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PPT课件 (7)
——《汉书·董仲舒传》
兴办太学
讲经图(汉代画像砖)
儒家经典《诗》、 《书》、 《易》、 《礼》、《春秋》
比较辩别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结束
Thank you!
小常识:
中国的食 盐分海盐、 池盐、井 盐。
开发边疆
玉门 关
敦煌 郡
酒泉 郡
张掖 武郡威 郡
汉武帝时的长城防线
“河西四郡” 武威郡 酒泉郡
张掖[yè]郡 敦煌郡
青铜匈奴当户跪举灯
马踏匈奴(霍去病墓石刻)
“赵眜”(汉武帝时南越王)玉印
汉武帝颁布给滇王的金印
汉武帝在位时西汉成为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的大帝国
2019年初中PPT课件
二零一九年六月七日
•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 他给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 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 …… • 他是谁?
第 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 文治 文化教育方面的业绩 武 帝 武功 军事方面的功绩
公元前202年, 刘邦打败项羽,
建立汉朝,
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的措施?
汉 1、思想文大 一
2、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彻底解决王国问题。
统 3、经济上:
的 措 施
统一货币铸造,盐铁官营。
4、军事上:
击匈奴,平南越,征服西南夷。
历史意义:
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空 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汉武帝 所采取的许多措施对后世产 生了 深远影响。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PPT课件 (11)
A.假如你是汉武帝,你需要加强皇权和打击王国势力,为什么要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B.如何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利和弊?
。
8.孔孟的儒学只提到‘仁’、‘德’。而没 有讲到加强皇权和中央权威,实行法治。 自然秦始皇不采纳,而董仲舒发展了儒家 思想,既坚持了儒家思想的‘仁政’、 ‘德治’,又吸取了法家等其他学说,这 很适应汉武帝加强皇权和打击王国维护国 家统一的需要,又能很好地解决在治民中 刚柔相济的策略要求,因此,董仲舒的新
秦朝的灭亡·。 B.汉初崇尚黄老思想。各有得失成败。
C.西汉王朝走上鼎盛时期后,汉初无为而治的 思想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了。此时,董仲舒吸取 先秦各家思想,创立了新儒家学派,他所宣扬的
君权神授理论和 “三纲五常”学说,既能适应 加强皇权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又能很好地解决 在治民中刚柔相济的策略要求,因此,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被汉武帝所采纳。 这完全是出于现实的需要,对加强中央集权和 巩固国家的统一,在历史上是起了进步作用的
汉武帝时的长城防线
卫青、霍去病 国画:漠北之战
“河西四郡”之一,甘肃武威城
青铜匈奴 当户跪举灯
青铜匈奴当户跪举灯为中山靖王刘胜生前使用的灯具,以匈奴官吏下跪举灯的形式,显示了西汉统治者战胜匈奴后的 悦心态。
河仓城遗址(俗称大方盘城,建于西汉,位于敦煌西北的戈壁滩中)
汉武帝重新设置郡县,加强对五岭 以南广大地区的管辖,把“西南夷”地
如何评价历史事件1.产生的背景,分析其产生的合理性。2. 造成什么样结果。3.有何影响,一般分为好的与坏的,对 本国和对国际的。不是所有的历史事件都完全具备以上三 条,有时候可能只需要从以上三点的某几个方面分析,视 具体问题而定。
西汉建立与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笔记
西漢建立與漢武帝的文治武功笔记景帝去世后,16岁的太子刘彻即位,是为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
汉王朝经过六十余年的休养生息,经济繁荣发展,国力大幅提升,但国家仍面临着各种社会矛盾。
黄老“无为”政策已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要求。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认识到“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20]。
他即位后,逐步将国策从清静无为调整为积极有为,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统一思想;对外北伐匈奴,巩固边防,拓展疆域。
1.独尊儒术,确立新的统治思想战国后期以来,儒家广泛吸收阴阳五行、法家等诸子百家思想,形成新的儒学。
他们主张的大一统思想、完备的王制理论和严格的尊卑等级观念,符合汉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建立和巩固社会秩序的需要。
因此,自文帝以来儒学的影响不断增强。
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丞相卫绾建议,罢黜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学说的贤良。
[21]建元五年,设五经博士,提高儒学在官学中的地位。
次年听从丞相田蚡建议,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优礼延揽儒生数百人,形成儒家独尊局面。
武帝还接受董仲舒建议,建立太学,设置博士弟子50人,培养儒生官僚。
但在治政方面,武帝并非纯用儒术,而是广泛吸纳法家思想和手段,外儒内法。
他重用的三位儒者董仲舒、公孙弘、兒宽,均“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22]。
董仲舒把儒学引入法律,以《春秋》经义断狱。
后来宣帝将汉代政治总结为“霸王道杂之”[23],实道出西汉政治的特点。
2.加强中央集权(1)创立中朝。
武帝即位后,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提拔一些资历浅、有能力的人,赐给他们侍中、给事中等加官,出入宫禁,参与决策,形成“中朝”(或称“内朝”)。
外朝丞相职权被削弱。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设大司马官,冠将军号,以尊宠对匈奴作战有功的外戚卫青、霍去病,权势超过丞相。
武帝临终前遗诏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佐年幼的昭帝,大司马领中朝取代丞相成为权力中心。
文治武功的基本释义
文治武功的基本释义文治武功是古代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体现,它是指通过培养人才、加强教育、推行宽政以及整备军事等手段来达到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的目的。
这一理念起源于中国的古代历史,体现了中国古代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的理念和策略。
文治武功的基本含义包含了两个方面,即文治和武功。
文治指的是通过改善教育体制、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加强民生建设等一系列文化和社会基础工作来提升国家的治理能力。
武功则指的是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军事手段。
首先,文治强调发展教育事业与思想文化建设。
古代中国重视教育,文治武功中的文治部分就包括了推行教育普及。
历史上,很多朝代都提倡文务政治,注重学问和教育。
统治者重视招贤纳士,倡导儒学思想,提倡道德修养和文化传承,这样可以培养士人才,为国家提供人才支持。
其次,文治还注重吏治和宽政。
良好的吏治和政治制度可以提高国家的治理能力,减轻社会不满情绪,增强国家凝聚力。
历史上,很多统治者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行明断公正的法治,加强官员的选拔和考核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同时,文治还注重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建设。
推行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军事力量,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
历史上,中国古代朝代也重视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进行农业改良、城市建设、水利工程等方面的建设,为国家增添力量。
文治武功的武功部分则是指通过军事力量保卫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军事力量是一国的重要支撑,保障国家安全是国家的首要责任。
历史上,很多统治者都注重军事建设,加强边疆防守,加强军队的训练和装备等,以确保国家的繁荣和安全。
总而言之,文治武功是古代中国治理国家的基本理念和策略。
通过文治可以提升国家的治理能力和文化素养,通过武功可以保障国家的安全和维护社会的稳定。
这一理念体现了古代中国统治者的智慧和才干,也是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今天的中国,虽然面临了不同的挑战和变化,但文治武功的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川教版七上历史导学案 11、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第十一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教学目标1、记住汉朝建立的时间及西汉都城,汉武帝在都城创办的学校。
2、汉武帝“独尊儒术”和颁布“推恩令”的作用,理解汉武帝开疆拓地的影响。
3、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培养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念。
教学重点尊儒术兴太学、开发边疆教学难点“大一统”的含义、“推恩令”的内容和实施所起的作用合作探究(一)、汉朝建立情况阅读教材及小字部分,思考:1、汉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儿?2、汉武帝接受了哪些教育?这些教育对汉武帝产生了什么影响?3、什么是大一统?(二)、汉武帝治国的措施。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者:主要内容:结果:2、颁布“推恩令”原因:内容:3、整顿财政:4、开发边疆:当堂练习秦始皇文治武功,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他统一了中国,李白写诗赞曰:“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他统一了中国的货币、文字等,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然后,秦朝之所以迅速在农民起义的风暴中灭亡,主要是由于秦始皇的暴政。
汉武帝富有雄才大略,他重用人才,消除侯国,建立太学,独尊儒术,兴修水利,北击匈奴。
汉武帝在位54年,两汉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武帝晚年,由于连年用兵,有的地方还发生了农民起义。
武帝悬崖勒马,向天下公开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后来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评论汉武帝时说:“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请回答:毛泽东同志曾在他的《沁园春·雪》一词中将“秦皇和汉武”相提并论。
你能比较出他们在政治上、思想上、军事上都有哪些相似的做法,你认为他们有不同之处吗?课后巩固1、自西汉以后的两千多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的是()A.道家学说B.法家学说 C.佛家学说D.儒家学说2、下列不属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A、颁布“推恩令”B、统一发行五铢钱C、盐铁改由中央专营D、鼓励推荐人才3、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是()A.汉高祖时期B.汉文帝时期C.汉景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4、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皇帝是()A.汉高祖B.汉武帝C.汉景帝D.汉文帝5、“认为上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上天的儿子。
2024年统编版7年级上册历史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课件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惠帝刘盈即位后,继续奉行这一政策……曹参任丞相后,沿袭前任丞相萧何的做法,无所变更,史称“萧规曹随”。惠帝死后,高祖皇后吕雉临朝称制。吕后虽重用吕氏,大封吕姓子弟为王、侯,诛杀刘姓宗室,但政治上仍然奉行无为方针……惠、吕时期社会经济稳步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下面这则材料包含哪些历史信息?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立刻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立刻得之,宁可以立刻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结果是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议一议: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项目
秦朝
汉初
统治政策
赋税沉重(三分之二)徭役兵役繁重刑法残酷等
轻徭薄赋(十五税一)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鼓励耕织
放纵部下烧杀抢掠,失去民心
用人
广纳贤才,身边有一批谋士良将,势力不断壮大
刚愎自用,不重视人才,实力逐渐削弱
结果
取得胜利,建立汉朝
最终失败,乌江自刎
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 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杰出的人才,我重用他们,这就是我得胜的原因。
汉武帝雄韬武略(汉武帝外攘夷狄)
汉朝立国之初,由于多年战乱,导致国家积贫积弱,经过高祖、惠帝高后尤其是文景之治,到汉武帝即位时,汉朝已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局面。
司马迁《史记》记载说:“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初,百姓大量死亡流散,物价飞涨,小米一石达万钱,马一匹百金,物资极度匮乏,贵为天子也没有办法配齐四匹同样颜色的马驾车,而有的大臣甚至找不到马匹,只能乘坐牛车出行。
经过前几任皇帝的苦心经营,汉武帝即位时已国富民丰。
司马迁又记载说:“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国库里的钱因长期没有动用,所以串钱的绳子都腐烂了,要想清点一下国库有多少钱,居然数不清。
国家粮仓的粮食,多到了“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的地步。
过去,天子也只能乘坐杂色马车,将相更窘迫至乘牛车出行,武帝时则“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者摈而不得会聚”。
普通街巷中的百姓也有马匹,田野中的马匹更是成群,以至乘母马的人受排斥不许参加聚会。
不仅物质文明成果丰硕,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也成效显著,出现了“天下为一,万里同风”的气象。
汉武帝是个智者,他没有在盛世光环下安常处顺,而是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敏锐地察觉到了足以使盛世昙花一现的历史难题。
“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凌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
(《资治通鉴》)西汉思想家、儒学大师董仲舒也在对策中呼吁:“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
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
” (《汉书·董仲舒传》)其中心思想是,治理好国家,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不失时机地进行。
于是,汉武帝逐步将国策从清静无为调整为积极有为,对内统一思想,兴利除弊,厉行,创造一套可惠及后世子孙的法度;对外北伐匈奴,巩固边防,开疆拓土,建累世功业。
尊崇儒术,确立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川教版历史课程网-川教版历史课程网
川教版历史课程网|川教版历史课程网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WTT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川教版历史课程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川教版历史课程网川教社历史课程网:://.chuanjiaoban./article.php?id=5403川教版历史教科书全部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第1课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第3课远古祖先的传说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第4课国家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第5课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第6课春秋争霸第7课战国七雄第8课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第9课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第10课战国百家争鸣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第11课秦朝的统一第12课陈胜、吴广起义第13课西汉的兴盛第14课丝绸之路第15课东汉的兴衰第16课秦汉时期的文化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17课三国鼎立第18课从西晋统一到南北对峙第19课南方经济的发展与北方民族的交融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书法主题活动历史学习经验交流会实验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学习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第3课远古的传说主题活动一创办“历史角”第二学习主题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4课夏朝和商朝第5课西周的兴亡第6课春秋争霸第7课战国争雄第8课商鞅变法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第9课秦朝的统一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第12课张骞通西域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主题活动二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主题活动三三国南北朝历史综合学习第五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上)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第18课卓越的工程第19课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第20课汉字的演变第21课活跃的学术思想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第23课多姿多彩的艺术附录(一)朝代简表(上)附录(二)中国古代历史大事年表(上)附录(三)历史学习资源分类推荐(1)《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学习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第2课走向全盛的唐朝第3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第4课唐朝的民族关系第5课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主题活动四历史遗址考察第七学习主题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第6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第7课南方经济的发展第8课宋代的社会生活第9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第八学习主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0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第11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第12课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第13课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第14课封建帝国的危机主题活动五演讲会第九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下)第15课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第16课建筑奇观第17课科技巨著与史学巨著第18课唐诗与宋词第19课明清小说第20课石窟艺术宝库第21课书法与绘画主题活动六走近印刷术主题活动七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欣赏会附录(一)朝代简表(下)附录(二)中国古代大事年表(下)附录(三)历史学习资源分类推荐(2)《中国历史》八年级上第一学习主题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第3课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主题活动一列强侵华史综合学习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第5课洋务运动第6课戊戌变法第7课辛亥革命第8课新文化运动第三学习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9课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10课国民革命运动第11课人民军队的建立第12课红军长征主题活动二红军长征故事会第四学习主题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3课抗日救亡运动第14课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15课国共合作抗日第16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主题活动三抗日救亡歌曲演唱比赛第五学习主题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课全面内战的爆发第18课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崩溃第六学习主题经济和社会生活第19课近代民族工业第20课近代社会生活第七学习主题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21课教育和科学技术第22课思想文化附录一简明中国历史大事年表附录二历史学习资源分类推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学习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第二学习主题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3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4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第5课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第6课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8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第10课世界经济的奇迹第11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第12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第四学习主题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第14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第五学习主题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5课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第16课朋友遍天下第六学习主题科技、教育与文化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第18课教育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第19课百花争艳的文艺园地第七学习主题社会生活第20课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第21课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第一学习主题史前时期的人类第1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第二学习主题古代亚非文明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第3课中古日本与阿拉伯国家第三学习主题古代欧洲文明第4课古代希腊第5课古代罗马第6课中古时代的欧洲第四学习主题古代文明的交融第7课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战争第8课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第五学习主题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9课古代的文字与文学第10课古代科学技术与造型艺术第11课古代宗教世界近代史(上)第一学习主题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第12课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第13课英国的新生第14课美国的独立第15课法国大革命第16课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第二学习主题工业革命第1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1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学习主题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第19课美国南北战争第20课俄国农奴制的废除第21课日本明治维新第四学习主题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22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23课巴黎公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世界近代史(下)第五学习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主题活动三辩论会:我看萨拉热窝事件第六学习主题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第3课自然科学的革命第4课思想和文学艺术成就世界现代史第一学习主题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5课伟大的十月革命第6课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第二学习主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第7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第8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第9课德意日的法西斯化第三学习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0课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第11课战争的扩大和转折第1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四学习主题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第13课“冷战”局面的形成第14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第15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第五学习主题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6课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第17课非洲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第六学习主题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8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向第19课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七学习主题现代科技与文化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第21课现代文学艺术成就第 11 页共 11 页。
2024秋新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情景剧 (主要人物:汉高祖和大臣 场景:在大殿召见群臣)
汉高祖:我们已经打下了天下,现在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坐稳天下。
大臣甲:如今天下初定,社会动荡。臣以为要加强法治,严加 管理,使天下太平。 汉高祖:是啊,维护社会秩序也是当务之急啊!
(2)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3.经济发展的表现:
①手工业:纺织、漆器等手工业有较大发展。纺织技术水平高超, 丝织品有锦、绣、绢、纱等,种类繁多。漆器造型美观,在日常生 活中广泛使用。 ②商业:一些商人依靠经营煮盐、冶铁等,获利颇丰,成为富商大 贾。经过几十年的营建,长安城已初具规模,布局规整,热闹繁华。 汉景帝时,西汉与匈奴开通边境贸易,各族往来更加频繁。
汉
文
帝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
事。”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汉
景 帝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历史 上称为“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为后来汉武帝时期的 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问题思考
秦朝 ①徭役、兵役繁重 ②赋税沉重 ③刑法严苛 ④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zī chéng]
(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
——《汉书·文帝纪》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
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 ——《汉书·景帝纪》
原因: ①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为当时社会之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主 要财源。 ②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维持社会安定。
反抗秦的暴政 农民阶级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内容标准】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重点:1、尊儒术兴太学。
2、开发边疆。
难点:1、“大一统”的含义。
2、“推恩令”的内容和实施所起的作用。
一、预习回答:1、记住汉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及西汉都城。
2、记住汉武帝在都城创办的学校。
3、理解汉武帝“独尊儒术”和颁布“推恩令”的作用。
4、理解汉武帝开拓边疆的影响。
5、归纳汉武帝治理国家的措施。
二、课堂学习与讨论:1、导入:秦始皇统一中国秦的暴政农民起义秦灭亡刘邦建立汉朝。
罢黜独尊思想文化上:尊儒术兴太学兴办颁布2、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政治上:解决王国问题取消经济(财政)上:整理财政西北军事上:开发边疆南方西南3、学生讲述与汉武帝相关的故事。
4、根据所学知识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课堂小结: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国家是秦汉时期中国历史的主题。
汉武帝的作为从总体上适合了历史的发展趋势,促动了统一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三、检测与练习:1.汉武帝增强中央集权统治()A.直接任免地方官员 B.让地方举荐人才选用官员C.以人为镜重用官员 D.采用科学制度选拔官员2.为了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A.大兴文字狱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D.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3.小华同学出生于1994年,该年所属的世纪和年代是()A.19世纪80年代 B.19世纪9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4.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理解,其治国核心思想源于()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墨家思想5.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以下史实与汉武帝相关的是()C①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②颁布“推恩令”③强化监察制度④设置西域都护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6.汉武帝为实行“大一统”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整理财政的措施是()A.断绝研读儒家以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B.招收“弟子员”、铲除“异姓王”C.国家统一铸币,盐铁官营D.颁布推恩令,设河西四郡7.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封建帝王。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封建社会第一个治 世”
材料二: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至于文帝,加之以恭俭,景帝遵业, 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 醇厚。(材料研读)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 长,人民生活安定。
——《汉书·景帝纪》 为汉王朝走向强大强盛奠定基础
2024/10/30
12
三、初迎治世
原因:①秦实行暴政 ②秦末长期的战乱。
2024/10/30
5
一、百废待兴 ·单西击此汉处的编辑建母立版标题样式 汉高祖:今朕已得天下,然面临诸多困难,
不知采取何种政策治理天下才好?
大臣甲:皇上莫愁。臣以为对刁民可用强政,严刑酷法,严加 管理,方可使天下太平。
大臣乙:施暴政,天下更乱!短命的秦朝就是活生生的事例啊! 臣以为要推行黄老之学,给民休养生息,缓和社会矛盾,方可 使大业持久不败。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 以农为本,与民休息。
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 具礼仪。
为什么要以农为本?
——《汉书·文帝纪第四》 ①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农业
材料二: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 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
收入是国家主要财源。 ②汉初大量土地荒芜,人民处 于饥荒状态。为保障人民的基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没有积蓄), • 都城: 长安(陕西西安)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毛色相同的四
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结合材料思考,西汉初期是怎样的
——班固《汉书·食货志》 社会状况?造成这样的原因?
✓ 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 首要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大片田地荒芜 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国库空虚
帛 画
2024/10/30
14
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第三学习主题
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尊儒术兴太学
1、尊儒术:采纳_______的建议, 、尊儒术:采纳 董仲舒 的建议 的建议, 罢黜百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博士 主持 2、兴太学:在______兴办太学,让______主持 、兴太学: 长安 兴办太学 兴办太学, 教学
第三学习主题
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第三学习主题
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 武 帝
文治 文化教育方面的业绩
武功 军事方面的功绩
第三学习主题
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西汉 1、建立 、 时间 都城 统治者 2、鼎盛 、 汉武帝刘彻 公元前202年 年 公元前 长安(今陕西西安西) 长安(今陕西西安西) 汉高祖刘邦
第三学习主题
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景帝刘启
前188年~前141年 字开 汉文帝之子
晁错
前200年~前154年 政治家 颍川(今河南禹县)人
汉景帝时期,王国问题十分严重。为维护国家统一,根据大臣晁[cháo]错建议,采取一 些措施削弱王国势力,但出现诸王反叛的“七王之乱”,王国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第三学习主题
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 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 以封子弟。 以封子弟。 ——《汉书》 《汉书》
政治上: 政治上:
(1)颁布推恩令,分散削弱王国的力量 )颁布推恩令, (2)采取措施,取消一些王、侯的资格 )采取措施,取消一些王、 ——彻底解决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 彻底解决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课件 川教版(
长安
前202年,刘邦
大一统的思想
核心:
万国 物家 要要 一一 统统 于于 天皇
帝
董仲舒
1、思想文化上:
汉 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
帝
的 文 治
2、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
措施ຫໍສະໝຸດ 3、经济上:统一铸造货币,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 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武帝的 文治武功
一、教材分析 二、教法与学法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一)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的第11课,隶属于第三学习主题《统一 国家的建立》,本课既和前面第9课 《秦朝的统一》一起构成了统一国家的 完整体系,也为后面第12课《张骞通西 域》、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作了很好的铺垫。
—《汉书·董仲舒传》
“武帝施 主父之册。 下推恩之 令。使诸 侯王得分 户邑,以 封子弟。”
—《汉书》
二、武功(军事上):开发边疆 西北------ 打败匈奴,设置“河西四郡” 。 南方------ 加强对岭南地区的管辖。 西南------ 征服西南夷,开发西南。
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的措施?
汉
1、思想文化上:
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
帝 大 一
2、政治上: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
统 的 措
3、经济上: 统一铸造货币,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
施
4、军事上:开发边疆
怎样才能客观的,科 学的评价汉武帝呢?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确立重难点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书中的一段话:“武帝施主父之 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 邑,以封子弟。” ——《汉书· 诸侯王表》
推恩令
实行推恩令前 诸侯国(父) 实行推恩令后 诸侯国(父)
诸侯国 (嫡长子)
长 子
次 子
三 子
至此,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汉武帝还采取措施整理财政。他 规定 ____由国家垄断经营,私人 货币 不得铸造货币和经营盐铁。 意义:
平定“七国之乱”后,把 王国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 但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请同学们帮汉武帝出谋划策: 面对如此严重的王国问题,汉武帝可以用哪 些办法去解决王国问题? 1、派军队入驻; 2、派官吏控制王国的实权;
3、宣布取消王国;
4、挑拔王国之间相互仇杀;
5、收买笼络王国;
6、分期分批取消:
7、放任不管……
董仲舒《春秋繁露》书影
提出“天人感应”说,认为“天 不变,道亦不变”,把封建统治秩 序神圣化、绝对化。提出“大一统” 的思想
什么是“大一统”?
“万物要一统于上天,国家要一统 于皇帝”。
思想上“一统”于儒家学说,政 治上、经济上“一统”于皇帝。
思想上“一统”于 儒家学说,禁止其他 学说与儒学齐驱并 进,汉武帝采纳了 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他重视儒 学,重用儒生,确 立了儒学在思想文 化领域和政治生活 中的特殊地位。
罢 黜 百 家 独 尊 儒 术
汉武帝还采纳 董仲舒 等人的建议, ______ 在都城长安办太学,让博士主持教 学,招收“弟子员”。
中央政权和王国实力对比图
单位:个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中央 王国
单位:万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课件
课后:1、(1)依靠血缘关系和亲情来巩固汉王 朝的统治。
(2)势力膨胀,不听从中央出现武力对抗中央 的七国叛乱。
(3)颁布“推恩令”,使王国力量削弱;后采 取措施, 取消王侯资格
(4)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国家垄断经营 2、建议一: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允许诸侯国建
2、此人给汉武帝提出什么建议,有什么影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确立了儒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 中的独尊地位
3、在这条建议下,采取的具体行动是在哪里创办了什 么,有哪些人,学哪家的经典? 长安兴办太学 博士 弟子员 儒家
1、图片描述了哪里的情形? 长安太学 2、你知道他们分别叫什么? 博士 弟子员
立侯 国,使其越分越小,无力对抗中央。 建议二:削去诸侯国,建立直辖于朝廷的特 别行政区。 建议三:推行儒学教育,建立太学。 建议四:在思想统一前提下,允许学术争鸣
三、经济上:整理财政
1、汉武帝是怎样整理财政的?
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圆形方孔五铢钱) 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
2、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文治武功 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
四、军事上:开发边疆
结合此图与课本谈谈汉武帝是怎样开发边疆的。
西北:打败匈奴,设置“河西四郡”管辖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 南方:打败南越,重设郡县,加强对五岭以南的管辖(海南岛) 西南:征服 “西南夷”,设郡县管理开发(夜郎自大、滇王之印)
3、体现了哪位学者的什么建议?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经
二、政治上:解决王国问题
1、西汉初,刘邦分封同姓王的目的是什么? 依靠血缘和亲情来巩固汉王朝的统治
2、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七年级 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大 一 统
一、汉朝的建立
时间
建立者
朝代
汉朝(西汉)
都城
公元前202年 刘邦
洛阳
二、文治
(1)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董仲舒 本质:高度 中央集权 观点:为了实现大一统,应当独尊儒术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思考:为什么汉武帝要推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这一政策?
2.政治上:
材料:汉武帝施主父之册(同“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 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汉书· 诸侯王表》
颁布推恩令
采取其他有力措施,取消了一些王、侯的资格。
想一想: 汉武帝采取推恩令等一系列措施有什么作用?
这种层层分封的办法使王国的力量分 散、削弱,难以同中央对抗。最终王 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讲经图
思考汉景帝时中央统治最大的威胁是什么?
七国之乱
西汉的建立者刘邦分封了一大批“同姓 王”,想依靠血缘和亲情来巩固汉王朝的统 治。到汉景帝时,王国对抗中央问题已经非 常严重,汉景帝采取了晁[cháo]错的建议,
着手削弱王国势力。七个国王以“清君侧”
为借口诛杀晁错发动叛乱战争,虽然最后被 镇压,但王国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儒家倡导君权独尊思想,而汉 武帝刚继位不久,正需要这么 一种思想来加强对人民的思想 控制,巩固他的统治。
(2)兴办太学
在都城长安兴办太学,让博士主持教学,招收 “弟子员”
作用:重视儒学,重用儒生,儒家学说从此 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加强了思想 控制。
文翁在成都设置 学官,创建官学, 开创了西汉一代 的官学制度。
3.经济:整理财政
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郡
武威郡
酒泉、扩建军队,用有才干将领 西: 2、设河西四郡
卫青 霍去病
管辖从今甘肃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
南: 3、重置郡县, 加强对五岭以南 (海南岛)的管辖 西南 4、把西南夷纳入统治 1、自学课本P62,记下提纲并完成问题(2分钟) 2、自学时安静且黄牌朝前,完成后绿牌朝前 3、1分钟后互帮
汉武帝的文治
说 一 说
主持教学的人称为?学生称作?
博士 “弟子员”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
思考: 1、西汉初年存在什么问题? 2、汉武帝如何解决? 3、结果如何?
汉武帝的文治
推恩令的效果
实行推恩令前 实行推恩令后 诸侯国(父)
诸侯国(父)
诸侯国 (嫡长子)
长 子
次 子
三 子
三、整理财政 自学课本P63下,总结财政措施及作用?(1分钟) 1、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 2、盐铁业由国家垄断经营
温故知新:(复习P55-60)
1、焚书坑儒2、赋税、兵役、徭役重 3、刑罚重4、秦二世残暴
1、秦暴政的表现? 2、大泽乡起义时间、领导人、意义? 3、陈胜、吴广,项羽,刘邦在推翻秦朝斗争中, 各起了什么作用?
1、揭开序幕 2、灭秦主力 3、灭秦 抽每小组1、2号回答,答对加2分
学习目标: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1.尊儒术,兴太学; 2.“推恩令”的内容、作用。
政治: 推恩令
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 经济: 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
疆域:西北:河西四郡
南:重设郡县 西南:管理“西南夷”
思想上:
1、采纳了 董仲舒 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建议? 2、目的: 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 3、具体做法: 办太学 4、影响: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1、自学课本P62,记下提纲并完成问题(2分钟) 2、自学时安静且黄牌朝前,完成后绿牌朝前 3、2分钟后互帮1分钟,
作用:为汉武帝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财力支持 1、自学课本P62,记下提纲并完成问题(1分钟) 2、自学时安静且黄牌朝前,完成后绿牌朝前 3、1分钟后互帮
青铜匈奴当户跪举灯
青铜匈奴当户跪举灯 为中山靖王刘胜生前使用 的灯具,以匈奴官吏下跪 举灯的形式,显示了西汉 统治者战胜匈奴后的喜悦 心态。
汉武帝的武功
汉武帝的武功
历 史 的 证 据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五、小结
思想文化方面:
★
汉 武 帝 的 文 治 武 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兴办太学
文治
政治方面:
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整顿财政
经济方面:
武功
民族关系方面:
开发边疆
课堂作业: 要求保持安静
在解题本上完成
《探究与训练》 P35-37 课后作业8、9、10
材料:
小组讨论1分钟,1、2、3、4 号提建议,5号书写, 6号解释,1问1分!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 董仲舒传》
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做法:兴办太学 影响:确立了儒学的特殊地位
汉武帝的文治
二、巩固国家统一
请一学生阅读P62下小字部分,大家在书上找出: 西汉初年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汉武帝是如何解决的?起到了什么作用?自学课本P62正文 (1分钟) 材料二 “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 王得分户邑(yi 4声),以封子弟。” ————《汉书》
◆ ◆ ◆
材料中“武帝”指谁?
武帝下“推恩令”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推恩令”的内容是什么?有何作用?
互阅作业:1号和6号 2号和5号,3号和4号互阅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公元25年,刘秀 建立东汉
长安 洛阳
前202年,刘邦
汉武帝的文治
目的:实现思 想上的大一统
核心:
万 物 要 一 统 于 天 国 家 要 一 统 于 皇 帝
董仲舒
一、尊儒术兴太学
3、开发边疆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楚风汉韵,北雄南秀,大汉之源,中国徐 州”。 这样说有什么道理?
“汉并天下”瓦当
自学:课本61页第一节,完成 左侧提纲,时间1分钟
西汉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鼎盛:
汉高祖刘邦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汉武帝继位后面临哪些问题?他是如何解决的呢?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