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古代诗歌体裁的简要常识
古代诗歌体裁的简要常识一、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风”,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代表作有汉代的乐府诗、魏晋的建安诗歌、陶渊明的田园诗等。
二、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
近体诗对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
1.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绝句又分为古绝句和近体绝句两种,其中近体绝句要求按格律规定运用平仄,讲究粘对,并限押平声韵,对仗较律诗自由。
代表作有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2. 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代表作有杜甫的《春望》、王维的《山居秋暝》等。
三、词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词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全盛时期。
词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代表作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四、曲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代表作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五、其他体裁除了上述四种主要体裁外,古代诗歌还包括赋、比、兴等多种表现手法和风格。
赋是古代一种以叙事、写景、抒情为主的文学体裁,形式较为自由,篇幅较长;比是通过对比、类比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兴则是通过托物起兴的手法来借他物引起所咏之情。
古体诗
作法
(一)古体诗的韵 古体诗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在仄声韵当中,还要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一般地说, 不同声调是不可以押韵的。古体诗用韵,比律诗稍宽;一韵独用固然可以,两个以上的韵通用也行。但是,所谓 通用也不是随便乱来的;必须是邻韵才能通用。 依一般情况看来,平上去三声各可分为十五类,如下表: 第一类:平声东冬;上声董肿;去声送宋。 第二类:平声江阳;上声讲养;去声绛漾。 第三类:平声支微齐,上声纸尾荠,去声寘未霁。 第四类:平声鱼虞,上声语麌;去声御遇。 第五类:平声佳灰,上声蟹贿,去声泰卦队。 第六类:平声真文及元半,上声轸吻及阮半,去声震问及愿半。 第七类:平声寒删先及元半,上声旱潸铣及阮半,去声翰谏霰及愿半。
感谢观看
从梁至隋七言体诗歌逐渐增多,至唐代七言诗才真正发达起来。
杂言诗,因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而得名,其句中字数不定,最短仅有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 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其特点是形式比较自由,便于无所拘束地表达思想感情。凡是以情致或气势胜的 诗人,对于杂言诗都有极大的偏爱。
中国古代诗歌整齐划一的格律诗发展到中唐达到巅峰状态(代表诗人是杜甫),因为其形式上的诗美空间已 经被唐代的大诗人挖掘而所剩有限,因此唐末五代中国的格律诗向杂言诗发展,形成一个对整齐划一而导致形式 有些僵化的格律诗的反拨,而最终定型为“词”这一杂言诗体制形式。而词,最终发展到了“一代之文学”的高 度,取得伟大成就。
五言诗是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大约起源于西汉而在东汉末年趋于成熟。当然,《诗 经》中早就有五言的句子,如《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汉魏 六朝时期的诗作,以五言为主。说明五言诗形成于此一时期。古代本有五言诗起于李陵《与苏武诗》的说法,但 后人多加以否认,如苏软题(文选动便说:“李陵、苏武,五言皆伪。”又有说五言起于《古诗十九首》,也未获 广泛赞同。大抵五言诗系吸收民歌的形式而成。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古体诗?律诗?绝句?词?曲?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古体诗?律诗?绝句?词?曲?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唐朝以后的人仿照古诗的形式所写的诗歌也叫古体诗,一般称为“古风”。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举个例子: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典型的古体诗。
②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
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人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小律对偶要求较宽。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
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举个例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经典的五言律诗。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
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
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
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
“绝句”这一名称大约起于南朝。
梁、陈时,已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句短诗,其押韵平仄都较自由,或称古绝句。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古诗)--------唐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也称古诗、古风。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
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
注意:古体诗中常常有“歌”、“歌行”、“引”、“曲”、“吟”等标志古诗的体裁。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时期的诗歌:三曹→陶渊明的诗等文人五言诗→魏晋南北朝诗歌。
唐代和唐代以后的诗人也有用古诗体写古体诗的,这类诗歌中常常有“歌”、“歌行”、“引”、“曲”、“吟”等标志。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鹅唐代骆宾王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②近体诗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
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
律诗的特点:①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
与古诗词相关的文学常识
与古诗词相关的文学常识引言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它以其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深受人们喜爱。
了解与古诗词相关的文学常识,不仅可以更好地欣赏古诗词的魅力,还可以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本文将从古诗词的分类、体裁、意象以及创作技巧等方面介绍与古诗词相关的文学常识。
古诗词的分类古诗词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
常见的分类有:1.古文诗:指以古文形式写成的诗,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观书有感》。
2.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以其独特的骚体风格而闻名于世,如《离骚》。
3.乐府诗: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遗产之一,通常与音乐相配合,如《木兰诗》。
4.唐诗:指公元618年至907年盛行的诗词创作时期,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时期,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5.宋词:指公元960年至1279年盛行的诗词创作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时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
古诗词的体裁古诗词有丰富多样的体裁,每一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诗词体裁:1.五言绝句:由四句组成,每句有五个字,共二十字。
是古代最常用的一种体裁,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2.七言绝句:由四句组成,每句有七个字,共二十八字。
和五言绝句一样,也是古代常见的一种体裁,如李白的《静夜思》。
3.律诗:是一种特定韵律和格律要求下的诗体,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4.排律:是一种富有音律感的诗体,韵律比较严格,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狱南塘红叶枝枝独葩》。
5.词:是与音乐相配合的文学形式,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古诗词中的意象是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形象和感受,使得人们更能感受到诗词深层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意象:1.山水:山水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往往用来表达高远、广博、宏伟等意蕴,如杜甫的《望岳》。
2.花鸟:古诗词中常常出现各种花鸟,表达诗人对自然界的喜爱和对美的追求,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三、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的分类及各体裁简介
三、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的分类及各体裁简介(一)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的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七言之分,简称五律、七律。
通常的律诗为8句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律诗要求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
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古诗文阅读】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之按题材的划分
【古诗文阅读】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之按题材的划分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按诗歌的题材可分为:(1)借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或借景抒发自己的幸福志向,或抒发作者对所写下景物的钟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好,或借景彰显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写对人生世事的感叹。
借景抒情诗往往就是含而不露,文辞苍凉,情丰意墨,诚挚动人。
《漫兴九首》(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
(2)咏史容古诗:这类诗有的借古事、古人、古迹等生发议论,托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的伤感;有的孤影自怜,感慨自身,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理想。
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
常用艺术手法有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用典、修辞等。
用于此类诗的意象有黍离、商女、明月、城池、流水、野草、燕子等。
《江城子》欧阳修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清,水无情。
六代繁盛,亮逐波阵面声。
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3)宫恨诗与闺怨诗(闺情诗:闺中女子生活情趣。
)这两类诗都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从创作特色上说,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悠长含蓄,有无尽之味。
闺怨诗分成闺怨诗、宫恨诗、征妇恨诗、商妇恨诗四类。
闺怨诗都以女性为描绘对象,“恨”就是这类诗的基调。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无人知晓恨,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另寻封侯。
(4)羁旅行役诗(思乡怀人诗)思乡指客居出外的人思念家乡亲人,怀人指想念异地的亲朋好友,思妇闺情诗也在此外。
常用艺术手法存有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利害融合、细节描绘、想象、用典、修辞学等。
常用的意象存有杨柳、明月、鸿雁、杜鹃、鹧鸪、双鲤、尺素、梅花、燕子等。
五种体裁的唐诗作品
五种体裁的唐诗作品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重要体裁,其创作时间跨越了唐朝的整个历史时期,涵盖了多种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
在唐诗中,有五种常见的体裁,分别是: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古体诗。
下面将简要介绍这五种体裁并举例说明。
1. 五言绝句五言绝句是唐诗中最为常见的体裁之一,它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
五言绝句常用于抒发个人感情或描绘自然景观,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
例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 七言绝句七言绝句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
相比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的表现力更为丰富,适合表现复杂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 五言律诗五言律诗由八句组成,每句五个字,而且要遵守律诗的规则。
五言律诗表现力更为灵活,适合表现社会风貌和人生哲理等主题。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4. 七言律诗七言律诗也是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同样要遵守律诗的规则。
七言律诗比五言律诗表现力更为丰富,适合表现悲壮、豪迈等气势磅礴的情感。
例如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 古体诗古体诗是指唐代以前的诗歌形式,不受律诗的规则限制,可以自由发挥。
古体诗多用于表现神话、历史事件等主题,常常带有古朴、神秘的气息。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文学常识中的诗歌体裁
文学常识中的诗歌体裁
诗歌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以其独特的语言表达和艺术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文学常识中,有一些常见的诗歌体裁,每一种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1. 古体诗
古体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体裁之一,始于先秦时期。
它以五言、七言或其他特定的韵律和格律进行创作,具有古朴、优美的风格。
古体诗在表达情感、抒发思想、描绘景物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
2. 词
词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唐宋时期发展得最为兴盛。
词以短小精悍的形式表达情感,常用于抒情和描写爱情。
词的韵律优美,表达深情,被誉为古代爱情诗歌的最高形式。
3. 赋
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修辞体,形式较为繁复。
赋常常描
写自然景物、史实或社会现象,并运用夸张、比喻、借代等修辞手
法进行表达。
赋的特点是华丽辞藻,修辞才华的展示及对客观事物
的描述。
4. 诗歌形式的简化与变革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形式也逐渐简化与变革。
在现代诗歌中,常见的形式包括自由诗、散文诗和白话诗等。
相比传统诗歌,这些
形式更加自由,没有固定的韵律和格律要求,更注重表达思想和感情。
5. 各国的诗歌体裁
除了中国的古体诗、词和赋,世界各国也有各自特色的诗歌体裁。
例如,英格兰的十四行诗、法国的绝句和德国的歌德体等。
每
一种诗歌体裁都有其独特的形式和风格,代表了各国文学的精髓。
总之,诗歌体裁是文学中一种独特的创作方式。
不同的诗歌体裁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
通过了解和欣赏各种诗歌体裁,人们可以更好地体会诗歌的魅力和美妙。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一、.古代诗歌按体裁分: 古体诗、近体诗。
(一)古体诗1.古体诗特点: 唐以前的诗歌及唐以后这种形式的诗歌。
篇无定句, 句无定字, 自由换韵, 不讲平仄, 不讲对仗。
2.古体诗包括:(1)古诗:古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 《诗经》开创现实主义诗歌传统。
(2)楚辞: 六言为主开浪漫主义先河。
(3)乐府诗: 五言为主奠定了中国古典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的基础。
(4)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均属古体诗。
(5)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唐以后以上这种形式的诗歌。
(二)近体诗1.近体诗特点: 出现在唐朝, 篇有定句, 句有定字, 韵有定位, 字有定声, 联有定对。
2.近体诗从体裁上分为: 诗、词、曲。
诗: 诗又按其体裁可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是由(四)联(八)句组成, 每联两句, 第一联被称为(首联), 第二联被称为(頷联), 第三联被称为(颈联), 第四联被称为(尾联)根据每联的字数, 律诗又分为(五律)和(七律)。
绝句是由(四)句组成, 根据每联的字数, 绝句又分为(五绝)和(七绝)。
词: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1)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 句有定数, 字有定声”。
(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 叫“词牌”。
(4)词在结构上多数是分段的, 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或“一片”)。
(5)词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
曲: 曲特点: (1)曲盛行于元代。
(2)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
我们鉴赏的元曲一般指散曲。
(3)曲有曲牌。
(4)散曲的体制又分为小令(叶儿)和套数两种二、古代诗歌按题材划分:1.写景抒情诗;2、即事感怀诗;3、咏物言志诗;4、怀古咏史诗;5.边塞征战诗;6.惜别送别诗;7、思乡怀远诗;8、山水田园诗。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玲楚辞玲汉赋好汉乐府玲魏晋南北朝民歌玲建安诗歌玲陶诗等文人五言诗玲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08-10-27|添加评论0骑着猪上船诗歌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诗歌有不同的分类。
古诗的主要体裁
古诗的主要体裁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这些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意境和表达手法,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在古代诗歌的众多体裁中,五言、七言律诗和绝句是最为主要和具有代表性的体裁。
五言、七言律诗和绝句,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基本形式。
五言和七言是指诗句的字数,律诗是按一定格式、平仄和韵律要求写成的诗,绝句则是四句小诗。
这三种体裁在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各自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五言、七言律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主要形式,它们的名字来源于每句诗的字数。
五言律诗每句五言,即五个字;七言律诗每句七言,即七个字。
这两种形式的律诗在形式上具有严格的格律和规范,包括每句诗的平仄、声韵和结构都必须符合一定的规律。
五言律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特点是每句诗的字数都是五言,即五个字。
五言律诗的形式严谨,韵律和谐,富有音乐性。
下面是一些著名的五言律诗的例子:1.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七言律诗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特点是每句诗的字数都是七言,即七个字。
七言律诗的形式同样严谨,韵律和谐,富有音乐性。
下面是一些著名的七言律诗的例子:杜牧的《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些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都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它们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意境,展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独特领悟。
五言和七言律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体,它们在形式上具有严格的格律和规范。
五言律诗由五言诗句组成,共八句,每句五言;七言律诗由七言诗句组成,共八句,每句七言。
这两种形式的律诗,要求诗句的平仄、声韵和结构都必须符合一定的规律。
五言律诗起源于先秦时期,而七言律诗则起源于汉代。
这两种形式的律诗,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诗歌鉴赏:古代诗歌的体裁及题材
诗歌的题材
• 3)哲理诗 •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 阐发某种哲理。 • 苏轼、朱熹等的宋诗为多。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歌的题材
• 4)咏物诗 •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表达思 想感情。 • 多用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手法。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古代诗歌的体裁
古代诗歌的体裁
诗 词
古体诗(古风、古诗)“行、吟、歌、引” 近体诗(格律诗、今体诗)
词牌——词调的名称 (曲子词、 题目——点明题旨 小令 58字内 长短句、诗 余) 按字数分 中调 59-90字 长调 91以上 小令 散曲 套数 曲 杂剧
诗歌的体裁
① 古体诗
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 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 它常常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 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 (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 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 名称,如《琵琶行》)等。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魏 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渊明等文人五言诗→ 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则规定了词的格式。 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标题。
诗歌的体裁
④曲
散曲是宋元时代兴起的,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和
乐演奏的歌曲。 散曲的体式和词相近,但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 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套曲)两种形式。 小令只含一支曲子,如《越调· 天净沙· 秋思》只有 “天净沙”一曲。 套数是把同一宫调的若干支不同曲牌的曲子连缀 在一起,少则几首,多则十几首,甚至几十首。 套数的名称以第一曲及所属宫调命名。
完整版)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
完整版)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古代诗歌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其中古体诗又包括古诗、楚辞和乐府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其发展轨迹为《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___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为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古代诗歌的题材可分为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即事感怀诗、怀古咏史诗和边塞征战诗。
写景抒情诗歌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其风格清新自然。
咏物言志诗描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即事感怀诗由一事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表明自己的看法,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他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是古典诗歌形式的一种,要求依照一定的格律来写成。
律诗分为五律和七律两种,每首限定八句,押平声韵,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或排律,一律用对仗。
律诗的繁荣期是唐代,许多大诗人都创作了优美的律诗。
古体诗是指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诗歌形式。
古体诗的格律各不相同,但都有其独特的句数、字数、节奏、句式、对仗等要求。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绝句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
唐代以后,近体绝句盛行,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
有些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
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被视作唐人乐府之一。
总之,这几种诗歌形式的概念有时是相互交叉的,但它们各有其独特的格律要求和特点。
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
古体诗包括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等多种体式,其中五言和七言使用较多。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的体裁和题材
古代诗歌的体裁和题材一、诗歌体裁(1)诗①古体诗也称古风、古诗,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近体诗产生以前除楚辞以外的各种诗歌的统称。
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体。
与“近体诗”相对。
②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初唐之后形成的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
包括绝句和律诗。
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绝句(4句):分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绝句只四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
第1、2、4句要求押韵。
律诗(8句):分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律诗共八句,1、2句为首联,3、4句为颔联,5、6句为颈联,7、8句为尾联。
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第2、4、6、8句要求押韵。
排律(8句以上)。
(2)词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名”,依调填词叫“依声”。
按字数长短,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可达240字)。
按段落分,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分为上阕、下阕);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为婉约派(柳永、周邦彦、李清照、李煜)和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别称“长短句”,宋词也是诗的别称,故也称“诗余”。
词的标题是词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标题。
(3)元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
散曲又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特点: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①散曲A.小令:一首单调的词。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套数:由两个以上的同一宫调的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起来的套曲。
古代诗歌文体
古体诗——四言诗、无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诗、楚辞;乐府诗、歌行体一、四言诗:四言诗是诗体的一种。
“四言”指四字组成的诗句。
四言诗指通首都是或基本是四字句写成的诗歌。
在上古歌谣及《周易》韵语中,已有所见,到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虽杂有三、五、七、八、九言之句,而基本上是四言体。
二、五言古诗:五言古诗是汉、魏时期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它没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用韵也相当自由,但每句五个字的句式却是固定不变的。
因为它既不同于汉代乐府歌辞,也不同于唐代的近体律诗和绝句,故称五言古诗。
三、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诗体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
简单地说就是篇幅较长,容量较大,用韵灵活。
四、杂言诗:杂言诗,因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而得名,其句中字数不定,最短仅有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
其特点是形式比较自由,便于无所拘束地表达思想感情。
凡是以情致或气势胜的诗人,对于杂言诗都有极大的偏爱。
五、乐府诗: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六、歌行体:“歌行体”为南朝宋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其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
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古典诗歌的体裁
陶渊明诗歌
东晋末年的陶渊明多写田园生活,风格自然冲淡, 对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有直接影响。
南北朝民歌
南朝民歌清丽婉转,多写男女之情,绝大多数以女 子的口吻,表现女子对男子的爱慕相思。此外还有 一部分作品专门描绘女子体态容貌的美丽。南朝民 歌的代表作是《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 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北朝民歌以直率粗犷为特征,语言质朴刚健、富有 力感。一类是反映北地风光、游牧生活的歌,如 《敕勒歌》。还有一类反映离乡漂泊之悲,徭役、 从征之苦。北朝民歌代表作是《木兰诗》。
新乐府
中唐时期,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倡导了
一场新乐府运动。他们主张“文章合为时而 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们强调诗歌的讽 谕作用,写有大量反映现实的作品,都擅长 于新乐府、七言歌行、长篇排律等诗体,注 意诗歌语言的平易浅切和通俗性。 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是古代长 篇歌行名篇。
《楚辞》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具有楚文化独 特风采的新诗体——楚辞(骚体)。 楚辞句式长短参差,以六言、七言为主,多用“兮” 字。 楚辞的奠基人和主要作者屈原,创作了《离骚》、 《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成为我国文学史 上第一位伟大诗人。 屈原之后有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辞作家。楚辞的 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发展到诗人 独立创作的更高阶段。 《诗经》和楚辞,是后世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在 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融会发展的优秀传 统,并垂范于后世。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
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 有定声。 按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 (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 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 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 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 阙、下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律诗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
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
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
小律对偶要求较宽。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
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绝句
中国诗体。
又称截句、断句、绝诗。
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
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
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
“绝句”这一名称大约起于南朝。
梁、陈时,已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句短诗,其押韵平仄都较自由,或称古绝句。
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
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
后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
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各体诗。
宋代洪迈曾辑录唐人绝句万首,约占现存唐诗总数1/5。
除李白、王昌龄、杜牧、李商隐以绝句擅长外,还有不少千古名篇,并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
另外,唐人绝句大都配乐歌唱,如王维《渭城曲》、李白《清平调》、刘禹锡和白居易的《竹枝词》、《杨柳枝》等,所以,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
一、以格律分类:
古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
近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受到格律的限制。
二、以字数分类: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称五古)、七言(称七古)、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杂言古诗因有七字句,所以也称七古),也有少数三言、六言。
三、以句数分类:
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
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四、以用韵分类:
(一)古体诗:
1. 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
2. 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
3. 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
4. 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
5. 允许散文化的句子。
(二)近体诗:
1. 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
2. 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
3. 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
4. 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
5. 都用平声韵。
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