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音乐 七年级下册 3.3思乡曲 教案设计
《思乡曲》教案

《思乡曲》教案思乡曲是一首充满温馨和思念的歌曲。
它让我们回忆起家乡的美好,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在教学思乡曲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让学生爱上这首歌曲,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下面是我分享的一些教案和教学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歌曲欣赏首先,教师可以播放思乡曲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聆听这首经典的歌曲。
播放前,可以简单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在听歌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静心聆听,感受歌曲中传递出的情感和思乡之情。
听完歌曲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比如:“你听完这首歌曲的感受是什么?”、“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句话?”、“你觉得这首歌曲有哪些优点和特点?”等等。
通过交流和分享,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思乡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二、歌曲演唱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学唱思乡曲。
学生可以分角色或分组进行演唱,或者全班齐唱。
在演唱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发音、语调、节奏等方面的细节,让演唱更加贴近原唱和自然。
在演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体验思乡之情,激发其情感共鸣。
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离开家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或者想念在家乡的亲人和朋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歌曲中所传递的情感。
三、歌曲创作在学完歌曲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歌曲创作。
创作可以围绕思乡之情展开,可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对朋友的怀念、对未来的向往等等。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情感,写出自己的思乡之曲。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鼓励,不必要求创作得太完美,重要的是表达出学生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相互欣赏和评价,从而促进交流和合作。
四、歌曲文化除了歌曲本身以外,教学思乡曲还可以涉及到更广泛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歌曲的历史背景、音乐特色、地域文化等方面,让学生理解和感受思乡曲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鼓励学生包容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观念。
思乡曲 教案

思乡曲教案教案标题:思乡曲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思乡曲》,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思乡曲》的背景和起源。
2. 学习《思乡曲》的曲调、旋律和节奏。
3. 学习演奏《思乡曲》的技巧和表现方法。
4. 分析《思乡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结构。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制作一段音乐片段,引导学生聆听并猜测音乐的情感和主题。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情感,与《思乡曲》的主题联系起来。
主体活动:3. 介绍《思乡曲》的背景和起源,让学生了解这首曲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4. 听取学生关于《思乡曲》的第一印象和感受,帮助他们建立对这首曲子的基本认识。
5. 学习《思乡曲》的曲调、旋律和节奏,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的方式进行。
6. 分组练习演奏《思乡曲》,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7. 引导学生分析《思乡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结构,帮助他们理解曲子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巩固活动:8. 学生自主表演《思乡曲》,展示他们对曲子的理解和演奏技巧。
9.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表演,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10.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思乡曲》的体会和收获,鼓励他们对音乐的深入探索和学习。
教学资源:1. 《思乡曲》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供学生演奏使用。
3. 相关的音乐分析和解读资料。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 学生的演奏表现和理解水平。
3. 学生对《思乡曲》的情感和理解的表达。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研究中国传统音乐,了解更多的曲目和演奏技巧。
2.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才艺和成果。
3.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情感。
教案撰写的过程中,我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了引入、主体、巩固和拓展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地学习和理解《思乡曲》这首音乐作品。
思乡曲 音乐教案

思乡曲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思乡曲》音乐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音乐作品《思乡曲》,理解并感受音乐中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通过音乐欣赏、歌曲演唱、情感故事阅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情感和艺术的思考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作品《思乡曲》的创作背景和曲式结构;2.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理解能力;3.通过歌曲演唱,提高学生的声乐表达技巧和音乐感知能力;4.通过情感故事阅读,引导学生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情感。
三、教学重点:1.分析和理解音乐作品《思乡曲》的情感表达;2.学习歌曲《思乡曲》的演唱技巧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准备:1.音乐播放设备;2.音乐作品《思乡曲》的录音;3.教师准备情感故事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Step 1:引入(5分钟)1.教师播放《思乡曲》录音,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情感表达;2.与学生进行简要交流,询问他们对这首音乐作品的感受和想法。
Step 2:音乐分析与欣赏(15分钟)1.介绍《思乡曲》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2.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分析其旋律、节奏、动态等要素;3.与学生共同感受音乐中传达的思乡情感,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Step 3:歌曲学唱(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思乡曲》,讲解歌曲的歌词和旋律特点;2.逐句教唱歌曲,重点训练学生的发音、节奏感和情感表达;3.分组合唱,让学生用合唱的方式演绎歌曲,加深对曲目内涵的理解。
Step 4:情感故事阅读(15分钟)1.教师讲述一个关于思乡的真实或虚构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情感;2.要求学生用诗歌、画画等任意艺术形式,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与感悟。
Step 5:总结与延伸(5分钟)1.教师与学生进行思维导图或小结讨论,复习学习到的音乐知识和情感体验;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与思考家乡、音乐和情感等方面的主题,写下自己的感悟。
思乡曲音乐教案

思乡曲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思乡曲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思乡曲,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技巧和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学习思乡曲的曲调和歌词。
2. 学习正确的音乐表演姿势和呼吸方法。
3. 学习合唱和合奏的基本技巧。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制造一种思乡的氛围,可以播放一段描绘家乡景色的音乐或展示家乡的图片。
2. 引导学生分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鼓励他们讲述自己的家乡故事。
第二步:学习思乡曲的曲调和歌词(15分钟)1. 听放思乡曲的音乐录音,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
2. 分发思乡曲的歌词,让学生跟随歌词一起听录音,逐句学习歌曲的发音和语调。
3. 引导学生讨论歌词中表达思乡之情的词句,并帮助他们理解歌曲的意义。
第三步:学习正确的音乐表演姿势和呼吸方法(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正确的音乐表演姿势,包括站姿、手臂姿势等。
2. 引导学生练习正确的呼吸方法,如腹式呼吸。
3. 练习在演唱时正确运用呼吸技巧,保持音准和音质。
第四步:学习合唱和合奏的基本技巧(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声部。
2. 引导学生学习合唱的基本技巧,包括和声、音准、节奏等。
3. 引导学生学习合奏的基本技巧,如和声配合、乐器演奏技巧等。
4. 练习合唱和合奏,逐渐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五步:巩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合唱和合奏表演,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2.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3. 引导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分享他们对思乡曲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资源:1. 思乡曲的音乐录音和歌词。
2. 家乡的图片或音乐。
3. 音乐表演姿势和呼吸方法的示范视频或图片。
4. 合唱和合奏的指导教材和练习曲目。
教学扩展:1.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思乡曲,表达对家乡的情感。
2.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思乡曲初中教案

思乡曲初中教案课程类型:音乐课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思乡曲》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2. 通过学习《思乡曲》,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3.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点:1. 《思乡曲》的旋律和节奏。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1. 《思乡曲》的演奏技巧。
2. 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1. 教学音频:《思乡曲》2. 教学PPT3. 乐器(可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的思乡之情。
2. 提问:你们对家乡有什么特殊的记忆和情感?二、作品介绍(5分钟)1. 介绍《思乡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2. 讲解《思乡曲》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等。
三、旋律学习(10分钟)1. 播放《思乡曲》音频,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
2. 引导学生跟唱《思乡曲》,注意旋律和节奏。
3. 分组进行旋律练习,加强学生对旋律的掌握。
四、歌词理解(5分钟)1. 解读《思乡曲》的歌词,让学生理解歌词背后的意义。
2. 引导学生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五、演奏练习(10分钟)1. 如果有乐器,可以让学生进行演奏练习。
2. 针对学生的演奏,进行指导和纠正。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思乡曲》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2.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思乡曲》的演出活动,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2. 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思乡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思乡曲》,让学生感受到了家乡的美好和思念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思乡之情,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演奏技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组织更多的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思乡曲优秀教案设计

思乡曲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思乡曲》的内容和历史背景;2.能够通过歌曲理解作者的思乡之情,并明白中国传统音乐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3.通过唱歌和演绎,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重点1.歌曲的历史背景和内涵;2.歌曲的演绎形式与艺术表现。
三、教学难点1.歌曲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的理解;2.歌曲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表现的创新。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归纳整理、图像教学和音频/视频材料的输入,让学生充分了解《思乡曲》的内容、历史背景和演唱风格,提高他们的唱歌技巧和音乐表现能力;2.演唱法: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歌曲,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老师应该让他们进行歌曲的演唱和表演,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艺术才能,表现出自己独特的音乐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让学生听《思乡曲》的音频版本,鼓励他们试着跟着唱;2.用图像或PPT介绍《思乡曲》的历史背景、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和演唱风格。
2. 主体部分(1) 讲述歌曲内涵1.通过PPT向学生介绍《思乡曲》的基本信息和创作背景;2.向学生讲述《思乡曲》的内容、歌词、旋律、情感表达方式和文化渊源。
(2) 歌曲演唱1.分组进行歌曲的列习;2.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让他们动手整理歌唱感受和思考;3.演唱展示,让学生尝试加入自己独特的表演元素。
3. 课堂小结1.总结学生的收获,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下来;2.非正式写作——拓展阅读,介绍《思乡曲》的研究资料、相关文章和电影。
六、教学评价1.评价本次教学的效果,回顾学生的表现;2.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地了解《思乡曲》以及经典音乐作品;3.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支持,激发他们的音乐热情和创造力。
思乡曲优秀教案设计

思乡曲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思乡曲》的背景、作者及其作品特点;2.感受《思乡曲》所表现的情感及其与历史、环境的联系;3.能读出流畅、自然,理解曲调与词意的交融;4.培养学生对祖国家园和家乡的感情,营造浓郁的乡情、乡愁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思乡曲》教学。
三、教学方法情感教学法、演唱式教学法、听唱式教学法、讲授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
四、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老师把音乐调成《思乡曲》的曲调,放到教室里,让学生们伏案静听,感受曲调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成为音乐中的主角,徜徉在乡村田野之中,感受心灵的宁静和悠闲。
2.课堂理论阐述教师通过讲解《思乡曲》的背景、历史和作者的简介,让学生对于这首诗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并结合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首诗词,同时教师要结合教材,引导学生明确《思乡曲》的主题和情感。
3.歌词理解、分析教师通过分析歌词的重要句子,了解歌词所要表达的情感,并让学生自己进行歌词的理解与分析,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思乡曲》所体现出来的丰富的情感,是文学与音乐完美融合的艺术品。
4.情景互动教师通过讲述一个乡村美好的情景,来让学生感受《思乡曲》的情感,让学生跟随着老师想象,真正感受到诗词中的描述,体验到一种真实的乡愁情怀。
5.唱诵、弹奏让学生进行唱诵,同时指导学生弹奏吉他、钢琴等乐器,感受到《思乡曲》的琴韵之美,体验到音乐所带来的情感感受。
这里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发挥,以表达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6.总结通过课堂的教学,让学生深刻理解《思乡曲》这首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对于乡愁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于祖国、家乡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这首诗词中感受到家乡的味道,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五、教学评价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兴趣参与度,需要进行即时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来调整教学方式,形式和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思乡曲教案初中

思乡曲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思乡曲》的背景和意义。
2. 能够感受到《思乡曲》的旋律和节奏。
3.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思乡曲》的感受。
教学重点:1. 《思乡曲》的背景和意义。
2. 《思乡曲》的旋律和节奏。
教学准备:1. 录音机和《思乡曲》的录音带。
2. 乐谱和音乐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思乡曲》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是否有过思乡的经历,让学生对《思乡曲》产生共鸣。
二、旋律感受(15分钟)1. 播放《思乡曲》的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旋律和节奏。
2. 引导学生关注旋律的变化和情感的表达。
三、深入学习(20分钟)1. 向学生介绍《思乡曲》的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
2. 分组让学生讨论《思乡曲》的旋律和节奏,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四、创作与展示(15分钟)1. 让学生根据《思乡曲》的旋律和节奏,创作自己的思乡曲。
2.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自己对《思乡曲》的感受和认识。
2.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于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思乡曲》的故事和旋律。
2. 让学生尝试学习其他民族的思乡曲,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思乡曲》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感受旋律和节奏,让学生通过创作和展示,表达对思乡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感受和参与程度,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让学生在音乐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和表达方式。
音乐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思乡曲》教案1

音乐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思乡曲》教案1教材分析:《思乡曲》是我国著名音乐家,教育家马思聪于1937年所写的《内蒙组曲》中第二首。
乐曲为2/4拍。
D商调式。
带再现的复三段体结构。
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风韵,娴熟细腻的艺术处理,深深表达了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生活的渴望。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讲授和实物展示,学习了解小提琴的构造及表现形式和发展概况。
2. 能力目标:拓展音乐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增强感受音乐,听辨音乐以及鉴赏音乐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赏析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使学生感悟音乐是表现人物思想情感的尽头,通过感受演奏家的精湛表演,培养学生用真情实感去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以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的赏析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体验音乐的感染力及表现力。
教学难点:对比欣赏传统小提琴与现代小提琴的演奏,感受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在演奏风格上的差异。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二)听辨赏析第一部分:现代小提琴作品欣赏1. 简介青年小提琴演奏家陈美以及生平。
2. 欣赏陈美演奏的《COTTON EYE JOE》3. 引导学生用自己表现音乐的方式参与音乐,表现音乐。
此部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视听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电声小提琴丰富的表现力,提高听辨能力,感受能力,创造能力,扩大音乐视野和木制小提琴演奏的《思乡曲》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二部分:传统小提琴作品欣赏1. 简介旅美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以及生平。
2. 欣赏传统小提琴曲《思乡曲》(1)欣赏乐曲后,你有什么感受?(2)请同学们认真聆听,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为乐曲命名。
3. 简介《思乡曲》作者��马思聪以及生平,创作背景。
4. 分段欣赏(1)哼唱乐曲主旋。
(教师弹奏,学生哼唱)(2)对比,理解B段的情绪变化。
(3)复听B段。
此环节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赏习惯。
歌曲思乡曲教案

歌曲思乡曲教案教案标题:歌曲思乡曲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和演唱歌曲《思乡曲》,使学生了解和感受到思乡之情。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唱技巧。
教学重点:1. 歌曲的欣赏和理解。
2. 歌曲的演唱技巧和合唱训练。
教学准备:1. 电脑或音乐播放设备。
2. 歌曲《思乡曲》的音频文件。
3. 歌词和歌曲的简要介绍。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歌曲《思乡曲》的背景和意义,简要解释歌曲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2.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鼓励他们分享相关的故事或感受。
步骤二:欣赏歌曲(10分钟)1. 播放歌曲《思乡曲》,让学生仔细聆听。
2. 在播放结束后,鼓励学生表达他们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步骤三:歌曲分析(15分钟)1. 分发歌曲《思乡曲》的歌词给学生,让他们阅读歌词。
2.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曲调、节奏和情感表达方式。
3. 提问学生关于歌曲的一些特点,例如:歌曲的节奏是怎样的?歌曲中有哪些感人的词句?步骤四:合唱练习(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生作为领唱。
2. 逐句教唱歌曲的歌词和旋律,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指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注意和谐的声音和合理的呼吸控制。
步骤五:合唱表演(10分钟)1. 各小组轮流进行合唱表演,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和观察。
2.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3. 最后,全班一起合唱歌曲《思乡曲》,营造出浓厚的思乡之情。
步骤六:总结和延伸(5分钟)1. 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的内容,总结歌曲《思乡曲》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2. 鼓励学生通过写作、绘画或其他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扩展:1. 邀请学生选择其他与思乡相关的歌曲进行欣赏和分析。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景点或博物馆,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3.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思乡歌曲或诗歌,展示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思乡曲》教学设计1

《思乡曲》教学设计1《思乡曲》教学目标1、学生聆听《思乡曲》,了解作者马思聪生平,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2、随琴视唱《思乡曲》的主题旋律。
3、学生通过聆听、感受、体验音乐作品内容和音乐情绪,了解作品结构。
充分展开音乐想像,积累音乐听觉体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熟悉并演唱《思乡曲》的主题旋律。
难点:以赏析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体验音乐丰富的感染力及表现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体验式听赏法为主,启发、引导式听赏法、感受、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为辅。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视听结合,形象直观。
使用教材的构想本单元《名曲揽胜》,教材呈示的内容较多。
为了突出重点,我以赏析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对一首乐曲的赏析,初步掌握用音乐要素去分析乐曲的方法。
用一个课时较详细地进行引导、欣赏、讨论、归纳和总结,其它乐曲作为欣赏曲目简单学习。
教材中,围绕这首乐曲的内容,介绍很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乐曲,提前给学生布置了课下作业,搜集如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思乡的歌曲等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们对乐曲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弹唱《墙头上跑马》提问:表达了什么情感?能说出是哪儿的民歌?学生聆听、感受并回答:忧伤、悲哀之情……内蒙民歌。
师评(略)2、播放《思乡曲》主题音乐思考:你听出与刚才老师演唱的民歌有什么联系?学生聆听、感受、思考。
旋律一样。
请大家随老师的钢琴伴奏轻声哼唱,并认真对比课件中两个旋律。
学生随琴轻声视唱两段旋律,通过对比,发现不同的地方。
有一位作曲家将这首歌唱性很强,但过于哀怨的民歌只改动了一个音,就将其变成了深情、忧伤、缠绵的思乡音乐主题,今天,我们共同来欣赏这首乐曲——《思乡曲》【设计意图】以上环节的设计,以教师饱含深情的演唱为切入点进行导入,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欣赏、感受与探索:1、欣赏第一乐段音乐主题:提问: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提示;从音乐要素的角度,如音色、速度力度旋律等方面分析。
花城版音乐七年级下册小提琴独奏《思乡曲》教案2

小提琴独奏?思乡曲?教学目标:〔1〕聆听?思乡曲?,感受游子对故土的思乡之情。
〔2〕熟悉主旋律,并能准确哼唱。
教学重难点:〔1〕熟悉主旋律,体会游子的思乡之情。
〔2〕做填词人,给主旋律加上歌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其中诗仙李白写了很多佳句,至今仍广为流传。
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这幅画,你能想到他的什么诗?〔幻灯片引出?静夜思?〕〔1〕请生齐念诗句。
师: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引出思乡之情〕〔2〕师:我为歌曲准备了两段乐曲的配乐,你觉得哪段更适宜?〔?思乡曲?与?乡间的小路?〕师配乐诗朗读?静夜思?。
〔3〕师:如果你是李白,你愿意用哪段乐曲来为你的诗句添上思乡的愁绪?为什么?〔从速度,力度上去分析,?思乡曲?能倾诉出对故土的魂牵梦萦!〕二、熟悉主旋律〔1〕师:古人都用他们擅长的诗句来表达远离故土的思乡之情。
现在我们除了用文字之外,也用我们的音乐来传达我们思念的故土。
〔引出主题旋律〕A:师范唱:你听〔师哼唱主旋律〕。
B:师:教师刚刚所哼唱的就是这条旋律(出示旋律)。
今天我们也来学唱一下这首思乡的旋律吧。
C:生演唱曲谱。
1〕聆听师弹奏旋律。
2〕再次聆听旋律,默唱。
3〕生轻声演唱曲谱,师进展指导。
4〕情感处理:旋律的速度怎么样?上行的还是下行的?下行的旋律,特别是完毕处要唱得更轻柔,更深情。
D:根据刚刚的要求,用“U〞深情地哼唱旋律。
〔2〕师:刚刚我们所哼唱的旋律哀怨缠绵,如泣如诉。
这段旋律就来自这首?思乡曲?。
三、提醒课题〔1〕完整聆听全曲,乐曲可分为几局部?你是怎么分的?A部:主题旋律,表达思乡之情。
师:第一局部展现的就是我们刚刚哼唱的旋律,这条旋律就是这首?思乡曲?的主题音乐,这段旋律是来自内蒙古的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曲调,作者引用了这曲调,放入这首?思乡曲?中。
演奏了两遍主旋律之后,作者在主旋律的根底上进展变奏,使这种思乡的情绪更加高涨。
B部:本曲的高潮,给人温暖的感觉,仿佛对往事美好的回忆。
《思乡曲》教学设计.doc

《思乡曲》[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弓弦乐器小提琴的结构、演奏姿势、音色,并说说独奏这种演奏方式。
2.聆听《思乡曲》,感受游子对故乡的思念Z情,能苗唱《思乡曲》音乐主题,随音乐唱一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
3.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分享音乐带来的愉悦。
[教材简析]《思乡曲》是马思聪于2937年所写《内蒙组曲》中的第二首,是他的代表作。
乐曲的主题直接采用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旋律,由四个短小、均等的乐句组成,第一句都呈现波浪型线条而递次卜•降,加之商调式柔和的色彩,使旋律具有怀念和忧伤的情调。
乐Illi在使用传统的再现三部曲式的同时,运用了民间创作中最常用的变奏手法,体现出具有三部曲式与变奏Illi式混合的结构原则。
[教学思路]教学中从乐曲演奏的乐器入手,介绍乐器,听赏音乐主题,在乐曲的创作苗景和乐曲的介绍中,初步理解音乐表达的思乡Z情。
然后通过分段听赏、学习民歌、配乐诗朗诵进一步加深对乐曲情感的理解。
[重点难点]1、重点:背唱乐曲主题,学唱民歌,感受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难点:听赏并分辨乐曲的结构[教学用具]《思乡曲》PPT课件、钢琴、小提琴[教学过程]一、课询准备播放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学生聆听音乐进教室二、导入课题1、想一想:刚才听到的这首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牛:小提琴2、老师:对,今天我们就來欣赏小捉琴独奏的乐曲,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小提琴这种乐器。
三、新课教学㈠、认识小提琴:1、小提琴简介小提琴: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屮最主要的乐器。
它在乐器屮占有极重要的位査,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
2、小提琴的图片展示简单介绍乐器的构造3、教师出示实物——小提琴介绍演奏姿势和持弓方法,并演奏一段旋律(演奏《思乡川1》的主题,让学牛初步聆听), 然后请四个同学上台,每人试拉一下,其他同学在座位上模仿,教师点评加分(同学们表现不错,我们初步认识了小提琴,下而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独奏)㈡、什么叫独奏1、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叫独奏呢?(学牛先回答,教师展示图片进行归纳总结)教师:独奏是器乐演奏形式之一。
《思乡曲》教学设计

《思乡曲》教学设计《思乡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欣赏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尝试跟随音乐哼唱歌词。
通过欣赏《思乡曲》,了解曲作者马思聪;作品的曲式与风格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2.情感目标:欣赏并学唱台湾校园歌曲《乡间的小路》,感受少年欢快的情绪。
通过欣赏《思乡曲》,使学生从情感上愿意聆听,培养学生的思乡情和爱国情。
3.德育目标:通过音乐作品的学习,使学生在音乐审美实践活动中能正确地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及音乐情感上的变化。
难点:在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审美评价。
课前准备:课件、钢琴、学生收集部分歌曲等资料教学过程:师:伴随着悠扬的乐声,开启了我们快乐的40分钟,希望同学们在课上,学有所思、学有所想、学有所获、学的开心、学的愉快。
一、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师:首先,给大家带来一首曲子《谁不说俺家乡好》。
要求:听完后,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1.课件出示背景图。
2.聆听歌曲。
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3.谈听后感受。
师:这时一首赞美家乡的曲子,无论旋律还是歌词,无不流露出浓浓的的喜悦之情,亲切、动人。
二、聆听《乡间的小路》师:接下来带给大家的是一首台湾校园歌曲,听后,同样要说说你的感受,一个词也行,一句话也可以。
1.课件出示一幅牧童骑在牛背上悠然自得的画面图。
2.聆听歌曲。
师:这是一首台湾校园歌曲,歌曲反映了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3.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三、聆听《思乡曲》1.欣赏乐曲《思乡曲》师:这节课我要让大家享受一顿丰富的音乐大餐,下面将要欣赏到的是课件出示《思乡曲》。
首先我要简单介绍《思乡曲》曲式结构:它是一首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第一部分:柔和,带有暗淡色彩的旋律,轻轻地、缓缓地诉说,把思念故乡的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第二部分:全曲高潮,速度加快,比第一部分情绪明朗,仿佛沉浸在美好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向往之中,然而这只是曲作者的一场梦,一切又回到了现实中。
乡情 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乡情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能够感受乡情,理解乡土文化;•能够听懂小提琴的基本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方法;•能够展开小提琴弓弦两手的练习,提高演奏技能;•能够表达出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感情,提高审美素养,促进个性发展;•强化乡土情感,爱国情怀,承传优秀文化,珍视祖国土地;•培养反复练习、耐心坚韧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乡情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是由中国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邓民生作曲的,是以乡土乡情为主题的音乐作品,旋律优美,朴实自然,表达着对故乡的思念和爱意。
学习这首曲子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乡土文化。
2. 小提琴演奏技巧的练习小提琴有独特的演奏技巧,如弓法、颤音、滑音、和弦等等。
通过对小提琴的弓和弦的不同练习,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这些技巧。
3. 乡情主题的思考与表达乡情主题是孩子们非常关注的,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和表达对故乡的感情,对乡土文化的认同与珍视。
三、教学过程1. 学习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教师可以首先播放这首曲子的录音,让学生听一遍,感受这首曲子的优美旋律和表现主题。
然后可以加入对这首曲子的解析,了解所表达的场景和情感,从而通过音乐感受和理解乡土文化。
2. 小提琴基本演奏技巧的介绍教师可以对小提琴的弓法、颤音、滑音、和弦等演奏技巧进行介绍,让学生们认识到小提琴演奏的独特之处,并为后续的练习打下基础。
3. 演奏练习教师可以在演奏方面进行一些指导和练习。
对于初学者,教师可以从基础练习开始,例如弓和弦练习、音高的上下跳动、左手指法等。
对于有一定演奏基础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一起合奏,提高他们的协调性和表现能力。
4. 乡情主题的思考和表达在学习结束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对故乡的感情。
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写作形式,让学生们感受和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
乡情 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乡情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 花城粤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思乡曲”曲调和节奏,在演奏中掌握乐曲的基本音乐元素;•理解小提琴演奏技巧,掌握小提琴演奏的基本要素;•掌握基本演奏技巧,能够准确并自如地演奏《思乡曲》小提琴独奏曲;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理解乡情小提琴独奏曲的特点;•通过集体演奏和个人演奏巩固小提琴演奏技巧和音乐元素;•通过听、演、说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音乐感受与提高口语表达;1.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乡村风情的喜爱和热爱;•通过音乐情感传达,提高学生情感表达能力;2. 教学重点掌握小提琴演奏技巧和《思乡曲》小提琴独奏曲曲调和节奏。
3. 教学难点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实践操作与掌握《思乡曲》的节奏。
4. 教学过程第一节乡情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概述《思乡曲》是一首描绘乡土情调的小提琴独奏曲,它在流畅的旋律中融入了满满的乡情,寄托了音乐人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听曲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提琴独奏曲的特点和情感内涵。
第二节小提琴演奏技巧的讲解小提琴演奏技巧是学习乡情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从小提琴的基本构造、持琴定位、松弓平、含肩式、垫肩垫指等方面,讲解小提琴演奏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教学实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提琴演奏实践。
通过各种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演奏技巧。
随后,教师演奏示范,让学生学会该曲的演奏技巧。
学生可以一起演奏,也可以个人演奏。
第四节乡情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口语表达在学生演奏小提琴的同时,教师可附带一些口语表达。
如:“这首曲子真动听,引人入胜!”,“演奏者双手协调,神情专注,真是功力深厚”等。
通过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音乐感受力。
5. 教学评价5.1 耳朵通过听学生的演奏,评价学生的音乐习得程度,包括节奏、音准、乐感、音乐表现力等。
5.2 眼睛从学生演奏小提琴的技巧、动作、协调性等方面,评价学生的演奏水平。
花城版音乐七下第3单元《思乡曲》教案.docx

1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思乡曲》了解曲作者马思聪生平、创作背景、主奏乐器以及作品的曲式风格——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2、通过反复聆听,熟悉主题旋律,并能准确模唱。
3、通过欣赏《思乡曲》感受游子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4、通过聆听活动、情境创设、器乐伴奏和优美的律动等多种方式感受音乐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用真情实感表现音乐的能力。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到抽象、从幼稚到较成熟再向成熟的审美感知过渡的阶段,能有意识的表达情感,并加入感情色彩,想象力丰富,他们欣赏乐曲的兴趣依然具有一定的不稳定心理倾向。
对音乐的感知,他们比较喜欢带有趣味性、拟人化和带有故事情节的乐曲。
因此,要引导学生来欣赏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我将采用形象的语言、情景创设和优美的律动等方式去帮助学生感知理解抽象的音乐。
3重点难点重点:1. 通过反复聆听,熟悉主题旋律,并能准确模唱。
2. 通过欣赏《思乡曲》感受游子的思乡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难点:通过聆听活动、情境创设、器乐伴奏和优美的律动等多种方式感受音乐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用真情实感表现音乐的能力。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城墙上跑马1. 教师演唱《城墙上跑马》。
2.师用“eng”范唱《城墙上跑马》旋律。
3.让学生用“eng”跟琴模唱《城墙上跑马》旋律。
4.出示课题《思乡曲》,引出曲作者及创作背景等信息。
活动2【讲授】《思乡曲》简介?《思乡曲》作于72年前的1937年。
?当年,日寇的铁蹄蹂躏了满蒙华北大地,东三省的学生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流亡关内。
马思聪行脚北国之后折回广州,从一首绥(sui)远民歌中引发灵感,谱下了这首《思乡曲》,拨动了多少为抗日救亡而奋战的中华儿女的心弦,并且一直流传下来,引发了一代代爱国爱乡的炎黄子孙的共鸣,成为了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不朽的经典。
?《思乡曲》是马思聪(1912-1987)于1937年所写《内蒙组曲》(又名《绥远组曲》)中的第二首(《塞外舞曲》是另一首,但《思乡曲》是他的代表作),主题音乐来自绥远民歌《城墙上跑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乡曲
一、教材分析:
1、马思聪的《思乡曲》是中国近现代音乐的优秀代表。
是我国著名音乐家,教育家马思聪于1937年所写的《内蒙组曲》中第二首。
引导学生对这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教育家的了解,有助于欣赏他的作品。
从而使学生对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从内容、风格上进行官能、情感、理智的欣赏。
该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作为中学生很有必要去欣赏它,同时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乐曲为2/4拍。
D商调式。
带再现的复三段体结构。
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风韵,娴熟细腻的艺术处理,深深表达了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生活的渴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欣赏《思乡曲》,学习了解其演奏乐器——小提琴:曲作者马思聪;作品的曲式与风格——带再现的三部曲式。
2)学会哼唱《思乡曲》主旋律,并尝试创作,为主旋律填词。
2、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思乡曲》,使学生从情感上愿意聆听,并有进一步学习和了解马思聪作品的情绪,培养学生的思乡情和爱国情。
3、德育目标::通过音乐作品的学习,使学生在音乐审美实践活动中能正确地感受、体验、理解鉴赏音乐,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思乡情和爱国情。
【教学重点】
以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的赏析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体验音乐的感染力及表现力。
【教学难点】
对比欣赏传统小提琴和昔士风的演奏,感受不同乐器的不同的演奏风格:学会哼唱《思乡曲》主旋律,并尝试创作,为主旋律填词。
【教学方式】
演示法,欣赏对比,参与创作对比
【教具准备】
电脑平台,音响,电脑课件
【教学基本环节】
组织教学——听辨欣赏——知识传授——拓展视野——综述小结【教学过程】
(一)课前播放聆听欣赏主题小提琴曲《思乡曲》
授新课。