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隋唐时期的管理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右的大臣听秦王这样发问,以为是要算魏征的 老账,都替魏征捏了一把汗。但是魏征却神态自 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可惜那时候太子没听 我的话。要不然,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秦王听了,觉得魏征说话直爽,很有胆识,不但 没责怪魏征,反而和颜悦色地说:“这已经是过 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故事2
【例1】房谋杜断的故事
——“君子用人如器,取其所长。”
唐太宗有两个得力的宰相:“尚书左仆射púyè”房玄 龄、“尚书右仆射”杜如晦。唐朝开国的许多规章 典法都是两人商量制订的,并称“房、杜”。
“房谋杜断”: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 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而杜如晦将问 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 房善于出计谋,杜善作决断,各具专长而又互补。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 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 兴时,魏征进来了。
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 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 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 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故事3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时与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 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 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 子气回到内宫,见了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 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
2.4.1 隋文帝的管理思想
隋文帝(公元541-604年)结束了自西晋末年到隋 统一前近300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国 又一次统一,开创“开皇之治”。其贡献有:
(1)改革和完善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2)开科举考试,开历史之先河; (3)均田制等恢复发展经济; (4)北方民族大融合; (5)推崇节俭; (6)大兴佛教,隋唐佛教之盛史称黄金时代。
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房玄龄、魏征、 尉迟敬德、高士廉、李靖、萧瑀、段志玄、程 知节、侯君集、秦琼、苏定方、柴绍、罗士 信、史万宝、刘弘基等 、薛仁贵等等。
(二)设官分职,惟才是与
“择善任能,救民之要数;推贤进士,奉上之 良规。自古哲王,弘风阐化,设官分职,惟才 是与。”
【故事4】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可是一 直没下文。唐太宗询问他,对曰:“非不尽 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唐太宗批评说: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 才于异代哉!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 人。”
一、推行三省六部制
为解决皇权与相 权的矛盾,废除北周 六官制(天、地、 春、秋、冬、夏), 不再设置丞相、相国 一职。
设置三省六部:
二、改革地方机构,实行州县二级制
【弊政】地方贵族势力不断膨胀,滥设州 郡,地方机构设置混乱,甚至出现了“百室之 邑,便立州名;三户之民,空张郡目。”

隋文帝规制地方行政组织设置权,规
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
gao、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
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
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
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
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年
号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 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虚心纳谏,在国内 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 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 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 世奠定重要基础。
一、治国理政思想
(一)裁减机构及人员 唐初全国有三百几十个州,中央政府难以
管理。唐太宗把全国划分为十道:关内道、河 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 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 废郡为州,每个道分管10-40各州,属于 监察区,有点类似汉武帝设置的十三州刺史制 度,不是正式的行政机构。最后余下279个 州。
2.4 隋唐时期的管理思想
主要内容
2.4.1 隋文帝的管理思想 2.4.2 唐太宗的管理思想 2.4.3 武则天的管理思想 2.4.4 佛家思想的深入影响
历史背景

1.隋朝: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重建国家管理体
制,将三公九卿制改为三省六部制,地方体制将州郡
县三级管理体制简化为州县二级管理体制;继承南北
二、驭人用才之术
(一)政治之术,在于得贤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人,必难致
礼。” 唐太宗与魏徵的故事尤其是体现了其虚怀若
谷、重视人才的卓越领导素质。
故事1
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魏征曾经 劝说建成杀害秦王。秦王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 找来。
魏征见了秦王,秦王板起脸问他说:“你为什么 在我们兄弟中挑拨离间?”
五、推崇节俭

隋文帝生活简朴,穿旧衣,坐修补过的
旧轿子,一顿饭只吃一个肉菜。
皇后孤独氏也十分节俭,有人劝她买下价 值八百万的一筐明珠,她却说:不是我需要 的,不如拿去奖励有功的将士。
2.4.2 唐太宗的管理思想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祖籍
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少年从军,李世
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
异,何以昭示子孙,光敷四海。” 唐太宗听后非常赞叹,特赏赐他彩帛200匹。
《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容颜威武,当他得 知臣僚畏惧他过于严肃时,就每当有人奏报 时,就刻意的和颜悦色,表现出柔和平易的样 子。
这种放低姿态的做法体现了唐太宗精细的 领导才能。
三、经济管理

唐太宗十分重视你也,认为“民以食为天”,实施
长孙皇后问:“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 唐太宗说:“还不是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
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 长孙皇后听后,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长孙皇后说: “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 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 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 了。
人赞:“笙sheng磬qing同音,惟房与杜”。
故事5
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下诏发兵修洛阳宫乾阳殿,以备巡 奉。张玄素闻讯上书谏奏,认为当时“承百王之末,屈凋弊 之余,必欲节之以礼制,陛下宜以身为先。”否则“阿房 成,秦人散;章华就,楚众离;及乾阳毕功,隋人解体。”
唐太宗质问:“卿谓我不炀帝,何如桀、纣?” 张玄素答:“若此殿卒兴,所谓同归于乱。” 又说:“今若遵旧制,即是隋役复兴,五六年间,趋舍顿
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一)均田制

唐朝授田,丁男(16~20岁)及18岁以上的中男每丁
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年老及残废者口分田减半;
寡妻妾口分田30亩,作户主的增加20亩。憎尼道士也授
田,男30亩,女20亩。狭乡授田减宽乡之半。
隋唐两代都按官爵授给王公贵 Nhomakorabea、各级官吏以永
业田和职分田,数额多少不等。唐已明确规定,妇女
大力裁减官员,最后仅余中央官员643人。令 人惊奇的是,643人却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 条,这不能不说是显耀的政绩。
启示:裁减官员后的唐朝何以能治理天下呢?
(二)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历朝历代都有监察制度,例如秦代的御史大
夫、汉武帝时期的刺史监察。隋唐一直以御史 台为最高监察机构。
唐太宗颁布“监察六事”作为监察部门的主 要职责。(1)察官人善恶;(2)察户口流 散,籍账隐没,赋役不均;(3)察农桑不勤, 仓库减耗;(4)察妖滑盗贼,不事生业,为似 蠹害;(5)察德行孝悌,茂才异常,藏器晦 迹,应时用者;(6)察黠xia吏豪宗兼并纵暴, 贫弱冤苦不能自申者。也就是说,监察的范围 扩大到吏治、户籍、役赋、储备、狱讼、生 产、治安等方面。
以自由买卖。
均田制将授田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有力地牵制了 地方势力,同时给予人民以相对合理的田地,利于农 业的发展。
(二)租庸调制

唐朝的租庸调制内容是:丁男每年向国家交
纳粟二石,称作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
尺,麻三斤,称作调。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
一般情况下不授田,奴婢及丁牛不再受田。因授田面
积不足,在需要依耕的狭乡地区也不再加倍授田。
唐代还规定,凡迁徒及贫无以葬者得出卖永业 田,狭乡迁到宽乡者得卖口分田(即北魏的露田),这 就扩大了土地买卖的范围。

口分田在农民死后要归还国家,由国家另行分
配;永业田则永远归农民所有,可以传给子孙,也可
朝的均田制,建立了“兵农合一”的府兵制与租调制
度,统一货币,采用五铢钱;开科举之先河;促进经
济发展;出现“开皇之治”。隋炀帝骄奢淫逸,大兴
土木,致使天下大乱,农民起义。

2.唐朝:李渊父子异军突起,公元628年统一全
国,建立唐朝。经过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以
及武则天的努力,获得巨大发展。唐玄宗时期政治腐
607年,隋炀帝在此基础上开设进士科, 科举制便正式确立下来。
科举对寒士的意义
开皇年间,寒士杜正玄本应录为秀才,权 臣杨素故意刁难,亲自用偏题难题来复试他, 意在使其落榜。考试范围包括司马相如的《上 林赋》、王褒bao的《圣人得贤臣颂》、班固 的《燕然山铭》、张载的《剑阁铭》及《白鹦 鹉赋》,并限其当天的未时(每日13时至15时) 以前交卷。
【民】隋制18岁为“丁”,21岁为“成丁”。成丁便可授 田并课役,60岁则还田,狭乡每丁20亩,老幼所得依次 减少。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免除妇人和奴婢、部曲的 租调,也取消了他们的授田。
“自诸王以下,至于都督,皆给永业田,各有差。多 者至一百顷,少者至四十顷。其丁男、中男永业露 田,皆遵后齐之制。并课树以桑榆及枣。其园宅,率 三口给一亩,奴婢则五口给一亩,京官又给职分田, 一品者给田五顷,每品以五十亩为差,至九品为一 顷。外官亦各有职分田。又给公癣田,以供公用。”
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
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 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朕常保 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cu逝,遂亡一镜 矣。”

——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佳注释。
唐太宗从参与父亲李渊起事夺天下,到玄
武门之变,再到治理国家,身边聚集了大量人 才,例如:
定:
九品以上官员都由中央任免,州县官员三 年一换,不得重任,不得用本地人,“大小之 官,悉由吏部。”
三、改革用人制度,创立科举制
魏晋以来实行九品中正制,按照出身门第 选择官员,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 族”,门阀士族控制了仕途。
开皇七年(587年)隋文帝设“志行修 道”(有德)、“清平干济”(有才)二科, 以公开考试方式选拔官吏。
岁役减为20日,裁减了服役年限,由北周规定 的18-59岁改为21-50岁,并且缩短了每年的役 期。
此外,隋文帝还注重兴修农田水利,促进了农 业发展。
2.兴建“大兴城”
开荒二年,隋文帝在长安城东南龙首山创建了一 座新都城。即大兴城。使其成为当时最大的商业都 市。
铸造标准的五铢钱,禁用古钱和杂钱,统一了货 币。此外,还统一了度量衡,规定以古尺一尺二寸为 一尺,以古斗三升为一升,以秤三斤为一斤,采冀州 刺史赵哭所定的“铜斗铁尺”。
不料杜正玄挥笔一触而就,使得杨素不得 不叹服,授予其相应的职位。
四、经济管理
1.均田制 中国北魏至唐中叶的一种土地制度。作为
中国封建政府的重要土地制度之一的均田制, 该制度对农民实行计口授田,对皇室、贵族、 勋臣和官吏按等级分配土地和奴婢。
【官】开皇二年(582年)规定,官人永业田与其品级相 适应,自诸王以下至都督,多至100顷,少至40亩。同 时,内外官按其品级高低授给职分田(职田),多至5 顷,少至一顷。内外官署还授给公廨xie田,以供公用。
化、贪污横向,爆发“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后期
宦官专权、朋党执政、藩镇割据,社会危机,公元
907年被朱温所灭,陷入了五代十国的乱局。

首先,隋唐时期在管理学意义上的主要贡献
是制度建设方面的完善与创新,例如三省六部
制,唐太宗的“监察六事”,武则天的《臣
轨》。
其次,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封建时代的顶峰, 文化思想领域也空前繁荣,在世界上都属真正的 最强盛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