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2
历史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笔记
![历史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a93b24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f.png)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一、西汉建立1.1 秦朝的覆灭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发了民不聊生的局面。
秦朝的暴政和苛捐杂税也导致了民不聊生的情况,加之农民起义不断,最终导致了秦朝的覆灭。
1.2 刘邦的建立刘邦在秦朝覆灭后,率领起义军攻下了咸阳,建立了西汉朝代。
刘邦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恢复了百姓的生产,消灭了逃散乱民,重修社会秩序。
1.3 西汉的巩固刘邦以宽仁政策稳定社会,加强了中央集权,通过分封制度调动地方豪强,开创了西汉的局势。
在外交上,他推行了汉文化,发展了对外贸易,使汉文化遍布海外。
二、文景之治2.1 文帝的统治文帝继承了前人的政绩,采取了变法策略,以促进国家的生产和发展。
他重用贤臣,推行宽政,废弊除奢,减轻赋税,实行轻徭薄赋政策,积极发展农业,推动了社会的生产。
2.2 民生的改善文帝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改善了百姓的生活。
他推行了"金屋法",减轻了赋税,使小农解决了缺粮卖田的现象,保护了农业生产。
百姓也纷纷表示感激,社会风气明朗。
2.3 社会的繁荣在文景之治时期,社会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商业逐渐繁荣,手工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文帝还实行汉武帝的政策,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扩大了华夏文明的影响范围。
三、总结回顾通过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在历史长河之中,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段时期对于我国历史的进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这个时期,我国社会实现了政治的统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繁荣。
可以说,在西汉朝代,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较为繁荣、安定、和谐的时期。
个人观点: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这个时期,我国社会迎来了一个相对稳定繁荣的时期,这不仅为历史上的后继朝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基础,也为我国的文化灿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撰写本次文章时,本人对于历史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本文能够对此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总结能够给您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说课稿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8fd11fdf61fb7360b4c6547.png)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说课稿姓名:赵帮华指导老师:李仁君一、教材分析1、课标内容: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2、本课地位本课介绍了汉武帝的“大一统”,这是我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又一次“大一统”,对以后各个朝代的统治者治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尤其是思想上,汉武帝“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治国,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统治者都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对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有重要借鉴意义。
故本课内容对我国影响深远。
3、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大一统思想②能力目标a.通过学生概括汉武帝“大一统”措施,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b. 通过学生思考“儒家思想对我们现代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怎样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a. 汉武帝“大一统”,使西汉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之一,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祖国的责任感,激励学生学习汉武帝的开拓创新精神。
b. 从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合理的,值得弘扬。
C.学习董仲舒“三年目不窥园”的故事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及意义难点是:“大一统”的含义二、学情分析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一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面的限制,理解、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不太强,所了解的历史知识有限,为此,我用了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以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1、通过影视、图片等手段,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跨越时空,走进汉武帝时代。
2、通过探究,讲故事等方式,使学生开发智力,联系实际。
四、教学过程A、教学设计:①、播放影视,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电视局《汉武大帝》片头,电视剧主要刻画雄才大略的皇帝—汉武帝的一生。
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https://img.taocdn.com/s3/m/cddbe063011ca300a6c390f0.png)
敦煌郡
武威郡
酒泉、扩建军队,用有才干将领 西: 2、设河西四郡
卫青 霍去病
管辖从今甘肃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
南: 3、重置郡县, 加强对五岭以南 (海南岛)的管辖 西南 4、把西南夷纳入统治 1、自学课本P62,记下提纲并完成问题(2分钟) 2、自学时安静且黄牌朝前,完成后绿牌朝前 3、1分钟后互帮
汉武帝的文治
说 一 说
主持教学的人称为?学生称作?
博士 “弟子员”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
思考: 1、西汉初年存在什么问题? 2、汉武帝如何解决? 3、结果如何?
汉武帝的文治
推恩令的效果
实行推恩令前 实行推恩令后 诸侯国(父)
诸侯国(父)
诸侯国 (嫡长子)
长 子
次 子
三 子
三、整理财政 自学课本P63下,总结财政措施及作用?(1分钟) 1、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 2、盐铁业由国家垄断经营
温故知新:(复习P55-60)
1、焚书坑儒2、赋税、兵役、徭役重 3、刑罚重4、秦二世残暴
1、秦暴政的表现? 2、大泽乡起义时间、领导人、意义? 3、陈胜、吴广,项羽,刘邦在推翻秦朝斗争中, 各起了什么作用?
1、揭开序幕 2、灭秦主力 3、灭秦 抽每小组1、2号回答,答对加2分
学习目标: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1.尊儒术,兴太学; 2.“推恩令”的内容、作用。
政治: 推恩令
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 经济: 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
疆域:西北:河西四郡
南:重设郡县 西南:管理“西南夷”
思想上:
1、采纳了 董仲舒 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建议? 2、目的: 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 3、具体做法: 办太学 4、影响: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PPT课件 (11)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PPT课件 (11)](https://img.taocdn.com/s3/m/bece4a1f2f60ddccda38a0de.png)
A.假如你是汉武帝,你需要加强皇权和打击王国势力,为什么要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B.如何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利和弊?
。
8.孔孟的儒学只提到‘仁’、‘德’。而没 有讲到加强皇权和中央权威,实行法治。 自然秦始皇不采纳,而董仲舒发展了儒家 思想,既坚持了儒家思想的‘仁政’、 ‘德治’,又吸取了法家等其他学说,这 很适应汉武帝加强皇权和打击王国维护国 家统一的需要,又能很好地解决在治民中 刚柔相济的策略要求,因此,董仲舒的新
秦朝的灭亡·。 B.汉初崇尚黄老思想。各有得失成败。
C.西汉王朝走上鼎盛时期后,汉初无为而治的 思想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了。此时,董仲舒吸取 先秦各家思想,创立了新儒家学派,他所宣扬的
君权神授理论和 “三纲五常”学说,既能适应 加强皇权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又能很好地解决 在治民中刚柔相济的策略要求,因此,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被汉武帝所采纳。 这完全是出于现实的需要,对加强中央集权和 巩固国家的统一,在历史上是起了进步作用的
汉武帝时的长城防线
卫青、霍去病 国画:漠北之战
“河西四郡”之一,甘肃武威城
青铜匈奴 当户跪举灯
青铜匈奴当户跪举灯为中山靖王刘胜生前使用的灯具,以匈奴官吏下跪举灯的形式,显示了西汉统治者战胜匈奴后的 悦心态。
河仓城遗址(俗称大方盘城,建于西汉,位于敦煌西北的戈壁滩中)
汉武帝重新设置郡县,加强对五岭 以南广大地区的管辖,把“西南夷”地
如何评价历史事件1.产生的背景,分析其产生的合理性。2. 造成什么样结果。3.有何影响,一般分为好的与坏的,对 本国和对国际的。不是所有的历史事件都完全具备以上三 条,有时候可能只需要从以上三点的某几个方面分析,视 具体问题而定。
西汉建立与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笔记
![西汉建立与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9acd3c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eb.png)
西漢建立與漢武帝的文治武功笔记景帝去世后,16岁的太子刘彻即位,是为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
汉王朝经过六十余年的休养生息,经济繁荣发展,国力大幅提升,但国家仍面临着各种社会矛盾。
黄老“无为”政策已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认识到“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20]。
他即位后,逐步将国策从清静无为调整为积极有为,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统一思想;对外北伐匈奴,巩固边防,拓展疆域。
1.独尊儒术,确立新的统治思想战国后期以来,儒家广泛吸收阴阳五行、法家等诸子百家思想,形成新的儒学。
他们主张的大一统思想、完备的王制理论和严格的尊卑等级观念,符合汉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建立和巩固社会秩序的需要。
因此,自文帝以来儒学的影响不断增强。
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丞相卫绾建议,罢黜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学说的贤良。
[21]建元五年,设五经博士,提高儒学在官学中的地位。
次年听从丞相田蚡建议,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优礼延揽儒生数百人,形成儒家独尊局面。
武帝还接受董仲舒建议,建立太学,设置博士弟子50人,培养儒生官僚。
但在治政方面,武帝并非纯用儒术,而是广泛吸纳法家思想和手段,外儒内法。
他重用的三位儒者董仲舒、公孙弘、兒宽,均“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22]。
董仲舒把儒学引入法律,以《春秋》经义断狱。
后来宣帝将汉代政治总结为“霸王道杂之”[23],实道出西汉政治的特点。
2.加强中央集权(1)创立中朝。
武帝即位后,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提拔一些资历浅、有能力的人,赐给他们侍中、给事中等加官,出入宫禁,参与决策,形成“中朝”(或称“内朝”)。
外朝丞相职权被削弱。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设大司马官,冠将军号,以尊宠对匈奴作战有功的外戚卫青、霍去病,权势超过丞相。
武帝临终前遗诏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佐年幼的昭帝,大司马领中朝取代丞相成为权力中心。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_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31页)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_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31页)](https://img.taocdn.com/s3/m/4e728172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05.png)
☞公元前196年的一天,刘邦衣锦还乡。 在宴请乡亲父老时,他一边敲击乐器, 一边吟诵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 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就是《大风歌》。诗句体现了刘邦当 上皇帝后的志得意满,以及对严峻现实 的担忧。刘邦是怎么当上皇帝的?他面 临怎样的统治局面?又有哪些担忧?带 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史记·高祖体纪》书影
新课标新教材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022版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楚汉之争、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 治”,知道西汉从建立、发展的变化及原因。
新课标新教材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CONTENTS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秦亡前后刘邦、项羽的战争性质的变 化,了解楚汉之争及其过程。
——班固《汉书·食货志》
结合材料思考,西汉初期是种怎样的社会状况?造成这样的原因?
状况:土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二 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1.汉初形势 此时汉高祖刘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他采取哪种措施?
1 背景: 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汉高祖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
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2.了解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内容及作 用。
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3.掌握推动“文景之治”出现的措施,了解“文 景之治”的表现,认识“实行仁政”的重要性。
三.“文景之治”
教学重点: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教学难点:休养生息政策。
新课标新教材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农民阶级
封建统治 阶级
反抗秦暴政的 秦末农民战争
统治阶级内部 争夺帝位战争
川教版七上历史导学案 11、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川教版七上历史导学案 11、汉武帝的文治武功](https://img.taocdn.com/s3/m/41f53aee172ded630b1cb63d.png)
第十一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学目标1、记住汉朝建立的时间及西汉都城,汉武帝在都城创办的学校。
2、汉武帝“独尊儒术”和颁布“推恩令”的作用,理解汉武帝开疆拓地的影响。
3、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培养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念。
教学重点尊儒术兴太学、开发边疆教学难点“大一统”的含义、“推恩令”的内容和实施所起的作用合作探究(一)、汉朝建立情况阅读教材及小字部分,思考:1、汉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儿?2、汉武帝接受了哪些教育?这些教育对汉武帝产生了什么影响?3、什么是大一统?(二)、汉武帝治国的措施。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者:主要内容:结果:2、颁布“推恩令”原因:内容:3、整顿财政:4、开发边疆:当堂练习秦始皇文治武功,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他统一了中国,李白写诗赞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他统一了中国的货币、文字等,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然后,秦朝之所以迅速在农民起义的风暴中灭亡,主要是由于秦始皇的暴政。
汉武帝富有雄才大略,他重用人才,消除侯国,建立太学,独尊儒术,兴修水利,北击匈奴。
汉武帝在位54年,两汉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武帝晚年,由于连年用兵,有的地方还发生了农民起义。
武帝悬崖勒马,向天下公开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后来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评论汉武帝时说:“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请回答:毛泽东同志曾在他的《沁园春·雪》一词中将“秦皇和汉武”相提并论。
你能比较出他们在政治上、思想上、军事上都有哪些相似的做法,你认为他们有不同之处吗?课后巩固1、自西汉以后的两千多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的是()A.道家学说B.法家学说 C.佛家学说D.儒家学说2、下列不属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A、颁布“推恩令”B、统一发行五铢钱C、盐铁改由中央专营D、鼓励推荐人才3、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是()A.汉高祖时期B.汉文帝时期C.汉景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4、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皇帝是()A.汉高祖B.汉武帝C.汉景帝D.汉文帝5、“认为上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上天的儿子。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https://img.taocdn.com/s3/m/b0077772caaedd3383c4d397.png)
课前疑问
一、汉朝除了汉武帝刘彻外,课文中有提到别的皇帝 吗?有的话,分别是?
二、刘彻16岁继承皇位后,面临的问题有什么? 三、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做了什么事?(从思想文化、 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思考) 四、我们为什么要称呼汉武帝刘彻为汉武大帝?
一、汉朝的建立
汉 高 祖 刘 邦 汉并天下瓦当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因连年战争,西汉 建立初期,国家贫穷,通过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经数十年 的恢复和发展,汉武帝刘彻在位时(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 年),汉朝进入鼎盛时期,国家进入繁荣时期。
三、汉武帝如何实现大一统
(一)思想文化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建议人:董仲舒 罢黜:贬低抑制,而不是禁止。 目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需要。 内容:排斥和抑制其他各家学说,把儒 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结果: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建议。
董仲舒(西汉儒学家)
三、汉武帝如何实现大一统
1.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2.国家统一铸造货币 3.国家垄断盐、铁经营 4.汉武帝巩固国家统一措施的作用 1.西汉军事实力的空前强大 2.设置“河西四郡” 3.加强对五岭以南及西南夷的管辖 4.汉武帝时,西汉成为疆域辽阔的大帝国
开发边疆
课堂演练
1.西汉时期出现大一统,进入强盛时期的皇
帝是 A.汉高祖 (C ) B.汉文帝
(一)思想文化
2.兴办太学
汉武帝重视儒学,重用儒生, 确立了儒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 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汉武帝根据董仲舒建议,在 都城长安办太学,让博士(官名,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经学 产生于西汉)主持教学,招收 “弟子员”,培养后备人才。
汉代兴办太学讲经图 (汉代画像砖)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说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734c610ccf84b9d528ea7a99.png)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说课材料一、说教材这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一课,主要介绍了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那一时期亦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
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
《史记》评叙刘彻“雄才大略”,《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
在中国历史书内,“秦皇汉武”经常互相衔接。
今天我们看他的历史,不能否定他是一个杰出而特殊的人物。
他的功业,对中国历史进程和后来西汉王朝的发展影响深远。
登基之初,汉武帝继续父亲生前推行的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
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
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
思想上,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儒学在古中国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
经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等一系列的发展经济与民生政策之后,西汉王朝的国力已蒸蒸日上。
汉武帝在承袭这些政策同时,积极准备军事力量的发展。
先平定南方闽越国的动乱。
后开始着手以军事手段代替带有屈辱性质的和亲政策来彻底解决北方的匈奴的威胁。
派名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打通西域,封狼居胥,将当时汉朝的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阴山甚至更远。
二、说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1.记住汉朝建立的时间及西汉都城,汉武帝在都城创办的学校。
2.理解汉武帝“独尊儒术”和颁布“推恩令”的作用,理解汉武帝开疆拓地的影响。
(二)、能力和方法1.创设问题情景,组织和鼓励学生探究学习。
2.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享探究成果。
3.培养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初步掌握评价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提升爱国主义情感。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https://img.taocdn.com/s3/m/70bbde3310661ed9ad51f39e.png)
武帝施主父(主父偃)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武帝施主父(主父偃)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不行黜陟[ch zhì] 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 不行黜陟[chù zh ],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 [ch 淮南分为三;皇子始立者,大国不过十余城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 淮南分为三;皇子始立者,大国不过十余城……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 事。
汉景帝刘启
188年 141年 前188年~前141年 字开 汉文帝之子
晁错
200年 154年 前200年~前154年 颍川(今河南禹县) 政治家 颍川(今河南禹县)人
汉景帝时期,王国问题十分严重。为维护国家统一, 汉景帝时期,王国问题十分严重。为维护国家统一,根据大臣 [cháo]错建议 采取一些措施削弱王国势力, 错建议, 晁[cháo]错建议,采取一些措施削弱王国势力,但出现诸王反叛的 七王之乱” 王国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七王之乱”,王国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B
C B.西南夷地区 B.西南夷地区
D.海南岛 D.海南岛
)。
C.公元前206年 C.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06 C.刘邦 C.刘邦
D.公元206年 D.公元206年 公元206 D.刘彻 D.刘彻
感谢您的关注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预习导学】 预习导学】 1. 西汉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 年,西汉的建立者是 , 202 刘邦 姓名)在位时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姓名)在位时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刘彻 2.向皇帝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 向皇帝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行 向皇帝建议实行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皇帝是 。从此确立了 儒 汉武帝 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3.汉武帝在 长安 兴办太学,主持教学的是 博士 。 兴办太学, 汉武帝在 4.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 4.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颁布了 推恩令 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 ,使王国的力量 分散、削弱,难以同中央对抗。 分散、削弱,难以同中央对抗。 5.汉武帝规定全国通用的货币是 汉武帝规定全国通用的货币是 。 五铢钱 6.汉武帝在打败匈奴之后,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设置 汉武帝在打败匈奴之后, 汉武帝在打败匈奴之后 河西四郡 “ ”,管辖从今甘肃 至 一带辽阔地 河西走廊 玉门关 区。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9f79a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0.png)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汉武帝的生平背景和其在位时间。
(2)掌握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成就。
(3)理解汉武帝的统治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史料,分析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2)运用比较法,分析汉武帝与其他皇帝的差异。
(3)采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认识汉武帝的贡献与局限。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分析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培养学生对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2)汉武帝的统治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2. 教学难点:(1)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具体成就。
(2)如何评价汉武帝的统治,认识其贡献与局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汉武帝的生平背景和其在位时间。
(2)引发学生对汉武帝的兴趣,导入本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2)教师提供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汉武帝的成就。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具体成就。
(2)分析汉武帝的统治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比较汉武帝与其他皇帝的差异。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总结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对汉武帝的统治进行评价,认识其贡献与局限。
(2)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加深对汉武帝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2. 请学生思考汉武帝的统治对当代中国的启示,绘制一幅相关的思维导图。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运用等,以便于改进今后的教学。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 历史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50c74cc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b.png)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历史知识点总结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一、汉武帝: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都长安(西安)。
汉武帝(刘彻)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二、稳固大一统的措施:p571、北击匈奴:时间:公元前127年到前119年,汉武帝发动三次对匈奴的战争;统帅:卫青和霍去病结果:汉军取得了胜利,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北部得以安宁,并开通了西汉联系西域至中亚各地的通道。
2、河西设郡屯田:汉武帝在河西设郡,兴筑边塞,修筑长城,开通河西走廊。
3、西南开发:西南夷:今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居住着许多语言、风俗、习惯不同的少数民族,统称“西南夷”。
如:夜郎、滇国。
4、东北拓展:东胡:如东北地区的乌桓、鲜卑族。
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在官渡大战。
曹军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消灭刘备、孙权,统一天下。
孙权、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
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220年,曹操病死。
他的儿子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222年,孙权也称王,国号吴,史称孙吴或东吴,后定都建业。
(229年,孙权正式称帝)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注意:曹操不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而是东汉末年的。
)隋唐科举制度隋文帝时开始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加政权。
隋朝创立的科举制为以后各朝相继沿用。
唐朝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科举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
历史作用:①科举制度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加政权,改善了用人制度。
②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唐朝时,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https://img.taocdn.com/s3/m/ecbba49d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1e.png)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内容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重点:1、尊儒术兴太学。
2、开发边疆。
难点:1、“大一统”的含义。
2、“推恩令”的内容和实施所起的作用。
一、预习回答:1、记住汉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及西汉都城。
2、记住汉武帝在都城创办的学校。
3、理解汉武帝“独尊儒术”和颁布“推恩令”的作用。
4、理解汉武帝开拓边疆的影响。
5、归纳汉武帝治理国家的措施。
二、课堂学习与讨论:1、导入:秦始皇统一中国秦的暴政农民起义秦灭亡刘邦建立汉朝。
罢黜独尊思想文化上:尊儒术兴太学兴办颁布2、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政治上:解决王国问题取消经济(财政)上:整理财政西北军事上:开发边疆南方西南3、学生讲述与汉武帝相关的故事。
4、根据所学知识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课堂小结: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国家是秦汉时期中国历史的主题。
汉武帝的作为从总体上适合了历史的发展趋势,促动了统一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三、检测与练习:1.汉武帝增强中央集权统治()A.直接任免地方官员 B.让地方举荐人才选用官员C.以人为镜重用官员 D.采用科学制度选拔官员2.为了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A.大兴文字狱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D.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3.小华同学出生于1994年,该年所属的世纪和年代是()A.19世纪80年代 B.19世纪9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4.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理解,其治国核心思想源于()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墨家思想5.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以下史实与汉武帝相关的是()C①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②颁布“推恩令”③强化监察制度④设置西域都护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6.汉武帝为实行“大一统”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整理财政的措施是()A.断绝研读儒家以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B.招收“弟子员”、铲除“异姓王”C.国家统一铸币,盐铁官营D.颁布推恩令,设河西四郡7.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封建帝王。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https://img.taocdn.com/s3/m/5aa4843d10661ed9ad51f393.png)
汉书中的一段话:“武帝施主父之 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 邑,以封子弟。” ——《汉书· 诸侯王表》
推恩令
实行推恩令前 诸侯国(父) 实行推恩令后 诸侯国(父)
诸侯国 (嫡长子)
长 子
次 子
三 子
至此,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汉武帝还采取措施整理财政。他 规定 ____由国家垄断经营,私人 货币 不得铸造货币和经营盐铁。 意义:
平定“七国之乱”后,把 王国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 但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请同学们帮汉武帝出谋划策: 面对如此严重的王国问题,汉武帝可以用哪 些办法去解决王国问题? 1、派军队入驻; 2、派官吏控制王国的实权;
3、宣布取消王国;
4、挑拔王国之间相互仇杀;
5、收买笼络王国;
6、分期分批取消:
7、放任不管……
董仲舒《春秋繁露》书影
提出“天人感应”说,认为“天 不变,道亦不变”,把封建统治秩 序神圣化、绝对化。提出“大一统” 的思想
什么是“大一统”?
“万物要一统于上天,国家要一统 于皇帝”。
思想上“一统”于儒家学说,政 治上、经济上“一统”于皇帝。
思想上“一统”于 儒家学说,禁止其他 学说与儒学齐驱并 进,汉武帝采纳了 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他重视儒 学,重用儒生,确 立了儒学在思想文 化领域和政治生活 中的特殊地位。
罢 黜 百 家 独 尊 儒 术
汉武帝还采纳 董仲舒 等人的建议, ______ 在都城长安办太学,让博士主持教 学,招收“弟子员”。
中央政权和王国实力对比图
单位:个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中央 王国
单位:万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课件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bd031426fff705cd170a61.png)
课后:1、(1)依靠血缘关系和亲情来巩固汉王 朝的统治。
(2)势力膨胀,不听从中央出现武力对抗中央 的七国叛乱。
(3)颁布“推恩令”,使王国力量削弱;后采 取措施, 取消王侯资格
(4)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国家垄断经营 2、建议一: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允许诸侯国建
2、此人给汉武帝提出什么建议,有什么影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确立了儒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 中的独尊地位
3、在这条建议下,采取的具体行动是在哪里创办了什 么,有哪些人,学哪家的经典? 长安兴办太学 博士 弟子员 儒家
1、图片描述了哪里的情形? 长安太学 2、你知道他们分别叫什么? 博士 弟子员
立侯 国,使其越分越小,无力对抗中央。 建议二:削去诸侯国,建立直辖于朝廷的特 别行政区。 建议三:推行儒学教育,建立太学。 建议四:在思想统一前提下,允许学术争鸣
三、经济上:整理财政
1、汉武帝是怎样整理财政的?
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圆形方孔五铢钱) 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
2、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文治武功 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
四、军事上:开发边疆
结合此图与课本谈谈汉武帝是怎样开发边疆的。
西北:打败匈奴,设置“河西四郡”管辖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 南方:打败南越,重设郡县,加强对五岭以南的管辖(海南岛) 西南:征服 “西南夷”,设郡县管理开发(夜郎自大、滇王之印)
3、体现了哪位学者的什么建议?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经
二、政治上:解决王国问题
1、西汉初,刘邦分封同姓王的目的是什么? 依靠血缘和亲情来巩固汉王朝的统治
2、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七年级 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七年级 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https://img.taocdn.com/s3/m/f0b5d199d0d233d4b14e6937.png)
大 一 统
一、汉朝的建立
时间
建立者
朝代
汉朝(西汉)
都城
公元前202年 刘邦
洛阳
二、文治
(1)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董仲舒 本质:高度 中央集权 观点:为了实现大一统,应当独尊儒术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思考:为什么汉武帝要推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这一政策?
2.政治上:
材料:汉武帝施主父之册(同“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 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汉书· 诸侯王表》
颁布推恩令
采取其他有力措施,取消了一些王、侯的资格。
想一想: 汉武帝采取推恩令等一系列措施有什么作用?
这种层层分封的办法使王国的力量分 散、削弱,难以同中央对抗。最终王 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讲经图
思考汉景帝时中央统治最大的威胁是什么?
七国之乱
西汉的建立者刘邦分封了一大批“同姓 王”,想依靠血缘和亲情来巩固汉王朝的统 治。到汉景帝时,王国对抗中央问题已经非 常严重,汉景帝采取了晁[cháo]错的建议,
着手削弱王国势力。七个国王以“清君侧”
为借口诛杀晁错发动叛乱战争,虽然最后被 镇压,但王国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儒家倡导君权独尊思想,而汉 武帝刚继位不久,正需要这么 一种思想来加强对人民的思想 控制,巩固他的统治。
(2)兴办太学
在都城长安兴办太学,让博士主持教学,招收 “弟子员”
作用:重视儒学,重用儒生,儒家学说从此 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加强了思想 控制。
文翁在成都设置 学官,创建官学, 开创了西汉一代 的官学制度。
3.经济:整理财政
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强盛的西汉》课件 中华书局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1课《强盛的西汉》课件 中华书局版](https://img.taocdn.com/s3/m/b963bba2998fcc22bcd10d8c.png)
• 2.汉武帝的改革:主要有四”方面: ”
• 一是 削弱相权 ,加强皇权;削弱诸侯王
权,加强 中央集权。
• 二是加强中央的“监察权。在全国划分13个州,
每州设“刺史一人”,专门行使监察权; • 三是加强”中央的“财权,“收盐铁归国营。由中
央统一铸造 “五铢”钱,”通行”全国。
• 四是政治思想的大一统。接受董仲舒的建
中央中集央权的,长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治久安呢?
K12教育资料
1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
董道
法
家
仲家
家
舒
废除诸子百家的主张, 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
K12教育资料
韩非子 12
(三)经略(经营谋划)边疆(军事上 的大一统措施)
(1)北部 任用 卫青、 霍去病 抗击匈奴. (2)西部 汉武帝两次派 张骞 出使西域(今新疆
K12教育资料
3
(一)文景之治
措施:轻徭薄赋、减轻刑罚 表现:新粮压着陈粮,一直堆到仓外,
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 绳子烂了,散钱多到无法计算。
K12教育资料
4
七国之乱
封国
吴国
济南王 菑川王 胶西国 胶东国 赵国 K12教育资料 楚国
封王
刘濞
刘辟光 刘贤 刘印 刘熊渠 刘遂 刘戊
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设“太学,
置五经”博士。从此,“儒家思想 成为中国”历代封
” 建王朝的正统思想。K12教育资料
7
皇帝
诸侯王
中 央
统
辖
诸侯王 侯 侯 侯 侯
的 郡
诸侯王 侯 侯 侯 侯
“推恩令”
K12教育资料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PPT课件 (7)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PPT课件 (7)](https://img.taocdn.com/s3/m/6cbc125cddccda38376bafde.png)
——《汉书·董仲舒传》
兴办太学
讲经图(汉代画像砖)
儒家经典《诗》、 《书》、 《易》、 《礼》、《春秋》
比较辩别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结束
Thank you!
小常识:
中国的食 盐分海盐、 池盐、井 盐。
开发边疆
玉门 关
敦煌 郡
酒泉 郡
张掖 武郡威 郡
汉武帝时的长城防线
“河西四郡” 武威郡 酒泉郡
张掖[yè]郡 敦煌郡
青铜匈奴当户跪举灯
马踏匈奴(霍去病墓石刻)
“赵眜”(汉武帝时南越王)玉印
汉武帝颁布给滇王的金印
汉武帝在位时西汉成为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的大帝国
2019年初中PPT课件
二零一九年六月七日
•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 他给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 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 …… • 他是谁?
第 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 文治 文化教育方面的业绩 武 帝 武功 军事方面的功绩
公元前202年, 刘邦打败项羽,
建立汉朝,
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的措施?
汉 1、思想文大 一
2、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彻底解决王国问题。
统 3、经济上:
的 措 施
统一货币铸造,盐铁官营。
4、军事上:
击匈奴,平南越,征服西南夷。
历史意义:
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空 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汉武帝 所采取的许多措施对后世产 生了 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思想文化方面:
★
汉 武 帝 的 文 治 武 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兴办太学
文治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货币由国家统一 铸造,盐铁由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家垄断经营 开发边疆
武功
民族关系方面:
汉武帝的武功
敦煌郡
武威郡
酒泉郡 张掖郡 长安 益州郡 九真郡
汉武帝的武功
历 史 的 证 据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文治:①思想方面:尊儒术兴太学。董仲舒提出 “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政治方面:颁布“推恩令”彻底解决王国 威胁中央的问题。 ③经济方面: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 国家垄断经营。 武功:④军事方面:北方打败匈奴,设置“河西四 郡”,管辖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南方控制海 南岛和“西南夷”。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汉武帝的文治
推恩令的效果
实行推恩令前 实行推恩令后 诸侯国(父)
诸侯国(父)
诸侯国 (嫡长子)
长 子
次 子
三 子
汉武帝的文治
看 一 看
四、开发边疆
1、扩建军队,启用有才干的军事将领 卫青 霍去病 2、设置河西四郡 管辖从今甘肃河西走廊至玉门 关一带 3、 加强对五岭以南的管辖 (海南 岛) 4、把西南夷纳入统治
核心:万
物 要 一 统 于 天
国 家 要 一 统 于 皇 帝
君权独 尊
董仲舒
一、尊儒术兴太学
材料: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 董仲舒传》
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 在文化上:兴办太学
汉武帝的文治
长安
说 一 说
主持教学的人称为?学生称作?
博士 “弟子员”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一、尊儒术兴太学
• 1、西汉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 • 2、什么是大一统思想? • 3、汉武帝采取谁的建议、什么措施治理国 家?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公元25年,刘秀 建立东汉
长安 洛阳
前202年,刘邦
汉武帝的文治
大一统的思想
上 天 是 万 物 的 主 宰 君权神授 皇 帝 是 上 天 的 儿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