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第六课第一框(课堂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第一框 生活处处有哲学(共33张)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课第一框 生活处处有哲学(共33张)PPT课件
• “哲学很重要,很多学问做深了,都会碰 到哲学问题。数学是这样,物理、化学、 生物、计算机,都是这样。所以科学家一 定要研究一点哲学,要懂哲学。”
——
1
2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起源、功能、任务、是 什么、基本问题、变革

唯物论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认识论
辩证 唯物
主义
马 克 思
三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
B
• C.产生与人们的惊奇、困惑
• D.来源于哲学家的头脑
31
• 2.哲学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主要是说进入哲学的殿堂并 不难。想进入哲学殿堂,需要( )
• ①善于观察生活
• ②保持好奇心 • ③善于否定一切学说
A
• ④冲认识到哲学就是生活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 古希腊泰利斯:水是万物之源
• 古希腊安那西梅尼斯:万物之源是空气或气体。
• 西西里恩培窦可里斯:大自然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土、气、 水、火。“爱”与“恨”的力量将其聚合或分解。
• 安纳萨戈拉斯:大自然是由无数看不见的微小粒子组成的。他 研究陨石猜想其他星球与地球成分相同,也许有人类。
• 德谟克利特:世界由聚散不定的原子组成。
14
天空为什么会下雪? 上帝?雪神? 水与气的混合? ……
你相信命运吗? 疾病是诸神对人类的惩罚吗?
动物有意识吗? 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谁影响着历史的走向? 上帝? 英雄?统治者? ……
你是谁? 从何而来?向何处去? 人死后有生命吗?会以另一种 形式存在吗,如灵魂?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六课认识论知识点总结课件(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六课认识论知识点总结课件(共16张PPT)
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 认识、非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复习注意把握:
分清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实 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 有两个: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 验,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获得间接经 验,他们都是实践的产物。
真理观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⑴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准主观同客观相符 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⑵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 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 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 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 反复才能完成,人们追求真理不是一帆风顺的过 程。
认识具有无限性,人们的认识经历着实践、认识、 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人类认识 是无限发展的,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 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人们的认识是一种波浪 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⑴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 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 会变成谬误。 ⑵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 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 的、历史的统一。 ⑶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犯错误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这要求我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错 误。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真理观)
⑴从真理本身看——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 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 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这要求我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 错误。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课件6:1.1 生活处处有哲学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课件6:1.1 生活处处有哲学
第1 页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1课时
生活处处有哲学
苏格拉底习惯到热闹的雅典市场上去发表演说和与人辩论问题。这 一天,苏格拉底像平常一样,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 进行了辩问。 苏:“对不起!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人人都说要做 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 路人:“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
该玩耍还是学习? 成绩为何没考好? 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该不该用手机?……
拔苗助长
为牛把脉
到底能不能长?
你的脉为什么摸不着?
到底水深还是浅?
到底哪个更聪明?
谁是当代最杰出的哲学家? 一天,有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贝克莱:“先生,您 认为谁是当代最杰出的哲学家?”
“我是一位很谦虚的人,所以我很 难说出这位哲学家的名字,但作为 真理的追求者,我又不能不说真话。 这回你应当知道他是谁了吧?”
小识补充
自然界
客观世界
哲学上讲的世界
人类社会
主观世界— 思维和意识
认识世界 人类总是在从事两项活动
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
生产实践 科学实验
改造世界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那么人类在实践活动中能自发 地产生哲学吗?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 界的思考。 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 楼阁,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哲学 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一句话,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巧妙之答: 长期生活于富丽堂皇王宫中的伊丽莎白 女王忽然心血来潮,亲临英国大哲学家 培根的家,她没有想到大哲学家的住宅 会是这样简朴,惊叹道:“你的住宅太 小了啊!”
“陛下,这是因为您光临寒 舍,才使它显得小了。”

高中政治 必修四哲学生活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高中政治 必修四哲学生活 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也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
实践的基本要素
律的制约,也是客观的。
主体
手段
对象

运 用
改 工具和设备 造
客观世界 (自然界或社会关系)
都是客观的
一、实践及其特点
(二)实践的特点
② 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在改造自然中:创造出自然界原先没有的东西 在改造社会中: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实践
知识目标
1. 实践的含义及其形式(重点) 2. 实践的特点(重点) 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难点)
想一想
▲下列属于实践的有 ①医生治病 ②作家构思小说
①⑤⑥⑦
③蚂蚁搬家 ⑤教师上课
④厦门海湾型城市战略研讨会 ⑥防治甲型H1N1
⑦开采石油 ⑧学生看书
一、实践及其特点
(一)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形式多样
一、实践及其特点
(二)实践的特点
③ 社会历史性 社会性: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 水平各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制约。
小试牛刀
浙江台州市的农民说,以前卖农产品是肩挑腿跑挨家叫 卖,后来有了专业批发市场,销量增加;现在有了网络, 通过网络可以把产品卖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这些变化
1968年,科学研究发现大量喂食老鼠糖精,老鼠癌症发生 率增加。人们认为糖精会增加患癌风险,被禁用;
1998年,运用化学分析方法发现,老鼠患癌是因为尿液中 糖精导致的沉淀物,人类尿液中则没有,没有证据证明糖精对人 体健康有害,糖精被解禁。 思考:在1878、1968、1998年,通过实验得出关于糖精的结 论为什么都不一样?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6.1价值和价值观PPT(26张)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6.1价值和价值观PPT(26张)
事 物 价 值 的 总 的 看 法 和 根 本 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
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用? 狼烟起,危机四伏,谁能出征?想父母,含辛茹苦,何惧献身!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辞。“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最后,请我们来欣赏8.1班同
学演唱的《精忠报国》!
一、人的价值
议题一 防疫物品的价值 议题二 通过抗疫英雄看人的价值何在
一、人的价值
议题情境一(同导入)
为应对新冠肺炎,各位同学 家里准备了什么物品?这些物品 都有什么作用?
(2)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 (3)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4)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 判是非曲直的标准。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精 神力量是全社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 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人 们 在 认 识 各 种 具 体 事 28.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诗句: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地图事此处仅一语带过,便不再提,而奥秘尽在其中,至“图穷而匕首见”,真象乃白。如此章法,妙!而“得樊将军首”,难啊!更何况太子又不忍伤长者。] D. 摩拜单车对北京市出台的《指导意见》反映积极,完全赞同,表示实现了押金安全监管,确保了全体用户押金安全100%。 诗人只是通过她来表达这种对于美好事物的飘忽短暂、转瞬即逝的痛惜和追忆,念念不忘却又无从把握,只剩下淅沥春雨中的深深追忆,只剩下物是人非之后的无可奈何。尽管全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生活处处有哲学优质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生活处处有哲学优质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生 活处处 有哲学 优质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生 活处处 有哲学 优质PPT
哲学小故事: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中
驾驶小船,船上坐着一位哲学家在船划动 后,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哲学吗?”船夫 摇摇头,哲学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 的生命。”过了一会儿,哲学家问:“你 研究过数学吗?”船夫又摇摇头,哲学家 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
班级座位怎么排
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 联系地看问题
如何评价一个人
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
学生在校期间该 不该用手机
抓主要矛盾 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分为二看问题
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生 活处处 有哲学 优质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生 活处处 有哲学 优质PPT
易错点
1.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万物的惊讶 ×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总是自觉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 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 真正的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生 活处处 有哲学 优质PPT
• 我们总是充满好奇心。从童年开始,我们往往就会 进行一些追问和思考 爸爸,我是从 哪儿来的啊?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生 活处处 有哲学 优质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生 活处处 有哲学 优质PPT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仰望苍穹: 世界是什么?时间有没有开始,空间有没有尽头? 宇宙由何而来? 万物从何而生? 我是谁?世间可有鬼神? 人类可有灵魂?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高中政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说课公开课精品PPT课件

高中政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说课公开课精品PPT课件

实践是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截止2014年10月26日,中国高铁总里程达 到
12000公里,约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50%,
稳居世界榜首。
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 术
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 要回到实践中去
正确的认识,如果脱离实践, 不为实践服务,则失去实际意 义
主创新的信念,升华爱国主义情感;
4. 树立追求真理、科学探究、崇尚理性的精神,不迷信权
威,富有批判精神,培养独立自主、合作共赢的意识。
三维教学目标
说教学
1. 通过实验教学提出问题,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
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正确认识,积累生
活经验;
过程 2. 结合具体情景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
难点: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毛主席说:”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当今社会思想多元化,人们的价值取向也趋于多元化和复杂化,缺乏科学的 价值评价标准。因此,本课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 性的唯一标准,通过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帮助学生树立追求真理、科学探究、 崇尚理性的精神,不迷信权威,富有批判精神,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 力,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三维教学目标
说教学
1. 体会和感悟实践的重要性,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和观念,
自觉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服务社会,努力取得改造
世界的有益成果;
情感、2. 重视认识的力量,增强在实践中不断获得认识并推动认
态度、 识向前发展的责任感;
价值 3. 感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带

来的经济社会巨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坚定自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共34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6.1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共34张PPT)

提出新要求
索和研究

实 践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提供日益完备 的认识工具
延伸了人类的 认识器官
进 认 识 的
改造着自己的 主观世界

锻炼和提高了

人的认识能力
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 吃一堑,长一智 ➢ 学然后知不足 ➢ 书到用时方恨少 ➢ 失败是成功之母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唯一标准
为什么?
问题1:建设港珠澳大桥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这
些因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实践的主体—— 人 实践的对象—— 自然界 实践的手段—— 工具、设备
客观性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 的制约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三要素: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由何检验?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到何处去?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唯一来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 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认 直接经验
通过实践获得

途 径
间接经验
——
通过学习知识或 从别人那里获得
创造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创造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问题3: (1)港珠澳大桥是一人之功还是全体工作人 员的共同努力,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2)如果把时间往前追溯50年,港珠澳大桥能建设成 功吗?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社会性: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活动,不是孤 立的活动。
对象:客观世界(区别于主观世界)有直接现实性、区别于
手段:改20造20/4/2(4 区别于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人类探索宇宙的
奥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认识的目的是把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19
单项选择:
1、下面的活动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蜜蜂酿蜜 B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 C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 D营业员售货
20
21
⑷、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P46③)
电磁场理论的奠 基者:法拉第
电磁波的发 现者:赫兹
完成电磁理论的麦克斯韦
人们根据法拉第、麦克斯韦和赫兹等科学家创立的
电磁理论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话、电视、卫星摇撼技术
及现代互联网技术等,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又
பைடு நூலகம்
如,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将人造地球卫星、
三峡工程 5
②、实践具有 主观能动性 。(P42⑤)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 客观世界的活动。
※人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新的 物质生活资料,新的社会结构和社 会关系。
6
“想一想” :袁隆平的成
就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成就吗?
A科学家的实践是在一定社 会关系中进行的;
B科学家也是一定社会关系中 的人,他们离不开与社会各 方面的联系;
A.主观认识和认识的对象都不能充当标准。
为什么实践能充当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17
B.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的桥梁,是处 于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正确的认识────────主观与客观相符



成功


认识 ─────────→ 实践…结果



失败


错误的认识 ────── 主观与客
观不相符 18
实践具有社会性历史性
10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P44①)
评析:老者和农夫的观点谁对?
(农夫的观点是对的)
11
※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②.从实践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12

你 谈 谈 自 己 的 感 想
经过实践写出自己的真实体验,不能因为
标准(P45③)
《本草纲目》,是我国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 花费了27年时间才写成的科学巨著。在二十多 年里,他不但阅读了八百多部书籍,积累了上 千万字的札记材料,而且历尽千辛万苦,亲自 采集药物标本,收集民间单方、验方。全书共 收集药物1892种,药方一万一千多个。52卷的 煌煌巨著,就是通过自己亲自实践和学习将这 中国药神:李时珍 一种种药物,一个个药方积累起来的。因此被 后人尊称为“药神”
C他们的实践活动要受社会 条件的制约。
③实践是社会历史性(p43②) 7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
8
1961年人类首次升 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 2004年勇气号登陆
入太空(前苏联) (美国)
火星(美国)
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
9
小结
特点: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 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14
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P44⑥)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 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 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 展。
②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 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
15
黄鼠狼是不是偷鸡“专家”? 如何检验?
16
⑶、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
3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
4、 1、蜜蜂筑巢。 2、教师讲课。 3、学生认真学习。
5、“争论克隆人”
6、克隆羊“多利”问世。
有2、4、6
4
⑵、实践的基本特点(p42④)
①实践具有 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主体—人是客观的 实践的对象—自然界和社会是客观的
构成实践的要素 是客观的物质的
实践的手段—工具和设备是客观的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42②) (人的认识从实践中来) 1.实践及其特点(P42②) ⑴.实践的含义(P42③)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 一切物质性活动。
2
※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
A.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 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B.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 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 实的存在。
自己以前“在家从来不做饭”而交白卷,
必须要有实践精神,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
动。
13
如果你想知道砒霜是否有毒, 你就得亲口尝一尝。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 两个:一是亲自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通 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获得间接经验。
但不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 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