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1ca255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4.png)
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一、健康监护档案概述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指根据法定职业病防护规定,用于对特定职业劳动者进行健康监护并记录监护情况的档案。
其主要特点是:强制性、群体性、动态性、个体性、保密性和权利性。
二、健康监护档案内容1.个人基本信息:劳动者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出生日期、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籍贯、联系方式等。
2.职业史:记录从就业开始的所有职业活动,包括工作时间、工作单位、从事的工作、劳动强度等。
3.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记录劳动者在工作中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和心理因素等。
4.健康检查情况:记录劳动者每次进行健康检查的结果,包括身体各系统状态、职业病检查结果等。
5.报告通知记录:记录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和健康检查结果的通知、告知和反馈情况。
6.医疗卫生服务情况:记录劳动者在医疗机构就诊、治疗情况等。
三、健康监护档案的作用1.预防职业病的发生:通过记录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和健康检查情况,及时发现和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2.早期发现和治疗职业病:通过劳动者的健康检查情况,发现职业病早期症状,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防止职业病加重和发展。
3.促进劳动者健康管理:通过建立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促进劳动者健康管理,提高劳动者健康素质和工作效能。
4.提高管理效率:通过管理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提高管理效率,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
四、健康监护档案建立与管理1.建立档案的前提和基础:企业应当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确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并建立职业病防治档案。
2.建立档案的通知和告知:企业要对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告知,并要求其进行健康检查。
3.档案管理的责任主体:企业领导、职业健康专业人员、劳动保护监督机构和工会等应有各自的监督和管理职责,保障劳动者权益,防止个人隐私泄露。
4.档案的保存期限: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必须保存至其退休或离职后的20 年内。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范文(3篇)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302fe2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b.png)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范文为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掌握职工健康损害情况,预防职业病,根据《____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七条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三十二条,结合本公司实际,建立本制度。
一、责任部门公司部门负责本公司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和档案管理,依法____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按照本公司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存。
二、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时职业健康检查。
职业健康检查由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承担,本公司职工职业健康检查原则上安排在(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名称)。
员工在接受职业健康检查或者复查或者医学观察期间视同正常出勤。
职业健康检查周期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____)。
为了掌握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发现职业禁忌、分清责任,防止劳动者带病进入本公司,在招工前对应招者进行岗前职业健康检查,不招用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2、职工在岗期间健康检查为了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和健康影响,对劳动者进行动态健康观察,按《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规定的体检周期及项目____劳动者进行定期岗间健康检查。
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关的疾病或职业禁忌症,交公司部门,安排复检。
不得安排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该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安排治疗。
3、职工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为了了解劳动者离岗时的健康状况,分清健康损害责任,在劳动者离岗时____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于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4、应急时职业健康检查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即使____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档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184ff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b2.png)
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档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职业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因此,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作为一种记录和管理职业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备受用人单位和职工关注。
一、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概念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集、存储和分析员工从事特定职业工作中可能接触到的有害因素、进行职业性疾病检查、评估职业病危害程度和预测职业病患病风险等信息的档案系统。
其目的是帮助职工防范、控制职业危害,促进健康发展,保障职工的生命健康和正当权益。
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内容1.基本信息: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员工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出生日期、性别、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以便对职业健康进行全面的监测和管理。
2.职业接触史:记录员工的职业接触史,包括从事的职业、工作内容、工作部门、健康史等方面,了解员工可能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疾病的症状以及易感性等信息。
3.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职业健康检查的详细记录,例如:身体状况、生化指标、肺功能、视力、听力等相关数据,以及职业性疾病的检测与评估。
4.危害因素评估:根据员工从事的职业、工作环境和可能接触到的有害因素等情况,对其进行职业危害因素评估,如:噪声、粉尘、放射线、化学危害等待可能面临的职业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5.职业健康干预: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分析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干预计划,提供健康管理、科学锻炼和疾病预防等方面的指导。
6.其他相关信息: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一些相关的信息,如职业健康咨询、职业健康教育、职业计划以及提醒职员进行职业危害预防知识等信息。
三、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1.建设完善的职业健康监护系统:用人单位要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构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系统,使之成为成为职工保障的一部分。
2.设置经验丰富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人员:用人单位必须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负责对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信息收集、关键词过滤和分类整理、建立健康档案和管理的工作。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五篇)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f83e3d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d0.png)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为了保护职工健康和维护企业权益,根据《____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存,特制订本制度。
1.劳资部负责为每一位职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管。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一)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二)相应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四)职业病诊疗等健康资料。
2.劳资部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维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隐私权、保密权。
相关的卫生监督检查人员、劳动者或其近亲属、劳动者委托代理人有权查阅、复印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其他人员不得私自查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3.劳动者离开单位时,本人有权索取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档案管理人员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4.对已离职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在离职后三个月后进行封存,并保存____年以上,以备上级部门查阅。
5.劳资部档案管理人员应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妥善保管,防虫蛀、防霉、防丢失、防丢失,保证档案安全。
6.所有档案应有专柜存放、加锁,定期清理通风,防湿。
7.所有档案不得随意查阅、复印,不得置于公共场所。
8.其他依照企业档案管理制度执行。
9.本制度从下发之日起执行。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二)是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用于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的监护措施和档案管理规定。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入职体检:劳动者在入职前需要接受体检,包括基本体格检查、职业病危险因素接触史询问、相关疾病筛查等,以确保身体适应相关工作。
2.职业卫生检查:对处于职业病危害环境的劳动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职业卫生检查,包括体检、化验、射线检查等,以评估劳动者职业健康状况。
3.职业病筛查:对可能存在职业病风险的劳动者进行相关疾病的筛查,及时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和迹象,并采取相应的干预和防治措施。
4.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对劳动环境中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包括空气中的毒性物质、噪声、辐射等,以控制职业危害对劳动者的影响。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5篇)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8441de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7.png)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职业健康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第三条、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下列资料:(一)职业健康培训资料,包括培训内容、培训人数、考试情况等内容;(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资料,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分布、接触人群情况等内容;(三)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资料,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定点和检测情况、职业病防护和应急措施、个人防护用品管理等内容;(四)健康监护资料,包括职业健康检查、禁忌症处理、职业病病人管理等内容;(五)工作记录资料,包括职业安全健康工作决策、职业安全健康自查情况、职业安全健康监督部门监督检查记录等内容;(六)法律法规资料,包括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以及规范性文件等内容;(七)职业健康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认为应当存入职业健康档案的资料。
第四条、职业健康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指定专人负责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并做到:(一)按照要求填写职业健康档案有关内容,保证职业健康档案的准确性;(二)每年定期对职业健康档案进行复核,并及时修订;(三)及时将职业健康档案信息录入计算机,加强职业健康档案信息管理;(四)妥善保管职业健康档案及相关原始资料。
(五)严格职业健康档案借阅管理,非经公司领导批准的,一律不得外借。
第五条、接受相关政府管理单位对职业健康档案工作进行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对职业健康档案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六条、职业健康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职业健康档案数据采集和汇总,建立分公司职业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对档案信息实施动态管理,及时更新数据。
第七条、职业健康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职业健康档案负有保密义务,应当由专人负责妥善保管。
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2)是指用于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的一项制度,目的是及时发现和处理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4篇)
![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4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50c54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a.png)
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保护员工身体健康,预防、控制职业病风险,建立和实施的一套有关职业健康监护和档案管理的制度。
该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职业健康监护:制定职业健康监护计划,对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估,将员工分级进行健康监测和体检。
包括定期体检、职业病诊断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等。
2. 危害因素控制:在工作场所对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和控制,采取相应的技术、工程和管理措施,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
3. 员工教育和培训:开展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员工了解可能存在的职业病风险和防护知识,掌握正确的职业健康保护方法。
4. 职业病防治措施:建立职业病防治机构或委员会,负责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包括职业病的诊断、治疗和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设等。
5. 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建立和完善员工职业健康档案,对员工的职业健康监护、体检结果及职业病诊断等进行记录和归档,便于后续的管理和分析。
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对于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至关重要,有助于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高员工的工作安全和健康保护意识。
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2)1目的与范围本制度明确了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的分类、项目、周期及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病员工的管理等,以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单位。
2编制依据《____职业病防治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____省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编制要点》《gbz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职业健康监护是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
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档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36577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6c.png)
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档案什么是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档案是指对职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护和记录的档案。
它涵盖了职业卫生检查、职业病诊断、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卫生教育等多个方面,旨在保护职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保持职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对个人和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
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档案作为一个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监督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提供职业病防治和健康管理的参考依据,促进职业健康的改善。
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档案的内容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个人基本信息在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档案中,首先需要记录被监护职业人员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区分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进行个性化管理。
2. 职业史职业史是职业卫生档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记录职业史,可以了解职业人员从业的具体情况,包括从业时间、从业地点、从业行业、从业岗位等。
职业史的记录可以为职业卫生监护提供依据,并帮助判断职业病的发生与否。
3. 职业卫生检查记录职业卫生检查是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档案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定期的职业卫生检查,可以评估职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及早发现职业病和职业健康问题。
职业卫生检查的项目包括体格检查、化验检查、生物学监测等。
4. 职业病诊断记录在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档案中,需要记录职业病的诊断情况。
职业病是因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导致的疾病,如尘肺病、中毒和职业性皮肤病等。
根据职业病的诊断情况,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护职业人员的健康。
5. 职业卫生教育记录职业卫生教育是预防职业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档案中,需要记录职业卫生教育的内容和效果。
通过职业卫生教育,可以提高职业人员对职业健康的认识,加强职业卫生意识,避免职业病的发生。
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档案的重要性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档案对个人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1. 保护职业人员的健康通过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和使用,可以及时了解职业人员的健康状况,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保护职业人员的健康。
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4篇)
![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dcea49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6.png)
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引言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企业管理职业健康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维护劳动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有效的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能够帮助企业及时掌握员工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职业病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从而降低职业病发生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并分析如何建立和完善这一管理制度。
一、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1、建立职业卫生档案企业应根据员工从业情况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其中包括员工的个人信息、工作岗位、工作时间、从业史等相关信息。
职业卫生档案应以个人为单位建立,并进行分类管理,以便更好地进行职业危害评估和预防控制。
2、对职业卫生档案的定期更新和维护职业卫生档案需要进行定期更新和维护,及时记录员工的工作变动等信息,并加强对职业危害的评估和预防工作。
同时,企业还应定期对职业卫生档案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职业卫生档案的保密性职业卫生档案属于员工的个人隐私,企业应严格保密,确保档案的安全性。
只有经过员工同意或法律授权,才能将职业卫生档案提供给相关部门或个人使用。
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1、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指企业对员工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和相关数据的档案。
企业应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制定员工的职业健康监护方案,并建立相应的档案。
2、对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定期更新和维护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及时记录员工的职业健康状况,包括职业病发生情况、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等。
同时,应根据职业健康监护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保密性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也属于员工的个人隐私,企业应严格保密。
只有在法律授权或员工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提供给相关部门或个人使用。
三、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1、制定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规定企业应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明确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更新、维护以及保密等方面的要求,明确责任人和操作流程,以确保管理制度的严密性和可执行性。
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3篇)
![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70e9d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9d.png)
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卫生和健康管理对于保障职工的健康和安全变得日益重要。
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和管理能够提供关键的信息和数据,有助于预防职业病和其他职业健康问题的发生。
为了更好地管理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定义、建立、内容、管理、更新以及隐私保护。
二、定义1. 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卫生档案是针对职工的职业卫生和健康状况进行记录和管理的文件。
它包含了职工的健康检查结果、职业病防治措施、工作环境评估等相关信息。
2. 健康监护档案:健康监护档案是对职工健康监护过程中的各种检查结果和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和管理的文件。
它包含了职工的体检结果、健康风险评估、个人健康档案等相关信息。
三、建立1. 职业卫生档案的建立:a. 相关部门应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职业卫生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
b. 按照职业卫生法规的要求,进行职工的职业卫生检查,将检查结果纳入职业卫生档案中。
c. 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的职业卫生评估,将评估结果纳入职业卫生档案中。
d. 建立职业病防治措施的档案,包括职业卫生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记录等。
2. 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a. 相关部门应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
b. 对职工进行健康监护,进行定期的体检和健康风险评估。
c. 将体检结果、健康风险评估和个人健康档案等相关信息纳入健康监护档案中。
四、内容1. 职业卫生档案的内容:a. 职业卫生检查结果:包括职工的体检结果、职业病的诊断结果等。
b. 职业病防治措施:包括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设施设备管理情况、职业卫生培训记录等。
c. 工作环境评估:包括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风险评估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
2. 健康监护档案的内容:a. 体检结果:包括职工的身体各项指标、体检报告等。
b. 健康风险评估:包括职工的职业病风险评估、健康问题评估等。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3篇)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4a6dd5d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bd.png)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1、新工人入厂必须到规定的医院进行体检,要将体检情况存入个人健康档案。
2、对接触粉尘、噪音等危害职业的人员必须要进行上岗前、在岗时、离岗前的健康检查。
3、从事职业危害的人员,公司每两年组织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健康体检。
4、生产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症的人员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5、生产单位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对本人和胎儿有危害的作业。
6、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人员不得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
7、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单位必须如实、无偿提供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8、生产单位发现疑似作业病、职业病人时要及时向公司职业健康管理部门报告。
9、生产单位要根据公司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给予适当的岗位津贴和保健措施。
10、公司、分公司职业卫生档案设专人负责管理,不得随意损坏、丢失、传播,永久保存。
11、各种记录材料要按规定及时存档,并进行分档归类管理。
12、档案的调阅应经单位负责人或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批准。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2)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是指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和健康监测,旨在保护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1. 定期体检和健康监测:雇主应该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体检和健康监测,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心理健康评估等。
2. 环境监测:雇主应配备专业人员对工作环境进行监测,包括空气质量、噪音、有害物质等,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卫生标准,不影响从业人员的健康。
3. 职业病防护:雇主应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包括改善工作条件、提供个人防护用具、培训从业人员正确使用防护设备等。
4. 健康宣教:雇主应提供相关的健康宣教活动,向从业人员普及职业病的预防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意识。
档案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1. 健康档案建立:雇主应建立完善的从业人员健康档案,记录从业人员的体检结果、职业病防护措施落实情况等信息。
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3篇)
![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e65dd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6f.png)
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是指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事业单位的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进行管理和维护的制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一、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1.档案建设企事业单位应建立和维护职业卫生档案,包括以下内容:(1) 职工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
(2) 职业暴露情况:记录职工的职业暴露情况,包括相关的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3) 健康体检情况:记录职工的健康体检情况,包括体检项目、结果等。
(4) 职业病诊断和治疗情况:记录职工的职业病诊断和治疗情况,包括疾病名称、诊断时间、治疗方法等。
(5) 安全生产情况:记录职工的安全生产情况,包括事故发生情况、事故原因、事故处理等。
2.档案管理(1) 负责人:企事业单位应指定专门负责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人员。
(2) 区分保密等级:根据需要,将职业卫生档案分为不同的保密等级,并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3) 档案保管:职业卫生档案应妥善保管,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安全性和可访问性。
(4) 档案备份:定期对职业卫生档案进行备份,防止档案丢失或损坏。
(5) 档案安全销毁:职业卫生档案管理人员应根据规定对档案进行安全销毁,确保档案的安全。
3.档案使用(1) 法定使用人:职业卫生档案的使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使用档案。
(2) 用途限制:职业卫生档案只能用于职业病防治工作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用途。
(3) 查询申请:需要使用职业卫生档案的人员应向档案管理人员提出正当的查询申请,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4.档案维护(1) 更新档案:职业卫生档案应定期更新,包括职工基本信息、职业暴露情况、健康体检情况等。
(2) 档案整理:职业卫生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档案整理,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档案借阅:对于需要借阅职业卫生档案的人员,应按照程序进行借阅,并记录借阅情况。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4篇)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4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8ccb3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0.png)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监护和档案管理制度是保障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职业健康监护和档案管理制度进行详细阐述,以强化对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的保护。
一、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职业健康监护是指对从业人员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程度、健康状况及工作相关健康问题进行监测和评估,并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病防治措施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1.1 监测和评估职业健康监护的首要任务是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进行监测和评估。
监测包括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测定,以确保从业人员的暴露程度符合国家标准。
评估则是根据监测结果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
1.2 健康咨询和培训职业健康监护还包括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咨询和培训。
健康咨询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病预防知识、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控措施等,以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治意识和能力。
培训的形式可以是定期的集中培训,也可以是现场辅导,以确保从业人员全面了解职业病防治知识并能有效应用。
1.3 诊断和治疗如果从业人员存在职业病问题,职业健康监护还应包括诊断和治疗。
诊断通过对从业人员的体检、病史调查等手段进行,确定是否存在职业病。
如果确诊,应及时给予治疗,以减少疾病对从业人员的影响。
二、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是指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相关信息进行记录、管理和维护的制度。
2.1 档案建立档案建立是档案管理制度的首要环节。
建立从业人员的健康档案,需要对从业人员的个人信息、职业暴露情况、健康状况等进行详细记录,并以电子形式保存,以便于管理和检索。
2.2 档案管理档案管理包括档案的分类、整理、储存和维护等工作。
档案应按照从业人员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整理,确保档案的检索效率。
档案应储存在安全、防火、防水的环境中,定期进行备份以防止意外丢失。
同时,档案需要定期维护,例如更新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职业暴露情况等信息。
2.3 档案使用档案使用是档案管理制度的最终目标。
档案可以作为对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的评估和监测依据,也可以作为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明和就业资格审核依据。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与管理范本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与管理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0fcd515a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7.png)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与管理范本一、引言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对于保障职工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和管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可以有效地识别和控制工作场所的健康风险,预防职业疾病的发生,并为工作场所的职业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与管理范本。
二、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步骤1.搜集基本信息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第一步是搜集职工的基本信息。
这包括个人身份信息、工作单位、岗位信息等。
同时,还需要搜集职工的健康状况、工作史、职业暴露史等相关信息。
2.进行健康评估在搜集基本信息之后,需要对职工进行健康评估。
健康评估可以包括体检、问卷调查等方式。
通过健康评估,可以了解职工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存在与工作相关的健康问题。
3.职业风险评估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中应包含职业风险评估的内容。
职业风险评估是评估工作场所存在的健康风险,以及职工接触这些风险的情况。
通过职业风险评估,可以及时识别健康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建立健康监护计划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中的评估结果,需要建立健康监护计划。
健康监护计划是为了对职业健康进行管理和监控,预防职业疾病的发生。
健康监护计划应包括定期的健康检查、健康教育、职业暴露控制等内容。
5.档案管理和更新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后,需要进行档案的管理和更新。
档案管理包括档案的归档、保密性的管理和使用等。
同时,随着职工的工作和健康状况的变化,还需要及时更新档案中的信息。
三、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要点1.保密性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个人隐私的一部分,因此需要充分保护档案的保密性。
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能对档案进行查阅和使用,并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2.及时更新随着职工的工作和健康状况的变化,监护档案中的信息也需要及时更新。
及时更新监护档案可以保证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后续的职业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3.定期评估定期对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进行评估是保证档案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定期评估,可以发现档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档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af4a4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37.png)
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档案是记录职业卫生监护工作过程和结果的文件,用于指导和管理职业卫生工作。
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1. 职业卫生监测数据: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数据,如空气质量、噪声、灰尘等;职业健康状况的监测数据,如体检结果、职业
病患病情况等。
2. 职业卫生评价报告:根据职业卫生监测数据,对职业病危害因素
和职业健康状况进行评价,明确存在的危害因素和存在的问题。
3. 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记录企业采取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包括工程控制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记录企业职业卫生管理
措施,如职业卫生培训、职工健康档案管理等。
1
4. 职业卫生监护记录和报告:记录职业卫生监护的过程和结果,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护数据、职业健康状况的监护数据,以及对监护结果的分析和评价。
5. 职业卫生急救措施和应急预案:记录企业的职业卫生急救措施和应急预案,包括对急救设备的管理、急救人员的培训等。
6. 其他相关信息:如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记录、职工职业卫生培训记录等。
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档案对于保护职工健康、预防职业病、改善职业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职业卫生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
2。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5dc117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e.png)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随着现代化生产工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工作环境及所接触的相关物质也越来越多元化、复杂化。
这些特定的工作环境和物质可能会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导致各种职业病或健康问题。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一种重要的职业健康管理工具,它记录了工作者的职业暴露情况、体检结果、职业病及其他健康问题的发展和处理情况,帮助企业或组织合理地评估和管理工作场所的健康风险,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工作者的身体健康。
一、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定义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指管理职业卫生工作的管理机构对某一职业人员进行的综合性健康监护,包括该职业人员在工作场所中因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工作环境不良引起的职业危害因素暴露情况和相关健康状况的监测和记录、分析,以及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的跟踪、记录和评估等内容所形成的记录文档。
其目的在于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有效的监测和控制,同时为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主要内容(一)职业暴露情况记录职业暴露情况记录是指对职业暴露因素及其程度的监测和记录。
随着职业暴露发生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监测手段的建立和不断优化对于完整记录职业暴露情况至关重要。
1、职业暴露因素职业暴露因素指某一职业人员在从事工作时所造成的内源性和外源性暴露因素,如:各类化学物质、尘、放射线、噪声和电磁辐射等,以及慢性病和高温等职业危害因素。
2、暴露情况暴露情况记录包括职业暴露源、暴露时间、暴露方式、暴露程度和暴露频度等,以便及时评估风险。
(二)体检结果体检结果包括体检前病史、体检过程、检查结果和诊断结论四个方面。
体检前病史要求工作者提供个人健康情况、家族病史、患病和手术史等,以及职业暴露情况和个人行为生活方式等信息。
体检过程必须要按照正确的顺序依次进行,包括身高、体重、生命体征、肝肾功能、血液、心电图等常规指标。
检查结果应当被记录下来,例如,X射线检查、职业病检查、化验和超声检查等,以及诊断结论和处理意见,如是否需要住院治疗、服药剂量和次数、是否需要休息等。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c444d0f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e9.png)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
(一)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的基本内容包括:
1、职业危害申报材料;
2、公司向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出具的授权委托书;
3、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监测结果、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
4、、员工职业健康检查计划;
5、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评价报告书”;
6、对职业病(疑似)患者、健康受损员工的治疗和诊断材料;
7、职业病患者和职业禁忌症的治疗和安置记录;
8、为职业健康监护中员工体检结果的通报提供相关证明材料、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记录的相关资料;
9、其他相关信息。
(二)公司建立接触职业危害的员工个人职业健康记录,做到“一人一档”,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
1、劳动者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病危害暴露史(见附录);
2、相应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
4、职业病诊疗等健康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内容
1、个人基本信息(表1)
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查结果(表2)
3、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表3)
4、职业健康体检报告、职业病诊疗等资料;
5、其他职业健康监护资料。
单位
姓名
性别
建档时间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专人保管
表1个人基本信息
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人员基本信息;2)既往病史至劳动者曾患病情况,包括职业病和其他疾病。
表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姓名
注:1)本表记录有人单位劳动者所在工作场所(岗位)历年由具有职业卫生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包括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检测结果;
2)防护措施是指劳动者所在工作场所设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为劳动者配备的个人防护用品。
表3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注:1)检查种类是指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离岗后医学随访、复查、医学观察、职业病诊断等;
2)检查结论是指未见异常、复查、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症、其他疾患、职业病等;
3)人员处理情况是指调离、暂时脱离工作岗位、复查、医学观察、职业病诊断结果等处理、安置情况及检查、诊断结
果;检查结论为未见异常或其他疾患的划“”;
4)现场处理情况是指造成职业损害的作业岗位。
现场及个体防护用品整改达标情况,不需要整改的可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