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计算

合集下载

铁路整车货物运费的计算

铁路整车货物运费的计算

铁路整车货‎物运费的计‎算● 铁路整车货‎物计费重量‎整车货物除‎下列情况外‎,均按货车标‎记载重量(简称标重,以下同。

标重尾数不‎足1吨时四‎舍五入)计费。

货物重量超‎过标重时,按货物重量‎计费。

1.使用矿石车‎、平车、砂石车,经铁路局批‎准装运“铁路货物运‎输品名分类‎与代码表”,“01”、“0310”、“04”、“06”、“081”和“14”类货物按4‎0吨计费,超过时按货‎物重量计费。

2.表1所列货‎车装运货物‎时,计费重量按‎表中规定计‎算,货物重量超‎过规定计费‎重量的,按货物重量‎计费。

3.使用自备冷‎板冷藏车装‎运货物时按‎50吨计费‎;使用自备机‎械冷藏车装‎运货物时按‎60吨计费‎;4.使用标重不‎足30吨的‎家畜车,计费重量按‎30吨计算‎;使用标重低‎于50吨、车辆换长小‎于1.5的自备罐‎车装运货物‎时按50吨‎计费(表1中明定‎的车种车型‎按第2项办‎理)。

5.始发、中途均不加‎冰运输的加‎冰冷藏车和‎代替其他货‎车装运非易‎腐货物的铁‎路冷藏车,均按冷藏车‎标重计费。

6.车辆换长超‎过1.5的货车(D型长大货‎车除外)本条未明定‎计费重量的‎,按其超过部‎分以每米(不足1米的‎部分不计)折合5吨与‎60吨相加‎之和计费。

米、准轨间换装‎运输的货物‎,均按发站的‎原计费重量‎计费。

承运人提供‎的D型长大‎货物车的车‎辆标重大于‎托运人要求‎的货车吨位‎时,经中铁特货‎公司批准可‎根据实际使‎用车辆的标‎重减少计费‎重量,但减吨量最‎多不得超过‎60吨。

● 铁路整车货‎物运价率的‎确定按《铁路货物运‎价规则》附件二“铁路货物运‎价率表”中的运价率‎计算。

按一批办理‎的整车货物‎,运价率不同‎时,按其中高的‎运价率计费‎。

● 铁路超限货‎物运价率加‎成的规定运输超限货‎物,发站应将超‎限货物的等‎级在货物运‎单内注明,按下列规定‎计费:1.一级超限货‎物:按运价率加‎50%;2.二级超限货‎物:按运价率加‎100%;3. 超级超限货‎物:按运价率加‎150%。

整车轴荷计算方法

整车轴荷计算方法

当货箱翻至35°时,根据安息角作图计算得出(图5),货卸已卸货重量为: 22.1T,重心(货物+货箱自重)距前轮中心尺寸为4507.5mm,根据计算公式得: UR=C*U/AT=4507.5*16.4/4575=16.2T,后轴轴荷:16.2+5=21.2T,前轴轴荷为: 16.4-16.2+4.5=4.7T
在满载静止的工况下,根据公式(1)知:UR=CXU/AT=38.5*3993/4575=33.6 UF=U-UR=38.5-33.6=4.9,所以前轴轴荷为:4.9+4.5=9.4,后周轴和为 33.6+5=38.5
货物在举升过程中的轴荷计算如下图所示,当货箱翻至15°时,根据安息角作 图计算得出(图3),货卸已卸货重量为:7.6T,重心(货物+货箱自重)距前轮中心 尺寸为4247.5mm,根据计算公式得:UR=C*U/AT=4247.5*30.9/4575=28.7T,后轴轴 荷:28.7+5=32.7T,前轴轴荷为:30.9-28.7+4.5=6.7T
当货箱翻至30°时,根据安息角作图计算得出(图4),货卸已卸货重量为: 16.4T,重心(货物+货箱自重)距前轮中心尺寸为4310mm,根据计算公式得: UR=C*U/AT=4310*22.1/4575=20.8T,后轴轴荷:20.8+5=25.8T,前轴轴荷为: 22.1-20.8+4.5=5.8T
整车轴荷计计算过程中的几个原则
1、向下的作用力总和等于向上的作用力的总和,即车辆所有部件的重量及其负 载的总和等于等于车辆的轴荷之和。
2、单点周围的重力所形成的扭矩之和等于该点周围反作用力所形成的扭矩之和,
即符合杠杆原理。
二、计算中所需要的几何参量如下图所示

货物运费的计算

货物运费的计算

(26.00+0.138×1 767)×60=28226.82
≈ 28226.80 (元)
运费的计算
二、零担货物)×计费重量/10
为保持零担货物运价与整车货物运价之间合理的比价关系,避
免货物运输中发生运费倒挂、化整为零的现象,故有折合重量
折合重量(kg)=500(kg/ m3)×体积(m3)
按照货物运单上填写的货物品名,查找《分类表》和《检
查表》,确定出该批货物适用的运价号。
运费计算的影响因素
铁路货物运价率是根据运价号相应制定出对应于每一运价 号的基价1和基价2。基价1是货物在发站及到站进行发到 作业时单位重量(箱数)的运价。它只与计费重量(箱数) 有关,与运价里程无关。基价2是指货物在途运输期间单 位重量(箱数)每一运价公里的运价,它既与计费重量 (箱数)有关又与运价里程有关。
运费的计算
六、电气化附加费 电气化附加费=费率×计费重量(箱数或轴数)×电化里程 式中 费率——见电气化附加费费率表(《价规》附表规定) 计费重量——整车、零担货物按该批货物运费的计费重量计算,
集装箱货物按箱计费,货物运单内分项填记重量的货物,按运
费计费重量合并计算;
电气化里程——按该批货物经由国铁正式营业线和实行统一运
运费的计算
五、运输阻碍运费 对已承运的货物,因自然灾害发生运输阻碍变更到站时,处 理站应在货物运单和货票上记明有关变更事项。新到站处理 运费如下:
一、运费按发站至处理站与自处理站至新到站的实际经由里
程合并通算。若新到站经由发站至处理站的原经路时,计算
时应扣除原经路的回程里程,杂费按实际发生核收。
二、运输阻碍免收变更手续费
运费的计算
三、集装箱货物运输费用的计算

整车 动力学 公式

整车 动力学 公式

整车动力学公式主要包括:
1. 驱动力与阻力公式:驱动力(Ft)等于各阻力(Ff、Fw、Fi、Fj)之和,即Ft=Ff+Fw+Fi+Fj。

2. 滚动阻力公式:滚动阻力(Ff)与车轮垂直载荷、轮胎结构与路面情况影响滚动阻力系数(f),即Ff=f×(Fzf+Fzr)。

3. 空气阻力公式:空气阻力(Fw)等于1/2×CD×A×ρ×u^2,其中CD为空气阻力系数,A为迎风面积,ρ为空气密度,u为汽车与空气的相对速度。

4. 坡度阻力公式:坡度阻力(Fi)等于车重(G)乘以道路坡度(i),即Fi=G×i。

5. 加速阻力公式:加速阻力(Fj)等于车重(G)乘以加速度(dudt),即Fj=G×dudt。

6. 马力、扭矩和转速公式:马力=扭矩×转速÷5252;扭矩=马力×5252÷转速;转速=马力×5252÷扭矩。

7. 动能和动量公式:动能=质量×速度^2÷2;动量=质量×速度。

8.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动力÷质量。

9. 刹车距离公式:刹车距离=(初速度-终速度)÷2×刹车减速度。

10. 阻力公式:阻力=空气密度×面积×滑行系数×速度。

此外,还有一些具体的汽车动力学模型公式,如最高车速计算公式、发动机转速与车速关系公式等。

这些公式在汽车设计和性能分析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了解和控制车辆的动力学行为。

整车匹配计算(改)

整车匹配计算(改)

06
整车匹配计算案例研究
案例一:某电动汽车的底盘系统匹配
底盘系统匹配
底盘系统是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在底盘系 统匹配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车辆性能要求、行驶工况、动力电池特性等。
计算方法
采用多体动力学、有限元分析等计算方法,对底盘系统的各个子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 ,以确定最佳的匹配参数和设计方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果评估与优化
总结词
评估性能和改进方案
详细描述
根据性能仿真的结果,评估整车的性能指标 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果不满足,则需要对 参数进行优化调整,重复性能仿真的过程, 直到满足设计要求为止。最终输出的结果可
以为实际生产提供指导和参考。
04
整车匹配计算工具与技 术
CAD建模技术
总结词
CAD建模技术是整车匹配计算中的基础工具,用于创 建车辆零部件和整车的三维模型。
车身系统匹配
车身系统匹配是指根据车辆的外观设计、结构强度、空气动力学等要求,选择合 适的车身材料、结构、工艺等,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匹配关系。
车身系统匹配需要考虑车辆的美观性、耐久性、经济性等多个方面,以确保车辆 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优异表现。
03
整车匹配计算流程
需求分析
总结词
明确计算目标
详细描述
在整车匹配计算中,首先需要明确计算的目标和要求,包括需要优化的性能指标、约束条件以及计算精度等,为 后续的参数设计和性能仿真提供指导。
底盘系统匹配需要考虑车辆的操控稳 定性、舒适性、安全性等多个方面, 以确保车辆在各种行驶条件下的优异 表现。
电气系统匹配
电气系统匹配是指根据车辆的用电需 求,选择合适的电池、电机、控制器 等关键部件,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匹配 关系。

各种常见汽车重量计算公式

各种常见汽车重量计算公式

各种常见汽车重量计算公式常见汽车重量计算公式。

汽车的重量是指车辆本身的重量,包括车身、发动机、底盘、车轮等各个部件的重量。

汽车的重量对于车辆的性能、燃油消耗、安全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于汽车重量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汽车重量计算公式。

1.整车重量计算公式。

汽车的整车重量是指车辆空载状态下的重量,包括车身、发动机、底盘、车轮等各个部件的重量。

整车重量的计算公式为:整车重量 = 车身重量 + 发动机重量 + 底盘重量 + 车轮重量。

其中,车身重量可以通过测量车身各部位的重量并相加得到;发动机重量可以通过发动机的技术参数和材料密度计算得到;底盘重量可以通过测量车辆底盘各部位的重量并相加得到;车轮重量可以通过测量车轮的重量并相加得到。

2.车身重量计算公式。

车身重量是指车辆车身部分的重量,包括车身钢板、车窗玻璃、车门、车顶等部分的重量。

车身重量的计算公式为:车身重量 = 车身钢板重量 + 车窗玻璃重量 + 车门重量 + 车顶重量。

其中,车身钢板重量可以通过测量车身钢板的重量并相加得到;车窗玻璃重量可以通过测量车窗玻璃的重量并相加得到;车门重量可以通过测量车门的重量并相加得到;车顶重量可以通过测量车顶的重量得到。

3.发动机重量计算公式。

发动机重量是指车辆发动机部分的重量,包括发动机本身、传动系统、冷却系统等部分的重量。

发动机重量的计算公式为:发动机重量 = 发动机本身重量 + 传动系统重量 + 冷却系统重量。

其中,发动机本身重量可以通过发动机的技术参数和材料密度计算得到;传动系统重量可以通过测量传动系统各部位的重量并相加得到;冷却系统重量可以通过测量冷却系统各部位的重量并相加得到。

4.底盘重量计算公式。

底盘重量是指车辆底盘部分的重量,包括底盘结构、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部分的重量。

底盘重量的计算公式为:底盘重量 = 底盘结构重量 + 悬挂系统重量 + 制动系统重量。

其中,底盘结构重量可以通过测量底盘结构各部位的重量并相加得到;悬挂系统重量可以通过测量悬挂系统各部位的重量并相加得到;制动系统重量可以通过测量制动系统各部位的重量并相加得到。

整车轴荷计算方法

整车轴荷计算方法

4.897704918 t
前轴总轴荷为: 后轴总轴荷为:
4.9+4.5= 9.4 33.6+5=3 8.5
有部件的重量及其负载的总和等于等于车辆的轴荷之和。
力所形成的扭矩之和,即符合杠杆原理。 2×L2)
32m ,黏土密度为1.7/T *m (装载质量为33000kg),安息角
一、在计 算过程中 的几个原 则
1、向下的作用力总和等于向上的作用力的总和,即车辆所有部件的重量及其负载的
2、单点周围的重力所形成的扭矩之和等于该点周围反作用力所形成的扭矩之和,即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L1=F2×L2)
二、计算 中所需要 的几何参 量如下图 所示
AT 是 平衡悬架 中心到前 轮中心的 距离;
1、货箱尺寸:5600×2300×1500(内部尺寸)容积为:19.32m ,黏土密度为1.7/T 为45°,副车架带自卸系统+货箱总重为5500kg;
2、整车 (二类底 盘)相关 参数 整 备质量: 9500kg, 整备状态 下:前轴 荷为: 4500kg, 中后轴 荷: 5000kg; 其几何尺 寸如下图 所示:
C是 前轮中心 到负载重 心的距 离;
U是 负载的重 量;
UF 是 负载施加 前轮轴 荷;
UR 是 负载施加 后轮轴 荷;
将前轮看 成是杠杆 的支点, 即有如下 的计算公 式成立:
C*U=AT*U R; (1) U=UF+UR ;(2)
下面以某 6X4自卸 车为例简 要说明一 下其轴荷 的计算方 法: 该车的主 要参数如 下:
在满载静 止的工况 下
据公式 (1)知
UR=(C*U)/AT
设计输入
C mm

整车整备容量计算公式

整车整备容量计算公式

整车整备容量计算公式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整车整备容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它代表了汽车在整备状态下的总重量,包括车辆本身的重量以及所有装载物品的重量。

这个参数对于车辆的性能、安全性以及燃油消耗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准确地计算整车整备容量是非常重要的。

整车整备容量的计算公式如下:整车整备容量 = 车辆自重 + 载客人数×人均重量 + 负荷重量。

其中,车辆自重是指车辆本身的重量,包括车身、发动机、底盘等部件的重量。

载客人数是指车辆的乘坐人数,人均重量一般取为70kg。

负荷重量是指车辆装载的货物重量,包括行李、货物等。

在实际的计算中,需要根据车辆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这些参数。

车辆自重可以通过车辆的技术参数手册或者称重设备来获取。

载客人数需要根据车辆的座位数来确定,一般乘坐人数不会超过车辆的额定座位数。

负荷重量则需要根据实际装载的货物来确定,可以通过称重设备来获取。

整车整备容量的计算对于车辆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整车整备容量的增加会导致车辆的自重增加,从而影响车辆的加速性能和制动性能。

其次,整车整备容量的增加也会影响车辆的悬挂系统和轮胎的承载能力,从而影响车辆的操控性能和行驶稳定性。

因此,在设计车辆的时候,需要根据整车整备容量的计算结果来确定车辆的结构和性能参数,以保证车辆的安全性和性能。

另外,整车整备容量的计算也对于车辆的燃油消耗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整车整备容量的增加会导致车辆的燃油消耗增加。

这是因为整车整备容量的增加会导致车辆的阻力增加,从而影响车辆的燃油效率。

因此,在设计车辆的时候,需要根据整车整备容量的计算结果来确定车辆的燃油消耗,以保证车辆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在实际的车辆使用中,整车整备容量的计算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于货车来说,需要根据整车整备容量的计算结果来确定车辆的装载能力,以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输。

其次,对于客车来说,需要根据整车整备容量的计算结果来确定车辆的乘坐人数和行李的装载量,以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输和乘坐舒适性。

公路汽车运输费的一般计算方法与公式

公路汽车运输费的一般计算方法与公式

公路汽车运输费的一般计算方法与公式目前公路冶金车辆汽车运输费一般按如下计算方法与公式1.整批货物运费的计算公式整车运输费用(元)=吨次费(元/t)×计费重量(t)+整批货物运价(元/(t·km))×计费重量(t)×计费里程(km)+货物运输其它费用(元) 其中冶金车辆,整批货物运价按货物运价价目计算。

由以上公路货物运费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计算公路货物运费,关键在于明确公路货物运输的运价价目、计费重量(箱数)、计费里程(时间)以及货物运输的其他费用。

下面分别介绍上述运费计算因素的确定方法。

公路货物运价价目1.基本运价(1)整批货物基本运价:指一等整批普通货物在等级公路上运输的每吨公里运价;(2)零担货物基本运价:指零担普通货物在等级公路上运输的每千克公里运价;(3)集装箱基本运价:冶金车辆指各类标准集装箱重箱在等级公路上运输的每箱公里运价。

2.吨(箱)次费(1)吨次费:对整批货物运输,在计算运价费用的同时按货物重量加收吨次费。

(2)箱次费:对汽车集装箱运输,在计算运价费用的同时按不同箱型加收箱次费。

4.特种货物运价(1)大型特型笨重货物运价①一级大型特型笨重货物在整批货物基本运价的基础上加成40%-60%;②二级大型特型笨重货物在整批货物基本运价的基本上加成60%-80%。

(2)危险货物运价①一级危险货物在整批(零担)货物基本运价的基础上加成60%-80%;$page$②二级危险货物在整批(零担)货物基本运价的基础上加成40%-60%。

(3)贵重、冶金车辆鲜活货物运价。

在整批(零担)货物基本运价的基础上加成40%-60%。

5.特种车辆运价。

按车辆的不同用途,在基本运价的基础上加成计算。

特种车辆运价和特种货物运价两个价目不准同时加成使用。

6.非等级公路货运运价。

在整批(零担)货物基本运价的基础上加成10%-20%。

7.快速货运运价。

按计价类别在相应运价的基础上加成计算。

整车货物运费计算

整车货物运费计算

办理类别名称运价号基价1基价2
单位r标准r 单位r标准整车■元吨9.50 元吨公里0.086 整车 3 元吨12.80 Sflt公里0.091 整车 4 元吨16.30 元吨公里0.09S 整车518.60 元吨公里0.103 整车 6 元吨26.00 元吨公里0.138
■元側里0.525整车机械冷藏车—元吨20.00 元吨公里0.140 零担21元1阡克0.22元⑪千克公里0.00111
元浒克0,28 元'1。

千克公里0,00155
120英尺箱元箱500.00 元箱公里 2.025
集装箱140英尺箱元箱680.00 元箱公里 2.754整车货物每吨运价二基价1+基价2 x运价公里运费二计费重量* (基价1+基价2 x运价公里)零担货物每10千克运价=基价1+基价2 x运价公里
集装箱货物每箱运价=基价1+基价2 x运价公里
讲解:
货物计费重量:整车是以吨为单位,吨以下四舍五入;零担是以10 千克为单位,不足10 千克进为10 千克;集装箱是以箱为单位。

每项运费的位数不足1 角的,按四舍五入处理;每项杂费不满1 个单位的,均按1 个单位计算。

零担货物的起码运费每批为 2 元。

整车设计计算讲解

整车设计计算讲解

整车设计计算讲解整车设计计算是指在汽车设计过程中,对各个关键部件和系统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确定车辆的功能、性能和安全等指标。

该过程既涉及到静态力学、动力学和流体动力学等基础理论的运用,也需要考虑到车辆结构、材料、制造工艺等实际因素的影响。

下面将对整车设计计算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

首先,整车设计计算中的关键部件包括车身、底盘、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等。

对于车身而言,需要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以确保车辆在碰撞、侧滑和纵向加速等情况下的安全性能。

对于底盘部件,如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等,需要进行力学和动力学计算,以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对于发动机和传动系统,需要进行动力学和热力学计算,以确定车辆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其次,整车设计计算中的基础理论包括静态力学、动力学和流体动力学等。

静态力学主要用于车身和底盘部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涉及到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和变形分析等。

动力学主要用于车辆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涉及到速度、加速度、力和力矩等参数的分析。

流体动力学主要用于车辆空气动力学的计算,涉及到阻力、升力和气动性能等。

此外,整车设计计算还需要考虑到车辆的结构、材料、制造工艺等实际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车辆结构的优化设计,可以降低车身和底盘的重量,提高整车的燃油经济性。

通过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可以提高车身和底盘部件的强度和刚度,提高整车的安全性能。

同时,还需考虑到制造工艺对车辆性能和质量的影响,以确保车辆在生产过程中的可实施性和可靠性。

总结起来,整车设计计算是汽车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涉及到车身、底盘、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等关键部件的计算和分析。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运用静态力学、动力学和流体动力学等基础理论,并考虑到车辆的结构、材料、制造工艺等实际因素的影响。

通过整车设计计算,可以确保车辆具备良好的功能、性能和安全性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整车速比计算公式

整车速比计算公式

整车速比计算公式整车速比是汽车传动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对于车辆的性能和驾驶体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那到底啥是整车速比呢?简单来说,整车速比就是驱动轮转速与发动机转速的比值。

咱们先来说说整车速比的计算公式。

整车速比 = 主减速比 ×变速器传动比。

主减速比呢,通常是由车辆后桥的齿轮传动比决定的。

变速器传动比呢,则是根据不同挡位而变化。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路上看到一辆车在爬坡,那发动机的声音可大了,速度却上不去。

后来我一琢磨,估计就是整车速比没调好。

要是速比合适,发动机的动力就能更有效地传递到车轮上,爬坡也就不那么费劲啦。

再深入一点讲讲,变速器的每个挡位都有对应的传动比。

比如说,低挡位传动比大,能提供更大的扭矩,适合起步和爬坡;高挡位传动比小,能让车辆在高速行驶时降低发动机转速,节省燃油。

这就好比我们骑自行车,小齿轮带大齿轮的时候,虽然费力,但是能骑得快;大齿轮带小齿轮的时候,虽然轻松,但是速度慢。

汽车的变速器也是这个道理。

想象一下,如果一辆车的整车速比不合理,那开起来得多难受啊。

比如说,速比太大,车就没劲儿,加速慢;速比太小,车速是上去了,可发动机一直高速运转,又费油又伤车。

所以啊,汽车厂家在设计车辆的时候,都会精心计算和调整整车速比,以达到动力性、经济性和舒适性的平衡。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需要考虑发动机的性能、车辆的用途、重量等等好多因素。

而且,不同类型的车辆,整车速比的要求也不一样。

像货车,需要大扭矩来拉货,速比就会相对大一些;而轿车,更注重舒适性和高速性能,速比就会小一些。

在实际驾驶中,我们也能通过感受车辆的加速、换挡平顺性等方面来大致判断整车速比是否合适。

如果换挡的时候顿挫感很强,或者加速的时候感觉动力不足,那可能就跟整车速比有关。

总之,整车速比虽然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它确实对我们的驾驶体验有着实实在在的影响。

了解它,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也能在选车和开车的时候心里更有数。

全碳整车重量计算公式

全碳整车重量计算公式

全碳整车重量计算公式在汽车工程设计中,车辆的重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车辆的重量不仅直接影响着车辆的性能,还关系到车辆的燃油消耗、悬挂系统设计、制动系统设计等方面。

因此,车辆的重量设计是汽车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车辆的重量设计中,全碳整车重量计算公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快速而准确地计算出车辆的重量,为车辆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全碳整车重量计算公式是根据车辆的各个部件的重量来计算整车的重量的。

在汽车工程设计中,车辆的重量主要包括车身重量、动力系统重量、传动系统重量、悬挂系统重量、制动系统重量、轮胎重量等。

这些部件的重量可以通过材料密度和零部件的尺寸来计算得到。

因此,全碳整车重量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W = Wc + Wp + Wt + Ws + Wd + Wb。

其中,W表示整车的重量,Wc表示车身的重量,Wp表示动力系统的重量,Wt表示传动系统的重量,Ws表示悬挂系统的重量,Wd表示制动系统的重量,Wb表示轮胎的重量。

在实际的汽车工程设计中,全碳整车重量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具体的车辆类型和设计要求进行调整。

例如,对于一辆轿车来说,车身的重量可能会占整车重量的50%以上,因此在计算整车重量时,车身的重量应该被重点考虑。

而对于一辆越野车来说,悬挂系统和轮胎的重量可能会占整车重量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在计算整车重量时,这些部件的重量应该被重点考虑。

除了车辆的各个部件的重量之外,全碳整车重量计算公式还需要考虑到一些其他因素。

例如,车辆的使用环境、使用条件、使用寿命等因素都会对车辆的重量产生影响。

因此,在实际的汽车工程设计中,工程师们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使用条件来调整全碳整车重量计算公式,以确保计算出的整车重量符合实际的设计要求。

在汽车工程设计中,全碳整车重量计算公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快速而准确地计算出车辆的重量,为车辆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合理地调整全碳整车重量计算公式,工程师们可以更好地满足车辆的设计要求,提高车辆的性能,降低燃油消耗,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

整车设计计算讲解

整车设计计算讲解

整车计算说明书格式第一部分:常用力学分析1.理论力学常用原理二力平衡必须共线三力平衡共点多力平衡各力首尾相接力矩平衡(杠杆)原理2.受力图、弯矩图根据受力作出受力图,根据受力图做出弯矩图,一般一个点的弯矩等于力乘上距离3.抗弯应力88=MAV在某点的弯矩W=该点横截而的抗弯截面系数第二部分:整车计算说明书1.整车动力匹配计算1.1整车性能参数1. 1. 1最高车速(Km,h )1.1.2整车满载质量(Kg)1. 1.3机械系的传动效率1. 1.4最大爬坡度1. 1. 5汽车加速性能1.1.6标左功率及相应转速1. 1.7电机的额定扭距(N*m )1. 1.8速比1. 1.9车轮半径:(mm)1. 1.10通过手册可以查得在沥青路面上的滚动摩擦因数1.2校核计算汽车动力性指标:1.汽车的最高车速度:2.汽车的加速度时间:3.汽车的最大爬颇度:电车要能够行驶,必须满足汽车的行驶方程式。

行驶方程式为:Ft=F y +Fw+Fi+FjFt:电动车的驱动力,由电机提供Fw:电动车的空气阻力,由于速度慢(G0m/s),所以可以忽略不计Fi:电动车坡度阻力Fj:电动车加速度阻力1.汽车的行驶滚动阻力:F r =G*f*cosa其中G:汽车的自重;f:汽车在沥青路面上的滚动摩擦因数;a:汽车在行驶时的上坡的坡度,在平直路而上行驶时a=0°2.Fw:电动车的空气阻力,计算公式为:F W=C*A*U M2/21. 15其中:C:电车的空气阻力系数:A:电车的迎风面积;u:电车的速度:3.Fi:电动车坡度阻力,计算公式为:Fi=G*Sina4.Fj:电动车加速度阻力,计算公式为:Fj=m*aa:电车的加速度;5.Ft:电动车的驱动力,计算公式为:Ft二Tt/rTt:作用在驱动轮上面的转矩:r :车轮的半径Tt=T* i*i]T:电机的扭矩:i:汽车的速比:m系统的传动效率:1.2.1最高车速的计算因此在汽车的最高车速下,电机需要提供驱动扭矩:T= F ( *r/i *耳貝中:F『:行驶滚动阻力r:汽车车轮半径i:汽车的速比电机需提供的转速:n=V*i/2*n*r其中:V:汽车的速度电机需提供的功率:P二F / *s/i]其中S:汽车在Is里面行驶的距离n:汽车传动系的效率122最大爬坡度的计算忽略汽车的空气阻力,因此汽车上坡时,必须克服汽车的滚动阻力(Ff)和坡度阻力(F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 3.35 常数C=60*2*3.14159/1000=0.377 滚动阻力约占总重的1.5%,约占上坡阻力的16%。滚动阻力系数货车取0.02,矿用自卸车 后桥速比 4.44(13T),4.769,4.875,5.143,5.263,5.571,5.83,5.921,6.166,6.33,6.5,6.83 4.2T、5T、5.5T后桥比4.875 8T后桥比5.83、6.33 9T后桥比6.33、6.83 10T后桥比4.875、5.143、6.33、6.5 10T×2后桥比5.571、6.166、6.83 13T后桥比4.44、4.875 前桥吨位:2.4T、2.8T、3.2T、3.6T、4.5T、5T 载重T 5 5 5 5 6.8 8.2 5 11.8
车速计算
发动机转速(r/min) 滚动半径r(m) 2100 0.5425 整车质量(吨) 滚动半径(m) 50 0.5425 满载重心高hg 重心至前轴距 后桥速比 5.571 后桥速比 5.571 轴距m 4.7 变速箱速比 0.751 常数C 0.377
滚动阻力系数f传动系总效率 0.02 0.94
滚动半径可由轮胎型号查《汽车设计》P24表1-11国产汽车轮胎规格及特征
型号 8.25-50 9.00-20 10.00-20 11.00-20 12.00-20 普通花纹 Rr(m) 0.487 0.509 0.5275 0.5425 0.5625 加深花纹 Rr(m) 0.491 0.515 0.5335 0.55
车速(Km/h) 102.7 最大上坡角 16
绿色为输入值; 红色为0 变速箱i1max
16.221
货车取0.02,矿用自卸车取0.03。
6,6.33,6.5,6.83 总重T 10 9 9 10 13 14 11 20.8 前桥吨位T 3.2 2.8 2.8 3.6 5 5 6.5 5 后桥吨位T
8 8 9 9 10 10 13 10×2
规格及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