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谈完善社会福利政策
多措并举完善社会福利政策

多措并举完善社会福利政策引言社会福利是保障人民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社会福利政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文将提出多措并举的建议,以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政策。
提供全面的社会福利覆盖为了确保社会福利政策能够覆盖到所有需要帮助的人群,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信息库,确保准确掌握社会福利的需求和分布情况。
这将有助于政府更好地制定社会福利政策,并向特定人群提供需要的帮助。
2. 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和照顾。
特殊群体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失业者等,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福利政策,确保这些特殊群体能够得到合理的待遇和关怀。
3. 改善农村地区的社会福利条件。
农村地区的人口多、资源少,他们在社会福利方面面临更大的困难。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福利支持,提高农民的福利待遇,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加大社会福利投入为了提供更好的社会福利服务,我们需要增加社会福利的投入。
以下是建议的措施:1. 增加政府财政对社会福利的资金投入。
政府应该增加社会福利预算,确保社会福利项目得到充分的资金支持。
2.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福利事业。
除了政府的投入,社会力量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福利事业。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奖励措施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福利活动。
提高社会福利管理水平完善社会福利政策不仅需要加大投入,还需要提高管理水平。
以下是建议的措施:1. 建立健全的社会福利监管机制。
政府应该加强对社会福利机构的监管,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效率。
2. 加强对社会福利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社会福利人员是社会福利政策的执行者,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福利政策的实施效果。
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会福利人员的培训力度,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
总结完善社会福利政策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通过提供全面的社会福利覆盖,加大社会福利投入和提高社会福利管理水平,我们能够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政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浅谈中国社会福利的发展现状与走向

浅谈中国社会福利的发展现状与走向【摘要】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社会成员提供的各种保障和服务,包括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
在中国,社会福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提升民生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社会福利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覆盖面不广、服务质量不高等。
为此,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社会福利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大投入、优化服务等。
中国社会福利还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人口老龄化、城乡差距等。
未来,中国社会福利发展有望取得更大进步,但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完善制度体系。
加强社会福利建设、促进公平正义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关键词】社会福利,发展现状,改革措施,不足之处,未来走向,发展挑战,发展前景,建设重要性,改进方向1. 引言1.1 社会福利的定义社会福利是指社会对弱势群体提供的各种社会保障和福利服务,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住房补贴、教育资助等。
它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为了维护社会公平和促进社会和谐而采取的一种政策手段。
社会福利的目的在于帮助那些无法自力更生的群体,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社会福利的范围涵盖了经济、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多个领域,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
社会福利的定义在不同国家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理念是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和生活需求。
在中国,社会福利的发展逐渐受到重视,政府加大了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设立了各种福利机构和制度,为社会贫困人群提供了帮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社会福利事业也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1.2 中国社会福利的重要性中国社会福利的重要性在于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社会稳定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社会福利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一个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能够帮助解决人民的基本生活问题,提高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新时代下的社会福利制度构建与改革

新时代下的社会福利制度构建与改革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社会福利制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疗、养老等社会福利问题也日益凸显。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在新时代下不断构建和改革社会福利制度,为人民切实地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
一、构建全方位覆盖的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是社会福利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当构建一套全方位覆盖的医疗保险制度,让每个公民都能够享受到医疗保险的保障。
同时,应当建立现代的医疗保险管理体系,加强医保基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财政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
并且,还需要加强医疗服务的管理,加大对于医生的培养和社会管理力度,提高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二、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保险制度也日益凸显出了其重要性。
应当建立一套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为不同阶段的老年人提供相应的福利保障。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还存在着许多缺陷,需要加以改进。
应当通过政府、企业和个人三位一体的责任分担模式,逐步建立全民养老保险体系,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同时也减轻了家庭的负担。
三、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社会救助是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一环。
应当完善社会救助制度,针对社会上存在的贫困人群提供相应的救助。
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将社会救助制度从简单的物质补助扩展为系统的精准扶贫和全面帮扶,确保最困难的家庭和困难群体得到政府的帮助和关爱。
四、推进儿童保障制度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也是社会的未来。
应当推进儿童保障制度,加强对于儿童的保护和关爱。
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儿童保障体系,坚决打击儿童危害行为,防范儿童权益受到伤害。
同时,还应当完善儿童医疗保障制度,确保儿童能够得到好的医疗保障和预防保健服务。
五、建立健全残疾人保障体系残疾人保障是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当建立一套健全的残疾人保障体系,为残疾人群体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和福利待遇。
社会福利制度完善建议

社会福利制度完善建议社会福利制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关乎国家和民众福祉的重要议题。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变化,我们应当不断地完善和调整社会福利制度,以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平、合理的社会福利待遇。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提出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建议。
一、提高基本社会福利待遇基本社会福利是保障每个人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保障。
应当加大力度提高国家对社会福利的投入,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福利待遇。
首先,应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确保每个人的收入能够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其次,应当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确保失业、生病和意外等情况下的人们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此外,还应当在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方面加大政府投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享受到这些基本服务。
二、建立灵活多样的福利选择机制社会福利待遇应当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建立灵活多样的福利选择机制,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首先,政府应当加强对社会福利需求的调研和分析,了解不同人群的福利需求,并根据不同需求提供多样的福利选择。
其次,应当加强对社会福利资源的整合和管理,确保资源合理配置。
同时,政府还应当鼓励并支持社会力量的参与,引入社会福利服务的多元化供给,从而让人们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最适合的福利方式。
三、加强社会福利管理与监督完善社会福利制度需要加强管理与监督,确保福利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权益的保障。
首先,应当建立健全的社会福利管理机构,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明确责任和权益,确保福利制度的正常运行。
同时,还应当加强对社会福利资金的管理,加大对滥用、挪用和浪费福利资金的打击力度。
此外,应当建立举报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确保福利资源的公平分配和使用。
四、提高社会福利知识普及度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因此,应当加强社会福利知识的普及度,增强公众对社会福利制度的了解和认同。
政府应当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开展媒体广告和加强学校教育等方式,向广大民众普及社会福利知识,使人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福利制度的意义和作用。
如何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如何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是国家贯彻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福利制度的完善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在国内,社会福利制度尚不完备,福利待遇低,服务质量不高,存在很多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呢?一、加大财政投入,增加福利经费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财政投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当前,在我国,社会福利经费的投入还远远不够,可以考虑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增加福利经费,提高福利待遇水平和服务质量。
政府可以从财政预算中拨出更多的资金用于社会福利事业,同时,推行社会化筹资的方式,引入民间资本,发挥社会力量支持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福利制度完善的关键,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保障包括医疗、养老、失业、住房等方面,每个方面都需要建立对应的保障机制。
我们可以参考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做法,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福利待遇水平和保障服务质量。
三、优化现有的社会福利政策当前存在的福利政策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进行优化。
例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制度需要不断完善,提高保障水平;在家庭暴力、老年关爱、残疾人关爱等方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此外,政府还可以采取税收优惠、补贴、社会救助和公益慈善等方式,对需要帮助的人群进行适当的扶持和救助。
四、提高福利服务的质量福利服务的优质服务和良好效果,是完善福利制度的重要体现。
在提高经费投入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服务质量的把控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服务标准和评价机制。
要着重加强专业化服务队伍的建设,提高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为福利服务提供更为可靠的人力资源支持。
五、积极开展福利宣传工作福利政策的实施需要得到社会大众的充分理解和支持,要开展广泛的福利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福利政策,让福利政策落地生根。
社会工作中的社会福利政策

社会工作中的社会福利政策
简介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中的社会福利政策。
社会工作是一项为促进个人和社会福祉而进行的专业活动,而社会福利政策是指政府和社会机构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计划,旨在提供社会支持和资源,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
社会工作的角色
社会工作在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起到重要作用。
社会工作者与社区中的个人和群体合作,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并提供咨询和支持。
他们了解社会福利政策的重要性,并帮助个人和群体利用这些政策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社会福利政策的目标
社会福利政策的目标是创建一个公正、平等和包容的社会。
它旨在提供适当的社会保障和支持,以帮助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们改善生活质量。
这些政策的实施包括提供社会救助、医疗保健、老年福利、残疾保障等。
社会福利政策的重要性
社会福利政策在社会中起到关键作用。
它能够减少贫困和社会不平等,提高生活水平,增强社会凝聚力。
通过合理的政策制定和实施,社会福利政策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发展。
社会工作中的挑战
社会工作中的社会福利政策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资源分配的不平衡。
有限的资源往往无法满足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需要在不同需求之间进行权衡和分配。
此外,公众对社会福利政策的态度也可能影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结论
社会工作中的社会福利政策对于建设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我们可以提供适当的社会支持和资源,改善人们的生活状况。
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社会福利政策面临的挑战,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以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和包容的社会。
社会公平和福利制度的重构和完善

社会公平和福利制度的重构和完善社会公平和福利制度的完善是实现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基础,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之一。
然而,当前我国的社会公平和福利制度还存在许多不足,在实现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亟需重构和完善。
本文将探讨从以下几个方面重构和完善社会公平和福利制度。
一、扩大公共服务的供给公共服务是社会公平和福利制度的基础。
社会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领域,这些服务的公共性和普惠性对于真正实现社会公平和福利至关重要。
因此,需要加大公共服务供给的力度,政府应当以为民服务为宗旨,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普及化、均等化和便利化。
具体来讲,首先应当加大教育资源的供给,建立覆盖全民的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体系,加强教育公益性质监管,破解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
其次,加大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完善医疗卫生大数据、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技术与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实现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此外,政府应当积极推动公共住房建设和保障性住房供应,提高住房保障覆盖面和居民住房保障水平。
同时,保障就业机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而实现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
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是加强社会公平和福利制度建设的重要途径。
社会保障是保障社会公平和福利的根本性保障制度,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公平、公正、可持续的福利。
因此,政府应当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不断缩小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和使用的不平衡状态,让不同群体间享有公平待遇。
具体来讲,应当健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和实体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保体系,加快建立以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保障体系,有计划地与综合保险、商业保险机构合作,提高保险覆盖率。
加强农村、企业退休人员等边缘人群保障工作,加大政府对困难职工和农民工的救助帮助力度,实现社保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财富汇聚和分配制度的改革财富汇聚和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和福利制度的核心。
要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发展,需要通过调控财富分配制度,对收入差距进行适当调节,提高收入分配公平度。
社会福利政策与社会公平

社会福利政策与社会公平在当今社会,社会福利政策被视为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社会福利政策旨在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保障,以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社会福利政策对社会公平的影响。
首先,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可以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
通过为贫困人口提供低保、救助金、教育补助等福利措施,政府能够有效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这些福利项目可以帮助他们基本的生活需求,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和教育资源,使他们有机会获取更好的发展机会。
这种解决贫困的方式减少了不公平现象的发生,促使社会资源更加平等地分配。
其次,社会福利政策对社会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可能引发社会动荡与不公正。
通过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政府可以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冲突与不满情绪的发生。
例如,提供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福利项目,可以帮助失去工作的人维持基本生活,并提供重新就业的机会,减轻他们的压力与不满。
这种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此外,社会福利政策还有助于提升社会的整体生产力与竞争力。
通过社会福利政策,政府可以提供充足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帮助弱势群体提升技能,提高就业能力。
这不仅能够减少社会的负担,也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能够提高整体生产力,增加国家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提供教育补贴和培训资金能够鼓励更多人投资于教育,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水平。
然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与问题。
首先,资源的有限性使得政府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社会福利政策需要消耗大量财政资源,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有限的。
在资源分配上,政府需要权衡不同群体的需求与福利程度,确保资源分配的公平合理性。
这需要政府具有较高的决策能力和公正性,以实现最大程度的社会公平。
其次,一些人可能对社会福利政策产生依赖性,缺乏自我发展和竞争能力。
在一些国家,社会福利制度不健全,导致一些人过度依赖福利,缺乏积极的就业意愿与动力。
社会福利政策讨论

社会福利政策讨论社会福利政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和提高整体福祉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
这些政策旨在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包括医疗保健、教育、住房、社会保险等。
然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和效果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将对社会福利政策进行讨论,探讨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社会福利政策的优势1. 促进社会公平和平等社会福利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是促进社会公平和平等。
通过提供基本的福利保障,这些政策有助于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生活条件。
这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社会整体的稳定性和和谐性。
2. 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社会福利政策确保了公民的基本权益,包括医疗保健、教育、住房等。
通过提供免费或补贴的服务,政府能够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必要的生活条件,无论其经济状况如何。
这有助于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3.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通过提供基本的福利保障,政府能够减少社会不满情绪,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同时,这些政策也有助于提高人民的教育水平和健康状况,从而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社会福利政策的不足之处1. 资金压力和财政可持续性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对政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长期以来,一些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面临着资金压力和财政可持续性的挑战。
政府需要寻找合适的资金来源,并确保福利制度的可持续性,以避免财政危机的发生。
2. 制度滥用和依赖问题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可能导致一些人对福利的滥用和过度依赖。
一些人可能会利用福利制度获得不当的利益,而不愿意付出努力工作。
这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的不公平,同时也减少了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3. 个人责任和自主性的削弱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可能削弱个人的责任感和自主性。
一些人可能会依赖政府提供的福利,而不愿意主动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
这可能导致个人能力的下降和社会的惰性,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倡议关注社会福利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倡议关注社会福利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社会福利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支撑,关注社会福利事业,并共同构建和谐社会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本文将从社会福利的重要性、社会福利建设的现状以及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社会福利的重要性社会福利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重要性。
1. 保障人民基本权益。
社会福利体系旨在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包括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失业保障等,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基本的权益和资源。
2. 促进社会稳定。
社会福利的健全发展可以有效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减轻贫困人口的负担,缓解社会矛盾。
只有社会福利保障到位,每个人都能分享社会发展成果,才能够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3.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增加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医疗保障可以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及时的医疗救治,养老保障可以让老年人过上安定的晚年生活,失业保障可以让每个人在失去工作后有一定的生活保障。
二、社会福利建设的现状目前我国社会福利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 资源分配不均。
我国社会福利资源仍然存在不均衡的问题,城市和农村、不同地区之间福利差距较大。
一些偏远地区和弱势群体在社会福利上存在明显的缺口。
2. 公共服务不完善。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备和覆盖率不够完善,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偏远地区和一些基层社区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
一些社会福利机构的服务能力也相对较弱。
3. 社会福利意识不强。
部分人群对社会福利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参与和关注,这导致一些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缓慢。
三、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方式为了共同构建和谐社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下是一些应采取的方式。
1. 加大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增加福利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社会福利事业,引入更多资源。
2. 完善制度。
建立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和政策,确保福利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合理利用。
社会福利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社会福利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社会福利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也不断变化,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需求都在不断提高。
然而,社会福利却成为许多人和家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因此,社会福利的构建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社会福利构建能够解决贫困问题。
贫困是社会福利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贫困人口如果没有得到应有的教育、医疗服务和基本物资供给等,会极大地影响他们的生计和生活质量,甚至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建立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可以保证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权益和基本生活保障,不仅能够减轻其日常生活负担,增加他们的生产力,同时也能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其次,社会福利构建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目标之一。
我国地区间、城市与农村、贫富差距存在很大的差别,导致了社会差距的不断扩大。
而社会福利政策的出现和完善,可以推动社会资源的向弱势群体的倾斜,减少社会的不平等现象,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第三,社会福利制度建设能够发挥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社会服务业的发展和福利制度的建设有助于推动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人的健康和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建立健全的社会福利制度,可以为广大的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产业的发展,提升生产力,建设更加繁荣发达的国家,这对于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社会福利的构建可以避免因走极端而引起的社会不稳定。
不健全的福利机制和社会服务,会使失业、看病、养老等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积聚起来最终导致社会矛盾和不稳定。
而建立稳定、完善的福利机制和社会服务体系,可以让更多的人安心工作、生活,不但能够增加民众的满意和自信心,推动良性循环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最后,社会福利的构建是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与保障。
社会福利也是民主国家的重要支柱。
社会福利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必须通过全会、民主协商等程序,不能仅依靠少数政治家的个人意志,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不仅仅能让民众的生活得到保障,也是体现民主政治的典范。
怎样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12、怎样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网站编辑:杨宾日期:2006-11-02我国的社会福利属于补缺型福利,主要是为保障老年人(尤其是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孤残儿童等特殊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权益而提供的生活救助和照料服务。
《决定》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从当前我国社会福利的基本状况出发,强调要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
老龄工作、残疾人事业和孤残儿童的收养服务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财政投入不断增加,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全面发展,保障了老年人、残疾人和孤残儿童的基本生活和权益。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34亿,并以年均3.28%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2%。
人口加速老龄化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带来深刻影响,养老、医疗、社会服务需求越来越大,我国要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面对庞大的老龄人口压力。
另外,还要为6000万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照料服务,每年还有相当一部分孤儿需要抚养。
面对这样的形势,国家要继续加大投入,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的共同作用,大力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积极建立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养老服务、残疾人就业服务、孤儿养育为基本内容的社会福利体系。
一是发展老龄事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老龄服务。
加快建立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继续扩大城镇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努力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大力发展老龄产业,制定老年服务设施和网络建设规划,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金进入老年服务领域,建设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养老服务设施,开展老年护理服务,发展老年服务中介组织,培育专业化的老年服务队伍。
认真落实维护老年人权益的法规政策,进一步营造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
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与高质量社会福利的实现策略

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与高质量社会福利的实现策略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是确保社会福利的实现策略,它对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高质量社会福利的实现策略。
一、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普惠性和可及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应该以提高普惠性和可及性为核心,确保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社会福利的保障。
首先,应当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确保覆盖面广、保障水平适当。
其次,政府应加大对低收入群体和特殊群体的扶持力度,提供适当的保障措施,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相应的社会福利。
二、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还需要注重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公平性是指每个人在参与社会保障时应该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益。
为了实现公平,应当加强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差异化保障,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
同时,还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的运作机制,保障资金的稳定来源,以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灵活性和包容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变化和人口结构的演变。
灵活性包括对社会保障政策的及时调整和优化,以满足社会需求的变化。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特殊群体的保障,如残疾人、孤儿等,增加包容性,使社会福利覆盖面更广。
四、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监管和评估为了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高质量社会福利的实现,需要加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监管和评估。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的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透明度。
同时,还应定期开展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估,了解其实施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调整。
总结起来,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高质量社会福利的实现需要综合考虑普惠性、可及性、公平性、可持续性、灵活性和包容性等因素。
只有通过不断优化和调整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实现社会福利的高质量提升,为广大公民创造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
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满足公民基本生活需求、提高社会公平正义而实施的一种制度安排。
这种制度构建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本文将从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必要性、构建的方式以及对和谐社会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必要性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构建是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社会的公平正义,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首先,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有助于消除贫困。
通过提供各种福利和保障措施,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减轻他们的重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其次,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可以提升社会公平。
通过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福利保障,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存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此外,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还可以促进居民的消费能力和购买力,拉动经济增长,带动就业机会的增加,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
综上所述,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和意义。
二、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构建方式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构建涉及到多个层面和领域,具体的构建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注重精细化管理。
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老龄化情况,科学合理地调整福利保障政策,确保资源的有效分配和配置。
其次,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福利保障制度的建设。
建立健全的社会组织和机构,为失业者、贫困人口、残疾人等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促进社会的互助和共同发展。
此外,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建设还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福利保障制度的实施和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完善制度。
三、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对和谐社会的作用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建立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能够提高社会的公平正义,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通过福利保障的平衡和分配,能够有效降低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社会福利问题的改革方案和政策建议

社会福利问题的改革方案和政策建议一、引言社会福利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压力增加等因素的影响,社会福利体系面临着诸多困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制定有效的改革方案和政策建议。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二、改善社保体系1.加强养老金制度改革养老金是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的重要来源。
应该考虑适当提高退休年龄,并推行灵活养老方式,如延缓领取养老金或者提供更健全的兼职工作机会。
同时,应评估和稳定养老金支付标准,并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支持。
2.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医疗费用是许多家庭负担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建立更紧密合作的医疗联盟,调整医疗资源配置,促进公立和私立医院之间资源优化的分配,可以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服务质量。
此外,应加强对慢性病和重大疾病的保障,鼓励发展健康保险市场,提供更全面的覆盖。
三、促进就业机会1.拓宽职业培训渠道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政府应该加大对职业培训的投入,通过设置行业标准和技能认证体系来提高就业者的竞争力。
此外,还可以与企业合作设立专门培训基地或者实施职业转换计划,帮助那些失去工作的人重新找到就业机会。
2.支持创业和自主就业在鼓励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同时,应给予更多支持个体创立小型企业或个体经营的政策优惠。
例如,减免税收、简化审批程序等措施可以帮助他们降低经营成本并增强生存能力。
四、改善教育体系1. 提高教育资源的公平性当前,在城乡和富裕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教育资源差距。
为了提高公平性,政府应投资于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设施建设,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此外,可以探索跨区域或网络教育项目,使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2. 加强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的对接随着就业市场的快速变化,传统的职业需求正在发生改变。
因此,职业教育也需要不断更新和适应市场需求。
政府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项目、提供岗位定向培训等方式来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社会福利建议

社会福利建议尊敬的读者,以下是根据您的题目“社会福利建议”所书写的文章:社会福利建议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提高全体公民的生活水平,保障其基本权益而提供的各种社会保障政策和服务。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我将提出一些社会福利建议,以期改善社会的福利状况。
一、加强基础福利保障社会的基础福利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为此,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人口的救助力度,确保他们基本的生活权益。
此外,提供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提高人们在紧急情况下的保障水平,减少人们面临风险时的不安全感。
二、推进教育公平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也是每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前我国的教育资源分配仍然不平衡。
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保障每个地区都能够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
此外,还应提供奖学金和助学贷款等教育资助项目,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完成学业。
三、完善养老保障制度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障问题变得尤为紧迫。
政府应该加强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养老福利。
此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以满足老年人不同的养老需求。
四、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制度社会救助是国家对困难群体进行救助的一种手段。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社会救助制度,包括临时救助、低保制度等,确保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能够得到及时帮助。
同时,还应加强和改善社会慈善组织的管理和监督,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救助工作。
五、提高就业保障水平就业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之一。
为了提高就业保障水平,政府应该加大对就业市场的调控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还应加强职业培训,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和资金支持,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能力。
综上所述,社会福利建议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我们才能共同享受社会进步的果实,并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
通过社会活动改善社会福利与福利制度

通过社会活动改善社会福利与福利制度在当代社会中,社会福利的保障和福利制度的建设一直是各个国家重视的问题。
然而,单纯依靠政府力量的推动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通过社会活动参与其中,积极推动社会福利的改善和福利制度的完善,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途径。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来阐述通过社会活动如何改善社会福利与福利制度。
一、社会活动对社会福利的改善1. 提供教育机会与资源社会活动可以通过为贫困地区、偏远地方提供教育机会与资源,改善教育福利。
例如,一些志愿者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会组织义教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免费的教育机会,为他们打破贫困的循环提供帮助。
2. 关爱老人与弱势群体社会活动可以通过关爱老人和弱势群体来改善福利。
例如,一些志愿者会定期探望孤寡老人,为他们提供陪伴和照顾;还有一些志愿者组织会关注残疾人士的需求,提供帮助和康复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 推动环境保护社会活动可以通过推动环境保护来改善福利。
例如,一些环保组织会组织植树活动、清洁活动等,倡导人们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社会活动对福利制度的改善1. 提供社会服务社会活动可以通过提供社会服务来促进福利制度的完善。
例如,一些志愿者组织会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医疗援助等,填补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弥补福利制度的短板。
2. 建立社区共同体社会活动可以通过建立社区共同体来改善福利制度。
例如,一些社区组织会组织各种社区活动,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社区凝聚力,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福利保障。
3. 提高公众意识社会活动可以通过提高公众意识来推动福利制度的改善。
例如,一些公益宣传活动会借助媒体、网络等渠道,向公众传播福利制度的相关知识,引导和推动公众对福利制度的关注和参与。
总结起来,通过社会活动参与其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社会福利和福利制度。
无论是通过提供教育机会与资源、关爱老人与弱势群体,还是通过推动环境保护,社会活动都能够积极地推动社会福利的发展。
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

在当代社会中,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福利制度的健全不仅关系到每一个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更是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然而,尽管社会福利制度在各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和不足之处。
因此,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成为了当今社会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首先,完善社会福利制度需要更加公平合理的配置资源。
当前,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社会福利资源的不均衡分配现象。
许多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面临着获取基本福利资源的困境,而富裕地区和特权群体享受了更多的福利待遇。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起公平、透明、高效的资源分配机制,确保福利资源能够真正惠及到每一个人。
其次,完善社会福利制度需要不断提高福利待遇的覆盖范围和水平。
目前,许多福利项目的覆盖范围较窄,福利待遇水平也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特别是在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仍有许多人丧失了享受基本福利的权利。
因此,我们需要逐步扩大福利项目的范围,提高福利待遇的水平,让每一个公民都能够享受到公平合理的社会福利。
此外,完善社会福利制度需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弱势群体包括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失业者等,他们往往更加脆弱和无助,需要社会福利制度的关怀和支持。
我们应该通过建立社会福利机构、加强社区服务、提供专业援助等方式,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全面、周到的保障,让他们能够感受到社会向他们伸出的温暖之手。
与此同时,完善社会福利制度还要注重家庭和社会责任的结合。
家庭是社会基本单位,也是福利制度的重要温床。
在家庭中,亲情、友情和邻里关系等社会关系对个体的福祉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倡导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同时,社会也应该提供各种资源和机会,帮助家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
在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过程中,政府与社会各方力量应该紧密合作。
政府作为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的保障者,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福利政策法规,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社会福利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作者: 鲁建彪
作者机构: 云南民族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昆明650031
出版物刊名: 经济问题探索
页码: 75-78页
主题词: 和谐社会 社会福利 发展
摘要:从和谐社会的意蕴出发,和谐社会应该是社会结构合理、公平正义、以人为本和稳定有序的社会。
现代社会福利作为社会整合机制,应有利于协调各阶层利益,维持社会各结构要素的平衡;缓和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平等和公正;满足人们多方面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整合规避各种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到重要作用。
和谐社会的构建向社会福利提出从“卫生所”式、“防疫站式”社会福利到“健身房”式社会福利的发展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4月第22卷 第2期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 OU RNALOF XIN XIANG UN IV ER SI TY Apr.2008Vol.22No.2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谈完善社会福利政策3高美红(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北京100872)摘 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提高社会福利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统筹城乡二元社会福利政策体系,发展工作福利,加强社会福利的法制建设。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福利;社会政策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334(2008)02-0005-03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提出“社会和谐”的理念和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此前基础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又强调了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社会福利是国家或社会依据法律和相应的社会政策,向公民提供无偿或优价服务的制度。
就功用而言,社会福利的发展有助于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缓解初次分配领域的矛盾,能让更多的社会成员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笔者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统筹城乡二元社会福利政策,积极发展工作福利,加强社会福利的法制建设。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1],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基础上社会的总体的、宏观的和谐,社会发展成果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的社会。
从中央的发展政策来看,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上明确指出,未来20年全党的中心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小康社会”的目标正可以视作中国福利社会的指南。
由此,大力发展福利事业、努力改善人民生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需要,已成为当前社会经济政策的中心议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为着力点,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3]。
“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是一鸟两翼的关系:“小康社会”主要指经济上的目标,而“和谐社会”主要指除了经济以外的社会目标,经济与社会是互为前提的。
因此,完善社会福利体系作为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对于促进实现共同富裕,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统筹城乡二元社会福利政策体系所谓社会福利政策就是以公正为理念依据,以保证民众的基本权利、提升民生水准、增进社会的整体福利、保证社会安全为主要目的,以国家的立法和行政干预为主要途径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行为准53收稿日期5作者简介高美红(),女(满族),辽宁丹东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5级博士生,研究方向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007-12-1:1980-200:则、措施、法令、条例的总称。
合理公平的社会福利政策可以缩小贫富差距,保证公平正义,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一块不可缺少的基石。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实现工业的赶超,国家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
在当时国力脆弱、外部经济来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国家不得不选择从农村吸取资金,通过户籍制度、统购统销制度等构筑起城乡壁垒,城乡分离的社会福利政策是其中的内容之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被严格限制。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城镇社会福利政策是制度型的,这种社会福利是指当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参与一般社会、经济、政治、教育制度之活动时,就很自然地享受到该制度与体系之福利功能与服务(林万亿, 1994)。
在当时的情况下,城镇居民的社会福利服务完全依靠单位,而只要具有城镇户口,公民就会在国家的安排下,找到工作单位,由单位负责医疗、养老、教育的福利服务。
而同时期农村的社会福利政策则主要是在集体化后,依托集体经济逐步建立和实行的,具有当时经济体制的特点,满足农民在经济体制从个体经营向集体经营转变后基本生存的需要。
这种政策的实现形式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资源———土地归农村集体所有,并由集体统一经营。
具有农业户口的农村人口只要达到一定年龄,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就可以直接成为该集体的成员,由集体安排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取得工分,参与口粮及其他生活必需品的分配。
与城市企业劳动者和党政、事业单位职工不同,农业劳动者没有达到一定年龄退休并领取退休金的待遇。
只要他尚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生产集体就仍为他们安排力所能及的农活,并给予一定的报酬。
当其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时,他才退出农业生产劳动,回到家庭并由家庭具有生产能力的成员负责基本的生活品供应。
在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中,农村经济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农村的社会福利却乏善可陈。
如果说五保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计划经济时代农村集体福利的两大亮点,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两项制度早已黯然失色。
在农村经济向商品化和市场化转变的同时,大部分地方的集体经济日渐式微,集体福利成了无源之水,少数五保户和困难户生活得不到保障。
农民的养老、医疗、教育主要依靠家庭的力量,国家对于农村居民的这方面的社会福利服务照顾得很少。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到“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
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要解决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需要统筹城乡目前存在的二元的社会福利制度,使农村居民参与到经济发展成果分配中来,共同享有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各种福利服务。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发展工作福利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并没有带来就业率的提高、工作岗位的增加,这给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带来很大的压力,失业人口剧增,人们的生活和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在这一方面,加拿大和英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对于1997年在英国开始执政的新工党政府来说,福利改革是很重要的事情[4]324。
1998年,英国政府发布的绿皮书《我们国家的新目标:一份新的社会契约》提出并描绘了一幅“积极福利”的图景,也就是致力于培养人们在事业和个人生活方面的能力。
新工党声称解决贫困与不平等的旧办法已不再适用,因而提出了国家和公民之间以权利和责任为基础的“福利合同”的设想。
国家的作用是帮助人们获得工作和稳定的收入,而不只是当他们被劳动力市场拒绝的时候才帮助他们。
同时,为了改变自身的处境,公民必须依靠他们自身的行动,而不是等待救济福利金[4]324。
就业成为新工党社会政策的一个基础,新工党同样关注福利改革中的动态的劳动力市场。
让人们从事工作并给家庭带来收入是可能采取的减少贫困的主要举措之一。
新工党领导下的最重要的一项福利改革就是就业福利方案(welfare-to-work pro2 gram s),其真正的意图就是让接受公共援助的人可以从事有酬工作。
福利工作补助直接鼓励多种群体进入劳动力市场。
给25岁以下的年轻人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而不是接受国家的收入支持,同时给长期失业人员提供如何在工作面试时在雇主面前展示自我的课程[4]325。
从20世纪80年代起,加拿大政府在社会政策方面关注的重点从福利国家向公民的社会权力转移,以工作福利取代社会救济,这成为加拿大福利制度演进的方向。
1992年,加拿大健康与福利部长贝诺瓦布查德在伦敦召开的经济合作发展大会上发表演讲,从三个方面论及加拿大社会政策的改革一6:是打破失业者对福利的依赖性的循环,二是使工作培训方案更富有灵活性和符合个人需要,三是对那些没有工作能力的人予以援助和提高收入补助[5]。
发展和完善社会福利是一种刚性的政策,具体实施的水平要受到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影响,我国目前福利建设的项目不能太多,像西方的国家退休金和其他国家社会福利项目目前不宜引入。
首先国家财政情况不容许,其次不利于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抬高劳动力成本只会削弱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竞争力,进而影响国家的就业形势[6]。
但是我们在具体的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随着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改变以前受惠范围过于狭小(传统的社会福利相当于现在的社会救助)的现象,将受惠范围扩大到全体人民。
在实现形式上,要实现多样化的福利服务,把教育和培训作为福利政策的重点,实现福利事业从公益型向人力资本投资型的转变。
同时要注意积极实现“增加就业岗位的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目标。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加强社会福利政策的法律支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的社会,也是法治的社会和安定有序的社会。
民主和法治构成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两个重要方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支柱。
民主是法治的内容和基础,法治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以我国老年人的社会福利政策为例,来看一下社会福利政策的法治支撑状况。
我国目前老年人社会福利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还只是初步搭建起了一个基本框架。
有关老年福利的基本方面、基本内容有所涉及,有些重要方面也有较为明确和具体的规定,这为老年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有效的保障作用。
但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看,我国老年社会福利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还远远不够,存在诸多的欠缺和不足[8]。
至今还没有制定出老年福利的专项法律法规,仅停留在政策性文件的层面,执行强制力和时效性必然大打折扣。
从国际范围来看,日本、丹麦等国的社会福利法律体系比较完善。
日本1963年7月《老人福利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老人福利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此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基本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法律体系。
其中《老人福利法》、《老人保健法》、《国民年金法》是构成日本老人福利法律体系的三大支柱,它们从社会福利、医疗保健、经济收入三个方面对老人的基本权利给予了保障,并保持老人福利机制的良性运转。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传统的家庭结构逐渐解体,家庭的养老功能减弱,加之保障制度的不健全,致使家庭内部虐待老人、侵犯老人财产权益的纠纷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