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9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练习九》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练习九》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547235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5.png)
良种奶牛:18头——每头每天36千克)
(2)分析解答。
交流:我们来检查一下,看看是怎样计算的,每一步算的什么。 解答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还可以怎样想?(指名几人分别说一说不同的策略)
(3)检验结果。
小结:分析数量关系,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或者结合起来想,这样就能有条理地思考,找到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交流:这里先求的什么、再求的什么?
3、做练习九第11题。
让学生读题,想想每题分别要先求什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独立解答。(指名两人板演)
提问:这两道题最后都是求的一双鞋多少元,为什么在计算上会完全不一样?
1、做练习九第13题。
(1)审题整理。
让学生阅读习题,整理条件。
交流:有哪些条件,你是怎样整理的?(呈现或板书整理结果:
(1)栽了3行树,一共24棵,照这样计算,栽8行树有多少棵?
(2)6头牛吃了18千克饲料,照这样计算,60千克饲料可以分给几头牛吃?
提问:这两道题,各要先求什么,为什么?哪一步的计算方法不同?
三、拓展提高
1、做练习九第8题。
(1)完成第(1)题。
提问:题里已经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让我们填写哪些问题?
让学生计算、填表。
②果园要栽252棵桃树,原来准备平均分成_21行栽,结果每行多栽了2棵,实际栽了多少行?
板书设计
练习九
分析数量关系,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
找到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设计思路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能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用列表整理信息、解决问题这一策略在生活实际这的运用
教学
反思
教师备课教案表
课程名称
练习九
人工智能自然语言技术练习(习题卷9)
![人工智能自然语言技术练习(习题卷9)](https://img.taocdn.com/s3/m/b5606b5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7.png)
人工智能自然语言技术练习(习题卷9)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45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如何理解NNLM这个模型,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型A)基于统计的语言模型B)基于神经网络的语言模型C)预训练模型D)编解码模型答案:C解析:2.[单选题]文本文件中存储的其实并不是我们在编辑器里看到的一个个的字符,而是字符的()。
A)内码B)外码C)反码D)补码答案:A解析:3.[单选题]数据可视化data visualization,导入_哪个包?A)A: sklearn.linear_modelB)B: sklearn.model_selectionC)C: matplotlib.pylabD)D: sklearn.metrics答案:D解析:4.[单选题]dropout作为常用的函数,它能起到什么作用A)没有激活函数功能B)一种正则化方式C)一种图像特征处理算法D)一种语音处理算法答案:B解析:5.[单选题]以下四个描述中,哪个选项正确的描述了XGBoost的基本核心思想A)训练出来一个一次函数图像去描述数据B)训练出来一个二次函数图像去描述数据C)不断地添加树,不断地进行特征分裂来生长一棵树,每次添加一个树,其实是学习一个新函数f(x),去拟合上次预测的残差。
D)不确定答案:C解析:C)LSTM 神经网络模型使用门结构实现了对序列数据中的遗忘与记忆D)使用大量的文本序列数据对 LSTM 模型训练后,可以捕捉到文本间的依赖关系,训练好的模型就可以根据指定的文本生成后序的内容答案:B解析:7.[单选题]relu函数的作用是可以将小于()的数输出为0A)-1B)0C)1D)x答案:B解析:8.[单选题]以下不是语料库的三点基本认识的是A)语料库中存放的是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真实出现出的语言材料。
B)语料库是以电子计算机为载体承载语言知识的基本资源,并不等于语言知识。
C)真实语料需要经过加工(分析和处理),才能成为有用的资源。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九详细答案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九详细答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42fc142b160b4e767fcf72.png)
10 10
500 -437
63
验
437
算:
+
1
6
1
3
500
602 - 375 = 227
9 5
10 12
602 -375
227
验
375
算:
+
2
1
2
1
7
602
1000 - 599 = 401
99 0
10 10 10
1000 - 599
401
验
599
算:
+
1
4
1
0
1
1
1000
508 - 229 = 279
2020/8/9
练习九
课本44页 练习九 1. 先说说十位、百位各怎样减,再计算。
3 13
438 -256
182
8 12
392 -178
214
8 133 10
940 - 59
881
105 - 42
63
课本44页 练习九
3. 加数 377 294 359
加数 403 233 471 和 780 527 830
课本46页 练习九 13.
(1)如果继续摆下去,两人摆出的三位数的和接近多少? 差呢?你是怎样想的? 答:因为百位上分别是6和3,所以摆出的两个三位数 的和接近1000,差接近300。
课本46页 练习九 13.
(2)准备这样的卡片,和同桌两人像这样只摆最高位, 说一说和接近多少,差接近多少。
课本46页 练习九 14. 把货物全部运上去,可以怎样运?写出你的方案
469 +3 3 4
宪法练习题9
![宪法练习题9](https://img.taocdn.com/s3/m/099f3e0002020740be1e9bbb.png)
(2)“人民通过自己的代表或者通过公民复决来行使国家主权。”(1958《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3)“人民行使权力的最高的直接形式是全民公决和直接选举。”(《俄罗斯宪法》)
(4)“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 这三则材料分别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宪法原则?
答:这些材料共同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材料1、2、3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1)材料1明确规定人民主权原则。(2)材料2通过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形式来保障人民主权。既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那么人民只有有效行使自己的权力,才能真正实现其当家作主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各国宪法都规定人民通过两种形式实现当家作主:一是间接的代议制形式;二是直接的形式。有些国家的宪法还规定,公民有创制权、复决权等等。(3)材料3通过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人民主权作为宪法的抽象原则,一方面通过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也因此取得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公民享有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因此,规定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的重要途径。
4.简述权力制约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中的体现。
答:纵观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权力制约原则一般表现为监督原则,而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予以规定:
练习09_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华东师大版)(解析版)
![练习09_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华东师大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34779bd9bb68a98270fefa5a.png)
练习9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单选题1.下列所给的四组条件中,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A.BC=3cm,AC=5cm,∠B=90°B.AB=2cm,BC=6cm,AC=4cmC.∠A=∠B=∠C=60°D.AB=4cm,AC=6cm,∠C=30°【解答】解:A、由题意,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4,根据SSS可以确定三角形,本选项符合题意.B、由题意,AB+AC=BC,不能构成三角形,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AAA不能确定三角形,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SSA不能确定三角形,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如图所示,有一块三角形玻璃,小明不小心将它打破.带上这块玻璃,能配成同样大小的一块,其理由是()A.ASA B.SSS C.SAS D.AAS【解答】解:不仅保留了原来三角形的两个角还保留了一边,则可以根据ASA来配一块一样的玻璃,故选:A.【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3.如图所示,△ABC≌△DEC,AC=DC,有以下结论:①EC=BC;②∠DCA=∠ECB;③∠DEA=∠DCA;④∠DEA=∠DEC,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 B.2 C.3 D.4【解答】解:∵△ABC≌△DEC,∴BC=EC,CD=AC,∠DCE=∠ACB,∴∠DCE﹣∠ACE=∠ACB﹣∠ACE,即∠DCA=∠BCE,正确的结论有①②④,共3个,故选:C.【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4.如图,将一根笔直的竹竿斜放在竖直墙角AOB中,初始位置为CD,当一端C下滑至C'时,另一端D向右滑到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下滑过程中,始终有CC'=DD'B.下滑过程中,始终有CC'≠DD'C.若OC<OD,则下滑过程中,一定存在某个位置使得CC'=DD'D.若OC>OD,则下滑过程中,一定存在某个位置使得CC'=DD'【解答】解:将一根笔直的竹竿斜放在竖直墙角AOB中,初始位置为CD,当一端C下滑至C'时,另一端D向右滑到D',可得:CD=C'D',A、下滑过程中,CC'与DD'不一定相等,说法错误;B、下滑过程中,当△OCD与△OD'C'全等时,CC'=DD',说法错误;C、若OC<OD,则下滑过程中,不存在某个位置使得CC'=DD',说法错误;D、若OC>OD,则下滑过程中,当△OCD与△OD'C'全等时,一定存在某个位置使得CC'=DD',说法正确;故选:D.【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5.如图,在Rt△ABC中,∠ACB=90°,BC=5cm,在AC上取一点E,使EC=BC,过点E作EF⊥AC,连接CF,使CF=AB,若EF=12cm,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F=∠BCF B.AE=7cm C.EF平分AB D.AB⊥CF【解答】解:∵EF⊥AC,∴∠AEF=∠ACB=90°,∴EF∥BC,∴∠F=∠BCF,故A正确;∵CF⊥AB,EF⊥AC,∴∠ADC=∠FEC=90°,∴∠A+∠ACD=∠F+∠FCE=90°,∴∠A=∠F,在△ABC和△FEC中,,∴△ABC≌△FCE(AAS),∴AC=EF=12cm,∵CE=BC=5cm,∴AE=AC﹣CE=7cm.故B正确;如果AE=CE,∵EF∥BC,∴EG是△ABC的中位线,∴EF平分AB,而AE与CE不一定相等,∴不能证明EF平分AB,故C错误;∵∠A=∠F,∴∠A+∠ACD=∠F+∠ACD=90°,∴∠ADC=90°,∴AB⊥CF,故D正确.∴结论不正确的是C.故选:C.【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填空题6.如图,∠ACB=90°,AC=BC,BE⊥CE,AD⊥CE于D,AD=2cm,BE=0.5cm,则DE=cm.【解答】解:∵BE⊥CE,AD⊥CE∴∠E=∠ADC=90°∴∠DAC+∠DCA=90°∵∠ACB=90°∴∠BCE+∠DCA=90°∴∠BAC=∠DAE在△ACD和△CBE中,,∴△ACD≌△CBE∴BE=CD=0.5(cm),EC=AD=2(cm)DE=CE﹣CD=1.5(cm),故答案为1.5【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7.如图,小华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为三块,他只要带块碎片到商店,就能配出一块和原来一样的三角形玻璃.【解答】解:a只保留了一个角及部分边,不能配成和原来一样的三角形玻璃;b则只保留了部分边,不能配成和原来一样的三角形玻璃;而c不但保留了一个完整的边还保留了两个角,所以应该带“c”去,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ASA”可以配出一块和原来一样的三角形玻璃.故答案为:c.【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8.如图,△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AB、BC、CA边上,且BE=CF,BD=CE,如果∠A=44°,则∠EDF的度数为.【解答】解:∵AB=AC,∴∠ABC=∠ACB,在△DBE和△CEF中,∴△DBE≌△CEF(SAS),∴DE=EF,∴△DEF是等腰三角形;∵△DBE≌△CEF,∴∠1=∠3,∠2=∠4,∵∠A+∠B+∠C=180°,∴∠B=(180°﹣44°)=68°∴∠1+∠2=180°﹣68°∴∠3+∠2=180°﹣68°∴∠DEF=68°,∴∠EDF=.故答案为:56°.【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9.(多选)如图,AB=4cm,AC=BD=3cm,∠CAB=∠DBA,点P在线段AB上以1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D上由点B向点D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则当△ACP与△BPQ全等时,点Q的运动速度为cm/s.A.;B.1;C.1.5;D.2.【解答】解:当△ACP≌△BPQ时,则AC=BP,AP=BQ,∵AC=3cm,∴BP=3cm,∵AB=4cm,∴AP=1cm,∴BQ=1cm,∴点Q的速度为:1÷(1÷1)=1(cm/s);当△ACP≌△BQP时,则AC=BQ,AP=BP,∵AB=4cm,AC=BD=3cm,∴AP=BP=2cm,BQ=3cm,∴点Q的速度为:3÷(2÷1)=1.5(cm/s);故选:B、C.【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0.下列说法正确的有个.(1)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有一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全等.(3)一条直角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全等.(4)面积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解答】解:(1)当这两条边都是直角边时,结合直角相等,则可用SAS可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当这两条边一条是斜边一条是直角边时,可用HL判定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故(1)正确;(2)有一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时,结合直角,可用AAS来判定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故(2)正确;(3)当一条直角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时,结合直角,可用AAS或ASA来证明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故(3)正确;(4)当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不一定会等,故(4)不正确;综上可知正确的有3个,故答案为:3.【知识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解答题11.如图,AB=CB,BE=BF,∠1=∠2,证明:△ABE≌△CBF.【解答】证明:∵∠1=∠2,∴∠1+∠FBE=∠2+∠FBE,即∠ABE=∠CBF,在△ABE与△CBF中,,∴△ABE≌△CBF(SAS).【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2.如图,AB∥CD,AD与BC相交于点E,若点E为AD中点,求证:AB=CD.【解答】证明:∵AB∥CD,∴∠A=∠D,∠B=∠C,∵点E为AD中点,∴BE=CE,在△ABE与△DCE中,,∴△ABE≌△DCE(AAS),∴AB=CD.【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探究题:13.如图,CD⊥AB,BE⊥AC,垂足分别为D,E,BE与CD相交于点O,且∠1=∠2,求证:OB=OC.【解答】证明:∵CD⊥AB,BE⊥AC,且∠1=∠2,∴OD=OE,∠ODB=∠OEC=90°,在△OBD和△OCE中,,∴△OBD≌△OCE(ASA),∴OB=OC.【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4.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BF=EC,AC=DF,AC∥DF.求证:∠A=∠D.【解答】证明:∵AC∥DF,∴∠ACB=∠DFE,又∵BF=EC,∴BF+FC=EC+FC,即BC=EF,在△ABC和△DEF中,,∴△ABC≌△DEF(SAS),∴∠A=∠D.【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5.如图,一条河流MN旁边有两个村庄A,B,AD⊥MN于D.由于有山峰阻挡,村庄B到河边MN的距离不能直接测量,河边恰好有一个地点C能到达A,B两个村庄,与A,B的连接夹角为90°,且与A,B 的距离也相等,测量C,D的距离为150m,请求出村庄B到河边的距离.【解答】解:如图,过点B作BE⊥MN于点E,∵∠ADC=∠ACB=90°,∴∠A=∠BCE(同角的余角相等).在△ADC与△CEB中,.∴△ADC≌△CEB(AAS).∴BE=CD=150m.即村庄B到河边的距离是150米.【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16.(1)问题背景: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120°,∠B=∠ADC=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60°,探究图中线段BE、EF、FD之间的数量关系.小王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先证明△ABE≌△ADG,再证明△AEF≌△AGF,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应是;(2)探索延伸:如图2,若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BAD,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3)实际应用:如图3,在某次军事演习中,舰艇甲在指挥中心(O处)北偏西30°的A处,舰艇乙在指挥中心南偏东70°的B处,并且两舰艇到指挥中心的距离相等,接到行动指令后,舰艇甲向正东方向以45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同时舰艇乙沿北偏东50°的方向以6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2小时后,指挥中心观测到甲、乙两地分别到达E、F处,且两舰艇之间的夹角为70°,试求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解答】解:(1)EF=BE+DF,证明如下:在△ABE和△ADG中,,∴△ABE≌△ADG(SAS),∴AE=AG,∠BAE=∠DAG,∵∠EAF=∠BAD,∴∠GAF=∠DAG+∠DAF=∠BAE+∠DAF=∠BAD﹣∠EAF=∠EAF,∴∠EAF=∠GAF,在△AEF和△GAF中,,∴△AEF≌△AGF(SAS),∴EF=FG,∵FG=DG+DF=BE+DF,∴EF=BE+DF;故答案为EF=BE+DF.(2)结论EF=BE+DF仍然成立;理由:延长FD到点G.使DG=BE.连结AG,如图2,在△ABE和△ADG中,,∴△ABE≌△ADG(SAS),∴AE=AG,∠BAE=∠DAG,∵∠EAF=∠BAD,∴∠GAF=∠DAG+∠DAF=∠BAE+∠DAF=∠BAD﹣∠EAF=∠EAF,∴∠EAF=∠GAF,在△AEF和△GAF中,,∴△AEF≌△AGF(SAS),∴EF=FG,∵FG=DG+DF=BE+DF,∴EF=BE+DF;(3)如图3,连接EF,延长AE、BF相交于点C,∵∠AOB=30°+90°+(90°﹣70°)=140°,∠EOF=70°,∴∠EOF=∠AOB,又∵OA=OB,∠OAC+∠OBC=(90°﹣30°)+(70°+50°)=180°,∴符合探索延伸中的条件,∴结论EF=AE+BF成立,即EF=2×(45+60)=210(海里).答: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是210海里.【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中考英语模拟练习(9)及参考答案
![中考英语模拟练习(9)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531054581b6bd97e19ea12.png)
09中考英语模拟练习九(配北京题型) 第I卷一、单项选择(共20分,每小题1分)从下列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1. To keep healthy, we should eat more vegetables and less _____.A. foodB. drinkC. meatD. wine()2. The policeman helped the old man _____ the street.A. acrossB. overC. throughD. above()3. _____ this kind of pear, and you will like it.A. To tryB. TryingC. TryD. Tried()4. –What delicious cake!–That’s right. It will taste ____ with cream.A. badB. wellC. worseD. better()5. He knew nothing about it ______ I told him.A. sinceB. becauseC. untilD. after()6. Everyone ______ fight against pollution.A. mayB. shouldC. mustn’tD. needn’t()7. He is an unpleasant man. I don’t understand _____ she married him.A. howB. ifC. whyD. whether()8. It is said that the big company ______ a new kind of car recently.A. has developedB. developedC. developsD. had developed ()9. He ______ a piece of waste paper, and put it into the rubbish bag.A. picked upB. put awayC. threw awayD. stood up()10. London will be the 30th city ______ holds the Olympic Games.A. whereB. thatC. whichD. what()11. –Work hard, _____ you will fall behind others.A. andB. butC. orD. so()12. –______ do you visit your teacher who taught you years ago?–Once a year.A. How longB. How soonC. How oftenD. How many()13. The way we learn English is quite different ______ that we learn math.A. betweenB. fromC. offD. with()14. It’s dangerous for children ______ that tall tree.A. are climbingB. to climbC. climbD. climbed()15. –Whose watch is lost?–Mr. Smith’s. Look! He ______ it here and there.A. lookedB. was looking forC. looks forD. is looking for ()16. –I’m going to visit the Science Museum tomorrow.–________A. Come on!B. Have a good time!C. It doesn’t matter.D. Good luck!()17. Sandy is so careful that she _____ makes mistakes in her homework.A. usuallyB. oftenC. alwaysD. seldom()18. I prefer a flat in Inverness to in Perth, because I want to live near my Mom’s.A. oneB. thatC. itD. this()19. By the time Jane got home, her aunt for London to attend a meeting.A. had leftB. leavesC. have leftD. left()20. —Julia said she sent you a birthday card yesterday. Have you got it?—Oh, really ! I haven’t my mailbox yet.A. examinedB. reviewedC. testedD. checked二、完型填空(共14分,每小题1分)通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短文后各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的一项。
学习情境九试题及答案
![学习情境九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7350d9ba1aa8114531d979.png)
4.下列各项中,不能在销售预算中找到的内容有
6.关于预算的编制方法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零基预算编制方法适用于非盈利组织编制预算时采用
B.固定预算编制方法适用于产出较难辨认的服务性部门费用预算的编制
C.固定预算编制方法适用于业务量水平较为稳定的企业预算的编制
D. 零基预算编制方法适用于业务量水平较为稳定的企业预算的编制
A.管理费用预算B.经营决策预算
18.一般来说,许多企业都经营多品种,在实际工作中,分别按品种逐一编制弹性利润预算 是不现实的,()主要适用于多品种经营的企业。
A.增量预算方法B.零基预算方法
19.企业年度各种产品销售业务量为100%时的销售收入为5500万元,变动成本为3300万元,
企业年固定成本总额为1100万元,利润为1100万元,则当预计业务量为70%寸的利润
余额
9.()编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制定最优生产经营决策和存货控制决策来合理地利用或调 配企业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A.投资决策预算B.经营决策预算C.现金预算D.生产预算
10.()就其本质而言属于日常业务预算,但是由于该预算必须根据现金预算中的资金筹
及运用的相关数据来编制,因此将其纳入财务预算范畴。
C.便于考核预算执行结果D.灵活性强
8.销售预算中“某期经营现金收入”的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A.某期经营现金收入=该期期初应收账款余额+该期含税销售收入-该期期末应收账
款余额
B.某期经营现金收入=该期含税收入X该期预计现销率
C.某期经营现金收入=该期预计销售收入+该期销项税额
D.某期经营现金收入=该期期末应收账款余额+该期含税销售收入-该期期初应收账款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九详细答案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九详细答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5555743b3567ec102d8a4d.png)
课本51页 练习九 8. 给一间长9m,宽6m的教室铺地砖,每块地砖的面积与所需地
砖数量如下表。
每块地砖的面积 / cm2
900
1800
3600
所需地砖数量 / 块
600
300
150
所需地砖数量与每块地砖的面积是否成反比例关系?为什么? 所需地砖数量与每块地砖的面积成反比例关系。
9×6 = 54(m2)= 54 0000(cm2) 900×600 = 1800×300 = 3600×150 = 54 0000(cm2) 因为教室的面积是一定的,而所需地砖数量与每块地砖的面 积的乘积都是一定的(等于教室的面积),所以所需地砖数 量与每块地砖的面积成反比例关系。
(1)斑马的奔跑路程与奔跑时间是否成
正比例关系?长颈鹿呢?
斑马的奔跑路程和奔跑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长颈鹿的奔跑路程和奔跑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根2据)图估象计特一征下直,接两判种断动:物路18程分与钟相各对跑应多的 时间的少点千的米连?线是一条直线,所以斑马和 长关系颈的鹿斑。的马奔18跑分路钟程大与约奔跑跑22时k间m;是成正比例
(1)把铅笔的数量与总价所对应的点在图中描出来,并连线。
(2)买7支铅笔需要多少钱? 3.5元
(3)小丽买铅笔花的钱是小明的4倍,小丽买的铅笔支数是小明的几倍?
小丽买铅笔花的钱是小明的4倍, 总价 / 元
小丽买的铅笔支数是小明的4倍。
3
.
2.5
.
2
.
1.5
.
1.
0.5 .
0 1 2 3 4 5 6 7 数量 / 支
(1)煤的数量一定,使用天数与每天的平均用煤量。 每天的平均用煤量×使用天数 = 煤的数量,因为乘积(煤的数 量)一定,所以使用天数与每天的平均用煤量成反比例关系。 (2)全班的人数一定,按各组人数相等的要求分组,组数与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9练习九》详细答案解析版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9练习九》详细答案解析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ba983726294dd88d1d26b16.png)
课堂感想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还有什么疑惑? 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吧!
谢谢观赏!
再见!
5.读出下面各数。
二十九
零点
点五
八四
土星绕太阳一周需要29.5年
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 使电车行驶0.84km
一点二
八千八百四
一点八
十四点四三
熊猫体长约1.2~1.8m
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 度是8844.43m。
6.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1)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 约重两克。它的蛋只有绿豆那 么大,仅重零点五五七克。0.557
10.用3、0、8、5这几个数字和小数点“.” 写出下面各数,每个数字都要用上并且只 能用一次:
(1)小于1且小数部分是三位数的小数; (2)大于8且小数部分是三位数的小数; (3)0不读出来且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 (1)0.385 (2)8.305 (3)30.85 (答案不唯一)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练习册中选取。
(2)地球赤道的周长是四万零 七十五点六九千米。40075.69 (3)非洲大甲虫长十四点八五 14.859 九厘米,重九十九点七九克。99.79
7.在直线上标出下面各数的位置。
8.涂色表示下面各小数。9. Nhomakorabea一说下面小数的含义。
冰淇淋的价钱是每个2元6角,桥洞的限 高是3米5分米,盐的重量是每袋400克。
练习九
R·四年级下册
1.哪两只袜子是一双?用线连一连。
2. 0.8里面有( 8 )个0.1。 0.32里面有( 32)个0.01。
3.用手势比画下面的长度。
4.写出下面各数中的“2”表示的意思。
20.04 2个10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九详细答案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练习九详细答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3a9834b7360b4c2e3f64ff.png)
两位数乘两位数
练习九
课本43页 练习九 1.
27×3 20×3
60
180×5 7× 3
21
100×5
500
80×5
400
+ 81
+ 900
课本43页 练习九 2. 口算。 30×5 = 150 15×5 = 75 14×6 = 84 13×6 = 78
25×2 = 50
16×3 = 48 140×3 = 420
课本45页 练习九 10.
鲸 每秒游11米
羚羊 每秒跑22米
豹子 每秒跑31米
(1)鲸1分钟游多少米? 1分钟 = 60秒 11×60 = 660(m)
(2)羚羊40秒能跑多少米? 22×40 = 880(m)
答:鲸1分钟游660m。
答:羚羊40秒能跑880m。
课本45页 练习九 10.
鲸 每秒游11米
1小时 = 60分钟 60×50 = 3000(g) = 3(kg)
答:1小时滴水3kg。 (2)1天(24小时)滴水多少千克? 24×3 = 72(kg) 答:1天(24小时)滴水72kg。
请注意节约用水!
课本45页 练习九 12.
我买40张学生票 和2张成人票。
(1)买学生票花了多少钱? 12×40 = 480(元) 答:买学生票花了480元。
课本43页 练习九 4. 一只虎体重180千克,一只熊的体重是虎的2倍。这只熊的体 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80×2 = 360(kg) 答:这只熊的体的体重是360kg。
课本44页 练习九 5. 口算。
25×3 = 75 13×20 = 260
41×20 = 820
16×5 = 80 21×10 = 210
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九》课件
![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九》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bf7cdfa58fb770bf68a5592.png)
2021/4/9
7
用“万”作单位写出各数的近似数
346300 ≈ 35万
2010999 ≈ 201万
95780 ≈ 10万
10064902 ≈ 1006万
20200000 ≈ 5亿
79000000 ≈ 8亿
1050000000 ≈ 11亿
2021/4/9
2
谁能照样子说一说。
2021/4/9
3
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90080
180000000
2310000
1100000000
2021/4/9
4
下面是2003年我国一些水果的产量 (单位:吨)。先读一读,再改写成用 “万”作单位的数。
2110万 1345万 980万 518万 590万
2021/4/9
5
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
25亿 30亿
40亿 50亿 61亿
2021/4/9
6
6、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并说出哪些是近似数
(1)马镇小学共有图书56785本。 (2)据科学家研究 ,人类共有30000至
35000个基因。 (3)正常人心脏一年大约输出3220000克
血液。 (4)2004年全国共有地震监测台1253个。 (5)太阳和地球的平均距离大约是
练习九
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教材
回20顾21/4复/9 习
写数练习
读数练习
近似数练习1
1、填空: (1)13054896是(八 )位数,它的最高位是(千万 )位, 3在( 百)万位上,十万位上是( )。0
(2)6个千万,2个万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 60020070 )。
(3)53040000000里有( 530 )个亿和(4000)个千万。
3.9 练习九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 教学设计教案
![3.9 练习九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 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21424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25.png)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9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第57页练习九第9-13题。
教学目标:1、在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算理的基础上,正确熟练地进行数除法的计算。
2、根据所学分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3、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计算的准确性和熟练性。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比的意义和性质。
二、基本题练习1、比的意义。
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2、比的基本性质。
3、做练习九第9、10题。
三、综合练习1、做练习九第11、12题。
2、口答:灵活提问,用不同的方法说说每句话的含义。
(1)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6。
(2)公鸡只数和母鸡的比是2:5。
(3)汽车速度和火车的比是8:9。
(4)杨树棵数和柳树棵数的比的比值是1.5。
3四、教学思考题学生自己尝试做一做,然后和同桌交流。
五、阅读“你知道吗”通过阅读,你有什么收获呢?六、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七、布置作业:练习九第13题。
教学板书:第9课时练习课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6公鸡只数和母鸡的比是2:汽车速度和火车的比是8:9杨树棵数和柳树棵数的比的比值是1.5女生人数是男生的教学反思:这节练习课这一课,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从把握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开始,从分析它们的相似之处入手,通过让学生联想、猜测、观察、类比、对比、类推、验证等方法探讨“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规律。
由于在推导比的基本性质时要用到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等知识,因此教学新课时对这些知识做了一些复习,引导学生回忆并运用这两条性质,为下一步的猜想和类推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事实也证明,成功的铺垫有利于新课的开展。
学生通过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通过类比,很快地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
这样一来节省了很多的时间,二来也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新知识。
9练习答案
![9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4d4a854431b90d6c85c7e9.png)
9.1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A、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A错误;B、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B错误;C、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C正确;D、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D错误.故选:C2.【答案】C【解析】解:糖类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主要能源,人体所需的能量70%都来自于糖类;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细胞的修复以及更新有重要作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一般储存在皮下备用;维生素、水、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
感冒发烧一般不思饮食,说明不能从食物中获得糖类来提供能量。
只能启用体内储存的脂肪,因此,他体内有机物消耗最大的是脂肪,使体重明显下降。
故选:C。
3.【答案】B4.【答案】D【解析】解: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其中水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约占体重的60%---70%,含量最高,是人体内最多的营养物质.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故选:D.5.【答案】D【解析】解:无机盐中含有的钙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骨骼的发育,体内缺乏维生素D就会引起钙、磷代谢障碍,因此,我们要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有助于人体吸收钙质。
故选:D。
6.【答案】C【解析】解:A、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故A正确;B、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儿童会造成佝偻病,骨成人患骨质疏松症。
故B正确;C、缺乏维生素B1会患脚气病和神经炎,故C错误;D、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故D正确。
故选:C。
7.【答案】C【解析】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也能提供能量。
《练习九》教学设计2
![《练习九》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f548ceff69eae009581becf8.png)
《练习九》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3页练习九第1~4题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正确解答。
3.发展大家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熟练使用口算加减法进行口算四、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小黑板六、教学过程(一)计算练习1.口算27+2= 89-6= 36+40= 85-40= 55+22=45+3= 75-4= 67-30= 34+5= 73+20=直接说出得数,并从每组中选一道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练习四1(1)出示第一题,老师说明题意,学生先算一算,再选一选。
(2)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算的?3.老师小结。
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方法很多,以选择一种你喜爱的方法进行口算。
(二)应用题练习。
1.练习9~第2题。
(1)出示第2题,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有64只蝴蝶标本,40只蜻蜓标本,求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2)“蝴蝶比蜻蜓多多少只?”还可以怎么说?(蜻蜓比蝴蝶少多少只?)(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4)集体口答。
2.练习9~第3题。
(1)出示第3题,说题意。
(妈妈牙齿有32颗,我的乳牙有20颗,我比妈妈少多少颗牙齿?)(2)“求找比妈妈少多少颗牙齿”还可以怎么说?(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4)集体口答。
3.练习9~第4题。
(1)出示第4题,说图意。
(小兔子运走18个萝卜,还剩10个,一共收了多少个萝卜)。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3)集体口答。
(三)布置作业《练习与测试》练习四(1)。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九》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九》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2fed49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46.png)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九》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数1-100之间的数,能够通过画图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读音、识别1-100之间的数字,并通过口算、画图等方式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二、教学内容1. 数词1-100。
2. 简单的加减法。
三、教学重难点1. 数词1-100。
2. 如何通过画图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出示一个计数器,向学生们介绍它的作用,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个计数器最多可以计数到多少?学习完这一课,你们能不能也能达到这个数字?2. 学习新知识(1) 数词1-100教师引导学生唱歌、大声诵读100以内的数字,帮助学生们熟练地掌握各个数字的读音。
(2) 加减法教师出示一张纸片,上面写有“3+2=?”的算式,帮助学生们理解加法的概念,以及在具体操作中应该如何计算。
然后,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要求学生通过画图、口算等方式解决。
3. 实践演练教师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九,帮助学生加深对数词和简单加减法的理解。
4.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练习中的难点,复习数词和加减法的概念,以及用画图法解决简单加减法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反思本课教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唱歌、口算、画图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们基本掌握了数词1-100和简单的加减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还需更多地借助情景创设、多媒体资源等手段,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练习九(说课稿)-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练习九(说课稿)-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7419760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a.png)
练习九(说课稿)-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数”这一概念的含义,能够将数量用阿拉伯数字和中文数字表示出来;2.熟悉数字0到9以及它们的读音和书写方法;3.能够正确阅读和书写1到100的数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数字0到9的认识和读写;2.1到100的数字的读写。
难点1.数字读音和书写的准确性;2.数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1.归纳总结法:通过观察数字和读音、书写方法的规律,让学生自行总结、发现规律;2.情景教学法:通过生动、具体的场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字。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首先,我会出示一个题目:“123456789,这是一些什么东西?”并让学生试着回答。
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我会告诉他们这其实就是数字,数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如何认识数字、读写数字。
2. 新课讲解(25分钟)(1)数字的概念首先,我会让学生了解数字的概念,数字是一种用来计数和表示数量关系的符号。
并通过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数字。
(2)认识数字接着,我会通过出示数字图示和运动游戏等方式,让学生们认识数字0到9,并让他们重点掌握数字的读音和书写方法。
(3)练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字及其读写方法,我会进行一些练习。
例如,给学生出示一些数字图示,要求他们能够辨认数字;让学生模仿我的读音,逐个报出数字;组织学生写数字等。
(4)100以内的数字最后,我会向学生介绍1到100的数字,并让学生掌握1~100的数字读写方法。
3. 课堂练习(15分钟)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通过一些小游戏、竞赛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练习数字的识别和应用。
4. 课堂总结(5分钟)在课堂结束前,我会对本节课所讲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能够知道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点和技能。
五、教学心得体会本节课是围绕数字的认识和读写展开的,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对数字的认识更加深刻,培养了他们对数字的运用能力。
外国文学练习题9
![外国文学练习题9](https://img.taocdn.com/s3/m/4a3e44020b4e767f5acfce8d.png)
外国文学练习题一、选择题1.《乌龟和兔子》、《狼和小羊》、《农夫和蛇》等故事出自( )A.《神谱》B.《理想国》C.《伊索寓言》D.《埃涅阿斯纪》2.《七将攻忒拜》和《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作者是( )A.埃斯库罗斯B.索福克勒斯C.欧里庇得斯D.阿里斯托芬3、.根据苏格兰历史编写的,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气氛最阴暗可怖的一出是( ) A.《哈姆莱特》B.《奥赛罗》C.《麦克白》D.《李尔王》4.中篇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作者是( )A.席勒B.雨果C.歌德D.都德5.《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是个()A、英雄B、悲观厌世者C、既是英雄又是失败者D、失败者6.普希金的小说_____开俄国文学抒写小人物命运之先河。
( )A.《上尉的女儿》B.《叶甫盖尼·奥涅金》C.《驿站长》D.《鲁斯兰与柳德米拉》7.《呼啸山庄》是_____惟一的长篇小说。
( )A.爱米莉·勃朗特B.小仲马C.大仲马 D.夏绿蒂·勃朗特8.《钦差大臣》是_ ___的讽刺喜剧代表作之一( )A.屠格涅夫B.普希金C.契诃夫D.果戈理9.《娜娜》、《萌芽》、《小酒店》是的作品。
( )A.拉辛B.莱辛C.左拉D.易卜生10.______是莫泊桑的第一部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短篇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
( ) A.《一生》B.《漂亮朋友》C.《我的叔叔于勒》D。
《羊脂球》11.以性爱的大胆描写为主要特征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的代表作。
( ) A.威尔斯B.毛姆C.劳伦斯D.高尔斯华绥12.《青年近卫军》的作者是( )A.奥斯特洛夫斯基B.阿·托尔斯泰C.西蒙诺夫D.法捷耶夫13.《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警察与赞美诗》的作者是( )A.杰克·伦敦B.爱伦·坡C.欧·亨利 D.马克·吐温14.泰戈尔的《吉檀迦利》的体裁是( )A.小说B.散文 C.抒情诗D.剧本15.在古希腊神话中,爱神的名字是()。
初级中学一年级生物练习题9
![初级中学一年级生物练习题9](https://img.taocdn.com/s3/m/c7d21801482fb4daa58d4baf.png)
初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复习题第一题第二题总分一.选一选(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50分)1、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A、成熟区B、伸长区C、分生区D、根冠2、一只草履虫通过表膜从水中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这只草履虫正在()A、产生应激性B、进行新陈代谢C、生长D、繁殖3.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只选择带有植物的地点进行测量B.可以用温度计代替湿度计进行测量C.在测量灌木丛的湿度时,把温度计放在地上D.选择同一地点,分3处测湿度,将算出的平均值作为这次测量的数值4.玉米是大家熟悉的植物,其植株的构成,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B.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C.组织、器官、细胞、植物体 D.器官、组织、细胞、植物体5、动物和植物细胞都有()A、细胞膜和液泡B、细胞核和叶绿体C、线粒体和染色体D、细胞壁和染色质6、大豆和小麦的根系分别是()A、直根系、须根系B、直根系、直根系C、须根系、须根系D、须根系、直根系7、花生种子的营养物质贮藏在()A、种皮B、子叶C、胚D、胚乳8、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A、桐城中学校园中的银杏树B、桐城“秋石”C、青草香菜罐头D、秋天的落叶9.除下列哪种生物外,其它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蘑菇 B.蜜蜂 C.病毒 D.细菌10、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A、线粒体B、细胞质C、细胞膜D、细胞核1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做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A、边观察边记录B、观察时必须实事求是C、观察时必须积极思考D、只有用肉眼观察到的生物才是真实的12、一般人都是习惯于用右手写字,他们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正确做法为()A、双眼睁开注视镜筒B、双眼睁开,左眼注视镜筒C、左眼闭住,右眼睁开注视镜筒D、右眼闭住,左眼睁开注视镜筒13、下列生产措施中,应用了光合作用原理的是()A、栽树苗时,根部带有一小块土坨B、插秧时,秧苗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C、早春播种后,使用透光塑料薄膜覆盖地表D、移栽树苗时,剪去树苗的部分叶片14、人体中,口腔、食道、胃、肠、肝、胰等共同承担着某些重要的生理功能,它们共同组成( )A、运动器官B、消化器官C、运动系统D、消化系统15、与我们平常所吃的萝卜属于同一类器官的是()A、丝瓜B、山芋C、香蕉D、马铃薯16、绘制细胞图时,对细胞中比较暗的部分的画法是()A、铅笔涂黑B、铅笔画斜线C、铅笔点上比较密的细点D、留着空白17、山芋、白菜堆放久了会发热的原因是()A、呼吸作用产生了热量B、光合作用产生了热量C、蒸腾作用产生了热量D、都有可能18、鱼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
温度传感器典型练习题9
![温度传感器典型练习题9](https://img.taocdn.com/s3/m/38067829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16.png)
温度传感器典型练习题9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1.热敏陶瓷是一类电阻率随温度发生明显变化的新型材料,可用于测温.某同学利用实验室提供的一种电阻阻值随温度呈线性变化(关系式为:R t=kt+b,其中k>0,b<0,t为摄氏温度)的热敏电阻,把一灵敏电流计改装为温度计.除热敏电阻和灵敏电流计外,还用到如下器材:1.直流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不计);2.滑动变阻器;3.单刀双掷开关;4.标准温度计;5.导线及其他辅助材料.该同学设计电路如下图所示,按如下步骤进行操作.(1)按电路图连接好器材.(2)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滑到_____(填“a”或“b”)端,单刀双掷开关S掷于_____(填“c”或“d”)端,调节滑片P使电流计满偏,并在以后的操作中保持滑片P位置不动,设此时电路总电阻为R,断开电路.(3)容器中倒入适量开水,观察标准温度计,每当标准温度计示数下降5℃,就将开关S 置于d端,并记录此时的温度t和对应的电流计的示数I,然后断开开关.请根据温度计的设计原理和电路图,写出电流与温度的关系式(用题目中给定的符号)I=_____.(4)根据对应温度记录的电流计示数,重新刻制电流计的表盘,改装成温度计.根据改装原理,此温度计表盘刻度线的特点是:低温刻度在_____(填“左”或“右”)侧,刻度线分布是否均匀?_____(填“是”或“否”).【答案】(2)a c(3)EIR kt b=++(4)右否【详解】解:(2)根据实验的原理可知,需要先选取合适的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结合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的注意事项可知,开始时需要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滑到a端,乙保证电流表的使用安全;然后将单刀双掷开关S掷于c端,调节滑片P使电流表满偏,设此时电路总电阻为R,断开电路;(3)当温度为t 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摄氏温度t 的关系为:1R b k =+,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得:t E E I R R R b kt==+++ (4)由上式可知,温度越高,电流表中的电流值越小,所以低温刻度在表盘的右侧;由于电流与温度的关系不是线性函数,所以表盘的刻度是不均匀的.2.图为在10℃左右的环境中工作的某自动恒温箱原理图,箱内的电阻12R k =Ω,2 1.5R k =Ω,34R k =Ω,R 为热敏电阻,它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当a 、b 两点间电势差0ab U <时,电压鉴别器会令开关S 接通,恒温箱内的电热丝发热,使箱内温度升高;当0ab U >时,电压鉴别器使S 断开,停止加热.恒温箱内的温度大约保持在________℃.【答案】017.5C ;【详解】由题可知U ab =0是一个临界点,对应着开关S 的动作,而开关的接通或断开对应着温度的上升或下降.由电路分析可知,在R 1、R 2、R 3给定的条件下,热敏电阻R 的阻值决定了U ab 的正负.设电源负极的电势为零,则212a R U R R φ=+,3b R U R R φ=+ ,其中U 为电源的路端电压,令a b φφ=,即U ab =0,则 可得213R R R R =,代人数据得R=3 kΩ,由图像可得对应的温度为17.5℃.3.某课外实验小组欲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一灵敏电流表改装为温度计.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灵敏电流表(量程为1.0 mA ,内阻为 100Ω),学生电源(输出电压为U=2.0V ,内阻不计),定值电阻0R (阻值为200Ω),滑动变阻器R 1(最大阻值为1000Ω),滑动变阻器2R (最大阻值为3000Ω),单刀双掷开关,用防水绝缘材料包裹的热敏电阻T R ,导线若干. 已知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摄氏温度t 的关系为()2.5175T R t =+ Ω,实验步骤如下: a.按照电路图连接好实验器材;b.为了不烧坏灵敏电流表,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调整到a 端;然后将单刀双掷开关掷于c 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灵敏电流表指针指在满刻线,并在以后的操作中使滑片P 位置不变)c.在容器中倒入适量热水,将单刀双掷开关掷于d 端,随着热水温度的下降,记录若干个灵敏电流表的示数;d.根据热敏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计算出各个电流对应的温度,重新制作灵敏电流表的刻度盘,改装成温度计.(1)根据实验过程,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选填“1R ”或“2R ”).(2)灵敏电流表的电流I 与热水温度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I =_______A(请把已知数据代入),该温度计能够测量的最低温度为_______℃.(3)重新制作后的灵敏电流表的刻度盘的特点是低温刻度在刻度盘的____(选填“左”或“右”侧,刻度盘上的刻度______(选填“均匀”或“不均匀”).【答案】 R 2 22.51975t + 10 右 不均匀 【分析】本题创新性地考查了电表的改装原理和改装步骤,意在考查考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能力.【详解】(1)由于灵敏电流表的内阻只有100Ω,所以当灵敏电流表达到满偏时,有0g U I R R R=++,将U =2.0V ,R 0=200Ω,R g =100Ω及I =1.0×10-3A 代入可得1700R =Ω,应选择滑动变阻器R 2.(2)由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以后的实验中保持不动,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和电流表的内阻之和为2000-200=1800Ω.当开关掷于d 端时,有(A)1800T U I R =+,又因为(2.5175)()T R t =+Ω,代入整理可得2(A)2.51975I t =+;当电流表达到满偏时,此时测量的温度为该温度计能够测量的最低温度,将I=1.0×10-3A代入上式可得10t=℃.(3)由2(A)2.51975It=+可知,电流随温度不是均匀变化的,刻度盘上的刻度不均匀;温度越低,电流越大,指针越向右偏,低温刻度应在刻度盘的右侧.4.如图是电熨斗温度自动控制装置.(1)常温时,上、下触点应是________(分离,接触)(2)双金属片温度升高时,________层形变大(上、下)(3)假设原来温度上升到80℃时断开电源,现要60℃时断开电源,应向________调节调温旋钮(上、下)【答案】接触;上;下【分析】电熨斗温度自动控制装置能控制电源的通断.常温时,上、下触点应是接触的,当双金属片温度升高时,上下层形变不同,上层形变大,双金属片发生弯曲,使电路断开;原来温度上升到80°C时,断开电源,现在要求60°C时断开电源,弹性铜片与触点接触面积要减小,应逆时针调节调温旋钮.【详解】解:(1)常温时,通电电热丝能发热,所以上、下触点应是接触的.(2)双金属片上下金属片的膨胀系数不同,温度升高时,上层形变大,双金属片向下发生弯曲,使电路断开.(3)原来温度上升到80°C时,断开电源,现在要求60°C时断开电源,弹性铜片与触点接触面积要减小,故应向上调节调温旋钮;故答案为(1)接触;(2)上;(3)下;5.一般的电熨斗用合金丝作发热元件,合金丝电阻随温度T变化的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由于环境温度以及熨烫的衣服厚度、干湿等情况不同,熨斗的散热功率不同,因而熨斗的温度可能会在较大范围内波动,易损坏衣物.有一种用主要成分为BaTiO3被称为“PTC”的特殊材料作发热元件的电熨斗,具有升温快、能自动控制温度的特点,PTC 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根据图线分析:(1)为什么处于冷态的“PTC”熨斗刚通电时比普通电熨斗升温快?(2)通电一段时间后电熨斗温度T 自动稳定在______范围之内.【答案】(1)由于冷态时PTC 材料电阻较小,故由P =2U R知,其发热功率较大,所以升温快(2)T 6<T <T 7【分析】PTC 熨斗在6T 温度以下范围时,电阻较小,发热功率较大;在7T 温度以上时,电阻较大,发热功率较小;而散热快慢取决于材料和温差,故温度会在一定范围内浮动;【详解】(1)原处于冷态的PTC 熨斗刚通电时比普通电熨斗升温快是由于:冷态时PCT 电阻很小,根据公式2U P R=,电功率很大,故升温快; (2)在6T 温度以下范围时,电阻较小,发热功率较大,由于温度较低,与环境温差小,故升温快;在7T 温度以上时,电阻较大,发热功率较小,由于温度较低,与环境温差大,故降温快,故通电一段时间后电熨斗温度t 自动地稳定在67T t T <<范围之内.【点睛】本题关键是明确PTC 材料电熨斗的控温原理,要能结合R -T 图象和电功率公式2U P R=进行分析即可. 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热敏电阻的特性而进行了如下实验.他们分若干次向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倒入开水,观察不同温度下热敏电阻的阻值,并把各次的温度值和对应的热敏电阻的阻值记录在表格中.(1)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如图给定的坐标纸上描绘出热敏电阻的阻值R随温度t变化的图象________.可以看出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2)他们用该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设计了一个温度控制电路,如图所示,请在虚线框中正确画出斯密特触发器________.图中二极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3)当加在斯密特触发器输入端的电压逐渐上升到某个值(1.6 V)时,输出端电压会突然从高电平跳到低电平,而当输入端的电压下降到另一个值(0.8 V)时,输出端电压会从低电平跳到高电平,从而实现温度控制.已知可变电阻R 1=12.6 kΩ,则温度可控制在________ ℃到________ ℃之间(结果保留整数,不考虑斯密特触发器的分流影响).【答案】 减小 为了防止电磁继电器释放衔铁时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损坏集成电路; 38 82【详解】(1)[1][2].运用描点法作出热敏电阻的阻值R 随温度t 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看出,温度升高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2)[3][4].施密特触发器如图乙,二极管的作用是为了防止电磁继电器释放衔铁时线圈中的自感电动势损坏集成电路,二极管提供自感电流的通路;(3)[5][6].设斯密特触发器输入端电压U ’=1.6V 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为R ’,则1U R E R R ''=+'将E =5V ,R 1=12.6k Ω代入,求得R ’=5.9k Ω,对应图甲中R −t 图象,t ’=38℃;同理,触发器输入端电压U ”=0.8V 时,求出热敏电阻的阻值为R ”=2.4k Ω,对应图甲中R −t 图象,t ”=82℃;7.传感器担负着信息采集任务,在自动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感器能够将感受到的物理量(如温度、光、声等)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通常是电学量),例如热敏传感器,主要是应用了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热敏电阻,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线如图(甲)所示,图(乙)是由热敏电阻R 1作为传感器制作的简单自动报警器的线路图.(1)为了使温度过高时报警器响铃,c应接在__处(选填“a”、“b”).(2)若使启动报警的温度提高些,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__移动(选填“左”、“右”).(3)如果在调试报警器达最低报警温度时,无论如何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都不能使报警器工作,且电路连接完好,各电路元件都能处于工作状态,则造成工作电路不能正常工作的可能原因可能是__A.电源能提供的电流太小,导致电磁铁磁性太弱;B.复位弹簧劲度系数太小.C.电源能提供的电流太大,导致电磁铁磁性过大;D.复位弹簧劲度系数太大;【答案】(1)a;(2)左;(3)AD;【详解】(1)温度升高热敏电阻变小,控制左边电路电流变大,电磁铁磁性变强、开关接触a 点,要使温度过高时报警器报警,c应接在a处.(2)滑片P向左移,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在温度更高时控制电路才能有足够大电流,使磁铁有足够大引力吸引开关,因此滑片向左移可以提高报警温度.(3)在最低报警温度时不能报警,说明此时电路中产生的电流不能让竖直片与a接触,这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如:℃左边电源电压太低,电源提供的电流太小,导致磁铁的磁性太弱;℃弹簧的劲度系数太大,电磁铁的吸引力小于弹力等,故AD正确,BC错误;8.温度传感器是一种将温度变化转化为电学量变化的装置,它通过测量传感器元件的电学量随温度的变化来实现温度的测量,其核心部件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热敏电阻,在某次实验中,为了测量热敏电阻R T在0C︒到100C︒之间多个温度下的阻值,一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其实验步骤如下:℃正确连接电路,在保温容器中加入适量开水;℃加入适量的冰水,待温度稳定后,测量不同温度下热敏电阻的阻值;℃重复第℃步操作若干次,测得多组数据.(1)该小组用多用电表“100⨯”档测热敏电阻在100C ︒下的阻值,发现表头指针偏转的角度很大;为了准确地进行测量,应换到______档(选填“10⨯”、“1k ⨯”);如果换挡后就用表笔连接热敏电阻进行读数,那么欠缺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补上该步骤后,表盘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它的电阻是_____Ω;实验小组算得该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下的阻值,并据此绘得图丙的T R t -关系图线,请根据图线写出该热敏电阻的R T -t 关系________;(2)若把该热敏电阻与电源(电动势E=1.5V 、内阻不计)、电流表(量程为5mA 、内阻Rg=100Ω)、电阻箱R 0串联起来,连成如图丁所示的电路,用该电阻作测量探头,把电流表的电流刻度改为相应的温度刻度,就得到了一个简单的“热敏电阻测温计”.℃电流表刻度较大处对应的温度刻度应该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若电阻箱的阻值取R 0=220Ω,则电流表3mA 处所对应的温度刻度为______C ︒.【答案】 10⨯ 重新进行欧姆调零 200Ω 100T R t =+ 较小 80C ︒【详解】(1)[1][2][3].用多用表的“×100”倍率的挡位测热敏电阻在室温下的阻值,发现表头指针偏转的角度很大,说明电阻较小,换用小倍率的,所以换用“×10”倍率;换挡后,需重新欧姆调零,电阻的阻值等于20×10Ω=200Ω,[4].从图中取相距较远的两个特殊点,代入R T =R 0+kt 计算,由图有:120=R 0+20k200=R 0+100k解得R 0=100Ω,k =1,故该热敏电阻的R -t 关系式R T =100+t ;(2)℃[5].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g g E I R R R =+'+可见电流越小电阻越大,而电阻越大温度则越高,即电流刻度较小处对应的温度刻度应该较大,电流刻度较大处对应的温度刻度应该较小;℃[6].若电阻箱阻值220R '=Ω时,代入()g g E I R R R =+'+,得热敏电阻的阻值为:R =180Ω 结合图甲可知热敏电阻阻值与温度关系式为:R =t+100,故此时对应的温度数值为80℃.【点睛】多用电表的刻度盘零刻度在右边,当指针偏角比较大时,说明电阻比较小,指针偏角比较小时,说明电阻比较大;每次换挡需重新进行欧姆调零,欧姆表测电阻的阻值等于读数乘以倍率,根据图象的性质可明确对应的公式;电流小,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以得到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大,而根据题图甲,热敏电阻的电阻大时温度高;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计算得到热敏电阻R 的值,再从电阻与温度图象得到温度值.9.如图甲所示,斯密特触发器可以将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突变的数字信号,当加在它的输入端A 的电势逐渐上升到1.6 V ,输出端Y 会突然从高电平跳到低电平0.25 V ,而当输入端A 的电势下降到0.8 V 时,输出端Y 会从低电平跳到高电平3.4 V .如图乙所示是一个温度报警器的简易电路图,R T 为热敏电阻,R 1为可变电阻(最大阻值为1 kΩ),蜂鸣器工作电压3 ~5 V ,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如图丙所示,若要求热敏电阻在感测到80 ℃时报警,则R 1应调至________ kΩ;若要求热敏电阻在感测到更高的温度时才报警,R 1的阻值应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甲 乙 丙【答案】 0.42 减小【详解】[1].热敏电阻在80°C 时的电阻是R T =80 Ω,斯密特触发器输入端A 的电势是0.8 V时,输出端Y 的电压为3.4 V ,这时蜂鸣器开始工作.由串联电路分压特点知1150.80.8T T R U R U -== 可得R 1=0.42 kΩ[2].由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可知,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而斯密特触发器输入端的电压仍保持不变,则电阻R 1的阻值应减小.10.(1)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一个电容器的电容,图中 R 为20 kΩ的电阻,电源电动势为6.0 V ,内阻可不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南昌)南昌市地铁轨道l号线建成将极大改善市区交通状况。
地铁的铁轨通常是由锰钢制成的,锰钢属于?A金属材料B复合材料C合成材料D无机非金属材料2(浙江温州)钢的质地坚硬,机械性能好,有弹性和延展性,是最常见、应用较广的一种材料。
但由于易锈蚀,每年损失的钢铁约占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下列属于钢的化学性质的是?A有弹性B质地坚硬C易锈蚀D有延展性3(昆明)菜刀用铁制而不用铅制的原因是?A铁的硬度大,铅的硬度小B铁的熔点高,铅的熔点低C铁的密度大,铅的密度小D铁的导电性好,铅的导电性差4(浙江义乌)下列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 CO+Cu0△Cu+CO2B 3Fe+2O2点燃Fe3O4C Cu+2AgNO3=2Ag+Cu(NO3)2D CaCO3高温CaO+CO2↑5(广东佛山)铝在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地使用,原因之一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
铝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A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B铝不与酸、碱反应C铝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D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6(广东)铁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
下列有关铁的叙述正确的是?A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B工业上用二氧化碳冶炼钢铁C用铁可以回收硝酸银废液中的银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7(湖南株洲)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A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常温下金属都是固体B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铁合金,其中生铁的含碳量大于钢的含碳量C炒完菜后,应及时除掉锅底的水,这样可以防止铁锅生锈D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8(湖北荆州)下列防止自行车锈蚀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用已生成的铁锈作保护层B钢圈钢丝镀防护金属C链条表面涂抹机油D车架表面喷涂油漆9(湖南永州)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可以判断出下列反应能进行的是?A铜与盐酸B银与硫酸铜溶液C铁与硫酸锌溶液D铝与稀硫酸10(广东梅州)“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
在这五种金属中,有一种金属与其他四种金属的化合物溶液都能发生反应,这种金属是?A金B铜C铁D锡11(江苏镇江)R为金属,发生如下反应:R+CuSO4=Cu+RS0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成为置换反应B R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C该金属可以是AlD若R为Fe,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会减小12(湖南衡阳)利用下列各组物质不能验证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A Cu,AgNO3溶液、FeC12溶液B Fe,Cu,Ag、稀盐酸C Fe,Ag,CuSO4溶液D Fe,Cu、稀硫酸、AgNO3溶液13(山东青岛)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打磨,且其形状、大小相同;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用量也相同)。
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通过上述三个实验,不能判断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B若增加一个铜锌活动性比较的实验,则可判断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C通过实验①和③的反应剧烈程度,可以判断出铁和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D通过实验②的反应现象,可以判断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14(江苏徐州)把铝箔放入CuC12溶液中,铝箔表面覆盖了红色物质,一会儿又有大量气泡冒出。
同学们对“放出气体”这一异常现象进行猜想、实验。
其中没有价值的是?A小宇同学推测气体是氢气并检验B 小琪同学猜想CuC12溶液呈酸性并测定C 小寒同学认为气体是氨气并检验D 小梁同学认为试剂变质,更换后再实验15(南昌)往AgNO 3和Cu(NO 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根据上述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A 滤渣中一定有Fe 粉 B 滤擅中一定有Cu 粉 C 滤液中一定有Fe 2+D 滤渡中定有Ag+,Cu 2+16(湖北宜昌)下列每组对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17馏水,b 管中是干燥的空气。
调节L 端与R 端的液面高度一致,塞紧木塞,一段时间后观察。
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A 只有a 管中的铁钉会锈蚀B L 端与R 端的液面高度仍然保持一致C 该实验说明铁的锈蚀与空气和水有关D 由此实验联想到:埋在于燥、致密土壤中的石油管线不易被腐蚀 二、填空题18(哈尔滨)为了测定某粉末状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洋洋同学取一定质量的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40 g 稀盐酸分四次加入烧杯中,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1)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2)根据锌的质量列出求解第二次生成氢气质量(x)的比例式:____; (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4)用36.5%的浓盐酸配制40 g 上述稀盐酸,需要浓盐酸的质量为____; (5)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19(长春)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将下表中内容补充完整。
(1)性质决定用途。
以下连线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2)用Fe 粉制成的食品保鲜剂使用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变为____色的氧化铁。
(3)铁制品易发生锈蚀,请写出一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____。
(4)用氯化物____(填化学式)溶液可以一次性验证Fe ,Cu ,Ag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1(北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
(1)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
金属以矿物形式存在,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填化学式)。
(2)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
①工业常用赤铁矿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②使用过的菜刀、铁锅等铁制品,清洗后需要及时擦干放置,可以减少____对铁锈蚀的影响。
(3)将一定量的锌加入到稀硫酸、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
滤渣和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
22(天津)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____。
(2)在建筑工地露天放置的钢铁容易生锈,钢铁生锈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在钢铁表面涂油、刷漆等,能防止钢铁生锈。
(3)工业生产中常用10%的稀盐酸来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实验室若要配制该盐酸200g,则需用量筒量取溶质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密度为1.19 g/mL)______ mL(计算结果保留至0.1);实验室在配制10%的稀盐酸的过程中,除了用到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
23(西宁)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把甲和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乙溶解并产生氢气,甲不反应;如果把甲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在甲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丙没有变化。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顺序为____。
(2)归纳总结: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①____;②____。
24(江苏扬州)精还原铁粉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下列研究:【物质制备】利用绿矾制备精还原铁粉的工艺流程如下:粗还原铁粉中还含有少量铁的氧化物和Fe3C杂质,可用氢气在高温下进一步还原,其反应方程式为Fe x O y+yH2高温xFe+yH2O,Fe3C+2H2高温3Fe+CH4(1)写出焙烧中氧化铁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焙烧中加焦炭的作用除了可以生成CO外,还能______。
【含量测定】为得到精还原铁粉并测定粗还原铁粉中氧和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按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3CH4+4Fe2O3高温3CO2+6H2O+8Fe(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且不考虑装置内原有空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3)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按顺序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量样品和必要装置的质量;②点燃A处酒精灯;③缓缓通入纯净干燥的H2;④点燃C处酒精灯;⑤分别熄灭A,C处酒精灯;⑥再缓缓通入少量H2;⑦再次称量必要装置的质量。
操作的先后顺序是①→③→______→_____→⑤→⑥→⑦(填序号)(4)步骤③的目的是________,验证该步骤目的达到的实验方法是______;步骤⑥的目的是______ 。
(5)若装置D,E分别增重m g和n g,则m与n的关系为____(填字母);A 11m=9nB 11m<9nC 11m>9n若缺少装置D,则所测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将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将____(6)粗还原铁粉样品的质量为10.000 g,装置B,E分别增重0.180 g和0.220 g,计算样品中氧和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要求计算过程)。
25(湖南湘潭)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Mg,Cu,Fe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1)(2)反思与交流。
经过讨论,该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比较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氧气的快慢,有两种测定方法:方法一是在相同时间内测量产生氢气体积的大小。
若用下图所示装置测量,则接口c应与_____(填“a”或“b”)相连。
方法二是测定产生相同体积氢气时____。
26(宁夏)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用量也相同)。
(l)通过观察,甲同学很快判断锌的活动性比铁强。
据你分析,甲同学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
过一会儿,他又发现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这说明____。
(2)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想再补充一个实验,请你和乙(3)____。
三、计算题27(新疆)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钢铁。
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
某同学将10 g铁的合金样品投入足量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合金中除铁外其他成分不与稀硫酸反应)。
测得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35 g。
计算该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