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框题一教学设计
2.教学设计《延续文化血脉》
本课是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在七年级到八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涉及到学生的心理美德与交往道德的内容,学生对于中华文化已经有一定认知,并且平时在语文等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对于中华文化也有广泛的涉及,对这一话题并不陌生。但是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学生除了在课内学习中华文化之外,在网络和生活中也接触到良莠不齐的文化内容。通过课前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受其心理发展水平、认知能力、辨别是非能力的限制,错误吸收一些不良文化,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产生偏差,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认同感不强。同时对于民族精神的内容并不了解,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存在只喊口号不作为的现象。
三、富强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命名之争
教师展示:登月命名之争。
中国首辆月球车叫玉兔,登月探测器叫嫦娥,探测器着陆点周边区域命名为“广寒宫”,附近三个撞击坑分别命名为“紫微”“天市”“太微”。
但也有很多外国人说中国探测器的名字看不懂,太难理解。美国把登月器命名为“阿波罗号”,航天飞机叫“奋进号”、“挑战者号”。
因为优秀的文化、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
阅读、思考、回答问题。
航天精神根植于“月文化”中,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随着时代变化,凝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突出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政治认同素养。深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
课堂总结
问题:不管是和谐、爱国、还是富强都是什么?
重难点
重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与重要意义。
难点
坚定文化自信、认同文化价值、凝聚文化力量
教学资源
课件PPT、学案、视频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5课第1框《让友谊之树常青》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让友谊之树常青》教学设计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自己,主动悦纳他人,培养开朗活泼的性格。
发现探究合作交流教育内容(一)建立友谊建立友谊的方法小强一直内向又安静,他能不能交到新朋友?“我“该怎么做呢?朋友之间需要保持距离吗?重对方。
页:方法与技能处理冲突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呵护友谊《比金钱更恒久的财富》有一个美国富翁,一生商海沉浮,苦苦打拼,积累了上千万的财富。
有一天,重病缠身的他把十个儿子叫到床前,向他们公布了他的遗产分配方案。
他说:“我一生财产有1000万,你们每人可得100万,但有一个人必须独自拿出10万为我举办丧礼,还要拿出40万元捐给福利院。
作为补偿,我可以介绍十个朋友给他。
”他最小的儿子选择了独自为他操办丧礼的方案。
于是,富翁把他最好的十个朋友一一介绍给了他最小的儿子。
富翁死后,儿子们拿着各自的财产独立生活。
由于平时他们大手大脚惯了,没过几年,父亲留给他们的那些钱,就所剩无几了。
最小的儿子在自己的账户上更是只剩下最后的1000美元,无奈之时,他想起了父亲给他介绍的十个朋友,于是决定把他们请来聚餐。
朋友们一起开开心心地美餐了一顿之后,说:“在你们十个兄弟当中,你是唯一一个还记得我们的,为感谢你的浓厚情谊,我们帮你一把吧!”于是,他们每个人给了他一头怀有牛犊的母牛和1000美元,还在生意上给了他很多指点。
依靠父亲的老友们的资助,富翁的小儿子开始步入商界。
许多年以后,他成了一个比他父亲还要富有的大富豪。
并且他一直与他父亲介绍的这十个朋友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他就是美国巨商费兰克·梅维尔。
成功后的梅维尔说:“我父亲告诉过我,朋友比世界上所有的金钱都珍贵,朋友比世界上所有的财富都恒久。
这话一点也不错。
”在这个世界上,金钱能给人一时的快乐和满足,但无法让你一辈子都拥有。
而友谊和朋友却能给你一生的支持和鼓励,让你终身拥有快乐、温馨和富足。
好朋友是人生一笔最大的财富,也是一笔最恒久的财富。
《他是我的朋友》由于飞机的狂轰滥炸,一颗炸弹被扔进了这个孤儿院,几个孩子和一位工作人员被炸死了。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优质
课堂小结
本课小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明的精华,在中华民
族的发展历程中,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营养和精神力
量。
在今天,面对当今世界相互激荡的各种文化思潮,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延续文化血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
文化自信,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守望中华民族共有的
精神家园。
板书设计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都是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都是中华民族所铸就的智慧结晶。
自古竹子身上所代表的亦是高风亮节
的精神品质。
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和美德丰富了中国精神的内涵,新时代的
中学生更应该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中华美德,高扬中国精神。
【板书设计示意图】
教学反思本课本着课前学生收集资料,课上进行活动教学的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播放《中华诗词大会》的视频导入新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一方面熟知了中华传统文化以及中华传统美德,更重要的是该过程也是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美德,拓宽学生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文化自豪感、认同感的过程,变抽象的教学知识为具体生动化,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延续文化血脉》优质课教学设计_2
九上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一、课标依据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须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框主要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第一目侧重从中华文化的丰富和发展角度,讲述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创造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重点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
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态度,创造精彩人生。
2.能力目标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运用能力,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面对复杂的社会圣湖和多样的价值观念,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勇于并善于同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良现象作斗争。
3.知识目标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特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了解中华文化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的原因,懂得文化自信的含义、来源,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和做法,懂得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中华文化的内容和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5-1 延续文化血脉》教案教学设计初三优秀公开课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1 框延续文化血脉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内涵。
教学难点: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增强文化自信。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国家宝藏——一眼万年(提示: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中华文化根环节一:中华文化特点1.多媒体展示图片:国家宝藏图片(提示: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问题设置:你知道这些“宝藏”背后的故事吗?教师小结: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认识中华文化问题设置:你还知道哪些优秀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多媒体展示图片:,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教师小结: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学习比较:中外文明发展对比表国家产生时间发展结果古巴比伦公元前3500 年波斯入侵,巴比伦王国灭亡烟消云散古印度公元前3000 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文化雅利安化雅利安化古埃及公元前3000 年先后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面目全非古中国公元前2100 年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至今流传至今问题设置:为什么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没有中断过?中华文化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是什么?提示: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环节二:文化自信1.多媒体展示图片: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关图片教师讲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国文化》教学设计
九年级第五课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欣源中学闫东霞[课标要求]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提高文化认同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当中;中华文化对今天的中国人具有深刻的影响。
2、能力目标:能够从中华文华的历史进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结合各个民族对中华文化所作的独特贡献,体会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从今天的独特生活方式和中国人的性格特征,能够感受中华文化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培养和产生热爱中华文化、热爱中华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了解中华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本课的重点;[教学难点]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是本课的难点[课前准备]1、收集中国古代故事或民间故事2、收集中国文学、军事、思想、天文、科技工艺、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史料3、收集对自己的成长影响较大的传统格言、警句<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1、听“古典音乐”2、看“万里长城”“故宫”“书画展”等图片…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活动一〉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1、学生分组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可以从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等几个方面展示2、结合小组研究的过程,归纳中华文化的组成和特点?3、问题探究:“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选自哪首诗?这首诗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什么?〈活动二〉感受中华文化的影响1、孔子学院的世界步伐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是从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开始的。
而今,孔子学说已走向了五大洲,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正是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以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思想的现实实践。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五课第一框《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下册第五课第一框《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知道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道理,懂得挫折能磨炼意志的道理。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分析挫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们面对挫折能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善于用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人物、名人战胜挫折的事迹和名言激励自己,深刻体悟“人生难免有挫折”,进而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培养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
造成挫折的因素。
教学难点:
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
教学方法:
阅读法、体验教学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流程:。
《人贵有自尊自信》教学设计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人贵有自尊自信》教学设计——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教学设计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任玉梅一、教材说明这是人教版初一年级思想政治学科上册第五课的第一个框题,本课内容为一课时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什么是自尊自信,自尊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青少年自尊自信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其表现。
重点说明了培养良好的自尊自信品质的重要性。
本课是第五课的认知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自尊自信教育的前提,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教育、加强品格修养的重要一环,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的重要一课。
可见,讲好本堂明理课是为下一节践行课做好成功理论铺垫地关键。
三、学生分析自尊自信对初一的学生来说,都有过体验,但如何正确理解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学生的体验,创设情境,使学生达到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和升华。
四、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指出:“学生在教师设计地教学情境中去发现、探索并学会学习,在参与中去感受,这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会真正发生变化。
”结合本课的内容及学生特点,我设计本堂课的主要教学情境——探索和构筑成功大厦,并借助多媒体的形式,紧密结合学生及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不断创设情境,以擂台赛的形式贯穿始终,力求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每个学生都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自尊自信的含义;知道青少年自尊自信的特点以及自尊自信对于个人成功与成才的重要意义,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全面看待自己、分析和处理中学生的心理问题。
(2)过程与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合作与探究,在体验中感受自尊自信对个人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尊自信对个人成长、成功与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学生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和团结意识,激发学生自觉培养和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以促进个人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1)青少年自尊自信的特点(2)自尊自信是个人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学难点自尊自信的含义五、活动准备1推选出四位能熟练操作鼠标的同学分别作1、2、3、4号裁判。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及反思(精选5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及反思(精选5篇)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及反思篇1教学目标1.认识“荚、豌、按”等8个生字,会写“豌、按、适”等12个字。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3.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4.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教具准备一、师生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看五颗小豌豆从豆荚房子里跳出来,来到这个世界上,同学们想象一下将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教师板书: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在读文过程中,圈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1.分析记忆字形。
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生字“荚、豌、按、僵、苔、囚、框、溢”(课件出示2)“构”是“木”加“匡”;“荚、苔”的偏旁都是草字头;“豌—碗”是形近字;“囚—因”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豌、按、适、恐、枪、耐、玻、璃、探、愉、绕、曾”(课件出示3)指导书写:“豌、按、枪、玻、璃、探、愉、绕”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绕”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角没有一点。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课堂小结1.学生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第五课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教学设计
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课第一框《隐私和隐私权》教学设计淮北市第六中学赵跃【教学内容分析】《隐私和隐私权》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五课《隐私受保护》中第一框题的内容。
在此之前,通过对第四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人格尊严权中的几项具体内容,如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了法律对保护公民人格尊严方面的某些规定,懂得了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为何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权。
通过本框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人格尊严的神圣不可侵犯,也为下一框《尊重和保护隐私权》做好铺垫。
因此,本课内容承前启后,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课标依据】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和“权利与义务”: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学情分析】长期以来,由于受封建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对个人隐私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总是认为“好事不背人,背人没好事”,把隐私等同于丑事、不光彩的事,只有把自己的一切都公布于众才是光明磊落,根本没有个人心灵的空间。
因此,正确认识个人隐私,从而保护个人隐私对学生来说十分必要。
现实生活中,学生的个人隐私经常受到侵犯。
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个别家长和老师为了解学生,经常看子女和学生的日记、翻学生的抽屉和书包等。
虽然这些行为可能处于善意,但严重侵犯了学生的隐私。
因此,学习有关个人隐私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积极维护个人隐私权。
另外,由于对个人隐私认识不够等原因,学生侵犯他人隐私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我们不希望别人披露自己的隐私,同时我们也要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
尊重他人隐私,体现了一个人的文明素养、法律素质和道德境界,每个学生都应该学会尊重他们的隐私。
所以,无论从学生的认知实际还是从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来看,本框题内容的学习都是必要的。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和增强隐私意识,自觉维护自己的隐私,并养成尊重他人的隐私的习惯,增强人格独立观念。
高中政治必修一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第一框 企业的经营教学设计-【通用,经典教学资料】
《企业的经营》教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框“公司的经营”包括两目: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在第一目,教材首先介绍什么是企业、公司及公司的基本特征,然后重点分析公司的两种基本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对它们之间的区别及共同之处,教材一一作了简明扼要的阐述。
最后,教材对公司的组织机构进行了分析。
第二目中,教材主要介绍了两个问题:公司成功经营的因素和企业的兼并、破产。
其中公司成功经营的因素这一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以及核心、灵魂所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企业与公司的含义,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含义和特点,公司的组织机构,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企业兼并与破产的含义。
2、理解: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和联系,公司制的优点,企业兼并、破产的积极意义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何依法设立一个公司。
(二)能力目标本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
在学习经营公司时,通过相关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如何创办公司、如何经营公司,从而提高学生将来的创业能力。
使学生能分析不同公司类型的特点,学会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选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国家观念,使学生认识到,创办公司、积极创业有利于国家生产力的发展。
2、使学生深切认识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积极创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3、增强学生依法设立公司、依法经营等法律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公司制企业2、公司的经营难点:正确认识企业的兼并和破产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经济生活知识,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够通过经济现象形成一定的规律性的知识,但是还无法自主自觉地将这些规律性的认识上升到一定高度。
对企业、公司、公司经营成功与企业的兼并和破产等有关知识有了解,但不全面,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因此,在教学时,可以由浅入深,由学生感兴趣、较熟悉或比较简单的事例谈起、逐步推动教学环节的展开和学生探究活动的落实;同时要注意由点到面,分析和发现知识点间的横向联系,教会学生及时、正确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联系、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并适当地提出一些符合高中学生自身特点的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案。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第1框《法不可违》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一、备理念教育教学新要求,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以适应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文化基础为需要,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为必备能力的三大基本要点构成的。
《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而形成法治意识是核心素养必备的重中之重,这种关键能力是学生在实现公众参与时的主观要求,同时也是必要前提。
为此,教师作为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伙伴,与学生共同使用教材文本,实现: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相互对话,教师与学生相互教育和自我教育,共同学习,共同发展。
二、课标要求本课内容对应的课标是:一、成长中的我部分(三)心中有法1、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2、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
三、教材分析《法不可违》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的第一框,主要内容是围绕违法无小事和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本课既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又为下一单元的内容学习起了铺垫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初中阶段乃至以后的健康成长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内容安排:本框题通过“运用你的经验”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违法行为及其导致的后果,从而开启下文。
通过展示违法行为的镜头,剖析违法行为的类型和法律责任。
通过探究治安管理违法行为案例,让学生了解治安管理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型和危害。
通过分析“探究与分享”活动中的民事违法行为的情境,帮助学生认识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都是民事违法行为。
本框题宜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典型生活事例的分析、归纳,使学生明确教学重点,形成认识,突破难点。
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只看到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情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对法律、犯罪等内容了解不多,法制观念淡薄;在认识和态度上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想表现自己,又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第1课时《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 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行政拘留等。
2
与分享”。 思考:上述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说明理由。 这些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学生回答。 小结:上述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
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 会的行为。
根据所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 违法行为。情景一是民事违法行为,情景二是行政违法行为,情景三是刑事违法 行为。
二、学情分析
青春期的学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往往只看到法律约束自己的一 面,却不能认识到法律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从而不能自觉遵守法律。 同时,青少年遇事易冲动,又对法律等知识了解不多,法治观念比较淡薄。因此, 有必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法治观念。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法律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的人;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 防微杜渐。 2.能力目标 逐步形成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逐步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 3.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及危害,了解治安管理违法行为的含 义、类型和危害;了解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这两种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环节二】违法无小事 (设计意图)在导入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了解什么是违法 及违法行为的分类及危害,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 学生针对导入环节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教师点拨:小勤在工地上捡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这些铁卡子不是别人废 弃或不要的,不是没有主人,小勤这样的行为涉嫌盗窃或非法侵占,是违法的, 所以要被送到派出所。只要我们知道了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哪些行为是合法的, 这样的事情就可以避免。 小结: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 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 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 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过渡: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要做到不违法, 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请同学们将教材翻到 47 页,我们来共同完成“探究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法不可违》教学设计【内容目标分析】内容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已产生基本认同,并着重了解了道德方面应遵循的原则。
在此基础上,第五课关注“法律”这一特殊的社会规则。
“法不可违”处于第五课的第一框题,是学生相对系统地了解法律的起始课。
本课既是对七年级法律相关内容的深入(即从未成年人的视角拓展到整个社会的视角去看待法律),又为八年级下册的法治教育专册打下知识基础,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框题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的尊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自觉尊法、学法、守法、护法、用法。
能力目标:能够反思日常行为,逐步形成自我控制、自觉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明确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时政导入】时政播报:走进民法典由时政播报员同学今天时政播报“走进民法典”,了解民法典对人民生活的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民法典,知道这部新法典问世给人民生活带来的意义,培养学生尊崇法律的情感。
(出示课题)法不可违第一板块:读法条明法意【出示法条】民法典相关法条思考:法律对生活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法条,结合关键词进行思考,了解法律作为社会规范对人们的行为有评价作用和指引作用,认识到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第二板块:析案例知分类【以案释法】出示三个违法新闻案例,分别进行分析。
思考:违法行为造成了怎样的影响?需要承担哪些法律后果?通过违法行为违反的法律类别和受到的法律制裁类型总结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以及刑事违法行为的区别与联系。
【走进民法典】结合民法典,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民事违法行为的内容。
【表格梳理】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进行总结,并依据表格进行归纳。
【设计意图】运用案例分析法和讲授法,帮助学生认识到违法的后果极其必然受到的处罚,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走进老师》教学设计
【重点】教师的作用
【难点】教师职业特点
三、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与建议
导入新课
【你知道“她”是谁吗?】
PPT播放图片:
问题:猜猜“她”是谁?
观看图片,结合学习生活实际,体会老师的一些日常“特征”。
生活中学生对老师最熟悉,老师的一言一行,学生记忆犹新,这样导入使学生更有兴趣。
阅读感悟:教育家精神
思考、分析、分享,展示:
教师对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任。
笔记整理:
2.教师对人类、国家文明的传承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思考、分析、பைடு நூலகம்享:
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师是我们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是我们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是我们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3. 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4. 教师有何作用?
回顾所学内容。
内化所学知识,利于消化吸收。
课堂练习
选择题:1-5
抢答
提高知识掌握运用能力
相关链接:孔子和陶行知
【环节二】——探究教师法定职责
PPT出示三幅图片和教师法规定:
问题:
阅读上述信息,你对教师的职责有何认识?
【环节三】——探究教师的时代性
PPT播放视频和出示【万能的老师】材料:
问题:视频和段子,对你
认识新时代教师有何启示?
思考、分析、分享: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女孩:我们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有些方面的知识不通过老师也可以学到。
第五课第一框《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第五课做守法公民教学设计
第一框法不可违
的理由。
【教师小结】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的,若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教师讲解P51相关链接认识民事权利与合同
明确:如何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为了我们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从法律角度分析,我们应该做出哪些方面的努力?
【教师小结】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讲解:P51相关链接民事法律活动的基本原则学生讨论交
流。
学生在书P51
标注清楚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民
事违法行为的内容。
引导学生依法从事民
事活动,积极防范侵
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
为。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法律的作用,明确了违法行
为的类型,知道了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认识到要遵章守法,并为法治国家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生归纳教师辅助
课堂练习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法不可违⎩
⎪
⎨⎪⎧违法无小事⎩⎪⎨⎪⎧法律的作用:不违法是底线,要具有法律意识违法类型⎩⎪⎨⎪⎧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
⎪⎧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
遵章守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违法无小事八上第五课第一框第一目》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他们既可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走向品学兼优、健康向上的道路,也可以在不良环境的影响下走向道德败坏、违法犯罪的道路,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了强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缺乏法律知识的现象非常严重,因此,更要让学生了解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要懂得什么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犯罪的,什么样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以及相应的要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从而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初中道德与法治《违法无小事八上第五课第一框第一目》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违法无小事八上第五课第一框第一目》
姓名
教师姓名
任教学科
道德与法治
学校
学校名称
教龄
2规范作用,违法行为的种类,怎样做到遵章守法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普通老百姓,还是身居要职的高官,都不能违法→法律的作用、地位:法律对人们的行为具有规范作用,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的底线。“法律神圣不可侵犯”触犯法律,就要接受法律的惩罚→违法的后果:违法就要承担法律责任,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
板书:
1、为什么法不可违?
(1)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法律的作用
活动一:观看《人民的名义》,在导入环节和讲授新课的活动一其实是合二为一,用视频导入,同时又直接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活动一:播放视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自我新期待主备人:刘春杉框题一日新又新我常新一、内容与分析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全面、发展地看待自己,指的是要正确认识自己,就要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地看待自己;既要看到优点也要看到缺点;并通过自身、他人、集体认识自我。
其核心是正确认识自我,理解它的关键是懂得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并且认识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辩证关系。
本框的重点是认识自我的途径,解决重点的关键是通过多种方式了解自己,如通过自我观察、他人、集体认识自我。
二、教学目标及分析(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
2、知道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
3、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二)分析:1、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即人是需要不管更新不断完善对自己的认识,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好和光完美。
2、知道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
每个人的外资形象与内在素质都存在着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全面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3、掌握认识自我的途径和方法,即通过多种方式了解自己,并努力报纸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在青春期前期,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会不断对自己提出一些与之相关的、非常基本的问题:我是谁?我的能力、价值、责任如何?我怎样适应社会?等等。
因而,认识自我是他们极感兴趣又需要恰当引导的问题。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正确认识自己谈起,以对自己提出恰当期待、完善自己为最终的落脚点。
四、教学过程活动1 自我新认识活动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认识新的自我来认识到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活动准备:了解内在美主要包括的内容,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
活动过程:1、通过认识新自我来认识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万事万物也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我们也一样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大家先来婷一个小故事。
有个男孩子,从小就是一个讲究平衡发展的学生。
他每一科成绩都维持中上,运动也行,但称不上明星球员,颇有创作天分,但若要做个真正的艺术家,却不怎么热衷,在考大学时,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不相上下。
在他大一时,所选的全是科学课程,还打算主修理论物理。
(他那望子成龙的父亲是个很实际的人,他说,学物理可以,但是理论两个字要去掉)一年后,做儿子的发现,物理学动人之处在于抽象的部分。
父亲的忧虑没维持多久,儿子到了三年级又有了新想法,他虽喜欢数学的井然有序,但受不了那冷冰的感觉,于是又决定该攻艺术。
(这时,素来忠实的父亲禁不住自问:“我们到底是哪里错了?”)好不容易,钱也花了,时间也付出了,这位年轻人终于达到目标,做了建筑师,从此再也未改变过志向,而且做得有声有色。
虽然他的父亲曾一度绝望,认为这个儿子怎么都不成材,但事实上,这个孩子行动大胆而民愤、明智,他好不容易发现自己真正的性格与才华,然后选定一个行业,从一而终。
根本没有人能在16、17岁作好决定,为自己的一生定好方向,即使勉而为之,也是利多弊少。
活到老,学到老。
挖掘个人潜能,才是终生事业。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人也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人能够在16、17岁就决定自己的一生,现在让我们用全新的目光重新审视自己,用多彩的词汇给自己绘制全新的画像。
大家可以对比小学阶段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在这几个方面有哪些新变化,然后请几名学生把自己的变化讲一讲。
2、教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中,会发现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不要停留在昨天,要勇敢地、积极地面对今天,抓紧时间弥补昨天的遗憾,为自己的明天奠定基础,使自己的明天更美好。
活动评价:需要引导学生不要受思维定势的过分影响,要能用新的、客观的眼光,用发展观点重新审视自身。
活动2 “内在美与外在美”讨论会活动目的:通过对“漂亮”姑娘不美的故事引申讨论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
活动准备:收集有关内在美、外在美及二者关系的资料,思考应该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活动过程:1、请一名学生讲述课本中“漂亮”不美的故事。
2、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美。
教师小结: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美不在于外貌、衣服和法式,而在于它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
”人的外在美虽然是自我形象的重要方面,但并不是主导方面。
人的内在没才是自我形象的主导方面。
内在美表现着一个人的内心品质,包括他的品德、学识、才干、性格、气质等比较深层次的东西。
内在美主要有:品德、理想、学识、个性。
总之,一个人的美应是外在美和内在美和谐统一,内在没对外在美起促进作用。
活动3 回顾自身经历,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活动目的:通过该活动,使同学们初步懂得用全面的观点看待自己。
活动准备:收集相关资料,思考如何全面认识自己。
活动过程:1、填写优点表。
你知道自己的优点吗?所谓的优点是你能运用的才能、技艺与人格特质。
这些优点也就是你能有贡献、能继续成长的要素。
你有哪些优点?请你在表格上列出五件帮助你成长的经验,你可以列出事件的本身或者列举出提供你经验的人。
假如有可能的话,把这些好的经验和你目前的优点联在一起。
以一位心理学博士是的故事为例,他这样描述到:我家里虽穷,穷却对我有好处,我学会了设计弹珠游戏。
这个游戏,不但使我赚了钱,也使玩游戏的孩子们得到了很大的快乐。
使我学会如何应用创造力赚钱。
因此他这样记载自己的经验:经验 优点设计弹珠游戏 创造力,能赚钱2、初步理解全面的观点,学会用全面的观点看自己。
看看自己有哪些缺点,并填写缺点表。
其中,我最想改正的缺点是 。
我要通过 来改正。
改变这一点,会让我变得。
正确认识自我是一个人不断进步的基础,只有对自己作出如实全面的判断,才能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完善、超越自己。
认识到优点不要自大,认识到缺点要谋求改进,如果仅认识自己的消极面,就会陷入混乱,认为自己没有什么价值。
所以,要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决不要看轻自己。
日新又新我常新,每个人都是变化发展的,自身的优点、缺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活动4:对自我经历的回顾活动目的:通过对自我经历的回顾,总结一下认识自我的途径。
活动准备: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表现,总结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活动过程:1、教师谈认识自我是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同学们的文化科学知识越来越多,几乎可以说无所不知,但缺少自知,并且在改革开放后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下,使同学们自我认识难以客观、全面。
因此青少年必须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
2、学生谈如何正确认识自我。
3、通过分析自己的行为来认识自我。
从下列经历中,你能认识到自己的哪些方面?从以上活动中,你总结出了认识自我的途径有哪些?(中、优)A、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
通过观察自己的外表、自我形象(如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等)、精神世界来认识自己,经常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表现;B、通过他人了解自己。
一般来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与评价,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C、通过集体了解自己。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集体中,一个人在集体中能否与他人友好相处,能否很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会对了解一个人有一定的帮助。
集体往往对一个人的评价更全面、更客观。
活动5:讨论对“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话的认识。
活动目的:通过这一活动来澄清学生认识上的误区,从而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同时能帮助学生培养思辨能力。
活动准备:学生准备自己对这一认识的发言稿。
活动过程:1、请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2、请你回答:A、但丁的这句话是鼓舞我们坚持自己的原则呢?还是教我们不要重视他人的意见呢?B、你认为哪些人会对自己说这句话?你赞同下列哪位同学的说法?甲丙3、教师小结:走自己的路,也听别人的忠告。
个人的智慧和知识总是有限的,只凭自己的知识,不一定能有正确的判断;而错误的判断,往往会导致意料不到的失败。
许多时候,个人身上的缺点,自己是难以发现的,只有通过别人的忠告才可以发现。
人生多歧路,偏执最容易走进死胡同,应该听听别人怎么说,然后自己再作决断。
一个善于听取别人意见、采纳他人忠告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学会冷静地分析。
既不能盲从他人的评价,过分看重他人的议论,也不能忽视。
活动6:通过集体、他人了解自己,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活动目的:通过对不同人眼中的“我”的了解,与自己眼中的“我”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良好的自我整体形象。
活动准备:了解同学、朋友、家长、教师对自己的看法,初步知道自己眼中的“我”与他人眼中的“我”的差别。
活动过程:1、集体是大家高度集中的地方,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他人或多或少的注意,尤其是自己身上的缺点,自己不容易看到,但可以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反应和评价中认识自己的真实面目。
中外古今,不少有作为的人,都曾求教与人,请求名师名家指点,这说明个人的成长、进步和发展需要经人指点和帮助。
2、通过别人的态度和评价来认识自己。
父亲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我眼中的我母亲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看看“父亲眼中的我”“母亲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与“我眼中的我”有哪些是一致的,有哪些的不同的。
3、分组讨论如何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来全面地了解自己。
五、课堂小结:通过多种方式了解自己,努力保持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才能不断更新和完善自我,以更新的自己面对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