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康熙选择接班人的智慧和手腕
历史趣谈大清康熙皇帝为何由外国人汤若望推举继位
![历史趣谈大清康熙皇帝为何由外国人汤若望推举继位](https://img.taocdn.com/s3/m/3bdbe4ee4693daef5ef73d8b.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大清康熙皇帝为何由外国人汤若望推举继位导语:顺治皇帝福临临死时,可能确实想要报复自己的这位母后。
因此,才在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上,一再坚持将皇位传给自己的某一个堂兄弟。
这样,孝庄顺治皇帝福临临死时,可能确实想要报复自己的这位母后。
因此,才在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上,一再坚持将皇位传给自己的某一个堂兄弟。
这样,孝庄皇太后的地位,将会在新皇帝继位后立即被边缘化,为新皇帝的母亲所取而代之。
这是孝庄皇太后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
此时,她很清楚,自己对儿子已经完全失去了影响力。
甚至,就像顺治皇帝临死都不愿意看见出身于博尔济吉特氏的后妃一样,福临可能也同样不愿意见到自己的母亲。
因此,皇太后命令皇帝生前最信任的满汉大臣们,轮番前去劝告皇帝改变心意,终无效果。
于是,孝庄皇太后请出了深受皇帝敬重的洋神父——汤若望。
汤若望是一位来自德国的传教士,可能是明清之际,西方科学技术传入我国时发挥过最重要影响的人物之一。
他曾经以天文历算方面的精湛技艺,令帝国的同行们相形见绌,从而,不但获准在帝国首都内城宣武门旁建起一座耸立至今的教堂,还荣任帝国钦天监监正。
这个职位与今天国家天文台台长兼国家气象局局长不同的地方在于,他需要根据天文、气象的变化,解释上天的意志,供皇帝在进行重大国是决策时参考。
因此,他对皇帝的影响不可小觑。
汤若望曾经对大明帝国做出过特殊贡献——他奉大明皇帝之命,为帝国政府撰写过一本制造、维护、使用红夷大炮的小册子,因此,袁崇焕炮轰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辉煌业绩中,应该有他的一份功劳。
多尔衮进京后,不但没有人追究他当年犯下的罪行,他可能还和范文程成了好朋友,并深受多尔衮欣赏。
多尔衮所颁布的第一份大清历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康熙帝遗诏 四阿哥胤禛就是他选定的继承人
![历史趣谈:康熙帝遗诏 四阿哥胤禛就是他选定的继承人](https://img.taocdn.com/s3/m/eaee8e6c7fd5360cba1adb68.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康熙帝遗诏四阿哥胤禛就是他选定的继承人导语:关于清超雍正皇帝的正统继承合法性的问题,百年来一直有争议,很多人认为雍正皇帝的皇位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
其实不然,康熙皇帝的遗关于清超雍正皇帝的正统继承合法性的问题,百年来一直有争议,很多人认为雍正皇帝的皇位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
其实不然,康熙皇帝的遗诏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份遗诏证明了雍正皇帝是康熙皇帝慎重选择的结果。
康熙帝驾崩后,遗诏传位四皇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即位,此事历来被世人猜疑。
民间多认为,四皇子胤禛密谋篡改遗诏,登基为帝。
康熙帝遗诏是否被篡改过?胤禛即位为何遭人质疑?他又凭借什么在争位的斗争中胜出?种种谜团都要从这份颇具争议的遗诏说起。
遗诏篡改之谜康熙六十一年(1722)冬天一个寒冷的夜晚,一代明君康熙帝驾鹤仙逝。
康熙帝生前对于传位一事缄口不言,死后仅留下一份遗诏,指明传位于四皇子胤。
消息一出,朝野震惊,诸皇子亦感到不可思议。
不久,民间就有传言,认为胤是矫诏篡位。
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康熙帝遗诏原本写的是“传位十四皇子”。
但皇四子胤买通康熙帝近臣,在遗诏上面添了两笔,改为“传位于四皇子”。
但这种传言是经不起推敲的。
因为清代正式官文在提及皇子时,采用统一称谓“皇某子”,即若传位十四皇子,真实的康熙帝遗诏中的文字是“传位皇十四子”。
这样一来,遗诏一改就成了“传位皇于四子”,明显不通。
况且,当时还没有出现简体字,汉文文书采用繁体字,故“于”应为繁体的“於”,因此“十”也无法改成“于”。
那么,雍正帝有没有可能对遗诏进行更复杂的篡改呢?据史料记载,康熙帝遗诏并非驾崩当日发布,而是几天之后发布的。
生活常识分享。
康熙选继承人的智慧和谋略真实的八阿哥很不堪
![康熙选继承人的智慧和谋略真实的八阿哥很不堪](https://img.taocdn.com/s3/m/5146625d336c1eb91a375d51.png)
康熙选继承人的智慧和谋略 真实的八阿哥很不堪——康熙选择接班人的智慧和手腕真实的八阿哥很不堪八阿哥胤禩霸气内敛,惯于作秀,善于交通权贵,更善于笼络收买人心,朝廷里的诸多大员小吏,甚至包括九、十、十一阿哥都“紧密地团结在以八阿哥为核心的集团周围”,气焰熏天,当时朝野均认为接班非他莫属!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均为侠肝义胆之士,英武豪爽。
可此二人统领大军纵横疆场有余,文心周纳,老成谋国不足。
尤其是十四阿哥还与老八若即若离,互为依靠却又勾心斗角。
唯独四阿哥胤禛不依不靠,慎独正行,特别是在追缴赃款,惩治贪腐之事上大义凛然,打黑毫不手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君王、皇帝多如牛毛,其中,能够与唐宗宋祖那样具有文韬武略的皇帝相媲美的不多,而清圣祖康熙——爱新觉罗.玄烨就是这不多之中的佼佼者。
爱新觉罗.玄烨一般说来,被后世誉为“祖”的都是开国皇帝,可康熙帝如果从满清正式立国算起,应该是第四代,即便是从定鼎中原后算,也是第二代,然他却被后世谥号为“圣祖”,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倘若认真地研究一下清史人们不难发现,康熙帝从十三岁计擒权臣鳌拜开始,平三藩,收台湾,退俄寇,征西疆,治黄河,免租税,哪一件事都是了不起的丰功伟绩。
所以,到康熙四十年前,整个大清帝国直可谓是河晏海清,国丰民足,万邦来朝,雄视天下。
但是,所有这一切都不能完全说明他雄才大略的全部和精髓,而只有领略了他在驾鹤西去之前、准备交班时的一系列举措,方可获得什么叫“伟大”的真谛。
与其它朝代一样,清王朝也存在着这么一种现象:开国之初万众一心,缩衣节食,勇于进取,励精图治,忠奸黑白泾渭分明。
可一旦承平日久,大大小小的官吏便开始骄奢淫逸,蝇营狗苟。
其间,大商人与官府、权贵勾结而残民以逞;军政官员冒领军饷,瓜分国库,蜕变成城狐社鼠。
故而,到康熙五十年左右,大清国表面上尽管越发的繁荣昌盛,歌舞升平,但实际上各种社会矛盾和隐忧已令有识之士不寒而栗。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各级官吏的贪污腐化,行贿受贿。
历史趣谈:清朝继位探秘 康熙选择雍正并隔代指定乾隆
![历史趣谈:清朝继位探秘 康熙选择雍正并隔代指定乾隆](https://img.taocdn.com/s3/m/f820b977561252d380eb6ee3.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清朝继位探秘康熙选择雍正并隔代指定乾隆
导语:清朝关于雍正帝帝统的合法性问题百年来争端不休,其实在小编看来,雍正帝是合法继位。
康熙虽然有了比较满意的继承人,但是孩子选择,最终使
清朝关于雍正帝帝统的合法性问题百年来争端不休,其实在小编看来,雍正帝是合法继位。
康熙虽然有了比较满意的继承人,但是孩子选择,最终使他下定决心选择胤禛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弘历。
话说康熙末年,两次废立皇太子,令康熙非常失望,其他的儿子又对皇储的位置跃跃欲试,让康熙一时拿不定注意,最终使他下定决心选择皇四子胤禛的,就是胤禛的儿子弘历。
《清史稿》没有明确指出,但是放在《高宗本纪》第一段的那篇文字,寓意深刻:
“(高宗纯皇帝弘历)隆准颀身,圣祖见而锺爱,令读书宫中,受学於庶吉士福敏,过目成诵。
复学射於贝勒允禧,学火器於庄亲王允禄。
木兰从狝,命侍卫引射熊。
甫上马,熊突起。
上控辔自若。
圣祖御枪殪熊。
入武帐,顾语温惠皇太妃曰:“是命贵重,福将过予。
”
由此,可以得出几个信息:
一、乾隆面相好——大富大贵
二、乾隆深受康熙喜爱
三、乾隆习文从武,康熙对她从小培养
四、乾隆的心理素质高
康熙在位六十一年,经历血雨腥风,读书万卷,行路万里,阅人无数。
古时候也盛行相面,如果是皇孙弘历真的有天子命运,就必须传位于他,否则日后必有大乱,动摇根本。
汉唐以来故事太多了。
秦始皇的时候,就有流言说东南有天子迹象,后来陈胜吴广、刘邦和项羽就是在东南起家的。
汉高祖也喜欢相面,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康熙死后谁继位 清朝康熙之后是谁继承皇位
![历史趣谈:康熙死后谁继位 清朝康熙之后是谁继承皇位](https://img.taocdn.com/s3/m/ada127f5b8f67c1cfad6b862.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康熙死后谁继位清朝康熙之后是谁继承皇位导语:康熙死后谁继位:康熙,大清王朝的第四位皇帝,他的一生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那么在他死后是谁继承了皇位呢?康熙死后谁继位:康熙,大清王朝的第四位皇帝,他的一生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那么在他死后是谁继承了皇位呢?清世宗,名爱新觉罗·胤祯(公元1678年12月13日-1735年9月28日),康熙皇帝第四子,康熙病死后继位,为清代入关第3帝。
在位13年,传说为侠女吕四娘报家仇所暗杀,终年58岁;一说为正常死亡,葬于河北泰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雍正是一位十分复杂而矛盾的历史人物,他是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
但他毕竟是封建皇帝,有着重大过失和种种局限,他的继位为帝,也存在很大疑点。
雍正的主要功绩有摊丁入地。
这是一项重大的赋税改革。
中国自古就有人丁税,成年男子,不论贫富,均须缴纳人头税。
雍正实行改革,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
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
是谓"摊丁入地",一举取消了人头税。
这项措施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地主,是我国财政赋税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
耗羡归公。
我国古代以银、铜为货币,征税时,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有一定附加费。
此项附加费称"耗羡"或"火耗",一向由地方州县征收,作为地方办公及官吏们的额外收入。
耗羡无法定征收额,州县随心所欲,从重征收,有的抽正税一两、耗羡达五六钱,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历史真相 康熙为何要选乾隆当继承人?
![历史趣谈:历史真相 康熙为何要选乾隆当继承人?](https://img.taocdn.com/s3/m/d34afb104a7302768e9939df.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历史真相康熙为何要选乾隆当继承人?
导语:康熙帝有97个孙子,而康熙为何要选乾隆当继承人?康熙初见乾隆时这个孩子只有12岁。
年纪轻轻的弘历究竟是有着怎样的天资聪慧使得祖父如此过
康熙帝有97个孙子,而康熙为何要选乾隆当继承人?康熙初见乾隆时这个孩子只有12岁。
年纪轻轻的弘历究竟是有着怎样的天资聪慧使得祖父如此过目不忘?
康熙六十一年,爱新觉罗家族中两个最伟大的人物,康熙皇帝和后来的乾隆皇帝,在圆明园首次见面了。
不过弘历当时年仅十二岁,他不可能了解这次偶然的会面对自己乃至对国家将会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
那是康熙生命中最后一个春天,圆明园牡丹台前数百本牡丹开得正艳。
雍亲王提出请父皇来家中赏牡丹,老皇帝欣然应允。
老皇帝愿意到胤禛家里来坐坐,因为在十几个如狼似虎的儿子当中,只有这个四阿哥从来没有表现出对皇位的特别渴望,也似乎没有参与任何与竞争储位有关的阴谋。
这个貌不惊人的老四,擅长草书,精研佛法,在别的皇子为皇位打破头的时候,他却坐在书斋中修身养性,一派闲云野鹤之姿。
不过,四十四岁的雍亲王也并非平庸之辈。
皇帝偶尔交给他一些临时任务,比如安排太后丧事,清查仓米发放弊端等,他都完成得迅速周到,给皇帝留下了颇深的印象。
康熙晚年,经常到四阿哥的赐园中去散心游玩。
据《清圣祖实录》统计,皇帝晚年共幸临胤禛的赐园圆明园十一次。
除了胤祉外,其他皇子从来没有享受到过这样的恩荣。
这当然是因为四阿哥的家让他感到安全和放松。
三月十二日傍晚,皇帝驾临牡丹台,把酒临风,心情愉快。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康熙到底想传位给谁 是否属意于四阿哥胤禛
![历史趣谈:康熙到底想传位给谁 是否属意于四阿哥胤禛](https://img.taocdn.com/s3/m/3d2456641711cc7931b7164a.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康熙到底想传位给谁是否属意于四阿哥胤禛
导语:康熙帝,爱新觉罗氏,名玄烨,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如果说他是我国最出色的皇帝,一点也不为过。
康熙大帝智擒鳌拜,平定三藩,
康熙帝,爱新觉罗氏,名玄烨,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如果说他是我国最出色的皇帝,一点也不为过。
康熙大帝智擒鳌拜,平定三藩,统一台湾,驱逐沙俄,大破准噶尔,这些伟大事件想必人人都知道,但是谈到传位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争议,下面说一说小编自己的看法,仅是个人意见
关于立长问题,不难看出长子却是很得宠的,康熙曾经命令他保驾,还让他看守太子,还是皇子中唯一被封为郡王的(后来老三被贬为贝勒了),但是康熙似乎就从来没有立他为太子之意,在宣布废除保成太子之位的时候,就曾经明确表示过并没有立皇长子为太子的意思,认为他比较急躁。
所以,他被传位的可能性是0。
至于保成,不得不说,康熙的确很宠着他,甚至出巡的时候,还让保成把旧衣服给他送过去,但是二废太子并且圈禁之后,在康熙六十年的时候,王掞大学士曾经提到过立太子,大概意思也就是支持复立皇二子为太子,却没有得到康熙的同意,反而年纪一大把了还差点充军。
显然皇二子被传位的可能性为0。
皇八子的传位可能性也是0.(其实我一度觉得所谓的毙鹰事件神马的都是康熙导演的)。
还拿老八和老二比较,说是老八善于结交,比老二用心更加险恶,再加上后来的什么出生问题的,完全就没有考虑过老八即位的问题么。
至于小十三,在一废太子被圈禁革职之后,就一直没有多大的起色,所以被传位的可能性也是0.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解密康熙一生共有97位子孙为何选择弘历为接班人?
![历史解密康熙一生共有97位子孙为何选择弘历为接班人?](https://img.taocdn.com/s3/m/ca14365fa8956bec0875e30e.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康熙一生共有97位子孙为何选择弘历为接班人?导语:弘历是大清王朝的第六位皇帝,也就是有名的乾隆皇帝。
弘历最后可以当上皇帝,那和其爷爷康熙的宠爱是分不开的,毕竟那还是拼爹的时代。
康熙...弘历是大清王朝的第六位皇帝,也就是有名的乾隆皇帝。
弘历最后可以当上皇帝,那和其爷爷康熙的宠爱是分不开的,毕竟那还是拼爹的时代。
康熙一生中一共有97位子孙,由于政务繁忙,有很多的子孙,康熙连见都没有见过,更不要说记得了。
弘历第一次见康熙,是十岁那年,其父雍正带着他和弘昼,去向爷爷康熙请安。
神奇的是,第一次见面康熙就记住了弘历,而且还觉得他将来一定有大作为。
于是康熙回宫后,拿了弘历的生辰八字去让人分析,其结果是,弘历的面相不错,是大富大贵之人。
康熙听了自然十分高兴,便把弘历接入宫中学习,自己有空的话还会辅导下弘历的课业。
康熙对于弘历的宠爱,就像是把他当成了自己唯一的孙子一样,他们待在避暑山庄的时候,几乎是形影不离的。
康熙在批阅奏章的时候,弘历就在旁边写字磨墨,而且即使是和大臣谈论国家大事时,弘历也可以在一边旁听。
从此,可以看出,康熙是把弘历当成继承人来培养的啊!至于弘历的聪明伶俐和乖巧好学,那更是康熙宠爱他的理由了,再加上在骑射方面上的天赋,康熙更是觉得,自己的孙子只有弘历一个了,这也是弘历后面能够成为乾隆的基础。
有一次,康熙带着弘历出去狩猎,康熙用火枪击倒了一只大黑熊,让弘历过去用箭补射,如果大黑熊死了的话,那就是弘历的战斗品了。
可弘历拿着箭过去,却迟迟不下手,这时大黑熊突然起身向弘历扑过来,大臣们都吓坏了,还好康熙拿出火枪,及时打死了大黑熊,弘历生活常识分享。
清宫四大谜案之康熙传位之谜
![清宫四大谜案之康熙传位之谜](https://img.taocdn.com/s3/m/a00d603faaea998fcc220eeb.png)
清宫四大谜案之康熙传位之谜清宫四大谜案之康熙传位之谜胤稹夺嫡既然说康熙已经秘密立储,选定了皇嫡孙弘皙为皇位继承人,为什么会出现胤稹继位这一事实呢?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老皇帝康熙为大清江山精心培育的继位人,在康熙临终之时,却不在身边,无法按自己的意愿实施传位。
按清史记载,康熙临终,召众皇子进见,都说明四阿哥进见了康熙。
还有物证一说:康熙将先皇顺治帝所带念珠亲授胤稹。
据载,肖夷记载,康熙帝弥留之际,“以所带念珠授雍亲王”。
朝鲜史书也对此有记载,迎接大清国告讣使官员金演,听翻译讲,康熙临死前,解脱头项所带念珠与胤稹,讲:“此乃顺治皇帝临终赠朕之物,今我赠尔,有意存焉,尔其知之。
”有人将这传念珠理解为传江山,其实不然。
试思,皇帝临终,最关键便是传大位。
而传大位,就应该宣读传位诏书。
康熙晚年用毕生心血培养继承人,到了此时应是传位诏书用武之地,为何不宣诏请新皇继位,反要现摘什么念珠呢?原因只有一个,选定的继位人不在现场。
老皇帝无奈之举,嘱托皇四子雍亲王胤稹代为传位。
康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前面讲过,弘皙在胤礽被废储太子后,便在胤稹处视养。
作为“继父”身份的胤稹,当然看得出康熙选定了弘皙为接班人。
面对皇权,谁不动心呢?于是,在最关键的时候,这继父身份的雍亲王胤稹,派弘皙去东北老家先皇陵祭祖。
回来后,胤稹已经登上皇位。
这便是雍正继位却没有传位诏书的原由。
再看诸位皇子的表现,便更说明大家心中都有一杆秤,人人都以为新皇不应是四阿哥胤稹。
清史记载,作为大将军王的十四弟,在回京奔丧路上即扬言:“如今我之兄为皇帝,指望我叩头耶?我回京不过一觐梓宫,得见太后,我之事即毕矣!”抵京后径自“行文礼部”,故意问如何晋见新皇的礼仪,及见雍正之时,又“远跪不前”,表示不能承认雍正继承大统的事实。
还对左右亲信说:“不料事情竟至如此,我辈生不如死。
”据雍正日后忆述,九阿哥得知四阿哥继承皇位,即“突至朕前,箕踞对坐,傲慢无理,其意大不可测,若非朕镇定隐忍,必至激成事端”。
历史趣谈:康熙为何要把皇位传给老四 而不是善战的十四子
![历史趣谈:康熙为何要把皇位传给老四 而不是善战的十四子](https://img.taocdn.com/s3/m/662750bbf524ccbff1218459.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康熙为何要把皇位传给老四而不是善战的十四子
导语:一直以来关于康熙继承人究竟是谁的问题,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
不过无论是哪个说法,都把矛头指向了继位的雍正,也就是皇四子胤禛。
关于雍正
一直以来关于康熙继承人究竟是谁的问题,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
不过无论是哪个说法,都把矛头指向了继位的雍正,也就是皇四子胤禛。
关于雍正的段子多种多样,因此还出现了四爷很忙的说法。
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中,雍正的继位绝对是正当,请不要低估康熙皇帝的智商。
一、传位于四子的段子已经很久了
一直以来,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段子。
说当年康熙皇帝的遗诏上写着"传位十四子,"是胤禛的亲信隆科多把那个"十"字改成了"于"字,连起来就是传位于四子。
这个段子十分流行,似乎雍正皇帝的皇位真的来路不正。
雍正登基以后,隆科多也得到了提升,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这件事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根据清朝的传统,是不会出现四子、十四子这样的字眼的。
在称呼之前都会加一个皇字,以示对天潢贵胄的尊敬。
所以说那句传位皇四子是根本没法改的,皇四子和皇十四子无法改动。
而且清朝皇帝的遗诏都不是一种文字,而是满蒙汉三种文字。
即便是汉字改动了,那满、蒙两种文字又怎么改呢?
至于提拔隆科多,也是当时的形势需要。
当时西北准噶尔部进入青海、西藏,一度不可一世。
此时有必要挑选有作战经验的大臣为皇帝筹谋划策,无论是张廷玉还是马齐都是那种标准的文官,挑选隆科多为上书房大臣真是为了西北战事。
生活常识分享。
康熙为什么选择雍正继位?理由很简单,其他皇子听到后吐血
![康熙为什么选择雍正继位?理由很简单,其他皇子听到后吐血](https://img.taocdn.com/s3/m/48e274acdaef5ef7ba0d3c55.png)
康熙为什么选择雍正继位?理由很简单,其他皇子听到后吐血本文导读:在历史上关于雍正的段子,真的是太多了。
而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个就是胤禛改传圣旨,在民间传说中,说康熙的皇位是原本是传给十四阿哥胤禵的。
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关于康熙之后的继位大戏是怎们演进的呢?接下来笔者就和大家一块儿好好聊一下。
野史上说,在宣布圣旨的时候,就有大臣质疑雍正说其把圣旨给改了,说这个圣旨本来写的应该是十四阿哥啊,而被他从“十”改成了“于”。
其实这个真的是无稽之谈,因为清朝的圣旨有两份,一个用的是满文,一个用的是汉文,汉文可以这样改,但是满文那么复杂,根本就行不通。
这个说法显然是不成立的。
其实,康熙一直都是非常欣赏胤禛的,胤禛在康熙后期帮康熙做了非常多有利于当时国家发展的事情,在雍正继位前,他曾经清查京、通两仓,冬至的时候祭天做的非常好,当然这就是他本身的能力,除开这个之外就是康熙非常喜欢胤禛的儿子弘历,认为弘历未来也可以做一个好皇上,他爹也非常能干,如果这样传下去,一定可以让大清一直昌盛下去。
史书上记载,在康熙六十一年的时候,也就是康熙在位的最后一年。
当时还是雍亲王的胤禛知道自己的皇阿玛非常喜欢牡丹,所以便有心地邀请了康熙去圆明园去欣赏牡丹,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康熙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孙儿弘历,也就是咱们后来的乾隆。
康熙第一次见到弘历就喜欢上了这个孙儿,当时弘历只有11岁,便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
康熙在离开圆明园之后的13天,又决定把弘历带到自己的身边,由自己亲自来调养。
康熙叫胤禧教他射箭,胤禄教他火器,自己教他诗文,这些弘历都表现的十分优秀。
当时的人都非常迷信,非常相信这个生辰八字。
于是康熙找算命先生来看看弘历的命,算命先生说,弘历天生富贵,而且十分孝顺,而且这家伙眉目如画,文和武肯定也是很突出的那种,而且这家伙寿命长,弘历的确是当了六十多年的皇帝,自己到八十多年才去世。
在康熙要去世之前,康熙对朝廷的大学士马齐说过,胤禛的儿子一定会大有作为,像极了小时候的自己,康熙为了让弘历可以在日后当上皇帝,在本身就欣赏胤禛的基础上更加坚定传位于胤禛了。
历史解密九龙夺嫡 胤禛三大优点使康熙选定为继承人
![历史解密九龙夺嫡 胤禛三大优点使康熙选定为继承人](https://img.taocdn.com/s3/m/6a53337bf5335a8102d2209c.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九龙夺嫡胤禛三大优点使康熙选定为继承人
导语:太子胤礽因为和康熙的妃子有染,后来在索额图的唆使下又企图对康熙皇帝下毒手,所以才会被康熙皇帝果断废掉,但是太子之位空出来之后,由于
太子胤礽因为和康熙的妃子有染,后来在索额图的唆使下又企图对康熙皇帝下毒手,所以才会被康熙皇帝果断废掉,但是太子之位空出来之后,由于康熙皇帝的儿子实在是太多了,人人都想要这个位置,结果就形成了不同的党派,康熙的儿子们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为了争到这个位置,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差点上演了一出骨肉相杀的悲剧,其中尤以八爷党和四爷党为主要阵营,这一事件被称为九龙夺嫡。
九龙夺嫡争来争去,最终皇位却落到了四王爷胤禛手里,有人说胤禛的这个皇位来路不正,是害死了康熙之后矫诏篡位的,但是这种说法明显是不成立的,因为当时八爷党的势力比四爷党要大的多,由于胤禩平时待人宽厚,会笼络人心,几乎满朝文武对八爷党都是非常支持的,而四王爷胤禛素有冷面王之称,平时得罪的人简直是太多太多,所以在这种不利的局面下,胤禛想要顺利即位,没有康熙的同意是不可能的,至于篡改诏书一事,这也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当时的诏书是用满汉两种文字来书写的,根本就不会被更改,因此雍正皇帝必定是康熙皇帝默认的继承人,那么胤禛身上到底有什么优点会使康熙皇帝放心的把大位传给他呢?
首先,胤禛身上的冷酷无情恰恰是当时政局所需要的,康熙皇帝亲手创造了一个康熙盛世,在一定程度上使大清王朝走向了欣欣向荣,但是在后期,官员贪污腐败严重,康熙皇帝对老臣又比较仁慈,比如对曹寅,竟然亲切备至,超越了君臣的关系,可见康熙是很念旧情的,但是这种治国方法使得官员们更加放肆,国库的存银被大笔的借出却
生活常识分享。
康熙选中雍正的三个原因:每个都是“换位思考”
![康熙选中雍正的三个原因:每个都是“换位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825cc358e9951e79b89279c.png)
康熙选中雍正的三个原因:每个都是“换位思考”康熙一生有36个儿子,活下来的有24个。
其余的是怎么死的呢?多数是出天花死的。
这24个儿子他不往外封了,就留在中央政府,分配工作,你管礼部,你管吏部,你管兵部,你管刑部,你去带兵,你去赈灾,你去修河。
康熙的这24个儿子身体都非常棒,工作能力强,又各自把持一部分权位,培养出来的能力也是极强的。
我曾经做过一些分析,这24个儿子,其中9个年长一点的骨干,放在任何一个时代,想必都是强的,即便其中最弱的太子,如果放到别的地方去,也很强。
从秦始皇到宣统,每一代都会出现夺权斗争,但像清代这样的强强相对,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次,即“九王夺嫡”。
最终兄弟死的死、散的散。
具体的过程不详细讲了,总而言之,最后的胜利者是雍正。
那么他为什么会成功?雍正是不是在24个兄弟里面特别优秀、特别杰出、工作能力特别强的呢?我认为他当然算强,但还不能算是最优秀的。
我在一所老年大学曾经跟老头、老太太们谈过这样一种感受。
假如说诸位有一笔非常丰厚的财产,要分配给自己的儿孙。
假如说你这一群儿孙都在盘算老头、老太太什么时候死,怎样瓜分这一笔遗产。
其中只有一个儿子不这样,他到你跟前来给你捶背,说:“老爷子啊!你的健康就是我的幸福,每天晚上我一想到你的身体状况,我这个眼睛一眨,就会睁得老大,就再也睡不着觉。
我真是希望上苍赐你长生不老,让你永远健康,能够永远庇佑我们。
”我问,这种情况下你把你的遗产给谁?这些老头、老太太一听,都笑了。
雍正采取的就是这个办法。
他不去夺位,你分配给我工作我就努力工作,我要为老爷子分忧。
别的孩子都在那里盘算自己的利益,我却劝你保重自己的身体。
第二个原因,雍正能解决康熙所解决不了的政治问题。
康熙一生征战,3次亲征准噶尔,有时两天只吃一餐饭,几次从死人堆里面被他的部下背出来,部下把水让给他,剩那么一块干粮,也让给康熙。
在这种战争过程中,他和他的这些部下既是上下级的君臣关系,又有一点战友的味道。
康熙为何把皇位传给了老四而不是善战的十四子
![康熙为何把皇位传给了老四而不是善战的十四子](https://img.taocdn.com/s3/m/59f2bec5524de518964b7d55.png)
康熙为何把皇位传给了老四而不是善战的十四子本文导读:网络配图一、关于老十四的说法已经流传了几百年自从雍正即位,在民间就流传着这样的段子。
说当年康熙在自己遗诏中写的是“传位十四子,”雍正之所以能够继位,是因为他的亲信隆科多把“十”字改成了“于”字,这样读就是传位于四子了。
这个说法当时流传很广泛,似乎雍正的皇位确实是非法得到的。
雍正皇帝继位之后,隆科多也随之加官进爵,这一点似乎也证明了雍正皇位的非法性。
但这件事根本就经不起推敲,因为按照清朝传位诏书的格式,根本不可能出现四子、十四子这样的称呼。
在他们名字的前边都会加上一个皇字。
也就是皇四子、皇十四子等等,所以传位皇四子这句话根本不可能是篡改的。
清朝遗诏有固定的模式,根本不是一种文字写成的。
除了汉字,还有蒙古文和满文,即使汉字可以改动,满蒙两种文字又能怎么改?网络配图至于提拔隆科多的事情,更是具体情况需要。
当时西北的准噶尔部再度叛乱,上书房急需那种有边地作战经验的大臣为雍正提出建议。
可是张廷玉和马齐都是那种传统形式的文官,根本没有什么就是谋略。
而隆科多曾经跟随康熙皇帝远征西北,比较熟悉西北的实际情况。
选择他进入上书房是最好的选择,当然,雍正也不是没有任何私心。
隆科多或多或少和他有些关系,选择隆科多进入上书房也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
毕竟当时老八等人还是虎视眈眈,雍正需要更多的政治盟友。
雍正后来清理隆科多是因为他介入了皇位继承人问题,这是雍正最忌讳的问题。
当时雍正有意传给弘历,而隆科多是辅助弘时,这样一来,雍正必须要清理隆科多。
网络配图二、老十四是那种标准的武将,并不适合政坛在准噶尔部发动叛乱以后,十四子胤禵率领军队远征,而且被康熙封为大将军王。
很多人认为这就是康熙准备让胤禵接班的证据,其实这一点也是靠不住的。
胤禵是一个冲锋陷阵的大将,这是所有皇子都承认的事情。
但就当时的国情而言,根本不需要这样的继承人。
虽然西北地区当时正在激战,但是这次战争的规模并不大。
历史趣谈大清朝帝位之争疑案 谁是康熙钦点的接班人
![历史趣谈大清朝帝位之争疑案 谁是康熙钦点的接班人](https://img.taocdn.com/s3/m/632f27c6a58da0116c174919.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大清朝帝位之争疑案谁是康熙钦点的接班人导语:在清代历史上,雍正即位始终是一个引人注目而又难以解决的疑案。
他本人特别强调两点:其一,他与兄弟宗室绝无仇怨,按照康熙的遗令,合理合在清代历史上,雍正即位始终是一个引人注目而又难以解决的疑案。
他本人特别强调两点:其一,他与兄弟宗室绝无仇怨,按照康熙的遗令,合理合法地承继大统。
其二,所谓十四皇子说不过是他继位前后,一些对他不满的生事惑众的谣言。
他说,“皇考深知朕从无偏党,欲保全尔诸臣名节,故命朕缵承大统。
”(《上谕内阁》,雍正元年四月十八日)他指责兄弟及大臣“(自继位)百日之内,淆乱朕心者百端”(《上谕内阁》,雍正元年二月初十日)。
对第一点,清史学界已有诸多讨论,并有截然对立的结论。
一部分学者接受雍正的说法,认为他是合法即位;另一部分则针锋相对,认为雍正是篡权夺位。
至于雍正强调的第二点,则甚少有人置喙。
其实,后一问题同样至关紧要。
在康熙去世前,雍正的政敌究竟制造了什么样的流言,北京城上层人士究竟是如何看待康熙的接班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了解雍正即位时清廷内部的力量对比,对理解雍正即位后的权力斗争不无助益。
当然,这个问题比前一问题更难解决。
对前者,我们尚可从康熙乃至雍正留下的诸多文献,做大胆的假设和推理。
而后一问题,除了雍正及其手下过滤过的文献,再无其他第三方的材料来勘对官方文献的可信度。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清史专家金承艺先生继孟森先生之后,对雍正即位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索,所著《清朝帝位之争史事考》,去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金著于雍正继位问题用功至勤,所著论文,如集中所收《一项有关清世宗是否夺位的重要问题之探讨》,分析透辟,视角新颖,但在材料上,同它前后著作一样,仍局限于清廷遗留的史著和档案。
这也可生活常识分享。
康熙微服私访记历史故事中的智谋与勇气
![康熙微服私访记历史故事中的智谋与勇气](https://img.taocdn.com/s3/m/f0d38dbf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41.png)
康熙微服私访记历史故事中的智谋与勇气康熙皇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
他有着卓越的才智和出众的领导能力,在他的统治下,清朝实现了疆土的巩固和国力的强盛。
然而,康熙并非只是一个普通的统治者,他在历史上还有一段故事,那就是康熙微服私访记。
这个故事展现了他的智谋和勇气,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位伟大的皇帝。
康熙登基后,他身份特殊,无法够亲临各地考察民情民意。
因此,他决定通过微服私访的方式,悄悄深入民间,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国家和子民。
这项计划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智慧,因为康熙不仅要面对强敌,还要隐瞒自己的身份。
为了能够顺利进行私访,康熙做了精心的准备。
首先,他安排了一支精干的侍卫队伍,并且做足了伪装的工作。
他以平民的身份,化名为“十四爷”,穿着普通的服装,戴上帽子,伪装成一个普通的百姓。
通过这种方式,康熙可以在不引人注意的情况下混入百姓中。
康熙私访的过程中,他秉持着公正和善良的原则,以民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吸取各种珍贵的意见和建议。
他会与百姓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困境和需求,并且记录下问题,留下深入思考。
这种倾听和关注,让康熙与普通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也使得他更加了解国家的实际情况。
不仅如此,康熙还展现了他的智谋。
在私访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些官员的贪污行为和不作为。
面对这种情况,康熙没有急躁和轻率行动,而是精心策划,准备了有力的证据。
最终,他成功地将这些贪官绳之以法,以示威慑,保护了百姓的利益。
这种智谋和果断的决策能力,使得康熙不仅仅是一个统治者,更是一个善于以智胜智的谋略家。
康熙微服私访记的故事中融入了许多值得赞美的品质,包括智慧、勇气和关心百姓的态度。
通过私访,康熙不仅打破了封建君主无法与百姓直接接触的局限,也让国家更加富强。
他的行动展现了一个真正伟大君主的风采,成为历史上杰出的典范。
康熙微服私访记这个历史故事,不仅仅是一段描写康熙的勇气和智谋的故事,更是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它告诉我们,一个伟大的领导者应该时刻关注百姓的需求,倾听他们的声音,并且用智慧和勇气去解决问题。
揭秘众皇子中谁才是康熙钦点的真正接班人
![揭秘众皇子中谁才是康熙钦点的真正接班人](https://img.taocdn.com/s3/m/3b883af476eeaeaad1f33098.png)
揭秘众皇子中谁才是康熙钦点的真正接班人本文导读:其实,任何一个做父母的人,内心都有偏爱,即使贵为一国之尊的康熙亦不例外。
康熙的内心早有深爱之人,那便是皇十四子胤禵。
胤禵自幼聪明伶俐,长大后熟读经史,更兼弓马娴熟,性格宽仁大度,是个文武兼备的可造之材,因而此子深得康熙宠爱,并有意扶植栽培。
在继承爱新觉罗氏帝位的问题上,皇十四子胤禵一直是康熙内心早已认定的不二人选,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为了让胤禵多些政治历练,同时也为了提升他的威望,使众大臣心悦诚服,余下诸子无闲话可说,全力衷心拥戴他,胤禵被康熙任命为抚远大将军,总领西北大军,讨伐阴谋叛乱的准葛尔部枭酋策妄阿拉布坦和西藏的策零敦多吉卜,平息骚乱后胤禵一直奉父命驻守西宁。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务,位高权重,事涉大清西部广袤疆域的安全,可谓帝国半壁江山的安危与否系于一身,康熙对胤禵的殷切期望与良苦用心不言自明。
清史记载,康熙亲自在太和殿将大将军印信授予胤禵,还朗声对随征众人训示道:“大将军是我皇子,确系良将,深知有带兵才能,故令掌生杀重任,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务,均应谨遵大将军的指示。
”康熙一席话,殷切期望与舔犊之情溢于言表。
众人心里明白,康熙是将十四阿哥胤禵当接班人培养,所以不嫌烦巨、苦口婆心,可见对其寄予厚望。
皇十四子胤禵确实是皇太子的最佳人选,在康熙的内心深处似乎已无人能取代。
既然,立十四子为储君,既有康熙赏识,又是众望所归,那么,皇四子胤禛的李代桃僵,突然上位,就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剧情之惊悚,结局之意外,无不令人瞠目结舌,大跌眼镜,因而蒙上了一层浓重的神秘色彩与异样诡秘之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从卷帙浩繁、林林总总的清代史料中探烛幽微,循蛛丝马迹找出一些线索,十分耐人寻味,更使表面波澜不惊的继位一事突显潜流汹涌:自清以来,一直有人认为,康熙遗诏的原文是:传位十四阿哥胤祯(胤禵别名)。
御前侍卫统领隆科多擅改遗诏,将‘十四’改为‘于四’将‘胤祯’改为‘胤禛’不过改动寥寥两字,但当堂将遗诏宣告出来就成了‘传位于四阿哥胤禛’可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康熙诸子的继位之争
![康熙诸子的继位之争](https://img.taocdn.com/s3/m/8fbd759f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10.png)
康熙诸子的继位之争康熙诸子的继位之争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竟当了61年;而且也是繁育能力最强的皇帝,有4位皇后、51位妃嫔,子女数也不多不少55个,其中35位阿哥、20位格格。
按理说长寿长福、多子多福,可物极必反,这倒给康熙带来意想不到的烦恼。
问题的症结很简单,皇位只有一个,儿子却太多了,尤其是都有点本事,互相不服气。
那必然明争暗斗,祸患也就此潜伏着了。
说到皇位继承,汉人一向搞嫡长继承制,即正妻长子继承制。
但满清却没有延续这一套,努尔哈赤之后的皇太极就是由八大和硕贝勒会议推定的,顺治也由贵族们讨论所确定,康熙本人则由顺治与孝庄皇太后一合计,画个圈写上遗诏就算数。
康熙究竟怎么操作呢?大家知道,康熙对汉文化相当推崇,加上对皇后赫舍里氏格外恩宠,骨子里也倾向借鉴前朝的嫡长继承制。
事实上,他也这么干了。
康熙十三年,皇后赫舍里氏在生育皇次子胤礽时难产死亡。
赫舍里氏是康熙初期辅政四大臣之首索尼的孙女,与康熙不说是青梅竹马,至少蛮早投缘的。
悲痛之下,康熙一改满人不立太子的习俗,在第二年就册立嫡长子胤礽为皇太子。
但立储过早,尤其是当年的太子还没断奶,就成了天经地义的接班人,也留下了康熙始料未及的后遗症。
对于胤礽,康熙实在是很关爱。
皇太子于康熙十七年出痘,那是平定“三藩”之乱的紧要关头,康熙却亲自护理,连续12天没批阅奏章。
要知道康熙是很勤奋的万岁爷,这是严重违背其生活和工作规律的。
但康熙的偏心,并不意味着别人就此对皇位死心。
毕竟君临天下的滋味,比吃河豚鱼要好得多,即使尝点河鲜都值得拚死,何况是千秋万代的事业。
首先有想法的是大阿哥胤褆,他比胤礽大两岁。
人说年龄是个宝,有时年轻些好,有时少生一个月编号就在前。
胤褆自然这样想。
他为惠妃纳兰氏所生,也曾得宠过。
在康熙平定葛尔丹时,19岁的胤褆从军出征,参与指挥战事,所以26岁获封直郡王。
不过他对皇位有想法,也离不开外叔公大学士明珠的推波助澜。
作为朝庭的“老江湖”,他当然一方面鼓励胤褆在康熙面前多露脸,通过积极表现博得好感;另一方面又拚命拉拢朝中大臣,届时人多好办事。
康熙为何将皇位传给雍正而不是骁勇善战的十四
![康熙为何将皇位传给雍正而不是骁勇善战的十四](https://img.taocdn.com/s3/m/642297713c1ec5da50e27055.png)
康熙为何将皇位传给雍正而不是骁勇善战的十四
本文导读:
网络配图
胤禵,康熙的第十四个儿子,生前深受康熙喜爱,也十分擅长带兵打仗。
康熙晚年的时候,准格尔部落挑事,清朝两次大败,在这种情况下,胤禵领兵出征,屡战屡胜,凯旋而归,让康熙感到非常高兴自豪。
雍正,康熙的第四子,在带兵打仗方面,相对于胤禵来说,要逊色不少。
但雍正也有他的长处,那就是处理政务十分在行,对于不同的问题有着妥善的解决方法,这点深受康熙欣赏。
网络配图
康熙虽然年岁已高,但对清朝的基本状况有着相当清醒的认识,深知清朝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吏治不严,税收过重。
所以他的接班人必须是擅长处理国家政务之人,不一定非得擅长上阵杀敌。
从这点来看,雍正明显有着更大的优势。
网络配图
此外,雍正有一个深受康熙喜爱的儿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这点也为雍正加分不少。
因此,即便康熙对胤禵十分喜爱,胤禵也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但最终康熙还是将皇位传给了雍正。
而雍正即位后的表现,证实了康熙的选择是正确的。
他整顿吏治,实行新政策,让清王朝不管是政治还是经济方面,都有很大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康熙选择接班人的智慧和手腕
导语: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君王、皇帝多如牛毛,其中,能够与唐宗宋祖那样具有文韬武略的皇帝相媲美的不多,而清圣祖康熙爱新觉罗玄烨就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君王、皇帝多如牛毛,其中,能够与唐宗宋祖那样具有文韬武略的皇帝相媲美的不多,而清圣祖康熙——爱新觉罗.玄烨就是这不多之中的佼佼者。
一般说来,被后世誉为“祖”的都是开国皇帝,可康熙帝如果从满清正式立国算起,应该是第四代,即便是从定鼎中原后算,也是第二代,然他却被后世谥号为“圣祖”,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倘若认真地研究一下清史人们不难发现,康熙帝从十三岁计擒权臣鳌拜开始,平三藩,收台湾,退俄寇,征西疆,治黄河,免租税,哪一件事都是了不起的丰功伟绩。
所以,到康熙四十年前,整个大清帝国直可谓是河晏海清,国丰民足,万邦来朝,雄视天下。
但是,所有这一切都不能完全说明他雄才大略的全部和精髓,而只有领略了他在驾鹤西去之前、准备交班时的一系列举措,方可获得什么叫“伟大”的真谛。
与其它朝代一样,清王朝也存在着这么一种现象:开国之初万众一心,缩衣节食,勇于进取,励精图治,忠奸黑白泾渭分明。
可一旦承平日久,大大小小的官吏便开始骄奢淫逸,蝇营狗苟。
其间,大地主、大商人与官府、权贵勾结而残民以逞;军政官员冒领军饷,瓜分国库,蜕变成城狐社鼠。
故而,到康熙五十年左右,大清国表面上尽管越发的繁荣昌盛,歌舞升平,但实际上已经是国库空虚,各种社会矛盾和隐忧已令有识之士不寒而栗。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各级官吏的贪污腐化,行贿受贿。
虽然当时康熙皇帝年事已高,疲极倦政,已有心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