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转型是一团糟还是好得很
俄罗斯的社会转型矛盾与问题

俄罗斯的社会转型:矛盾与问题冯玉军2011-03-05 10:38:34 来源:《现代国际关系》2005年第3期[内容提要]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开始了全面的社会转型进程。
但十多年的实践证明,俄罗斯的社会转型并未实现其政治精英的理想预期,而是引发了诸多的矛盾与问题。
政治上,新国家体制的建设既缺乏周密设计的制度安排,又没有对民主观念充分尊重的政治文化,导致政局动荡,权力危机频发;经济上,全面私有化并未导致自由市场经济的建立,寡头坐大与国家资本主义的较量表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模式尚未最终成型;社会上,权力重组并未根除旧体制的“顽疾”,新包装下所进行的实质上的“精英延续”使很多旧的管理模式与风格仍然保留在新体制中;外交上,“国家身份”的模糊使俄罗斯的对外政策始终处于矛盾之中。
俄罗斯的转轨之痛对任何一个社会转型国家都是应该警醒的教训,总结俄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俄罗斯社会转型制度变迁[作者介绍]冯玉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所副研究员。
苏联解体之初,俄罗斯的政治精英为本国公众描绘了一幅以西方价值观念为主导取向的美好前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由休克疗法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从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经由实行“三权分立”向“民主制度”的发展、从社会功能发育不全经由培育中产阶级向“公民社会”的发展,将使俄罗斯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经济繁荣、政治民主、社会公正和国家强盛。
但十多年的转轨实践并未实现这些政治精英们的美好预期,改革之初确定的目标已经扭曲,历史的合力使俄罗斯的社会发展进入一个长期的痛苦转轨进程。
那么,俄罗斯的社会转型究竟存在哪些矛盾与问题?它的转型之痛何时才能够终结?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总结俄罗斯社会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矛盾与问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全盘西化与“可控民主”新俄罗斯政治体制建设的总体趋势是由苏联时期的高度集权向“分权制”过渡。
在联邦一级,立法、行政与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在联邦中央与联邦主体的关系上,强调联邦制原则,中央与地方权力划分。
俄罗斯的政治转型的特点和前景

俄罗斯政治转型的特点与前景1.1俄罗斯政治转型的特点在传统文化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俄罗斯政治转型既具有转型国家的共性,又有俄罗斯式的个性,西方化与本土化、现代性与传统性,既相互融合、共生,又相互排斥、博弈。
俄罗斯政治转型具有以下凡个特点。
1.1.1根本性制度变迁马克思主义认为,虽然具有一定的继承与共同性,但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还是两种根本对立、性质不同的制度。
俄罗斯政治转型前的苏联社会是一个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行苏维埃制的社会主义国家。
而转型后的俄罗斯,代之以西方政治模式的议会制、政党制、总统制,正如叶利钦所说,“取代苏联的是一个新的国家,一个有着与以前不同的边界、内外政策、政治制度和政权体制的国家”。
普京上台后,虽然在诸多领域“非叶利钦化”,但是在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与发展方向两个方面,他将继续叶利钦的道路,他说道,“通向市场和民主的道路,对于90年代走上这条道路的所有国家来说,都是十分艰难的……尽管有种种困难和失误,我们终于走上了全人类都在走的主千道”,他所走的道路,也没脱离他所说的“人类文明的康庄大道”。
伴随国家根本制度改变的是整体性制度转换。
新制度学派的D·菲尼认为,制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宪法秩序,即政权的基本规则;第二种是制度安排,包括法律、规章、社团、和合同;第三种是指规范性行为准则,包括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
俄罗斯的政治转型是指从苏联政治制度到俄罗斯政治制度的全面而非个别的转型与转变,是一种整体性制度变迁。
俄罗斯的政治转型主要表现在宪法领域,1993年俄罗斯宪法与前苏联的1977宪法有着完全不同,根据1993年宪法,俄罗斯承认意识形态的多元性,任何意识形态不得规定为国家的或必须遵循的意识形态;承认政治多元化与多党制;国家权力在立法权、执行权与司法权分离的基础上行使,相互独立。
1.1.2从激进到渐进的“民主化”改革政治转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民主化改革,纵观近现代以来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政治转型大体可以分为激进与渐进两种类型。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转型研究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转型研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转型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经历了一系列的经济转型。
这一时期的转型对俄罗斯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经济陷入了困境。
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瓦解,国家失去了对经济的控制,市场经济改革变得迫在眉睫。
俄罗斯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旨在引入市场机制,增加私有产权的保护,并吸引外国投资。
首先,俄罗斯采取了价格自由化的措施。
在计划经济时期,产品价格由政府设定,价格歪曲现象严重。
自由化政策的实施使得产品的供求关系能够自由调节,价格能够反映真实的市场需求。
然而,价格自由化也导致了通货膨胀的明显上升,使得许多人陷入了贫困。
其次,俄罗斯开始进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
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拥有几乎所有的企业,并且这些企业都由政府控制和管理。
私有化政策旨在吸引外国投资,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
然而,私有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包括贪污腐败、非法操纵和资源掠夺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
此外,俄罗斯还进行了金融市场的改革。
俄罗斯政府试图建立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包括设立股票交易所和证券市场监管机构。
然而,金融市场的改革成效并不理想。
金融体系缺乏透明度和稳定性,投资者信心不足,这对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阻碍。
另外,俄罗斯还进行了税制改革,试图创造更有利于企业和个人发展的税收环境。
降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税收政策的出台,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创业活动。
然而,税制改革一直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包括税收逃避和漏洞等。
总体来说,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经历了一系列的经济转型,旨在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增加私有产权保护,并吸引外国投资。
然而,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挑战,包括通货膨胀、贪污腐败、金融不稳定和税收问题等。
这些问题使得俄罗斯的经济转型进程受到了阻碍,经济发展步伐放缓。
未来,俄罗斯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经济体制,解决现存问题,并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俄罗斯的转变

俄罗斯的转变近年来,俄罗斯经历了许多重大变革,这些变革不仅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有所体现,也对国家形象和国际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回顾俄罗斯的转变,并探讨这些转变对国内外的影响。
经济转型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一直在努力实现经济转型。
过去的几十年里,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这个转变带来了许多挑战,包括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私有化进程的推进和市场机制的完善。
在经济转型的早期阶段,俄罗斯遇到了许多问题。
政府在市场监管和财政改革方面的能力不足,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贫富分化的加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逐渐通过加强监管机制、吸引外资和推动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
如今,俄罗斯已经成为全球能源出口大国之一。
该国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同时,俄罗斯也在加大对科技和创新的投资,力图推动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政治现状俄罗斯的政治环境也在发生变化。
强势领导下的普京执政,使得政府在国内政策制定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普京政府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重组行政机构、优化政府职能和推进反腐斗争,对俄罗斯政治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普京政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俄罗斯政府亟需加强反腐斗争、提升透明度和推进司法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
另一方面,俄罗斯的一些行动受到国际社会的质疑,对其国际形象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
社会变革俄罗斯社会也正在经历转变。
年轻一代的观念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追求自由、开放和多元化的声音日益增加。
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为民众表达观点和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便利渠道。
同时,俄罗斯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仍然深受人们的尊重。
人们对于俄罗斯的民族认同和历史文化的重视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种传统与现代观念的碰撞和融合,为俄罗斯社会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国际地位俄罗斯的转变不仅对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国际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俄罗斯作为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角色。
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反刍

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反刍【摘要】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俄罗斯进行的一项重要改革,旨在实现市场化和私有化。
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诸多问题和挑战,导致了经济增长放缓、社会不稳定等负面影响。
该模式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转型时期的政治不稳定、官僚体制难以改革等方面。
为了改进这一模式,需要加强市场机制建设、提高政府治理水平等方面的措施。
由于各种原因,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未能实现预期目标。
这一过程为其他国家的经济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强调了政治稳定、法治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发展中,俄罗斯需要更加谨慎地推进改革,注重制度建设和社会稳定,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社会进步。
【关键词】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背景、实施过程、影响、问题、局限性、改进措施、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启示1. 引言1.1 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反刍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反刍是指俄罗斯在1990年代初期进行的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挑战和问题。
这一转型过程被广泛认为是俄罗斯经济发展历史上的转折点,其结果对俄罗斯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一时期,俄罗斯政府意识到计划经济模式的无效性,并开始推行市场经济改革。
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转型难度,这一转型过程并不顺利。
俄罗斯经济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如通货膨胀、经济不稳定等。
政府的改革措施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和挑战。
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俄罗斯取得了一些经济成就,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局限性和问题。
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的实施并未能如预期那样带来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反而导致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和挑战。
对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的反思和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挑战和问题,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的背景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着经济体制转轨的挑战。
在苏联时期,俄罗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有化和集中化程度非常高,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和干预较为严格。
俄罗斯成功转型值得尊重

俄罗斯成功转型值得尊重作者:李福川来源:《经济》2013年第10期俄罗斯是标志性的转型国家,其成功转型值得尊重,其经验值得借鉴。
俄罗斯基本实现了制度转型目标。
首先,建立了民主政治制度。
其次,建立了市场经济制度。
第三,建立了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俄罗斯新政治和经济制度的稳定性表现在:一,国内政治和社会稳定。
近十年来,俄罗斯基本未发生类似转型初期时的政治和社会动荡,特别是在周边国家和其他地区的“颜色革命”环境中表现稳定。
在俄罗斯,反对派通过集会、媒体、投票等形式表达诉求,在大选前后对执政党的批评往往很激烈,这些是民主制度下的正常现象。
二,经济规模不断扩大。
2000年-2012年,俄罗斯GDP由2000亿增加到了2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1.4万美元。
尤其是居民持续从经济增长中获得利益,同期平均月工资由79美元增加到900美元。
随着转型结束,俄罗斯经济已经由恢复性增长转向发展性增长。
三,具有一定的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
2009年的俄罗斯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重创,但此后2010年和2011年俄罗斯经济连续两年实现增长4%以上,率先走出经济危机。
俄罗斯经历过1998年和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的考验,结果已经完全不同。
受外部影响,近两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率有所下滑,但主要行业基本上不会发生系统性危机,社会领域也将保持稳定。
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近年俄罗斯失业率一直保持在约5%的较好水平。
2012年1至5月,普京3次明确表明,俄罗斯已结束制度转型,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
他在1月16日的《消息报》指出:“俄罗斯的重建时期已经过去。
俄罗斯和世界发展过程中的后苏联时期已经彻底结束。
”4月11日在国家杜马的讲话中指出:“俄罗斯人民经历了所有动荡并重建了自己的国家。
事实上,我们已经结束了后苏联时期。
俄罗斯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5月7日在总统就职演讲中说:“俄罗斯进入了国家发展的新阶段。
我们未来将面临全新内容和全新意义的任务,这些任务比以往更繁重。
俄罗斯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俄罗斯经济的转型与挑战引言随着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独立后的市场经济改革,俄罗斯经济发生了巨大的转型与挑战。
本文将探讨俄罗斯经济转型的原因和过程,并剖析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转型的原因与过程1.1 市场经济改革的动力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临着巨大的经济问题。
计划经济的体制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经济效率低下。
因此,转向市场经济成为必然选择。
1.2 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俄罗斯经济的改革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市场经济的初期,政府宣布私有化并推动市场自由化。
第二阶段是市场经济的发展期,俄罗斯经济快速增长,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腐败问题的严重化。
第三阶段是市场经济的调整期,政府开始采取措施解决经济不平衡和社会问题。
二、面临的挑战2.1 资源依赖型经济俄罗斯经济长期以来过度依赖天然资源开采,如石油和天然气。
这种资源依赖型经济使得俄罗斯经济对国际市场的波动非常敏感,一旦油价下跌就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2.2 结构问题俄罗斯经济结构不合理,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主要经济活动集中在能源和原材料领域,其他行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急需调整。
2.3 腐败和政府干预腐败问题严重制约了俄罗斯经济的发展。
政府干预经济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导致市场竞争不公平,阻碍了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
三、未来的发展趋势3.1 扩大经济多元化为了摆脱对能源的依赖,俄罗斯需要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
鼓励创新和提高科技含量的产业将成为未来经济的重要方向。
3.2 深化体制改革俄罗斯需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减少政府干预,加强法治建设,打击腐败。
这样才能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3 加强国际合作俄罗斯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开放市场,吸引外资。
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在贸易、技术和投资等领域的合作,推动经济的跨国发展。
结论俄罗斯经济的转型与挑战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
虽然面临着众多挑战,但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多元化和加强国际合作,俄罗斯经济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迎接更加光明的未来。
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反刍

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反刍引言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经历了一次巨大的经济转轨过程。
由于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很多问题,俄罗斯政府决定进行经济改革,转变为市场经济模式。
然而,这个过程并不顺利,遭遇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深入探讨俄罗斯的经济转轨模式,分析其中的问题和反刍,希望能够对其他国家的经济转型提供有益的启示。
俄罗斯的经济转轨背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许多苏联时期计划经济的特点,例如国有企业垄断、中央计划指导、价格管制等。
这些体制在俄罗斯的经济中造成了严重的失衡和低效率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俄罗斯政府决定采取经济转轨的方式进行改革。
俄罗斯的经济转轨模式俄罗斯的经济转轨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市场化改革俄罗斯政府放松了对价格的管制,引入了市场机制。
改革后,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企业可以自由定价。
这一举措旨在通过市场竞争来提高企业效率和刺激经济增长。
私有化俄罗斯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国有企业私有化计划,将原本由国家控制的企业逐渐转为私人所有。
私有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促进投资和经济增长。
法治建设俄罗斯政府加强了法治建设,修订了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这一举措旨在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吸引国内外投资。
建立金融体系俄罗斯政府致力于建设完善的金融体系,包括银行制度、证券市场、保险市场等。
通过发展金融业,俄罗斯希望能够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推动经济发展。
问题与困难俄罗斯的经济转轨过程并不顺利,遭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政府角色调整不力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俄罗斯政府未能有效地调整自身的角色和职能,无法及时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政府在过度干预市场、操纵价格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市场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影响了整个经济转轨进程。
私有化不完善俄罗斯的国有企业私有化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资产转让不公平、私有化资金运用不合理等。
私有化的不完善导致了财富的集中和贫富分化,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经济结构调整困难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俄罗斯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经济转轨过程中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结构调整。
现代俄国政治经济变迁与社会转型

现代俄国政治经济变迁与社会转型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俄罗斯的政治经济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20世纪初期,俄国革命爆发,推翻了沙皇政府,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但是,在斯大林主义的统治下,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发展陷入了停滞。
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重新开启了经济改革和政治体制的重构,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现代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变革和社会转型。
一、政治经济变革1.经济转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将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
这一过程是痛苦的,但却无法避免。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减少,企业可以自主决策,政府的经济管制也缩小了。
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开始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性。
在新的经济体制下,俄罗斯逐渐进入了全球化的经济市场,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
这让俄罗斯经济有了更多的机会,促进了俄罗斯与世界经济的互动交流。
2.民主转型1991年时,俄罗斯就通过权力合法性的手段将共产党政权废除。
2000年,普京成为总统,此前,他曾出任过克林姆林宫秘书和联邦安全局负责人,建立了一种新的领导模式。
这一模式主要以强势政策为主,俄罗斯政局逐渐走向了集权。
这里面部分人认为强权集中在总统手中广泛化是因为自1991以来俄罗斯的民主体制被牢牢地把握在了新生资产阶级以及金融寡头的手中。
这些人经营基本产业经颇级和政府机构,借由相互协助垄断了政治、经济资源,压制歧见。
因此,俄罗斯的民主体制转型远称为痛苦,值得讨论。
二、社会转型1.种族和宗教俄罗斯的人口分布非常广泛,而且在国内外都有着相当的影响。
近年来宗教信仰问题也成为了一个争论的焦点。
俄罗斯东正教在该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012年12月,俄罗斯议会通过了一项新政策,规定世俗教育机构必须在学校内加入主要为东正教的宗教教育课程,即宗教课程。
在该国东正教的影响下发生了相当多的宗教事件。
这些事件包括:特别是在高加索地区,莫斯科地区、圣彼得堡市等地区,犹太教、伊斯兰教和新兴宗教等被禁止和打压,这种做法在俄罗斯社会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发展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发展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经历了许多变化和挑战,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困顿与不景气后,逐渐取得了一些进步和稳定。
经济:1990年代初期,俄罗斯的经济遭受了崩溃式的萎缩,国内生产总值下降约40%。
但随着改革的进行和外资的流入,俄罗斯开始逐渐走出困境。
2000年左右,俄罗斯的经济开始强劲增长,并在2012年达到了顶峰。
不过,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受制于原油和天然气价格的下跌以及国际制裁等因素,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停滞和放缓。
政治:在解体后的俄罗斯,政治格局经历了许多调整,政权的稳定性与动荡织。
首任总统叶利钦时期,俄罗斯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向着市场经济、多制、宪法政治等方向迈进。
普京时期,俄罗斯逐渐走向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并在经济、安全、外交等方面实现了一定的理念和成果。
社会:解体后的俄罗斯,社会面貌和风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俄罗斯民众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人民的寿命增长并传统文化得到了保护和重视。
但也存在着贫富分化、民族矛盾、对外交往的不理解等问题。
总之,俄罗斯在解体后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重要的经验和教训。
随着国家各方面工作的加强和提升,俄罗斯的未来发展前景无疑是向好的。
俄罗斯经济转型进程及其启示_1

俄罗斯经济转型进程及其启示经济转型,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和创新,使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其基本目标是通过对内、对外的改革开放,理顺生产关系、完善经济调节机制、解放生产力、融人经济全球化和提高国际竞争力。
近年,俄罗斯经济改革步伐放慢,而持续强劲复苏和上升。
于是有观点认为,俄罗斯转型过程已经结束,俄罗斯经济增长主要是源于石油美元;等等。
经济转型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如何?俄罗斯转型之旅是否已经终结?未来继续转型和可持续增长几率如何?无疑需要深入观察和分析。
俄罗斯经济转型总体评价:俄罗斯转型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经过15年的改革,俄罗斯经济转型取得了显着成就。
如国有产权改革基本完成,多元化的产权体系确立起来,经济活力逐渐增强。
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已经确立,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和参与极大减少,服务型、透明型小政府逐渐成型,市场主导型、法制型经济发展调节机制基本形成,商品与服务的市场价格机制基本形成,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要素与产品分配扭曲机制得到了很大转变,对外开放经济格局也已形成,社会意识形态、居民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均发生了根本变化。
一、经济转型成为推动经济稳定与增长的基本保证1.俄罗斯学者提出,以私有化、自由化和稳定化政策为基础的制度再造以及经济结构重塑对于经济增长和产生成功结果具有极端重要性,缺乏剧烈而深刻的宏观体制变革,建立保证经济增长的繁荣市场经济难以实现。
经济转型打通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诸多阻碍经济发展的瓶颈,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如国有产权制度改革极大地打破了传统国有经济的平均主义、预算软约束、僵化保守,激发了私营经济的创业精神和管理理念,优化了社会资源配置、活跃了市场,使多年难以解决的短缺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解决,转型使俄罗斯奠定了完全新型的经济基础和经济机制,并使俄罗斯经济在经历了短期衰退之后重新步入稳定的增长轨道,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见图1)。
2.虽然,近年俄经济增长与国际能源市场行情有重要关系,但石油涨价对俄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在减弱,前政府总理卡西亚诺夫认为,石油涨价对俄罗斯2003年的经济增长的拉力不超过 20%。
俄罗斯经济转型休克疗法不足取 符合国情最重要

20世纪90年代起,俄罗斯开始走上转型之路,俄罗斯作为最大的转型国家之一,对其转型的实际效果和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期的圆桌会议,我们特别邀请到国内研究俄罗斯经济问题的两位专家,讨论俄罗斯经济转型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
核心提示:李新:俄罗斯在上世纪90年代的教训告诉我们,不能盲目与西方接轨,单纯照搬西方制度是不行的。
因为东西方社会在意识形态、思维方式、历史文化等国情方面有太大的差异。
如果照搬的话,必然出现制度陷阱。
赵传君:暴风骤雨一般的改革效果明显不如平稳渐进。
俄罗斯转型前期措施太直接,太理想化,效果明显不如后期的温和式转型。
转型应该采用一种微调式的、渐进的方式。
休克疗法导致衰退结合国情方获振兴广州日报:俄罗斯的经济转型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的?赵传君:俄罗斯的经济转型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前苏联解体开始到叶利钦执政的后期。
这个阶段的俄罗斯转型,是以新自由主义学说为理论依据的“休克疗法”政策。
政治上采取完全倒向西方,按照西方模式改造俄罗斯;经济上则进行完全的自由市场改革。
在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陷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经济大危机,经济大幅下滑,陷入深刻衰退。
第二阶段,是普京上台之后一直到现在。
普京逐步理清了转型的思路,政府在经济活动中依然要发挥作用,不能完全放任经济的发展,很多时候单纯依靠市场的效果并不能解决问题,政府的管理依然很重要。
这也可以从一个方面解释,为何普京政府在政治体制上逐渐加强中央集权。
李新:1992年前苏联解体后成立的俄罗斯联邦,从西方经济高参那里引进“休克疗法”,进行了一场激进的经济改革,希望借此跨入市场经济轨道,跻身西方发达国家之列。
不料事与愿违,俄罗斯经济非但没有起色,反倒陷入了危机。
不顾国情盲目改革,使俄罗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2000年,普京上台之后开始对“休克疗法”进行拨乱反正。
他意识到,直接照搬西方制度是行不通的,新旧制度之间的冲突让整个国家陷入无序之中,必须把西方制度与俄罗斯的现实结合起来,走第三条道路,实践证明,普京采取的转型措施让俄罗斯经济确实得到了恢复。
俄罗斯如何推进工业转型

俄罗斯如何推进工业转型俄罗斯,这个广袤土地上的大国,一直在努力推进工业转型。
要说这工业转型啊,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就像我们学骑自行车,一开始摇摇晃晃,得不断调整才能稳稳地前行。
俄罗斯的工业基础原本是很雄厚的,像那些大型的工厂、复杂的机械制造,曾经也是相当厉害。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的发展变化太快,老一套的工业模式渐渐跟不上节奏了。
为了推进工业转型,俄罗斯政府可是下了不少功夫。
他们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一起研发新技术、新产品。
比如说,在一些新兴的领域,像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方面,政府拨出了大量的资金支持研究。
我有个朋友在俄罗斯的一家科技公司工作,他跟我讲过他们公司的事儿。
他们公司原本是做传统机械制造的,但随着市场的变化,传统业务越来越不好做。
后来,他们决定转型,投身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中。
一开始,那真是困难重重啊!技术难题一个接一个,资金也紧张。
但好在政府给了一些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他们咬着牙坚持下来了。
现在,他们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已经有了不错的成果,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除了资金和政策支持,俄罗斯还注重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
在大学里,开设了更多与新兴工业相关的专业课程,让学生们能学到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而且,还鼓励学生们去国外交流学习,把好的经验带回来。
另外,俄罗斯也在努力改善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让企业能够更自由地发展。
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通信和交通方面,为工业转型提供更好的条件。
在国际合作方面,俄罗斯积极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
和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互相交流经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
还和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合作,保障工业转型所需的原材料供应。
不过,俄罗斯的工业转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比如,一些传统工业企业的转型意愿不强,担心转型会带来风险和损失。
还有就是,在技术创新方面,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总的来说,俄罗斯在推进工业转型的道路上一直在努力,虽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坚持下去,不断调整策略,相信未来俄罗斯的工业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就像我朋友的公司一样,从困境中走出来,走向成功。
俄罗斯已经废了

俄罗斯已经废了
俄罗斯的崩溃
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大国,也是一个重要的国际社会主体,曾经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力。
但是近几年,随着政治经济困境,俄罗斯已经步入衰落,正在步入崩溃的边缘。
首先,俄罗斯经济停滞不前,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重要经济指标持续上升,整个社会经济体制出现了长足的紊乱。
其次,俄罗斯政府的统治层面也出现着一系列的影响力缩水,由于激进的政治态度,政治行为给社会带来了混乱,民众得不到社会维持的有效保障。
加之幽默外交负面影响,演变为俄罗斯向世界发起对抗。
此外,俄罗斯仍处于社会转型期,文化和信仰也出现分裂。
俄罗斯社会由于落后的经济体制,民众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贫穷和落后,严峻的社会现实使民众失去了基本的尊严,文化水平下降,信仰体系复杂化。
总之,随着一系列政治经济变化,俄罗斯已经走入崩溃的路途中,失去了国际影响力,成为一个巨大的半殖民地,由少数体制内人士操纵,而民众只能任人摆布。
想要逆转局势,俄罗斯政府必须切实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改善民生,积极构建新的外交政策。
虽然前景仍然比较乐观,但俄罗斯想要重振雄风,却漫长而艰辛。
转型以来的俄罗斯经济危机研究

转型以来的俄罗斯经济危机研究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转型。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使得俄罗斯经济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和危机。
本文将重点探讨俄罗斯在转型以来的经济危机,并分析原因和后果。
1. 1998年货币危机1998年8月,由于国内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俄罗斯面临了严重的货币危机。
卢布贬值,银行倒闭,经济陷入了深度萧条。
这个危机主要是由于政府的错误决策和国内经济的脆弱性引起的。
政府在前几年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改革导致了财政赤字的增加和国内债务的上升。
此外,政府的干预也削弱了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这使得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在严峻的经济环境中出现贷款违约和倒闭。
2. 油价下跌俄罗斯经济高度依赖能源出口。
然而,2014年油价大幅下跌,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由于国际社会对乌克兰危机的制裁和石油市场的过剩供应,油价暴跌。
这导致俄罗斯货币贬值和国内通货膨胀率上升,加剧了俄罗斯经济的衰退。
此外,俄罗斯经济中的其他行业也受到了影响。
俄罗斯公司之间的企业信贷变得更加难以获得,也因此拖累了整个经济。
虽然俄罗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经济,但经济增长疲软成为了一种长期的趋势。
3. 新型冠状病毒自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全球经济都陷入了严重危机。
俄罗斯也不例外。
这次危机对俄罗斯经济带来了多项负面影响。
其中最明显的是旅游业和餐饮业的受损。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限制措施,很多人被迫留在家中,旅游行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此外,新型冠状病毒对国际贸易和全球供应链造成了严重破坏。
这直接影响到俄罗斯的进口和出口商品交换。
而在这个时期,俄罗斯还面临着低油价的困境,经济依赖石油出口的问题进一步加深。
4. 总结俄罗斯在转型以来经历了诸多经济危机,这些危机一般来自于国内政策失误以及国际环境发生变化,如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危机等等。
货币危机、油价下跌和新型冠状病毒危机是其中的代表。
这些危机给当时的俄罗斯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使其经济监管和金融体系都面临了重大挑战。
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反刍

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反刍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是指将原本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俄罗斯经济改为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这个过程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持续数十年。
在此期间,俄罗斯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改革,包括国有企业私有化、财政政策调整、金融市场开放、外贸自由化等多项措施。
虽然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俄罗斯经济的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其中最为显著的负面影响之一就是经济不平等的加剧。
在计划经济阶段,国家掌握了所有生产资料,所有的劳动者和企业都受到相似的待遇。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企业和个人的地位开始发生巨大变化,导致不少人贫富差距加大,部分人每年可赚上千万卢布,而其他人则仍然处于贫穷线以下。
另一个负面影响是失业率的增加。
计划经济时期,政府掌握了几乎所有领域的企业,对于就业有着相对较好的保障。
但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失业率急剧上升,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原先的国有企业工作的人群,很多人因为技能不够或者行业结构调整而失去了工作。
此外,市场经济的推行也增加了经济的不确定性。
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市场变化更加不可预测,价格波动更加剧烈。
这导致企业和个人很难预测和规划未来,而政府也难以有效应对经济变化。
鉴于这些负面影响,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性也变得更加明显。
政府也正在采取进一步的改革措施来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扩大。
例如,政府推行了更广泛的社会保障政策,以减轻贫困者的负担。
与此同时,政府也在努力改进人民的生活质量,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市场经济转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有正面因素也有负面因素。
改革措施的成功和社会整体的幸福感紧密相关,必须持续大力提高人们的经济安全感和生活质量,才能够加快经济转型的速度和完善市场机制的建设。
俄罗斯向何处去:衰落、转型与重生

张树华:俄罗斯向何处去:衰落、转型与重生张树华20年来的俄罗斯:转型陷阱与政治衰退1985年至2008年的23年间,俄罗斯分别经历了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和普京执政的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西方主流舆论和大多数政治学者至今坚持认定,戈尔巴乔夫执政的6年是俄罗斯历史上最民主自由的时期;叶利钦执政的9年是与西方关系最为接近的时期;而普京执政的第一个8年则背离了民主,与西方世界渐行渐远。
然而,俄罗斯民众的看法却截然相反。
2005年10月,俄罗斯一家名为“全俄民意调查中心”的社会舆论调查机构分别在46个州、边疆区和共和国的153个居民点进行了民意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72%和80%的俄罗斯人认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时期走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只有1%的人希望生活在叶利钦统治下的“自由民主时期”。
该项调查结果表明,俄罗斯民众对普京的支持率最高,为67%。
而现实生活中,普京在前两个任期的8年中的政治支持率也一直保持在70%~80%的高位。
戈尔巴乔夫时期:自由的溃疡与国家的裂变。
1985年之后的短短6年时间,戈尔巴乔夫推行以“民主化、公开性、新思维”为旗号的“改革”路线,非但没有革新苏共、给百姓带来真正的民主和人权,反而彻底葬送了苏联。
1988年以后,在政治多元化、多党制的浪潮下,苏联民族分裂势力在各加盟共和国迅速得势,向中央发起了“法律战”、“主权战”,纷纷宣布“主权独立”。
在俄罗斯联邦和各加盟共和国遥相呼应下,戈尔巴乔夫被自己所谓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束缚住手脚,无力维护联盟的统一。
1991年8月,苏联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民族危机不仅没有缓和,反而急剧加深。
由部分苏联领导人仓促策划的“8·19事件”不仅没能阻挡苏联的解体,反而加剧了形势的危机。
最终,在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林姆林宫上空黯然落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联盟完全解体。
戈尔巴乔夫鼓吹的“民主化、公开性”没能提高苏联官僚机构的效率,没能推进经济改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反,却恶化了局势,催化了民族矛盾和社会冲突,最终使苏联陷入瓦解崩溃的境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转型是一团糟还是好得很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进行了以休克疗法为开端的经济转型,20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俄罗斯转型的实际情况到底如何,我国学界似乎存在模糊的认识,有人说一团糟,有人说好得很,本文尝试对俄罗斯经济转型和发展的基本数据作一系统梳理,希望给出俄罗斯转型的概貌,以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一、经济转型的基本轨迹:5年深度衰退和10年高速增长
首先来考察一下俄罗斯长期经济发展趋势,特别是近10年的经济发展趋势和中央政府财政收入的发展趋势。
下面的几个图表显示了有关的情况。
表3和图3显示,俄罗斯中央财政预算收入在2000-2008年高速增长,俄罗斯中央政府的钱包迅速鼓胀起来,2008年的财政预算收入是2000年7.6倍,增长速度也是惊人的。
苏联解体、俄罗斯转型之处,外债最高时曾超过1000亿美元,巨额债务一度是俄罗斯的噩梦,1998年还曾因为还不起债而再度陷入经济危机。
但是,此后俄罗斯经济高速增长,到2006年7月底,俄罗斯外汇储备达2655亿美元,首次跻身世界外汇储备三大国之列,仅次于中国和日本。
俄罗斯很快提前偿还了95%的外债,包括从苏联继承下来的外债。
随着联邦政府的财力大增,俄罗斯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教育补助、住房补助有了稳定的来源,俄罗斯人开始继续享受高度的社会福利。
二、经济更上层楼面临三个问题
前文的数据表明,进入21世纪以后,俄罗斯的经济转型已经度过了初期衰退、混乱的阶段,走上的增长、有序的正轨。
当前的俄罗斯已经是一个在体制、数量、质量上与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差异不大的经济体,但是,与俄罗斯拥有的丰富资源和历史上曾经有的地位相比,俄罗斯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没有发挥出来,主要是因为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坚强有力的、进步的政治力量的领导
当前俄罗斯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进步的、坚强有力的政治力量的领导。
俄罗斯有进步的政治力量,但是处于软弱状态;有强大的政治力量,但是不够进步。
所谓进步,是指向前看,主张民主法治、权力下放、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睦邻友好;所谓强大,是指政治力量即政党的纲领明确、组织严密,有广泛的社会支持,特别是能够深入群众,扎根社会。
俄罗斯政坛主要有四支力量: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反对党俄罗斯共产党、公正俄罗斯党、俄罗斯自由民主党,以及另外一支名称和成员不断改变的力主改革的党。
这四个方面的政治力量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统一俄罗斯党是执政党,以2004年和2007年杜马选举中的得票率和在杜马所占的议席衡量,该党是俄罗斯最大的政党,但是该党存在两个问题:不太进步也不太强大。
不太进步是指该党在纲领上是一个大杂烩,人们称之为“中派”,口头上都有民主法治、市场经济、对外开放,但是实际上并没有采取坚定措施以落实这些主张。
相反,该党比较坚决贯彻的倒是权力的集中,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进而集中到总统或总理个人。
同时,该党也不强大,虽然得票率很高,但是该党并无坚实的社会基础,其成员基本上是各级官员,与人民的联系并不紧密,主要依靠强大的掌权优势动员选票。
政党是否在社会扎根的重要表现是它是否经常改名,统一俄罗斯党实际上从1990年代以来就基本上是同一群人,但是名称却改了多次:我们的家园俄罗斯,团结党,2001年更名为统一俄罗斯党。
俄罗斯共产党是强大的,但从目前的政策主张看,难以认为是进步的。
俄罗斯共产党在组织上继承了苏联共产党的体系,是目前俄罗斯惟一扎根社会的政党,在俄罗斯各地都有基层组织,各级组织之间关系紧密,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拥有稳定的支持率。
但是,俄罗斯共产党在纲领上也全盘继承了苏联共产党的纲领,仍然主张计划经济那一套,主张苏联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主张对抗外界,基本上不接受1990年代以来国际和国内局势的改变。
所以,其支持者主要养老金领取者,其支持率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持续下降。
公正俄罗斯党接受苏联解体的现实,但是其社会经济纲领与俄罗斯共产党十分相似,是一个介于统一俄罗斯党和俄罗斯共产党之间的政党。
俄罗斯自由民主党是一个极端民族主义的政党,谈不上进步。
同时,它基本上是个建立在党首日里诺夫斯基个人魅力基础上的党,没有自上而下广布全国的组织体系,也没有深入群众,但是能够动
员俄罗斯社会各界的民族主义情绪。
只要日里诺夫斯基存在一天,这个党就有一定的支持率,在议会里有一些议席,一旦没有日里诺夫斯基,这个党就要瓦解消亡。
另外还有一支在1990年代初相当有影响,目前在议会没有席位但仍有一定影响的政治力量,这支政治力量的改革倾向,主张市场经济、民主法治、权力下放、对外开放和睦邻友好,但是其致命问题在于过度弱小,无力领导俄国社会。
这支政治力量以知识分子为主,其典型的代表是亚夫林斯基,他们尽管有进步的纲领,但是没有找到与社会大众结合的方法,无法扎根到社会中去,所以一度风起云涌,但支持率很快跌落。
其名称也不断更改,显示了未能与社会各界建立牢固连结的问题。
(二)、计划经济的负面遗产弥漫全社会
俄罗斯的社会生活的运行效率低下,不仅在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就是在私营企业也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
计划经济下的各种问题到目前为止仍然大行其道。
例如,过去计划体制下的不工作、假工作今天仍然大量存在。
服务意识淡薄,厂商是上帝,顾客是仆人。
计划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垄断没有打破,在私有化过程中全盘继承下来,因此,所有制虽然改了,但是垄断的结构没有改。
所以出现了这样的奇怪现象:相同距离的航程,俄罗斯国内航线的航班价格是国际航线的航班价格的2-4倍;移动通讯和互联网的价格是其他欧洲国家和中国的2-10倍。
大量的俄罗斯人到世界各地度假,不是因为他们特别有钱,而是因为在国外度假常常比在国内度假便宜得多。
这一切畸形的价格,主要是因为国内市场被一两家厂商垄断。
在如此严重的垄断条件下,国民经济不可能有效率。
计划体制过长导致了俄罗斯转轨后市场经济的技能的重建要从零开始。
例如,集体农庄的生产模式运行了70年,超过两代人的时间,这就把个人独立耕作地块的农业技能从俄罗斯社会彻底消灭干净了,因此,出现了在苏联末期和俄罗斯初期把地块分给农户而农户却不耕作的现象,不是因为农户不愿耕作,而是因为农户已经不掌握耕作的技能。
农业如此,商业、服务业、国际贸易等都存在技能消亡,从零开始的问题。
此外,封闭排外时期过长还使俄罗斯损失了俄侨对俄罗斯发展的推动作用。
俄罗斯在西欧北美有大量侨民,但是因为苏联与西方的殊死对立时间太久,超过两代人的时间,俄侨与俄国的血肉联系和文化纽带趋于消亡。
所以俄罗斯向世界打开大门后,并没有俄侨资本的大量涌入。
(三)、还未在心理上接受苏联解体的事实
俄罗斯的发展不仅有许多不利的内部条件,而且也有不利的外部条件,这不利的外部条件有一部分是自身的不当政策造成的。
许多俄罗斯人,特别是一些主要的决策者,似乎至今还未在心理上接受苏联解体的现实,一心恢复昔日的“雄风”,这就使得俄罗斯的对外政策常常出现非理性的举动,无法为其国内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俄罗斯强势介入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俄罗斯人聚居区与所在国中央政府的争端,这实际上心理上未完全接受苏联解体的一种反应。
这种介入不能为俄罗斯带来任何实际利益,相反大大恶化了俄罗斯与一些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同时不利于俄罗斯的国际形象,对于俄罗斯吸收外资,参与国际经济活动造成负面的影响。
由于难以接受苏联解体的现实,并把解体归罪于外国的阴谋,所以俄罗斯隐藏着强烈的仇外和排外情绪,所以尽管官方在口头上欢迎外资,但是社会各界却对外资和外国人带着强烈的怀疑情绪,认为外资和外国人来是要破坏他们的生活,要威胁俄罗斯的安全。
这就造成了大量的资源闲置,得不到开发利用的局面,因为有能力开放的国际投资者进不了俄罗斯,不敢进俄罗斯。
这些问题是结构性的,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负担轻甚至完全没有历史负担的新世代成长起来,并走上决策舞台,许多问题能够得到自然地解决。
因此,从中长期看,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必将在已经取得转型成功的基础上更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