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合集下载

第11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11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4)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
第八学习主题 第11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郑和七下西洋图
首 页 导 入 郑和下西洋 华侨对南洋的 开发 西方传教士的 东来 学习与探究
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 在近30年的时间里,郑和率领着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 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在近30年的时间里,郑和率领着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途 1405年到1433 30年的时间里 经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航程共计10万余里。 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0万余里 经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航程共计10万余里。
2.概况 2.概况
(1)郑和曾经几次下西洋? 七次 )郑和曾经几次下西洋?
首 页 导 入
(2)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出发地点 )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
华侨对南洋的 开发 西方传教士的 东来 学习与探究
郑和下西洋
1405年
江苏刘家港
(3)郑和下西洋到过多少个国家和 郑和下西洋到过多少个国家和 地区?最远到达哪里? 地区?最远到达哪里? 三十多个
首 页 导 入 郑和下西洋 华侨对南洋的 开发 西方传教士的 东来 学习与探究
郑和在航海的途中会 遇到哪些危险? 遇到哪些危险?
第八学习主题 第11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1、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 、巨大的风浪, 2、海上迷路的可能 、
郑和下西洋 华侨对南洋的 开发 西方传教士的 东来 学习与探究
首 页 导 入 郑和下西洋 华侨对南洋的 开发 西方传教士的 东来
宋朝以来发达的造船业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当时明朝前期经济的发达, 当时明朝前期经济的发达, 政治的稳定,国力的强盛 政治的稳定, 郑和个人优秀的品质

第11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11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11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乐昌市中英文学校李映坤教学目标记住郑和下西洋的首次出发的时间、地点及最远到达的地区;了解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史实和我国华侨对南洋开发的贡献;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难点: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教材梳理1、郑和下西洋首次出发的时间年,首次出发的地点。

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

教学过程一、郑和下西洋1、郑和为什么能够下西洋?(条件)2、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目的)3、郑和首次下西洋是什么时候?首航规模有多大?一共几次下西洋?到达哪些地方?(概况)4、郑和下西洋是一次重要的航海活动,它有什么重大意义?或者有什么重大影响?(意义)5、为什么说郑和不愧为世界杰出的航海家?时间最规模最航程最次数最访问的国家最影响二、华侨对南洋的开发1、华侨对南洋的开发与郑和下西洋的关系?2、华侨对南洋的开发所作的贡献?3、华侨对南洋的开发的意义?三、西方传教士的东来1、16世纪末来到中国,为沟通中西文化作出贡献的传教士有哪些?2、西方传教士的贡献有哪些?3、西方传教士东来有什么影响?名词注释华侨:旅居国外的中国人。

华人:①中国人②指取得所在国国籍的中国血统的外国公民。

课堂练习1、许多人认为“世界航海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

而是六百多年前从刘家港出发,远航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航海家()A、鉴真B、政和C、郑成功D、迪亚士2、郑和下西洋是为了()①宣扬国威②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③满足统治者的奢侈生活④加强明朝的中央集权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③④3、郑和七下西洋,并没有像哥伦布等航海家一样,为世界历史带来翻天覆地的转变,可是,它亦取得若干实质成果()①郑和远航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最长的跨洋航行,在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开辟了广泛而稳定的航线,实为人类征服海洋的壮举②郑和远航使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建立起经常而友好的联系,推动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相互了解③郑和远航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的物资交流,同时推动了南亚诸国的开发④郑和远航向亚、非各国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亚、非各国的文明进步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4、假如你跟随郑和的船队下西洋,下面哪些地方是船队没到过的地方?()A、印度洋沿岸B、红海沿岸C、非洲东海岸D、地中海沿岸5、六百多年前,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出航,无论白天、黑夜、阴雨、大雾,船队都不迷失方向,最后成功到达西洋。

第11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11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二 、华侨和南洋的开发
明朝南洋华侨分布
说说华侨对南洋开发的主要贡献
带去国内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和文化 知识,在那里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和 商业活动,华侨与当地人民一起辛勤工 作,为南洋的开发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想一想?我国在什么时候就有人 远涉重洋,到南洋一带谋生
唐代
一.单选题:
1、明朝时所谓的“西洋”是指(A)
7、我国什么时候就有人远涉重洋,到南洋 一带谋生( B ) A、隋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郑和航海路线
据报道,江苏太仓市在2005年,也就是郑和 下西洋600年纪念时,举办“郑和航海节”。结合 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仓”是图中的哪个地方? 2、郑和第一次远航在何时?3、郑和最远到达哪里? 4、请你说说郑和远航的历史意义。
暹罗(今泰 国)
满剌 加 (今马来西 亚)
爪哇及四港 ①建屋技术 (今印度尼 ②耕种技术 西亚爪哇岛 ③把弈棋(围棋)和皮影戏传入苏 及苏门答腊) 门答腊。 锡兰(今斯 里兰卡)和 印度 ①种茶技术 ②纺织技术 ③可治疗疫病的刮痧法。
①佛教 ②音乐及提线傀儡戏等表演艺术。
积极影响: ①增加了中国的声望,增进中
A、曾经越过了赤道 B、比欧洲航海家远航要早
C、所到的国家多
D、次数多,航程远,规模大 5、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的时间是(
A

A、1405年B、1433年C、1553年D、1425年
6、下列对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叙述不正确后共六次下西洋 C、一共到达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 D、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A.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B .大西洋沿岸的西方国家
C.波斯湾红海沿岸
D.地中海沿岸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中国历史七年级年级下册(川教版)第11课《明朝的对外经济交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时候我国对外关系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壮举。

讲授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明朝前期的历史面貌和我国在当时亚洲、世界上的强盛地位,也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与亚非国家人民友好关系的历史渊源。

郑和下西洋讲了三方面的内容:(一)历史背景;(二)经过和内容;(三)历史意义。

这三方面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郑和下西洋历史事件的完整概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记住郑和下西洋首次出发的时间、地点和航海最远到达的地区。

(2)了解我国华侨对开发南洋的贡献和西方传教士的东来的影响。

(3)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讲述法、图示法、比较法、讨论法、启发法等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郑和下西洋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品质。

(2)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感悟到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与交流可以促进国家发展,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

难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四、重难点突破设想:通过阅读教材、读图,学习郑和下西洋的过程。

通过讨论、教师点拨分析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五、教学准备:搜集相关素材(图片、视频、练习);自制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课件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课件
从刘家港启航,到达越南、马 来西亚、 印度等地 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航行东非麻林迪
第五次 1417年6月 第六次 1421年3月
到占城、爪哇,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 、 麻林等国(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往榜葛刺(孟加拉)
第七次 1431年1月 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
在郑船队的主要船种
宝船 长度:120公尺
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和下西洋后, 明朝有许多人到南洋(即今东南亚) 去做工和经商。
郑和下西洋,促 进了南洋的开发。
明朝南洋华侨分布
back
课堂小结
一、郑和下西洋
明 特点:时间长、规模大、到达国家多、

次数多
对 目的: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宣扬国威
外 意义:明朝与30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经济文化交流
济 文
二、南洋的开发 贡献: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和文化 知识
化 影响:为南洋的开发作出贡献。


到达范 到达亚非30多 到达美洲 围 个国家和地区
到达印度
范围最广
三宝庙(马来西亚)
三宝庙 (印尼爪哇岛)
三宝庙(泰国)
下西洋的遗憾
郑和之后不再有郑和?
明朝后期国力下 降,清朝后期闭关锁 国导致中国在世界上 迅速落伍。
提取信息
郑和下西洋之历史意义

明朝与30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义 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成功的原因(条件)
宋朝以来发达的造船业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当时明朝前期经济的发达, 政治的稳定,国力的强盛 郑和个人优秀的品质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人物 郑和 哥伦布 达· 伽马
地区 时间
次数 人数 船数
西洋Leabharlann 美洲印度特点1405-1433年 1492-1504 1497- 年 1498年 7次 4次 1次
27800人 1500人 60人
大船62艘(连小 17艘 船共计200多艘)
时间最早 次数最多 人员最多
4艘(一说 船只最多 3艘)
船只大 大船长151.8 船长24.5米, 120吨100 小 米,宽61.6米 宽6米 吨,50吨
苏禄王墓
1、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在肯尼亚 的穆斯林古墓 上,中国瓷 盘用作装饰。
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
这是1985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而发行的4枚纪念 邮票。画面表现的是郑和以及其下西洋时到达占城、古里等国 受到人民欢迎的情景。
榜葛剌进麒麟图
礼 物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比较表
1、华侨下南洋:
最早——唐朝
大规模——郑和下西洋后
2、主要贡献
华侨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工具和文化知识。与当地人 共同开发。
back
三、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1.西方传教士何时来华?代表人物是谁? (明末清初) (沟通了中西文化) 有何贡献?
(利玛窦、汤若望)
2.西方传教士东来有何影响? 对中国:(1)向中国介绍西方先进的天文 历法、数学、地理等知识。
对西方(2)传播中国文化,17至18世纪,在 欧洲兴起了一股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潮
小结
明 朝 的 对 外 文 化 交 流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出发 时间和地点,最远到达地区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华侨对开发南洋的贡献
随堂练习题:
1、最早派郑和出使西洋的明朝皇帝是 ( B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明英宗 D明仁宗

正式教案第11课_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正式教案第11课_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11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李成君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郑和下西洋首次出发的时间、地点和最远到达的地区,了解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史实和我国华侨对开发南洋的贡献。

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观察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及教科书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从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制作纸船,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郑和下西洋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不惧困难、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品质;通过郑和下西洋及华侨开发南洋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郑和下西洋2、难点: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述、图示、阅读归纳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1、播放《郑和下西洋》视频,提问:上述视频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过渡: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他的远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吧!2、出示课题: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3、出示学习目标:过渡:下面我们首先学习郑和下西洋二、导入新课:(一)、郑和下西洋(板书)请同学们看P66小字和注解后思考:1、郑和何许人也(请学生回答)2、西洋是什么地方?同学们在书上找一找,教师在图上指出,(明朝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地区、印度洋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过渡:明成祖为什么要派郑和下西洋呢?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1)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2)宣扬国威(3)寻找建文帝过渡:知道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下面让我们来学习一下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课件显示问题,学生齐读P67第一段大字,然后从书上勾出答案,并请学生起来回答)4、郑和下西洋的概况(1)郑和下西洋的次数(2)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出发点、经过哪里、最后到达哪里?(3)郑和下西洋一共到达过多少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的地区?5、我们来看一看郑和的船队。

(课件显示图片)6、学生讨论,郑和下西洋会遇到哪些困难?(巨大风浪、恶劣天气,迷路、外来攻击等)7、学生讨论:郑和完成远航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成功的原因?)学生自由回答?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的运用、国力强盛、经济发展、郑和个人的才能等。

第11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11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 到达美洲 地区
4艘(一说3艘)
120吨,100吨, 50吨 到达印度
船只最多 海船最大 范围最广
华侨对南洋的开发
• 结合右图指出南洋包括哪些范围? • 答案:东南亚地区 • 我国在什么时候开始有人到南洋去谋生? • 大规模去南洋是在什么时候?华侨对南洋 的开发做出了哪些贡献? • 答案:到南洋去谋生的华侨带去了先进的 生产技术、工具和文化知识,在那里从事农 业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为南洋地区的开发做 出了重要的贡献。
上帝的使者——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 利玛窦、汤若望等传教士东来,不仅带来了基督教,还带来了先进的自然科 学,可惜未能引起统治者的重视,错失了发展的机会!
利 玛 窦 在 中 国
第11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郑和下西洋
• 一、导入新课
• 下图是什么动物?它原本生活在哪个地区?同学们知道这种动物最早 是由什么人引入中国的吗?
• 答案:长颈鹿、非洲、郑和
• 那么郑和是个什么人呢? • 他为什么呀要到非洲去呢? • 他去干什么呢?
这就是我们学习本课要解 决的问题
郑和下西洋同哥伦布、达·伽马航海比较表
人物 地区
郑和 西洋
哥伦布 美洲
达·伽马 印度
比较结果
航海情况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时间最早
次数
7次
4次
1次
次数最多
人数
27800人
1Hale Waihona Puke 00人60人人员最多
船数 船只大小 到达范围
大船62艘(连小船共计 17艘 200多艘)
大船长151.8米,宽61.6 船长24.5米,宽6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明朝时期,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不仅对中华 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世界文化 的多样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华文化与世 界其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丰富了世界文化 的内涵,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对全球贸易的发展产生了 积极的影响
明朝时期,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贸易,与世界 各国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关系。这种贸易往来 不仅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也 对全球贸易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 ,明朝时期也是西方传教士向东方传播教义 的重要时期,这种宗教文化交流也对全球文
民间贸易
明朝民间商人也积极参与对外贸 易,形成了许多著名的商帮,如 闽商、晋商等,他们在海外设立 商行、开展贸易活动,促进了中
外经济交流。
明朝的文化交流
1 2 3
儒家文化传播
明朝时期,儒家文化在海外广泛传播,许多外国 学者来华学习儒家经典,中国也派遣学者出访传 授儒家思想。
艺术交流
明朝的绘画、书法、陶瓷等艺术形式对海外产生 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元素,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5 总结
明朝的对外经济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
明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鼎 盛,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 乃至欧洲的贸易往来频繁,中国 的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深受
海外市场欢迎。
朝贡贸易
明朝实行朝贡贸易政策,与周边 国家和地区进行官方贸易,通过 互赠礼物和商品交流,加强了政
治和经济联系。
强调明朝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重 要地位和影响。
02 明朝的对外经济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的复兴
海上丝绸之路是明朝对外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明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达到了鼎盛。
明朝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地区进行贸易往来,互通有无,促 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课件(24张)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课件(24张)

郑和下西洋(油画)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 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道)。
——郑和
郑和下西洋宝船复原模型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最大的是宝船,长44丈4尺,宽18丈,载重量800吨。这种 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 动。
郑和下西洋所用的航海仪器
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
这是1985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而发行的4枚纪念邮票。画面 表现的是郑和以及其下西洋时到达占城、古里等国受到人民欢迎的情景。
华侨对南洋的开发
明朝南洋华侨分布
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利玛窦
利玛窦(1552—1610),意大利传教士。1582年(明万历十年)到达 中国,1610年5月11日卒于北京。在中国用中文编译有《几何原本》(与徐 光启合译)、《乾坤体义》等数学和天文学著作;编绘多种世界地图, 推动 了中国地理学的发展。他还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 译为西文,为中西科学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
第11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郑和下西洋 ■华侨对南洋的开发 ■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王月富
南京郑和纪念馆
三宝庙(马来西亚)
三宝庙(泰国)
三宝庙(印尼爪哇岛)
交往、冲突、闭关
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朱棣
郑和
郑和(1371—1435),本姓马,云南人,回族。祖父和父亲都从海路到过伊斯
兰教圣地天方(今沙特阿拉伯),郑和自幼受家庭探险精神熏陶。后来他入宫做了 太监,被派往燕王府。朱棣即帝位后,赐他姓郑名和,人称三宝太监。1405—1433 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
郑和航海图(局部)
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都能准确地到达目的地,靠的就是航海罗 盘、航海图和牵星图等一系列辅助仪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数 船数
27800人 大船62艘(连小 船共计200多艘)
1500人 17艘
60人 4艘(一说3艘)
人员最多 船只最多
海船最大 范围最广
船只大小 大船长151.8米, 宽61.6米 到达范围 到达亚非30多个 国家和地区
船长24.5米,宽6米 120吨,100吨, 50吨 到达美洲 到达印度
郑和下西洋特点:时间(1405—1433) 、次数多 (七次) 、规模大、到达地区远(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 影响深。
材料分析题参考提示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说郑和下西洋“半途而废”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郑和远航是为加强海外联系,不是去发展经济。郑和的远航是政治 目的,与哥伦布航行的海外扩张的经济目的有本质的不同。由于下西洋的 开支巨大,导致明朝国库空虚,下西洋被迫终止。也就是说:从商业角度 看,下西洋并没有给明朝带来多大的实际利益,这样的对外开放对明朝的 发展也没有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 (2)现在的中国也实施对外开放,30年的历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伟大成就。请思考:明朝前期的对外开放与中国现在的对外开放有什么差 别呢?
D)
D、红海沿岸和非
洲东海岸
4、选出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 (
A、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对外贸易
B、郑和第一次出使到达苏门答腊后返回 C、郑和远航扩大了中国和亚非拉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D、郑和远航比哥伦布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D

材料分析题:郑和七下西洋的遗憾与启迪
题目: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为加强与海外联系,并宣扬国威,命郑和率 领船队出使西洋。 材料二:“支费浩繁,库藏为虚” ,是终止下西洋的直接原因。永乐年间, 新建和改建了约二千艘海船。这些船只主要用于下西洋。其中每只宝船造 价约需五、六千银两。此外,还要加上各种赏赐品的费用。据说大约花了 六百万银两。而直至明中叶时,财政每年税收不过三百余万两。如此宣扬 国威的收获之一,是朝贡使臣大量涌至。永乐年间,每年来贡的外国使团 平均七个。在第六下西洋回朝时,竟有十六国遣使臣一千二百人同时来朝! 对这些外邦朝贡者,按规矩还要赏赐。明成祖曾说:“朝廷取四夷,当怀 之以恩。今后朝贡者,悉以品级赐赍,更加厚不为过也。” 以上还没有 计算生还者要赏赐;死去的大约一万人则要抚恤。在不堪重负的情况下, 这些壮举只好中止。 思考:1、郑和下西洋“半途而废”的原因(为何七次后不再继续) 2、明朝前期的对外开放与中国现在的对外开放有什么差别
提示:明朝前期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为了炫耀自己,主要是“走出去”,而 我们现在的对外开放,不但是“走出去”了,更重要的是“引进来”了。 我们引进了外国先进的经验、管理、技术等等,为我们自己的发展服务, 从而推动了我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3)国家尚且要注意学习他国的先进之处,那我们个人呢? 提示:应该多向他人学习,借鉴他人的长处,促进我们自己的成长。
第八学习主题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2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郑和下西洋(油画)
南京郑和纪念馆
图 片 欣 赏
江苏太仓浏河镇郑和纪念馆
江苏苏州郑和纪念馆
云南郑和墓和纪念亭
三宝庙(马来西亚)
三宝庙(印尼爪哇岛)
为什么在国内外会 有如此多的有关郑和 的遗迹?人们至今还 在纪念他吗?。
三宝庙(泰国)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条件
1、目的: (1)加强与海外联系,扩大政治影响,宣扬国威。 (2)寻找建文皇帝。 (3)搜集海外奇珍异宝,以供官员挥霍。
2、条件: (1) 郑和屡建奇功,深得成祖赏识、信任,他吃苦耐 劳、英勇无畏,才能卓著。(主观条件) (2)明朝前期国家统一,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力强 盛。(政治经济) (3)天文、 地理、 航海知识的积累, 造船业发达,罗 盘针的使用。(科学技术) (4)船队船长、舵手船员群策群力,通力合作。(重要 条件)
1、16世纪晚期来到中国,为沟通中西文化做出贡献的 传教士有哪些?(教材P69小字首段)
利玛窦、汤若望
2、利玛窦、汤若望的贡献有哪些?(教材P69小字二 段) 把西方先进的天文历法、数学、地理等知识 介绍到中国,同时也把中国文化传到了西方。 3、西方传教士东来有什么影响?(教材P69小字末段)
在传教的同时,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在西 方,欧洲兴起了学习中国的热潮;在中国,天文历法、 数学、地理等知识的传入,拓宽了国人的视野,使我 国天文学体系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一些传教士以此为 掩护,搜集中国的情报,却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巩固提高
单项选择题:
1、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出发的时间和地点是 (
A、1405年 占城 C、1433年 占城
B、1405年 刘家港 D、1433年 刘家港
B)

2、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明太祖朱棣派遣
B
B、目的是为了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C、西洋即今天的南洋 D、先后六次出使西洋
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以下哪一个地区: ( A、占城、爪哇、苏门答腊等地 B、印度古里 C、吕宋、文莱一带
第二目内容
华侨对南洋的开发
明朝南洋华侨分布
华侨对南洋开发的主要贡献:
他们带去了国内先进的 生产技术、工具和文化知识, 在那里从事农业、手工业生 产和商业活动,为南洋的开 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三目内容
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自学内容
利玛窦简介
利玛窦(1552—1610),意大利传教士。1582年(明 万历十年)到达中国,1610年5月11日卒于北京,终年59岁。 在中国用中文编译有《几何原本》(与徐光启合译)、《乾坤 体义》等数学和天文学著作;编绘多种世界地图, 推动了中 国地理学的发展。他还将《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等译为西文,为中西科学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
第一目内容
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明朝第 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 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 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 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明成祖的统治时 期被称为“永乐盛世”。 郑和(1371—1435),本姓马,云 南人,回族。祖父和父亲都从海路到过伊斯 兰教圣地天方(今沙特阿拉伯),郑和自幼 受家庭探险精神熏陶。后来他入宫做了太监, 被派往燕王府。朱棣即帝位后,赐他姓郑名 和,人称三宝太监。1405—1433年,郑和 先后七次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P67末段)
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 文化交流,使明朝和三十多个国家建 立了友好关系。郑和下西洋比著名的 欧洲航海家哥伦布的远航早半个多世 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 世界杰出的航海家。
郑和下西洋给我们的启示: 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与海 外的联系。郑和每到一处,礼尚往来, 公平交易,友好相处,充分体现了中国 人民酷爱和平的美德。我们今天应当发 扬郑和远航精神,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 开放政策,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和 谐相处,互惠互利,和平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莱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 及沿岸一带。
刘家港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郑和下西洋同哥伦布、达·伽马航海比较
人物 地区 时间 次数 郑和 西洋 1405-1433年 7次 哥伦布 美洲 达·伽马 印度 1497-1498年 1次 比较结果 时间最早 次数最多
航海情况
1492-1504年 4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