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4《密度知识的应用》word教案

合集下载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6.4密度知识的应用》word教案 (14)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6.4密度知识的应用》word教案 (14)

密度知识的应用
量筒的使用方法:
测体积的工具单位:ml 1ml=1cm3观测量筒:
(1)量筒的最大测量值为 ml (2)量筒的分度值为 ml
使用方法:
量筒放在水平台面上
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面的底部相平
步骤:
金属螺母的质量/g 水的体积
/ml
放入金属
螺母后,水
和金属螺
母的总体
积/ml
金属螺母
的体积/ml
金属螺母
的密度
/(g.cm3)
密度知识的应用
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讲解书上例题
强调公式格式
例1:图6-1是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线。

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 ( )
例2:冰的密度是0.9×103kg/m3,读做______,意义是______。

体积为450cm3的水结成冰,体积为多少?体积增大还是减少了?你在生活当中有没有看到这样的现象?如果是有益的怎样利用,如果是有害的如何防止?
两道例题是复习密度概念、单位、基本公式的运用和单位换算、。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6.4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苏科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6.4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苏科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6.4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苏科版课题: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目标】(1)学会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2)知道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

【教学过程】一、读书单元:1.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自身的性质。

3.密度公式及其单位换算关系。

4.密度的物理意义。

二、检测单元1、(1)将天平放在__________上,(2)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_______(3)调节__________,使天平的_______平衡,(4)将被测物体放在______盘,砝码放在_______盘,(5)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____________加_____________。

(6)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________________。

2、密度的计算公式为单位有、两种,关系为:1g/cm3= kg/m33、水的密度是其物理意义是。

三、活动单元【要点1】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测量〖活动〗测出小石块的密度。

〖阅读〗量筒和量杯的说明书,知道其作用及相关参数,整理量筒和量杯的正确使用方法。

〖实验1〗测量小石块密度器材:步骤:小石块密度表达式:〖评估〗实验中哪些环节容易形成测量误差,如何减小误差?〖实验2〗测出水的密度。

〖方案〗器材:步骤:表达式:。

〖评估〗这个实验的步骤安排容易形成测量误差,导致测 量的密度值偏大,如何安排操作步骤减小误差?【要点2】典型例题1.《补充习题》P7(4)2. 小明测食用油的密度时,最初测得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是33.4g ,图(甲)显示的是他将烧杯中一部分食用油倒人量筒后,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质量;图(乙)显示的是从烧杯中倒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

(l )量筒中食用油的质量为_______g ,体积为_______cm 3;(2)食用油的密度为_____g/cm 3=________kg/m 3;(3)小莉同学却按以下步骤来测量食用油密度;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1;②向烧杯中倒人一些食用油,测出它们的总质量是m 2 ; ③再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人量筒中,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 ;④根据V m m 12-=ρ算出食用油密度。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6.4密度知识的应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6.4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6.4 密度知识的应用一、教学内容1. 密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4. 密度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密度概念的理解;2. 密度计算公式的运用;3.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密度实际应用的情景,如:潜水员潜入深水压强增大,如何判断深水的密度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密度概念的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密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

3. 密度计算公式的运用:以一个具体的例子讲解如何运用密度计算公式,如:已知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如何计算密度?引导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计算,巩固密度计算方法。

4.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解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为什么冰块漂浮在水面上?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密度?让学生认识到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5. 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6. 密度的测量方法:讲解密度的测量方法,如:如何用实验仪器测量物体的密度?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密度的测量方法。

7.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密度计算和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密度知识的掌握程度。

8.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密度定义及计算公式;2.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4. 密度的测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一个物体的质量是200克,体积是100立方厘米,求这个物体的密度。

答案:密度 = 质量÷ 体积 = 200克÷ 100立方厘米 = 2克/立方厘米。

2. 题目:解释为什么冰块漂浮在水面上。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6.4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4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6.4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4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6.4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4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的生活应用、不同物质的密度比较以及密度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和密度测量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量筒、砝码、不同物质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例,如水肿病人、潜水员、冰块浮在水面上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密度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数据的准确记录和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4. 例题讲解:选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例题,如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计算物体的体积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密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给出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板书密度计算公式,以及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密度公式,计算一个已知质量和小体积的物体的密度。

(2)选取生活中的一种现象,运用密度知识进行解释。

2. 答案:(1)物体密度=质量/体积。

(2)生活中现象的解释。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知识讲解环节,重点讲解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实验探究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记忆。

八年级物理下册6_4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设计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6_4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设计新版苏科版

密度知识的应用任务二:阅读课本P12“信息快递”量筒(量杯)的作用是什么?如何使用量筒(量杯)?任务三:阅读课本P12-13“活动6.5”思考如何测量小石块(金属螺母)的密度?(课件展示)实验原理:所需器材:实验步骤:把实验数据填在自己设计的本表格中:任务四:讨论说说如何测量浓盐水的密度?请实验数据记录在设计的表格中。

当堂训练:1.用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也可以间接地测量固体的体积,在使用这种工具时应注意:看清楚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观察时视线应与液面_________,如果液面是凹液面,视线应与_________________。

量筒和量杯中,_________的刻度是均匀的,另外一个的刻度应是_________(选填“上疏下密”或“上密下疏”)2.某同学用实验测定金属块的密度,用了如下步骤,A.在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1;B.用天平称出金属块质量m; C.将天平置于水平台上,调节平衡; D.将金属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记录水的体积 V2;(1)合理的顺序应是 _;(填字母)(2)金属块密度的计算式是_______ __。

(3)根据图示的测量情况填写下列的表格。

金属块的质量(g)量筒内水的体积(cm3)放入金属块后水面升到的刻度(cm3)金属(从部分固体密度表中,查出这块金属块是由制成的。

(4)如果先测量金属块的体积后测量其质量,所测得密度将有什么变化?请分析说明?3. 在测量盐水的密度的实验中,甲、乙两个同学的操作有些区别。

甲同学的做法是:(1)用天平称出玻璃杯的质量m杯;(2)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总;(3)将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4)算出盐水的密度ρ盐=m总-m杯V乙同学的做法是:(1)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2)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一部分到量筒里,记下盐水的体积V ;(3)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剩下盐水的质量m2; (4)算出盐水的密度ρ盐=m1-m2V你认为哪个同学的操作更合理?并说明理由。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6.4 密度知识的应用 导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6.4 密度知识的应用 导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6.4 密度知识的应用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掌握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能够解决与密度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密度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 教学课件; - 实验材料; - 实验器材。

学生准备: - 学习用品; - 实验报告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船的浮沉、水中的潜水等,引发学生对密度问题的思考和兴趣。

2. 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密度的定义: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同时,教师通过示意图或实物,阐述密度的计算方法:密度等于物质的质量除以物质的体积。

3.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0分钟)(1)实验演示:教师用水杯、塑料球和沙子进行实际演示,演示密度的应用。

(2)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个应用场景,例如:汽油与水的分离、气球的漂浮等,请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密度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40分钟)(1)个人研究:教师布置个人作业,要求学生用所学到的密度知识解决密度相关的问题。

(2)小组展示:学生根据个人研究的结果,进行小组展示,让各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

(3)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5. 总结与延伸(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强调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际观察和实验,探索密度的更多应用。

六、课堂作业1.完成个人研究作业;2.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七、板书设计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密度 = 物质的质量 / 物质的体积密度的应用:- 船的浮沉- 水中潜水-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讨论和解决问题等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且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6.4密度知识的应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6.4密度知识的应用

6.4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通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领会密度的物理意义;(2)、学会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3)、会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或固体密度的方法;(2)通过活动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1、重点:用天平和量筒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2、难点:测密度时,如何安排实验步骤,才能减小误差。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托盘天平、量筒、金属螺母、石块、烧杯、适量的水和细线【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思考:如何判断金属螺母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引入课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习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中。

(二)、新课教学一、测量物质的密度活动1 测量金属螺母的密度1、学生们对照课本,思考如何才能判断出该金属螺母的材料,以及判断方法、注意事项。

2、测量物体的体积的工具?3、如何使用量筒(量杯)测体积?(1)、让学生观察桌上量筒的单位。

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A)你所用的量筒的最大刻度(即量程)多大?(B)它每小格(即最小刻度值)为多少厘米3?4、学生分组实验:测金属螺母的密度(1)、教师提问: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测量哪个物理量?(2)、学生实际操作,将实验数据填在书本的表中。

(3)、学生计算分析,该金属螺母的密度、材料?(4)、交流与讨论:所测螺母密度与密度表中都不一致的原因活动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适量盐水总质量m;(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3).称出烧杯和剩余的盐水的质量m 1;(4).盐水密度V m m 1-=ρ 想一想:(1)、如果先测空杯子的质量会使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2)、如果测体积后测质量测量结果又会偏大还是偏小呢?让学生讨论分别回答,让学生学会分析误差。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6.4密度知识的应用》word教案 (13)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6.4密度知识的应用》word教案 (13)

《6.4 密度知识的应用(2)》教学内容教材版本苏科版教学课时共 2 课时第 2 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修注栏(一).引入新课首先提出几个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1.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可能是什么物质组成的?2.怎样知道一块很大的长方形碑石的质量?怎样知道教室内空气的质量?3.怎样知道一个不规则的钢零件的体积?怎样知道一大卷细铜丝的长度?等等.然后告诉学生运用密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入应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的新课教学中.(二).新课教学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要鉴别某一物体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我们需要知道各种物质的密度是多少,教材中给出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下三个表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学生看书,然后请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对密度表应主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a.气体的密度表上边标明了“0℃,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条件,应请同学作出说明.b.在液体中水银的密度比较大,它大于一般金属的密度.c.气体的密度都比较小.在看书的基础上,应请学生读几种物质的密度,说出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在密度表的教学中要说明这是科学家经过严格准确的测量得出来的,而且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而不断准确.2.求质量体积很大的长方形花岗岩石碑,质量很大,无法直接用秤称量,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质量呢?让学生说出他们想出的办法.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能不能应用密度的公式来求.如何求?需要先知道哪些量?如何才能得到这些量?前几章我们学习了速度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如果我们要求路程和时间怎么办?可以进行公式变形,得出和速度公式变形一样,对密度公式也可以用同样的数学方法进行变形,下面请同学们将密度公式进行变形,然后考虑变形后的式子,有什么实际意义?并举出一些实例来.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一下.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教学认识公式变形的方法,例如,,对比可解决的公式变形问题.学生练习公式变形,并讨论变形后的公式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进行指导,学生活动结束后请学生回答前边的问题.由密度公式,可以得出,从式子中可以知道,用物体的体积乘以它的密度可以求出它的质量.这样对一些体积庞大的物体,质量不便测量.可以测量出它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质量.也就是说用密度知识可以求质量.3.求体积密度公式还可以变形为,如果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质量、密度,可以求体积,比如有的物体、体积不规则,不便于直接测量,可以测出它的质量,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4.讲解例题例题:有一个体积是的钢球,它的质量是316g,这个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学生练习,教师在同学中巡视,进行指导,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请几个同学分别说出他们的判断方法.可以求出这个球的密度,把它与铜的密度进行比较,如果相等是实心的,但是我们的计算结果是小于铜的密度,所以是空心的.我们先假设它是实心的,计算一下它的质量应当是多大,把计算出的值与球的实际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大于球的实际质量,所以原球是空心的.根据给出的铜球的质量,计算一下它的体积是多少,结果小于已知球的体积,所以是空心的.那么我们计算出的体积值是谁的体积.是球壳的体积.由学生们的分析归纳出:判断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有密度比较法、质量比较法、体积比较法三种.用投影打出如下标准解题过程,教师讲解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予以改正.已知:求判断球是空心还是实心解法一、密度比较法球为空心.解法二、质量比较法铜球为空心.解法三、体积比较法铜球是空心的.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空心部分体积等于球的体积减去壳的体积,是.从前边的计算我们看到,这个铜球的密度是,它恰好和铁的密度相同.这里边告诉了我们两个问题.一是平均密度问题,我们刚才计算出的,实际是这个球的平均密度,如果一个物体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这个物体的密度应当是二是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而且从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岗石的密度在之间,如果一块花岗石密度恰好是,我们能说它是铝吗?显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3.总结、扩展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上是应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研究求解物体质量、体积、密度的问题,在实际运用中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要了解公式中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灵活运用,尤其是比例问题,(以下内容可采取边讲边讨论的方式进行)(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物体均应为实心).由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密度相同,所以由此得出.说明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正比,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大.(2)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其体积与密度的关系.由于,所以,也就是,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与它们的密度成反比.(3)不同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体积相同,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之间的关系.由于所以也就是,它告诉我们相同体积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也大,它们的质量与它们的密度成正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6.4密度知识的应用说课稿5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6.4密度知识的应用说课稿5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6.4密度知识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密度的应用,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密度知识的应用实例。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将密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书本、电子计算器等。

2.教学材料:教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6章第4节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通过一组图片呈现不同物体的密度,引起学生对密度的思考。

然后提出问题:“什么是密度?如何计算密度?”让学生尽可能回答。

### 2. 密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开始介绍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解析密度的定义公式:密度=质量/体积,向学生解释每个概念的含义,包括质量和体积的单位。

### 3. 密度的应用实例将密度的应用拓展到实际问题中。

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飞行汽球、船只浮沉、潜水和测量矿石质量等,向学生解释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并将实际问题与密度的计算结合起来进行说明和讲解。

通过这些例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将抽象的密度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 4. 密度的实际应用将学生分成小组,提供一系列密度相关问题,让学生自行思考并解决问题。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 5. 总结与拓展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再次回顾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强调密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思考更多应用密度的问题,并给予他们拓展思考的空间。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学会了将密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6.4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6.4密度知识的应用学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 密度公式的应用:ρ=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

3.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密度在物质鉴别、物质测量等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公式的应用,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例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密度的定义,密度公式的应用。

难点:如何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水、盐、酒精、杯子、量筒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组实验现象,如将等体积的水、盐水、酒精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杯子中,让学生观察三者的高度是否相同。

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相同体积的不同液体,其高度不相同?2. 密度的定义:3. 密度公式的应用:教师讲解密度公式ρ= m/V,并给出实例:一个体积为100cm³的物体,质量为100g,求该物体的密度。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密度公式的应用。

4.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讲解密度在物质鉴别、物质测量等方面的应用,如鉴别真假黄金、测量海水密度等。

5. 例题讲解:教师给出一道应用题,如:一个体积为200cm³的物体,在空气中的质量为200g,放入水中后,质量变为150g,求该物体的密度。

引导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道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密度定义:ρ= m/V2. 密度公式的应用:ρ= m/V3. 密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物质鉴别、物质测量等七、作业设计1. 请用密度知识解释为什么相同体积的不同液体,其高度不相同?2. 计算:一个体积为100cm³的物体,质量为100g,求该物体的密度。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6.4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6.4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6.4密度知识的应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6章的第4节“密度知识的应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密度的实际应用,掌握利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学习如何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密度,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学会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密度,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密度公式的运用2. 实验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难点:1. 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密度公式2. 实验过程中如何准确测量物体的密度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电子秤2. 量筒3. 清水4. 细线5. 计时器学具:1. 学生实验手册2. 测量尺3. 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现象与密度有关。

2. 讲解密度公式:讲解密度公式ρ = m/V 的含义及其应用。

3. 实验测量物体密度: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测量已知物体的密度,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例题讲解:讲解利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已知物体的体积,如何计算其质量;已知物体的质量,如何计算其体积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密度公式ρ = m/V2. 实验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3.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已知一个苹果的质量为200g,密度为0.8g/cm³,求苹果的体积。

(2)已知一个铁块的质量为500g,密度为7.9g/cm³,求铁块的体积。

2. 请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密度公式及其应用,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6.4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案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6.4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活动测量固体体积的方法查密度表,比较并理解各种物质的密度的物理意义密度知识的应用(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平稳(2)读数时社,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液面的底部齐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与凸液面的顶部齐平。

)(3)教师提问测固体体积的方法:教师提问:怎样测各种固体(如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悬锤法”或“针压法”。

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教师巡视并与学生探讨。

教师介绍密度表,并试着让学生通过密度表寻找规律:2、密度知识的应用组织学生阅读“密度知识的应用”内容教师巡视学生讨论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且物体放入后不超出量筒的量程为准)读出体积V1;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此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③用V2-V1,得到侍测固体的体积。

悬锤法V=V2-V1针压法V=V2-V1学生讨论得出实验步骤: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学生分组实验,并将结果填入表格。

(1)查密度表,知道每种物质密度表示的物理意义:如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________;(2)体会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的含义;……学生阅读“密度知识的应用”内容,结合“WWW”中的第一题鉴别矿石的组成物质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6.4密度知识的应用》word教案 (3)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6.4密度知识的应用》word教案 (3)

6.4 密度知识的应用 学点1 量筒的使用 实 验:(1)观察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以选择适合实验所用的量筒。

(2)将量筒放在水平台面上。

(3)将酒精倒入量筒中,读出酒精的体积。

(4)先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 1;再将小石块用细线拴住慢慢放入量筒中,并使其浸没于水中,读出此时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V 2;由V =V 2-V 1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

问题1: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其单位通常是__毫升(mL)__,1 mL =1 cm 3。

问题2:测量水或酒精等液体时,液面是__凹__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与__凹液面的底部__相平;若测量的是水银,则液面是__凸__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与__凸液面的顶部__相平。

问题3:读数时,视线一定要与__液面__相平,视线偏上或偏下,读数均不准确,俯视读数会偏__大__,仰视读数会偏__小__。

学点2 测固体的密度实 验:用天平和量筒测金属螺母的密度。

步骤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金属螺母的质量m 。

步骤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 1。

步骤3:用细绳将金属螺母拴好,放入量筒中,使其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的总体积V 2,则金属螺母的体积V =V 2-V 1。

步骤4:计算出金属螺母的密度:ρ=m V =m V 2-V 1。

问题1:“适量”是指物块放入量筒中,能__浸没__在水中,且总体积__不超过量筒的最大测量值__。

问题2:本实验中,如果先测量金属螺母的体积再测量金属螺母的质量,则金属螺母从水中取出时会附着__一定量的水__,使测出的质量偏__大__,从而使得计算出的密度值偏__大__。

学点3 测液体的密度实 验: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的密度。

步骤1:将配制好的适量食盐水倒入烧杯中,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 1。

步骤2: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

步骤3:用天平再测出烧杯中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 2,则倒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m 1-m 2。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6.4密度知识的应用》word教案 (1)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6.4密度知识的应用》word教案 (1)

6.4 密度知识的应用基本环节基本内容组织教学知识梳理1.在物理学中,质量是指。

国际单位是。

实验室测量质量的仪器是。

物体的质量不随、、、的变化而变化。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是,一个常用单位是,计算公式是。

2.天平应放在台上,调节平衡前应将游码拨到标尺的处。

调节平衡时,如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线左侧,应旋转使它向移动。

用天平测质量时,物体应放在盘内,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盘中添加。

使用量筒前,应观察它的和,读数时视线应与相平;若液面呈凹形,则应以凹形为准。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大铝块的质量是4千克,小铝块的质量是1千克,则大铝块的密度是小铝块密度的4倍B.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C.一杯酒精用掉一半后,剩下一半酒精的密度是原来的一半智慧碰撞4.使用量筒或量杯时,应先观察它的值,即量程,还应观察它的值,以便迅速准确地读数。

一般液体放在量筒或量杯中时,其液面略呈凹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并以凹形的为准。

在量筒里先盛些水,当一个物体放入时,物体要排开水,水面要上升。

物体的体积多大,它排开水使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多大。

相反,知道了水面上升了多大体积,就知道了物体的体积。

我们把这种方法叫“排液法”。

采取这种办法时,要求液体(水)必须淹没固体。

如图所示的量筒,量程是,分度值是。

图甲中水的体积为,图乙中水和小固体的总体积,小固体的体积是。

2.课堂探究1.实验:测出金属块的密度(1)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步骤(在天平已调好的基础上实验):请同学认真思考,按你认为最合理的顺序写出实验步骤。

a.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4)表达式(5)讨论:①与密度表对照计算的结果,你认为可能是什么物质做的?密度值不完全相同的原因可能是什么?②若按_________顺序,测量结果会偏_____。

2018春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教案:6.4密度知识的应用

2018春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教案:6.4密度知识的应用

2018春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教案:6.4密度知识的应用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操作和游戏互动的方式,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培养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掌握密度的基本规律。

3. 培养幼儿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基本规律。

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烧杯、水、各种物体(如石头、木块、塑料球等)、电子秤、计时器。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包括烧杯、水、各种物体、电子秤、计时器。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解密度的概念,用实际例子(如冰块在水中漂浮)让幼儿理解密度的含义。

2. 实验操作:让每个幼儿用电子秤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然后将这些物体放入烧杯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记录数据。

3. 数据分析:让幼儿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物体的浮沉与密度的关系。

4. 实践环节:让幼儿自己设计实验,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让一个较重的物体浮在水面上。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基本规律。

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幼儿对密度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掌握密度的基本规律,并且在实践环节中,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也有部分幼儿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密度现象,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1. 实验操作的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6.4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6.4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

《6.4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密度的概念,能熟练利用密度的公式进行计算.熟练掌握密度单位的换算.2.尝试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用量筒和天平测液体或固体的密度.2.密度知识的应用.三、教学资源小石块、盐水、烧杯、托盘天平.四、教学设计自主空间复习:什么是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要求出物质的密度要知道哪些量?出示一个小石块和一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本实验我们学习量筒的使用方法.学生阅读课本量筒(或量杯)的使用说明.1.量筒的使用方法介绍量筒和量杯,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那么1L=____mL=____dm3提问:量筒或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的体积?(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平稳(2)读数时社,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液面的底部齐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与凸液面的顶部齐平.)2.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教师巡视并与学生探讨.学生讨论得出实验步骤: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学生实验3.提问:测液体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两种方案的比较:学生讨论方案并对比优劣4.密度知识的应用(例题讲解)有一体积为30厘米3的铜球,质量为89克,则该铜球为实心吗?空心部分体积有多大?若在空心部分装满水,则注入水后球的总质量是多少?组织学生阅读“密度知识的应用”内容(1)利用密度知识求物体质量公式:由ρ=m/v得m=ρv可算出质量.(2)用密度知识求物体的体积公式:由ρ=m/v得v=m/ρ可算出物体的体积.(3)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公式:ρ=m/v.5.组织学生归纳本节内容6.完成巩固案五、教学反思。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6.4密度知识的应用》word教案 (4)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6.4密度知识的应用》word教案 (4)

名师优秀教案执教者:xx时间:20xx年四、密度知识的应用学习目标1、会使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2、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3、能算出物体的密度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预习课本P12的“信息快递”,完成第1题(1)作用:量筒是测量的工具(2)测量单位:量筒的测量单位是,符号为, = cm3(3)使用方法:①使用量筒时,应将其放在上②读数时,应使视线与液体凹面的底部。

(4)测量不规则固体的方法①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适量的含义是),记下体积为V1②将不规则固体用细线绑好后慢慢放入量筒中,使其全部浸入水中,记下水面的刻度为V2③不规则固体的体积V=二、课堂导学1、讨论预习题2、进行测量,并将数据填入上述表格3、讨论:在密度表中,你可能找不到一个与所测得的金属螺母的密度完全相同的数值,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三、课堂反馈1、完成课本P15WWW第1题2、下面是小丽在测量一块矿石密度时的主要步骤。

(1)下面的操作有哪些是必要的,请你把必要的操作按正确的顺序将序号排列出来:A.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量筒的质量为200gB.向量筒中倒进一些水,测出这些水的体积15 cm3C.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28g。

D.将矿石放入量筒中,测出矿石和水的总体积25 cm3。

E.将必要的数据填入下表中,利用相应公式,求出矿石的密度。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2)请你把必要的物理量和数据填入下表中,并求出矿石的密度:物理量矿石的密度kg/m3数据四、课后练习1.三位同学在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6-13所示,其中_________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体积为__________mL.2.某同学用实验测定金属块的密度,实验操作结果如下图7所示,根据图示的测量情况完成下列各题。

(1)写成实验步骤(2)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3)将数据填入表格图6-13(4)从部分固体密度表中,查出这块金属块是由制成的。

3.用天平和量筒测某种矿石的密度。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6.4密度知识的应用》word教案 (11)

苏科初中物理八下《6.4密度知识的应用》word教案 (11)

名师优秀教案执教者:xx时间:20xx年密度知识的应用【课前测评】1、下列关于密度的概念,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越大的物体越重B、从密度公式可知,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C、不论温度如何变化,物质的密度都不变D、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2、某种物质的物体,其____ 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密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_,常用单位是__________ 。

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l m3=________dm3(L)=________cm3(mL) 50mL=________L=________m31.0×103kg/m3=________g/ cm3 7.9g/cm3=________kg/m34、铁的密度是7.9×10 3kg/m3,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cm3铁块的质量是_________g 。

5、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它的()A.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B.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不变C.质量变小,体积不变,密度变小D.质量、体积、密度都变小6、密度公式是ρ=m/V,对这个公式的正确理解是 ( )A、ρ与m成正比B、ρ与V成反比C、ρ与m成正比又与V成反比D、对某种物质来说,ρ是常数,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和体积成正比【新课教学】一、鉴别物质(计算物质的密度)例1.一块铁的质量是1.97×103㎏,体积是0.25m3,铁块的密度是多大?(1)分析题意,找出已知量,写出已知条件。

(2)强调计算题书写公式,代入数据,包括单位。

单位不统一的要先统一单位。

(3)正确计算出结果。

练习:测得一个木块的质量是10.8g,体积是24cm3,木块的密度是多大?二、计算质量 m=ρV例2.课本P13例题练习:请估算出教室内空气的质量。

练习:市场上出售的某种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这种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 m3,求这种调和油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
2、怎样计算物质的密度?表达式如何?水的密度是多少?
可以多设计几个有关密度单位物理意义的练习
出示一枚螺母,
引入:怎样才能知道螺母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
(一)、活动6.5:鉴别金属螺母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2、有没有直接测密度的仪器?怎样才能测出螺母的密度?也就是说依据什么原理?
课堂作业补充习题课后作业同步练习
下节课预习内容物质的物理属性
教后感
领导查阅
2、设计记录用的表格
3、交流与评价
4、归纳小结
在学生做实验时,巡回指导。
总结评价,让学生查密度表看看这种金属可能是什么?
(四)、例题分析
出示书上13页例题
先让学生说出已知条件
板书解题规范
已知:ρ=0.92×103kg/m3,V=5L=5×10-3m3
求:mBiblioteka 解:∵ρ= m/V∴m=ρV=0.92×103kg/m3×5×10-3m3=4.6 kg
A、甲一定是空心的;B、乙一定是空心的;
C、一定都是空心的;D、一定都是实心的。
12、一个空瓶中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2g,装满酒精后的总质量为28g,求空瓶的质量和瓶的容积。
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点评
学生谈本节课收获
联系所学知识,讨论、回答问题。
密度单位物理意义的练习
1、讨论、交流: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可以测出螺母的密度,然后与密度表中物质的密度比较,就能知道螺母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了。
课堂教学教案教材第六课(章)第4节(单元)第1课时,2014年2月20日
课题
6.4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学模式
淮阴区教研室(2013)
教学目标
(认知
技能
情感)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测定水的密度的实验进一步领会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用量筒和天平测液体的密度;
3、会应用密度知识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过程与方法
2、测不规则物体密度时,如何安排实验步骤,才能减小误差。
教具
托盘天平、量筒、螺母、适量的水和细线、量杯、金属块
板书设计
6.4密度知识的应用
一、鉴别物质-——测金属螺母的密度
1、实验原理:ρ= m/V
2、实验器材:天平、量筒(量杯)
3、实验步骤:
二、例题:已知:ρ=0.92×103kg/m3,V=5L=5×10-3m3
9.能装下1Kg的水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Kg的()
A、酒精;B、煤油;C、酱油;D、色拉油。
10、一间普通教室内的空气的质量大约为()
A、2.0Kg; B、20Kg; C、200Kg; D、2000Kg
11、甲、乙两个小球的质量相等,已知ρ甲:ρ乙=3:1,V甲:V乙=1:4,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求:m
解:∵ρ= m/V
∴m=ρV=0.92×103kg/m3×5×10-3m3=4.6 kg
答:该瓶油的质量是4.6 kg。
教学环节
学生自学共研的内容方法
(按环节设计自学、讨论、训练、探索、创新等内容)
教师组织引导激励等内容(启发、精讲、联系评价等)
一激趣导入
二合作探究
三当堂训练
四反馈评价
五课堂小结
2、依据ρ=m/V[来源:学#科#网]
3、质量和体积
4、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量杯)测体积
学生能够说出用刻度尺测量
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不均匀。量筒粗细均匀,而量杯粗细不均匀。
1、是亳升(mL),1 mL=1cm3
2、最大测量值是100 mL,
分度值是1 mL
3、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底部相平。
答:该瓶油的质量是4.6 kg。
练习:物理补充习题7页3、4题
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1.三个完全相同的量杯中盛有水,将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铁块和铝块放入其中后,水面的高度恰巧相等,则原来杯盛水量最多的是放_________杯子。
2.天平两端分别放一铁块和铜块,天平正好平衡,此时铁块和铜块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_。
6.1m3的水结成冰后,它的体积比原来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了_________dm3。
7.把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入盛满水的甲、乙两容器中,从甲、乙两容器中溢出水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
8.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9.3×10-26Kg,则一个体积为10cm3的实心的铁块内共有_____个铁原子。
3.等质量的空心铅球、铜球、铁球,它们的体积相等,则它们的空心部分体积最大的是_________,空心部分体积最小的是_________。
4.只要用量筒量出_________ml的水银,它的质量就是27.2g,而同体积的煤油的质量仅为_________g。
5.质量为0.4Kg的空瓶,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1.9Kg,装满酒精后的总质量为_______g,该瓶能装某液体2.7Kg,此液体密度为_________。
量筒的测量单位是什么?
它与立方厘米是什么关系?
这个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多少?分度值是多少?
使用量筒应注意什么问题?
使用量筒测螺母的体积
(三)、设计并进行实验
1、说出你的实验步骤
关于倒入量筒中的水适量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是什么意思
想一想:是先测质量,还是先测体积?为什么?若步骤不合理,使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
2、通过活动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通过测水的密度,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1、量筒(量杯)的使用;
2、用天平和量筒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难点:1、量杯的刻度为什么不均匀
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再用细线系着螺母,将螺线浸没在水中,记下总体积V2,则螺母的体积为V2- V1
讨论适量的含义
1、应先测质量,否则螺母上沾水,测得的质量偏大,算了的密度也就偏大
2、设计记录用的表格[来源:Z。xx。]
两学生到黑板板演,其余学生练习本上做
学生总结补充
作业布置
师述;一个物理量如果不能直接用仪器测量,那就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去测算,方法之一就是依照它的定义式去测
3、需要测哪些物理量?
4、怎样测金属螺母质量和体积?
先出示形状规则的金属块,问学生怎样测量体积?
过渡: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又如何测量呢?
(二)、量筒的使用
出示量筒、量杯,讨论下列问题:
观察量筒、量杯,它们的刻度有何不同之处?为什么这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