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X线摄影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放射科数字化X线检查技术的质量控制

放射科数字化X线检查技术的质量控制

放射科数字化X线检查技术的质量控制
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包括CR、DR、造影、乳腺钼靴等检查,临床应用广泛,涉及每个系统的日常诊疗,为临床诊疗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做好这些X线检查,提高检查质量,保证检查安全,技师在工作中必须认真执行影像学检查的相关规章制度,严把质量关。

科室质控小组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工作质量控制和监督。

1.严格执行各部位X线检查规范、操作规程。

2.要求操作人员每日进行设备的使用记录。

3.按照设备要求定期关机、开机和磁盘清理记录。

4.每天对各种检查的第1例患者的图像或胶片质量,技师进行自查并记录。

5.图像转存或传输,技师每日自查和确认记录。

6.设备配有专职的维护保养工程技术人员。

7.每台设备有专门的设备故障维修和零配件更换记录。

8.各种检查,要求部位正确,使用曝光参数合适。

9.完成的图像符合诊断要求。

10.对检查部位之外的身体敏感部位采取屏蔽防护辐射。

11.技术质控小组组织技师定期进行图像质量分析。

数字化图像或照片质量控制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①胶片或数字图像外观:胶片无划痕、无水迹、无指纹、无漏光、无静电阴影;无IP板或DR探测器等影像设备原因的伪影。

②影像密度值测量,抽查10张胶片,测量以下指标:胶片基础灰雾密度值D≤0.30;诊断区域密度值D=0.25~2.0;空曝射区密度值DW2.4。

③数字图像曝光剂量:抽查10张数字图像,检查数字图像曝光剂量(kV、mAs,或体表入射剂量mGy)与设备规定的参数范围是否相符合(提供参照设备操作手册)。

小儿X线胸片摄影技术及质量控制分析

小儿X线胸片摄影技术及质量控制分析

小儿X线胸片摄影技术及质量控制分析胡懿【摘要】目的:分析小儿X线胸片摄影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随机选择于2016年4-8月来我院进行X线数字胸片摄影的小儿患者144例,按照年龄大小的不同,年龄≤1岁纳入A组,年龄2~4岁纳入B组,均采用低剂量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进行摄片,综合分析评价两组最终X线摄片质量.结果:两组小儿患者144例,其中共有83例摄片图像达到优秀标准,61例摄片图像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与临床诊断要求基本相符,个别达不到诊断目的的予以重拍.其问题主要为呼吸移动伪影(运动模糊)、两肺底图像欠佳、小儿体位不正.结论:经分析小儿X线胸片摄影图像,在对小儿胸部进行摄片时,有关技术人员需掌握好最佳摄片时间,克服小儿依从性差导致难以配合、哭闹等原因所导致的移动伪影,保证小儿吸气位末时,获得最佳胸片摄影质量,此外,在选择摄影参数方面,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曝光时间应当尽量缩短,防止伪影的发生,保证小儿X线片摄影质量,满足临床诊断需求.【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7(030)011【总页数】2页(P1661-1662)【关键词】小儿胸片;摄片质量;运动模糊;质量控制【作者】胡懿【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儿童医院 071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随着临床医疗技术不断深入的发展,数字化X线胸部摄影扫描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使得小儿胸片摄影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1]。

将硬件设备予以充分利用的同时,在对小儿进行胸部摄影时,需尽量避免因为小儿哭闹、不配合所导致的移动伪影因素,在摄影最佳参数选择方面,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曝光时间,保证小儿X线胸片摄影的质量,进一步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参考依据[2]。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6年4-8月来我院进行X线数字胸片摄影的小儿患者144例,作为此次实验对象,按照患儿年龄的不同,将实验对象分为2个年龄组。

A组小儿年龄≤1岁,共有54例;B组小儿年龄为2~4岁,共有90例。

腹部数字X线摄影影像质量控制研讨

腹部数字X线摄影影像质量控制研讨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d i s c u s s t h e i ma g e q u a l i t y o f a b d o mi n a l c o m p u t e d r a d i o g r a p h y( C R ) a n d d i r e c t
d i g i t l a r a d i o g r a p h y( D D R ) . Me t h o d s T o o b t a i n t h e b a s i s f o r e v lu a a t i o n o f a b d o mi n a l i ma g e q u a l i t y b y d e s i g n
me a n wh i l e ,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o f t e s t p o i n t s b e t we e n CR a n d DR h a d s t a t i s t i c a l me a n i f e r e n t
r o u t i n e p h o t o ra g p h y , t h e a c q u i r e d i ma g i n g q u a l i t y a n d i n f o r ma t i o n or f c l i n i c a l d i a g n o s i s wi l l b e q u i t e d i f e r e n t , nd a
【 关键词 】 计算机 x线摄影 ; 直接数字 x线摄影 ; 腹部直立位 x线摄影 【 中图分类 号 】 R 4 4 5 . 4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1 0 0 4 — 6 7 6 3 ( 2 0 1 3 ) 1 1 - 0 0 1 7 — 4 0

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

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

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X线摄影检查技术是医学影像学中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和无创性,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广泛使用。

为了保证X线摄影检查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下面将介绍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要点。

一、X线摄影检查技术要点1.准备工作在进行X线摄影检查之前,应对患者进行询问、解释和征得同意,明确检查部位和目的。

同时需要确认患者是否有可能怀孕,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机器设备使用的X线设备应符合相关的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标准,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

同时需要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3.技术操作(1)检查姿势:根据检查部位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检查姿势,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和检查效果。

(2)曝光因素:选择合适的曝光参数,如管电压、电流、曝光时间等,保证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3)技术安全:在进行X线摄影检查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防护衣、手套和保护屏等,保护操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4.图像处理获取到的图像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调整,如调整亮度、对比度、锐度等,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1.定期校准X线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包括曝光量和图像质量的校准。

校准的目的是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2.定期质量评估定期对进行X线摄影检查的设备进行质量评估,包括评估图像的对比度、清晰度、噪声等指标。

评估的结果能够及时发现设备的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

3.定期设备维护定期对X线设备进行维护,包括清洁设备表面、检查设备的机械部分是否正常运转、检查连接线是否松动等。

定期的维护能够保持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减少故障和异常情况的发生。

4.人员培训和持续教育总结起来,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要点包括准备工作的规范、机器设备的选用和维护、技术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图像处理的合理性以及质量控制的定期校准、质量评估、设备维护和人员培训。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提高X线摄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更精准的参考。

医用数字化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

医用数字化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

20/82
X射线球管结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医用数字化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
21/82
焦点
医用数字化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
22/82
限束器
限束器:能任意调整X射线照射野大小
医用数字化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
23/82
医用数字化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
滤线栅
结构:X射线滤线栅是由 一定厚度、高度高吸收X 射线铅材料片条和低吸收 X射线铝材料片条所组成 。
医用数字化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
36/82
CCD特征:
• ⑴光电灵敏度高 • ⑵动态范围大 • ⑶空间分辨率高 • ⑷较小失真 • ⑸惰性极小 • ⑹高性能,长寿命
医用数字化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
37/82
CCD有两大特点 :
• 一是CCD采取电荷耦合器件作为图像传感器,没有摄像 管,不用电子束扫描;
硫氧化钆+非晶硅 整版
43cm×43cm 2688×2688
160um
韩国三星
碘化铯+非晶硅 整版
43cm×43cm 3K×3K 143um
极限空间分辨率
3.5LP/mm
2.5LP/mm
3.6LP/mm
3.0LP/mm
3.5LP/mm
DQE (100%MTF 时)
65%
74%
70%
33%
65%
A/D 转换 灰阶度 图像预览时间 图像处理时间 工作环境要求
• 二是CCD输出视频信号中也有图像信息、复位电平和干 扰脉冲,它是一个电压信号,而不象摄像管输出高阻 电流信号。
医用数字化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

计算机X线摄影(CR)影像质量的控制

计算机X线摄影(CR)影像质量的控制
喉 部 手 术 , 者 可 充 分 观察 其 、 联 介 、 、 带 和喉 窄 , 术 后 声 章 确 保 良好 的 手 术野 , 扩 大手 术 范 用 。 组 2例 喉 上 皮 病 , 从 本 整 个 帘 带 水 肿 、 厚 , 越 声 带 , 活 检 钳反 复 多 次 咬 除 病 变 : 增 超 用
2 结 果
1- 5岁 , 史 2个 月 至 1 。其 巾 , 侧 声 带 2 26 病 0年 左 7例 , 侧 右 2 5例 , 侧 3 双 6例 。肿 瘤 位 置 于 前 联 合 2 3例 : 带 』 l 声 】 / { 3处 _ 『 5 4例 ; 个 声 带 、 带 弥 漫 性 1 例 。病 理 检 畲 : 叶 恶 性 肿 整 室 1 其 1 瘤 9例 , 乳 头 状 瘤 1 喉 4例 , 带 息 肉 4 例 . 带 小 结 2 声 1 声 2例 , 喉 上 皮 肤 2例 。
【 中图 分 类 号 J R 1 8
图 像 质 量
控 制方 法
I l , 肉注 射 地 西 泮 1r . 前 用 1 卡 加 1 。 上 吊 mg肌 0 g术 a %丁 %肾
8 例 巾痊 愈 5 8 9例 , 转 l , 效 1 例 。9例 病 邢 检 好 7例 尢 2
食 为恶 性 肿 瘤 。
3 讨 论
腺素少许 , 行喷雾麻 醉鼻腔 、因 l 腔及喉部 . 】 反复 3} 最后用 久.
滴 管 在 间接 喉 镜 下 滑 会 厌 喉 面 滴 人 1 m1嘱 忠 瞢 咳 嗽 , 别 . . 5 个 不 能 四 者 .在 纤 维 支 气 管 镜 内直 视 下 在 新 生 物 表 面 滴 人
喉 部 肿 瘤 切除 以往 多 采 用 接 喉 镜 、 撑 喉 镜 及 喉 裂 开 支

九峰医疗胸部数字X线摄影人工智能图像质量控制专家共识

九峰医疗胸部数字X线摄影人工智能图像质量控制专家共识

EXPERT CONSENSUS九峰医疗胸部数字X线摄影人工智能图像质量控制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九峰医疗引言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从而促进有序就医,合理控费。

影像学检查作为疾病分诊、筛查和诊断评估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国内覆盖面最广的基层医疗机构是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影像工作流程一般是放射科技师完成摄影,影像通过网络传输至区域影像诊断中心,由具有资质的放射科医师进行诊断评估,诊断报告再通过网络传递至基层医疗机构交付到患者。

由于基层医疗机构放射科技师水平参差不齐,在摄影质量无法保障的情况下,影像可能会造成误诊漏诊。

以胸部数字X线摄影检查为例,在正常情况下,从拍片到出报告可以在30 分钟内完成,而一旦出现质量问题需要重新拍摄,检查时间可能数倍的延长。

越来越多的医院希望实现摄片质量实时自动分析,在患者尚未离开摄片室时即可提醒技师是否需要重新拍片,从而降低时间损耗,提升患者满意度。

医疗质量控制部门,也希望能够实时、全面、客观、常态化地监测和评价医疗机构的影像学检查质量。

在质控标准的指导下,切实可行的质控手段和工具,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医学领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有望实现医学影像质控的自动化、实时化、常态化,这将为整个行业带来突破性的进步。

1 目的针对基层医疗常用的X线摄影术–胸部数字X线摄影,江西中科九峰智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九峰医疗)在人工智能-图像质量控制方面,在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各位专家的指导下,已经取得研发突破,形成成果产业转化。

本共识旨在建立九峰医疗临床应用系统-“胸部数字X线摄影人工智能图像质量控制算法”(JF CXR-QC,以下简称“系统”)的适用范围和所解决临床问题的定义,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更好地使用新技术提升服务能力;同时,为医疗质量控制部门开展质控工作,提供参考和质控工具。

X线摄影质量控制标准

X线摄影质量控制标准

一、胸部(一)胸后前位1.影像标准(1)胸廓对称显示。

(2)双锁骨位于第 1 前肋间上 1/3 处,呈对称显示。

(3)双胸锁关节对称。

(4)双肩胛骨投影于双肺野之外。

(5)横隔以上肋骨呈整体显示(前 6 肋,后 10 肋)。

(6)双肺野血管影显示至末梢血管。

(7)无明显伪影。

(8)层次丰富,对照良好。

2.解剖结构显示(1)肺野。

(2)气管及邻近支气管。

(3)心脏及主动脉边缘。

(4)横隔及双侧肋隔角。

(5)心影后肺野及纵隔。

(6)心影后脊柱影。

(二)胸侧位(1)深吸气后双臂高举,屏气摄片。

(2)双肺后缘重叠,肺尖圆盖部显示良好。

(3)气管显示,从颈部到气管分*部能连续追踪到气管影。

(4)肋隔角显示。

(5)心脏后缘、主动脉、纵隔、横隔、胸骨以及胸椎显示。

(6)无明显伪影。

(7)层次丰富,对照良好。

(三)胸右前斜位(吞钡)(1)胸部斜位投影,心脏大血管于胸椎左侧显示,不与胸椎重叠,胸椎投影于右后 1/3 处。

(2)心脏、升主动脉弓影像清晰,周围肺纹理能追踪到。

(3)肺尖清晰显示,食管钡剂充盈良好。

(4)胃泡影于脊柱后显示。

(5)无明显伪影。

(6)层次丰富,对照良好。

(四)左前斜位(1)胸部斜位投影,心脏大血管于胸椎右侧显示,胸椎投影于胸部左后 1 /3处。

(2)下腔静脉基本位于心影底部中央显示。

(3)胸主动脉全部清晰呈现。

(4)调边肺纹理可追踪到,肺尖清晰。

(5)胃泡影于脊柱前显示。

(6)无明显伪影。

(7)层次丰富,对照良好。

二、头颅(一)头颅后前位(1)颅骨完整显示顺骨、眼眶、颞骨呈对称显示。

(2)双侧颞骨岩部投影于眼眶中心。

(3)额窦、筛窦和颞骨岩部及内听道清晰显示。

(4)颅骨内、外板清晰显示。

(5)无明显伪影。

(6)层次丰富,对照良好。

(二)头颅侧位(1)完整显示顺骨、眼眶、颞骨呈对称显示。

(2)前窝底,双侧蝶鞍先后床突,双侧外耳道相互重叠,蝶鞍底部无假性双边。

(3)血管沟、颅骨小梁结构显示。

(4)双下颌角和双下颌骨升支均相互重叠。

数字X线影像的质量控制

数字X线影像的质量控制

数字X线影像的质量控制发表时间:2013-04-17T10:59:24.0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王敏王林[导读] 随着数字影像设备的广泛普及,对这些影像质量的控制也就显得优为重要。

王敏1 王林2(1中国药科大学医院江苏南京 210009)(2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江苏南京 210009)【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379-01 随着数字影像设备的广泛普及,对这些影像质量的控制也就显得优为重要,本文主要从图像的后处理技术参数方面(对比度、亮度调节;边缘增强技术;对比度、宽容度调节等),阐述这些技术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与数字X线影像质量有密切关系的主要是对比度、锐利度和宽容度这三个方面的因素。

各大公司也主要是基于这三个方面开发的相应的图像后处理软件,对比度-亮度调节和边缘强化处理是所有图像后处理软件都具有的基本功能,在对比度-宽容度调节功能的实现上,不同公司开发有不同名称的软件,如EVP、组织均衡等软件,这种软件在初期都是单独出售的,目前是作为系统的标准配置的。

有了这些软件,可以完成数字X线图像的各个方面的调节。

1 对比度这里的对比度是指照片对比度,是胶片对比度对射线对比度的放大结果,数字图像通过干式成像相机打印成照片,干式相机有自己的成像特性曲线(针对不同设备可以设置不同的亮度-对比度曲线),一般都调节到所见即所得(即图像工作站所见与打印出的照片影像是一致的),工作站所见的图像的对比度是将设定的相关检查部位的对比度参数应用到原始图像上的结果,原始图像的对比度即射线对比度,这主要与成像设备及被检体有关,成像设备的DQE越高,说明设备对低X线剂量的敏感性越高,影像的密度分辨率(低对比分辨率)越高,而与后处理的参数条件无关。

对原始图像进行灰度转换,利用LUT表,可以得到良好对比度和亮度的图像,应用在原始图像上的对比度参数是可以调节的,这些参数有最大密度(远右点)、最小密度(远左点)、左点、右点等。

DR的图像质量管理与控制

DR的图像质量管理与控制

DR的图像质量管理与控制摘要】目的探讨优化并合理应用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临床应用及质量管理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做好设备的基础校定与图像的后处理工作以及提高影像技师的业务素质。

结果分析讨论了DR图像质量的诸多影响因素和图像质量控制的应对措施。

结论数字X线摄影系统(DR)成像质量好,临床使用广,动态范围广且患者接受辐射剂量少, 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直接数字摄影的图像质量才有保证。

【关键词】数字摄影图像质量质量控制直接数字化摄影(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y-DR)是在CR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应用于临床的一项新的影像检查技术。

它用平板探测器FPD(Flat Panel Deteclor)接受管过人体的X线信号,然后直接将这些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送给图像处理处计算得到图像信息。

随着医学影像设备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DR照片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放射诊断的准确性,也就是说诊断的正确率直接影响到临床的诊断及治疗,因此通过对DR系统进行质量监控,才能保证DR最佳的影像质量。

我院自2010年10月使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

随机抽取胸片200张、腹部200张、脊柱200张、四肢200张,优片率分别为93%、88%、84%、95%。

为临床提供正确的诊断,按产生原因对其导致图像质量表现下降进行分析。

1 人为因素1.1 体位设计摄影体位不标准;中心线入射点及倾斜角度不够;摄影距离过远或过近;和患者摄影前训练不足,从而是所获图像未达到标准要求。

1.2 摄影参数设计高过大或过小一般直接数字化摄影均选用自动曝光控制系统(AEC),但因患者个体差异较大或其他特殊情况如石膏;金属固定,手动补偿千伏或毫安,在参数不合理的情况下影响所摄取图像的质量。

曝光剂量过低,表现出噪声大。

另外,摄影距离和照射野的大小也影响图像质量。

X线影像质量管理及控制 X线片质量管理概述

X线影像质量管理及控制 X线片质量管理概述

4、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
为了以最低辐射剂量获得最高影像 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的、符合质量标 准的影像,把在放射学科内为设备引 进、质量保证、开发与改进所付出的 努力,统一协调起来,从而能取得效 果的组织管理活动。
5、验收检验(acceptance test)
由于暗室安全灯不安全,或外部漏光而引起的灰雾。
10、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设定标准,并将其推行的有组织的 行为。
11、合格照片(acceptance film)
即满足或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照片。
12、不合格照片(rejection film)
即不能满足或不符合临床诊断要求 的照片。
7、稳定性检测(constancy test)
即指为保证设备运行功能处于给定 的标准状态而进行的检验,又称一致 性检验。
8、感光测定(sensitometry)
感光材料通过嚗光、显影加工及密度 测定,对放射线能量,特别是X线所作 出的反应特性的一种评价方法.
9、暗室灰雾(fogging in darkroom)
模块五 X线片质量管理概述
授课内容
一、实施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二、 X线影像质量管理的发展 三、 X线影像质量管理的概念 四、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内容
第一节 实施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一、影像学检查临床应用的广度、深度
—— 以X线检查为例:
1、检查项目:50余种 2、检查频率:高
日本 加拿大 德、美国
1328 次/千人 1016 次/ 千人
2、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
通过有计划的系统活动,减少辐射 剂量及节约费用的前提下,获得稳定的 高质量图像,满足诊断的要求。

探讨DR摄影图像的质量控制

探讨DR摄影图像的质量控制

探讨DR摄影图像的质量控制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临床应用及质量管理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对2010年3月以来对我科使用直接数字摄影(DR)系统影像质量进行评测。

结果在随机抽取3000例摄影中,甲级2958例(98.6%),乙级34例(1.13%),级8例(0.27%)。

结论数字X线摄影系统(DR)成像质量好,临床使用广,动态范围广且患者接受辐射剂量少,在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下,对医院的整体诊断水平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减轻了医务人员工作强度。

标签:DR 质量控制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是利用计算机直接进行数字X线成像的一种技术。

它是在具有图像处理功能的计算机控制下,采用X线探测器把X线影像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的技术[1]。

DR具有更高的动态范围、量子检出效能(DQE)和MTF性能;能覆盖更大的对比度范围,使图像层次更加丰富,病人受照辐射剂量小,曝光宽容度大,投照成功率和时间分辨率高,在曝光后几秒内即可显示图像,可即刻网络传输和远程会诊等优点[2]。

近年来DR技术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DR技术它也有不足的一面,在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输出等成像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均可能对影像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DR照片质量控制是放射科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我科于2010年3月安装了美国GE公司Definium 6000直接数字平板X线摄影(DR)系统,现将2010年3~7月对该系统的应用及管理情况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科3000例DR照片进行统计。

1.2 成像设备DR系统为美国GE公司Definium 6000DR,柯达6800激光打印机,柯达8900激光打印机。

整个DR系统运行灵活,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图像清晰。

1.3 统计学分析按照《全国放射科QA、QC学术研讨会纪要》的评定标准对DR影像照片质量进行评定,分别评定为甲、乙、丙三级质量照片[3]。

DR的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doc

DR的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doc

DR的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来源:本站原创作者:许轶群发布时间:2008-07-05 ?21 世纪是数字化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

应用广泛的常规X 线成像技术,近年来也加快向数字化进军的步伐。

据统计:医院中常规X 线平片摄影约占各种医学影像的75%,而目前提高医学影像质量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实现影像数字化。

为此,我院于2004 年 6 月安装了一台飞利浦 Digital diagnost 数字化成像系统(即 DR),现将临床应用中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见解总结如下:一、 DR的特点:DR就是数字 X 线摄影( Digital Radiography )。

它用平板探测器 FPD(Flat Panel Detector )接受穿过人体的 X 线信号,然后直接将接收到的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送给图像处理工作站。

DR系统有以下特点:1、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减少了曝光剂量。

2、与CR相比, DR工作效率更高,一张图像从曝光到监视器上全屏显示只需 5 秒。

3、 DR依赖计算机更强,与诊断结合更密切。

4、可为医院联网提供数字平台。

以上特点使我院日常工作量较重的常规 X 线平片摄影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但是其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涉及的范围也更广了。

二、 DR的质量管理1、配备高素质的技术人员,根据DR的特点,操作DR的放射技术人员不仅要有熟练的 X 线摄影技术,也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而且对技术人员工作责任心要求也更高。

2、管理制度更严,放射技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DR的操作规程,用科学的制度保证更好的质量。

DR机房常规操作包括设备的开、关机程序;正确的患者信息输入;精确的摄片体位选择;较适合的照射野选择;图像后处理标准;图像传输和打印格式。

3、 DR设备维护(1)每日维护:保持机房的干燥和清洁,尤其是电脑工作台要做到每日除尘,保证开机和关机正常运行。

DR系统 24 小时内必须重启一次,以确保整个计算机处于指定的初始值状态。

最新放射诊断影像质量管理(QM)及质量控制(QC)-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放射诊断影像质量管理(QM)及质量控制(QC)-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 数字图像的显示媒介是电视荧屏,荧 屏图像再经多幅摄像机或打印机将图 像记录在胶片上,获得高质量的荧屏 图像至关重要。荧屏图像的质量取决 于最佳成像技术参数和后处理技术。 后处理技术系指借助计算机功能对获 取的原始影像作进一步的完善。后处 理技术一般有:①窗口调节;②边缘 调节;③局部放大和位移;
• 计算机X线摄影影像的锐度基本上是由 成像板自身的特征与读出系统的电子 和光子特征决定的,尤其是与二次激 发使用的激光束光点的直径和激光光 线在成像板荧光体内的散布有关。计 算机X线摄影系统设计上已根据成像要 求使激光束的光点足够小,并使激光 光线在成像板的荧光体内的散布尽可 能少 。
• 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可对每一个投 照部位和每一个投照方法提供适当 的补偿,在额定、但较宽的范围内 影像的质量不会因像素的大小、扫 描成像板的激光能量、激光束的直 径和读出速度等因素而改变。
• 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当前主要的不足是 时间分辨力较差,不能满足动态器官 和结构的显示。此外,在细微结构的 显示上,与常规X线检查的增感屏/胶 片组合系统相比较,计算机X线摄影系 统的空间分辨力有时还稍嫌不足,但 很多情况下可通过直接放大摄影方式 弥补。
• CR系统影像转换过程较复杂,难免有 信息丢失,影响空间分辨率。直接数 字化成像空间分辨率为5LP/mm,高 于CR成像空间分辨率(3LP/mm),也 高于CT的分辨率(1.5~2.2LP/mm)。 对某些部位病变的显示(如骨骼等)不及 平片。另外CR照射剂量与普通感绿屏 /片组合剂量相比,有增无减。
• QM一词出自于国际标准化组织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由于数字化影 像信息的出现,1998年ISO的技术委员 会(Technical Committee,TC)提出了涉 及医学影像技术质量管理问题的ISO/ TC215文件,提出了有关QM的理念、 标准和方法。

吉林省医用数字X线摄影技术质量控制规范

吉林省医用数字X线摄影技术质量控制规范

吉林省医用数字X线摄影技术质量控制规范各医院每台医用数字X线机应具有每年由各管辖市区计量检测部门出具的合格检测报告。

第一部分、医用数字X线影像要求一、体位要求:位置正确,符合诊断学要求,照射野适当,画面布局合理。

为了获得准确的影像,应重视测量器具和固定技术在摄影中的使用;二、数字影像:锐利度好,噪声水平适度,曝光参数在厂家推荐范围内;三、标记准确、齐全,且有比例尺;四、图像无伪影。

第二部分各检查部位的影像质量要求一、头部影像标准(一)头颅正侧位1,头颅后前位影像标准:显示头颅正位像,上缘包括顶骨,下缘包括下颌骨体部,左右包括两侧耳廓。

两侧眼眶外缘与颅骨外缘等距,颗骨岩部顶端投影于眼眶中心。

颅骨内外板结构及额窦、筛窦、颗骨岩部顶端以及内听道清晰显示。

2.头颅侧位影像标准:显示头颅侧位像,应包括额骨、枕骨、顶骨及颅底等头颅诸骨。

双颗颌关节、下颌角及其升支重叠;蝶鞍位于影像正中略偏前,鞍底呈单边显示。

颅骨内、外板,板障及颅缝影显示清晰。

(二)柯瓦氏位1鼻窦瓦氏(Water)位影像标准:通常用于显示双侧上颌窦影像,矢状缝及鼻中隔呈直线,居影像正中,两侧上颌窦对称显示。

颗骨岩部上缘与上颌窦下缘重合,上颌窦三壁(即内侧壁、外侧壁及底壁)显示清晰,后组筛窦及额窦显示良好。

2.鼻窦柯氏(CaIdweII)位影像标准:影像显示额窦与前组筛窦。

两侧眶外缘与颅骨外缘等距,鼻窦在片中布局合适,两眼眶和眶上裂对称显示,岩部显示在眶下缘下方,下鼻甲显示清晰。

(三)乳突许氏位影像标准鼓室、鼓窦、乳突蜂房、乙状窦和听骨显示清晰,需摄双侧,以作对比。

(四)下颌骨正侧位1下颌骨正位影像标准:影像显示下颌骨正位像,用于观察下颌骨是否有骨折及骨质破坏情况,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2.下颌骨侧位影像标准:影像显示下颌骨侧位像,用于观察下颌骨体部、颂部、支部的骨质改变及是否有骨折情况。

(五)鼻骨侧位影像标准影像显示鼻骨侧位像,鼻骨影像位于鼻根部眼眶影的前方。

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

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

X 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第一节四肢X 线摄影【适应证】1.外伤。

2.感染。

3.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4.先天性畸形。

5.关节病变。

6.骨骼生长障碍。

7.全身性骨疾患。

【禁忌证】X 线四肢摄影检查基本上没有特殊的禁忌证。

所以,下文中除特别交待外,将不再列出禁忌证。

【摄影前准备】1.认真核对X 线摄影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摄影部位。

对检查目的、摄影部位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根据检查部位选择适宜尺寸的胶片与暗盒。

3.X 线照片标记(包括病人片号、日期、照片的序号、体位左右标志等)要齐全,核准无误。

4.开机预热,拟定并调整摄影条件。

5. 清除病人检查部位可能造成伪影的衣物等。

6. 针对检查部位,准备适当的防护物品。

上肢X 线摄影(一)肘关节——前后正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前臂伸直,掌心向上。

2.尺骨鹰嘴突置于暗盒中心并紧贴暗盒。

肩部应略向被检侧外旋,且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

3. 摄影距离为90〜100cm。

4. 中心线经肘关节(肘横纹中点)垂直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1 .照片影像应包括肱骨下段和尺骨、桡骨上段。

2. 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手掌。

3. 肘关节正、侧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摄影时,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

【评价标准】1 .关节间隙呈“一”字样阴影,肱挠关节面无骨性重选;2. 肱尺关节面有尺骨鹰咀重迭但关节间隙仍清晰;3. 挠骨粗隆少许与尺骨重选,尺挠关节间隙界限不清晰;4 •肱骨纵轴线与尺骨纵轴线在外方构成165 o〜170o(女多为1650,男多为170o)【质控要点】1.前臂伸直掌心向上,上臂与前臂在同一平面放置;2.中心线垂直肱骨内外踝中点下 1 英寸。

(二)肘关节——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 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侧坐,曲肘成90°。

2.拇指在上,尺侧朝下,肘关节内侧紧贴暗盒呈侧位,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

数字X线摄影的质量控制

数字X线摄影的质量控制

数字X线摄影的质量控制鲁慧;何畅;张峰;温婕【摘要】目的:探讨数字 X 线摄影(DR)质量控制的方法。

方法:成立 DR 质控小组,制定流程及制度,技师摄片严把质量关,实行图像和胶片打印标准化流程。

结果:甲片率、剂量优化、防护安全和患者满意度方面均取得成效。

结论:实施质量控制有助于提升图像质量、优化辐射剂量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method of digital radiography(DR)quality control. Methods:A quality control sub-group within the DR group was established to formulate process and guidelines,and the radiographers controlled the DR image quality strictly and achieved improvements in image and film printing standardized processes. Results:The rate of the best image,dose opti-mization,radiation protective safety,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ere improved. Conclusions: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image quality,radiation dose and patientsˊ satisfaction.【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16(028)009【总页数】3页(P95-97)【关键词】直接数字X线摄影;质量控制;满意度【作者】鲁慧;何畅;张峰;温婕【作者单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医学影像科放射医学中心,广东深圳 518000;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医学影像科放射医学中心,广东深圳 518000;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医学影像科放射医学中心,广东深圳 518000;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医学影像科放射医学中心,广东深圳 5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4近年来,直接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以其使用简便、成像迅速、图像质量优、曝光剂量低及强大后处理功能等多方面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影像检查[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X线摄影质量控制摘要:目的在基于影像的医学诊断中,为了从图像中挖掘出尽可能多的诊断信息,必须进行影像质量控制。

影像算法是影响影像质量的重要因素。

本文介绍数字X线摄影的影像算法,认识提高影像质量的措施及步骤。

方法数字X线摄影质量控制是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按需求进行适当的变换,对图像的某些特征,如边缘轮廓、对比度进行强调和锐化,突出某些有用的信息,去除或消弱无用的信息以便于显示、观察或进一步分析和处理。

通过对数字X线摄影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调整影像算法,提供给医生满意的图像。

结果影像的算法严重影响图像质量,好的影像算法可以大大提高影像质量,从而保证诊断质量。

结论数字X线摄影的影像算法,必须要速度快,成像质量优良,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

关键词:算法;降噪;增强;评价Quality Control of Digital RadiologyAbstract: Objective In the image-based medical diagnosis, it requires to first study better image enhancement algorithm for mining diagnosis information as much as possible. Image quality control must be carried out.Image algorithm is an importance factor affecting image quality .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 image algorithm of United-imaging DR, understand the measures and steps to improve the image quality. Method Quality assurance of Digital Radiology through a series of technical means to improve the visual effect of the image, improve image clarity.Appropriate transform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som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mage, such as edges, contrast and sharpening stressed, prominent some useful information, remove or reduce the useless information for display, observation or analysis and further processing. The quality control of all aspects of United-imaging DR, image adjustment Algorithm of image is provided to the doctor satisfaction. Result Image algorithms seriously affect the image quality, image algorithm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image qua lity, so a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image diagnosis. Conclusion Quality as surance of DR is not only fast, but also good imaging quality, fully meet the clinical needs.Key words: algorithm; noise reduction; enhancement; evaluation随着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声、CT、DSA、MRI、SPE-CT、PET等全新的影像成像技术进入医学领域,丰富了医学影像学的诊断信息,提高了影像诊断水平,同____________时实现诊断信息数字化,为逐步建立数字化医学影像家族的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ACS)和远程诊断学系统奠定了基础。

这些数字影像诊断成功经验促进了X线摄影数字化的进展。

X线数字化直接摄影DR系统通常是指采用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FPD)直接转换方式的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直接数字X线摄影[1]。

DR是利用电子技术将X射线信息转化为数字化电子载体的x射线成像方法,x射线在穿过人体后作用于X射线平板探测器并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形成X射线衰减后的能量分布数字矩阵,由计算机进行处理生成图像。

由于数字化成像较传统胶片成像系统在成像速度、图像后处理、图像显示、图像传输及存储、图像分辨率和图像信息显示等方面具有显着优势。

全数字化放射学、图像引导及远程放射医学作为相互关联的技术成为21世纪的主流而使医学影像学的面貌焕然一新。

数字化X线摄影要求设备运行稳定,操作方便快捷,系统集成度高,图像质量优良。

从医疗角度讲,评价影像质量的第一要素,是看影像质量是否符合诊断学要求[2]。

对数字化X线摄影图像的评价包括成像质量的客观物理因素与人的视觉系统等主观因素,各种成像系统最终提供给医师的都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实际信号。

影像质量因素间的相互关系甚为复杂,它涉及着主观视觉评价与物理客观评价之间的不一致因素。

根据诊断的需要将重建图像通过不同算法加以处理的过程,称为图像处理。

图像的处理涉及到很多算法问题,其基本方法是改变像素的强度值。

数字化X线摄影主要算法模块包括去栅影、限束器检测、直接曝光区域检测、降噪、增强、均衡、LUT变换、自动窗宽窗位、设黑、裁剪等。

下面分别介绍:1、去栅影算法: 在使用数字化X线设备拍摄腰椎、髋关节、骨盆等部位的X射线影像时,由于这些部位组织密度大,对X射线的吸收率高,所以要使图像清晰,拍片时必须使用大剂量。

但当剂量比较大时,射线在被这些组织吸收后,会有很大程度的散射,致使拍到的片子有很多的散射点(图像噪声大)。

在大多数检查中,消除一部分散射辐射的最有效和实用的办法是使用滤线栅。

滤线栅是由吸收X射线的物质(如铅)和比较不吸收X射线的中间空隙物质(如纤维、碳或铝)的条状物相互交替构成的。

在正常操作条件下,滤线栅条状物与原X射线束的方向平行。

由于X射线束的方向与滤线栅是准直的,所以大部分原射线可以不受铅条的影响而通过中间空隙。

另一方面,离开患者身体的散射辐射方向与原射线束不同,因而大部分被滤线栅吸收掉。

理想的滤线栅应当吸收所有的散射辐射,而让全部原X射线穿透到DR板上。

由于滤线栅实际上被放在患者和DR板之间,这就总有可能对图像的形成起干扰作用。

这种干扰可能以栅铅条(线)像的形式出现在图像上。

由于栅铅条条纹的间隔相同,具有周期性,在一定的频域内,栅影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分布在一定的频带内[3]。

用一个限带滤波器,可以比较好的处理掉栅影而保留有用的图像信息。

限带滤波器是一种特殊的带阻滤波器,滤波器阻止(或通过)事先定义的中心频率领域内的频率。

陷波区域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

由于通常希望从变换中尽可能小地消减图像细节,通常要求使用尖锐、窄的滤波器。

2、限束器检测算法:DR的限束器区域参与计算,对图像效果有较大的影响[4]。

为了排除这个影响,需要限束器检测算法,把限束器区域识别出来。

在X射线影像中,限束器区域通常称为前景。

前景影像是无用信息,需要将这一区域的像素去除。

首先,通过四个属性(幅度、跨度、背景偏差、最大斜率)和最小均方误差方程来选取前景和背景之间的过渡点,再确定前景和组织之间的过渡点,将这些过渡点依次标示为相应等级。

其中前景和背景的过渡点等级最高,前景和组织之间的过渡点次之,其他过渡点最低。

然后,利用这些过渡点进行霍夫变换,不同等级的点在霍夫空间中被赋与的权值是不同的(等级高的过渡点获得的霍夫权值也相应的高),通过满足霍夫变换阈值的限定条件将检测到的直线确定为候选直线。

设计一系列的特征控制用来排除不合适的限束器边界候选直线。

通过上述判断的直线,也就经过了线级别的测试。

然后,在这些直线中找出最满足限束器边界的组合,这一抉择是区域级别的判断,利用线对之间的几何和区域属性来控制选取最优的组合。

在确定最优限束器边界组合后,还需要根据放射区域(限束器边界包含区域)来进一步控制检测到最终的限束器边界组合的有效性。

经过上述一系列分支优化,从而计算出图像中限束器所在位置。

将这一区域的像素值去除,从而避免无用信息对图像增强处理的影响,使增强效果更好,影像的质量更优。

3、直接曝光区域检测算法:直接曝光区域指X线未经过被投照物体直接曝光在DR 板上的区域,这种区域参与计算,对图像效果有较大的影响[5]。

为了排除这个影响,就需要直接曝光区域检测算法。

其原理是把原始图像分成很小的统计块,判断每个统计块的均值和方差。

把均值大方差小的块类分类为直接曝光区域。

主要是为区分出人体组织区域,以便后续的图像处理,其中通过找到原始图像中直接曝光区域(一般为空气)和非直接曝光区域(一般为人体组织)图像中的统计学信息差异,以此来达到区分这两部分区域的目的[6]。

4、降噪算法:噪声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

噪声的存在导致图像的某些细节特征被淹没,图像信噪比下降。

图像中噪声种类很多。

有些噪声和图像信号之间互相独立而不相关,有些则是相关的。

因此要减少图像中的噪声,必须针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

通常情况下,人们根据图像特点和噪声的统计特性,建立各种噪声模型,发展了各式各样的去噪方法。

降噪算法是通过参考平板探测器的噪声表对图像进行非线性多尺度分解[7],并对分解后的每一层图像进行相应的噪声抑制,最后再通过非线性多尺度重构,得到降噪后的图像。

降噪常用到滤波器。

常用的滤波器有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四种。

其中,低通滤波器用来滤除高频噪声,起到平滑图像的作用,而高通滤波器则增强高频成分,消除模糊,使图像清晰化。

一些非线性的滤波器,如中值滤波,对噪声的滤除效果更加明显,在医学影像的范畴内应用很广。

由于DR图像中的噪声大都是随机噪声,以孤立点的形式存在,即噪声点的灰度值与周围不同,中值滤波的主要功能是让与周围像素灰度值的差比较大的像素改取与周围像素接近的值,从而可以消除孤立的噪声点。

由于它不是简单的取均值,所以产生的模糊比较少,能够较好的保留图像中的边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