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

合集下载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

※校内赛课教案※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谢天娟一、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记住汉朝建立的时间及西汉的都城,汉武帝在都城创办的学校。

理解汉武帝“独尊儒术”和颁布“推恩令”的作用,理解汉武帝开拓疆土的影响。

2、能力与方法: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初步掌握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维护祖国统一的教育,通过学习汉武帝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学习,进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尊儒术、兴太学2、教学难点:“大一统”的含义;“推恩令”的内容和实施所起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中心历史人物教学法(汉武帝)2、明暗两线突破法:明线: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文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暗线:刘彻唯才是举破解治国难题,武帝运筹帷幄建树文治武功。

3.多媒休课件辅助教学。

(略)四、教学过程(新授课)(一)新课导入通过抢答题的形式,引入汉武帝这样的人物,从而进行新授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二)教授新课1、新的国家建立了,内部的统一问题有是否应该得到解决?都有些什么问题呢?一是,治国学说与人才培养问题。

二是,威胁中央政权的王国问题。

三是,财政问题。

同学们想一想,汉武帝所面临的“内外问题”应从哪里入手更符合国情呢?(1)颁发“求贤令”,春秋大师董仲舒向汉武献策:“独尊儒术”,推崇儒学的好处有哪些呢?第一、儒学的核心是“仁政”,(秦朝因“暴政”而灭国),推行“仁政”,可获“民心”支持,也与自己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策略相吻合。

同时,儒学的“大一统”思想,大臣用儒学来管理国家事务,以儒学理论来制定朝庭的各种规章制度,行德政,得民心,得民心则国基永固。

第二、“尊儒术,抑百家”可使国家的政令得到统一,法律制度清楚明白,老百姓也就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罢黜百家”之“罢黜”意“思是“贬低抑制”,而将儒学提高到国家正统地位。

其它学说允许在民间传播,而非禁止。

(2)献【贤良对册】解答汉武帝最亟待解决的人才问题,有两点:提问:思想文化上如何实现“大一统“呢?那就要由国家抓教育办学校自己人培养自己人。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课程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记住汉朝建立的时间及西汉都城,汉武帝在都城创办的学校。

理解汉武帝“独尊儒术”和颁布“推恩令”的作用,理解汉武帝开拓边疆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历史人物评价能力,初步掌握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

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尊儒术、兴太学;开发边疆。

难点:评价汉武帝【导入】(2——3分钟)同学们看过《汉武大帝》这不电视剧吗?他讲的的是汉武帝的故事。

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也是一个著名的君主,自古以来,著名的君主都是具有伟大功绩的,汉武帝具有哪些功绩呢,他为什么会著名?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个伟大的君主。

【新课讲授】(30分钟)师:同学们把书翻到61页,先看一下,本课有几个子目?分别是什么?生:有三个子目,分别是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巩固国家统一;开发边疆师:我们的课题是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这三个子目与课题有何关系呢?其实这里的文治指的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采取的治国措施,武功是指军事领域的治国措施。

前两个子目都是讲文治,最后一个子目讲的是武功。

首先我们来看汉武帝的文治。

在讲这个之前,我们先简单的了解一下汉朝的建立。

汉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请同学们在61页找一下,看看谁找的又快又准?生: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

师:其实,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阶段。

我们书上61页最下面的注释有简单的说明,同学们看一下。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

东汉(公元25年——220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

汉武帝在位时间是(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处于西汉时期,也是这时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对于汉武帝我们书上61页小字部分有一些简单的介绍,现在请同学们迅速阅读,看看这段主要说明了什么。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之教案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之教案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武帝的生平背景和其在位期间的重要事迹。

2. 使学生掌握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文治武功。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研究兴趣,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汉武帝的生平简介:出生背景、继位时间等。

2. 政治方面的文治武功:推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选拔贤能等。

3. 经济方面的文治武功:开辟丝绸之路、改革币制、减轻赋税等。

4. 文化方面的文治武功:尊儒术、创办太学、推崇文化发展等。

5. 军事方面的文治武功:反击匈奴、扩大疆域、加强边防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文治武功。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汉武帝的政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汉武帝的生平背景和文治武功。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具体举措。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汉武帝的政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汉武帝的生平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政治方面的文治武功:推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选拔贤能等。

3. 讲解经济方面的文治武功:开辟丝绸之路、改革币制、减轻赋税等。

4. 讲解文化方面的文治武功:尊儒术、创办太学、推崇文化发展等。

5. 讲解军事方面的文治武功:反击匈奴、扩大疆域、加强边防等。

6. 课堂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汉武帝文治武功的理解和看法。

7. 总结课程:强调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汉武帝文治武功的了解。

六、教学拓展1. 比较汉武帝与其他皇帝的文治武功,分析各自的特点和成就。

2. 探讨汉武帝文治武功对后世的影响,如丝绸之路的作用、推恩令的影响等。

3. 研究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背景,如民族关系、社会经济发展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积极性。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优秀教案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优秀教案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2.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政策;3.能够评价汉武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2.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政策。

三、教学难点1.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政策;2.能够评价汉武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及方法1.PPT讲解(20分钟)(1)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2)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政策;(3)汉武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学生小组讨论(20分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问题进行讨论。

(1)汉武帝的文治指的是什么?文治的作用是什么?(2)汉武帝的武功指的是什么?武功的作用是什么?(3)评价汉武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学生发言(2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成员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并回答其他组的问题。

4.教师点评和总结(10分钟)(1)点评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2)总结汉武帝的政策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40分)课堂积极参与、发言质量、理解程度和思考深度等。

2.小组讨论报告(30分)小组发言内容、逻辑性、条理性和论据充分情况等。

3.总结文书(30分)综合考虑学生对汉武帝的评价和评估。

六、拓展阅读1.板块四第二讲《汉武帝与西域文化》2.板块六第一讲《秦汉时期的政治改革》3.板块八第四讲《中国古代的文明起源》七、作业及答案1.请描述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政策。

答: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政策,即通过文化和武力,保持边疆稳定、统一国家、加强各项制度和政策的调整和完善。

2.请简述汉武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汉武帝在政治制度和文化建设方面有很大的贡献,推动了中央集权、加强了纪律、普及了教育和文化、并扩大了汉朝的版图。

在文化上,他使国家文化成为中央主导的活动,普及教育和儒学,实行科举制度等。

在政治上,他加强了集权,同时对地方行政管理进行细致规划,重建皇族和国家的权力,使其在国家政治中处于主要地位。

七年级历史上册 11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教学目标+课堂练习+课后巩固)

七年级历史上册 11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教学目标+课堂练习+课后巩固)

第十一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学目标1、记住汉朝建立的时间及西汉都城,汉武帝在都城创办的学校。

2、汉武帝“独尊儒术”和颁布“推恩令”的作用,理解汉武帝开疆拓地的影响。

3、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培养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念。

教学重点尊儒术兴太学、开发边疆教学难点“大一统”的含义、“推恩令”的内容和实施所起的作用合作探究(一)、汉朝建立情况阅读教材及小字部分,思考:1、汉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儿?2、汉武帝接受了哪些教育?这些教育对汉武帝产生了什么影响?3、什么是大一统?(二)、汉武帝治国的措施。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者:主要内容:结果:2、颁布“推恩令”原因:内容:3、整顿财政:4、开发边疆:当堂练习秦始皇文治武功,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他统一了中国,李白写诗赞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他统一了中国的货币、文字等,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然后,秦朝之所以迅速在农民起义的风暴中灭亡,主要是由于秦始皇的暴政。

汉武帝富有雄才大略,他重用人才,消除侯国,建立太学,独尊儒术,兴修水利,北击匈奴。

汉武帝在位54年,两汉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武帝晚年,由于连年用兵,有的地方还发生了农民起义。

武帝悬崖勒马,向天下公开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后来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评论汉武帝时说:“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请回答:毛泽东同志曾在他的《沁园春·雪》一词中将“秦皇和汉武”相提并论。

你能比较出他们在政治上、思想上、军事上都有哪些相似的做法,你认为他们有不同之处吗?课后巩固1、自西汉以后的两千多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的是()A.道家学说 B.法家学说C.佛家学说 D.儒家学说2、下列不属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A、颁布“推恩令”B、统一发行五铢钱C、盐铁改由中央专营D、鼓励推荐人才3、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是()A.汉高祖时期B.汉文帝时期C.汉景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4、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皇帝是()A.汉高祖B.汉武帝C.汉景帝D.汉文帝5、“认为上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上天的儿子。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之优秀教案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之优秀教案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之优秀教案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一、教学目标1.本课教学设计理念:——把历史课堂变成培养现代管理人才的大课堂。

本课内容符合这一理念。

我大胆尝试“课型”的转化。

2.教学重点: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实行“推恩令”)3.教学难点:“大一统”的含义、“推恩令”的内容及实施、二、学情分析影视《东方朔》、《汉武大帝》播放,金屋藏娇、卫青、霍去病、司马迁与《史记》、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丝绸之路等等相关内容的课外阅读,都是学生学习本课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1.中心历史人物教学法(汉武帝)2.明暗两线突破法:明线: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思想、教育、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暗线:小刘彻唯才是举破解治国难题,汉武帝运筹帷幄建树文治武功。

3.多媒休课件辅助教学。

(略)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说明:设计了五种不同的导入方法,根据学生情况择其一。

)【导入法一】汉武帝的用人之道是一直为后人称道的。

在用人问题上不拘一格,独树一帜。

一个封建帝王能如此应当说是相当了不起。

他的成功可以两句话概括:“小刘彻唯才是举破解治国难题,汉武帝运筹帷幄建树文治武功”。

今天的我们可以从中好好地学习他的用人观与决策力。

提出问题:1.刘彻继位时面临的哪几件最困难的国家问题?他依靠什么力量采取了哪些措施去解决的?2.如何看待汉武帝的用人策略?如何评价他的文治武功?饶”而“不扰民”?同学们想一想,汉武帝所面临的“内外问题”应从哪里入手更符合国情呢?(一)颁发“求贤令”,春秋大师董仲舒向汉武献策:“独尊儒术”,1.献《天人三册》,破解刘彻治国理论:董大师提出“大一统”思想与“君权神授、君权独尊”的思想。

万物‘大一统’于上天,国民‘大一统’于皇帝,皇帝乃上天之子,即‘天子’,代天治民,君主的权力乃上天所授,即君权神授,突出“君权独尊”。

这是从秦以法治强化皇权到汉武帝以神权强化皇权,皇权的神秘化有助于提高皇帝的至高无上的不可触犯的威严。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优秀教案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优秀教案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优秀教案•相关推荐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优秀教案一、基础知识目标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措施。

理解其内容、作用、影响。

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历史人物评价能力,初步掌握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

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尊儒术兴太学。

开发边疆。

教学难点:“大一统”的含义。

“推恩令的内容和作用。

一、导入新课:放电视剧《大汉天子》的主题曲,创设历史情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问:1)、讲的是汉朝哪个皇帝的故事?2)、你知道关于汉武帝的哪些故事?历史上的汉武帝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今天穿越时空,置身西汉,走近大汉天子——汉武帝。

二、教授新课:歌中唱到“守业更比创业难”,西汉自高祖刘邦建立以来,历经惠、文、景帝几代人努力,到武帝时,他不但守住这份业,而且还发扬光大,今天把中国人称为“汉人”,把我们的语言叫“汉语”,就是因为汉朝的强盛对后世影响深远。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汉武帝是如何守住这份业的?(展示)汉武帝在文治方面做的如何?用5分钟的时间,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

分为3组,分别找政治、思想、经济面临的问题?有什么措施?起什么作用?各组学生相互提问、解答。

政治:王国问题→颁布“推恩令”→内容→作用:政治上一统于皇帝,加强中央集权。

(问)与景帝的“削藩”有何不同?(景帝用武力“硬”的,武帝用“软”的,手段更高明、更巧妙)。

(过渡)但是,削弱王国实力的'做法,在当时招来了诸子百家的责难,他们由于立场不同,议论纷纷,甚至朝廷,谩皇帝,面对这种局面,汉武帝怎么处理?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废除诸子百家的学说,惟独推崇儒家学说。

)兴办太学,推行儒家教育。

看图观察太学的基本情况。

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经济:措施:(统一铸币、盐铁官营)→原因→作用:经济上一统于皇帝。

探究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策划与实施

探究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策划与实施

探究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策划与实施。

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2.学习汉武帝的文治思想和治理方式,了解其为什么会被称为文治武功之帝;3.了解历史事件对文化、社会、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影响;4.能够掌握历史文献的重要性,培养对历史文献的阅读和分析能力;5.能够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古代中国历史——探究汉武帝的文治武功1.汉武帝的生平及其治国方略;2.汉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3.汉武帝的文治之道和武功之策;4.汉武帝推行的改革和调整措施;5.汉武帝对社会、教育、文化和军事活动的重视。

三、教学方法1.学生独立阅读课本和相关历史文献,理解课本和文献中的知识点;2.小组合作完成历史文献或视频分析活动,讨论和总结各小组的分析成果;3.教师进行课外扩展,例如观看电影并进行总结或参观相关历史遗址;4.教师进行演讲,讲述汉朝历史、文化、民俗和文治武功等相关内容;5.学生作文反思自己对于文治武功的理解和思考,以及对社会现状和未来的设想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宣布这一节课的导学目标,引出学生自己对于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的了解,并指导学生自己明确这一节课的目标。

2.理解课本和历史文献(4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本和相关历史文献,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学生还要注意各种文献对于该事件的不同描述,探讨背后的原因和社会背景。

3.小组合作历史文献分析活动(35分钟):教师安排学生分成小组,分析相关历史文献,讨论文献分析的结果并逐一讨论及总结。

各小组通过合作分析和互相了解,加深对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的认识和了解。

4.课外扩展(4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观看电影或参观相关历史遗址,体验和感受真实的历史文化氛围。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互动,加深对于这个时代和人物的仔细了解。

5.教师演讲(25分钟):教师对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情况、汉武帝的文治思想和治理方式等相关内容进行阐述,梳理整个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目标要求】1.识记和理解记住汉朝建立的时间及西汉都城,汉武帝在都城创办的学校。

理解汉武帝“独尊儒术”和颁布“推恩令”的作用,理解汉武帝开疆拓地的影响。

2.能力和方法创设问题情景,组织和鼓励学生探究学习。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享探究成果。

培养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初步掌握评价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提升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培养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预习导学】1. 西汉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年,西汉的建立者是,(姓名)在位时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2.向皇帝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皇帝是。

从此确立了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3.汉武帝在兴办太学,主持教学的是。

4.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颁布了,使王国的力量分散、削弱,难以同中央对抗。

5.汉武帝规定全国通用的货币是,它与秦“半两”钱同为钱。

6.汉武帝在打败匈奴之后,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设置“ ”,管辖从今甘肃至一带辽阔地区。

【问题探究】假如你是一名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西汉王朝采访汉武帝的记者,你可以向汉武帝提四个问题来了解西汉的大一统格局,你会问哪四个问题?请你设计出四个问题,并试着分析出汉武帝可能做出的回答。

【例题精析】例1.(XX年安徽)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

汉武帝的治国核心思想来源于()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汉武帝的生平背景和其在位时间。

(2)掌握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成就。

(3)理解汉武帝的统治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史料,分析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2)运用比较法,分析汉武帝与其他皇帝的差异。

(3)采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认识汉武帝的贡献与局限。

(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分析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3)培养学生对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2)汉武帝的统治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2. 教学难点:(1)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具体成就。

(2)如何评价汉武帝的统治,认识其贡献与局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汉武帝的生平背景和其在位时间。

(2)引发学生对汉武帝的兴趣,导入本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2)教师提供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汉武帝的成就。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具体成就。

(2)分析汉武帝的统治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比较汉武帝与其他皇帝的差异。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总结评价:(1)教师引导学生对汉武帝的统治进行评价,认识其贡献与局限。

(2)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加深对汉武帝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2. 请学生思考汉武帝的统治对当代中国的启示,绘制一幅相关的思维导图。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运用等,以便于改进今后的教学。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汉武帝的生平背景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2)掌握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对于巩固国家统一、推动社会发展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汉武帝的生平及其成就。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汉武帝与其他皇帝的差异及其原因。

(3)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深入研究汉武帝在某一领域的具体成就及其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到历史人物的功过与历史背景的关联。

(2)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3)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汉武帝的生平背景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2)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对于巩固国家统一、推动社会发展的意义。

(2)汉武帝与其他皇帝的差异及其原因。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历史课本《中国古代史》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关于汉武帝的生平、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历史文献和学术著作。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汉武帝的生平背景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激发学生对汉武帝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讲述汉武帝的政治成就,如加强中央集权、选拔贤能、改革官制等。

(2)介绍汉武帝的经济成就,如开辟丝绸之路、推广铁器、改革币制等。

(3)阐述汉武帝的文化成就,如尊儒术、兴太学、编纂《史记》等。

(4)讲述汉武帝的军事成就,如击败匈奴、扩张疆域、设置郡县等。

3. 课堂讨论:(1)比较汉武帝与其他皇帝的差异,探讨其原因。

(2)分析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对于巩固国家统一、推动社会发展的意义。

汉武帝文治武功教案

汉武帝文治武功教案

《汉武帝文治武功》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汉朝建立的时间及都城;汉武帝在位时创办的学校
2、理解汉武帝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颁布“推恩令”的作用
3、理解汉武帝开疆拓地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的理解,为培养学生初步评价汉武帝打下基础,以达到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2、通过让学生结合历史图册理解西汉疆域开发的事实,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理解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汉武帝时期疆域的分析,进行维护祖国统一思想的教育。

2、通过对汉武这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理解“推恩令”的内容和其实施所起的作用。

3、理解开发边疆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1、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如何让学生理解“大一统”的含义。

3、如何让学生理解“推恩令”的内容和其实施所起的作用。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汉武帝的时代背景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2)掌握汉武帝在武功方面的主要成就,如开拓边疆、加强中央集权等。

(3)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3)采用案例分析法,研究汉武帝在武功方面的主要成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认识汉武帝的历史地位。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强调中央集权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汉武帝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措施。

(2)汉武帝在武功方面的主要成就。

(3)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汉武帝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

(2)汉武帝的武功成就及其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汉武帝的时代背景。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汉武帝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措施。

(2)组织讨论,分析汉武帝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3. 课堂讲解:(1)讲解汉武帝的政治体制改革。

(2)讲解汉武帝的经济改革措施。

(3)讲解汉武帝的文化改革措施。

4. 案例分析:(1)分析汉武帝在武功方面的主要成就。

(2)讨论汉武帝的武功成就对后世的影响。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对后世的影响。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查阅资料,了解汉武帝的其他方面成就。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六、教学内容:1. 了解汉武帝时期的军事改革。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之教案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之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武帝的基本生平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多角度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1. 汉武帝的生平及其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 汉武帝文治武功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汉武帝时代的历史背景及其对汉武帝政策的影响。

2. 汉武帝文治武功的内在联系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1. 教材或历史资料。

2.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汉武帝的生平背景,引起学生对汉武帝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汉武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加强中央集权、开辟丝绸之路、推广儒家思想等。

3. 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提出汉武帝文治武功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课堂小结(5分钟)第二课时:5. 深入学习(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汉武帝文治武功的内在联系及其历史意义。

6.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分享自己的观点。

8. 作业布置(5分钟)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汉武帝文治武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教学建议1. 注重历史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武帝的政策和成就。

2.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评价汉武帝,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结合实际情况,举例说明汉武帝文治武功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五、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汉武帝与其他历史人物的政治、军事、文化成就,探讨其异同。

2. 研究汉武帝文治武功背后的历史原因和时代背景,深入理解其历史意义。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

高中历史《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汉武帝的生平背景,掌握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搜集、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探究汉武帝的治国策略及其成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客观评价汉武帝的治国策略及其成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汉武帝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内容:a. 汉武帝的文学成就:介绍汉武帝在文学方面的贡献,如提倡儒学、设立太学等。

b. 汉武帝的武功事迹:介绍汉武帝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如开拓边疆、击败匈奴等。

c. 汉武帝的治国策略:分析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3. 案例分析:以汉武帝时期的某个具体事件为例,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分析汉武帝的治国理念。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对其后代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客观评价。

5. 总结:对汉武帝的治国策略及其成果进行总结,强调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地位。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逻辑思维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历史》相关章节内容。

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论文、书籍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六、教学活动1. 影片观赏:播放有关汉武帝的纪录片或电影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汉武帝的生平事迹。

2.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汉武帝及其大臣,进行情景模拟,增进学生对汉武帝治国理念的理解。

3. 知识竞赛:设计有关汉武帝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汉武帝的生平事迹、治国策略等,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10《xx的文治武功》教案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记住汉朝建立的时间及西汉的都城(2)了解xx创办的学校(太学)(3)理解汉武帝推行“独尊儒术”和颁布“推恩令”的作用(4)理解xxxx拓地影响(5)能够讲述xx大一统的措施2、能力和方法(1)通过归纳汉武帝文治武功的措施,培养学生归纳能力;(2)通过讨论汉初遗留下来的诸侯国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通过史料的阅读和展示,使学生初步形成“让史实说话”,论从史出的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2)培养学生树立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观念。

(3)通过学习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认识他敢于做前人未做之事,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尊儒术兴太学;开发边疆2 / 102、难点:大一统的含义;推恩令的内容和作用教法与学法:教法:图片演示法、讨论法、谈话法、阅读指导法、比较法、讲述法学法:阅读、观察与比较、讨论与探究教具:多媒体设备及CAI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伴随优美的中国古典音乐用多媒体播放汉朝的人文图片:素纱禅衣、丝绸之路、1金缕玉衣、长信宫灯、西汉丝绸、西汉陶瓷等)播放完毕,教师设问:历史材料往往反映了那一段时期的历史,大家看了这一组图片,对汉朝有什么看法?生答后,教师指出:汉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对历史影响很大,并引导学生指出:汉族、汉语、汉字等我们今天很多熟悉的名词来历都和汉朝有关。

教师设问:3 / 10汉朝的鼎盛时期出现在谁的统治时期呢?好,我们今天就穿越时空的隧道,去了解一下历史上的汉武帝。

讲授新课:(投影课题)第3课xx的文治武功教师设问:汉朝是由汉武帝建立的吗?大家知道汉朝是由谁建立的吗?什么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指出:汉朝由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阶段,西汉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东汉的都城在洛阳。

教师指出:汉朝的鼎盛出现在汉武帝统治时期,(投影汉武帝像),设问:这位威风凛凛的皇帝是谁?他本名叫什么?教师指出,汉武帝刘彻16岁登基,在位54年,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人们往往把他和秦始皇并论,称为“秦皇汉武”。

教师设问:汉武帝即位后统治国家会面临什么问题?请大家帮他设想一下。

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表扬好的问题,予以总结并继续设问:汉武帝怎样通过文治武功使汉朝进入鼎盛呢?一、尊儒术兴太学(投影)汉武帝自登基之日起,如何治理国家成为了他日夜思考的首要问题,要治理好国家必须要有治国安邦的人才,所以上台后不久,就下诏求贤,在求贤过程中,西汉著名的儒家学者董仲舒被推荐上来了。

(投影董仲舒画像),教师设问:董仲舒为皇帝治国提出了什么建议呢?(播放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的视频材料),教师设问:4 / 10xx的观点是什么?生答后,接着设问:他认为皇帝是上天的儿子,所以皇帝又称为什么?教师指出,天子的名称也就开始流传下来了。

设问:他建议皇帝要实行大一统,大一统指的是什么?教师指出:注意,大一统与大统一不同,大统一是指领土上的统一,大一统是指万物要一统于上天,国家要一统于皇帝。

教师设问:为实现大一统,董仲舒提出了哪两个建议而被汉武帝采纳?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投影材料)“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教师设问:“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派学说?学生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董仲舒认为除了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外,其他各家学说都应全部禁止,也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2、兴太学教师设问:汉武帝为了贯彻“独尊儒术”,还大力推行儒家教育,设立了古代的最高学府,是什么?设在哪里?主持教学的人员叫什么?当时的博士和我们现在的博士是一个意思吗?太学的学生被称为什么?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在太学里,学生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学成后录用为各级官吏,这样什么思想就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生答后,教师指出,儒家思想一直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

教师设问: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儒术兴太学,对大一统的实现有什么作用?生答后,指出,尊儒术兴太学统一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大一统的实现。

接着设问:5 / 10秦始皇为加强思想统治采用了什么措施?有什么危害?对比汉武帝与秦始皇的做法,谁更高明一些?教师讲述:思想上的问题解决了,汉武帝还不能高枕无忧,因为还有更棘手的问题在困绕着他,就是如何巩固国家统一的问题。

二、巩固国家统一(投影)教师设问:当时有哪些问题威胁国家统一呢?一个是王国问题1、解决xx问题:颁布推恩令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62页介绍王国问题由来的小字内容,并思考问题:(1)xx问题是怎样产生的?(2)xx是怎样解决xx问题的?(3)王国问题最终得到彻底解决了吗?生答后,教师再设问:王国问题的存在对国家造成什么影响?生答后,继续设问:如果你是汉武帝时期的大臣,你将向汉武帝提出怎样的建议解决王国问题?请大家讨论,分成四人一小组,讨论后,再请选出代表来回答。

学生讨论作答,教师对学生的建议予以简单的评价。

教师指出:为了不再重蹈汉景帝的覆辙,必须采用一个既能削弱王国实力,又不会引起叛乱的最好方法,设问:你们认为谁的建议最好?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继续设问:6 / 10汉武帝采用了什么建议呢?生答后,指出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投影材料):“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汉书》,让学生齐读后,一句句引导学生解释这一段话。

之后,投影一个王国分成若干个侯国的示意图,并设问:推恩令推行后,使一个大王国分成许多小侯国,这与加强国家统一有什么关系?生答后,教师总结,推恩令让一个大王国变成许多小侯国,力量削弱,再也无力对抗中央。

王国势力缩小后,后来汉武帝决定斩草除根,又以种种借口,逐步夺去王侯的爵位。

这样汉武帝不费一刀一枪、一兵一卒就彻底解决3了王国问题,而这个问题,就连汉高祖和他的父亲都没能够解决,你们说他配不配用雄才大略这个词?教师总结:汉武帝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设问:但是,还有一个威胁国家统一的问题没有解决,是什么问题?2、整理财政教师讲述:汉朝初期,币制混乱,各王国都有铸造钱币的权利,而且盐业和铁业这两个利润最高的部门都由富商把持,教师设问:这会对国家造成什么影响?生答后,教师总结:阻碍了流通,影响了国家的税收。

设问:xx又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1)把铸造币权收归中央,私人不得铸造货币,国家统一铸造新币“五铢钱”,(投影西汉五铢钱)指出,它的重量是五铢,相当于3.33克。

设问:秦朝的统一货币是什么?(投影半两钱)设问:7 / 10我们来比较一下二者有何共同点?学生观察作答后,教师指出第二个措施:(2)汉武帝规定盐铁由国家来垄断经营,把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教师设问:这两个措施有何作用呢?生答后教师总结:这两个措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

)(投影西汉官仓图片),设问:大家用什么词来形容西汉粮仓?教师指出,这说明西汉经济上非常的富裕。

教师总结:武帝就是采用了独尊儒术、巩固国家统一的文治措施,使汉朝在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几个方面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西汉的强盛,又为武帝的武功,开拓疆土巩固发展庞大的帝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我们来看一下武帝的武功。

四、开发边疆(投影)教师设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4页的内容,思考: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开发边疆?(学生看书后归纳汉武帝开发边疆的措施),教师指出:(1)扩建军队,起用有才干的军事将领,设问:你们所熟悉的汉武帝时有才干的军事将领有哪些?(2)设置xx四郡,设问:它们管辖哪里?(投影西汉疆域地图)让学生依图指出地区;8 / 10(3)加强对五岭以南的管辖,设问:我们最大的经济特区是哪里?它已经在汉朝管辖范围之内了。

(4)把西南夷纳入统治。

(投影滇王之印图)指出:这是当时管理西南一带的滇王印。

在把西南夷纳入汉朝统治的时候,有一个成语出现了,设问:是什么成语?让一个学生讲述这个成语的来历,并说出这个成语的寓意。

(投影xx疆域图)教师设问:开发边疆对于汉朝有什么影响呢?西汉的疆域怎么样?生答后,教师指出汉武帝开发边疆的影响:西汉成为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帝国,同时汉4武帝也实现了军事上的大一统。

西汉傲立于东方,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之一。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请同学们归纳一下汉武帝文功武治的措施。

学生归纳后投影如下图示:独尊儒术(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兴太学文治巩固国家统一(1)颁布推恩令,解决xx问题;(2)整理财政大一统开发边疆9 / 10(1)扩建军队,任用军事将领;(2)设置xx四郡xx (3)加强对xx的管辖;(4)把xx纳入统治教师引导学生指出:尊儒术兴太学和巩固国家统一是汉武帝的文治,开发边疆是他的武功,通过他的文治武功,使西汉实现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军事上的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汉武帝在前人成果基础上大展宏图,敢想前人所未想,敢于创新,成就了一代伟业。

我们从中看到,创新才能求发展,创新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我们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勇于创新,大胆探索。

布置作业:1、抢答课后选择题2、课后研究性问题: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请同学们下去再查阅一些资料,尝试写一篇小论文评价汉武帝。

自我评述:本节课教学以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为主线,并通过多方联系对比,显示出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借机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将历史与现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本节课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和丰富的历史图片和文字史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使学生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学习状态之中。

本课教学在2004年重庆市北碚区课程改革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使用教材:10 / 10四川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龚奇柱主编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