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重点习题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过程C. 社会与个体的相互作用D. 文化与行为的关系答案:C2. 下列哪个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理论?A. 认知失调理论B. 社会交换理论C. 权威服从理论D. 阿什实验答案:D3.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什么?A. 他人在场时个体表现更佳B. 个体在独处时表现更佳C. 群体决策比个体决策更合理D. 社会压力导致个体行为改变答案:A4. 社会认同理论主要解释了哪个现象?A. 个体如何融入群体B. 群体间的冲突和偏见C. 个体的自我认知D. 社会影响对个体行为的作用答案:B5. 镜像自我是指个体如何形成的自我概念?A. 通过自我反思B.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C. 通过社会比较D. 通过社会角色的扮演答案:B6. 下列哪个不是社会影响的类型?A. 顺从B. 内化C. 模仿D. 反馈答案:D7.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是通过什么过程影响个体行为的?A. 直接奖励和惩罚B. 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后果C. 个体的内在动机D. 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答案:B8. 社会交换理论强调的是哪种关系?A. 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B. 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C. 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D. 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答案:A9. 在社会心理学中,归因偏差是指什么?A. 个体对行为原因的错误解释B. 个体对他人行为的错误判断C. 个体对自己行为的错误理解D. 个体对环境因素的错误分析答案:A10. 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什么?A. 增加个体的压力B. 减少个体的幸福感C. 提高个体的应对能力D. 降低个体的社会适应性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社会心理学中,________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而遵循社会规范的行为。

答案:顺从2. ________理论认为,人们总是试图保持其信念和态度的一致性。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过程C. 社会影响下的个体心理过程D. 社会结构2.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演绎法3.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现象是指:A.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B. 个体在群体中保持独立思考C. 个体在群体中形成自己的意见D. 个体在群体中模仿他人行为4. 社会促进效应通常发生在:A. 个体单独完成任务时B. 个体在群体中完成任务时C. 群体成员相互竞争时D. 群体成员相互合作时5.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包括:A. 自我认知B. 自我评价C. 自我意识D. 所有以上选项6.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 个人特质B. 社会角色C. 社会群体成员身份D. 社会地位7.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影响的结果?A. 服从B. 从众C. 群体思维D. 独立思考8. 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提供物质帮助B. 提供情感支持C. 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D. 所有以上选项9.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A. 观察学习B. 直接经验C. 推理学习D. 模仿学习10. 下列哪项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A. 研究方法的选择B. 研究结果的解释C. 研究对象的隐私保护D. 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答案:1. C2. D3. A4. B5. D6. C7. D8. D9. A 10. 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认知失调”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认知失调理论是由莱昂·费斯汀格提出的,主要内容包括当个体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认知(信念、态度或行为)时,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感。

为了减少这种不适,个体会尝试改变其认知,使之一致,或者通过增加新的认知来解释原有的矛盾,以达到认知的平衡。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集)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集)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集一、选择题:1. ( )阶段,儿童开始形成最初的人格倾向,这一时期的儿童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抽象概括能力还比较差。

A.0岁一1岁半 B.1岁半一3岁 C.3岁一6岁 D.6岁一10岁2.移民国外所伴随来的个体社会化过程属于 ( )A.初级社会化 B.预期社会化 C.再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3.态度的构成要素中,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倾向成分 D.价值成分4.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觉知指()A.发动并维持自我意识活动过程的高度集中的自我注意状态B.个体对自身状况所作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C.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影响自我意识的方向或目标的心理加工过程D.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面产生的意向5.个体自我概念发展的核心机制是( )A.生理的成熟和发展 B.对有关自我词的掌握C.自我觉知 D.认知能力的提高和社会互动6.科学家研究发现,被动物抚养长大的人类诸如狼该、熊孩等没有自我意识,其根本原因在于( )A.他们存在生理缺陷 B.他们没有参与社会生活、与他人相互作用C.他们并没有出现物——我感觉分化 D.他们的生理发展不成熟7.以下不属于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群体”的是( )A.大学合唱团 B.围在路边看热闹的人群C.英国曼联足球队 D.夫妻二人组成的两口之家8.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在一个北美人和一个阿拉伯人面对面的友好交往中,阿拉伯人步步紧逼,而北美人却连连后退,这种现象说明( ) A.比起北美人,阿拉伯人待人更热情B.和阿拉伯人比起来,北美人更喜欢独处C.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D.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受到性别差异的影响9.素不相识的两个个体第一次见面时形成的印象,称为()A.首因效应 B.第一印象 C.印象形成 D.人际认知10. 有些人在总体印象的形成上并不是简单地把他人的诸特征的评价分值累加,而是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形成对他人的总体印象,这是()A.加法模式 B.平均模式 C.加权模式 D.加权平均模式11.()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大纲与资料集》,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导论》,这两本书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社会与个体心理的相互作用D. 社会结构答案:C2.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A. 他人在场时,个体的工作效率降低B. 他人在场时,个体的工作效率提高C.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效率降低D.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效率提高答案:B3. 社会认同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马斯洛C. 塔杰菲尔D. 斯金纳答案:C4. 从众行为通常发生在哪种情境下?A. 个体独立完成任务B.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C. 个体与他人意见一致D. 个体与他人意见不一致答案:B5. 社会影响的类型不包括:A. 服从B. 从众C. 认同D. 独立思考答案:D6.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后果来学习,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A. 班杜拉B. 皮亚杰C. 弗洛伊德D. 荣格答案:A7.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阿伦森B. 费斯汀格C. 马斯洛D. 卡尔·罗杰斯答案:B8. 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A. 负面影响B. 无影响C. 积极影响D. 有时积极有时消极答案:C9.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是基于:A. 情感B. 利益C. 义务D. 权力答案:B10. 社会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首次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特里普利特C. 阿伦森D. 班杜拉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答案: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由班杜拉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水平会影响其动机、情感和行为。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更可能面对挑战,坚持努力,并在困难面前保持积极态度。

2. 描述社会影响的三种主要形式。

答案:社会影响的三种主要形式包括服从、从众和认同。

服从是指个体按照他人或群体的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行为或观点以与群体保持一致;认同是指个体因为欣赏或尊重他人,而模仿其行为或观点。

社会心理学重点习题

社会心理学重点习题

第一章绪论重点: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 (定义),它的研究范围是什么?2.社会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关系是怎样?3.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各有哪些优缺点?(P14)4.社会心理学研究中会出现哪些偏向?5.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有哪些?形成历史四种主要理论了解:近年来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1.如果你是一名后现代主义者,你认为以下不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现代”特征的是()A.方法论上的机械主义B.研究手段上的实证主义C.研究理念上的多元主义D.研究取向上的个人主义2.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霍兰德在其著作《社会心理学的原则与方法》中,将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分成以下三个阶段()A.“社会哲学”阶段B.“经院哲学”阶段C.“社会经验论”阶段D.“社会分析论”阶段E.“社会认知论”阶段3.在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其思想直接来源于()A.德国的民族心理学B.法国的群众心理学C.美国的工业心理学D.美国的认知心理学E.英国的本能心理学4.以下对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基本思想的叙述中,正确的有()A.反对机械主义和实证主义B.提倡经验论和相对主义C.蔑视低级心理学的研究,重视高级心理学的研究D.反对还原论,简约论和拟兽论E.主张建立统一规范、具有普适性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体系5.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大体可分为、、。

6.在社会心理学的母体―-西欧思辨哲学当中,论及社会心理学思想的有两条基本线索,其一是,其二是________。

7..在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社会学对社会心理学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归于___ 和,心理学对社会心理学的兴趣则先在中有所反映。

第二章社会化重点:社会化的含义、种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同辈群体了解:社会化的多种理论流派1.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身体与思想都在发生戏剧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社会化一般是以()的形式出现。

A.初步社会化B.预期社会化C.再社会化D.继续社会化2.移民国外所伴随个体社会化过程属于()。

心理咨询基础知识:社会心理学知识题库考点(强化练习)

心理咨询基础知识:社会心理学知识题库考点(强化练习)

心理咨询基础知识:社会心理学知识题库考点(强化练习)1、单选在竞争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外归因,而把他人的失败内归因,这种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叫()归因偏差。

A.空间性B.情境性C(江南博哥).特异性D.动机性正确答案:D2、单选在社会心理学领域里,态度属于()的研究内容。

A.个体层面B.人际层面C.群体层面D.社会层面正确答案:A3、单选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改变的关键是()。

A.诱因的强度B.回避动机C.达到平衡状态D.趋向动机正确答案:A4、单选荣格创立了分析心理学,他认为心理治疗的目的应该是发展病人的创造性潜力及(),而不是治疗症状。

A.认知能力B.完整的人格C.恢复信心D.调整他们的情绪正确答案:B5、多选亲合与人的情绪状态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

A.恐惧越强烈,亲合倾向越弱B.恐惧越强烈,亲合倾向越强C.焦虑越强烈,亲合倾向越弱D.焦虑越强烈,亲合倾向越强正确答案:B, C6、单选人的某种需要从未满足的状态转换到满足的状态,并产生新的需要的过程称为()。

A.归因过程B.定势过程C.动机过程D.转换过程正确答案:C7、单选一般说来,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

A.U型曲线B.倒U型曲线C.线性关系D.指数曲线正确答案:B8、单选在印象管理时,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的印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个体往往会承认自己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这种做法被称为()。

A.隐藏自我B.自我抬高C.形象塑造D.自我暴露正确答案:B9、多选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A.结婚年龄较低的夫妻容易离婚B.短时相识就结婚的夫妻,由于彼此不够了解,容易离异C.对性生活不满意的,容易离异D.有婚前性经验的人容易离异正确答案:A, B, C, D10、单选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的过程。

A.生理健康的人B.社会人C.心理健全的人D.成年人正确答案:B11、多选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应该遵循的原则包括()。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个体心理B. 社会行为C. 个体与社会互动D. 群体心理2.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现象是指:A.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B. 个体在群体中寻求支持C. 个体在群体中获得认同D. 个体在群体中保持独立性3.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历史分析法4. 社会影响的类型包括:A. 顺从、服从、认同B. 顺从、服从、反抗C. 顺从、反抗、认同D. 服从、反抗、认同5. 米尔格拉姆实验主要研究的是:A. 从众现象B. 服从权威现象C. 群体决策D. 社会角色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

7. 解释“自我归因”和“他人归因”的区别。

8. 描述“群体思维”现象及其可能带来的问题。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0. 分析“旁观者效应”产生的原因,并讨论如何减少这种现象。

答案一、选择题1. C. 个体与社会互动2. A.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3. D. 历史分析法4. A. 顺从、服从、认同5. B. 服从权威现象二、简答题6.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费斯汀格提出,指的是个体在持有相互矛盾的认知(信念、态度或行为)时所感受到的不舒适感。

个体会试图减少这种不协调,通过改变信念、态度或行为,或通过增加新的认知来解释原有的矛盾。

7. 自我归因是指个体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自己的特质或能力,而他人归因则是指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他们的性格特征。

自我归因倾向于内部归因,他人归因倾向于外部归因。

8. 群体思维是指在高度凝聚力的群体中,成员为了维护群体的一致性和和谐,而压制异议,导致决策质量下降的现象。

这可能导致忽视风险、过分乐观和错误的决策。

三、论述题9. 社会认同理论由塔吉菲尔和特纳提出,强调个体的自我概念部分来源于他们所属的社会群体。

《社会心理学》习题(1-4章)

《社会心理学》习题(1-4章)




C
支配和影响个体行为发展的因素很多,而其中()以及社会文化环境 第二章 教育因素 因素是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 个体在某一具体时刻只能扮演一种角色,这种正在扮演的角色便成 第二章 自致性角色 为()。
生物遗传因素
生理因素
家庭因素
B
隐潜性角色
先赋角色
活跃性角色
D
题干
对应章 节
选项A
选项B
选项C
选项D
退化
逆向
反向形成
B
人们之所以能够准确地判断他人的情绪的一个原因在于()。
第四章 人们表现比较直接
所有的人都使用相同的面 人比动物较聪明 部表情表达相同的情绪
人类受过教育
B
女性在人际沟通中,比男性更倾向于使用()信息。
第四章 非言语
语言
辅助语言
类语言
A
研究辅助性语言和类语言的困难之一是()。
第四章 研究方法不适当
第三章 否认
退化
压抑
升华
C
无意识地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 第三章 去合理化 或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称为()。
狡辩
升华
合理化
D
题干
对应章 节
选项A
选项B
选项C
选项D
答案
当人们遇到挫折时,放弃已经习惯的成人方式,而恢复使用早期幼 第三章 倒退 稚的方式去回避令人烦恼的现实,这就是()现象。
研究资料不齐全
它们没有固定的意义
认知上的困难
C
人们根据当前的信息或事件与其认为的典型信息或事件的相似程度 第四章 获得性启发 进行判断,这种认知策略称为()。

社会心理学题目(大全5篇)

社会心理学题目(大全5篇)

社会心理学题目(大全5篇)第一篇:社会心理学题目社会心理学考试试题一、单选题1、谁把社会心理学定义为“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

”A、麦独孤B、罗斯C、奥尔波特D、艾尔乌德2、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勒温提出了以下著名公式A、B=f(P,E)B、B=P(f,P)C、B=E(P,f)D、P=B (f,E)3、围绕的研究可视为在哲学思辨阶段社会心理学最早的研究A、善恶B、人性C、遗传D、本能4、现代社会心理学的成果主要是在以下哪一阶段中后期产生的A、前哲学阶段B、哲学思辨阶段C、经验描述阶段D、实证分析阶段5、以下哪一条不属于社会心理学应遵循的研究原则A、价值中立原则B、创新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伦理性原则6、用是用行为主义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的A、社会交换论B、社会学习论C、符号决定论D、精神分析论7、哪个不属于问卷设计的原则A、目的性原则B、全面性原则C、非歧视性原则D、非暗示性原则8、以下哪个不是观察学习的过程A、认知B、保持C、动作再现D、动机9、行为主义的理论假设认为,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A、决定作用B、模仿作用C、联想作用D、观察作用10、人们之间的互动是一种A、物质与物质的交换B、精神与精神的交换C、物质与非物质的交换D、精神与物质的交换11、以下哪一种是人格结构的生物面A、原我B、本我C、自我D、超我12、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属于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13、以下哪个不属于道德社会化的内容A、道德观念与判断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倾向D、道德行为14、社会角色是对特定地位个体的A、行为期待B、行为认同C、行为方式D、心理状态15、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称为A、认知B、图式C、结构D、体系16、印象是指留在个体头脑中的A、认知客体的形象B、认知客体的图式C、认知客体的网络D、认知客体的结构17、个体对他人某些好恶的评价,极大地影响了对此人的总体印象,称为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第一印象机制D、光环效应18、人们普遍都认为上海人比较精明,这可以称为A、固定化B、首因效应C、刻板印象D、光环效应19、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动机的功能A、激活B、指向C、趋向D、调节20、动机与活动效率之间呈关系A、线性B、U型C、倒U型D、倒∩型二、名词解释:1.自我概念2.人际关系3.偏见4.社会认知5.社会态度6.社会感情7.冲突管理8.自尊9.刻板印象10.成就动机11.利他行为12.社会动机13.冲突14.侵犯行为15.认知失调16.旁观者效应17.爱情三、判断题1、社会心理学的确立以冯特的实验社会心理学为标志。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过程C. 社会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D. 文化与心理的关系答案:C2. 下列哪个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权威理论?A. 认知失调理论B.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答案:A3. 社会认知指的是什么?A. 社会中的认知现象B. 个体对社会信息的加工过程C. 社会行为的认知动因D. 认知过程中的社会实践答案:B4. 在社会心理学中,"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怎样变化?A. 变得更加独立B. 与群体行为保持一致C. 完全与群体行为相反D. 随机变化答案:B5. 下列哪个效应描述了人们在群体中减少个人责任感的现象?A. 社会促进效应B. 社会懈怠效应C. 社会认同效应D. 社会交换效应答案:B6. 根据米尔格拉姆实验,人们服从权威命令的倾向说明了什么?A. 人们总是独立思考B. 人们容易受到权威的影响C. 人们总是反抗权威D. 人们只在特定情境下服从权威答案:B7. 归因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人们如何解释自己的行为B. 人们如何解释他人的行为C. 人们如何解释成功与失败D. 所有以上内容答案:D8.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什么?A. 情感B. 互惠C. 权力D. 文化答案:B9. 下列哪个术语描述了人们倾向于与自己相似的人交往的现象?A. 同化效应B. 异化效应C. 同类相吸D. 社会比较答案:C10. 社会规范的作用是什么?A. 限制个体行为B. 促进社会秩序C. 增强个体自由D. 减少社会互动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是______,他的《群体心理学与我》是该领域的经典著作。

答案:古斯塔夫·勒庞2. 在社会心理学中,______是指个体在没有他人在场时的行为与在群体中的行为不同的现象。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全集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全集

社会心理学试题1一、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C)。

(1.0分) P155A、相互性原则B、平等性原则C、强化原则D、交换性原则2、刻板印象具有(D)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1.0分) P120A、消极B、破坏性C、概括定型D、社会适应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D)的哲学争辩。

(1.0分) P92A、社会分层B、本能和教育C、遗传和环境D、人性4、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B)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

(1.0分) P119A、CB、第一印象C、信息加工D、印象管5、霍兰德(E. P. 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B)等三个阶段。

(1.0分) P91A、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B、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C、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D、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6、社会行为是人对(B)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1.0分) P90A、周围环境B、社会因素C、现实生活D、即时情境7、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 Rotter)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A)理论。

(1.0分) P123A、控制点B、稳定性C、可控性D、内外因8、在斯坦伯格(R. 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C)。

(1.0分) P170A、迷恋爱B、愚蠢爱C、浪漫爱D、空洞爱9、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C)的机制。

(1.0分) P108A、终身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再社会化D、早期社会化10、受(A)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

(1.0分) P118A、图式B、自我意识C、遗忘曲线D、印象11、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

这一现象说明了(B)。

(1.0分)P155A、人际关系的相互性原则B、人际关系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C、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D、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原则12、在海德的P-O-X态度转变模型中,O代表(C)。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社会行为D. 社会问题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个案研究法答案:D3. 社会心理学中,态度改变的三个阶段不包括()A. 认知阶段B. 情感阶段C. 行为阶段D. 反馈阶段答案:D4. 社会影响的类型包括()A. 从众B. 服从C. 说服D. 所有以上答案:D5.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倾向于()A. 与他人保持一致B. 与群体保持一致C. 与自己的角色保持一致D. 与自己的价值观保持一致答案:B6.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来学习社会行为A. 观察B. 模仿C. 强化D. 所有以上答案:D7.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交换理论的假设?()A. 个体在社会互动中追求最大化自己的利益B. 社会互动是一种交换过程C. 个体总是理性地评估自己的行为D. 社会互动是无意识的答案:D8. 社会认知理论强调()A. 个体行为的内在动机B. 环境对行为的影响C. 认知过程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D. 社会结构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答案:C9. 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们通过()来评价自己的能力和观点A. 与他人比较B. 与自己的过去比较C. 与理想状态比较D. 与社会规范比较答案:A10.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促进效应?()A. 社会助长B. 社会抑制C. 社会影响D. 社会干扰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答案: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研究内容包括个体与他人、群体的关系,以及社会影响下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2. 描述从众行为的特点。

答案:从众行为的特点是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观点以与群体保持一致。

3. 什么是社会促进效应?请举例说明。

答案: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个体在他人在场时,其行为表现会得到增强的现象。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A. 弗洛伊德
B. 马斯洛
C. 费斯汀格
D. 斯金纳
答案:C
5. 社会影响的三种主要类型包括:
A. 顺从、服从、认同
B. 顺从、服从、模仿
C. 顺从、认同、模仿
D. 服从、认同、模仿
答案:A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理论。
答案:社会认同理论是由亨利·塔吉菲尔提出的,它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部分来源于他们所属的社会群体。个体通过与群体成员的比较来评估自己的地位和价值,这种比较有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以下是一套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的完整版,供学习者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个体心理
B. 社会行为
C. 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D. 社会结构
答案:C
2. 从众现象通常发生在: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论述群体思维对决策过程的影响。
答案:群体思维是指在高度凝聚力的群体中,为了维护群体的一致性和和谐,个体可能会抑制自己的观点,从而导致决策过程的质量下降。群体思维可能导致忽视重要的信息,过度乐观,以及对风险的低估,最终可能导致不良的决策结果。
2. 分析社会影响对个体态度和行为改变的作用机制。
2. 解释社会学习理论在社会心理学中的应用。
答案:社会学习理论由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它强调观察学习和模仿在个体行为发展中的作用。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新的行为模式,这种学习过程在社会化和社会影响中起着关键作用。
3. 描述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本)期末复习题2019春

社会心理学(本)期末复习题2019春

社会心理学(本)期末重点复习题一、考核方式终结性考试采用纸质半开卷考试方式,考试时限90分钟。

终结性考试只允许考生携带一张A4纸(上面可用于记录知识要点,手写,不允许复印和打印)入场。

除此之外,不允许携带其它任何资料(包括纸质和电子资料等)。

二、重点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推断他也具有其他相似或相互关联的特征,这种现象属于。

A.宽大效应B.晕轮效应C.近因效应D.首因效应()2、个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对象的各方面特征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这属于社会认知特征的。

A、选择性B、易出偏差性C、双向性D、整体性()3、凯尔曼(H.Kelman)于1961年提出了有关态度改变的。

A.学习理论B.三阶段理论C.社会判断理论D.功能理论()4、由于受到外界压力,个体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叫做。

A、顺从B、从众C、服从D、同化()5、当群体成员在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时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的情况,这是一种现象。

A、从众B、社会影响C、社会抑制D、社会惰化()6、三度归因理论(cube theory)是由提出来的。

A. 库利B.海德C.维纳D.凯利()7、态度改变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通过劳动来改变好逸恶劳的态度属于A、劝说宣传法B、角色扮演法C、活动参与法D、团体影响法()8、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强调,在观察学习中,抽象认知能力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A.伯克威茨B.班杜拉C.米勒D.多拉德()9、新官上任要点好“三把火”,踢好“前三脚”,体现的是。

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D、宽大效应()10、也叫小群体意识,指的是为了维护群体表面上的一致,而阻碍了对问题的所有解决办法作出实事求是且准确的评价,从而导致了错误决策的现象。

A、群体思维B、群体压力C、群体极化D、群体决策()11、阿希的三垂线实验证明了现象的存在。

A、模仿B、暗示C、服从D、从众()12、当个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件事情时,出现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时偏少,个人的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称之为。

·社会心理学知识习题

·社会心理学知识习题

一、单项选择、1、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诞生于1908年。

2、F.H.奥尔波特(F.H.Allport,1924)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科学。

3、社会学家艾尔乌德(C,A,ELLWOOD,1925)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4、勒温(K.Lewin,1936)关于行为的著名公式是:B=f(P,E)。

其中,E的涵义是个体所处的情境。

5、社会行为是个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6、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7、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8、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时尚属于社会层面的研究内容。

9、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态度属于个体层面的研究内容10、霍兰德(E.P.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等三个阶段。

11、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经验描述阶段。

12、社会心理学的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

1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人性的哲学争辩。

14、经验描述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15、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16、实证分析阶段始于20世纪20年代。

17、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18、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19、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或被试者,因而要特别注意因欺瞒与恫吓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20、口头调查又称为访谈法。

21、访谈可分为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前者是面对面的访谈,后者是访谈者通过一定的中介进行的,常见的有电话访谈等。

社会心理学知识习题

社会心理学知识习题

社会心理学试题班级:姓名:一、单选1.F.H.奥尔波特(F.H.Allport,1924)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的学科。

”A.社会心理B.社会意识C.社会知觉D.社会观念2.勒温(K.Lewin,1936)关于行为的著名公式是:B=f(P,E)。

其中,E的含义是()。

A.行为B.个体C.函数关系D.个体所处的情境3.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时尚属于()的研究内容。

A.个体层面B.人际层面C.群体层面D.社会层面4.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

A.哲学思辨阶段B.实证分析阶段C.学派时代D.经验描述阶段5.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

A.不用干预B.进行一定的引导C.进行干预D.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6.关于访谈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访谈法就是普通的“聊天”B.要取得访谈的成功,访谈者必须在双方的人际沟通中创造信任的氛围,取得被访者的积极配合C.访谈法也是直接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D.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访者双方互相影响的过程7.关于参与观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观察者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内部”信息,且材料来源可能更加真实B.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可能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C.观察者隐瞒自己的身份,有助于减少被观察者的紧张感或唐突感D.参与观察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者的自我体验8.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过去及现在的)资料,通过内容分析进行研究的方法,叫()。

A.内容分析法B.实验法C.档案法D.观察法9.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 F.H.奥尔波特B.勒温C.特里普力特D.麦独孤10.观察学习所包含的过程为()。

A.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B.联想过程、模仿过程、强化过程C.观察过程、学习过程、模仿过程、强化过程D.模仿过程、外部强化过程、内部强化过程、巩固过程11.关于社会交换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重点: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定义),它的研究围是什么?2.社会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关系是怎样?3.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法有哪些?各有哪些优缺点?(P14)4.社会心理学研究中会出现哪些偏向?5.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有哪些?形成历史四种主要理论了解:近年来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1.如果你是一名后现代主义者,你认为以下不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现代”特征的是()A.法论上的机械主义B.研究手段上的实证主义C.研究理念上的多元主义D.研究取向上的个人主义2.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霍兰德在其著作《社会心理学的原则与法》中,将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分成以下三个阶段()A.“社会哲学”阶段B.“经院哲学”阶段C.“社会经验论”阶段D.“社会分析论”阶段E.“社会认知论”阶段3.在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其思想直接来源于()A.德国的民族心理学B.法国的群众心理学C.美国的工业心理学D.美国的认知心理学E.英国的本能心理学4.以下对后现代主义社会心理学基本思想的叙述中,正确的有()A.反对机械主义和实证主义B.提倡经验论和相对主义C.蔑视低级心理学的研究,重视高级心理学的研究D.反对还原论,简约论和拟兽论E.主建立统一规、具有普适性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体系5.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大体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社会心理学的母体―-西欧思辨哲学当中,论及社会心理学思想的有两条基本线索,其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社会学对社会心理学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归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理学对社会心理学的兴趣则先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中有所反映。

第二章社会化重点:社会化的含义、种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同辈群体了解:社会化的多种理论流派1.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身体与思想都在发生戏剧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社会化一般是以()的形式出现。

A.初步社会化B.预期社会化C.再社会化D.继续社会化2.移民国外所伴随个体社会化过程属于()。

A.初步社会化B.预期社会化C.再社会化D.继续社会化3.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主要以升国旗、唱国歌和悬挂领袖肖像来培养儿童意识的阶段,称为()A.具象期B.象征期C.抽象观念期D.国际组织系统期4.以下属于非强制性再社会化的情况有()。

A.东部发达地区大学毕业生支援西部贫困地区B.监狱中对罪犯的改造C.移民国外D.产业工人节假日进修大学课程E.新兵入伍5.中学期间,个体所经历的入团教育与实践,属于()。

A.青春期与青年期社会化B.道德社会化C.政治社会化D.预期社会化E.成人期社会化6.以心理社会发展论来看,个体从小学毕业至生命毕,期间将主要遇到哪些矛盾危机()。

A.统一的角色与混乱的角色B.创造力感与停滞感C.信任与不信任D.亲近与孤立E.自我完美感与悲观失望感第三章社会角色重点:角色、角色丛、角色冲突角色的分类角色紧解决的法了解:角色理论性别角色差异1.小是所在单位业余篮球俱乐部的会长,请问“会长”这一角色对于小来说是()。

A.规定性角色B.期望角色C.表现性角色D.功利性角色2.漂亮女孩琳大学毕业后,有好几家公司愿意招收她为职员,她选择去了自己不太喜欢但职位薪酬最高的公司。

这样她平时就可以买更多的衣服打扮自己。

请问对于琳来说,这个公司职位给她带来的角色属于()。

A.理想角色B.领悟角色C.表现性角色D.功利性角色3.下列角色中属于自致角色的在()。

A.父亲B.法官C.政府外交官D.封建社会世袭公爵E.议员4.下列角色中属于开放性角色的有()。

A.父亲B.法官C.政府外交官D.朋友E.大学老乡会会长5.角色观念的容主要包括()。

A.角色地位观念B.角色义务观念C.角色权力观念D.角色行为观念E.角色形象观念6.下列表述中属于角色间冲突的情况是()。

A.班上好学生希望班主任老师对他们格要求,而差学生则希望老师对他们放任自流B.小的母亲和妻子之间的“婆媳矛盾”闹得不可开交,妻子要小和她搬出去单独住,小的母亲要求他作“孝顺儿子”和他妻子离婚C.学生会主席胜星期五上午要参与主持校学生会工作会议,而那天上午同时还有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必须要去D.一位教师白天给学生们上课,晚上回家后还要教育和辅导自己的孩子学习E.丈夫既希望妻子温柔体贴、操持家务、又希望她在事业上出人头地7.下列属于有效缓解角色冲突的法有()。

A.角色规化B.角色出让C.角色层次法D.角色合并法E.角色回避法第四章自我意识重点: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影响的社会因素参照群体的概念自我增强的法了解:自我意识容自我觉知、自我表现1.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意识包含三种成分,它们分别是()。

A.自我觉知、自我情感、自我评价B.自我评价、自我情感、自我意向C.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自我控制D.自我认知、自我表现、自我意向2.下列对自我意识容的分类,由罗杰斯(C.Rogers)提出的是()。

A.现实自我、理想自我B.实用自我、原则自我C.公我意识、私我意识D.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3.个体由于自身人际关系紧而产生焦虑不安的体验,这属于()。

A.自我认知B.自我情感C.自我意向D.自我觉知4.公开的、社会的、与他人密切相关的自我是()。

A.实用自我B.社会自我C.理想自我D.公我5.在意向上表现为追求智慧、能力的发展和追求理想、信仰的自我意识属于()。

A.生理自我B.物质自我C.社会自我D.心理自我6.有一种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某一面有潜力的自我构想,是自我意识系统中有关未来取向的成分,这种自我意识是()。

A.可能自我B.心理自我C.理想自我D.实用自我7.发动和维持自我意识的条件是()。

A.自我意向B.自我表现C.自我觉知D.自我评价8.对于同一次考试,考试失败的学生认为:“这是一次不能准确测试学生能力的考试。

”而得高分的学生则认为:“这次考试真考水平。

”这是属于下列哪种自我增强式()。

A.缺陷补偿B.选择性遗忘C.有选择的接受反馈D.自我设障9.赛期临近而恐惧比赛的运动员可能蓄意中断比赛,以便能在失败时将失败归于缺省训练,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称之为()。

A.自我防御性归因B.缺陷补偿C.自我暗示D.自我设障第五章社会认知重点:社会认知的定义、特征。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认知偏差印象形成的一般性规则、信息加工式几个有代表性的归因理论了解:社会认知的基本围印象形成的基本模式1.在多情况下,人们对原因的解释是武断的不合实际的偏见,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归因偏差。

下列归因偏差的类型中,属于基本归因错误的是()A.忽视一致性信息B.过高估计在因素C.自我防御性归因D.行动者-观察者效应2.在我们形成印象的时候,有些特性的信息常常更有分量,并能改变整个印象,这些特性称之为印象形成的()A.一致性B.评价的中心性C.中心特性作用D.表面性3.海德的朴素心理学将行为的发生归因于两种因素,这两种因素是()。

A.稳定性因素-不稳定性因素B.在因素-外在因素C.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D.直接因素-间接因素4.根据琼斯和戴维斯提出的对应推论说,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观察者更有可能对行为主体进行对应推论()A.主体行为的社会合意程度和自由选择性均高B.主体行为的社会合意程度和自由选择性均低C.主体行为的社会合意程度高而自由选择性低D.主体行为的社会合意程度低而自由选择性高5.下列属于社会认知归因理论的有()A.凯利的三度理论B.琼斯和戴维斯的对应推论说C.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D.里夫和霍夫兰德的社会判断理论E.海德的朴素心理学理论6.在对印象的研究中,安德森提出印象形成的基本模式,这些模式包括()。

A.递减模式B.增加模式C.平均模式D.一致性模式E.加权平均模式7.琼斯和戴维斯根据人们的归因过程,提出了对应推论说,并且研究了可能影响对应推论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A.行为的一致性信息B.行为的稳定性特征C.行为的社会合意程度D.行为的自由选择性E.行为的可控性8.下列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中,属于认知者因素的是()A.价值观念B.认知偏见C.自我表演D.知名度E.情感状态9.根据奥斯古德1957年所做的一项有关印象形成的实验,人们基本上是从以下哪几个角度来描述对一个人的印象()A.力量(强-弱)B.评价(好-坏)C.表现(在-外在)D.性质(社会特性-智能特性)E.活动(积极-消极)10.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人们的行为原因可分为()A.单维原因、多维原因B.外部原因、部原因C.可控原因、不可控原因D.直接原因、间接原因E.稳定原因、不稳定原因第六章社会态度重点:减少认知失调的法功能主义理论态度改变的三阶段理论偏见的定义和特点,造成偏见的原因,偏见产生的结果,偏见的消除1.根据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消除失调状态的法不包括()A.改变认知B.消除认知C.增加认知D.改变行为2.人们具有一种使自己已有的认知关系结构保持相对平衡不变的倾向,这种倾向被称为()A.认知完形倾向B.认知失调倾向C.认知强化倾向D.认知统合倾向3.根据里夫和霍夫兰德的社会判断理论,当一种新的观点处于哪个区域时,最有可能引起个体态度的明显变化()A.接受区域B.态度不明朗区域C.拒绝的区域D.潜意识区域4.态度改变的法有很多,其中,通过劳动锻炼来改变轻视劳动、好逸恶劳的态度属于()A.劝说宣传法B.角色扮演法C.团体影响法D.活动参与法5.下列理论,不是由费斯汀格提出的有()A.认知失调理论B.挫折——侵犯理论C.社会交换理论D.社会比较过程理论E.认知社会化理论6.下列有关费斯汀格(L.Festinger)对认知失调理论的阐述中,错误的有()A.将个体认知元素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协调、不相干、不协调三种可能性B.个体可以通过削减认知,改变行为、增加新的认知三种式消除认知失调状态C.认为认知不协调的状态受到个体自由选择度和外在压力的影响D.与平衡理论相比,认知理论失调理论将认知失调视为人的认知系统的一种非正常状态E.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平衡理论重社会认知、轻社会行为的缺陷7.紧减缓理论是社会态度研究中一种代表性的认知论观点,下列理论属于紧减缓理论畴的有()A.贝姆的自觉理论B.科尔曼的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C.海德的认知平衡理论D.里夫和霍夫兰德的社会判断理论E.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8.态度的功能理论认为,人们之所以持有某种态度,是因为这种态度能够满足他们个人的某种需要.根据卡茨的功能理论,态度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A.工具性、调适性或功利性的功能B.认知平衡的功能C.自我防御的功能D.认识的功能E.价值表达的功能第七章人际关系重点:人际关系的特点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人际关系的改善途径1.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支配型的男性和服从型的女性能相处得很好,爱唠叨的女子也会嫁给一个少言寡语的男子而生活得很安宁,这体现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喜欢的影响()A.报酬B.相似C.熟悉D.互补2.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一个北美人和一个阿拉伯人面对面的友好交往中,阿拉伯人步步紧逼,而北美人却连连后退,这种现象说明()A.比起北美人,阿拉伯人待人更热情B.和阿拉伯人比起来,北美人更喜欢独处C.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D.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受到性别差异的影响3.社会心理学家舒兹(W.C.Sxhuts)把人际关系的需求分为三类,其中主动包容式人际关系的取向是()A.主动与他人交往,积极参与社会生活B.喜欢控制他人,能运用权力C.期待他人引导,愿意追随他人D.表现对他人喜爱、友善4.根据社会心理学对人际关系的定义,下列最符合人际关系的是()A.朋友关系B.雇佣关系C.法官与罪犯的关系D.顾客与商家的关系5.比起社会关系,下列表述中最符合社会心理学中人际关系特点的是()A.社会性B.个人性C.间接性D.功利性6.心理学家雷维奇利用“雷维奇人际关系测量游戏”将人际关系归纳为八种类型,其中最基本且最牢固的关系类型是()A.使用型B.竞争型C.主从型D.混合型7.“男主外,女主”的婚姻体现了哪种人际关系()A.主从型B.合作型C.竞争型D.无规则型第八章人际沟通重点:人际沟通的分类1.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根据社心理学对人际沟通的阐述,这句俗语说明()A.职业的不同可能会引起沟通的鸿沟B.处于不同层次的组织成员,对沟通的积极性不同,也会造成沟通障碍C.文化背景的不同会给沟通带来障碍D.人们不同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会造成沟通障碍2.当组织部产生矛盾时,最有可能成为沟通集中对象的是()A.已经背叛组织的人B.有背叛组织倾向的人C.组织中的忠诚分子D.组织中的一般成员3.根据现有社会心理学中人际沟通的观点,个体选择信息的倾向性不包括下列哪种情况()A.倾向于不选择自己赞同的信息B.对两种截然相反的信息没有明显的选择C.喜欢选择反对自己观点的信息D.越是不让接触的信息,人们越想选择4.某家的父亲很有生活情趣,经常会将一些自己的感受写在记事贴上,分散于家中各处,与妻子、儿女分享,这属于()A.单向沟通B.口头沟通C.下行沟通D.Y型沟通5.人际沟通有多形式,根据蒂博特对人际沟通的分类,人与人之间的吵架属于()A.假相倚沟通B.非对称性相倚沟通C.反应性相倚D.彼此相倚6.在现实的沟通过程中,有时候,沟通的一只按照自己预定计划进行沟通,而另一则根据别人的行为作为反馈来调节自己的言行,这属于下列哪种沟通式()A.假相倚沟通B.非对称性相倚沟通C.反应性相倚D.彼此相倚7.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下列属于人际沟通的是()A.眉目传情B.项庄舞剑,意在沛公C.鸿雁传书D.道路以目E.含沙射影8.人际沟通服从于一般的信息沟通规律,实现这种沟通的必要条件包括()A.信息源B.信息渠道C.语言D.接收者E.信息9.电视台播音员和观众之间的沟通属于()A.单向沟通B.双向沟通C.假相倚沟通D.彼此相倚沟通E.非对称性相倚沟通第九章侵犯和利他行为重点:挫折-侵犯理论侵犯行为转移和消除的法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概念:责任扩散1.以下哪一项是利他行为的主要特征()A.以帮助他人为目的B.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例如荣誉或奖品C.自愿的D.利他者可能会有所损失2.一个喝得醉醺醺、摇摇晃晃的人突然摔倒在马路上一时爬不起来,此时经过的路人都不愿去帮助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