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考点考点8:力 弹力 重力 摩擦力
初中物理力、弹力、重力知识点专题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力、弹力、重力知识点专题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d26b8c55022aaea998f0faa.png)
初中物理力、弹力、重力知识点专题归纳总结一、力知识归纳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要产生力的作用至少需要两个物体。
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常用来解释现象,如拍桌子手感到疼。
3、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的改变、方向的改变或二者均发生改变)小车受力运动状态由静止变为运动。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弹簧、橡皮泥。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会估测常见物体的重力。
5、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又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弹性。
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性质叫塑性。
6、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弹力的大小和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7、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会测量力的大小。
会读数。
8、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9、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 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2) 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10、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11、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除压力外,其它力的作用点都可以画在物体的正中间;(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中标出力的大小。
会画力的示意图。
12、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13、重力的计算公式:G=mg,(g=9.8N/kg,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初中物理专项复习-重力、弹力摩擦力
![初中物理专项复习-重力、弹力摩擦力](https://img.taocdn.com/s3/m/f05046d66f1aff00bed51e4a.png)
初中物理专项复习——重力、弹力、摩擦力思维导图: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力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力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力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念: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__而具有的力力大小:与形变大小成______弹力方向:______于接触面作用点:接触面弹簧测力计及其用法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与_________方向相反作用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摩擦力静摩擦力分类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一.重力知识点1:重力定义由于______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大小方向作用点施力物体重力方向的应用重垂线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不一定在物体上)【练习1】如图所示,画出下列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知识点2:重力与质量的区别和联系质量重力区别概念物体所含______的多少由于_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符号量性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单位与地理位置的关系与位置无关公式测量工具联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G = m g ( g = ____________)【练习2】小明同学的质量为40____(选填“kg”,“g”或“mg”),则他的体重为___N。
【练习3】一物体所受重力为980 N,求该物体的质量是多少?【练习4】求10 L水所受的重力为多少?二.弹力1.弹性形变:物体由于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当撤去外力后,物体又_________,如弹簧、橡皮筋等,这样的形变叫_________。
初中物理力的分类与作用归纳
![初中物理力的分类与作用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a7bc40c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37.png)
初中物理力的分类与作用归纳力是自然界中一种基本的物理量,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力。
初中物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关于力的知识,包括力的分类和力的作用。
本文将简要总结初中物理力的分类与作用。
一、力的分类根据力的性质和作用对象的不同,力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接触力:接触力是物体直接接触时产生的力。
当我们站在地面上时,地面对我们产生支持力,当我们推动物体时,手对物体产生推力,这些都属于接触力的范畴。
2. 弹力:弹力是由于物体的形状改变而产生的力。
当我们拉伸或压缩弹簧时,弹簧对我们产生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成正比,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有关。
3. 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
重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一种力,它决定了物体的重量。
4.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表面之间的粘连力。
当我们推动物体时,物体与地面之间会产生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粗糙程度、压力以及摩擦系数等因素有关。
5. 浮力: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浸的一种向上的力。
当物体浸入液体中时,液体会对其产生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除液体的重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二、力的作用不同类型的力在物理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下面是力在物理中的主要作用:1. 支持力:支持力是地面对我们的身体产生的力。
在行走、站立和跳跃等活动中,地面对我们的支持力能够保持我们的身体平衡和稳定。
2. 推力:推力是一种使物体沿着特定方向移动的力。
它可以用于推动电动车、使物体加速或改变运动方向等。
3. 引力:引力是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力,地球对物体的重力就是一种引力。
它决定了我们在地球上的重量,使得物体能够保持在地球的表面。
4. 摩擦力:摩擦力可以阻碍物体的运动。
当我们推动一个物体时,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会产生阻力,使得物体的运动速度减慢。
5. 浮力: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向上的支持力。
它使得物体能够浮在水面上或者气球能够漂浮在空中。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f328e91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a7.png)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知识点
1)摩擦力定义: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的种类: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①与物体间的压力有关;
②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③与物体的运行速度、接触面的大小等无关。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①增加物体间的压力;
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5)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
(2)用滚动代替滑动;
(3)加润滑油;
(4)利用气垫。
(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初中物理力的知识点
![初中物理力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9bd83b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1.png)
初中物理力的知识点
以下是 8 条初中物理力的知识点:
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呀!就像踢足球,一脚下去,球从静止开始滚动,这就是力在起作用呢!
2.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哦!想想使劲挤压一个气球,气球变形了,这就是力的魔力呀!
3.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哟!你打别人一下,自己的手也会疼,这就是力相互“回馈”呢!
4. 同一直线上的力可以相互抵消或叠加呢!两个人拔河,力气大的那方不就是力叠加起来占优势嘛!
5. 力有大小和方向呢!你拉东西轻一点重一点效果可不一样,朝不同方向拉结果也不同呀,神奇吧!
6. 重力可是一直都存在的呀!苹果会掉下来不就是重力在“拉”它嘛!
7. 摩擦力有时让人又爱又恨呢!走路要靠它,可太大了又走不动,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8. 弹力到处都有呢!弹簧被压了会弹起来,这不就是弹力在“挣扎”嘛!
我的观点结论:力真是无处不在,充满了各种奇妙之处,好好理解这些知识点,对我们认识世界太重要啦!。
初二物理初三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初三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73a29b2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3.png)
初二物理初三知识点归纳导言初二物理是初中物理的第二个阶段,初三则是物理学习的最后一年。
在这两个阶段,学生将学习更加深入和复杂的物理知识。
以下是初二物理和初三物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力与运动1.力: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物理量。
初二物理中会学习力的概念、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基本内容。
初三物理中会进一步学习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不同类型的力。
2.运动:初二物理中会学习物体的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初三物理中会学习曲线运动,如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
3.牛顿三定律:初二物理中会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初三物理中会进一步学习质量与重力、压强和浮力的关系。
光与光学1.光的传播:初二物理中会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
初三物理中会学习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2.镜子和透镜:初二物理中会学习平面镜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初三物理中会学习凹透镜和球面镜的成像规律。
3.光的色散:初二物理中会学习光的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初三物理中会学习光的色散现象和原理。
电与磁1.电路基础:初二物理中会学习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等基本概念。
初三物理中会学习并联和串联电路的特性。
2.电磁感应:初二物理中会学习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
初三物理中会学习发电机和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3.磁场和电磁场:初二物理中会学习磁场的基本概念和磁力线的性质。
初三物理中会学习电磁场的基本性质和电磁感应的应用。
热学1.温度和热量:初二物理中会学习温度的概念和热量的传递方式。
初三物理中会学习热量的计算和热平衡的原理。
2.热膨胀:初二物理中会学习物体受热膨胀的原理。
初三物理中会学习固体和液体的热膨胀规律。
3.相变: 初二物理中会学习物质的三态和相变的概念。
初三物理中会学习物质的相变过程和相变的条件。
其他知识点1.声音:初二物理中会学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
初三物理中会学习声音的频率和波长的关系。
2.静电:初二物理中会学习静电的基本概念和静电力的性质。
初中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af8b76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a7.png)
初中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初中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部分,涉及到力的概念、力的作用、牛顿运动定律、摩擦力、重力、弹簧弹力、动量和能量等内容。
本文将对初中力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学的相关知识。
一、力的概念1. 定义:力是使物体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一种相互作用。
2. 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方向:力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通常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4. 力的合成: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
二、力的作用1.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 受力分析:分解力的合成,通过向量的方法求解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3. 平衡条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力的合力为零,合力矢量合成为零。
4. 杠杆原理:力臂相等时,力矩相等;力矩相等时,力臂成反比。
5. 力的种类:拉力、压力、摩擦力、重力等。
三、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1.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力平衡,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F=ma,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四、摩擦力1. 摩擦力的产生:两个物体接触时,由于不平滑的表面之间存在微观凹凸,产生的分子间相互阻挡,出现摩擦力。
2. 摩擦力的方向:与受力方向相反。
3. 摩擦系数: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积有关,通常用摩擦系数μ表示。
4. 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当物体开始运动前,受到的摩擦力最大,称为最大静摩擦力;当物体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变小,称为动摩擦力。
五、重力1. 重力的产生: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称为重力。
2. 重力的大小:F=mg,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3. 重力的方向:垂直向下。
初中物理的八种力的作用方式
![初中物理的八种力的作用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1546d623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36.png)
初中物理的八种力的作用方式在物理中,力(force)是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一个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初中生研究的力主要有八种,分别是重力、弹力、弹簧力、浮力、摩擦力、牛顿定律中的作用力、反作用力和离心力。
1. 重力:地球对任何物体都会产生吸引力,称为重力。
造成物体的质量对地球的吸引力,即物体的重量。
2. 弹力:当物体被拉伸或压缩时,会产生回复撤销拉或压力的力,称为弹力。
弹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变形程度有关。
3. 弹簧力:弹簧是一种特殊的器件,它具有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回复力,称为弹簧力。
由于物体的弹性系数不同,弹簧力也不同。
4. 浮力:在液体或气体中,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由于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压力不同而产生。
密度越大的物体浮力越小。
5. 摩擦力:物体在相互接触的表面上运动时,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摩擦力有两种,一种是静摩擦力,一种是动摩擦力。
6. 牛顿定律中的作用力: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合外力成正比。
即F=m*a,其中F为作用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加速度。
7. 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表明,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例如跳跃时的落地反弹。
8. 离心力:物体在转动时,由于离心作用力的效果,物体会向远离旋转中心的方向运动,这就是离心力。
例如过山车上的体验较明显。
以上就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学到的八种力及其作用方式。
通过掌握物理学中的各种力,能更好地解释周围发生的各种现象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人教版初中毕业九年级中考物理 教材系统复习 第8讲 力 运动和力 第1课时 力 弹力 重力 摩擦力
![人教版初中毕业九年级中考物理 教材系统复习 第8讲 力 运动和力 第1课时 力 弹力 重力 摩擦力](https://img.taocdn.com/s3/m/d5d604e8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18.png)
交流与反思:
1.水平匀速拉动木块做直线运动的原因:根据二二力力平平衡 知识可知,滑动摩 擦力的大小等等于于拉力(即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衡 2.实验操作中弹簧测力计示数时大时小的原因:木板的粗糙程度不均匀
(或没有使木块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3.实验装置改进(如图)的优点:易操作,不不需需要(选填“需要”或“不需 要”)拉动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读数准要确(读数时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
看到细管中的水面上上升,从此现象可推测瓶瓶子发生了形变,这个实验采
用的是转转换换法的方法升.
子
法
⇨ 5.(人教八下 P14 动手动脑学物理 T2 改编)“神舟 13 号”载人飞船上了 太空,当飞船在月球降落后,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的 1/6,若 宇航员的质量为 60 kg,那么宇航员在月球上的质量为 6600kg,受到的重 力为 110000N,该力的施力物体是月月球;如果一个人在地球上可以举起质量 为 70 kg 的物体,那么他在月球球上最多可以举起质量为 442200kg 的物体.(g 取 10 N/kg)
2.弹簧测力计
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使用前:(1)看清它的□21量量程和□22分分度度值;
右图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程是□2300~~5值N,
使用 分度值是□2400..22N;
5
及 (2)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25指指在在零零刻刻度\上,如果不是,应 读数 该把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上; 线上
有关.
小
(3)在利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时,运动过程中木块 A 的速度突然变大,则
木块 A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不不变变(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变式:小明先水平拉动木块匀速滑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 N,紧
八年级物理弹力的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弹力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f5545a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f7.png)
八年级物理弹力的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弹力的知识点包括:
1. 弹力的定义:弹力是一种物体受到压缩或拉伸后,恢复原状的力。
2. 弹簧的弹力:当弹簧受到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力称为弹簧的弹力。
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或压缩程度成正比,弹力的大小可以用胡克定律表示:F = kx,其中F为弹力,k为弹簧的弹性系数,x为弹簧的伸长或压缩量。
3. 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与物体的变形方向相反,即当物体被拉伸时,弹力的方向指向物体的中心;当物体被压缩时,弹力的方向指向物体外部。
4. 弹簧的弹性势能:当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它具有弹性势能。
弹簧的弹性势能可以用公式Ep = 1/2kx^2来表示,其中Ep表示弹簧的弹性势能,k为弹簧的弹性系数,x 为弹簧的伸长或压缩量。
5. 物体的弹性形变:物体在受到弹力作用下会发生弹性形变,当外力停止作用时,物体会恢复原状。
弹性形变可以分为弹性拉伸和弹性压缩。
6.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物体受到多个弹力作用时,这些弹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
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弹力的矢量和,方向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相反地,一个力可以被分解为多个分力,这些分力的矢量和等于原始力。
这些是八年级物理中关于弹力的一些基础知识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力的知识点归纳初中
![力的知识点归纳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a3812b5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86.png)
力的知识点归纳初中
在初中物理中,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关于力的一些基本归纳:
1.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它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2.力的三要素:
大小:通常用牛顿(N)作为单位,表示力的强度。
方向:力是有方向的矢量,可以用直线上的箭头表示其指向。
作用点:力在物体上的作用位置,不同位置可能引起不同的效果。
3.力的种类:
拉力、压力、支持力、重力、摩擦力、浮力、推力等。
4.重力:
地球对地表附近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方向垂直向下,指向地球中心。
5.弹力:
物体受外力作用发生弹性形变后产生的恢复原状的力。
6.摩擦力:
当两个接触表面相对滑动(动摩擦力)或试图滑动(静摩擦力)时,由于接触面粗糙及分子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7.牛顿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第二定律(力的作用效果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且加速度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为F=ma。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8.平衡力:
当一个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作用在其上的所有力合力为零,这些力构成平衡力系。
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cf9134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6.png)
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归纳力学是物理学中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力学是学习力、摩擦力、重力、弹力等相关概念和定律的内容。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1.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力的单位是牛顿(N),符号为F。
力的特点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如果合力为零,则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力的平衡有三种情况:静力平衡、动力平衡和平衡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多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得到合力。
力的合成可以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计算。
力的分解则是将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垂直方向上的力,常使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进行计算。
4. 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受到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物体在运动状态下受到的摩擦力。
5. 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正比,与物体距离地心的平方成反比。
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地心。
6. 弹力弹力是物体受到弹性物体压缩或拉伸时产生的力。
弹簧是最常见的弹性物体。
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成正比。
7.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第二定律是动力学定律,F=ma,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是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会有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8. 动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定义为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
动量的转移可以通过碰撞来实现。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系统的总动量在碰撞过程中守恒不变。
9. 能量能量是物体进行工作的能力。
常见的能量形式包括势能和动能。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如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等于动量的平方除以物体的质量的两倍。
专题18 三种不同性质的力——弹力、重力和摩擦力(解析版)
![专题18 三种不同性质的力——弹力、重力和摩擦力(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7672d46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c.png)
专题18 三种不同性质的力——弹力、重力和摩擦力弹力、重力和摩擦力是物理学中三种最基本的力,是初中物理学习最基础的力学知识,只有透彻理解这三种常见力,才能对物体的运动形式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为以后学习其他力学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弹力:1、弹力的产生及三要素:例题1 (2021北京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期中)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弹力B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C .只要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力D .只有弹簧能产生弹力【答案】B 。
【解析】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不能产生弹力,A 错误;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对于同一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B 正确;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如果它们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就不会产生力,如并排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块砖之间没有力的作用,C 错误;可以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可以产生弹簧,如弹簧、竹竿等,D 错误。
故选B 。
【点拨】弹力的产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接触,不接触一定没有弹力作用,二是两个物体间必须发生挤压作用,没有挤压就没有弹力作用。
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接触面指向施力物体。
对点练:(2021湖南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八年级阶段练习)(多选)下列有关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定义产生条件 方向 作用点 大小 说明 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 对跟它接触的物 体会产生力的作 用 物体间相互 接触并有挤压作用与作用在物体 上使物体发生 形变的外力方 向相反 接触 面上 同一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推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都属于弹力考点透视迷津点拨与点对点讲练A.互相接触的两物体,一定产生弹力作用B.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程度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C.从力的性质来看,重力、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D.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茶杯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答案】BD。
初中物理三种常见力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三种常见力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36fc1f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a4.png)
初中物理三种常见力知识点总结归纳常见力是指在物理学中经常遇到的、对物体产生作用的力。
在初中物理中,有三种常见力,分别是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一、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简单来说,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向下的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约为9.8米/秒²。
重力的作用有以下几个特点:1. 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种特例,即所有物体之间都存在着引力作用。
2.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重力越大。
3. 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与地球的表面垂直。
重力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例如,我们走路时,地球对我们的引力使我们脚着地,保持平衡。
当我们扔东西时,地球的引力使物体落地。
此外,重力还是物体下落的原因,也是建筑物和桥梁的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二、弹力弹力是指物体被压缩或拉伸后产生的力。
当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会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恢复形状的力就是弹力。
弹力的特点如下:1. 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状的变化方向相反。
2.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的变化量成正比,即压缩或拉伸的程度越大,弹力越大。
弹力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
例如,弹簧的弹力使得我们可以弹奏乐器,弹簧门承受外力后可以自动关闭等等。
三、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时的阻碍力。
摩擦力是由物体表面间的相互作用力产生的,阻碍了物体的运动或静止。
摩擦力的特点如下:1.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的方向相反。
2.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应用。
例如,我们走路时,地面对我们的摩擦力使我们能够保持平衡。
摩擦力还可以使车辆行驶,防止滑倒等等。
总结:重力、弹力和摩擦力是初中物理中的三种常见力。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弹力是物体形状变化后的恢复力,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时的阻碍力。
初中物理力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bc8e92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62.png)
初中物理力知识点总结一、力的概念和运动学常识1.力的概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它是一个矢量量,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力的效果:力有两个效果,一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二是使物体产生形变。
二、力的计算1.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
如果合成后的力为零,则称合力为平衡力;如果合成后的力不为零,则称合力为非平衡力。
2.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指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过程。
力的分解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两种。
三、力的效果1.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力与物体产生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ma。
3.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彼此施加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四、重力和弹力1. 重力:重力是指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与地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可以用F=mg表示。
2.弹力:弹力是指弹簧或其他弹性物体受到压缩或拉伸后所产生的力。
五、摩擦力1.动摩擦力:当物体表面相对运动时,两个物体之间会产生摩擦力。
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相互接触力以及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静摩擦力: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有一个极限值的摩擦力作用在物体上,称之为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作用力的最大值。
六、力的性质1.可叠加性:力满足可矢量叠加性,即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将它们合成为一个合力。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会产生相互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七、浮力1.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会受到的一个竖直向上的浮力。
2.浮力大小等于被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3.物体在液体中浮的条件是它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
重力弹力摩擦力
![重力弹力摩擦力](https://img.taocdn.com/s3/m/0aba68dd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b.png)
汇报人:
目录
01
重力
03
摩擦力
02
弹力
04
重力、弹力、摩擦 力的关系
重力的概念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指向地球的中心
重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 吸引而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 比,公式为F=mg,其中m是物
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
重力的作用:使物体下落,产 生压力,维持地球的转动等
摩擦力在生活中 的应用广泛,如 汽车轮胎、自行 车链条、门把手
等。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接触面:两个 物体必须接触 才能产生摩擦
力
压力:两个物 体之间必须有 压力才能产生
摩擦力
相对运动:两 个物体之间必 须有相对运动 才能产生摩擦
力
粗糙度:接触 面的粗糙度也 会影响摩擦力 的产生和大小
摩擦力的类型
摩擦力的大小
重力与弹力的关系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 用:例如,人在走 路时,脚底受到地 面的反作用力,即 弹力,使人能够向 前移动。
重力与摩擦力的关系
重力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摩擦力是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的相互作用。
重力和摩擦力都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但重力只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而摩擦力 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重力和摩擦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形变,但重力使物体产生压缩形变,而摩擦力使物体 产生剪切形变。
重力和摩擦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但重力使物体产生向下的加速度,而摩擦力 使物体产生与接触面平行的加速度。
弹力与摩擦力的关系
弹力与摩擦力都是接触力,它们之间存在一 定的关系。
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而摩 擦力是由于物体之间的接触和相对运动而产 生的力。
初中物理重力和摩擦力的比较与解释
![初中物理重力和摩擦力的比较与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06c73b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da.png)
初中物理重力和摩擦力的比较与解释物理学作为一门研究自然世界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涉及到多个力的概念与性质。
重力和摩擦力是初学者在学习物理时接触到的两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对重力和摩擦力进行比较与解释,从而更好地理解它们的作用和特点。
一、重力的定义与性质重力是指地球或其他物体对其他物体所施加的作用力。
简言之,重力是由物体质量产生的。
根据普遍引力定律可以得知,重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例如,假设有两个物体,质量分别为m1和m2,它们之间的距离为r。
根据引力定律,它们之间的重力可以用下式表示:F =G * (m1 * m2) / r^2其中,F表示重力大小,G表示万有引力常数。
重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力,无论是在地球上还是宇宙中都存在。
地球的引力使物体朝向地球的中心运动,这就是为什么物体会下落的原因。
而重力还决定了地球上物体的重量,重量与质量直接相关,重力加速度g是一个恒定值。
它使我们能够推断物体所处的重力环境。
二、摩擦力的定义与性质与重力不同,摩擦力是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产生的力。
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它们的表面存在微小的不平整。
这些不平整导致了摩擦力的产生。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接触表面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
静摩擦力是指当物体尝试相对运动时,需要克服的力。
如果物体的相对运动有一定的速度,那么所需的力就变成了动摩擦力。
摩擦力是与物体表面特性有关的力,它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不同材质的表面具有不同的摩擦系数,摩擦系数越大,所需的摩擦力就越大。
此外,摩擦力还与物体之间的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也越大。
三、重力与摩擦力的比较重力和摩擦力作为两种力,具有一些不同之处。
首先,重力是所有物体都普遍存在的力,而摩擦力则需要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者尝试相对运动才会产生。
其次,重力是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的力,而摩擦力与物体表面特性有关,与质量无关。
另外,重力是一种吸引力,使物体趋向于靠近地面或其他物体。
初中物理摩擦力和重力解析
![初中物理摩擦力和重力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006b79f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5.png)
初中物理摩擦力和重力解析摩擦力和重力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中的摩擦力和重力进行解析。
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接触时因相互接触面间不规则程度和存在的微观间隙而出现的阻碍相对表面相对滑动或相对滚动的力。
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在水平面上运动。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面积和物体之间的粗糙程度有关,同时也受力的压强影响。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间相对滑动或相对滚动尚未发生时所产生的阻力。
当我们尝试将一个物体推动或拖动时,一开始我们需要克服的力就是静摩擦力。
当施加的力达到或超过静摩擦力的大小时,物体将开始发生滑动或滚动。
动摩擦力是指当两个物体相对滑动或相对滚动时所产生的阻力。
动摩擦力的大小通常小于或等于静摩擦力,这是因为当物体开始滑动或滚动时,摩擦面间的微观间隙减小,直接接触面积增加,导致摩擦力减小。
重力是指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我们通常用公式F = mg来计算物体所受的重力,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
重力是一个向下的力,它使物体朝着地面移动。
当一个物体处于自由下落状态时,只有重力作用于它。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加速度等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的大小除以物体的质量。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斜面来研究物体在重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的运动。
当斜面倾斜角度逐渐增大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也会增大,直到它和重力平衡。
这个角度被称为临界角,当斜面的倾斜角度大于临界角时,物体将开始滑动,此时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静摩擦力的大小。
总结一下,摩擦力是两个物体接触时产生的阻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是物体向下运动的原因。
了解和理解这两个概念对于初中物理学习和科学研究都是至关重要的。
初中物理力学应用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应用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44ef3ef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3f.png)
初中物理力学应用知识点归纳在初中物理学中,力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以及力的作用和效果。
力学应用知识点归纳是初中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就初中物理力学应用知识点进行细致的梳理和总结。
首先,力的作用。
在力学中,力是推动物体运动的原因。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没有外力的作用,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初中物理学主要关注的是平面上的力,所以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
力可以用矢量表示,矢量既包括大小也包括方向。
其次,摩擦力。
摩擦力是物体表面接触时产生的力。
它可以阻碍物体的运动或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力和表面摩擦系数有关。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
静摩擦力是物体没有发生相对滑动时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的摩擦力。
当受力超过摩擦力的大小时,物体会发生滑动。
然后,重力。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重力作用于物体的质心,是物体的重量。
在地球上,重力近似地通过物体的质心指向地心。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可以用公式F=mg表示,其中F表示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
在物体自由落体运动中,重力是唯一的作用力,使物体加速下落。
再次,弹力。
弹力是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产生的力。
它是一种恢复力,具有使物体恢复原状的特性。
弹簧是常见的产生弹力的物体。
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形变程度有关。
根据胡克定律,弹力与物体的形变成正比。
即F=kx,其中F表示弹力,k 表示弹簧系数,x表示形变量。
弹力的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最后,动量。
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动量的大小为物体的质量乘以其速度,可以用公式p=mv表示,其中p表示动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当力作用于物体时,动量会改变。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由此可得,力等于动量的变化率。
因此,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动量。
对于初中物理力学应用知识点的归纳,以上列举了一些重要的内容。
力知识点总结初中
![力知识点总结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3142cec4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c0.png)
初中力学知识点总结在初中物理学中,力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以及影响物体运动的力的性质和规律。
下面将对初中力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力的基本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速度改变或者产生加速度的物理量。
力的单位是牛顿(N),常用符号为F。
力的方向可以用箭头表示。
二、力的效果力的效果主要有三种:使物体静止、使物体运动、使物体改变运动速度或方向。
三、力的分类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类。
1.接触力:当物体之间有接触时,会产生接触力。
例如,我们推车时,手与车之间产生的力就是接触力。
2.非接触力:当物体之间没有直接接触时,仍然可以产生力。
例如,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磁力等。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力可以按照大小和方向进行合成和分解。
1.力的合成:合力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
合力的大小等于各力的矢量和,方向由矢量和的方向决定。
2.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分力的过程。
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或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进行分解。
五、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力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共有三条。
1.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直到有外力作用改变其状态。
2.第二定律(运动定律):当外力作用于物体时,物体产生加速度,其大小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F=ma,其中F表示作用力,m表示物体质量,a表示加速度。
3.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即使力是一对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也满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原则。
六、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之间由于相互接触而产生的力。
根据物体之间是否有运动,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1.静摩擦力:当物体相对静止时,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力有关。
2.动摩擦力:当物体相对运动时,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称为动摩擦力。
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力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七、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叫做重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2017湖南邵阳,第10题)“低碳出行,骑行天下”。
自行车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
下列有关自行车的结构及使用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行车轮胎做得凹凸不平是为了增大摩擦
B.自行车的坐垫很宽是为了增大压强
C.上坡前加紧用力蹬车是为了增大惯性
D.人对自行车的压力与地面对自行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2.(2017湖南邵阳,第12题)女排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如图所示是中国女排姑娘们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冠后,牵手齐唱国歌的情景。
下面有关排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运动员发球时,手会感到疼,是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B.运动员在用力扣球过程中没有对排球做功
C.运动员发出的排球,能继续在空中飞行,是由于排球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D.运动员跳起拦网,排球碰手后就改变运动方向,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2017四川绵阳,第18题)如图所示,固定有磁体的小车A、B靠得较近,松手后两车向相反方向运动。
对此现象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
A.松手后两车都运动,是因为两车都有惯性
B.A对B的排斥力使A车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C.B对A的排斥力使A车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A对B的排斥力与B对A的排斥力,作用效果相同
4. (2017山东滨州,第7题)小丽同学积极响应“共享单车,绿色出行”的倡议,她在骑行中观察到自行车的许多部件运用了所学的物理知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轮胎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B.车闸属于费力杠杆,是为了省距离
C.车座制成弧面,是为了增大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增大压强
D.轴承中装有滚珠是为了增大摩擦
【解析】
A、轮胎刻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正确;
B、车闸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但费距离,故B错误;
C、车座制成弧面,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错误;
D、轴承安装滚珠,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故D错误.
故选A.
5.(2017山东枣庄,第3题)如图是足球运动员踢足球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只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
B.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C.脚踢足球使足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D.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解析】
A、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故A错误;
B、足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与空气的阻力,这两个力不是平衡力,所以足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故B正确;
C、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错误;
D、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沿原来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6.(2017山东泰安,第17题)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由此可知,A、B间的摩擦力F1和B、C间的摩擦力F2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F1=0,F2=0
B.F1=0,F2≠0
C.F1≠0,F2=0
D.F1≠0,F2≠0
7. (2017重庆B卷,第1题)下列物理量的估计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B.一个普通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
C.洗澡淋浴时水温约为80℃
D.重庆地区大气压的值大约是100Pa
【解析】
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m/s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mg=50kg×10N/kg=500N左右.故B 符合实际.
C、人的正常体温为37℃,洗澡淋浴时水温略高于体温约为40℃,故C不符合实际;
D、重庆地区大气压的值大约是105Pa,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8.(2017重庆A卷,第4题)2017年1月,中国自主研发出圆珠笔的“笔尖钢”,用“工匠精神”诠释了“中国创造”。
图2为同学们用按压式圆珠笔按压弹起的情景,下列分析恰当的是()
A.笔杆的手握部分有粗糙的橡胶套,可以增大摩擦
B.笔在纸上写的字不易擦去,是因为分子不运动
C.笔弹起离开桌面继续上升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D.笔弹起离开桌面上升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9.(2017浙江绍兴,第6题)如图甲是制作面团的情景,把竹竿的一端固定在绳扣中,人骑在另一端施加一个向下的大小为F的力,面团被不断挤压后变得更有韧性,图乙为压面团原理图。
关于压面团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面团对杆的作用力方向向下
B.面团对杆的作用力大小等于F
C.面团被压扁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D.A点向下移动的距离小于B点向下移动的距离
10.(2017山东烟台,第2题)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少摩擦力,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增大摩擦力的是()
A.
自行车车轴装有滚珠轴承
B.
运动鞋底表面刻有花纹
C.
在自行车车轮的齿轮处加注机油
D.
轮滑鞋的底部装有滚轮
11. (2017湖南长沙,第21题)班级大扫除时,小天发现许多现象与摩擦有关,其中减小摩擦的措施是()
A.擦玻璃时把抹布紧压在玻璃上去擦
B.书柜下装有滚轮便于移动位置
C.黑板刷的刷面选用更粗糙的材料制成
D.水桶的手柄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12. (2017天津,第4题)利用铅垂线和三角尺判断桌面是否水平,图2所示的做法正确的是()A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填空简答题
1. (2017山东德州,第16题)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22日与“天空二号”太空舱顺利对接.如图所示,对接过程中,“天舟一号”多处向外“喷气”,调节运行姿态,此过程利用的力学知识:.
【解析】
对接过程中,“天舟一号”多处向外“喷气”,飞船受到推力的作用,调节运行姿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或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2017江苏盐城,第18题)小李利用图示装置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他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板,稳定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_______N。
在木块上放一重物,重复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_______。
拉动木板过程中,木板_______(受到/不受到)木块的摩擦力。
【答案】0.8 变大受到
3. (2017浙江温州,第18题)科学家罗伯特·胡克一生为科学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1)胡克曾协助科学家玻意耳发明了抽气机。
当抽气机将密闭玻璃罩中的部分空气抽出时(如图甲),玻璃罩内的空气密度如何变化?▲
(2)胡克研究弹性物体的形变程度与力的大小关系,得出了相关规律。
实验室中哪种测量工具是利用此规律制成的? ▲
【答案】(1)变小 (2)弹簧测力计
4. (2017江西,第1题)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物理学家们的杰出贡献,为了纪念在这伟大的物理学家,人们常用他们的名字作为物理量的单位,如:力的单位是 ,欧姆是 的单位。
【答案】牛顿 电阻
5. (2017山东青岛,第(Ⅱ)卷第13题)演绎式探究——探索太阳的引力系数:
(1)宇宙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万有引力的大小122=m m F G r
引,其中m 1、m 2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 为两个物体间的距离,万有引力常数G =6.67×10-11N ·m 2/kg 2。
物体间引力和距离一定时, 两个物体质量 m 1、m 2的关系可以用右图中图线 来表示。
(2)行星绕恒星的运动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
行星受到一个恒定的指向恒星的向心力,向心力的大小2=F m r ω向
,其中m 为行星质量,r 为两星之间的距离,ω为行星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其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行星与恒星连线转过的角度。
行星绕恒星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用周期T 表示,角速度ω与转动周期T 的关系为:2T
πω=。
行星所受向心力F 向的大小等于恒星对行星的引力F 引的大小。
每个星球对在它表面附近的物体都存在引力,引力与物体质量的比值叫作引力系数,用g 表示。
我们学过地球的引力系数g 地
=10N/kg 。
对每个星球来讲,下列公式成立:R 2
g =GM ,其中R 为星球半径,g 为星球的引力系数,M 为星球质量,万有引力常数G =6.67×10-11N ·m 2/kg 2。
已知地球质量为m ,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L ,太阳半径为R ,地球的公转周期为T 。
请你推导出太阳的引力系数23
224=L g R T 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