略可以活动。
四、昆虫的群集、迁移
1. 群集性(Aggregation):同种昆虫的大量个体
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
临时性群集:指昆虫仅在某一虫态或某一时间内群居生活, 过后就分散的现象。常见的如蚜虫、介壳虫、粉虱等昆 虫,由于它们常固定在一定的部位取食,繁殖力强、活 动力小,使单位面积虫口密度很大,在一定时期就分散。
1、不全变态
昆虫一生经过三个虫期:卵期、幼虫期、成虫期。
不全变态主要类型:渐变态、半变态、过渐变态。

特点:
a.一生经过卵→若虫(稚虫)→成虫三个虫态。例如:
蚜虫、蝗虫、蝽象等。 b.若虫外形象成虫,有三对胸足无腹足,有复眼。 c .若虫与成虫的栖息、习性等相似,但若虫翅未长
成、生殖器没有发育完全,稚虫与成虫的生活习 性不同。

a.
类型:
渐变态类:若虫转变成虫以后除了性器官和翅完全 长成外,在形态上与成虫无什么区别,它的幼虫通 称为“若虫”,如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等。 半变态类:成、幼虫之间有明显的形态分化,它们 的幼虫期营水生生活,所以体形、呼吸器官、取食 器官、行动器官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特化。它的幼虫 通称为“稚虫” 如蜻蜓目、襀翅目等 。
1、虫龄
蜕皮:昆虫孵化后,随着虫体的生长发育,表皮限制了 虫体生长,要重新形成新的表皮而将旧表皮脱去的现象。 虫龄:刚从卵孵化出来到第一次脱皮以前的幼虫成为 “第一龄幼虫”。经第一次脱皮后的幼虫称“第二龄幼虫”。 龄期:在相邻的两次脱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称为 龄期。 “老熟幼虫”: 是指末龄幼虫,再次脱皮将化蛹或变 成虫。

昆虫记每章简介

昆虫记每章简介

昆虫记每章简介《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

书中详细记录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观察和研究,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热爱。

以下是对每卷每章的简要介绍:第一卷:第一章:圣甲虫法布尔首先介绍了圣甲虫,这种昆虫以其独特的滚粪球行为而闻名。

圣甲虫在推粪球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坚韧和智慧。

第二章:大笼子讲述了法布尔为观察昆虫而制作的大笼子,以及在这个特殊环境中昆虫们的生活状态。

第三章:捕食吉丁的节腹泥蜂这一章详细描述了节腹泥蜂捕食吉丁的过程,展现了节腹泥蜂高超的捕猎技巧。

第四章:栎棘节腹泥蜂对栎棘节腹泥蜂的生活习性、巢穴结构等进行了观察和记录。

第五章:高明的杀手介绍了几种昆虫独特的捕猎方式,它们都是自然界中出色的猎手。

第六章:黄足飞蝗泥蜂法布尔重点描述了黄足飞蝗泥蜂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第七章:本能的技能探讨了昆虫的本能行为,以及这些本能是如何帮助它们在自然界中生存和繁衍的。

第八章:本能的无知通过一些实例,阐述了昆虫本能行为中的一些看似“无知”的表现,引发读者对本能的深入思考。

第九章:登上万杜山这一章法布尔讲述了自己登上万杜山的经历,以及在山上对昆虫的观察。

第十章:荒石园介绍了他的观察基地——荒石园,这里是各种昆虫的乐园。

第二卷:第一章:荒石园再次提及荒石园,强调了这个地方对于他研究昆虫的重要性。

第二章:毛刺砂泥蜂详细描述了毛刺砂泥蜂的形态、生活习性以及繁殖方式。

第三章:一种未知的官能探讨了昆虫所具有的一些人类尚未完全了解的官能。

第四章:黑胡蜂对黑胡蜂的生活习性和社会行为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第五章:蜾蠃介绍了蜾蠃这种昆虫独特的繁殖方式和幼虫的成长过程。

第六章:对石蜂的新观察法布尔分享了他对石蜂的最新观察发现,让我们对石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第七章:地下毒王——狼蛛讲述了狼蛛的生活环境、捕猎手段以及毒性。

第八章:蛛蜂描述了蛛蜂与蜘蛛之间的斗争,展现了蛛蜂的勇敢和智慧。

上篇 昆虫学基础知识

上篇  昆虫学基础知识

1、咀嚼式口器
咀嚼式口器结构
如蝗虫、甲虫、蛾蝶类幼虫等,均为咀嚼式口器。 ※ 咀嚼式口器为害状:缺刻、孔洞、钻蛀、潜叶、肿瘤等。 ※ 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可用胃毒剂、触杀剂、熏蒸剂、 内吸剂、拒食剂、忌避剂、不育剂等。
2、吸收式口器
1)刺吸式口器 ⑴ 上唇:三角形小片(骨片)。 ⑵ 上腭和下腭:延长成二对口针。 ⑶ 下唇:延长成分节的喙,有唇槽。
上表皮层 表皮层
护蜡层:类脂、鞣化蛋白、蜡质 蜡 层:蜡质、脂类……不透性 脂晴层:脂蛋白类
体壁
皮细胞层 基底膜
骨蛋白、脂类…………….坚韧性 内表皮 几丁质、节肢蛋白….延展曲折性 活细胞层,有些特化成腺体、感觉器等 最内层薄膜
外表皮
☆表皮层的蜡质是疏水亲脂的,因此油乳 的杀虫效果比较高。幼龄幼虫比老熟幼虫 体壁薄,因而容易中毒。 防治害虫时,最好幼龄期防治(3龄以前)。
五、口器
1、咀嚼式口器
⑴ 上唇:方形片状物,有固定和推进食物的作用。
⑵ 上腭:一对坚硬的块状物,有切齿和磨齿(不对称), 有切断和磨碎食物的功能。 ⑶ 下腭:一对带须的块状物,由轴节、茎节、内腭叶、 外腭叶和下腭须构成。具有抱握和感触食物的功能。
⑷ 下唇:一对带须的片状物。由后颏、前颏、中唇舌、
侧唇舌和下唇须构成。具有托持和感触食物的功能。 ⑸ 舌:袋状物,具有吞咽作用。
思考题
1、触角的主要类型和主要功能是什么?
2、咀嚼式口器的为害症状有哪些? 3、刺吸式口器的为害症状有哪些? 4、为什么说选用化学农药时,要考虑害虫的口器类型? 5、指出昆虫的足和翅的类型。 6、昆虫的体壁中哪一层与化学农药有关? 7、为提高农药的触杀效果,农药中加入哪些物质?
第二章 昆虫内部器官与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3-6 孵化
(二)幼虫期
幼虫是昆虫个体发育的第2个虫态。幼虫从卵内孵 化出来,发育到蛹(全变态)或成虫之前的整个发育阶段 称为幼虫期(larval stage)。
1、生长和脱皮 ⑴ 取食和发育 取大量营养进行生长发育,因此, 幼虫期是主要危害期,一般是害虫防治的重要时期; 也是天敌昆虫取食的主要时期。 ⑵ 脱皮(moulting) 脱下来的皮叫蜕(exuvia)。 ⑶ 龄期(instar) 两次脱皮之间的历期称为龄期。 随着幼虫的生长,虫龄的增加,食量也大大增加, 危害加剧,并且抗药性也增强,因此掌握幼虫的龄期, 抓住防治的关键时期,具有重要意义。
制作人、主讲人:李照会
第三章 昆虫生物学特性
昆虫生物学是研究昆虫生命特征的科学, 包括生殖方式、胚胎发育、变态,及胚后各生 长发育阶段的生命特征和行为习性等。通过学 习昆虫生物学,了解昆虫的行为习性及在发育 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对采取有效措施,抓住有 利时机,积极进行防治,或保护利用天敌开展 生物防治等工作,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图3-18 几种昆虫 的雌雄二型现象 1、2.斑股锹 3、4.苏铁象甲 5、6.吹绵蚧
图3-19 棉蚜的多型现象(仿西北农学院农业昆虫学教学组) 1.有翅胎生雌蚜 2.小型无翅胎生雌蚜 3.大型无翅胎生雌蚜 4.干母 5.有翅若蚜
图 320
白 蚁 的 多 型 现 象
图3-15 苹毛丽金龟四个发育时期,蛹为裸蛹
图3-16 大螟蛹(被蛹)
图3-16 葱蝇(或称葱地种蝇、蒜蛆)蛹
(四)成虫期
1、羽化 全变态类蛹或不完全变态类若虫经过最后一 次脱皮,变为成虫的过程称为羽化(emergence)。成虫 是昆虫个体发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到了成虫期其雌雄 性别明显分化,性细胞逐渐成熟,具有生殖力,所以 成虫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以生殖为中心。由于成虫的 性状稳定,其特征成为系统发生和分类鉴定的依据。 2、性成熟 有些昆虫幼期已摄取了足够的营养,成虫 期不再取食,但也有的则需要补充营养(supplementary nutrition)(是指对成虫性成熟不可缺少的取食)。 3、交配与产卵(生殖力) 4、雌雄二型(sexual dimorphism,见下页图3-17) 5、多型现象(见下页图3-18)
第一节 昆虫的生殖方式
昆虫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对环境的适应和种 类的变异,形成了多种生殖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两性生殖(多数昆虫种类,见视频1) 二、孤雌生殖(如孤雌胎生蚜、麦圆红蜘蛛和某些
粉虱、蚧虫、蓟马等种类)
三、卵生与卵胎生(如孤雌胎生蚜) 四、多胚生殖(如多胚跳小蜂等) 五、幼体生殖(如某些瘿蚊种)
前蛹期(prepupa stage),又称预蛹期。 从化蛹到变为成虫所经历的时期称为蛹期 (pupa stage)。 蛹期是昆虫生命活动中1个薄弱环节,易受 敌害的侵袭和气候的影响,所以掌握蛹的生物 学特性,破坏其生态条件,如翻耕晒土、人工 捕杀等,是消灭害虫的1个有效途径。
由于昆虫的种类不同,蛹的形态也有所不同,根 据蛹的翅、触角、足等附肢是否紧贴于虫体上,能否 活动及其它外形特征,可将蛹分为离蛹(cearate pupa)、被蛹(obtect pupa)和围蛹(coarctate pupa)3 种类型(图3-14 蛹的类型):
2、幼虫的类型
根据其胚胎发育程度和在胚后发育过程中的适应,
可分为四种类型(图3-7):
⑴ 原足型
⑵ 多足型
① 蠋型 ② 伪蠋型
图3-7 幼虫 的类型
⑶ 寡足型 ① 蛃型幼虫 ② 蛴螬型幼虫
1. 原足型 2. 寡足型 3 .多足型
③ 蠕虫型幼虫
4.无足型
⑷ 无足型
① 有头无足型
② 无头无足型
图3-8 豆天蛾幼虫(多足型:蠋型)
图3-1 麦长管蚜的孤雌卵胎生
图3-2 银纹夜蛾幼虫被斑足多胚跳小蜂寄生
最多者1头 幼虫中羽化 出达2201头 成蜂
第二节 昆虫的发育与变态
一、昆虫个体发育的阶段 (一)卵期 是指卵被产出发育至孵化为幼虫的历期。
1、卵的结构
⑴ 卵壳

⑵ 卵黄膜
3-
⑶ 卵黄
3
⑷ 卵核

⑸ 卵孔或受精孔

其中,卵黄分布于原生质的 构 网络空隙间,在紧贴卵黄膜 造
⑴ 原足期(protopod) ⑵ 多足期(polypod) ⑶ 寡足期(ologopod)
昆虫的胚后发育(postembryonic development) 是幼虫孵化后到成虫性成熟为止的整个发育过程,包 括蜕皮、变态、滞育等一系列的生长发育过程。
4、孵化Biblioteka 昆虫完成胚胎发育后破 卵壳而出的现 象,称为孵化 (hatching)。
图3-9 麦叶蜂成虫、幼虫(伪蠋型)
图3-10 三种叩头甲成虫和幼虫(寡足型)
图3-11 金龟甲幼虫——蛴螬型
图 312
菜 豆 象 幼 虫 ( 象 甲 型)
图3-13
黑带食 蚜蝇幼 虫(无 头无足
型)
(三)蛹期
1、化蛹 蛹(pupa)是全变态昆虫从幼虫发育到 成虫,必须经历的一个静止虫态。幼虫老熟后, 停止取食,开始寻找适当的场所,脱皮变为蛹 的现象称为化蛹。
3、胚胎发育
胚胎发育(embryonic development)是指由受精卵开 始卵裂到发育为幼虫为止的过程。卵生昆虫的胚胎发 育可分为卵裂、胚盘形成、胚带形成、胚膜形成、胚 层形成、胚体分节、附肢形成等阶段,在发育过程中, 有些发育阶段是同时进行的(具体过程简略) 。
可将昆虫胚胎的外形发育分为3个连续的阶段(图 3-5),即:
下面的原生质中无卵黄,这
部分原生质称为周质。
2、卵的类型和产卵方式
图 3-4
卵 的 类 型
1.袋形(三点盲蝽) 2.半球形(小地老虎) 3.香蕉形(蝗虫) 4.长椭圆形 (瓜蚜) 5 有柄形(草蛉产卵视频2) 6 顶针状(天幕毛虫卵块) 7 桶形 (茶翅蝽) 8.椭圆形(蝼蛄) 9端帽瓶形(玉米米象) 10.有柄珍珠形(一 种小蜂) 11.孢菇形(蜉蝣) 12.鱼篓形(鼎点金刚钻) 13.菱形(螳螂卵囊) 14.鱼鳞状(玉米螟卵块) 15.双辫形(豌豆象) 16.炮弹状(菜粉蝶) 17. 球形(旋花天蛾) 18.肾形(葱蓟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