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经济文化交
概括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概括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化交流最为广泛的时期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外文化交流的途径1. 外交往来:唐朝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上都十分强盛,多次与周边国家进行外交交流,这也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2. 商业贸易:唐代经济发达,商业贸易繁荣,许多外国商人来到唐朝进行商业贸易,也促进了中外文化间的交流。
3. 学术交流: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儒门学术繁荣时期。
唐代的大教育家魏征曾经担任了公元618年至626年的翻译官,为中外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1. 宗教思想:唐代佛教盛行,许多外国僧人来到唐朝传播佛教,也带来了佛教教义、经典等宗教思想。
2. 文学艺术:唐代文学艺术之风盛行,吸引了很多外国人前来学习,同时也对外传播了唐代的文学艺术成就。
3. 科技医学:唐代经济发达,科技医学方面也十分发达。
唐朝多次进行海外探险、科技考察等,在科技医学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吸引了外国人前来学习、探讨。
三、具体交流成果1. 《大唐西域记》:唐朝大文学家玄奘在住持鎏金寺时,在公元627年至645年之间,历时19年,经西行取经之路,走过了15000千米,到达印度等国,取得大量翻译大量佛典文献。
他将所学记述成书,即为《大唐西域记》。
2. 忘书室的书:忘书室为唐代名士韩愈私人收藏书籍之处。
其中不乏外传的书籍,如有《护法论》等。
3. 西安的回民街:中国早期的伊斯兰教徒,即回族,自唐代便大量涌入中国。
在唐朝中后期,回族就被分为数支,其中就有多数回族居住在西安,形成了以大清真寺为中心的回民街。
总之,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十分广泛而深入的,不仅让中国吸收了许多先进的外来文化,也让中国的文化得以传播到世界各地。
中外交通贸易的文化交流
中外交通贸易的文化交流在现代全球化经济的背景下,交通贸易成为了国家之间合作的重要领域。
在这个过程中,文化交流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方式。
中外文化交流成为了中外交通贸易中的一大亮点。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中外交通贸易的文化交流。
一、商业文化交流商业文化交流是中外交通贸易中最为显著的表现。
在现代全球化经济下,商业贸易是国家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
中外企业之间进行文化交流,有助于彼此加深了解,促进商业的发展。
例如,中国的阿里巴巴公司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为各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同时,随着更多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外企业之间的合作也在不断加深。
二、技术文化交流技术文化交流在中外交通贸易中也相当重要。
在现代高科技的时代,科技的创新成为了国家之间竞争的重要方面。
中外企业之间进行技术的交流,能够促进技术水平的提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例如,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外国企业来到中国进行学习,推动了中国的高铁技术更加先进。
三、人文交流人文交流是中外交通贸易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文化的交流成为了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象征。
中外人员之间的交流,能够促进中外之间的友谊,加深中外之间的了解。
例如,最近中国在全球推广“中国文化年”,以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
同时,也吸引了外国人到访中国,增加了中外人员之间的文化交流,从而增强了中外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
四、教育文化交流教育文化交流在中外交通贸易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教育的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而教育也是人们获取文化知识的途径。
中外学校之间进行教育交流,能够促进中外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强两国学生之间的友谊。
例如,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孔子学院的建设,向外国人推广中国文化和语言,同时也吸引了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习。
无论是商业文化交流,技术文化交流,人文交流还是教育文化交流,都有助于中外交通贸易之间的合作,使得中外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更加紧密。
列举出几个中外交流的事例
列举出几个中外交流的事例1. 文化交流
中外文化交流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形式,例如:
•中国诗歌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
•外国艺术品在中国展览
•音乐、舞蹈等文艺交流活动
2. 经济贸易合作
中外经济贸易合作是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方式,例如:
•中国与外国企业之间的合作项目
•外商在中国投资兴业
•中外贸易展览会的举办
3.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有助于国际学术界的互联互通,例如:
•中外学者之间的学术研讨会
•知识产权保护与合作的研究
•学术论文的国际期刊发表
4. 人员交往
人员交往是中外交流的基础和动力,例如:
•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与生活
•中外企业人员间的交流与合作
•旅游交流与文化体验
5. 科技创新合作
科技创新合作有助于推动中外之间的科技交流,例如:
•中外科技企业的合作研发项目
•国际科技展览会的举办
•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合作
6. 医疗卫生合作
中外医疗卫生合作有助于提高医疗水平,例如:
•医学教育与培训的合作
•医疗器械的进口与合作研发
•疫苗研发与疾病防控的合作。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作文
中国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秦砖汉瓦;无论是周礼汉制,还是传说典故,无论气宇轩昂的兵马俑、波澜依旧得隋朝大运河,还是孟江女的凄婉悲恸哭声,萦绕在耳边的纤夫的号子,沉淀了千年的沉浮、繁华、屈辱、悲愤,这些文化遗产烫帖了坎坷的心灵,将肃穆呈于世人。
她也像一棵千年古树,一方面根深蒂固,枝繁叶茂;一方面又含有一些枯枝败叶。
儒家、佛家、道家文化形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尤其是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
中国的先哲们给后人留下了丰美的历史宝藏,也留下了沉重的历史包袱。
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文化体现在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
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从卖菜的小贩手里接过找来的零钱?中国古代的许多知识分子在青年时期往往尊奉儒家文化,奋发图强;当仕途多有磨难,到了晚年时又遁入佛、道文化,从佛老思想中寻求内心的安宁。
儒家文化就好比一架云梯,激励着仁人志士们努力攀登,去摘取事业的果实;而佛、道文化就好比是一张安全网,有人从云梯上跌落下来,就有这张大网将其接住。
儒家文化与佛、道文化这两极文化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稳定发展的中国文化系统。
儒家文化注重家庭关系,宗族血统,讲究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以亲情、血缘为纽带,延伸到社会,讲究四海之内皆兄弟。
中国自古以来不断遭受外族侵略,因此不断地修筑长城,闭关自守。
受此影响,中国文化也演变成了保守的陆地文化,对外来文化有很大的排他性。
中外交流对中国的意义
中外交流对中国的意义摘要:一、引言1.中外交流的重要性2.文章目的与结构安排二、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1.丰富中国文化内涵2.促进中国民族文化自信3.提升中国在世界文化舞台的地位三、中外经济交流的意义1.推动中国经济增长2.提高中国产业结构水平3.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四、中外政治交流的意义1.加强国际间的友好合作关系2.促进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3.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五、中外科技交流的意义1.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2.提高中国科技水平与国际竞争力3.推动产业升级与转型六、中外教育交流的意义1.提高中国教育质量与国际化水平2.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3.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友谊七、中外交流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1.文化差异与观念碰撞2.经济利益与安全风险3.政治体制与价值观念的分歧4.加强沟通与合作,增进互信与了解八、结论1.中外交流对中国的重要意义2.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展望正文:中外交流对中国的意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外交流在中国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文化交流、经济交流、政治交流、科技交流、教育交流等方面,探讨中外交流对中国的意义,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展望。
一、引言1.中外交流的重要性中外交流作为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中外交流,中国在世界舞台上逐步崛起,成为国际事务的重要参与者。
2.文章目的与结构安排本文旨在系统阐述中外交流对中国的意义,分析其在各个领域的积极作用,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文章结构如下:二、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1.丰富中国文化内涵中外文化交流促使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融合,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各种外国文化元素的融入,使得中国文化更加丰富多样,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促进中国民族文化自信中外文化交流使中国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文化,同时也让世界了解中国。
在文化交流中,中国民族文化得到了传播与弘扬,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
第15课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15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基础知识巩固】1.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的时间是()A.1405年 B.1416年 C.1421年D.1433年2.郑和下西洋的次数是()A.4次 B.5次 C.6次D.7次3.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是()A.广州 B.刘家港 C.咸阳D.上海4.郑和下西洋时,不可能经过的水域是()A.渤海 B.印度洋 C.南海D.马六甲海峡5.郑和下西洋换回的货物不包括()A.丝绸 B.珍珠 C.宝石D.香料6.为防止商人冒充贡使,向贡使发放贡舶“勘合”凭证的是()A.明成祖时B.明太祖时C.明洪武时D.崇祯帝时7.外国贡使制度逐渐衰落是在( )A.元朝中叶 B.明朝中叶 C.清朝前期D.清朝后期8.耶稣会传教士开始到中国传教是在明朝( )A.洪武年间 B.永乐年间 C.嘉靖年间D.万历年间9.明末清初,外国传教士纷纷来华,利玛窦是最著名的,他是()A.意大利人 B.德国人 C.荷兰人D.英国人10.崇祯皇帝时,聘任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等制定历法,当时主持这一工作的是()A.宋应星B.徐光启C.李时珍D.郦道元11.清朝初年,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出掌钦天监,制定了()A.《大明历》 B.《大统历》 C.《坤舆万国全图》D.《大清时宪历》12.识读下图:请回答:(1)上图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哪个朝代?(2)该事件的基本航线怎样?13.从1405年开始,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率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即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显示中国的富强)材料二我国当代明史专家吴晗曾指出,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
这样大规模的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
”材料三英国著名汉学家李约瑟这样评价郑和下西洋:东方的航海家……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请回答:(1)今年是郑和开始下西洋多少周年?根据材料一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为什么说丝绸之路是古代中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
为什么说丝绸之路是古代中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是古代中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这一观点的确有其深刻的道理。
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得以互通有无,促进了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本文将探讨为何丝绸之路被视为古代中西方交流的关键通道。
一、经济交流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经济交流。
古代中国以丝绸作为主要出口商品,通过丝绸之路将丝绸等货物运往西方,从而带动了中西方贸易的发展。
同时,西方也向中国输出了大量的黄金、银器、玛瑙等商品,实现了互利互惠的贸易合作。
这些贸易活动带来了繁荣和富裕,推动了中西方经济的发展。
二、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也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经过漫长的旅途,东西方人民相互接触、相互学习、相互交流。
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以及中国的医学、数学、哲学等知识被带到了西方,西方的艺术、音乐、宗教等文化也逐渐传入中国。
这些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丰富了两个文明的内涵。
三、科技交流丝绸之路为中西方之间的科技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东方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以及西方的农业、冶金等技术在交流中相互传递,不断催生出新的科技成果。
这种科技交流不仅推动了中西方科技的进步,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宗教交流丝绸之路还带动了东西方之间的宗教交流。
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宗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影响了中国的宗教信仰,丰富了中国的宗教文化。
与此同时,中国的道教、儒教等传统宗教也逐渐传入西方。
宗教的交流促进了中西方宗教的多元化与交融。
五、民间交流除了经济、文化、科技、宗教等方面的交流外,丝绸之路还促进了中西方民间的交流。
商人、旅行家、学者、艺术家等各类人士在丝绸之路上互相交往,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民间文化。
这些交流不仅促进了友谊与合作,也推动了中西方社会的发展。
综上所述,丝绸之路在古代中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通过经济、文化、科技、宗教和民间交流,中西方之间的隔阂与距离被缩小,促使两个文明互相启发、互相借鉴、互相交融。
中国对外交往史
专题七对外交往史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一、汉朝中外交流: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2、开通丝绸之路;隋唐时进一步向西延伸至西亚、欧洲。
(了解丝3、设西域都护府;绸之路路线及开通历史意义。
)二、唐朝中外交流:(唐朝是一个兼容并蓄的开放王朝,对外交往总体上比较活跃)1、开放性的国际性大都会:长安;2、玄奘西行印度取佛经;3、鉴真东渡日本传佛法;4、日本多次派“谴唐使”来华学习交流。
三、元朝中外交流:开放性国际性大都市:大都(今北京)马可·波罗来华四、宋朝时商业繁荣(陆、海丝绸之路非常活跃),对外贸易空前活跃。
(世界第一大港:泉州)五、明朝中外经济文化交流:1、郑和下西洋:促进明朝与亚非国家(未到达欧洲)经济文化交流;2、外国贡使来华:3、明末清初传教士纷纷来华。
(利玛窦、汤若望)六、清朝对外政策:闭关锁国(限制对外经济文化交往,只保留广州为唯一的通商口岸),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清政府:四次侵略战争后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一、建国后外交成就:(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20世纪50 年代的成就:1953年底,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2.20世纪70年代:①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第26届联合国大会);②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③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④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20世纪90年代: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4.2001年: ①中国加入WTO;②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APEC会议是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③促成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二、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和意义1、原因①主要原因: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根本原因)②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2、意义: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营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中日关系史一、古代:日唐朝时日本实行大化改新(646年)学习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二、近现代:明治维新后,日本发动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1、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通过签订《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及澎湖列岛。
宋元时期,中外科技、文化和经济交流的经典事例
宋元时期,中外科技、文化和经济交流的经典事例
1、指南针:沈括《梦溪笔谈》首先记载了指南针和地磁偏角。
介绍了四种支挂磁针的方法。
一是浮于水面,二是放在指甲儿上,三是放在碗沿,上,四是线缕悬挂。
宋军中配备有指南鱼,后来发展为罗盘(水罗盘)。
最晚在北宋后期指南针已用于航海。
2、活字印刷:由于雕版印刷的普及,北宋形成了不少印书中心,因此而形成了不同版本。
国子监刻印的书称监本。
民间书坊刻印的书称坊本。
地方官府的称库本(公使库)。
北宋三大印书中心:杭州、西川(四川),福建,其书依次为杭本,蜀本,建本,福建建阳麻沙镇书坊的书世称麻沙本。
3、火药武器:炼丹家之功。
硫磺(S)、焰硝(KNO3)和木炭(C)的混合物。
.唐朝孙思邈《丹经》中已有记载。
唐末天佑年间战争中已有火药箭“发机飞火”。
北宋时,.火药武器已开始普遍使用。
曾公亮,丁度《经总要》(中国第一部官修兵书,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军事百科全书)中记载了三种配方和十几种火药武器名称:火箭,火炮,蒺藜火球毒药烟球,飞火枪,火鸡,竹火鹞,铁嘴火鹞等。
南宋军队中又有枪,突火枪,铁火炮,霹雳炮等。
当时的霹雳炮和震天雷威力极大。
南宋初年即开庆元年(1259),寿春(今安徽寿县)军民陈规发明“突火枪”管形火器,在竹筒内装火药和“子窠”。
它们是后世金属枪管和子弹的前身。
到了元朝,有了铜铁铸造的管壮火器一铳和炮。
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的协同发展
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的协同发展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愈发频繁。
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人们相互了解,增进友谊,还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而在经济合作的基础上,文化交流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的协同发展正成为推动世界经济繁荣的重要动力。
一方面,文化交流为经济合作提供了重要基础。
各国在文化交流中相互学习,吸取对方优秀的文化成果与经验,从而促进了经济的融合和共同发展。
例如,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中方借鉴了西方的管理经验和创新理念,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文化交流还为不同国家开展贸易合作提供了契机。
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人们对于异域文化也有了更多兴趣与了解,这进一步提高了对各国产品的需求,促进了经济合作的拓展。
另一方面,经济合作也推动了文化交流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让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变得更加频繁,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逐渐增多。
随之而来的是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员往来也日益增加,为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例如,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必须了解当地文化与习俗。
这就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加强。
而在企业之间的交往中,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这进一步提升了文化交流的意义和价值。
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的协同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增长,也加强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在对外经济合作中,文化交流不仅是企业拓展市场的手段,更是加深友谊和增进理解的纽带。
通过文化交流,人们对于异国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得到了更广阔的视野。
这不仅有助于消除误解和偏见,还能促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
友好的文化交流不仅是合作的基础,也是国际社会发展的有力推动力量。
然而,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的协同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和传统习俗的差异是阻碍文化交流的一大障碍。
在进行合作前,双方必须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其次,经济合作带来的贸易争端和竞争也可能对文化交流产生负面影响。
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典例
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典例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相互融合的文化元素也随之产生。
中西方的经济、政治、艺术等各个领域的交流、融合不仅丰富了文化内涵,也有力地推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这里,我将介绍一些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典型例子。
一、餐饮文化的交融在餐饮文化方面,中西方的融合也是比较显著的。
西方烤肉、披萨、汉堡等食品在中国广泛流传;在西方国家,中国餐厅也越来越受欢迎。
中餐的美食如春卷、糖醋排骨等并不矛盾地融入到西餐中,形成了很多中西餐混搭的餐饮形式,如中华烤鸭披萨、麻婆豆腐堡等,更是充分展示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二、服装文化的交融在服装文化方面,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重要体现。
当代服装趋势中,旗袍、唐装、中式手绘等传统的中国文化服装已经成为国际时装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有些对称腰身、用全透明的立体工艺体现主题的背心等,更是有很多的西方设计师通过中国传统服饰的元素进行了予以整合,展现出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精髓。
三、建筑文化的交融建筑领域中,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也是显而易见的。
中式设计手法在国际现代建筑中运用,加强了空间的感染力;同时,西方建筑元素也被完美地嵌入到中国建筑中,令中式文化为其增色不少。
例如,钱穆以西方建筑规制和精神为中式建筑进行改造和升华,使中式建筑更为精致优雅。
四、音乐文化的交融中西方音乐文化也发生着交融。
从传统串烧乐,到现在风靡的跨界音乐,中西方的音乐元素融合渗透无处不在。
例如,金属乐队乐器与古典乐乐器的交融,中国传统民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也是中西方文化的代表之一。
总而言之,中西方文化在许多方面产生了交融,海洋之滨的中国与西方之国在文化的采撷上更是畅通无阻。
通过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及其元素的混合、融合,大大地拓宽了文化的内涵,创造出更多元、开放和多样化的文化世界,也为两个国度的友好关系和友好交流奠定了基础。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实现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的融合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实现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的融合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趋势的加速,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成为各国追求的重要目标。
而航线的开辟,对实现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的融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开辟文明交往航线、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的融合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开辟文明交往航线:促进国家间文化交流开辟文明交往航线,是促进国家间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
从古至今,不少国家都是通过海上交通进行文化交流的。
例如,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一条连接中南半岛、马来群岛、南亚、非洲东岸和中东的海上贸易走廊,逐步成为南北文化交流的通道和影响力圈。
进入现代时代,文明交往航线的发展更加快速。
西班牙的凯旋航线、葡萄牙的南洋航线、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都是文化交流航线的代表。
这些航线不仅促进了东西文化传播,而且也造就了欧洲殖民统治,推进了文化的多元化。
二、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的融合:实现互惠互利航线的开辟不仅推动了文化交流,而且也创造了经济价值。
例如,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了东西方商贸的桥梁,推动了中外经济的发展,成为了连接彼此互动的平台。
另外,文化交流常常带来了外来文化和好处。
美食、旅游、医疗、艺术等领域,都在将不同的文化进行交融,带来更多的消费和商机。
发展文化旅游,宣传文化产业等都将有利于推动本国经济发展。
三、深化人民友谊: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航线的开辟不仅促进了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的融合,也进一步深化了人民之间的友谊。
不同国度之间的文化交流,文化展览,文化表演等不仅仅是文化带来的。
也是相互学习和认识的过程,通过这种交流更容易打破文化信息的壁垒,从而加强沟通和友谊,促进和平和稳定发展。
这样的人文交流和平共处的展示,将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确保世界永久的稳定。
在此,我们认为航线的开辟是实现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的融合的有效途径。
在这个新的时代里,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
这样不仅可以在文明历史上留下足迹,也推动国家间的联系,使人民之间的友谊更加深色极致。
中外交流知识点总结
中外交流知识点总结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外交流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经济、文化、教育还是科技等方面,中外之间的交流都在不断地加深和扩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了解中外交流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总结中外交流的知识点,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个话题。
一、政治交流政治交流是中外交流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在政治交流中,两国之间的领导人和政府官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对话和交涉,解决双方之间的分歧和问题。
同时,政治交流也包括了两国之间签订的各种国际条约和协议。
例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订《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等都是政治交流的具体体现。
政治交流的知识点涉及到国际关系、外交政策、国际法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两国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规避风险,保护自身利益。
二、经济交流经济交流是中外交流中最活跃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一环。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几乎所有国家都有着经济联系。
在经济交流中,两国之间进行了大量的贸易、投资、金融等活动。
中国与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的经济交流尤为密切。
经济交流的知识点涉及到国际贸易、国际投资、跨国公司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国际经济形势,洞察国际市场机会,积极开拓国际经济合作。
三、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中外交流中最丰富也是最有特色的一环。
在文化交流中,两国之间进行了大量的艺术、教育、旅游、体育等活动。
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色饮食、传统节日等在国际上备受关注,而西方的音乐、电影、时尚等也深受中国人喜爱。
文化交流的知识点涉及到文化交流政策、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引进国外优秀文化,提高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程度。
四、教育交流教育交流是中外交流中最基础也是最有前景的一环。
在教育交流中,两国之间进行了大量的学生交流、学术交流、教育资源共享等活动。
《中外文化经济交流》-完整版课件
贡使制度
1、什么叫“贡使制度”? 指外国使节来华朝贡的制度。
2、了解明朝的贡使制度。
(1)、明朝发放凭证,允许附载商货贸 易; (2)、对外国贡品回赠超值,对附载商 货超值收购,加重了明朝的财政负担。
从课本中找出史实依据,说明 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 上 的壮举”?
算一算:明朝的贡使制度上一笔 盈利的买卖还是一笔折本的买卖?
它反映了明朝政府的一种什么心 态?
大国至上
明朝万历年:开始有耶酥会教士来到中国。 耶酥会:传播天主教教义的宗教组织
明末清初:传教士纷纷来华。 传教士来华的目的是什么呢? 在中国传教
二位“中国通”
利玛窦:意大利传教士,明明朝时来到中 国,与徐光启全作翻译<<几何原本>> ,还将中国的<<四书>>翻译为西文。
汤若望:德国传教士,制定<<大清时宪 初
郑和下西洋 外国朝贡
出>进
明代初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 “既出又进”到明末清初的“ 只进不出”的变化,说明了什 么?
外国传教 士来华
进
明代初期国力强盛, 到明末清初开始衰落 ,同国外的差距开始 拉大。
• 谢谢
郑和下西洋
人物 航线 时间 次数 人数 规模
作用
郑和 刘家港——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
1405年——1433年 7次
27000人 52艘
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明朝的贸易主要来自海上。外国贡使制 度是明朝与外国贸易的主要形式。规定如下: 一、以外国朝贡,中国回赐的方式进行。
二、对海外诸国朝贡有严格限制。
1、人员多 2、船大 3、船队规模大 4、航行距离远
这些资料还说明了什么?
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的协同发展
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的协同发展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的协同发展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各国间交通的便利,人们的跨国交流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而是逐渐深入到文化的领域。
在这种背景下,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的协同发展既促进了社会的多元化,又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首先,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文化交流的深入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理解与友谊,消除误解与偏见。
当两国或多国建立起更加密切的文化联系时,人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他们彼此的价值观、习俗和传统,从而减少文化冲突和贸易壁垒。
同时,经济合作的加强也促进了文化交流的深化。
经济的蓬勃发展需要各种资源和市场,而文化交流正好提供了这样的契机。
通过文化交流,人们可以发现和了解其他国家的独特资源和市场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合作的发展。
因此,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其次,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的协同发展助推了创新与发展。
文化交流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能为创新提供新的思维模式和创意灵感。
各国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常常孕育出许多独特的文化产品和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可以传播本国的文化,也可以富有创意地融入到其他国家的市场中。
例如,中国的京剧在海外市场上广受欢迎,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同时,经济合作也为文化交流的深化提供了支撑。
经济的发展需要各种商业模式和市场机制的创新,而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正好提供了这样的创新源泉。
经济合作不仅带动了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也推动了经济模式和商业方法的创新与进步。
第三,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的协同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文化交流的深化有助于增进各国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减少冲突和对抗。
当人们更加了解和欣赏彼此的文化时,就能更好地建立和谐的国际关系。
同时,经济合作的发展也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基础,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因此,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的协同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试论唐朝时期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试论唐朝时期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摘要唐朝时期,可谓是古代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鼎盛时期。
本文首先对于唐朝时期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相关的概述,然后对于唐朝时期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唐朝时期;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前言在经济文化都相对繁盛的唐朝时期,无论是西方经济文化的流入,还是中原经济文化流出到西方,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丝绸之路的进行更是对于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力。
丝绸之路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与繁荣。
一、唐朝时期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内容与形式(一)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唐朝时期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的交流、科学技术的交流以及艺术文化的交流。
唐朝时期的中西物质文化交流发展最为繁盛的时期就是唐代的丝绸之路时期。
当时由中原传入西方的物产主要包括了丝绸、纸张和农作物等。
而西方传入中原的物产主要是一些金属器具以及宝石等物质。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农作物,比如菠菜就是在这个时期传入的。
唐朝时期中西科学技术交流也十分频繁。
在这个时期,民间有人前往印度学习制糖的技术,并且将印度甘蔗的种类等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也是在唐朝时期,印度的制糖技术在中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除此之外,西亚和南亚的医学和天文学领域的内容在中国也进行了广泛的传播。
而唐朝的药学、农业生产技术、制陶技术等也位于世界前列,都均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西方的艺术文化在唐朝时期也大量传入,比如宫廷贵人穿胡服、学习西域乐舞等都是最为明显的表现。
从客观角度而言,这些西方艺术文化的传入对于盛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独具艺术魅力的西域舞蹈在这个时期传入中国,并且获得了良好的发展。
(二)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唐朝时期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使节、互市贸易和朝贡贸易、游牧民族、僧人以及书籍。
使节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与外国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与外国的交流与合作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与外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着悠久历史,并且在当代发展中日益重要。
本文将从历史、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探讨中国与外国的交流与合作。
一、历史交流与合作中国与外国之间的历史交流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代。
丝绸之路是由中国与其他亚洲和欧洲国家之间的商贸、文化和科技交流而形成的重要通道。
中国古代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通过这条古代陆上贸易路线传到了欧洲,而西方的黄金、玛瑙等也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国。
这种经济交流不仅拉近了不同文明之间的距离,也推动了科技、艺术和宗教的交流。
二、经济交流与合作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与外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也日益密切。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陆续与许多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开放市场,吸引外国企业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积极走向国际市场,与外国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和市场开拓。
这种经济交流与合作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为外国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三、教育交流与合作教育交流是中国与外国交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留学生来华学习,建立了众多的留学生奖学金项目。
同时,许多中国高校也与外国大学签署合作协议,互派教师交流、开展学术研究和学生交流。
这种教育交流与合作不仅促进了知识的传播,也推动了不同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与理解。
四、文化交流与合作文化交流是中外合作中的重要方面。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国画、京剧、太极拳等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欢迎。
同时,中国也积极进行文化输出,通过中国传统节日、电影、音乐、时尚等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
同时,中国与外国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展览和国际艺术节,加深了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了解。
综上所述,中国与外国的交流与合作体现在历史、经济、教育和文化等多个领域。
这种交流与合作不仅推动了中国与外国的共同发展,也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中外文化交流史知识点总结
中外文化交流史知识点总结中外文化交流是指中华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活动。
在人类历史上,由于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影响,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并不是完全平等和和谐的。
然而,尽管存在差异与冲突,文化交流仍然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通过文化交流,不同国家的人们可以互相了解、交流思想和经验,促进文明的繁荣与进步。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主要历史时期,分别概要介绍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在古代,由于地理距离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中外文化交流主要是以异邦使者或商人的往来为主。
可以通过传统的丝绸之路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情况概括如下:1. 丝绸之路的建立和影响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和西方世界之间的主要贸易通道。
它不仅促进了中国的丝绸和其他商品的出口,还传播了中国的文化,如佛教、道教等。
同时,也为西方世界引入了中国的玉器、香料、漆器、铜器等商品,丰富了西方文化。
2. 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流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在古代便有了一定的交流。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佛教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对中国的宗教艺术、建筑、雕塑、绘画等有了深刻的影响。
例如,月牙形的斗拱、佛像的做法、金属铸造技术等,都源于印度文化的影响。
3. 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对中国有一定的影响。
在唐代,随着丝绸之路的通畅,西方游客也来到中国。
最有代表性的是大历使节在唐玄宗时代访华的情况。
西方人的来访使中国对西方的一些方面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为中国传入了一些西方技术与思想。
中外文化交流在各个国家的发展也是各异,有的融合得较为顺畅,有的则经历了较多的阻碍与挑战。
中外文化的交流在古代起源,在当代发展,持续对各国文明产生深刻影响。
这一历史事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认识。
中外文化交流在近代的发展在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海洋航行技术的发展,使得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广泛和频繁。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在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各国纷纷派遣使节前来中国朝贡或交易,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国际交流和贸易活动。
中外经济合作中的文化交流
中外经济合作中的文化交流第一章:背景介绍中外经济合作是指不同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合作,其中不可避免的就是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在经济合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促进相互理解、沟通和信任的建立,有助于为合作提供更好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中外经济合作中的文化交流。
第二章:文化交流对中外经济合作的积极影响1. 促进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文化交流有助于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这种理解在经济合作的过程中非常重要。
文化差异可能成为阻碍经济合作的因素,因为这可能会导致不同文化间的误解和矛盾。
通过文化交流,国家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习俗,这有助于建立信任关系,促进合作的深入发展。
2. 推动经济合作的多元化文化交流可以促进经济合作的多元化。
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及其对经济的需求和推动因素的不同也导致不同的发展需求。
通过文化交流,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的需求和要求,从而使经济合作更灵活多样化。
3. 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文化交流有助于国家在生产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不同的文化意味着不同的技能和工艺,国家可以通过文化交流学习他们所缺少的技能,进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创新能力。
这种文化交流富有成效的合作不仅能够促进国际合作,同时也能够将不同国家间的不同文化和工艺传承下去。
第三章:文化交流在中外经济合作中的应用1. 旅游业旅游业是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有机结合。
各国之间的旅游交流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
许多国家依靠旅游业来推动其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到其他国家旅游,参观著名景点和建筑,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历史遗产,这有助于提高他们对其他国家的认知度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因此,旅游业是文化交流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2. 语言学习语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别国的文化,加强跨文化交流。
由于语言学习开销较低,许多人选择在自己的国家内学习外语。
助理也学生往往外国语言等在国内学习的同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跨国交流以增强其文化认知度。
古代丝绸之路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与文化交流
古代丝绸之路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它连接了中原地区和西亚、欧洲等地,促进了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丝绸之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推动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也促进了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本文将从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探讨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国与世界的影响。
一、经济交流古代丝绸之路是一个重要的贸易通道,中国通过这条通道将丝绸、茶叶、瓷器等优质商品运往西方,同时也从西方带回一些珍宝、香料、玛瑙等商品。
这种贸易交流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繁荣,也给沿线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丝绸的出口成为中国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拉动了丝绸产业的发展。
另外,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也带动了沿线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
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换和贸易往来,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
通过这种经济交流,各国除了商品贸易外,还进行了技术、农业、医药等方面的交流,改进了各自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
二、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不仅仅是经济交流的通道,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是中国的文化符号。
随着商品的输出,中国的文化也传播到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
这种文化的传播不仅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繁荣,也促进了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文化交流方面,丝绸之路上的各个国家的互动非常活跃。
各国之间的艺术、音乐、文学等方面的交流,推动了各国文化的发展。
西方的音乐、舞蹈、雕塑等艺术形式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涵。
相互的文化交流,促进了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古代丝绸之路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不仅仅影响了当时的中国和沿线国家,也对今天的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丝绸之路的发展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交流与文化交流,拉近了各国之间的距离。
同时,也培养了沿线国家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意识,为今天的国际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总之,古代丝绸之路作为中国与世界经济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经济文化交
————————————————————————————————作者:————————————————————————————————日期:
《中国古代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复习学案
【课前预习】
【预习目标】
找出并记住下面基础知识
1、西汉的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2、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3、元代马可••波罗来华
4、明代郑和下西洋
【预习内容】
1、张骞通西域的目的、意义
2、丝绸之路的路线、意义
3、唐朝的对外政策、鉴真东渡日本、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4、马可••波罗来华的时间、意义
5、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地位、作用
【温馨提示】
你在预习过程中有没有疑惑?你做好标记了吗?你与同学交流了吗?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要告诉组长和老师!
教师寄语:相信自己,通过努
《中国古代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复习学案
一、复习目标(目标会使你的复习更有针对性)
【知识目标】记住西汉的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元代的马可·波罗来华;明代的郑和下西洋等基本史实。
【能力目标】分析西汉、唐朝、元朝、明朝前期四个时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
【情感目标】明确一个国家要想崛起,必须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不能闭关锁国。
复习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明代的郑和下西洋等基本史实。
复习难点:理解对外开放,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对今天的现实意义。
二、预习交流(预习是学习的前奏)
组内相互交流检查预习学案,解决疑难问题。
三、复习过程(参与其中,学有所获)
复习问题一: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西汉时,把和以西的地方,包括今(A、新疆;B、西藏)地区统称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3、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于(A、秦朝;B、西汉、C、唐朝;D、元朝),标志是前60年在西域设置(A、西域都护;B、伊犁将军)。
4、丝绸之路开辟于(A、秦朝;B、西汉、C、唐朝;D、元朝)时,其起点是中国的(A、咸阳;B、长安、C、东京;D、大都),终点是欧洲的(A、大秦;B、波斯、C、雅典;D、迦太基)。
在这条路上最活跃的是(A、阿拉伯人;B、犹太人;C、中国人;D、意大利人)。
他们把中国的传到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什么历史意义?
教师寄语:相信自己,通过努
复习问题二: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1、唐朝对外关系活跃,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
2、唐朝与日本的关系具体表现在日本派来华学习;东渡日
本,传播唐朝文化。
3、唐朝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有哪些?
4、(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在位时,高僧西行天竺(印度)取经,归国后写了《》一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及我国新疆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复习问题三:马可••波罗来华和郑和下西洋
1、元朝时中外交往频繁,最好的历史见证是意大利人的《马可·波罗行纪》。
2、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这一壮举发生在朝前期的(A、明太祖;B、明成祖;)在位时,从年开始到1433年结束,前后历时28年,从出发,最远抵达东海岸和沿岸一带。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历史地位是什么?历史作用是什么?
复习问题四:
合作探究(一)西汉、唐朝、元朝、明朝前期四个时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的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给我们的历史启示是什么?
合作探究(二)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半个世纪后,西方的航海家们才开始新航路的探索,无论是船队规模还是始航时间,都和郑和下西洋无法相提并论。
想一想,无论是郑和还是新航路探索的航海家们,他们之所以能够进行远洋航行,他们必须具备的条件有哪些?其中指南针在我国何时就已经开始应用于航海了?他们的远洋活动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四、归纳总结(及时总结才会收获更多)
回顾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教师寄语:相信自己,通过努
达标检测
(相信自己,你的细心和认真定会让你受益匪浅)等级
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右图是当代史学研究者对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的评价。
你认为材料中所提到的这一“主轴”的起点应该是()
A.西汉的洛阳B.西汉的长安
C.西汉的成都D.西汉的河西走廊
2、2010年5月l7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
指出: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确保边疆长治久安。
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的事件是()
A.张骞出使西域B.丝绸之路的开辟
C.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D.清朝设伊犁将军
3、有人说:“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B.郑和下西洋C.鉴真东渡日本D.马可·波罗来华4、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的古代重要商路,对开通此商路功劳最大的是()A.毕升B.张骞C.蔡伦D.郑和
5、据报道,2010年上海世博会结束后,一位扬州唐代高僧的座像将再次回乡省亲,他就是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的()
A.鉴真B.玄奘C.空海D.圆仁
6、2010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
早在唐代,就有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是()
A.鉴真B.张骞C.玄奘D.郑和
7、9年级(17)班本月负责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A.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B.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8、下面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
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9、许多人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600年多前从刘家港出发,远航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程10万余里的航海家郑和。
郑和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
()
A.红海沿岸B.英吉利海峡C.大西洋沿岸D.波罗的海沿岸10、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明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他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
最恰当的应是()
张骞通西域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郑和下西洋A.祖国统一B.民族团结C.中外交往D.抵抗侵略
❖二.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郑和远航还将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布、铁器等货物销往各国,载回了东南亚地区的香料、染料、药物及大量皇室贵族享用的珍珠、玛瑙、宝石、象牙等奢侈品。
❖回答:
1.材料中的“郑和远航”指什么事件? 开始于哪一年?(4分)
2.材料说明了“郑和远航”有哪些影响?(2分)
3“郑和远航”最远到达哪儿?(4分)
等级划分说明:A≥26分 B≥20分 C≤1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