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山水景观源流探析
枯山水的造园及观赏要素

枯山水的造园及观赏要素枯山水是一种日本传统的造园艺术,它以枯山水庭园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精心布局的岩石、石子和泥土等元素,展现出一种虚实结合、自然与人为的和谐美感。
枯山水庭园的观赏价值极高,深受人们喜爱。
枯山水庭园的造园要素包括岩石、石子、泥土、水池、植物等,通过这些元素的精心搭配和布局,营造出一种富有禅意的景观。
岩石在枯山水庭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们不仅是造景的主要元素,还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坚韧。
岩石的选择和摆放需要考虑到岩石的形态、纹理、颜色等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大小、比例和位置关系,通过这些手法,使得整个庭园呈现出一种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美感。
石子则是枯山水庭园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常常铺满在庭园的土地之上,以一定的方式排列,表现出自然界的韵律和秩序。
石子的选择和摆放需要精心斟酌,要考虑到石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因素,使得整个庭园呈现出一种平静、静谧的美感。
泥土在枯山水庭园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植物生长的基质,还能够为庭园增添一种自然的质感和生命力。
泥土的选择和铺设需要考虑到庭园整体的布局和景观效果,以及植物的生长需求,通过适当的处理,使得泥土成为庭园中一种重要的景观元素。
枯山水的观赏要素不仅包括这些造园元素,还需要考虑到庭园的整体氛围和情境。
枯山水庭园常常以一种简约、清静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通过一些精心设计的手法和布局,展现出一种虚实结合、自然与人为的和谐美感。
枯山水庭园的观赏要素还包括一些细节的处理,比如装饰物的选择和摆放、遮荫的处理和光影的利用等,通过这些手法,使得整个庭园呈现出一种深深的禅意和自然的美感。
枯山水的造园及观赏要素

枯山水的造园及观赏要素1. 引言1.1 定义枯山水,是一种日本园林艺术中的一种设计风格,其特点是不使用真正的水池,而是利用干涸的河床来表现水的形态。
枯山水常常运用砂砾、石头和苔藓等自然材料,通过巧妙的布局和精心的设计,营造出一种枯山水景观的独特美感。
枯山水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干涸的水景,它还包含了一种抽象的哲学概念。
枯山水的“枯”意味着枯木、干涸,具有一种深邃而富有内涵的意境。
而“山水”则代表着自然景观,表现出对自然美的崇尚和追求。
综合起来,枯山水就是通过废水妙用,体现出日本园林艺术中对自然的理解和尊重,是一种富有哲思的造园风格。
在日本,枯山水被视为一种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园林艺术形式,被广泛用于庭园、庭院以及公共空间。
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欣赏和研究。
通过对枯山水这一独特园林风格的深入了解,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其美学价值,还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思和文化内涵。
1.2 历史枯山水,是一种极具禅意的园林艺术形式,在日本被称为“枯山水庭园”或“枯山水园林”。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日本的平安时代(794-1185年),当时仿效中国的风格而产生。
枯山水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枯山艺术,这种艺术在中国的盛行时期大约是在宋代。
枯山水庭园被认为是一种“干枯”的自然状态,代表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在园林中,枯山水的设计常常取材于自然山水风景,通过枯石、干草、沙地等元素来表现自然之美。
随着时间的推移,枯山水在日本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了独具特色的庭园艺术形式。
在日本庭园中,枯山水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场所,不仅体现了自然主题,还表现了与之相关的文化和心理意义。
枯山水庭园不仅是庭园景观的设计手法,更是一种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和领悟。
其历史渊源丰富深远,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枯山水庭园的历史可以说是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最终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且富有内涵的庭园艺术形式。
日本园林之美——枯山水

日本园林之美——枯山水------------------------------------枯山水又称假山水(镰仓时代又称乾山水或乾泉水),是日本园林独有的构成要素,堪称日本古典园林的精华与代表。
禅宗美学对于日本古典园林的影响非常深刻,几乎各种园林类型都有所体现,无论是舟游、回游的动观园林,还是枯山水、茶庭等坐观庭园,都或多或少的反应了禅宗美学枯与寂的意境。
不过这些庭园形式当中将禅宗美学的各种理念发挥到极至的,还是当属枯山水。
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
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顶顶出名的“虎子渡”枯山水庭院,这座枯山水名字叫做——虎子渡,是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代表作之一。
这里的对岸,就是净土的意思,这个过程就代表了修行的过程,如果不是看过介绍,任凭怎样的开悟也不会想到竟含有如此深远的涵义吧。
但是,就算不知道几块石头的故事,坐在枯山水前却会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效果,迷你的一处枯山水。
南禅寺方丈庭院的枯山水南禅寺如心庭的枯山水南禅寺南禅寺天授庵的枯山水。
林文月文:银阁寺庭园亦属枯山水,此园为足利义政晚年之别墅,作庭者系当时名家相阿弥。
庭中以银阁前堆砂成丘的“向月台”,及曲折绵延的“银沙滩”为主题,虽然洁白一色,却富于高低的变化。
(銀閣寺枯山水)銀閣寺 . 枯山水“向月台”呈圆锥形而削平其顶,底层最大部分,约需十人合抱。
(銀閣寺向月台)銀閣寺向月台真如堂的正式名称为“真正极乐寺”,寺内宽敞幽静,耸立着主堂、三重塔、观音堂等建筑。
主尊来迎阿弥陀念佛是京都六大阿弥陀之一。
(真如堂枯山水)位于日本和歌山县伊都郡高野町高野山的高野山真言宗总本山寺院。
解读枯山水

研究解读枯山水■许浩①一引言枯山水是日本传统寺院园林的一种类型,经过不断的发展,成为私家园林、领主园林、寺院园林普遍采用的一种造园风格。
枯山水受到绘画艺术的影响,在材料与空间结构方面采用了独特的手法,体现出强烈的文化与象征意义,成为东亚造园体系中的代表性风格。
本文从历史、影响因素与案例三个方面对枯山水造园进行解读,力图呈现枯山水的基本面貌。
二枯山水的历史枯山水一词最早出现于平安时代的《作庭记》,是指在没有水池的场地所实施的筑石工事。
平安时代(794—1185),平安京(今京都)是日本的都城,寝殿造成为京都贵族庭园中的流行样式。
寝殿造园林一般以池沼为中心,在限定的空间中包含了池、溪、瀑布、筑山、岛屿、植被等要素。
此时枯山水主要指在离水源和池沼较远的地方配置石组,是寝殿造园林的局部。
此后,枯山水作为造园的局部构成手法,一直延续下来。
室町时代(1393—1573)中期,出现了独立枯山水。
独立枯山水并非作为园林的局部,而是作为完整、独特的造园风格。
独立枯山水中,同样也没有池沼,而是以石组为主体,同时利用白砂、青苔、植被等材料,以象征手法表现自然景观。
由于枯山水造园便于管理维护,同时能够作为造型手法并成为观念表达的语言,日本近世园林中大量使用,并成为日本造园文化中的代表性风格。
三枯山水的影响因素1.日本地理环境与古代造园传统的影响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的弧形列岛国家,地域狭长,四面临海,陆地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山地与丘陵面积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75%,植被丰富,①许浩,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湖泊众多,河流短小湍急。
古代日本人崇尚自然,信奉佛教与神道教,认为自然界的物质世界中存在着超自然的精神,同时受到中国、朝鲜半岛文化体系的影响,再加上特定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日本园林文化。
在独立式枯山水出现之前,日本造园传统风格有筑山池泉园、寝殿造、净土宗园林和武家园林。
日本园林枯山水解析

学号11130227日本枯山水园林解析学生姓名石莹班级11级园林2班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建筑学院2013年6月13日日本枯山水园林解析【摘要】日本的枯山水园是日本园林发展史上独具匠心的园林艺术,作为日本最有名的园林精品,本文对枯山水的形成、枯山水的造园艺术进行分析,同时剖析禅宗思想与枯山水园林造景手法的内在联系,对日本枯山水庭园作大致概况与解析。
【关键词】日本园林;枯山水;禅宗;【正文】1. 枯山水园的产生1.1 产生背景日本历史的时代分为四个阶段:古代(飞鸟、奈良、平安)、中式时代(镰仓、南北朝、室町)、近世(桃山、江户)、近现代(明治、大正、昭和、平成)。
日本庭园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与时代密不可分的。
从现存的庭园来看,它的风格和形式特点根据时代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七种类型:宫殿式建筑庭园、净土教庭园、禅宗庭园、书院式庭园、茶庭、回游式庭园、大名庭。
伴随时代的变革和发展,日本进入武家统治的时代(即中式时代)之后,由于统治者对禅宗的崇尚,禅宗思想逐渐地渗透到一般社会的精神生活当中。
在这种条件下,禅宗思想在庭园设计中表现出来,产生了一种新的庭园表现形式——禅宗庭园。
在室町时代(约1333—1568年)以禅宗寺院当中表达禅宗思想的庭园为中心可分为亦即池泉・回游式庭园和枯山水庭园。
1.2 产生的原因1.2.1 禅宗思想的影响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庭园的形态逐渐抽象化,庭园的构成元素也逐渐减少,设计师只是利用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元素来营造丰富的显示和人们理想的精神世界,表达了宗教的思想。
1.2.2 水墨山水画的影响在美学意义上与中国水墨画有相似的共同点,形成具有象征意义的泼墨山水,到了室町时代,成为绘画主流的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和构图特征以及对于空间层次感的表现对于庭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无色彩的水墨画给人给枯淡、空寂之感,枯山水庭园亦然。
1.2.3 政治经济的影响当时文化的统治者由于政治上的失利和经济上的窘迫,不能像从先那样将规模宏大的自然原封不动地引入庭院中,因此积极支持设计师们采用象征性的表现手法来营造理想的自然。
日本园林_枯山水

摘要:日本枯山水园林是源于日本本土的一种微缩的庭院景观,多见于禅宗寺庙。
它表现了禅宗的“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微尘含大千,刹那间永恒”的宗教哲学理念,结合日本特有的民族精神,创造出了具有浓厚特色的日本园林景观设计体系。
在某种程度上,它符合了现今世界庭院景观的极简主义潮流。
日本园林枯山水摒弃了常规的池泉庭园景观,改用白沙、石块、苔藓、常绿植物等元素,创造出一种永恒的景观效果,从而形成了一种新颖特有的园林景观形式——枯山水。
关键词:日本园林枯山水造园艺术日本园林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极深的渊源,其在自我发展完善的基础上又吸收、借鉴了中国园林的艺术成果,通过很长时间不断洗练和对禅宗美学的追求,已经达到了非常单纯和精炼的高度,并形成了独有的民族美学标准。
这为日本园林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由此发展、创新了属于日本民族的园林精髓——枯山水。
枯山水又称假山水,它是用白沙象征溪流、大川、云雾或是海洋,用石块象征高山、瀑布或是岛屿,是一种干枯的庭院山水景观。
枯山水多建于禅宗寺庙之内,设计者也多为当时的僧侣。
禅宗僧侣将宗教的禅理和园林景观艺术相结合,把写意和抽象手法运用到现实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赋予了园林景观新的美感——哀怨与枯寂之美,使其显示出园林景观超脱世俗的恬淡气氛。
枯山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强调丰富的竖向起伏变化,使叠石或堆土成为岛屿、山体,以丰富院内竖向景观;另一种是强调横向的丰富表现形式,通过石组的组合形式和白沙来表现相对平坦的庭院景观。
其构成元素包含以下几种。
第一,须弥山石组。
景石被分为九个山头来象征须弥山:佛教的宇宙观,倡导“天动说”。
据说须弥山被视为世界中心的高山,按风轮、水轮、金轮的顺序叠为三层,相传它是一座了不起的圣山,可以保佑万物的平安。
第二,理水(图1)。
日本枯山水园林用理性的、抽象的、写意的手法体现大海、溪流、云雾和大川,用白沙之水象征空灵、神圣的禅宗哲理。
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用经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象征水流湍急的态势,甚至利用不同石组的配列而构成“枯拢”,以象征无水之瀑布,是真正写意的无水之水,传达深邃的禅宗哲理。
枯山水的造园及观赏要素

枯山水的造园及观赏要素1. 引言1.1 枯山水的意义枯山水,又称干山水、石山水,是一种源自中国的枯石园林景观艺术。
枯山水的意义在于追求极简、极致的美感,以凝练的形式和意境展示自然景致,让人在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纯粹和宁静。
枯山水的设计是对自然的再创造,通过艺术的手法表达对自然的理解和赞美,传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
枯山水的意义还在于提倡“虚静之美”,追求“虚静”的美感,反映出东方文化中“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表达出“空寂无为,自然之美”的生活理念。
枯山水的意义在于引导人们从繁杂的现实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安宁,通过极简的造园方式,激发观赏者的想象力和审美情感,带领人们进入心灵的净土,感受超越言语的美的享受。
1.2 枯山水的起源枯山水是一种极具艺术美感的园林造景方式,起源于日本。
枯山水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本的庭园林艺。
在日本庭园林艺中,浓缩了日本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将自然景观通过简约、抽象的手法表现出来。
枯山水的起源最初可以追溯到日本中世纪时期的禅宗寺庙,这些寺庙的庭园经常采用枯山水元素来表现山水景观。
随着时间的推移,枯山水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庭园造景方式并传播到其他地区。
枯山水的起源源于日本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简约美的追求。
通过枯山水的表现形式,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中的奥妙与安宁,体验到对内心的净化与静心。
枯山水的起源不仅反映了日本人特有的文化情怀,也为世界各地的园林艺术带来了新的启发和风格。
【下文完】2. 正文2.1 枯山水的要素枯山水是一种具有独特美感和意境的园林艺术,其要素包括岩石、苔藓、枯木和水景。
岩石是枯山水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通过选取不同形状和质地的岩石,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苔藓则是枯山水中常见的植物,它们生长在岩石和枯木上,为整个景观增添了一份自然的生机。
枯木是枯山水中的另一个重要要素,通过枯木的摆放和造型,可以表达出时光流逝和历史积淀的感觉。
水景是枯山水中的灵魂所在,流动的水可以为整个景观增添一份动感和活力,使人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
枯山水的造园及观赏要素

枯山水的造园及观赏要素枯山水是一种古老的日本造园艺术,它反映了日本人对自然和生命的领会,以及对传统文化和哲学的尊重。
枯山水的全称为“干式庭院”,是以石头、砾石、沙石、水泥等为主要材料搭配而成的庭院景观。
枯山水具有鲜明的自然、平静的形式,常常被用来创造一种静穆的气氛,给人带来深度的冥想和放松的感觉。
本文将从枯山水的起源、造园技巧、材料、图案及教育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枯山水的魅力。
一、起源枯山水的起源可追溯到日本中世纪时期,它承袭了中国传统造园的技巧,但在独特的日本文化和风土中发展和演变。
枯山水的主要特点是“枯”,这一自然现象与日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密不可分,体现了自然之美和人类的虚无。
二、造园技巧枯山水的造园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创造抽象的自然景观:枯山水用石头、砾石、砂石等组成一定形状的山水景观,然后营造出自然山水的氛围,整个庭院就像是一幅抽象的山水画。
2、材料的精挑细选:枯山水庭院的材料主要是石头、砾石、砂石等,这些材料应该根据形状、纹理、颜色等因素进行精选和组合,以便达到理想的效果。
3、讲究平衡和对称:枯山水庭院讲究平衡和对称,要做到对角线整齐、形状对称、颜色搭配等方面都要注意。
4、注重规划布局和意境塑造:枯山水的庭院布局需要规划,不同的材料应该有不同的排列和组合方法,形成独特的景观和意境。
旺盛、秀丽、绝壁、涓流、寂静、无人,这些意象经由石、泥、草木等具体形象深化,达到一种抚慰的目的。
三、材料四、图案枯山水庭院的图案主要是山、水、岛和桥。
石头可以摆成山峰和山脊,砾石则可以作为流水和湖泊。
砾石之间可以采用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不同形状进行配合,营造出各种神秘而复杂的景色。
五、教育价值枯山水不仅是一种艺术,还有很大的教育和文化价值。
枯山水的制作需要耐心、细致、聚焦、体味、对称等方面的技巧,这些技能也可以用于生活和学习中。
同时,枯山水也给人带来了一种情感上的愉悦和内心的放松,深深打动了人们灵魂的深处。
浅析日本小庭院枯山水的置石艺术

浅析日本小庭院枯山水的置石艺术一、枯山水的概念特征、历史发展及产生原因(一)概念枯山水又称干山水、假山水。
枯山水是日本园林的精华,一种独具日本特色的庭院形式,是在没有任何水的环境中,不使用任何水的元素仅利用山石、白沙、矮丛及苔藓等材料,象征性的表现山水、景观的一种庭院形式,属于日本传统庭院形式当中的禅宗庭院的一种,是一种带有浓厚的东方哲学思想的庭院形式,具有很高的思想性。
把枯山水称为假山水,主要是针对园中无水而言。
它最早见于平安时代藤原时期的造园书《作庭记》中。
即在没有池水溪流的地方仅立山石而名之为枯山水。
但是,最初的枯山水一词与现在像我们所说的像龙安寺石亭那样以砂代水的意义还是有区别的:现在的枯山水有喻指倾向,即以砂拟水、以石代岛的做法。
(二)历史发展概况枯山水最早见于平安时代藤原时期。
枯山水的产生有几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是作为枯山水发源地的京都当时缺水;另一个原因是日本有大量石材,砾、砂、石应有尽有,而且石最能反映日本的国土环境。
枯山水发展成熟的原因是佛教禅宗和茶道的发展,把禅和茶两种文化意义注入枯山水中。
在镰仓时代,枯山水一词换成了“乾山水”或“乾泉水”。
江户时代却很少提及枯山水。
但是不管名称怎么变,其本质意义还是无水之庭,只不过再后来的园林中加入了文化的含义,在形式上进行了深化。
由原来的只是断壁悬崖和荒坡野岭发展为以砂代水、以岛拟石、富于哲理、包罗宇宙的形态。
13世纪,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它使日本园林设计更趋于严谨。
禅宗园林是为精神自律而设计的无水庭园,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庭院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
在修行者看来,花朵是华而不实且容易凋逝的,会纷扰人的沉思。
因此,禅宗园内的造景元素多具有静止、不变的色调,如常绿树、苔藓、沙、砾和石等。
在枯山水庭园内,营造出一种“增之一分则太多,减之一分则太少”的园林景观。
灌木、小桥、岛屿,甚至水体等常用的造园要素均被剔除,仅留下岩石、天空和土地等,运用及其简单的材料,而能创造出不凡景观,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产生极大的心灵震撼,着实令人赞叹。
枯山水景观源流探析

体 现 的是 淡 泊 、 玄远 、 寂灭 、 往 生 的 的问答 》 中说 : “ 把庭 园和 修道 分 开 的人 不 能称 为 真正 的 含 着极 其深 远 的寓 意 ,
修 道者 。” 这 也是 为 什么 枯 山水 的园林 主 多 为僧 人 , 禅 僧 宗 教情 怀 , 需要 心灵 的感 悟 才能体 会其 中“ 禅” 之浓 。 们 也 大都 擅长 园林 设 计 的缘 故 。枯 山水 庭 园更 偏 重 于道 家 哲 学思 想 , 在 天人 关 系上 看更 强 调 天 型 , 以尊重 原 本 自 然形 态为 主 , 是注 重人 佛合 一审 美观 的禅 宗写 意庭 园 。
日 本 枯 山水 顾名 思 义就 是枯 山枯水 , 即 以砂代 水 , 以 置石 子 、 白砂造 成枯 山水 。” 枯 山水 以山石 和 白砂为 主体 ,
用 于象 征 自然 界 的各种 景 观 。 白砂可 以代表 大 J l I 、 海洋 ,
石代 山。《 造 园记 》 中规 定 : “ 在 没 有池 子 没有 水 的地 方 安 寞 , 遥 通竹 坞 人家 ; 古寺 萧条 , 掩 映松 林 佛 塔 。” “ 寂寞” 为 真 理 的本体 , 用寂 然 之心 去 观 照万 物 的本 质 , 万 物 才 能达
山水 特有 的环境 气 氛 中 , 精 细 耙 制 的 白砂石 铺 地 、 叠 放 有
( 二) 与 中 国禅宗 思想 的不 同点
日本 枯 山 水 庭 园所 表 达 的 悲 观 的 生 死 观 与 中 国 的 禅宗 思 想 不 同 , 中 国禅 学 追 求 的是 一 种 直 觉 智 慧— — “ 无成之功” 重返世俗人间 , 并 最终 仍 然 将 此 智 慧 融 汇 和 归依 到 肯 定生 命 和 人 生 中 。萧条 寂 寞而 不 颓 唐 , 安 宁 平
日本枯山水园林解析

大德寺枯山水解析
你可以将这样一 个庭园理解为河流中 的岩石,或传说中的 神秘小岛,但若仅从 美学角度考虑亦堪称 绝作;它对组群、平 衡、运动和韵律等充 分权衡,其总体布局 相对协调,以至于稍 微移动某一块石便会 破坏该庭园的整体效 果。
龙安寺枯山水解析
龙安寺位于京都市右京区 , 其方丈庭园建于 1499 年,设计者是相阿弥。此园东西长25 m ,南北宽11 m。
龙安寺枯山水解析
庭园与禅
细看此园,向南的檐廊 , 方 丈室分别向南、向西伸出的两道 连廊,连同一道L 形的矮墙就围合 成了这著名的方丈庭院;北部方丈 室朝南面的庭园完全敞开,深深的 檐廊和活动的门扇使室内外连通 在一起,低矮的地坪和庭园的高差 只有一两个踏步高,地坪上的观赏 者仿佛身处庭中景物间。庭中 15 块石头分成 5 组散落在平坦的细 沙上,而细沙则被耙出各种纹理来 ; 围墙低矮 , 坐在方丈室室内的地 板上就可以看到外面多彩的大自 然———绿树、花、天空,云彩— —变化的大自然和庭中千年不变 的沙石之间具有哲学思辩的意味 。
主要是以岩石为主,白 砂、绿树、苔藓、光秃的黑 石相衬,其意境来源于中国 的水墨画,注重幽远意境, 顺其自然, 简朴幽静。用 光秃黑石、白砂、矮树、苔 藓,布置成象征山水自然的 庭园,园中白沙铺地,弯弯 曲曲,好似一条小河从庭园 中流淌,其间点缀着松柏和 枫树,矮树丛,苔藓点点, 蜿蜒曲 折,其中散置“飞 石”,形成一个超凡脱俗的 境界1130203
微缩式园林景观
枯山水庭园 是源于日本本 土的缩微式园 林景观,多见 于小巧、静谧 、深邃的禅宗 寺院。以拳石 代山;以白沙 代水;以青苔 代植物。
枯山水的形成与发展
•东汉永平年间,佛教经过印度流传到了中国,经过长期的文化 冲突和磨合,佛教在中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中唐以后,禅宗的迅速发展对中国后期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而日本的禅宗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从中国引进的; •公元12 世纪日本得道高僧茶西禅师将禅宗的临济一派介绍到了 日本; •公元13世纪,日本道远禅师将曹冻一派引进到了日本; •经过镰仓、室町和德川幕府的后期发展,禅宗思想深深的渗透 在了日本神会的各个层次禅宗对日本园林影响是巨大的,为反映 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摒弃以往的园林做法。 使用一些如常绿树,砂、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来营造枯山水庭 院。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人们在这个环境中通过静坐 、关照、内省来感悟禅宗哲学。后来这种园林的发展日趋完善— 岛屿、小桥、水体、以及一些乔灌木都被慢慢的删减了。仅留下 岩石和耙制的沙砾,这便是流传之今而又经久不衰的日本枯山水 园林。
枯山水景观历史及赏析

石头 (按
山
起照
岩形
根状
)可 、分
石
水
欠为
头富
材
、士
剑石 先、
类
、 元 细
长 卧
型
石石
、、
垂户
觇板
等石
、
枯
卧石
者的 剑 心氛 先
头垂 ,觇
石头 (按
山
情围 稳, 有
最 好即
起照 岩形
定因 着
不各
根状
而为 威 不不 压
要种 用怪
)可 、分
石
水
最欠 好头
不 要即 用缺
。失
适能 、 用使 攻 。观 击
定头 元
枯
贵族没落 武士掌权
山
社会基础
武士赞助
水
禅宗兴起
思想基础
空间缩小 入口改变
空间基础
统治阶级的变化以及禅宗的普及,使整个社会的审美 风格逐渐倾向于节俭质朴。
这个时候的日本,出现了新的美学意识。
枯
幽美
玄学 山
留变
白化 水
枯山水
幽玄的核心是“余情”,讲究“境生象外”、意在言外,引
发欣赏者的联想和想象。 幽玄最开始应用于诗歌,但其影响深入到歌剧、绘画,当然也 包括庭园设计。 在持续动乱的时代,在战争中深刻体会艰苦和残酷的人们改变 了看待生活的态度,也改变了对艺术的品味——在庭园中,诞
与其他禅寺庭园不同之处在于东福寺方丈庭园是四面环绕南庭是在白砂坪上用长达18尺的巨石组象征蓬莱方丈瀛洲壶梁四岛勾画出沧海波纹的白砂则代表着八海还植有青苔假山作为陪衬在白砂巨石与青苔的组合下营造出水阔天长青山永在的深远意境
.¡
,
,
枯山水:日本造园的极致,充满禅意的侘寂之美

枯山水:日本造园的极致,充满禅意的侘寂之美枯山水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
其本质意义是无水之庭,即在庭园内不用水用岩石表现瀑布,以白沙等表现溪流、池泉,因无山无水而得名。
枯山水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
只点缀少量的灌木或者苔藓、薇蕨。
最严格意义的枯山水就是京都府龙安寺方丈楠庭(传1450年)和大仙院方丈北庭和东庭(约1509年)。
此外还有退藏庭、灵运院书院等的庭院。
他们都是些闲庭小院,面积不大,却要在'方寸之地幻出千岩万壑',方法就是写意、就是象征。
象征就是调动观赏者的想象力,也就是观赏者的哲学、文学、艺术修养,因此枯山水常和禅学联系在一起,运用隐喻和顿悟,对空与有、虚与实作出心灵的观照。
禅宗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笔即蕴涵着极深寓意,在修行者眼里它们就是海洋、山脉、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
后来,这种园林发展臻于极致--乔灌木、小桥、岛屿甚至园林不可缺少的水体等造园惯用要素均被一一剔除,仅留下岩石、耙制的沙砾和自发生长与荫蔽处的一块块苔地,这便是典型的、流行至今的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主要构成要素。
而这种枯山水庭园对人精神的震撼力也是惊人的。
枯山水可看作是日本脱胎于中国园林的延伸,很大程度上是贯穿着日本“朝花夕落”以及对于“岛屿生存忧患”的意识,充满了对生命早逝的悲哀,以及大和民族对“死寂”的世界观,佛教的观点,其实也是一种依托,可以这样思考,同是大乘佛教的中国园林,同是“一花一世界”的抽象理念的寺庙园林。
(图/网络文/百度百科,由墙艺术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广告时间墙艺术公司位于号称北京最美街道的三里屯西五街全球最大的移动端国际艺术电商平台招扩编啦!痴迷艺术+互联网=就是你!。
枯山水的造园及观赏要素

枯山水的造园及观赏要素枯山水,又称干山水或干景,是一种源自日本的园林艺术形式,其核心理念是通过精巧的石头布置和稀疏的植被,来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与顿悟。
枯山水园林是园艺美学的一种经典范式,其独特的设计风格与观赏体验成为园林艺术中的瑰宝。
在枯山水园林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深邃的禅意与寂静的美学,领略其中的意境与神韵。
造园要素枯山水园林的造园要素主要包括石、砂、苔、草木和水等元素。
石头是园林中最主要的元素,石头的形状、大小、布局都能决定园林的整体效果。
砂则通常被用来模拟水流的形态,其平缓的铺设与精巧的造型能让人产生出一种虚实交融的错觉。
苔藓则是园林中的点缀物,顽石上苔藓斑驳的绿意,能增加园林的生机与历史的气息。
而草木则通常被用来点缀枯山水之间,烘托出青葱的绿意。
水则是整个枯山水园林的精华所在,清澈的水面能让整个园林的美感倍增。
枯山水园林的设计中还有许多细节值得关注,比如排水系统的设计,苔藓的选择,石头的摆放方式等等,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都能影响到整体的园林效果,因此在创造枯山水园林时都需要极其小心与耐心。
观赏要素枯山水园林的观赏要素主要包括禅意、纹理、形态与生活力等。
禅意是枯山水园林中最为重要的观赏要素之一,其包含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理解,通过枯山水园林,人们可以感受到寂静中的舒展与放松,获得内心的净化与平和。
纹理是枯山水园林中另一个重要的观赏要素,它呈现在石头的肌理与苔藓的细腻上,每一处纹理都是大自然的杰作,都代表着岁月的洗礼与生命的力量。
形态是枯山水园林中的又一重要观赏要素,石头、砂、苔藓以及水,在园林中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能呈现出一种既简约又丰富的美感。
生活力是枯山水园林中最后一个重要的观赏要素,尽管它看似静谧无声,但其中的生命力却是无比强大,每一处苔藓、每一株草木都蕴含着生命的力量。
在枯山水园林中,人们可以通过禅意与心灵的对话,领悟自然与人生的真谛,同时也能在纹理、形态与生活力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独特魅力。
枯山水表达什么意境,有什么特点?怎么形成的

枯山水表达什么意境,有什么特点?怎么形成的枯山水表达的意境是给大部分人一种静谧,亲近自然的感觉。
这种形式最早是从中国古代唐宋时期兴起的,但是经历了多年战乱,这些优美的意境却被日本传承的越来越好,因为唐朝时期日本派了大量的学者在中国进行研学,对于中国的建筑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回去之后呢又结合了日本本国的一些地理环境,因为日本地少人多,不可能像中国这样做成很大的庭院效果,所以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那么枯山水具有哪些特点呢?1、清纯清纯自然是枯山水意境最为直接的感受,像是自然里的人工工匠,对于每一处的设置都是自然的感觉,重点表达了对自然的一种憧憬,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其中不会出现过多的人工修饰的痕迹,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宁静,淡雅。
2、自然枯山水的营造是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这使得园林具有很耐看的的特点,值得我们慢慢品味,细细体会,一种自然与人合二为一的状态。
3、禅意13世纪鉴真东渡日本为日本带去了佛教宗派禅宗,反映了修行者的心中追求的一种苦行和自律的精神,所以日本对于以往的,庭院水池有了很多的改变,减少了池泉的造型设计,更多的使用一些,砂砾,苔藓和绿树进行搭配,尤其是石头多变的造型,让人一种境遇大自然纯正的感觉。
其次多以绿植为主,很少有开花的植物,因为追求的那种心境是清心寡欲,没有过多的诱惑,达到那种修行的目的。
4、小巧小而美就是这个道理,枯山水有很多小巧精致的地方,比如枯树的枝丫,砂砾中的小座椅,通过一些小巧的物体在相对较大的庭院中进行点缀,疏密有致的排列,让人看着就是很有规律而且心情舒畅。
枯山水讲究造园意匠,是非常富有诗意和哲学韵味的,这也就形成了极端"写意"的艺术风格。
再加上日本本国的独特的岛国气候和环境,对于这种感觉的打造更有利,因为日本处于北温带,气候温暖多雨,一年四季比较分明,植物生长茂密。
日本枯山水园林分析

日本枯山水园林分析摘要:日本枯山水园林是日本园林风格的代表和集大成者,可以体现禅宗文化对于日本造园的影响。
日本造园师通过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结合自身环境条件又渗透进深刻的禅宗思想,用砂石与植被创造出以小见大,富有精神意蕴的庭院。
日本枯山水园林已不仅仅只是服务于园主日常物质生活,而更多是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
关键词:枯山水禅宗龙安寺枡野俊明枯山水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
1、背景环境。
1.1、环境条件的影响。
日本是一个小国,由于日本岛南北纵长达3500多公里,因此南北气候分明。
尤其得天独厚的是日本的四季分明,季节的微妙变化赋予了日本人民对于细微变化的极度敏感。
加之日本经常发生自然灾害和历史上的战乱,日本人民经常会产生“时事无常”之感,这种感觉又被融入到了茶道精神,成为了日本禅宗哲学的基础。
日本无论政治还是文化都深受中国影响,这使得中国文人的“入世”与“出世”思想也会体现在日本的文人,禅师和统治者身上,并且由于日本人对于身边细微变化的敏感,使得他们对于精神上的需求和寄托会更多,甚至会超过对于物质的需求。
1.2、“宛若天开”造园思想的影响。
对于大自然赋予的感恩,日本人民会将自然融入到一切的日常生活中,造园也不例外,在日本园林中,无论园林大小,重要的是看他是否宛若天开。
日本的园林表现了造园者与自然、与世界乃至整个宇宙和谐共处的能力。
这种思想在枯山水园林中被体现在对于砂石植被的寓意和通过不同元素的搭配和联系,来表达一种自然环境或是宇宙关系,以达到人与宇宙自然万物相联系共生的思想。
1.3、禅宗思想的影响。
13世纪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枯山水的源与意

枯山水的源与意古代的日本艺术家创造了枯山水庭院——这一道世界园林史上独一无二的风景。
以无一滴水的砂石营造出水波荡漾的湖面,以看似充满偶发性的石块营造出心之神往的仙山,以简约流畅的线条诉说着无尽的诗意与神秘的禅宗文化奥义。
枯山水庭院的设计理念与成就无可厚非。
假如你一直对日本庭院的源流与演变充满好奇,请不要错过《枯山水的源与意》。
“源”即是介绍枯山水庭园的源头——日本古代庭园、枯山水庭园的美学以及枯山水庭园的设计元素等枯山水庭园设计的核心。
“意”则是书中列举了15座包括京都、本州、四国、九州在内的枯山水庭园,它们代表着枯山水庭园不同时期的杰作。
假如你希望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寻觅一隅安宁,也请不要错过《枯山水的源与意》。
书中大量优美的枯山水庭园实景摄影作品,绝对会吸引你的目光,给予内心静谧的安抚。
编辑推荐1.从某种意义上说,日本枯山水庭园的价值在于,它是日久弥新的!2.日本的枯山水是日本作庭师们的杰作。
经过早期日本庭院的演变,从镰仓时代形成比较完整的“枯山水”庭院。
枯山水庭院与中国古代园林不同,它不需要一滴水就能营造出一池的气氛。
而由于大部分枯山水庭院在日本的寺庙里,受到日本禅宗的影响,枯山水又有着日本传统美学“侘寂”静谧的哲学意味。
《枯山水的源与意》是一本关于日本枯山水庭院的简史。
既有概括性的历史演变阐释,又有不同的经典枯山水案例,而且这些案例几乎遍布日本全境,绝非集中在某个日本特大城市。
因此,《枯山水的源与意》特别适合去日本旅行但又不想走常规旅行线路的文艺青年。
3.目前市面上关于枯山水的书并不多。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信出版社的《知日·枯山水》。
这是一本Mook书,里边的版式比较接近杂志,内容撰写思路集中在简要介绍枯山水的历史、教你如何认出石头的名称(鹤还是龟)、以及个别知名的作庭师。
与它相比,《枯山水的源与意》的介绍思路更加完善,而且大量列举枯山水庭院的案列,同时还配出血的跨页彩图,从视觉上使读者更便于直观了解枯山水。
日本枯山水详解

日本枯山水详解日本古典园林日本从汉代起,就受中国深厚文化的影响。
园林尤其是唐宋山水园的影响,因而一直保持着与中国园林相近的自然式风格。
但结合日本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而自成体系。
日本所特有的山水庭,精巧细致,在再现自然风景方面十分凝炼。
并讲究造园意匠,极富诗意和哲学意味,形成了极端'写意'的艺术风格。
得天独厚自然环境的岛国,气候温暖多雨,四季分明,森林茂密,丰富而秀美的自然景观,孕育了日本民族顺应自然、赞美自然的美学观,甚至连姓名也大多与自然有关,这种审美观奠定了日本民族精神的基础,从而使得在各种不同的作品中都能反映出返璞归真的自然观。
清纯日本园林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
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人工之中见自然',而是'自然之中见人工'。
它着重体现和象征自然界的景观,避免人工斧凿的痕迹,创造出一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自然在表现自然时,日本园林更注重对自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人入静入定、超凡脱俗的心灵感受,从而使日本园林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而不露的特色;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人生的思索和领悟。
小巧日本园林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
大者不过一亩余,小者仅几平方米,日本园林就是用这种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韵效果。
佛禅印象公元538年的时候,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学生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
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
从种类而言,日本庭园一般可分为枯山水、池泉园、筑山庭、平庭、茶庭、露地、回游式、观赏式、坐观式、舟游式以及它们的组合等。
其中枯山水又叫假山水,是日本特有的造园手法,系日本园林的精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枯山水景观源流探析作者:谢璞来源:《丝绸之路》2014年第06期[摘要]中国江南园林与日本枯山水庭园为东亚园林的两朵奇葩。
伴随着丝绸之路文化的东渐,日本园林在中国园林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
对于将禅宗思想融于整个民族精神的日本来说,枯山水庭园更可谓是日本禅寺园林,乃至成为日本古典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园林之一。
本文从日本枯山水庭园的历史背景、理水手法、审美思想与禅学意境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对今后佛教文化园区禅寺景观设计及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枯山水庭园;日本园林;佛教文化园区[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06-0037-04禅宗园林源于中国,却成熟于日本。
时至今日,中国的传统禅宗园林大多已面目全非,几乎无迹可寻。
而日本寺院虽是从中国古典园林基础之上逐渐发展形成的,在丝绸之路文化发展与东渐的过程中,其并非是中国园林的原型复制或生搬硬套,而是在继承基础上及时融汇创新,使其不断发展扩大。
一、东亚园林的一朵奇葩日本枯山水庭园是建立在中国园林文化基础底蕴上的一朵奇葩,枯山枯水,是僧人禅寺院。
一个是追求入世享乐人生,一个是追求出世苦行自律;一个是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一个是佛人相映的禅学轮回世界。
江南园林和日本枯山水庭园是中日两大极具代表性的园林风格,从造园理念到追求态度和理想境界,甚至其发展历程都值得分析和对比,以便现在人们更好地利用、创造和发展传统意义的寺庙园林。
(一)枯山水庭园在古代历史上,中国一直是日本的主要文化外源地,两国文化也一直具有相似性和继承性,可以说日本是不断吸取中国文化的先进成分才逐渐形成自身文化的,其园林发展亦是如此。
禅宗园林源于中国,却成熟于日本。
其中枯山水庭园更以其独特魅力和丰富禅意,发展成为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园林风格,更在世界范围内日本古典园林独树一帜。
日本的传统庭园也离不开水。
在日本,水有生命、灌溉、清静之意,庭园因水而润泽生辉。
只是6世纪佛教传到日本,崇尚问道虚空的僧侣们,开始在意境中觉悟出枯山水的味道来了,学着用石头堆砌出一些意境。
室町时代,日本人从中国的北宋山水画中汲取到更多的养分,遵循画中“三远”(高远、深远、平远)的表现手法,创造出了一种在世界庭园史上也非常罕见的庭园。
当时日本的禅宗寺院就像欧洲修道院一样,僧侣们每天都得按照严格的戒律生活。
他们在封闭的环境里以观赏枯山水来安神养心,或面对枯山水坐禅冥想,修行悟道,以求通达般若。
枯山水庭园中不用水来表现水更深层次的意境,见不到碧水细流,只有白砂与石头的各种组合,所用的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形状奇美、寓意深远的石头,将其排列组合,并在它们周围铺上清白的砂粒,白砂粒表面梳耙出圆形或长形的条纹,人们从中可以感受到海、岛屿,还有云海、孤峰,小桥、流水,精妙地表达了一切无有如佛者的般若意境(图1)。
(二)历史文化背景室町时代开始,日本社会中朝廷贵族、禅宗僧侣等有文化的阶层就热衷造庭,禅寺庭园模仿杭州、苏州名园,陶冶性情,体会“物我如一”的禅境。
作为禅寺园林的一大代表风格,日本枯山水园林也被称为“禅心之园”。
枯山水庭园是在禅宗冥想的精神和禅的“空寂”思想的激发下,形成的一种最具象征性的庭园模式。
梦窗疏石{1}著《梦中的问答》中说:“把庭园和修道分开的人不能称为真正的修道者。
”这也是为什么枯山水的园林主多为僧人,禅僧们也大都擅长园林设计的缘故。
枯山水庭园更偏重于道家哲学思想,在天人关系上看更强调天型,以尊重原本自然形态为主,是注重人佛合一审美观的禅宗写意庭园。
(三)理水手法日本枯山水顾名思义就是枯山枯水,即以砂代水,以石代山。
《造园记》中规定:“在没有池子没有水的地方安置石子、白砂造成枯山水。
”枯山水以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于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
白砂可以代表大川、海洋,甚至云雾,石头则可寓意大山、海岛、瀑布等。
利用白砂与小碎石表现流水之美,象征着广大的空间。
砂石选用浅灰白色或浅灰色,通过耙制沙砾形成纹路,如直纹可寓静水,“Z”纹可寓海中撒网,同心圆纹可寓雨水溅落,旋涡纹可寓旋涡,叠加半圆纹可寓浪涛或波涛击岸。
若要点缀花木,不植高大的树木,只栽少量娇美多姿的矮株,不种花木而培育青苔等,尽量保持它们的自然形态。
传统的枯山水庭园是专门供人从寺院的廊檐或是高处静坐而观赏的,除非是为了进行打扫,否则谁也不许进入庭园。
在枯山水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精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能够对人的心境产生出无穷的冥思遐想的力量。
典型的枯山水园林是京都府龙安寺方丈南庭,大仙院方丈北、东庭,退藏院、灵云院书院等庭园都建造得别具一格。
枯山水庭园是一种小尺度、盆景式的园林,但却在有限的面积中通过写意、象征的手法,造出千岩万壑的气势与意境来。
石块或单独或三五成组放置,以示崇山峻岭或者层峦叠嶂;用白砂平铺象征广阔的海面,砂面耙成平行的曲线,犹如万重波涛;沿石组把砂面耙成环形,象征惊涛拍岸。
在几乎无一草一树的庭园内,经过巧妙的构思,通过石块的巧妙组合、白砂的铺陈,加上苔藓的点缀,抽象化为海、岛、林,幻化出另一种境界。
龙安寺也称“空庭”,人们从小空间进入大空间,由有限进入无限,达到一种空寂的情趣。
另外,京都的大德寺庭园、金阁寺、银阁寺中的庭园也都是枯山水名园。
(四)游览方式从园林游览的动静、交通、功能等方面看,日本枯山水园林则偏向于静观性,属于参悟式、敬畏式的游览方式。
园林所造之境是供人们静观、为人们冥想提供的一个视觉场景,人们只能通过视线进入它的世界。
这与江南园林可游可居相比,枯山水园林更像是一幅立体的水墨山水画,是在三维空间中的二维效果。
它不是真山真水,不是供人在其中流连、游览、赏玩的,而是供人(特别是禅僧)睹物静思、神游天外的物质媒介。
极其简洁的景物蕴含着极其深远的寓意,体现的是淡泊、玄远、寂灭、往生的宗教情怀,需要心灵的感悟才能体会其中“禅”之浓。
二、枯山水审美思想与中国禅宗思想(一)与中国禅宗思想的相同点枯山水中以枯山水代真山水固然是日本园林的一种风格表现,但它所表现出的空寂、萧条,也是中国禅宗审美观所追求的。
“渡口只宜寂寂,人行须是疏疏。
”“野桥寂寞,遥通竹坞人家;古寺萧条,掩映松林佛塔。
”“寂寞”为真理的本体,用寂然之心去观照万物的本质,万物才能达到净化。
(二)与中国禅宗思想的不同点日本枯山水庭园所表达的悲观的生死观与中国的禅宗思想不同,中国禅学追求的是一种直觉智慧——“无成之功”重返世俗人间,并最终仍然将此智慧融汇和归依到肯定生命和人生中。
萧条寂寞而不颓唐,安宁平静却非死灭。
(三)审美思想方面的融合强烈的忧患意识积淀出日本人苦行、自律的心理特征,这也成为枯山水庭园的园林精神之一。
但是这种苦行的精神更适合僧人,而不适合其他普通人。
通过修禅、悟道,来感悟禅意,获取心灵的解放,找到情感的回归才是大多参禅者前来的目的。
中国禅学主张“无念为宗”,虽身处尘世,却心中不染纤尘,主张“顿悟成佛”,不需累世修行,只需灵机一动,有所领悟即能达到佛的境界。
禅宗是假借自然来使人感受或领悟,在对自然的观赏中获得对宇宙目的性,从而似乎是对神的了悟,这也正是由于自然界事物本身是无目的性的。
花开水流,鸟飞叶落,它们本身都是无意识、无目的、无思虑、无计划的,也就是禅宗所谓的“无心”。
但就在这“无心”中,却似乎可以窥见那个使这一切所以然的“大心”,大目的性——这就是“道”。
一切有目的、有意识的事物比起这种“无心”来,都毫不足道。
由此可见,中国禅宗所欣赏的景物并非都是枯冷、衰颓、寂灭的东西,而是活生生的自然。
静并非死静,而是动静交融、动中求静。
(四)意境方面的融合禅宗教义与中国传统的老庄哲学对自然态度有相近之处,都要求自身与自然和为一体,希望从自然中吮吸灵感或顿悟来摆脱人事的羁縻,获取心灵的解放。
江南园林与枯山水园林都崇尚自然,可见自然对参禅之重要。
境是通过景来表现的,当园林作为修道的场所时,设计就不得不追求其禅学意境,园林必须是世俗世界里清静、朴质的自然修习所。
在资源日益缺乏的时代,枯山水追求景物象征的蕴意和人在其中的精神体验。
水景观中的石组在石形、高低、方向与布局上形成相互牵制的整体,在空空的白砂之上形成了一种精神的“场”。
枯山水所营造的这种禅学意境不仅使人静心研习,也投合单纯、概括的现代口味。
体现自然,追求幽寂静谧的环境,宁静的氛围,从而形成其独有的空灵寂静的艺术风格。
三、枯山水庭园的禅学意境与审美思想(一)禅学意境作为佛教的一支,禅宗是一种中国化的精神现象哲学,禅宗保留了中国古代美学的人格主义和自然主义思想,吸取中国道家的自然观念{3}来诠释人的生命自然状态,禅宗主张纯粹依靠内心省悟,排除一切言语、文字和行为表达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用空的观点去面对一切世俗的烦恼和迷惑,体悟宇宙万物、人生,从而达到体认心灵本真、提升精神境界的目的。
参禅者通过静悟与修禅的方式,达到一种解脱后的澄明与自在,超越世俗纷扰,体认心灵的本真状态,从而顿悟佛果。
因此,参禅场所所表现出的禅学意境关系到参禅者的内心变化。
意境是意与境的结合、情与景的统一。
通过主观的禅学感知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本质为空的“缘起性空”的灵境。
(二)枯山水庭园审美思想与禅境手法日本可以说是一个将禅宗融合成民族精神的一个国家,禅宗理念已经深深印入日本人的情感和生活习俗之中,成为一种不知不觉并习以为常的东西。
其追求“物哀”、“幽玄”和“寂静”等境界,以求表达民族心理深层的古朴、典雅和自然返真等气质。
日本枯山水庭园的审美思想处处体现禅学意境,禅宗主张内心醒悟的思想与枯山水不重形式而重精神的审美情趣不谋而合。
因此,值得对枯山水园林中的禅学意境进行分析。
枯山水造园手法的特殊,给人以脱离世间尘劳垢染之感,清静无尘。
一生命一非生命,一永恒一短暂,一实一虚;荒野空山和乡村古刹为寂,无色无欲和清凉世界为清,云埋老树和一鸟不鸣为静,它表现出平淡、单纯、含蓄和空灵之美,从自然的艺术中诱发出一种空寂与安详的禅意。
其一,以小见大表现空境。
日本枯山水庭园不愧为“禅心之园”,可谓是一种纯净、抽象的极致。
所有元素虽然简单,却都深含禅意。
如枯山水庭园中的白砂和石组(图2、图3),在宗教思想中,卵石、白砂被视为明净之物,认为洁净的白砂具有咒力和神力,铺在道路上用以驱邪,在神圣的场所里仿佛神在注视一样。
在庭园中,白砂和石组作为一种形式媒介,被安置于庭园的空白之中,让人感到“观空如色,观色如空”。
以小面积的白砂代替江河湖海,以石头和石块代替山峦等。
在小面积的庭园中将貌似简单而意味深远,石头、白砂作为一种符号,造出千岩万壑的气势,抽象地表达了自然的精神,通过有形之物来把握到的无形之精神,由有限进入无限,在渴求与寂寞中、在自我的静中求得永恒的世界,从而使心灵回归原本状态,产生出一种空明感,达到无限的无欲、无为的境界,它是一种直觉的体认,即是禅宗“缩之千里,程于尺寸”的“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