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百舸争流的思想
![百舸争流的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0063df19964bcf84b9d57b2a.png)
注意!!! 注意!!!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 个术语, 个术语,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 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 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而 不能在别的意义上使用。 不能在别的意义上使用。
新课学习
1、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 (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
(2)、对唯心主义的评价:一朵无实之花 对唯心主义的评价 )、对唯心主义的评价:
①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从本质上说, 从本质上说,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基本上 是科学的。 是科学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和方法指导人们的实践活 使人们不断获得成功,结出累累硕果; 动,使人们不断获得成功,结出累累硕果;但其科学 性也是在朴素和机械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 性也是在朴素和机械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 ② 一切唯心主义者在世界本原问题上 的回答都是错误的。 人类认识世界、 的回答都是错误的。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 世界离不开感觉,就其某些部分而言, 世界离不开感觉,就其某些部分而言,对人 类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类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因 列宁指出: 此,列宁指出:“聪明的唯心论比愚蠢的唯 物论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论。聪明的唯心论 物论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论。 即辩证的,愚蠢的即绝对的,不发展的” 即辩证的,愚蠢的即绝对的,不发展的”、 唯心主义是一朵无实之花” “唯心主义是一朵无实之花”。不能简单地 全盘否定唯心主义。 全盘否定唯心主义。
局限性: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局限性: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
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 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新人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91895d54ddccda38376bafda.png)
福建省莆田市第十八中学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科目:思想政治④生活与哲学课题: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理解:(1)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2)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3)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分析:(1)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2)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3)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能力目标:(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2)比较、分析的能力(3)抽象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二、【教学重点、难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三、【整体感知】:同学们学习本课,将通过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一直贯穿着哲学发展的历史。
通过对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中,感受哲学思辨的独特魅力,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四、【方法点津】:(1)列举古代思想家的著名言论,进行分析、判断。
(2)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具体做法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结合事例说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性。
(4)结合当地政府的政策、举措分析是否坚持了唯物主义。
(5)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并结合本课知识进行归类、总结。
五、【课文导语】: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
它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行。
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各种哲学派别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掌握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吸收前人的智慧,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共32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8f71e16c850ad02de8041b7.png)
念,经验,观念,感觉,计划,目标等意识形态。
注意: 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 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 辩证关系”。
庄周梦蝶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 蝴蝶,很生动逼真 的一只蝴蝶,感到 多么愉快和惬意啊! 不知道自己原本是 庄周。突然间醒过 来,迷迷糊糊间方 知原来我是庄周。 不知是庄周梦中变 成蝴蝶呢,还是蝴 蝶梦中变成庄周呢?
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二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P12):
“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 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
——伽森狄
“自然不是别的,它是物质世界 的整体,是物质事物的总和。 原子 是世界的本原”
——霍尔巴赫
12
1、他们认为 世界的本原 是什么? 2、简要说明 上述观点的 合理性和局 限性。
13
世 界
把客观精神(上帝、 理念、绝对精神、
的 神、道)看作世界
本 的本原。
原
22
合理性
看到了人 在认识过程中 的作用,对人 们认识的发展 有着或多或少 的借鉴意义。
23
唯心主义的观点:
1、物是观念的集合
主观
2、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3、心外无物
主观
客观
这些观点有
4、存在就是被感知
主观
什么相同点,
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二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P12):
在总结自然科学 成就的基础上,丰 富和发展了唯物主 义,把物质归结为 自然科学意义上的 原子,认为原子是 世界的本原
原子 ~10-10m
原子核 ~10-14m 核子 ~10-15m 夸克(层子) ~10-17m 亚夸克 ~10?m
高考政治 哲学生活 第2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 哲学生活 第2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078669d258fb770bf68a55ba.png)
()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英语儿歌歌词强调上帝的创造活动,是宗教观 念的体现,体现了唯心主义世界观,而美国科普作家的改动, 体现了科学精神,体现了唯物主义世界观,所以①③正确, 应选择A项。②④两项与题干无关。
——摘自《时间简史》,1988 “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 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
——摘自《大设计》,2010 从哲学上看,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是一种什么思想?斯蒂 芬·霍金在两部著作中对上帝的不同态度说明了他的世界观有 了什么变化?
【提示】 (1)上帝创世说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它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 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 现。
Hale Waihona Puke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从本 质上来说,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是科学的,但唯 物主义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形态,对其科学性要作具体的分析。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由于对物质的解 释不够科学,因而具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只有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 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 们应大力提倡。
①凡是唯物主义一定是正确的,凡唯心主义一定是没有可取
之处的
②凡唯物主义一定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凡唯心主义一定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
③唯物主义有不科学的地方,唯心主义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两者共同
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资料
![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d2cf1ad700abb68a982fb85.png)
知识点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 关系问题。
注意: “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 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 使用。
南北朝时,齐国宰相肖子良的府内,名流云 集。他们迷信佛教,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官员 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 灭’。精神不过是人体的一种作用,从属于形体, 形体存在则精神存在,形体消亡,则精神消失。
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不可知论
从生活实践看: 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
从一切哲学研究看: 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 的三种基本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形态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
①主观唯心主义 ②客观唯心主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优点: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 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
A、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
B、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 观是唯心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 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种独立的政 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就 需要有一种正确地揭示社会发展规 律的哲学来指导,这就为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创立,特别是历史唯物主 义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
承认能正确 反映存在
否认正确反 映存在
可知论
不可知论
马克思说“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只有尚未发现的。”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 学的基本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的关系问题。
学生: 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
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ad85697f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50.png)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 的、意志、感觉、经验、 理念、绝对精神等)看 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 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当成本原的东西
①存在即被感知(贝克莱); ②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 寂(王守仁); ③我思故我在(笛卡儿); ④万物皆备于我(孟子);
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朱熹); 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三,三生万物(老子)
④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点二: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基本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观点 物质决定意识
古代朴素 派别 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 辨证唯物主义和
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世界的本原是具 世界的本原 区别 体的物质形态 是原子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物质决定意识
随堂练习 P 188
2.(2014山东文综,33,4分)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 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 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 原便是 “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 “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随堂练习 P188
1.(2015浙江文综,27,4分)中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 水火土构成。到了19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最基本成分 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100个左右的元素。现在人们认 为最基本的是夸克、电子等。由此可见 ( )
①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
②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
③真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共20张PPT)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7af881102768e9950e73801.png)
提醒 “
关系”≠“
辩证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等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前者是一 般哲学都会遇到的问题,后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有的观点。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 本原,哪个决定哪个;二是意识能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思维能否正确 认识客观存在。
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 题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回答的是世界“怎么样”以及 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来把握世 界的问题
联系
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 体系。要正确揭示世界的本原,不仅要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还 要坚持辩证法的观点,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哲学上“两个对子”的关 系
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 营(即哲学两大基本派别)。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意识)能否正确认 识存在(物质)的问题。
互相统一、符合、一致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认为思维与存在有同 一性,即认为人的意 识能正确认识客观世 界及其规律
检测一下
2019 年 7 月 5 日 , 在 2019 软 件 定 义 卫 星 高 峰 论 坛 上 , 中 国 科 学 院 院 士
“嫦娥之父”欧阳自远介绍,中国将于2020年探测火星,通过火星卫星、
火星着陆器、火星车天地联合探测火星生命信息,研究宇宙和天体环境
科学以及探讨改造和建立人类第二个栖息地的前景。由此可知
世界的本原
基 唯物主义
结合
本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a679d8eb770bf78a65295468.png)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在的 关系问题。
学生: 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
教师: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
学校:学校治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农民: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 的关系 工人:做工的方法、步骤与做工的实际的关系 医生:处方与病情的关系
知识点三、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 学的基本问题? (1)原因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 在生活和实践中要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即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 对个人来说,他在人类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活动中不断地处理着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自 己与社会的关系。
1.从本义上看:
对哲学内涵的全面理解: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 人聪明的学问。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
3.从与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看: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也是关于方法论学问,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这是“可知论”还是“不可知
知识点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两方面的内容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 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即思维(意识)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物质)的问题
注意: “同一性” 内涵:互相统一、符合、一致。
①可知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②不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否认认 识世界的可能性。 ③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哲学依 据。
知识点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简单
理解①存在(物质):客观存在的事物。 ②思维(意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比如:思 想、理念、经验、观念、感觉、设想、方针政策、计 划方案、目标等。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2023年学习资料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2023年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5a9f83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2.png)
判断-·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难物-主义和唯 主义的根本分歧之所在。
唯心主义-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人的主观精神是-。两种基本形态:-世界的本原-主观唯心-例:陆王心学;-按 意积的-贝克莱.…-不同理解分-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例:程朱理学;-柏拉图的理念论;-黑格尔的 对精神
第二课-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哲学的-问题-基本问观唯心主义-题:物-意识-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客观唯心主义-有-可知论-同一性-无-不可知论
不可和论-·D.休谟:-认识完全局限在经验的范围内,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康德:-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引起感觉的物自体的本来-面貌是不可认识的;作为一切 神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灵魂、作为一切物理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世界和作为最高统一体的上帝,都不-是认识的 象,而属于信仰的领域。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进步性:-否认神创,本质上正确-•局限性:-①猜测,无科学依据;-②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 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进步性:-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①把物质等同于原 ,具有机械性;-②形而上学性;-③历史观上仍是唯心的。-人是机器。-拉美特里-人脑产生意识,就像肝脏分泌胆 一样。-狄德罗
庄子与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粱之上。-·庄子曰:“僚(音tiao条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 也。”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319ba3737e21af45b307a8fd.png)
不可知论
• D.休谟: 认识完全局限在经验的范围内,人不仅不能 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 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
• 康德: 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引起感觉的物自体的本来 面貌是不可认识的;作为一切精神现象最完整 的统一体的灵魂、作为一切物理现象最完整的 统一体的世界和作为最高统一体的上帝,都不 是认识的对象,而属于信仰的领域。
人脑产生意识,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
唯物主义
(1)根本观点:物质决定意识,…… (2)三种基本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历史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马哲)
无产阶级 的科学的 世界观和 方法论
陆王心学
• 陆九渊(象山先生,南宋) 他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 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 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 王守仁(阳明先生,明代)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中 国 古 代 朴 素 的 自 然 观
精气,“一来一逝,其细无内,其大无外”; “下生五谷,上为列星”。 ——宋钘、尹文(战国) 天地合气,万物自身。 ——王充“元气自然论”(东汉)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气有聚散而无生天,气聚 则有形而见形成万物,气散则无形可见化为太虚。 ——张载(北宋)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 灭。 ——范缜(南朝) 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 物。 无其器则无其道,尽器则道在其中…据器而道存, 离器而道毁 。 ——王无物 ,心外无理”迷惑不解,向他请教 “南山里的花树自开自落,与我心 有何关系?” 王阳明回答:“尔未看此花时 ,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 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f1cac704650e52ea551898a0.png)
17世纪,法国哲学家伽森狄认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 构成: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世 界是物质的世界。这一思想可以说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 主义哲学对物质的最高概括和认识成果。
1、正确性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肯定世界本原是物质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习计划、治疗方案、工作方法、企业经营略…… ——属于思维、意识的范畴(主观范畴) 学习实际、病人病情、工作实际、企业现有际…… ——属于存在、物质的范畴(客观范畴)
• 从生活实践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 避的基本问题。 • 从哲学研究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 从哲学发展看: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决 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
“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 宙。 ——(南宋)陆九渊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 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 动”。 --《坛经》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二)唯心主义
1、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 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 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2)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 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 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根本对立
唯物主义的 根本观点是, 认为物质是 本原,先有 物质后有意 识,物质决 定意识。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第2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必修4)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第2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c24d2358d0d233d4b04e69af.png)
【观点】正确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划分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
(1)哲学的基本问题不能理解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其中包 括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谁决定谁。哲学的基本问 题不包括意识对物质有无反作用的回答。认为意识和 物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比较
形态 基本观点
评价
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
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唯 物 主 义
古代朴 素唯物 主义
认 为 金 、木 、坚 持 了 唯 物 主 义 的 根 本 方 水、火、土 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等都是世界 局限性:一种可贵的猜测, 的本原。 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
唯心主义把世 界的本原看成 意识。但就其 局部而言,唯 心主义哲学对 人们认识的发 展有着或多或 少的借鉴意义。
【方法】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 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 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 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 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得钟者”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A项和D项都是唯 物主义的观点,而C项属于不可知论。B项是主观唯心 主义的观点,所以,应该是B。
【方法】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的两大基本派 别,划分两大派别的标准是对世界本质问题的不同回 答。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是唯物主义;凡 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则是唯心主义。A是辩证 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C是形而上学和辩证唯物主 义的区别;D是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限,均不符合题 意,应舍去。故选B。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3) 课件
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高三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高三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a92f1c74a417866fb84a8e06.png)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问题。两个方面: 哲 在的关系问题。两个方面:
学 的 基 为什么这个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本 ----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和 ----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和 问 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切哲学 一切哲学( 都不能回避、 题 ----一切哲学(家)都不能回避、必须回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
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 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 何为世界本原 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的问题。 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 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的唯一标准。 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考点一览 考点1: 考点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考点2: 考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 题的依据 考点3: 考点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考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考点 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课程标准: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 课程标准: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 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 学的基本问题。 学的基本问题。
夸克(层子) 夸克(层子) ~10-17m
•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 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与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 划清界限) (与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
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案
![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4bed0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b.png)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案班级姓名小组________第____号【学习目标】1.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2.识记哲学两大主流思想派别。
3.把握依据不同标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分类。
4.能够正确区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
【重点、难点】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2.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区分。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生活与哲学的第二课,关于世界本原划分的思想派别,学生对于学习生活哲学,有较高的探索学习兴趣,有利于掌握本节内容。
自主学习内容一、回顾旧知:1.什么是哲学?2.什么是世界观、方法论?3.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的关系?二、基础知识感知学习范围:课本P10一P15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的关系问题,也就是③________和④________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⑤________的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⑥________和⑦________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⑧________的问题,即思维能否⑨________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⑩________和⑪________的标准。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⑫________。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它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⑬________和⑭________,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二、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围绕⑮________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1)根本观点:⑯________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⑰________意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1.2《百舸争流的思想》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1.2《百舸争流的思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3eaf382f60ddccda38a08e.png)
可知论
不可知论
(谁为第一性)
(有无同一性)
核心考点突破
【易错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二者区别: 观点错误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 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 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 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 认识存在的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何者为本源
知 识 概 览
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
有无同一性
哲 学 的 基 本 问 题
划分 依据
哲 学 的 基 本 派 别
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 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马哲)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一
命题揭密
哲学的基本问题
★近三年有2次在此处命题,属于低频考点。命题形式 为选择题。高考命题通常列出不同哲学派别的代表性观点 让考生辨别其所属的派别。
二者也存在联系: (3)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 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的唯一标准。
核心考点突破
【典例1】
(2011· 广东32)“道,独行也;气 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 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 ) A.自然从来不飞跃 B.物理不外于吾心 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必修四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三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马哲)
高效 复习 导航
1.考点展示 2.知识概览
抓住一个 高考重点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32. 百舸争 流的思想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课件: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课件: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de536910f78a6529647d53c6.png)
即问是什么
[典例]
(2013· 天津高考)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
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 年 3 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 作组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 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 之谜。2013 年 3 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 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 的发现”。科学家的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 )
• 命题点3 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 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 演进顺序的是( ) •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 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答案:C •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 A.③→④→② B.②→③→④ • C.③→②→④ D.②→①→③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1个基本问题
2个基本派别 2个对子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百 舸 争 流 的 思 想
哲学 的 基本 问题
回 答
思维 和存 在的 关系 问题
思维和存在 何为本原
思维和存在 有无同一性
哲学 的 基本 派别
唯物主义
易错观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等于思维和存在的辩 证关系问题(或物质和意识)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谁 是本原、谁决定谁及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两 个方面的内容。(不考虑有无能动作用)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属于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范畴,它的基本内容是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它是对思维和存在 关系问题的科学回答。
第一步:审题干 找题眼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31fee4cb9f3f90f76c61bbd.png)
核心考点突破
答案 解析 训练
【典例4】
本题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两大哲学派别为切入点,考查
(2010·江苏单科,25)唯物主 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 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 都主张( )。 A. 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考生对唯心主义的正确判定。 唯心主义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 客观唯心主义。它们虽有不同 表现,但在世界本原问题的认 识上是相同的,即意识是世界 的本原。A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 现;B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D是不可知论的表现;只有C能
2. 根本观点: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 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 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意识依赖于物质。
根本对立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 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 物质,意识决定物质,意识 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 依赖于意识。
判断: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 有哪些?在观点后面打“√”号。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命题揭密
★★近三年有3次在此处命题,属于低频考点。命题形式为选择题。 高考命题通常直接考查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革命性的原因或者以对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相关评论为背景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是考查重点,注意掌握科学发展观相关内容。
复习要求
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感受其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 地位和作用。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感受到毛泽东 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时代的产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光辉理论。
核心考点突破
讲解点2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机械(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当代辩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PPT课件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2eec9c0066f5335b8121ac.png)
(1)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 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农民种什么?
气候,土地,种子 市场供求
思维
客观情况
企业制定 产品价格
生产成本,产品供求
漫画说 明了什么 问题?
一律抓 紧抗旱!
请领导 指示
思维与存在,谁决定谁,是划分唯 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唯一标准。
(3)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 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
本原是“火”。火生气,气生 水,水生土,土又还原成火。
➢·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
“五行”原指“五材”,即水、 火、木、金、土。早期的“五 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 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
• C.②③
D.②③④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在的问题。 如:
学生: 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
教师: 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 学校: 学校治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农民: 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工人: 做工的方法、步骤与做工的实际的关系
• A.唯心主义
B.二元论
•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不可知论
C
• 2.(江苏连云港市期中)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 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①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②对思维和存 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③对物质和意 识谁决定谁问题的不同回答④对思维和存在有 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 A.①②
B.①②③
• C.人与世界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共32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550c343650e52ea5518986b.png)
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 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内容。
物质:客观存在的事物。如太阳、月亮等。
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只 要 世闭 界上 上眼 就睛 没, 有 什 么 悬 崖 !
19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P13):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心灵 等)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 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P13):
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神、道)看 作世界的本原
世 界
把客观精神(上帝、 理念、绝对精神、
的 神、道)看作世界
本 的本原。
原
22
合理性
看到了人 在认识过程中 的作用,对人 们认识的发展 有着或多或少 的借鉴意义。
23
唯心主义的观点:
20
该如何评价唯心主义?
“如果小猫看到的老鼠只存在于小猫的眼睛中, 如果老鼠是小猫的视神经的感觉,那么为什么小猫 用它的爪子去抓老鼠而不是去抓自己的眼睛呢?这 是因为小猫不愿意为了爱唯心主义者而自己挨饿, 在它看来,对唯心主义者的爱只是一种痛苦。”
--费尔巴哈
该如何评价唯心主义?
贝克莱英):“存在即被感知”
意识: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比如,思想,理
念,经验,观念,感觉,计划,目标等意识形态。
注意: 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识”和“物 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用。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 辩证关系”。
高中政治 《哲学与生活》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1课时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哲学与生活》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1课时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6c4b746c7fd5360cbb1adb0d.png)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整体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在第一课对什么是哲学这一问题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哲学的具体存在形态和发展过程的角度介绍哲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关于什么是哲学有一个历史的和感性的认识。
标题为“百舸争流的思想”,主要负载的任务有二:一是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二是介绍不同哲学派别的基本观点。
围绕这两个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一课时: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但最基本的问题只有一个,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为了说明这一问题,设计了两个目:第一目主要解释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第二目主要说明哲学基本问题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同时回答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课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本框主要是通过对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具体形态的介绍,让学生从中感受什么是哲学。
围绕这一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目:第一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第二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心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学习本课,使学生通过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一直贯穿着哲学发展的历史。
通过古今中外著名哲学家的言论,感受哲学思辨的独特魅力,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教学重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教学难点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内容;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2.理解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3.运用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观点;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进步性: •局限性: 否认神创,本质上正确 ①猜测,无科学依据; ②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进步性: 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 局限性: ①把物质等同于原子,具有机械性;
②形而上学性;
③历史观上仍是唯心的。
人是机器。 ——拉美特里 ——狄德罗
庄子与鱼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粱之上。 • 庄子曰:“儵(音tiao条)鱼出游从 容,是鱼之乐也。” •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 不知鱼之乐,全矣!” •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 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判断
• 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 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之所在。
人脑产生意识,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
唯物主义
(1)根本观点:物质决定意识,…… (2)三种基本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历史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马哲)
无产阶级 的科学的 世界观和 方法论
陆王心学
• 陆九渊(象山先生,南宋) 他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 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 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 王守仁(阳明先生,明代)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歧
有
无
唯物 主义
唯心 主义
可知 论
不可 知论
二、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1)根本观点:物质决定意识,…… (2)三种基本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历史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马哲)
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观
• 西周初年, “五行说”。 • 水是万物之本原——“水成说 ”。 • 用一种具体的东西作为一切事 物的本原,总是不能让人信服 。 • 人们就想象某种抽象的东西演 变出具体的自然事物,这就出 现了“元气说”。
不可知论
• D.休谟: 认识完全局限在经验的范围内,人不仅不能 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 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
• 康德: 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引起感觉的物自体的本来 面貌是不可认识的;作为一切精神现象最完整 的统一体的灵魂、作为一切物理现象最完整的 统一体的世界和作为最高统一体的上帝,都不 是认识的对象,而属于信仰的领域。
岩中花树
众弟子对王阳明的“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迷惑不解,向他请教 “南山里的花树自开自落,与我心 有何关系?” 王阳明回答:“尔未看此花时 ,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 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程朱理学
• 北宋二程(程颢、程颐) 他们把“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 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 的本源,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 • 南宋 朱熹 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 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他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和 本体,太极本身包含了理与气,理在先,气在后。 太极之理是一切理的综合,它至善至美,超越时 空,是“万善”的道德标准。
有
同一性 问题 无
可知论 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
• 也称怀疑论。 • 提出者:英国生物学家T.H.赫胥黎(1869年) • 主要观点: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 法认识的。 • 产生原因:18世纪,自然科学还不够发达,关于 自然事物的知识比较零碎,对许多事物和现象的 本质和原因还不能作出科学的回答,从而促使一 些哲学家提出猜想,认为在事物的背后存在一个 不可认识的物自体。 • 代表人物:大卫.休谟(英国)、康德(德国)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阅读课本,梳理以下知识,并画出知识结构图: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它有哪几个方面内容? 3.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是指什么? 4.你能为它们举出恰当的案例吗?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存在)与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
两个方面
何者为第一性
不同回答
有无同一性
唯心主义
• 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 • 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 主义 人的主观精神是 世界的本原
例:陆王心学; 贝克莱… 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客观唯心 主义 例:程朱理学; 柏拉图的理念论;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按对意识的 不同理解分)
第二课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物质 第一性 哲学的 基本问 题:物 质与意 识的关 系问题 第一性 问题 意识 第一性 唯心 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 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 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中 国 古 代 朴 素 的 自 然 观
精气,“一来一逝,其细无内,其大无外”; “下生五谷,上为列星”。 ——宋钘、尹文(战国) 天地合气,万物自身。 ——王充“元气自然论”(东汉)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气有聚散而无生天,气聚 则有形而见形成万物,气散则无形可见化为太虚。 ——张载(北宋)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 灭。 ——范缜(南朝) 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 物。 无其器则无其道,尽器则道在其中…据器而道存, 离器而道毁 。 ——王夫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